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2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2

1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悟欣赏诗的艺术特色法

一、【知识链接】

[学习方法] 1

、读

2

、议

3

、品

4、谈发等。

[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二、【自主学习】(朗读诗歌,理解内容)

1、自读诗歌(注意下列字的读音)这是一首古体诗,应注意停顿、节奏、语调。

2、学生放声自由读或在组内两两对读。

3、小组内选一位学生朗读,其余生点评。

4、小组齐读,感知诗文内容。

5、正字音

⑴白头搔更短 搔( ) ⑵浑欲不胜簪 簪( )

⑶家书抵万金 抵( )

6、写准下列横线字的字形

⑴感时花 泪 ⑵ 火连三月 ⑶国破山 在

7、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浑欲不胜簪 浑: 簪:

(*以上内容今天表现不错,表扬一下自己吧)

(*以上内容失误了一点儿,不要灰心,下次我一定会进步的)

三.【组内问题交流】 ————赏析《春望》

1.参照注释,理解诗意。 ⑴诗歌首联写了那几个形象?

⑵试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行赏析。

⑶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师生互动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的问题。

4.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表达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6.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思考】—————比较两首诗风格的异同

思考:《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日表现:组长评价:

教师寄语:

2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溜索》导学案

《溜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文章情节脉络。 2.学会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3.能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怒江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夹击下,愤怒至极,在大山之中前撞后闯,左冲右突,十分磅礴险峻!如果依靠一根铁索,从奔腾咆哮的怒江上滑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二.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三.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细读感悟 1.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领队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2.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分享,说明分享理由。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二五《杜甫诗三首》学习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知识链接】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自主学习:熟读诗篇,达到通顺流畅,节奏准确)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 (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 (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 (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 二、学习研讨(合作探究) (一)望岳 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春望 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

【精品】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教师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秋兴八首(其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课前预习】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 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 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 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 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 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 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 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 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 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 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 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 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 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 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 十分典型的律诗。 三、背景介绍 《秋兴八首·其一》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又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四起唐王朝难以复兴。此时,老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依靠,遂沿江 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时年已经50多岁,常年卧病在床,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情寂寞、 抑郁。《秋兴八首·其一》融合了夔州萧条的秋色、凄凉的秋声、诗人暮年多病的苦况和关 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四、疏通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 解释重点字词并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诗歌内容,最好翻译成为现代诗

微课,让初中语文教学真正的发生

微课,让初中语文教学真正的发生 作者:赵娟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7年第12期 【摘要】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微课,以其强大的视听功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如何有效地运用微课开展语文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如何运用微课开展教学展开论述,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被学校教师所认同。微课,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的结合。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站在讲台上利用黑板笔耕舌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活动真正的发生。 一、利用微课再现,帮助学生解读课文 通过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为学生们展示更丰富、更全面的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弥补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通过微课的助力,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课文相关内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在学习初二上学期的课文《苏州同林》时,学生们光是依靠课本上那幅的插图,往往根本无法领略到苏州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根本无法了解课本上的园林设计特点。但是,学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也不能专门为了学习一篇课文去进行实地考察。此时此刻教师就需要利用微课,来播放一些介绍苏州园林风格的视频,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供学生们来学习和了解。学生们在欣赏了图文并茂的视频讲解后,再回到课文中学习课文时脑海里变会浮现出之前所看过的视频图像,学习起来自然也思路清晰了许多。从而真正地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领悟到苏州园林的古典之美。 二、借助微课渲染,感受文本中的意境 微课突出一个“微”字,即使精简又突出精悍的特点,帮助学生们来进行课堂学习。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助力的微课课堂,师生将不再受到传统意义上的时空限制,可操作和认识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的微课课程,学生们可以在上课的同时,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书本上记录不到的内容,直观形象与想象、联想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初一课本上曹操的诗词《观沧海》时,仅仅是通过课文朗读,学生们可能难以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大海的磅礴气势以及诗人内心的雄心壮志。但是,利用了微课设备,教师可以一边通过播放大海的视频图像,一边带领学生去朗读课文,往往能够极大地将学生们带入那种氛围中: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海面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如此一来,学生们便能够和诗人产生思想的共鸣。 三、巧用微课互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明确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兴趣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势所趋。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等特点脱颖而出,改变了过去教师笔耕舌耘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等各种电教设备,结合在同一个微课之中,操作简单易行,仅一播放即可实现不同教学方式的切换。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课文疑难,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写作兴趣等。 1 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微课,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是多方面的、丰富的,同时由于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阅历问题,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诸多疑难。微课程,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弥补了教材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但是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没有去过苏州园林,无法对上述特征加以分析;而且课本上没有插图,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那么巧妙借用《苏州园林》的微课程,就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角落门窗的设计等,与视频图画相搭配,同步插入教师解说词,解说词运用文中的语句,溶画文于一体。学生一边听着缓慢的配乐解说,一边欣赏各式各样的园林图画视频,研究它们的布局、色彩、搭配、雕刻等。由于强化了对园林景色的实体感受,又经过分析、解说等过程,学生终于体会到苏州园林画意美的特点,领略了设计者及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利用微课,解决课文疑难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微课,及时挖掘课文中的矛盾因素和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巧提问题,力求新颖,发人深思。于无疑处生疑,利用图文并茂的讲解,及时在学生“愤”“悱”之时加以启发。 借助微课,点明文章题旨许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经常感觉费了很长时间从头读到尾,最后竟不知文中所言为何事,不知如何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主旨。这些课文的教学,就可以运用微课,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利用他们内在的逻辑关系,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既可以轻松地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又从中总结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利用微课,培养写作兴趣生活是创作文学作品的源泉,写作因生活而充满生机和活力。而学生在作文课上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成的文章往往言之无物,空洞且毫无真情实感可言,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脱离了生活,闭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西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教师 寄语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注意故事六要素) 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

多元链接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 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我对初中语文导学案的体会doc

我对初中语文导学案的体会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吸引、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我结合本次网络研修心得体会探讨一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几点思考”。 正在向大家说“初中语文导学案的几体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们在设计《长城》导学案时,加入了一篇对文本的赏析的文章,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读,读完后对课文就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样比单纯的由老师来讲要有效得多。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

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人深,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先从字词预习开始,然后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进而深入把握课文中心,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我们在设计《藤野先生》导学案时,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主人公藤野先生和鲁迅,通过他们的表演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了祖国沦陷时的心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开头微课教学设计龙源期刊网.cn微课教学设计阅读引领写作作者:刘必香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5年第01期教学目标学习经典课文,发掘写作素材问题导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成绩在中考语文成绩中占据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同学们由于自身阅历尚浅,素材本身储备不足,加上缺乏有效的方法,选材往往呈现出空泛、陈旧、虚假等问题课本作为同学学习语文的摹本,本身已包含了选材的一系列方法,值得重视和借鉴引导思考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语文课本中经典名篇的内容,仔细品味、思考后,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会有启示一、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家庭生活朱自清《背影》中那感人至深的父亲买橘时蹒跚的背影,让作者终生难忘;莫怀戚《散步》中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温馨画面,让读者记忆犹新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寻找到类似的画面二、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学校生活《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的转变,让我们读出他身上所具有的爱国情怀;《心声》中李晶晶对朗读的渴望,引发我们对师生关系的思考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学校生活中寻找到这样的人和事三、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社会生活《老王》中杨绛与老王之间的日常琐事,充分彰显了老王的不幸与善良及杨绛女士对社会底层弱者的关爱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不幸者、善良者,我们也应学会

发现、捕捉、关注《云南歌会》细腻地描绘歌会的三个场景,展现云南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我们也应当学会发现、捕捉本地独特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四、从经典课文中学会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开头点题的作用2、掌握作文开头点题的几种方法教学重难点:作文开头如何做到点题教学过程:1、2、3、4、讲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讲解作文开头点题的作用讲解作文开头点题的三种方法根据例子了解开头如何点题秦都区健康花城小学魏婷课题名称:没有工具书,如何正确理解词语时间安排:7分钟左右知识点来源:版本:各种教材版本均可学科:语文年级:小学三、四年级知识点描述: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几种正确理解词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尝试不用工具书,做几道理解词语的题目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适用对象:小学中段学生设计思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平时的阅读,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学会理解词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要读懂一篇文章,有时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可是在考试或作业中,工具书不能随时带在身边,因此,教师必须交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地理解词语的方法小学中段年级是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关键学段因此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学生常见的几个例句质疑导入微课堂,在微课中通过多个例句,教会学生在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如何正确理解词语;最后通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

6 杜甫诗三首 1 二中徐会霞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徐会霞 【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 3、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目标重难点】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你一招】 怎样读懂一首诗?首先必须要知人论世。所谓的知人论世即是知道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生成的时代背景。其次,必须要了解诗歌的特殊性。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的。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我们还得知道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明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2、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学习过程】 1、课文诵读 要点: 外在:语音、语调、表情、动作 内在:(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的作者,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内心,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合作研讨{提示:抓取典型意象}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口语交际 典例剖析 (一)、劝说 训练1: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 分) (二)、语言得体 训练2: (2015株洲)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三)、辩论词、辩驳语 训练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训练4: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 嬉皮笑脸地说: “我这是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钻劲,二要挤劲。” (四)、开场白 训练5: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替主持人写一则开场 白。 (五)、言外之意 训练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 中午午休时间,同学们都趴在座位上安静午休。只有小林一个人在听歌,听到激动的时 候,就跟着音乐一起大声歌唱。他的同桌芳芳说:“你比歌手唱得都好,我却只顾着睡觉, 没有给你鼓掌喝彩,真是失礼了!” 芳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小结

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七(2)班丁慧杰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七(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导学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有些比较难点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加入一点提示,一步步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4、灵活性原则。由于各个学科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导学案的设计不一定所有学科都一样,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也存在着差异,在编写时,也还要考虑到学生学情的差异,使导学案形式上丰富多彩,灵活多样。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编写,想学生之所想。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初中语文导学案编写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学生资料使用多但是分散,学生选择的能力和时间有限。

2、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不是随时有教师指导。 3、学生上课小组合作太空无实际内容,无交流碰撞火花。 4、教师集体备课前教案不统一,无交流前提,无讨论基础。 三、基本结构 (1)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内容包括:课时数、课题名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2)学习准备。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落实、学习方法指导、课文写作背景、课文内容自主阅读理解。 (3)自主学习。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合作探究,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比较难一点核心的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类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5)巩固拓展,能够巩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注重题型和提问的方式变化多样,或找与课文有关或有密切关系的美文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四、问题或习题选择原则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不超出课程标准。 2、选择初中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理解、掌握、运用,由易到难。不出繁、怪、偏的题目。 3、以学生学习方便为准。指明看书的页码和段落,每课尽量有方法和思路的总结的问题。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教案 2012-02-09 12:10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 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点与难点】 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学习方法】 诵读和讨论 【知识链接】 1、诗人生平: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语

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2、背景介绍:《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甫晚期作品,它们分别创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和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当时作者在夔州作者在夔州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除《登高》和《八阵图》等单首诗外,还有许多组诗,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九月》五首,在夔州的这段日子,是作者创作的丰收时期,也是作者生命即将结束前的回光返照——把生命的最后光辉洒向人间,洒向这片他用生命全心全力热爱着的土地(大历五年即770年作者卒)此时期虽然“安史之乱”结束三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所有这些像沉重的阴云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只有以他的诗作去排遣那心中的郁闷与愁苦 3、古诗常识:律诗的、两联必须对偶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⑴ 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万壑()渚清()千载()王嫱()青冢() 朔漠()省识()环珮()暮砧() ⑵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去紫台连朔漠()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江间波浪兼天涌()画图省识春风面() 渚清沙白鸟飞回()潦倒新停浊酒杯() 寒衣处处催刀尺()无边落木萧萧下()二.鉴赏诗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感悟作者高瞻远瞩的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相关资料。 (1)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2)长安十年时期。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过着辛酸屈辱的流浪生活。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 一、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短语 短语又叫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语法单位。短语按其词与词组合的结构关系,主要有五种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和主谓短语。 名称 构成方式短语成分间的关 系举例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并列组 成的,词性必须相同,主要有三 种类型:名词+名词、动词+动 词、形容词+形容词 并列关系 北京、天津和上 海 发明创造 生动活泼 偏正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构成, 前边的修饰限制后边的成分,即 中心语被修饰语修饰或限制。主 要有三种类型:定语+名词,状 语+动词,状语+形容词 修饰关系 复习提纲 仔细观察 批判地继承 十分漂亮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其他的成分组合而成 的,动词后面的成分是它所支配 或涉及的对象,称为宾语,包括 四种类型:动+名,动+代,动+ 动,动+形 支配关系 热爱祖国 来这边 爱打扮 喜欢诚实 动补(行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 动补包括动+形,动+数量两种类 型,行补包括形+数量,行+副, 行+得+短语 补充关系 说明白 走一趟 好得很 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其类型包 括:名+动,代+动,名+行,名+ 名,名+动宾短语 陈述关系 春天来了 心情舒畅 今天星期天 党关心人民 二、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也叫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2、背诵《秋兴八首》(其一)和《咏怀古迹》(其三)。 【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诗歌,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 【学法指导】 先反复诵读,再通过诵读把握感情,背诵全诗。 【知识链接】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唐宝应元年(762),成都少尹徐知道叛乱,杜甫流亡于梓州、阆州一带。正欲乘舟东下,因好友严武重来镇守四川,杜甫不但打消了出蜀的念头,而且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不久,严武病逝,杜甫便携家小乘舟东下,滞留夔州,一住近两年。《秋兴八首》就是大历元年(766)秋日,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这个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学习过程】 学习《秋兴八首》(其一)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本诗中不会写或易写错的词或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再读课文,翻译全诗。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浅谈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传统的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当前学习者的需求,用微课作为一种在线的或者移动学习的新的方式产生了,而且,微课在国内的火热程度意见达到了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几乎很多大的教育网站都在进行微课制作比赛,那么怎样做出比较理想的初中语文的微课,或者符合微课特征要求的微课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教学一线教师探索的问题,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制作微课的心得,来浅谈一下初中语文微课设计。 微课(Mini course)的出现,虽然有着明显的”拿来主义”的借鉴行为。但伴随着微型学习以及我们的“视频公开课”和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也叫做MOOC译为“慕课”)的兴起,它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也逐渐流行于当下社会。 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很多省份学校的教师都在根据自己的学科去尝试着设计制作具有自己学科特征的微课,而就笔者认为,不管是被称为是中国微课的鼻祖专家黎加厚提出的微课概念,还是其他百度百科以及一些很有权威研究微课的专家们对微课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微课的内容必须有一个核心的载体:包含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还有就是按照某一个标准在对微课分类的里面,比如: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明白、方法的传授,以及教学经验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都必须具有某一个核心的小知识点的特征,否则,知识点繁多,内容庞大了,也就不能称作微课了。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找到初中语文微课制作设计的突破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第一:如果是新授某一篇课文,笔者觉得可以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角度入手。而笔者一般是这样做的,当我们想让学生提前自主预学某一篇新文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该去关注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也就是为了给学生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打下基础的一步,笔者叫做——知人论世。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的一线教师,我觉得“知人论世”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制作微课设计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可以去收集相关作者的图片或者故事,以讲故事、图文解说、动画等形式来介绍课文的作者和课文的写作背景,使得“知人论世”这类微课变得生动有趣,对孩子们有吸引力,然后以此提供给学生作为课前自主学习的一个依据,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内容做下铺垫。 第二:依旧是从新授某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说,就是课文的大致主要内容,也就是课文思路的梳理,其实说到底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传统课堂中要灌输给学生们的一些课文的基础知识,比如字词、拼音,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段落的划分,大意的归纳,以及作者最基本的情感体会,这样的一个小知识点,在初中语文微课的制作设计过程中,其实也就是一篇课文表层内容的梳理,而要把这种表层内容的感知和梳理做成微课,一般不难可采用最常见的方式PPT加直白讲解的录屏方式。当然如果教者能够多角度去思考探索,想出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去呈现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形式,使得课文的表层(基础)内容能用微课的方式变得更加有趣味性,那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创新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有积极作用的。 第三:还是就某篇新授课文的角度来思考制作初中语文微课的突破口来说,既然课文的表层和基础内容这一块知识点被我们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我们教师要多专研教材了,充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课文的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去研读探究了。说的直白点就是我们教师要扎实的去备课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痛苦的,只是一旦你认真的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就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因为在教师结合学情深入研究教材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去思考出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的要求。比如说,在《月迹》微课中,就探究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文章结尾处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这句话的含义我们该如何理解?在微课中我不仅分析了“月亮”在文中是到底是指什么,而且还进一步探究了:月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