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逻辑学(1

逻辑学(1

逻辑学(1
逻辑学(1

逻辑学

LOGIC

第一章绪论

一逻辑与逻辑学

1.现代汉语中?°逻辑?±的共时含义

?a?a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多种含义

(1)指(某种)理论、观点

(2)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指人类主观思维的规律

(4)指(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科学

例:

(1)在有些人看来,占领别国领土而杀人是为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占领国家的人民的反抗而杀人倒是一种恐怖主义,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2)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反动派的逻辑。

(3)你在辩论中没有战胜对手,不是因为你所表述的观点逻辑性不强,而是因为你的口齿不清楚。

(4)文化工作者要学点逻辑。

(5)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国革命合乎逻辑的发展。

(6)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像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7)虚构、夸张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手段,但它不曾离开现实生活的逻辑,其目的在于更概括、更真实、更典型地表现事物的本质。

(8)普及逻辑应以面广量大的中学生为重点。他们年纪轻,精力旺盛,记忆力和接受力强。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一般意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规律与一些思维方法

2)思维:人类用以认知世界的理性工具

①思维作为一个符号信息系统具有两种功能:

?a?a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

?a?a在系统自身中进行信息处理与交换的规则

(逻辑)

②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间接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3.逻辑科学?¤形式逻辑?¤普通逻辑

传统逻辑

1)逻辑科学数学逻辑(数理逻辑)

辩证逻辑

2)形式逻辑:传统逻辑中的演绎部分及其现代形式数学逻辑(mathematical logic)

传统演绎逻辑

3)普通逻辑部分数学逻辑基础知识

简单归纳逻辑

4.逻辑学的作用

逻辑本身并不直接解决任何现实问题

任何理性的思维与表述都离不开逻辑

(1)逻辑的认识作用

例:经验定律性知识的形成

①认识部分事物的某种属性,并判断是否可以推广到事物全体。

②运用归纳法形成普遍性认识。

③区分普遍性认识是偶然性或必然性概括。

④对概括运用理论进行演绎性解释。

(2)逻辑的表述作用:证明与反驳

例1:命题?°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论式: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并且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则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例2:诡辩命题?°犬可以为羊?±

论式:羊为四足兽

犬为四足兽

故犬可以为羊

5.如何学好逻辑学

(1)要理解逻辑学的特点,抓住形式结构这个核心,处处从形式的角度思考问题。

(2)要掌握各个部分的基本概念,要深入的思考这些概念的含义,作用,同其它概念、内容的联系。

(3)需要对主要的逻辑规则作记忆,要理解这些基本的逻辑知识。

(4)要掌握逻辑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总是与逻辑的应用联系的最密切,因此要在应用中、在实践中学习。

例:

①?°所有的名词都能作主语。?±

②?°所有的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

③?°所有的生物都要进行新陈代谢。?±

?-?-

?°所有S都是P?±

SAP

( x)(F(x)→E(x))

逻辑变项

逻辑常项

二逻辑的起源

1.?°逻辑?±(logic)的词源:希腊文

(1)希腊文?°λ?γο??±(逻格斯):

?°规律?±、?°思想?±、?°理性?±、?°言辞?±、?°语句?±等含义

(2)西塞罗(BC106?aBC43)最早曾使用?°λογιχο?±指论辩术

(3)亚历山大(3世纪)最早使用?°λογιχο?±指逻辑

(4)近代对?°逻辑?±一词的翻译:

?°逻辑此翻译名学,其名始于希腊,为逻格斯一根之转,逻格斯一名兼二义,在心之意,出口之词皆以此名。引而伸之,则为论为学,?-?-,本学之逻格斯是学为一切法之法,一切学之学,可以知其学之精深广义矣,姑以名学译之。?-?-,名学,思议之学、之术也?±

?a?a严复《穆勒名学》

2.逻辑在人类历史上的一般起源

?a?a讲道理

?°讲道理?±的含义:人与人之间的某一方,通过一个由符号表达的过程,使对方依据他们所在的那个社会、文化环境的约定,自主地形成一个命题态度。

讲道理的不同方式:

可信服的、非可信服的

简明的、繁复的

形式化的、非形式化的

?-?-

3.逻辑在古希腊的起源

(1)古希腊的历史环境

(2)?°辩证法?±的出现与发展

①智者学派(BC5-BC4世纪)

的诡辩术

《攸狄底姆斯篇》

②赫拉克利特(BC530-BC470)

的?°辩证法?±:关于矛盾

本体,运用矛盾表述方式

③柏拉图(BC427-BC347)

的?°辩证法?±

分类方法

概念定义法

矛盾二分法

例:狄奥尼索多拉斯的诡辩

?°你说你有一条狗是吗??±

?°是呀?±,克里西普斯说,?°有一条恶狗?±。

?°他有小狗吗??±

?°是呀,小狗们和它一个样?±。

?°狗就是它们的父亲吗??±

?°是呀?±。他说,?°我看见了它和小狗的母亲在一起?±。

?°它不是你的吗??±

?°是,他的确是我的?±。

?°它是一个父亲,它又是你的,所以它就是你的父亲,小狗是你的兄弟了?±。(3)亚里士多德

(BC384-BC322)

?°工具论?±的确立

著作《工具论》

《范畴篇》

《解释篇》

《分析前篇》

《分析后篇》

《论辩篇》

《诡辩篇》

内容:

①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活动、遭受、地点、时间、姿态、状况

②命题:真或假的句子

简单、复合,肯定、否定,单称、全称,模态

③三段论

例:如果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并且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则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分析后篇》98b5-10)

图式:如果所有B 是A,

并且所有C 是B,

则所有C 是A

④模态三段论

例子:所有B 必然是A,

所有C 是B,

则,所有C 必然是A

⑤证明

亚氏认为:当我们知道了一个事实的真正原因并且知道了这个事实本身是必然的以后,才算是有了关于这一事实的科学知识。在这里前提必须是真的。

⑥思维的基本规律

矛盾律:?°在同一时间与同一方面,同一事物不能既具有又不具有某一属性。?±

(《形而上学》1005b18-21)

?°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形而上学》1011b13-14)

排中律:?°如果对于任何事物,我们必须或者肯定它,或者否定它,那么,肯定与否定就不可能都是假的。?±

(《形而上学》1005b18-21)

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论辩篇》

完全归纳法《分析前篇》

?°显然我们必须通过归纳来得知原始前提,因为由感知生成共相的方法就是归纳的。?±(《分析后篇》100b3-5)

?°逻辑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手里,这是一门已经被完成的科学。?±

?a?a康德

(4)古希腊时期工具论的发展

①麦加拉?a斯多葛学派(BC3世纪)

芝诺(BC336-BC264)

复合命题的逻辑理论

假言、选言、联言

②伊壁鸠鲁学派

伊壁鸠鲁(BC341-BC270)

《准则学》:研究真命题

的构成和真的标准问题

③欧几里德(BC330-BC275)

《几何原本》

4.逻辑在古代中国的起源

(1)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

?a?a名实关系的讨论

(2)儒家的?°正名?±观念

(3)名家公孙龙子(约BC325-BC250)的思想

①著作:《白马篇》《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迹府》

②论题:?°白马非马?±

?°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

(4)墨家的逻辑思想

①著作:《墨经》(《墨辩》):

《经上》《经下》

《经说上》《经说下》

《大取》《小取》

②意义:确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

5.逻辑在古印度的起源与发展

(1)印度逻辑的源头:正理

①背景:婆罗门教

婆罗门六派哲学(2世纪)

《弥曼差经》弥曼差派

《奥义书》吠檀多派

《数论经》数论派

《瑜伽经》瑜伽派

《胜论经》胜论派

《正理经》正理派

②《正理经》十六句义(十六谛)

(一)量。指对事物的认识,有现量(知觉)、比量(推理)、声量(类比)、譬喻量(证言)四种。

(二)所量。指认识的对象,有我、身、根、境、觉、意、作业、烦恼、彼有、果、苦、解脱十二种。

(三)疑。指疑惑,对事物的性质尚未认清时的心理状态。

(四)用。指对疑惑的消解,即认识的目的。

(五)喻。指实例。

(六)悉檀。指宗义,学派或个人的学说主张。

(七)支分。指五支作法,即由宗(论题)、因(理由)、喻(例证)、合(应用)、结(结论)五个方面组成的推理形式。

(八)思择。指归谬法推理,即通过指明假设的反题的悖谬而显示正题的正确。

(九)决。指对事物性质的判定。

(十)论议。指依据逻辑规则对论题展开的讨论。

(十一)纷义。指为坚守自说所作的诡辩。

(十二)坏义。指只在驳倒对方的立论而自己并不立论的辩论。

(十三)似因。指似是而非的理由,有不定、相违、问题相似、所立相似、过时等五种。

(十四)难难。指故意曲解对方的言论,再作驳难。

(十五)诤论。指用错误的理由推出错误的结论去反对和破坏辩论中的敌方。

(十六)堕负。指导致辩论失败的种种情况。

(2)?°因明?±的出现

①背景:佛教

②含义:

?°因?±:确立一个论题的理由与原因

?°明?±:知识、学科

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三逻辑的发展

1.传统演绎逻辑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5?a15世纪)逻辑学的缓慢发展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成为证明上帝存在的工具

彼得?¤阿伯拉尔(1079-1142)

罗伯特?¤阿伯拉尔(1193-1280)

威廉?¤奥卡姆(?-1349)等

命题的范畴词、意义,实质指代(相当于语词的提及)和形式指代(相当于语词的被使用),推理关系,命题逻辑推理及其规律的发现等

2.归纳逻辑

1)奠基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

《学术的伟大复兴?¤新工具论》(1620)

2)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

古典归纳逻辑的完成者

代表作《逻辑体系》(1843)

①内容:名与命题、推理、

归纳、归纳的方法、谬误、道德

科学的逻辑

②穆勒五法:契合法、差

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剩余法、

共变法

3.数学逻辑

1)数学逻辑产生的背景:

16世纪后数学的发展

霍布斯、笛卡儿将数学引入哲学的思想

2)数学逻辑的发展历程

①创始人:莱布尼茨

(1646-1716)

②布尔(1815-1864)逻辑代数

弗雷格(1848-1925)真正的数学逻辑理论

③罗素(1872-1970)怀特海(1861-1947)

《数学原理》标志着数学逻辑体系的确立

④哥德尔(1906-1978)

1930年提出不完全性定理,

标志着数学逻辑的基础理

论即?°一阶逻辑?±的基本

理论问题全部解决

逻辑演算

证明论

公理集合论

递归论

模型论

3)数学逻辑区别于传统逻辑的特点

①将思维、推理归结为一种类似数学的演算

②建立符号语言(人工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表达逻辑规律

③公理化的整体性研究方法

④引入数学的方法、理论与知识

初等数论、集合论

4.辩证逻辑

1)黑格尔(1770-1831)

思辨逻辑:形式?a本体

客观逻辑:本体论

主观逻辑:形式逻辑与认识论

2)马克思辩证逻辑

3)辩证逻辑在当代的发展

第二章概念

一概念

1.概念的含义: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1)作为主观思维对象的客观事物

(2)思维对象的属性:性质与关系

(3)本质属性:决定该类事物之所以是该类事物而不是别类事物的属性(具有区别性和决定性)(偶性:对象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属性)

(固有属性:对象必然有但不是唯一有的属性)

?°小孩子已经学会了一些概念。狗,是个大概念。黑狗、黄狗是小些的概念。他家里的那条黄狗,就是具体的。人,这个概念已经舍掉了许多东西,舍掉了男人、女人的区别,?-?-只剩下了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谁见过??人?ˉ?只能见到张三、李四。??房子?ˉ的概念谁也看不见,只看到具体的房子,天津的洋楼,北京的四合院。?±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492页)

2.概念与语词、词项

(1)含义

概念: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语词:语言中的词与短语

(词项:逻辑结构中的概念)

(2)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区别:

①凡概念都要借助语词加以表现,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能表达概念

实词有意义,表达概念

虚词只有语法功能,没有实际的意义,不表达概念

②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

(一词多义)

例:大人,小人,冤家,逻辑

③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加以表达

同一民族语言内

不同民族语言之间

例:唯物论,唯物主义;

土豆,马铃薯,山药蛋;

死,?-?-

思考: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或者,同一种民族的语言在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思想体系中,是不是可以相互理解?

?a?a对于概念的内涵与语词的含义两者之间关系的两种理解

⑴概念和语词的涵义是不同的。概念是理性的抽象,词义是复杂的,有理性抽象也有情绪、心理、风格的不同。因此不能互相翻译。

⑵概念和语词的涵义是相同的。概念有内涵和外延,词义只是概念的内涵,不是外延。词义的情绪、心理、风格的不同只是词的附加成分,是词的使用问题。因此,不同的语言是可以相互翻译的。

参考:对语词与意义关系的一些理解

要正确理解语词与意义的关系,必须搞清楚语词是不是意义的单位?或者说,是在语词中理解意义还是在语句中理解意义。

早期的经验论主张意义的单位是语词。例如洛克。理解了语词和语词的联系方法就可以理解词义了。

近代的哲学,从弗雷格开始,主张语句是意义的单位,只有在语句中才可以理解意义。

更极端的主张意义只能在语言的整体中理解,例如奎因。

概念的内涵?a?a逻辑学

语词的含义?a?a语言学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从个体概念方面说,内涵是属性的集

从类概念说,内涵是决定这个类的属性

(2)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这类事物

例:概念?°经济学?±

内涵: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外延:政治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a?a一切具有?°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性质的具体学科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可分割的,内涵制约着外延,而内涵又是从外延中抽象出来的

概念的内涵?a?a客观对象的属性

概念的外延?a?a客观对象的实际存在

例:概念?°人?±

内涵: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

外延:中国人、朝鲜人、俄罗斯人?-?-,原始人、直立人、现代人?-?-,?a?a一切具有?°具有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性质的具体生物

例:概念?°商品?±

内涵: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外延:一切具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性质的具体物品

(3)概念要明确

①逻辑要求: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例:概念?°人民?±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民主?±与?°科学?±

②非逻辑要求:要选择准确、明晰的语词表达概念,不是特别的需要,不能使语词多义与歧义例:概念?°定金?±与?°订金?±

进口彩电

妇女理发店

?°民主?±的内涵:民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它的价值目的是尽可能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在程序上通常采用一定的投票方法。

外延:普选制,代表制,?-?-

?°科学?±的内涵:一般认为,科学是知识的体系,它以理性为核心,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普遍关系。

外延:具备其内涵(科学性质)的具体学科。

(4)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规律

概念A与B,如果A的内涵比B的内涵多,那么A的外延比B的外延小;反之,如果A 的内涵比B的内涵少,那么A的外延比B的外延大

例:?°大学生?±(A)与?°学生?±(B)

反变规律的理解:

①适用于两个可比较的概念间(属种关系)

一个概念或两个非种属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之间不存在着这种反变规律

②反变规律是指两者存在的相反趋向,并不等同于数学上严格的比例关系

二概念的种类

例:甲:人民的财产损坏了要照价赔偿

乙:我也是人民,我那份顶上行吗?

1.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

(1)含义

单独概念:反映某一特定对象本质属性,其外延是所反映对象只有一个个体或事物

普遍概念:反映某一类对象本质属性,其外延是所反映对象至少由两个以上的个体或事物构成(类概念)

空概念:指所反映对象不存在的概念

(2)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的语词表示方式

①单独概念的语词表示有三种方式:

专名(张三,地球,长城)

指示代词(我,你,他,这,那)

摹状词(最大的自然数,隔壁家的孩子)

②普遍概念的语词表示,使用的是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

③空概念的单独语词表示,专名或摹状词?

(龙,凤,凰)

也使用普遍概念(鬼,神)

2.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1)含义

集合概念:以集合体(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集合概念只反映这个群体的属性,不反映构成群体的个体的属性

非集合概念:不以集合体(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例1:甲:人民的财产损坏了要照价赔偿

乙:我也是人民,我那份顶上行吗?

例2: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所受的攻击

思考:

已经正式出版的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有二百多万字?±,《论十大关系》是已经正式出版的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前后画线的语词表达的概念是一类吗?

(2)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有些语词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两者的辨别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分析。但是在同一个语句中,同一个概念不能既是集合概念又是非集合概念

例:①工人阶级是革命的先锋队。(集合)

②鲁迅的作品是有战斗力的。(非集合)

③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集合)

④济南人特别喜欢济南的泉。(集合)

⑤老残不是济南人,但也很喜爱济南的泉。(非集合)

集合概念可以是单独概念

例:①联合国成立于二战之后。

②山东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的大学。

3.具体概念?¤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反映各种对象本身的概念

具体概念可以是单独概念或普遍概念

例:城市、教师

北京、王教授

抽象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的概念

抽象概念只能是普遍概念

例:勤劳、勇敢、美丽

4.正概念?¤负概念

(1)定义

正概念:肯定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合法行为、正义战争、等价交换

负概念:肯定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非法行为、非正义战争、不等价交换

思考:否定词加上负概念构成的复合概念,是哪一类概念?

?°非非正义?±,?°非无对手?±?-?-

(2)负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负概念所断定的是?°没有什么?±,因此无法直接显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但负概念不是没有内涵和外延,确定它的内涵和外延要有?°论域?±的概念

在同一个论域内,与正概念有补关系的外延就是负概念的外延,与正概念含义相反的意义就是负概念的内涵

5.关于空概念的讨论

(1)空概念是否存在?

(2)空概念的内涵与

外延是什么?

三概念之间的基本外延关系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特定范围内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各种不同学科研究的对象。形式逻辑主要研究概念外延之间的同异关系——所有概念共同具有的一种最普遍的关系外延逻辑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或命题应能从它的构成部分中经过?°运算?±得到等价的概念或命题

例:?°女青年?±的外延=?°青年?±的外延与?°女性?±的外延的交;

?°数?±=?°奇数?±与?°偶数?±的和

1.概念间外延关系的种类

(1)依据:概念间外延是否有重合处

(2)划分:

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2.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同一关系)

(1)传统逻辑定义: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数学逻辑定义:令A,B是两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与B有全同关系,当且仅当,A的所有对象都是B的对象,并且B的所有对象都是A的对象

(2)欧拉图解:

(3)例:偶数,被2整除的数;

月亮,地球的自然卫星;

北京,中国的首都

鲁迅,《阿Q正传》的作者

(4)思考:全同关系的概念,内涵是否完全相同?

说明:

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重合),但内涵不尽相同。

如上例?°北京?±是一个地名,而?°中国的首都?±是指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如若内涵与外延完全相同,那就不是两个概念,而是同一个概念用两个不同语词表示。

如:?°狗熊?±与?°黑瞎子?±。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形成的空白不久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位科学巨匠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最受诬蔑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74?a575页)

例题:

?°日用品同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举凡衣食住行,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它。因此,我们要重视百货的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概念间的真包含与真包含于关系

1)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属种关系的定义

①真包含关系

传统逻辑定义: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

数学逻辑定义:令A,B是两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真包含B,当且仅当,A的一部分对象是B的对象,并且B的所有对象都是A的对象

②真包含于关系

传统逻辑定义: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

数学逻辑定义:令A,B是两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真包含于B,当且仅当,A的所有对象都是B的对象,并且B的一部分对象是A的对象

③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并且仅仅是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外延大的为属概念(上位概念),外延小的为种概念(下位概念)。种属关系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2)欧拉图解:

3)例1:科学,自然科学;数学

全日制大学生,大学生,学生;

中国人,亚洲人,人;

花,玫瑰,红玫瑰;

例2:?°中国,山东省;花,花蕊;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财经大学?±

4)说明:

必须分清楚属与种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的区别。

概念的种属关系,是指一个类与它的一个子类之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是概念之间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种属关系。

如:?°中国,山东省;花,花蕊;文学与艺术学院;山东经济学院?±

日常语言中,?°包含?±、?°包括?±等语词既可以用来表示种属关系,也可以用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1)传统逻辑定义: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部分重合关系)数学逻辑定义:令A,B是两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B有交叉关系,当且仅当,A的一部分对象是B的对象,并且B的一部分对象是A的对象

2)欧拉图解:

3)例:大学生,中共党员;

思想家,学者;

东南亚人,佛教徒

朝鲜人,朝鲜族人

5.概念间的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

1)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定义

①全异关系

传统逻辑定义: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相重合

数学逻辑定义:令A,B是两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与B有全异关系,当且仅当,A的所有对象都不是B的对象,并且B的所有对象都不是A的对象。亦即A,B是完全不重合的

②矛盾关系

传统逻辑定义:同一属概念下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之处,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数学逻辑定义:令A,B,C是三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与B有矛盾关系,当且仅当,A与B是全异关系,并且C真包含A、B,A、B之和与C有全同关系

③反对关系

传统逻辑定义:同一属概念下两概念在外延间无任何重合之处,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数学逻辑定义:令A,B,C是三个概念外延的集合,A与B有反对关系,当且仅当,A与B是全异关系,并且C真包含A、B,A、B之和与C没有全同关系

2)欧拉图解:

3)例:学校,青年;

逻辑学,高速铁路;

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

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

全日制大学生,非全日制大学生;

阴极,阳极;

男运动员,女运动员;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先进,落后;

中国文化,西方文化;

4)说明:

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成立的前提是:属于同一论域,处在同一属概念之下。

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经常表现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的关系。

区分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是明确概念的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也是在日常思维中运用广泛的逻辑工具

(1)限制

①含义:是通过增加某一个概念的内涵,以缩小它的外延,使一个外延较大,内涵较少的大(属)概念过渡到另一个外延较少,内涵较多的小(种)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②一般形式:属概念+种差→种概念

例:贸易?a国际贸易?a双边国际贸易

艺术?a文学?a中国文学?a中国古代文学

③限制的极限:单独概念

④限制的作用:对概念进行限制的过程,是思维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可使思维更精确、更有针对性

战争?a?a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革命战争?a?a革命的阶级战争和革命的民族战争,在一般战争的情形和性质之外,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性质?-?-

中国革命战争?a?a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

?a?a《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71页

(2)概括

①含义:是通过减少某一个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它的外延,使一个外延较小,内涵较多的小(种)概念过渡到另一个外延较大,内涵较少的大(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②一般形式:种概念+种差→属概念

例:国际贸易?a贸易

微生物学?a生物学?a自然科学?a科学

③概括的极限:范畴

④概括的作用:对概念进行概括的过程,是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可使思维更深入。

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具体问题提高到原则高度去认识,从而抓住事物本质时,要用概括的方法

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不负责任的背后批评,不是积极地向组织建议。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心目中没有集体生活的原则,只有自由放任。这是第二种。

?-?-

命令不服从,个人意见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这是第四种。

?-?-

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

?-?-

?-?-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

?a?a《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59?a361页

3)思考1:限制词+概念,是否一定是限制?

思考2:限制不当与概括不当

四定义

1.定义的含义、结构、语词表示

(1)什么是定义:解释概念内涵(语词意义、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

使用已知的概念或语词引入新的概念或语词

(2)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概念:其内涵被揭示的概念

定义概念:用来揭示被定义概念内涵的概念

定义联项:联系被定义和定义概念的概念

例:

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被定义概念│联项│定义概念

公式:Ds 是Dp

(3)定义的语词表示

被定义项可以是专名、普通名词、短语;

定义项一般是短语组。它要比被定义项直观,基本,普遍

定义的基本语言意义是使用已知的概念或语词引入新的概念或语词,使思维的涵义更加简洁,明确,严格

定义不同于?°说明?±,?°解释?±

2.定义的基本方法:实质定义与语词定义

(1)实质定义:揭示思维对象的属性

(1.1)定义意义与形式:

种差+ 邻近属概念

属种定义

?°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这首先就是把某一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

?a?a《列宁选集》第2卷,第146页

(1.2)步骤:

①找出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概念(以确定被定义概念属于哪一个类)

②确定被定义概念与同一邻近属下的其他并列种概念的差别即种差

例:用属种定义法给?°形式逻辑?±下定义

首先,用概括的方法找到?°形式逻辑?±邻近属概念?°科学?±;然后再找出?°形式逻辑?±与其它并列的科学,如:?°数学?±、?°会计学?±等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别,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这样,便可将其定义为:?°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1.3)分类:按照种差的不同

①性质定义:种差揭示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性质

例:?°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功用定义:种差揭示对象的功用。功用是事物的特征,特征是事物性质的表现

例:?°笔是用来书写与绘画的文具。?±

③关系定义:种差揭示对象与另一对象的关系,或者它与另一对象对第三者的关系。关系是不同于性质的属性

例:?°偶数就是能够被2整除的数。?±

④发生定义:种差揭示对象产生的原因。发生是一种特别的关系,它是事物产生的过程

例:?°当地球运行到月球与太阳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照射到月球上去。因此月球上就出现阴影,这种现象叫月食。?±

(1.4)实质定义的局限性:

属加种差定义不能用于对

单独概念以及哲学范畴的定义

(2)语词定义:类似逻辑定义的释义方法

(2.1)含义:明确语词与概念的关系

被定义项是语词,定义项是语词的意义

(2.2)分类:

①规定性语词定义:对某个语词规定某种意义

例1:?°四个现代化?±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

例2:E=mc

②解释性语词定义:对某个已具有确定含义的语词作出解释(古语、外来语、俗语、流行语等)例:?°太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太?±是至高至极的意思,?°一?±是绝对唯一的意思。?°太一?±是老子所言?°道?±的别名。

3.下定义的基本规则

(1)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相等(同一关系)

?°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的科学?±

?°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循环定义?±或?°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例:?°经济法就是经济方面的法律。?±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是经济基础。?±

?°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星球。?±

(3)定义项一般使用正概念以及肯定的语句形式

?°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例:?°生产力不是生产关系。?±

?°有机物不是无机物。?±

但给否定概念下定义时,可以采用否定形式。因为否定概念就本来是反映事物不是有某属性的

例:?°非生产部门就是不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

(4)定义不应当包含含混的概念与语言形式,不应当使用比喻

?°含混定义?±的逻辑错误

例:?°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4.定义的作用

(1)在逻辑上,是明确概念内涵和语词含义的工具

(2)在知识的探求中,是固定成果的工具

(3)在知识的传达中,是整理的工具

五划分

1.什么是划分:逻辑上的划分就是把概念的外延从一个属概念分成几个不相容的种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其目的在于明确概念。明确概念不仅要在内涵上知其意义,也必须对概念所指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要明确

例:?°商品?±分为生产消费品与生活消费品

2.划分的要素

三要素:划分母项

划分子项

划分根据

划分的母项是外延被划分的概念,凡是能被划分的概念必须是属概念

划分的子项是从母项外延中划分出来的种概念

划分的根据是概念所反映的某种属性

3.划分的方法

1)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

①一次划分:对属概念只做一次的划分,对划分出来的种概念不再做划分

例:?°农业?±划分为?°种植业?±与?°畜牧业?±。

②连续划分法:把母项划分为子项后,再把子项当作下一次划分的母项进行划分,划分的层次至少在两层或两层以上

连续划分的目的在于揭示概念的属种层次和结构。例:工业分为重工业(燃料工业、资金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与轻工业(纺织、食品、皮革、造纸?-?-)

2)二分法:是依据概念反映的思维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根据的划分。其显著特点是将一个属概念划分成正负两个种概念,此二概念具有概念的矛盾关系

例:?°人口?±划分为?°城市人口?±与?°非城市人口?±

二分法在自然语言的表达中并不一定要使用?°非?±字

例:好与坏,美与丑,真与假等语义相互对立的语词

3)分类: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分类与划分的区别:

根据不同

作用不同

②两种分类:

自然分类: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

辅助分类:概念反映对象所具有的某一方面显著特征,或者某种约定的标准

4.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对称(子项之和等于母项)

违反此规则则犯?°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例:将?°学校?±划分为?°大学、高等职业学院、中学、小学、幼儿园?±

?°文学作品?±分成?°小说、散文、诗歌?±

(2)划分所得的各个子项之间必须外延互相排斥

违反此规则则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例:将?°人大代表?±划分为?°党员代表、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妇女代表、少数民族代表?-?-?±

(3)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违反此规则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逻辑错误

例:?°劳动?±,根据其表现形式划分为活劳动、物化劳动;根据其作用划分为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根据其技术含量高低划分为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4)每次划分所得的各个子项之间必须是同一种属层次的并列关系

违反此规则则犯?°混级划分?±的逻辑错误

例1: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罚包括主刑、附加刑、驱逐出境三大类,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例2:数学可分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微积分等。

第三章简单命题与推理

一命题与推理概述

1.语句?¤判断?¤命题

(1)语句:是语词的结合

语句可以区分为自然语言的语句与形式语句

自然语言的语句是有意义的语句,它用自然语言的符号表达

形式语句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更准确地说,其意义暂时被抽象去了,只考虑它的语法结构

例: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SAP

( x)(F(x)→E(x))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a?a马克思

?°思维只有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a?a斯大林

语句是命题或判断的表现形式,离开语句的命题或判断是不存在的

(2)判断:是陈述思维对象情况,且对思维对象有所主观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特点:

第一,判断有真假

第二,判断具有主观性,表达了主体的愿望、心理、情绪。因此判断有?°心理因素?±的成分

例:1)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

2)火星上有生命

3)共产主义是真理

(3)命题:是陈述思维对象情况,且具有真假属性的思维形式

命题的特点:

第一,对思维内容的陈述

命题是对判断的抽象,是去掉了判断对思维的断定成分,仅仅保留下对思维内容的陈述

第二,有真假

命题没有?°断定?±的成分,但有逻辑真假。命题具有真值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命题要么陈述了事实,要么没有陈述事实?±

例:1)他要么已经吃过了,要么还没有吃。

2)一部分男生是女生。

(4)命题与语句的关系

第一,命题都通过语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能表达命题

客观事物规律?a?a逻辑

类?a?a概念

本质?a?a内涵

个体?a?a外延

?a?a逻辑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不反映客观事物的不为逻辑所研究

第二,同一个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例:不同语言:

人是能思维的

Man is capable of thinking

同一语言:

1)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

没有事物不是运动的。

难道有事物不是运动的吗?

2)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3)所有的人都会死。

所有的人不会长生不死。

第三,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语言的歧义)

例:这个人谁也不认识

铁锤锤鸡蛋锤不烂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如果不承认有命题(抽象),只承认有语句(具体),可以在语句的一般意义和特殊语境下的意义区别上述的意义不同,但是这样会使逻辑的分析复杂化

2.命题的分类

(1)简单命题、复合命题

(2)直言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

信念命题

(3)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

(4)分析命题、综合命题

(1)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简单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命题。它自身不再含有其它命题

例:他是一名大学生

有的动物是食草类动物

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复合命题:是由命题构成的命题。可以分析为命题与逻辑连结词(命题连结词)

例:1)我们不但善于破坏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新世界

2)如果台独分裂分子公开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那么台海就没有了和平

3)或者今天下雨或者今天不下雨

(2)直言命题、关系命题与信念命题

①直接反映思维对象的性质的命题是性质命题,一般又称?°直言命题?±

②反映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命题是关系命题

例:

1)所有的金属都导电

2)济南在南京与上海之间

③信念命题:还有一种命题,在语句中含有?°相信?±、?°知道?±、?°认识?±等动词

例:

3)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知道自己无知。

4)老师相信他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学生。

?°相信?±、?°知道?±、?°认识?±、?°希望?±等动词不同于一般性的逻辑谓词,仅从外延上无法满足有些推理规则的有效性。现在称这一类谓词为内涵性的谓词,这些命题的推理,不属于现有的传统逻辑、数学逻辑研究的范围。

例:

5)她认识他的哥哥。

6)她认识躲在墙角后的那个男人。

(3)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

模态命题:依据命题是否含有模态词区分为模态命题与非模态命题

广义上的模态词是指?°必然?±、?°可能?±、?°必须?±、?°允许?±、?°严禁?±等语词。含有模态词的命题就是模态命题。模态命题是对客观事物的状况、样式、趋势的反映

例:今天可能下雨

学生必须遵循校规校纪

(4)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

这是依据命题的真值特征(事实真或逻辑真)的划分

分析命题:是不需要经验事实的证明就可以从它自身的意义显示其真假的命题(逻辑真)综合命题:是必须有经验事实才能证实其真假的命题(事实真)

例:今天下雨或者不下雨

地球是圆的并且地球是方的

如果磁铁被加热到红的程度,就会失去磁性

面包对人的身体而言是有营养的食品

3.推理

(1)推理及其逻辑特征

①定义: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例:

1)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前提)

所以并非所有个体商贩都有偷逃税行为(结论)

2)我摩擦冻僵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敲击石块,石块会发出火光;用锤子不断的敲击铁块,铁块也能热到发红;古人还通过钻木取火(前提)

所以,任何两个物体的摩擦都能生热(结论)

②形式:是指在一个推理中抽掉各个命题的具体内容之后所保留下来的模式或框架,是多个推理中表达不同思维内容所共同具有的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词项的连接词,?°所有?±?°有的?±?°是?±?°不是?±;以及命题的连接词?°并且?±?°或者?±?°只有?-才?±?°如果?-,则?±等)代表推理中的结构要素,决定了推理形式;

逻辑变项(p\q\s\m等,是表示命题对象的词项或命题)代表推理中的内容要素

变项由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代,就从推理形式得到了具体的推理;一个具体推理抛开其思维内容,由变项去替代,就变成一个抽象的推理形式

(2)推理的有效性

①定义:推理的有效性是指推理形式的正确,即?°如果前提是真的,那么结论不能假?±

对推理有效性的分析:要正确地理解这个定义,就要从下列前提与结论可能有的四种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前提真,结论真

第二、前提真,结论假

第三、前提假,结论真

第四、前提假,结论假

有效的推理形式排除的是情况二,前提真并且结论假的情况。有三层含义:第一、前提都真,结论一定真;

第二、结论不真,前提一定不都真;

第三、前提假,结论不一定假

例:

1)所有阔叶植物都落叶,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的,

则所有葡萄树都落叶

老虎是动物,玫瑰不是老虎

所以玫瑰不是动物

2)我国的大城市很多,上海是我国的大城市,

所以上海很多

3)所有文学家都是革命家,鲁迅是文学家,

所以鲁迅是革命家

所有文学家都是革命家,鲁迅是革命家,

所以鲁迅是文学家

4)所有的人可以长生不死,秦始皇是人,

所以,秦始皇可以长生不死

有的人可以长生不死,秦始皇是人,

所以,秦始皇可以长生不死

(3)推理的种类

①前提与结论之间联系

②思维进程(推理方向)

③推理结构

(4)推理的作用

人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

①从经验中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得到的知识

②从已有知识间接推出的知识

推理主要有三个作用:

①获取知识的工具

②整理知识的工具

③证明或反驳的工具

思考:推理与科学说明

所有的人都有死,张三是人

所以张三有死

这是一个推理,但它不是一个对张三有死的说明或解释

医生会说:张三死于心脏衰竭:

所有有某某特征的人都是心脏衰竭

张三有某特征

所以张三心脏衰竭

这既是一个推理,也是一个说明

二直言命题(简单命题)

逻辑学习题集绪论,第一章

绪论 一、概念解释题 1.01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1.02 思维的逻辑对象 二、指出下列语句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2.01 语法、逻辑、数学等是没有阶级性的。 2.02 把侵略说成友谊,这只能是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 2.03 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是中国革命合乎逻辑的发展。 2.04 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象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2.05 在某些人看来,减产比增产还要好,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2.06 任何人说话写文章都应符合逻辑。 2.07 “我们但愿法国历史的无意识的逻辑将战胜所有的政党(指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的政党——编者注)对逻辑的有意识的违反。” 2.08 学校要培养学生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2.09 推理要合乎逻辑。 2.10 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 2.1l 侵略、控制、颠复、掠夺别国“有理”。这就是霸权主义的逻辑。 2. 12 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横排本,第434页) 三、选择题 3.0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包括( )。 ①客观事物的规律②思维的规律③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 ④简单的逻辑方法 3.02在“只有更多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逻辑”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涵义是( )。 ①逻辑学②普通逻辑③客观规律④思维的规则 3.03在“所有听众都深为他的演说中的逻辑所折服”这句话中,“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 ①客观规律②思维的规律性③逻辑学④形式逻辑

四、填充题 4.01 普通逻辑(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有()及其(),以及()。 4.02 形式逻辑的性质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与()。 第一章概念 一、思考题 1.01 什么是概念?概念的逻辑特征是什么? 1.02 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外延?什么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1.03 什么是集合概念?什么是集合体? 1.04 什么是负概念?什么是论域? 1.05 什么是限制、概括?限制的极限.概括的极限各是什么? 1.06 什么是定义?真实定义的常用方法是什么?“定义过宽”(“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是违反什么规则引起的?“同语反复”、“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是违反什么规则引起的?“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是违反什么规则引起的? 1.07 什么是划分?划分与整体分解有何区别?划分的规则是什么?违反这些规则会犯什么逻辑错误? 二、概念解释题 2.01 概念 2.02 概念的内涵 2.03 概念的外延2.04 普遍概念 2.05 单独概念 2.06 集合概念与集合体 2.07 负概念 2.08 论域 2.09 真包含(属种)关系2.10 真包含于(种属)关系 2.1l 交叉关系 2.12 全异关系 2.13 全同关系 2.14 矛盾关系 2.15 反对关系2.16 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2.17 限制 2.18概括 2.19 定义 2.20 属加种差法定义 2.21定义过宽2.22 定义过窄 2.23 同语反复 2.24 循环定义

逻辑学试题库及答案 辛苦整理 最全版本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E 真假不定;O为假;I 真假不定。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文和诗歌”,这一划分违反了划分不全的规则。 38、从关系判断的性质来看,“父母关心子女”属于非对称关系;“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属于对称关系。 三、图表题: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A学生、B党员、C浙江籍学生、D大学生、E女学生、F三好学生。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15173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卷

《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姓名:学号: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 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 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 A.全同关系? ?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 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 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 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 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 真???????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 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 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 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 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 一定是患了肺炎。 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 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 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 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 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 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 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 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 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 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 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 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 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 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 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工”。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 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3."这个案件的凶手是甲或者乙,现已查明甲是这个案件的凶手,所以,乙不是这个案件的凶手。"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4."如果甲是有罪的,则乙也是有罪的;现已认定乙是有罪的,所以,甲也是有罪的?quot;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5."只有案发时甲在现场,甲才是凶手;现已认定甲不是凶手,所以,案发时甲不在现场。" 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6.同时断定"我们车间所有的产品是合格品"与"我们车间有的产品不是合格品"两个判断为真或为假,是否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若违反,则违反什么规律?为什么? 四、分析题(10分) 证明:三段论第一格"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 五、综合题(10分)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律师考试,则丙不参加律师考试; (2)只有乙参加律师考试,丁才参加律师考试; (3)甲和丙都参加了律师考试; 问:乙和丁是否都参加了律师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六、表解题(8分) 用真值表判定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如果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就要学习逻辑学;黎明是法律专业的学生,所以,黎明要学习逻辑学。 其推理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 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O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IO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样卷

井冈山大学《逻辑学》期末考试试题样卷(A卷) 一、填空题(10分) 1、“如果有的科目考试不及格,那么他领不到毕业证。”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其中,逻辑常项是, 逻辑变项是和。 2、在三段论第一格中,中项M分别是大前提的和小前提的。 3、根据有关推理规则,判断不能换位,不能换质位。 4、根据不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具有关系的判断假。 二、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青年应该奋发向上”两语句中,概念“青年”( ) A.都是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2.对于A、B两概念,如果所有a都是b并且有b不是a,那么,A、B两概念具有() A.全同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3.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主要是指( )的两个性质判断。 A.判断联项分别相同 B.量项分别相同 C.主、谓项分别相同 D.判断的结构分别相同 4.若断定SAP和SEP都假,则(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5、“革命者就是从事革命活动的人”,这个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 E、定义含混 6.一个相容选言判断p∨q假,那么,一定为() A.p真q真 B.p真q假 C.p假q真 D.p假q假 7.“如果某行为是犯罪行为,则必是违法行为”,由此可知( ) A.如果某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则不是违法行为 B.如果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则不是犯罪行为 C.只有某行为是犯罪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D.只有某行为不是违法行为,才不是犯罪行为 8.只有发烧才是患肺炎,小红发烧,所以她一定是患了肺炎。以下各推理中与上述推理犯同样逻辑错误的是( ) A.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好,所以我一定有资格当三好生。 B.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有资格当三好生,所以我一定学习好。 C.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没资格当三好生,说明我学习不好。 D.只有学习好,才有资格当三好生,我学习不好,因此我没资格当三好生 9.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 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A.扣照,但不罚款。 B.罚款,但不扣照。 C.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10.“(p→q)∧(r→s)∧(┐q∨┐s)→(┐p∨┐r)”,这一推理式是() A.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B.二难推理的简单破坏式 C.二难推理的复杂构成式 D.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 11、“有作案动机”和“有作案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D、前者和后者不构成条件关系 12、“并非只要学好外语就能出国”与之等值的命题是() A、学好外语且能出国 B、不学好外语但能出国 C、学好外语而不能出国 D、不学好外语也不能出国 13、(1)没有人不是自私的。(2)没有人是自私的。这两个命题() A、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B、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C、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D、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 14、以“如果甲、乙都不是木工,那么丙是木工”为一前提,若再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可必然推出“乙是木 工”。() A、丙是木工 B、丙不是木工 C、甲不是木工 D、甲和丙都不是木工 15、“不可能所有的花都结果。”以下哪项断定的含义与上述断定最为接近?() A、可能所有的花都不结果 B、可能有的花不结果 C、可能有的花结果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法律逻辑学试题附答案

试卷编号NO: 高等函授教育《法律逻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只有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是_________ 。其中,逻辑常项是_________ ,逻辑变项是_________ 。 2、若p取值为真,q取值为假,则"p或者q" 取值为。 3、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AP取值为,SIP取值为,SOP取值为。 4.论证是由、和三个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 A、PAS B、PES C、SIP D、P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犯罪分子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这个被告应受法律制裁,所以,这个被告是犯罪分子。"这一推理属于何种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运用对当关系或判断变形直接推理,从"所有正当防卫都不是违法行为"能否推出以下结论?为什么? (1)并非有的正当防卫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是非正当防卫 (3)有的非违法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逻辑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 )。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 c.变项 d.语言表达形式 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 a.逻辑常项相同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概念属于(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负概念、。4、如果( ),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 a.a与b全异 b.a与b同一 c.a与b交叉 d.a真包含于b 5、“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两个判断中,“及格”和“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 )。 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 6、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 a.概括和限制都对 b.概括和限制都错 c.概括对,限制错 d.概括错,限制对 7、如A为“《孔乙己》”,B为“《鲁迅全集》”,则A与B的外延关系为( )。 a.A真包含于B b.A与B相容 c.A与B全异 d.A与B交叉8、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 b.Ds真包含于Dp c.Dp真包含Ds d.Ds真包含Dp 9、若A是划分的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 a.单独概念 b.普遍概念 c.正概念 d.负概念 10、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 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 1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把这句话作为定义,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同语反复 b.循环定义 c.定义过宽 d.定义过窄12、在性质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的是( )。 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 d.谓项和量项 13、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a.S A P b.S E P c.S I P d.S O P 14、当具有SIP形式的性质命题为真时,概念S与P之间一定是( )。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相容关系15、“没有S不是P与“S不都是P”这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差等关系16、若两个性质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性质命题( )。 a.可同真,可同假 b.可同真,不同假 c.不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逻辑学第三版1-4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 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 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 与4 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 是P,所有S 是M;所以,所有S 是P。2 与6 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3 与5 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 是P。 第二章概念 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 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 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 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 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 2 整除的数。“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 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 壹

逻辑学(1)

一、名词解释 1.三支:三支就是因明学上的三个基本条件——“宗(就是“宗旨”,也就是主义)”、因(就是“原因”,也就是理由)、喻(就 是“譬喻”,也就是事实)现代观点看,宗就是论点陈述,因是根据,喻是比喻和举证,合是在宗因喻的基础上的具体应用,结就是结论。三支作法去掉了合,结。改进和扩展了喻。以三支作法中的宗、因、喻来说。…声是无常?,这就是宗。,…声?和…无常?是组成宗的材料,称为宗依,宗依又称别宗。 由宗依(别宗)组成的宗的整体,称为总宗。宗由前后两个宗依加上联系词组成。因明中,宗为所立,因和喻为能立。因是正能立,喻是助能立。所作性故是因,喻也是推理的依据。喻在梵语本义是…见边?,就是以喻这个所见之边,去推断宗这个未见之边。古因明把例证当喻体,,犹如瓶等,这瓶就是喻体。新因明把瓶看作喻依,喻体之所依,把瓶所具有的…所作?因而…无常?之义拿来作为喻体。把喻分为喻体和喻依是新因明的的发展。而演绎与归纳的结 合主要在喻支上,因此喻支按其法式由两个判断(同喻体、异喻体)和至少两个概念(同喻依、异喻依)组成。。 2.似能力:宗因喻三只中互缺一支,三十三过,随生一过。 3.真现量:现量照镜,不假推度,如灯照物真取其镜,不起名言种类,叫做“真现量”。 4.似现量:不是直接照镜,要假第立意识去恩量卜度,计较钟之言,叫做“似现量”。 5.八名词:前陈(陈:陈白、陈设;前陈就是安在句子的前面)、后陈(后陈就是安在句子的后面)、前法、法(法就是 后陈,也就是说,前陈的名词但有后陈述语法上的主语而已;法有二义:①“能持自性:堪能保持法的自体”;②“轨生他解:又能执范他解”;列如:“这花(能持自性)很美丽(轨生他解:)”)、所别(“别”就是分别。“所别”又名自性,就是“前陈”的主语,“前陈”的主语“所分别”,是给“后陈”分别的)、能别(“能别”又名“差别”,就是“后陈”的意义,“后陈”的述语是能分别,是能分别“前陈‘的)、自性、差别。 6.真能破:立者、宗因喻三支或有缺,或有过,破者能显示其谬,或立量破,或显过破,叫做“真能破”。 7.似能破;立者无过、妄自指摘,就叫做“似能破”。 8.真能比:照前面的宗因喻三支无缺,不犯一过,叫“真比量” 9.似能比:反过来说,就是宗因喻三支互缺,并且带过,出言有过,就叫做“似比量”。 10.生因:“因”:“生因”,“由此”。“生因”又分为三:“由敌者先明了立者之言、敌者未了(敌者就是反对的人,一是无知,二是 偏执,三是异教)证者未了“。 11.子因:“因”指推理的依据,“因”有三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子因就是子的所做性故。 12.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印度因明学主要论书之一,商羯罗主造,一卷,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在长 安弘福寺译出。本论之名"入正理",有两层意义:其一,陈那早年关于因明的重要著作是《正理门论》,文字简奥,不易理解,本论之作即为其入门阶梯,所以称为入正理。其二,正理是因明论法的通名,本论为通述论法的门径,所以称为入正理。因明入正理论,此题目从文义看,是明了因即可进入正理。此论所明是因,是人正理的因,正理是所入之果。疏说:“正理者,诸法本真之体义。”“由明此二因,入解诸法之真性。二一因是生因了因。说:“因体有二,所谓生了。””。这是一部正理论的入门书,故名“入正理论”。正理论可以指正理诸论,也可以切近的指陈那的气因明正理门论”。 13.因明正理门论;又称《正理门论》、《理门论》,印度新因明学根本理论著作,佛教新因明学大师陈那著,全一卷。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页脚内容1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 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逻辑常量 和 逻辑变量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负概念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真 ,q 为 真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重言式 、 矛盾式 还是 非重言的可真式 。 5、直言命题的 主项 和 谓项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否定式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不当记者的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全同 关系和 真包含于 关系。

页脚内容2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中的 共变法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真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真实性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 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b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 使用语词“人”的是 ( d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c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逻辑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 共20分) 1、“”与“”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 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 (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只有当前件 (真)而后件(假)_时, 它才是假的 ;在其它情况下 ,它都是真的 . 3,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 (同一律 ),( 不矛盾律 )和(排中排 ). 4, 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这一定义中 ,被定义项是 (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 , 邻近属概念是 ( 法律 ). 二 , 单项选择题 1, " 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 "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定义过宽 (2) 定义过窄 (3) 定义用否定联项 (4) 以比喻代定义 2, 下列判断形式中 ,主, 谓项都周延的是 (2 ) (1) 所有的 S 是 P (2) 所有 S 不是 P ⑶有S 是P ⑷有S 不是P 3, "p T q"负判断是(4) (1) P A g (2) p V q ⑶p V g (4) _p 真且q 假 ________ p t 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 可能非 P (3) 必然非 P 5," 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 (2) 可能 P (4) 不可能非 P 就是说 , 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 ." 这段议论 (1 ) (1)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3)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2) 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4)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 "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2 ) 8, "p V g"的等值判断(3 ) (1) p t g (2) p V g (3) p A g (4) p t g 9, 当:"所有S 是P"与"有的S 是P"均是假时,则S 与P 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 反对关系 (2) 差等关系 (3)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10, 当p 假q 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 A q (2) p V q (3) p t q (4) p A q 三 , 问答题 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 普通逻辑所说的 "同一思维过程 ", 是指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 , 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 "三同一 "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 :A 是 A. "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 , 它可以是概念 , 也可以是判断 .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 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 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 , 又有区别 .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 . 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 , 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 ,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 提,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6," 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1) 反对关系 (3) 差等关系 7, " 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 (2)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 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 , 所以, 这个行为是贪污罪 ." 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大项不当周延 (3) 中项不周延 (2) 不项不当周延 (4) 两否定推结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