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浅析

摘要:探究性试题能够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推进探究性试题模式,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分析了探究性试题的特点,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试题;特点;应用

所谓探究性试题,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是指通过教师引导,或是结合教材,或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并自主进行解答的一些追究事物真相、探究事物原理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物理试题。综合来说,从问题本身的角度出发,探究性试题更能够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从根本上了解物理教学的意义,并通过一系列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的教学措施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教学中来,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探究性试题的特点

在我国进行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问题呈现在教师面前。一是近年来,有大量的探究性试题出现在中考试卷中:二是我国在加大教学力度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与传统的物理教材相比较,在现代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方式更具有探究性与实践性。所谓探究性,是指物理教师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中选取某些常识性并具有强烈教育意义的问题作为突破点,使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质疑、调查研究、分析研讨、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专题复习:化学探究性试题(二) 13、在化学实验室,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盛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认为可能是NaOH变质了,为此他们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 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吸收CO2而变质,但无明显现象。碳酸钠溶液的pH>7。 [提出问题]怎样检验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从一瓶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的NaOH溶液中,分别取等量溶液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探究。 向A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向C试管中滴入CaCl2溶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⑴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B试管:,C试管:。 ⑵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可能发生的反应。 ⑶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填A、B、C)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探究拓展]如果确定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若要进一步测定装入试管的溶液中变质的NaOH的质量,实验时他们需要测知的实验数据应是。 14、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时,小红观察得非常仔细,她不仅看到灯泡亮了,还观察到与电解水相似的现象——两根石墨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于是激发了小红探究气泡成分的欲望。请你来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吧! ⑴提出问题。盐酸通电石墨电极上分别生成了什么气体? ⑵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信息资料:①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②HCl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③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 提出假设:假设1: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氢气和氯气;假设2:电极上分别生成了氧气和氯气; 假设3:;…… 以上假设的依据是。 ⑶设计实验。小红决定用电解水的装置重做稀盐酸的导电性实验。 ⑷进行实验。用右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分别收集稀盐酸通电时两个 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⑸收集证据。观察气体颜色,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收集到的无色气体。 发现HCl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了两种新物质。 ⑹实验分析。若一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黄绿色,另一试管中的气体能燃烧,则假设成立;若两只试管内收集到不同的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实验证明假设1成立,所以盐酸通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⑺反思与评价。联想从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小红认为可以用电解盐酸的方法来探究HCl中元素质量比。我认为小红的设想(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完美整理版)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 高考阅读练习与指导 0322 2057 : 新课标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探究性试题八种题型1.观点式 2008年海南(宁夏)卷的欧〃享利《二十年以后》与夏东元《盛宣怀传》就已出现这种题型,2014年则增加到三套试卷,这里仅以辽宁卷为例,作重点分析。 2014年辽宁卷——贾平凹《遗璞》: 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遗璞,并用它去修水渠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这种题型的解答,无非是正反两个观点。本题所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第一,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而是多层次的。第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第三,由于高考的选拔特点,试题将不可能是全开放的,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必须首先是哈姆莱特”,因此,试题应该是半开放的——多角度,但不是漫无边际。

观点式探究试题答题步骤:首先明确自已的观点,其次分别列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事实依据,最后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 2014年辽宁卷——斯蒂芬〃杰〃古尔德《达尔文的拖延》: 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淡你的理解和看法。 这一题考查的同样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的学习、研究活动过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其二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前者侧重“个性化”,立足求异,展示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后者侧重“有创意”,立足求新,提出自己的新发现。 此外,2014年海南(宁夏)卷——铁凝《孕妇和牛》与2014年山东卷——“杨澜访谈”均涉及此题型。 2.启发式 这一题型,2007年山东卷——杨明、马小林《梦碎雅典》:2008年山东卷——张炜《歌德之勺》、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2014年山东卷——同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安徽卷——宗璞《董师傅游湖》等均有出现,这里重点分析海南(宁夏)卷。 2014年海南(宁夏)卷——《寻找教育的曙光》:

最新整理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框架培训资料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梳理: 1.运动的快慢 (1)速度 ①速度的公式:t s v =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②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3.6 km/h 。 ③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 ②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大致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程度. ③求平均速度或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以用速度公式t s v =进行计算,只要知道 公式中的两个因素,就能计算出第三个未知量。 2.长度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2)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长度的单位 ①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②单位换算:1 km=103m , 1 m=10 dm=102cm=103mm=106μm=109nm . 3.时间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1 h=60 min ,1 min=60 s 。 (2)测量工具是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用 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梳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合1224 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 m/s. 4.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 5.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7.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高考阅读 2009-07-06 0043 5d56b7b40100dug0 现代文阅读探究性试题解答要领 就阅读而言,探究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它不一定都标出“探究”的字样。就答题而言,它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微妙结合。 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即“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 探究性试题分值高(一般为6分),评分标准相对灵活,对阅卷老师的监控难度大,如果我们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可以在这道试题上获取高分。 一、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 1、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 2、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3、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4、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5、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中”。 6、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 二、“探究性”试题的解题应对策略

(完整)初中物理20个实验题

中考专题总复习:实验专题 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 光学实验3个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 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 电学实验7个: 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建构密度的概念;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二、实验题的特点 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原理定方向 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 (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 (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 (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 (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 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 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一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集锦

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3、电磁铁吸引曲别针/大头针/铁钉的数目(转换法)(看题目中给什么)谁吸的多谁的磁性最强。 4、实验中下方铁钉张开(散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先标出电流的方向)。 6、把两个电磁体串联,目的是使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用到的两个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4、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和电阻的的关系实验中,用此电路探究和电阻关系的好处/串联的好处: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在探究电流通过到提示产生热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5、结论:注意前提条件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在电阻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7、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装置气密性差。 8、并联一个电阻的好处:并联分流,保证通过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 9、实验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看题目中用的什么),U型管中液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10、用空气来做实验的好处: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规格(如2.5V)来判断、电池的个数。 电流表的量程:需要简单进行计算U/R P/u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此时的功率比额定功率大,还是比额定功率小(比较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还是小)要测额定电功率,滑片要向哪端移动(注意比额定电压大,还是比额定电压小)、移动时眼睛看着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三遍)、计算额定功率。 6、故障题: 短路(电流变有数,电压表没数)、断路(电压表有数,电流表没数)、连上就亮了(开关未断开)、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同时接在了下端两个接线柱上、电压表随灯泡亮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7、假如灯泡的测量需要大量程,大量程损坏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8、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不同电压下灯泡的电功率规律。 9、结论:实际电压越大,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0、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阻值处(离下接线柱最远端)(看清填左右,还是填ab):保护电路。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多次实验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物体长度 5、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看电压表 7、故障:断路(电流表没有数、电压表有数,显示电源电压、电压表和谁并联、谁断路)。短路(电流表有数,电压表没数)。选滑动变阻器:会计算(选大的)。 8、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可以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9、三次数据相加取平均值。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 按操作类型可分为三类: 1.基本操作类实验 2. 测定性实验 3. 探究性实验 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这7个实验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主要仪器的使用。实验时,要求会根据仪器的量度范围、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正确操作仪器,会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正确读取测量的数据。 2. 测定性实验(4)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测定性实验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验原理进行测量的:如物体速度的大小等于它通过的路程和时间之比。测定性实验包括了基本操作类实验仪器的操作,它是基本仪器的操作在具体项目上的应用。测定性实验应注意所测量的物理量与研究对象的统一,如测量某一小灯泡的电功率必定是测量该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有时还要关注测量的条件,如通过二力平衡的方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性实验(9)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究性实验9个,占全部学生实验项目的45%。探究性实验不必在实验时对所有科学探究要素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课题特点侧重部分要素。例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侧重在猜想和设计实验上下功夫。不同的课题,侧重不同的要素,经历这9个探究性实验之后,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 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

小度写范文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开放性试题探究-开放性试题模板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开放性试题探究|开放性试题 2010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共鉴赏评价19首诗歌。分析这些考题,古诗鉴赏试题至少呈现这样一个特点,即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开放性有所体现。一综合性一是。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多方面的能力。今年共有9道试题就考点中的某两个知识点进行了整体鉴赏的考查。如全国卷I的“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同时,像去年的湖南卷、今年的天津卷比较阅读鉴赏两首诗歌,如天津卷的“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像今年的湖北卷、江苏卷比较阅读鉴赏出处不同的诗句,如湖北卷的“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等等,也是应该注意的现象。这种比较问答题或突出一首诗歌的特点,或比较思想情感或艺术技巧的异同,或不同体裁诗歌比较。二是,试题注重了与课内知识的勾连。如江苏卷诗歌鉴赏第1小题“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并由课外向课内勾连,同时考查了考生对课内名家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能力。在考题设置上,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遣词炼字、人物形象和主旨的分析,强凋诗歌鉴赏依据的是文本语言,由言体情,对诗歌鉴赏教学有导向作用。二开放性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今年的开放性试题有4道。即辽宁卷、江西卷、重庆卷、天津卷。其设问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如辽宁卷中的“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②“……是否矛盾?为什么?”如江西卷中的“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是命题者在指导思想上“渐进适度渗透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这也意味着要求考生必须提高人文内涵和审美内涵,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那么,要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就必须了解答题过程中的常见失误和答题对策。(一)评价题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如今年辽宁卷中的“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常见失误:1 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谓的丢分。2 阐明理由时或不得要领,或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3 答题时不考虑诗论的内容,只是从诗歌本身来考虑,造成答题存在片面性。应对策略: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隔靴搔痒,空洞说教。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人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典型示例:2010年辽宁卷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①写这首诗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问: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答案:同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完整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水、重物 2.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步骤分析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③溢水杯中放满水,把物体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一个空的小桶来接溢出的水(这样,桶中的水就是物体排开的水)。同时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则G排=G总-G桶。 ⑤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换用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复实验,寻找规律。 实验次数物体所受重 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读书 F(N) 浮力F浮 (N) 小桶和排开 水所受的总 重G总(N) 小桶所受 的重力G桶 (N) 排开水所 受的重力G 排(N) 1 2 3 (3)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多次?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 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②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还能得出实 验结论吗? 如果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就会使F浮大于G排,从而无法 得出实验结论 ③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3.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⑤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⑥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 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 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浮力 F浮/N 水 酒精 3.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初三科学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例析中考探究性试题的几种类型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式探究式教学也越来越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对探究式教学考查的力度大大加强。笔者认为探究性命题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考查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要素:(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例1(威海市2003)科学探究 许多物理现象跟气压的大小(通常说气压的高低)有关系,气压还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几千米高的山上,如果没有高压锅,连一顿熟饭都吃不上,就是由 于水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缘故。 实验: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降低。 换用其他液体,在各种气压下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 压增大时升高。 请回答有关问题: 研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的步骤:A、分析归纳;B、提出假设;C、提出问题;D、 理论推导;E、实验研究;F、得出结论。 你认为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依次采取的四个有用的步骤是__________ (步骤用英文字母表示)。 解析这类问题情景学生较熟悉,实验内容与方法均来自于教材中的有关章节,但考查的内容已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前后综合的探究过程。根据科学探究的思维过程,结合具体问题指出运用的探究程序。完整的探究过程应包括上述7个,本题涉及到的探究步 骤按顺序有D、E、B、C四项。 二、考查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近似法、数学法等等,其中控制变量法应用最为普遍,理解和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科学探究才能 少走弯路。

(完整版)《海底两万里》阅读探究性问题汇总

《海底两万里》探究性再阅读问题汇总 一、关于人物 关于尼摩船长:(供参考的小问题) 1.尼摩船长的恨到底是针对谁?为什么复仇?为谁复仇?为什么作者不详细写出尼摩船长与陆地之间的 故事?尼摩船长到底是代表了什么人?为什么要通过撞船等行为报复人类?却又捐助穷人?尼摩船长为何不透露身份?为什么作者不在结尾处把尼摩船长的神秘面纱解开?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帮助采珠人?为何尼摩船长不想让教授等人知道他的复仇计划以及身世?尼摩船长的照片有何含义?尼摩船长最后的举动和他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2.作者与尼摩船长有何关系?尼摩船长身上是否有作者的影子?他会不会就是作者向往的那个自己? 关于捕鲸手尼德兰: 3.为什么作者有时候把捕鲸手“尼德兰”叫作“加拿大人?”为何不直接称呼“尼德兰”?为什么作 者对尼德兰的称呼不断变化? 4.为何尼德兰一直想回到陆地上而教授却不太热衷于此? 其他人物: 文章主角是“我”还是尼摩船长? 5.问什么文中人物以男性为主? 6.为什么小说只有男性角色? 7.为什么教授最后离开了诺第留斯号? 二、关于情节 8.在《黑流》一个章节中对鱼的描写为何不分为详写和略写,反而像是在流水账? 9.故事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以悲剧结尾? 10.尼摩船长的笔记是否被后人得知? 11.作品中的所有情节均为幻想吗?有无作者的亲身经历? 12.为何花大量笔墨写海底旅行之前的事情?可否省略? 13.在第七章的结尾,教授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变成了一只大海蚌,这个洞变成了扇贝的壳,随海浪轻 轻摇摆……”有何寓意么? 三、关于文体及主旨等 14.这部小说的主旨是什么?这本书是否突出了科学性而忽视了文学性? 15.文中写“阿拉戈的语言”“法拉第的语言”有何意义?为什么不直接写英语、法语等?是否有卖弄之嫌? 为什么作者喜欢搬出很多名人? 16.作者为何对诺第留斯号房间内部描写细致?花太多笔墨写鹦鹉螺号的内部陈设、构造与功能对于一部 科幻小说而言合适吗? 17.为什么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 18.书中的想象事物为何会与当今的科技发展吻合? 19.为什么要出现亚特兰蒂斯这样一个传说中的城市? 20.作者在书中为什么提到了大量动植物的学名及其专业分类、地理名词、经纬度数据等专业术语,虽能 体现科普小说的科普性,但不怕与读者产生距离吗? 21.所有数据和事物都是假的吗?数据为何如此精确,纯属乱写? 22.不厌其详的对话描写和对奇物的介绍有何作用? 23.为什么设置许多悬念最后却没有解答? 24.为什么潜水艇的名字叫做诺第留斯号? 25.作者在没有看过大海的情况下写出了《海底两万里》中如此壮阔的景象,他是出于何种心态,如何做 到的?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含答案)-

数学探究性题目七例 1.时钟上的数学 我们每个同学家里都有大大小小的钟,绝大部分钟都有时针、分针、秒针,时时刻刻都可以听到它们不停的“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当然他们的走动有快有慢,秒针最快,时针最慢,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些数学关系? 为了使问题简单起见,我们假设所讨论的时钟只有时针和分针。 问题:在一天之内时针和分针重合多少次?每次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两针互相垂直? 什么时候两针在一条直线上? 如果时针和分针交换它还能表示某一时刻的时间么? 希望大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后讨论一下是否还有其他有趣的问题。 2.揭穿转摊的骗术 在车站,码头附近有时会看到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地摊,这些地摊大多引诱来往过路旅客,用骗术骗取他们的钱财。转摊就是其中之一。 摊主在一个固定的圆盘上划出若干扇形区域,并顺次标上号码1,2,3,4,5,6,。。。。。。。,在每一奇数扇区上放上值钱的物品,如名酒,中华香烟等,而在每一个偶数区域上放着廉价的物品,如糖块,小食品等。圆盘中心安装一根可以转动的轴,轴的顶端有一根悬臂,臂端吊一根线,线头上系一根针。你如果付给摊主一元钱,就可以随便转动一次,当悬臂停止转动时,针就停在某一区域,按照摊主制订的规则,这一格上的数是几,就从下一格

起,按顺时针方向数出几,最后数到哪一格,那一格中的物品就归你,例如:当针指向“6”时,就要从“7”数起,顺时针方向数出“6”,最后应该数到“12”这一格。 参加这种赌博的人认为,圆盘中奇数、偶数格占一半,输赢得机会各占一半,于是就去碰碰运气,然而,不管转多少次,最后总是数到偶数区域中,你只能用自己的很多钱换来几粒糖果等廉价物品。为什么大家的“运气”都这样不好,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开这个迷吗? 类似的还有 1.音乐教室里有7排座位,每排7把椅子,每把椅子上坐一名学生,教师每月都要将座位调换一次,张明同学提出建议:每次交换时,每一名同学都必须与她相邻(前、后、左、右)的某一个同学交换位置,以示公平。 教师告诉他,这样交换座位不可能做到,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是捕鼠能手,每天能抓到不少老鼠,但它在吃老鼠以前先要叫老鼠列队报数,第一批吃掉报单数的;剩下的重新报数,第二批大花猫仍然吃掉单数;第三批也是如此。。。。。最后剩下的一只老鼠可以被保留,与第二天抓来的老鼠一起重新排队报数。 后来,发现了一件极有趣的事情,大花猫发现,一连好几天,最后被留下的总是一只机灵的小白鼠。 大花猫问小白鼠:“你想了什么办法,能每天都留下呢?” 小白鼠说:“尊敬的大花猫先生,每天排队前我都先数一数你抓到了多少只老鼠,然后,我站在一个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留下来了。”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修订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濮阳市华龙区第五中学物理组?宗自岭 2014年10月,我们物理课题组在区教研室刘素红老师指导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进行了第一阶段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近半年多的有效训练,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逐步增大出题分值,出题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特别是今年“中招实验操作考试”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了30分,更加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这一课题在此形式下意义巨大,值得去认真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教学仪器设备充足。特别是近两年市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改造”,该校物理实验仪器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拥有两个实验室。完全能够完成初中物理各类的演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他们的学生基础普遍差,但班级学生人数少,方便展开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农村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对实验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更加便于开展课题研究。 2、研究的过程 A、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李彦君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B、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4日,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最新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 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能源家族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初中中学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

热学实验题 一.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对此, 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 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为了比较水和沙 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 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 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 (1)还需要___温度计___、___停表 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___使沙子和水能均匀受热。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 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如右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热量的多少_;②__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___ 。 (3)探究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 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 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不正确_ 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 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 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 与事实不符合.(标准答案) 当在傍晚时,海水仍在蒸发,仍在吸收 热量,而海水的温度却比沙子的温度高(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 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 收的热量。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 能不好。 (6)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 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 这种方法(转换法)。运用这种方法设 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把电源,滑动变阻器,电磁铁开关串联 起来,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磁铁吸 引大头针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电磁铁的 磁性强弱。__ (7)如上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 的是( D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 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 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某 种液体A,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 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请 将1号烧杯记录中漏的选项填 上。(2)。此液体的比热容为 _2100J/(千克.℃)___ (3).比较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升高的温度有关。____ (4).为了研究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选进行比较 烧 杯 号 液 体 A 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加热 时间 (分) 1 A 200 10 14 2 2 A 200 10 18 4 3 水100 10 18 4 4 水200 10 18 8 08大连)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 14所示。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 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