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农大园林设计作业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农大园林设计作业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农大园林设计作业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农大园林设计作业

苏州河梦清园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摘要

梦清园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设计者考虑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水体生物净化工程结合了表面流湿地和园林建设的特点,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使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休闲达到和谐统一,使苏州河水得到有效的净化,为整个生态休闲公园赋予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水体净化

1.建设背景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历史上的苏州河是联系上海与苏州的纽带, 不断为上海注入发展的推动力。梦清园作为母亲河边的公共空间设计,场地给设计提出了诸多挑战。

1.1 严重的水土污染

近百年来,随着沿河产业带的昌盛,上海一跃成为全国工业发达的中心,机器的轰鸣带给上海人温饱和荣耀,造就了许多优秀的产业建筑,但默默流淌的苏州河却承受了工业文明的大量排放物,渐渐不见了鱼虾的踪迹。穿城而过的清粼的微波被死寂与黑臭取代,高高的防汛墙亦随着潮涨潮落而留下难以抹去的黑色印迹。如何改造生境,营造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间是设计面临的第一大挑战。

1.2个性、审美与体验的挑战

苏州河梦清园选址于市中心区苏州河老虎爪湾段南岸的半岛地块,占地约86000平方米。场地周边区域被市民视为城市死角,环境恶化、水体黑臭、沿岸混乱、建筑破旧,是市中心土地利用价值最低的区域。如何在大都市的光怪陆离和绿色缓冲地带中找到与众不同的个性,以及在满足生态功能与人的活动功能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体验,是本设计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

1.3美学与生态的挑战

设计人工湿地应考虑能够提供最大化的净化、栖息地和美学价值 。人工湿地系统作为生态工程项目,需要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设计者需要将地表水净化工程与生态景观建设高度融合,发挥其最大的生态与美学价值。梦清园人工湿地由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共同设计,因地制宜地将人工湿地整合到城市景观中,集中体现了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城市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了人工湿地的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其中水生植物造景对恢复苏州河自然水体景观、改善水体质量,显得意义深远。

2.设计理念

针对场地的诸多挑战,梦清园湿地公园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将景观作为一个生命的肌体,设计一个活的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态服务,包括生产和吸收碳排放、调节自然过程和净化被污染的土地和水、提供乡土物种栖息地、和传承文化、审美启智等,为城市提供一个展示生态文明的独特场所。苏州河的整治除了污水截流、引清冲污、曝气复氧、清除底泥等水环境整治工程措施外, 还包括航运管理、环境绿化、生态恢复、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是一项集工程、技术、管理、教育等各种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治理工程。

3.设计方案策略

由于历史背景与环境条件,梦清园在总体设计上以水体的净化再生为主题,将景观轴线与历史文脉轴线用“活”水的主题串联起来,赋予生态休闲公园以园林的外观、科普的实质和文化的内涵。整个公园分为室内展示区、环路内室外展示区和环路外的滨江景观带,以满足人们游园、休闲的多重需求。

3.1总体布局

总体布局采用“一心、一环、两轴线”的系统布局:“一心”以活水广场为重心统帅全园;“一环”以主环路为纽带串联景区,环路既作为一二期工程的分界面,又同时作为一二期景观沟通与联系的桥梁;两轴线: 主轴线——景观轴线;辅轴线——文脉科普轴线。

设计采用立体分层方式,层层剖析和演绎场地的历史与未来,刻画公园的独特个性,并为解决场地面临的挑战寻找出路。以原有场地景观演绎的时间脉络、空间背景和场地禀赋作为线索,在湿地生态景观基底之上,叠加西方园林之大气、中国园林特有的精致与浓厚的文化气息、对科学精神的热爱等三个层次的景观信息,形成场地的

总体特征。通过系统的构建, 体现了对人类遗产文化的尊重,强化梦清园与历史文脉的连通,实现了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优化。

3.2湿地净化系统与生态景观基底

凯文·林奇在《总体设计》一书中就曾提到“我们已经学会对湿地重新估价。它们一度被认为只适宜倾倒垃圾或者转化为有用的公司地皮,现在却作为水循环系统的调节者和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动物栖息地”。[2]梦清园在总体规划上以“水体净化再生”为主题,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设计了景观水体水生态系统,采用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重建技术,利用水生生态系统各种功能提高水质和景观效果。

公园保留了场地内的原有的江滩湿地,茂盛的柳树和芦苇群落,供多种鸟类栖息并发挥河水净化和防止洪水侵蚀等功能;改造原有水泥硬化防洪堤而成为生态型的滨水湿地,供乡土水岸植被繁衍生长;同时,根据场地条件,设计了一个人工内河湿地系统,该内河湿地具有多种功能。第一,形成了一个富有生命的水质净化系统。将原来水质经过沉淀、曝气加氧,土壤和植物及微生物的净化,在缓慢流经湿地的过程中,得以净化。初步试运行证明,这既是一个实际的水净化系统,也是一个展示和科普教育系统。第二,构建生态化防洪体系。内河湿地在20年一遇的防洪堤与千年一遇的防洪堤之间,成为过渡带和缓冲区。通过内河湿地,水陆高差得以分级处理,大大降低防洪堤的相对高度和强度要求,生态化的护堤使滨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得以改善。第三,创造丰富的乡土植被景观。梦清园人工湿地摒弃了如简单的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依据地形和功能尽量保持自然弯曲的形态,采用溪涧、瀑布、湖、塘、跌落式生态水渠、泉、溪流和湾等多种形态,构成水体流动的多样性,不仅营造了鲜活、优美的景观,也为提高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营造自然本地,大量的禾本科湿生植物和野花组合,构成绿色基底,成为丰产的生物固碳基础性植被。创造了一个相对幽静的溪谷景观,在喧闹的环境中,营造了一片僻静的场所。

3.3植物配置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梦清园在适宜的地方种植湿地植物,使水面与岸呈现一种生态的交接,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从而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一个好的园林设计方案与立意构思往往是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二方面达到的巧妙均衡,不同的方案,其侧重点不同,解决构思立意的主要矛盾和立场也不一样。[3]生态、亲水、优美是人工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目标和立场,园林植物与净水植物的配置方面,遵循物种多样化、再现自然的

原则,体现陆生——湿生——水生生态系统的渐变特点。芦苇湿地区域植物生态型从陆生的乔、灌、草逐渐过渡到湿地植物,下湖中湖从岸边的垂柳、沿岸挺水植物、水面浮叶植物过渡到沉水植物。

梦清园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使水生植物再净化污水方面发挥了强大作用。苏州喝水由折水涧引入园中净化系统,河水分截成瀑,水体与大题接触,使溶解氧得到了补充。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并考虑花期和色彩等搭配协调,既满足了对水体净化的生态要求,又取得了优美的景观构图。流动的水体加上适宜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小动物的共同作用,使得从两个湖水中流出的河水变的更加干净。

本着生态设计的思想从总体至细部合理地配置资源、营建可持续的生态、景观体系,是对如何保护、利用湿地所作的一次尝试;充分发挥湿地潜能,使之由内而外散发出蓬勃的活力与健康的气息,成为理想的生物栖息地及怡人的观光胜地是梦清园不懈追求的目标。梦清园景观水体生物净化工程,结合了表面流湿地、园林植物和园林建设的特点,集成了自然能曝气复氧、微生物治理、水生植物净化等水生生态修复技术,使苏州河水得到有效的净化。

4.结语

湿地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必须珍惜的自然资源。提高建设标准,提升城市品位。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城建水平,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标准档次要高,施工质量要好,力争打造成为美化城市的景观。[4]清澈流动的水是城市的灵魂,是人类社会生活维系的核心需要。设计者考虑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以尊重自然为核心,兼顾美学,使水质净化工程和生态休闲达到和谐统一。

梦清园的设计与建设,历时两年。在这一艰苦的历练过程中,设计总体方案易稿30多次,无数的设计及工程细节问题在交流与研讨、构想与实践验证过程中获得优化,令滨水特色绿地公园的秀丽绽放在上海苏州河畔。

参考文献

[1] 中国生态规划论坛.都会中的湿地公园与水环境.上海:2005. 3

[2] 凯文·林奇.总体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33

[3]陆德星.对园林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的浅析[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1

[4]高庆良.搞好城市建设,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品牌[J].城市建设,2010,26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区)

苏州河沿线工业遗产(普陀段) 普陀区工业遗产 参考网址 普陀区文化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11372671.html,/whyc/pic/73_3.html 名称地址简介备注 工业厂房 信和纱厂旧址莫干山路 50号 占地面积35.45亩,原为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 家族产业。信和纱厂前身是青岛华新纱厂,创建于1917 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迁现址,以英商注册,为“英 商信和纱厂”,解放初更名为“信和棉纺织厂”。厂区内 保留了1930年代至19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 41000平方米,包括厂房、仓库、锅炉房、食堂、烟囱 等各种类型,部分生产设备亦被保留下来。2005年4 月这里被上海市经委挂牌为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 命名为M50创意园,吸引了十多个国家一百多家艺术 机构入驻,现已发展成国际知名的上海时尚文化新地 标。 重点 阜丰机器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原有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存原厂房和办公楼等 历史建筑。其中,厂房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占地面积227.1平方米,建筑面积1045.92平方米, 砖木结构四层,南北向,清水青砖、红砖相间外墙,底 层拱券门;办公楼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占地 面积641.6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39平方米,坐北 朝南,砖木结构二层,巴洛克装饰。阜丰面粉厂(合称 福新面粉厂旧址)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 筑,阜丰福新面粉厂2009年6月公布为第二批普陀区 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福新面粉厂旧址位于莫干 山路120 号的苏州 河叉袋角 区域, 包括福新第四面粉厂、福新第八面粉厂、福新第二面粉 厂的多栋历史建筑。福新面粉公司二、四、八厂旧址位 于阜丰面粉厂西侧沿苏州河南岸排列,东西长390米, 是当时中国面粉工业中最大的联合工厂。福新面粉厂现 存历史建筑有小包装面粉仓库及两侧耳房:小包装面粉 仓库建于1913年,砖木结构三层楼,南北向,清水红 砖外墙,占地面积346.2平方米,建筑面积1112.38 平方米。福新面粉厂旧址(包括阜丰面粉厂旧址)1999 重点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方案

逸林颐景景观设计空间针对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规划方案分析: 项目基础条件分析 (1)项目起源 a.河北省政府10月21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涿州提出:在紧邻北京,交通便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县,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即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在环首都经济圈创造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区,科技成果孵化园,新型产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区,即在环首都经济圈内,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b.2010年11月6日上午,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揭牌,涿州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的战略,努力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逐渐趋于协调发展的产业规模将为河北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的迅速崛起创造良好的产业支撑。 c.在如此大好的发展背景下,涿州却没有与经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品质居住,生活休闲等服务设施,这也成为规划项目进入该区的契机。 (2)项目特点: 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35亩,用地面积较小,力求全方位展示涿州形象提出了挑战。(3)项目重点: a.如何更好的利用地形,将原有地形加以更好的利用,南山和北山相互呼应,形成错落有 致的丰富地形,在北山建有迎春庭,寓意涿州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b.如何更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衔接:因为公园所处的特殊位置,起到承接涿州和北京的作用, 所以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 2.区位分析

3.交通趋势分析: 项目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周边交通便利,汽车站,107国道,都是人流聚集区。 4城市地势分析: 地质构造属太行山山洪冲积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拥有丰富的水利、地热和沙石料资源,古有“曲燕沃壤”“督亢膏腴”之称. 5项目周边资源分析 公园定性为文化公园,同周边其他旅游资源形成良好的旅游产业聚集。 6城市总体结构分析: 7项目视状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1 文化主题公园的含义 城市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与内容,具有创意性的形式与特征,以人文景观为主体,人工建造的一种能够满足游人多样化休闲、娱乐与文化需求的现代旅游目的地[1]。我国主题公园根据主题内容大致可分为2类,即以娱乐文化为主的主题乐园和以展示文化为主的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主题公园是以各地的历史人文、风土风貌等文化景观为创作源泉,提炼出1个或多个主题,并以此为线索贯穿全园的景观营造[2]。 2 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文化表达 文化内涵是文化主题公园灵魂所在,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是对公园土地上的人文景观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的设计,既要满足一般公园的各项基本要求,又要通过某一文化主题的集中体现,创造具有公园游赏娱乐和特殊园林环境特征的休闲娱乐空间[3]。 2.1 地域景观的再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受自然环境、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发展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令人难忘、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地域景观,这些地域景观往往使人一下子就能联想到该城市,从而成为城市特色的代表。地域景观主要包括城市的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特色构筑物、农业景观、聚落景观等。通过对城市地域景观的直接模仿和复制来表达城市的地域文化,便于游人理解[4]。 2.2 传统形式的继承与创新传统风格和手法的借鉴: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小中见大,精在体宜,通过借景、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力求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园景。传统形式的提炼与融合:对于传统形式的继承与创新不仅仅在于整体风格和手法的应用,通过单纯语汇式的,或者对形式的抽象变形,也能取得相应的效果[5]。历史场景的再现和文学诗歌的物化:将文学、诗歌通过景墙、铺装、雕塑等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还原文学、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场景,或者再现历史场景,都可以给人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当对传统生活中的某些典型同时又具有特定的地点、地域特性的场面进行物化,将会使人想起某个时代的生活,某个地域特定的传统景观,从而更加具体和生动地表达城市文化[6]。 2.3 象征与隐喻突破功能与表面形式的束缚来传达具有深层内涵的内容,一般有直观和抽象两种形式。象征或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传达设计者某种深邃的思想,引起人们对空间环境的联想与意象。隐喻借助于具有某种情感语言的物质属性或人们赋予景观的不同文化场所的精神内容与性格,使希望表达的概念具有直观效果,使人们与场所精神进行对话和共鸣[7]。 3 明月清风廉政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案例 3.1 总体构思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政为荣、以贪为耻的精神境界和良好氛围,对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安庆市在菱湖风景区内打造一处具有廉政主题文化的景观花园清风园。清取清新雅致、清明廉政之意,意在营造一方沉淀心灵、静雅沉思的公共活动空间。 总体设计构思体现融合的理念,把现状、生态、人文、艺术4个层面叠加,构建绿色文化休闲空间。通过艺术的手段解决现状中的不利因素、发挥有利因素,更好地结合景观和人文层面,使其成为集文化、游憩、休闲为一体的景观花园。 设计中选择墙与石这一空间构筑,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之间契合点,赋予其思想与内涵。在墙的引导下,通过空间转换,让廉政主题文化在不同的空间片断中得到叠加,突出公园的主题文化氛围。 3.2 文化内涵的表达公园设计中,以地方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为主题进行设计,结合广场、园路、园林小品、植物配置等景观元素,融入历史典故、风土文化,在每个景区主题展现中起到重要作用。 3.2.1 景点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园区内分为清风广场、源远流长、片墙语望、宜城清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doc12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doc12 一、案例 1998年8月1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方法》公布实施; 1998年9月1日,“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成立; 2000年5月31日9时20分,苏州河水闸开始在黄埔江涨潮时关闸挡潮,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6月1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载:调水工程仅半月,鱼儿游进苏州河! 苏州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掀开她历史的新篇章。 改日,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将会以什么样的姿势来展现她的风姿呢? 她将是横贯城东西的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她将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维也纳的莱茵河那样包蕴着丰富历史、文化和风光的都市之河,旅行之河! 本策划方案从对苏州河今昔状况的调研开始,对苏州河河上游玩提出设想、建议和分析,为苏州河的改日构建蓝图。 (一)苏州河的昨天与今天 1、苏州河寻根 许多人都以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事实上孕育上海的是吴淞江。确切地说,“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的地图,把由西向东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这是沿用了外国人改的名字:Soozhou Creek。因此现在这条河流有两个名字:下游称“苏州河”,而作为青浦、嘉定界河的上游,仍称“吴淞江”。 一百多年前,英国商人把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是因为他们只明白这是一条通向苏州的河。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物产,要弄到丝绸、茶叶、瓷器、土布,都要深入到内地。现在,“苏州河”就发挥着庞大的作用,她能够进入苏州,又和大运河相连,如此就连通了五湖四海,使上海成为“水路辐辕”、“万商云集”的地点。古代上海人,严格地区分“浦”和“江”。上海方言中,“浦”通常是指通江的小河流。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 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 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苏州河变迁上海地方史

苏州河的变迁 苏州河古称松江、松陵江、吴淞江。其源头为太湖瓜泾口,水流经江苏的吴江、苏州、昆山进入上海,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千米。 古时的苏州河(即吴淞江)江面比黄浦江宽阔,经流量比黄浦江大得多,水流也平缓.是古太湖之水流入东海的重要河道,故有“古江蟠曲如龙”的说法。古人曾以“吴淞之水震泽来,波涛浩瀚走鸣雷”的诗句来形容苏州河水滚滚东去的情景。苏州河的河道本来就弯弯曲曲,加上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为上游带来的泥沙和暴雨冲入江内的泥沙沉积创造了条件。同时,由于东海潮汛的回流泥沙的返回,导致苏州河淤积堵塞,河床抬高,水流不畅,致使太湖流域连年水灾,尤以苏州河的出海口淤积更为严重。 明朝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吴淞江的水利工程。他广泛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采纳了上海人叶宗行先生的建议,放弃吴淞江逐年加剧淤塞的出海口和下游的部分河道,另挖一条新河,拉直下游弯曲的河道,再拓宽原来的吴淞江支流——上海浦,使之与大黄浦相通,由黄浦江携带吴淞江之水向北流入海。从此,结束了吴淞江(苏州河)直接入海的历史,黄浦江成为一条黄金水道。 现今的虬江路和吴淞路就是旧时的吴淞江下游水道。在市政工程施工中,从这两条马路下挖出来的都是灰黑色的河浜填土。虬江码头是古时候吴淞江下游河道上一个码头,而江湾这个地方,正是旧吴淞江下游水道转弯的地方. 鸦片战争之后,上海开埠,洋人日益增多,喜好游玩的洋人在商务之余乘船自吴淞江而上,直达苏州观赏中国园林建筑,游览当时苏南最繁华的苏州城。由于从上海乘船可直达苏州.洋人们将吴淞江称之为“苏州河”,这一叫就将吴淞江变成了苏州河。从外白渡桥至北新泾,上海人都称之为苏州河。而从北新泾向上到江苏境内,至今还称之为吴淞江。’ 随着上海商港的发展,苏州河两岸的建筑不断兴建。1570年,苏州河上建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和保护苏州河水域水质及其两岸陆域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范围包括: 1.水域范围为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河道水体,与苏州河相连河道构成的河网水体以及 虹口港水体 2.陆域范围为苏州河华漕以东两岸各一个街坊,华漕以西两岸个100米以及虹口港两 岸各10米 第三条(有关用语含义)绿化段,指长寿路桥至黄浦江的苏州河河口之间5公里的水域及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和休闲观赏。绿化延伸段,指华漕至长寿路桥之间18.8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休闲观赏。工农业生产混合段,指华漕以西至江苏省界29.3公里的水域和陆域,主要功能为泻洪排涝、航运和工农业用水。 第四条(总体目标)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目标为: 1.2000年前,水域消除黑臭,华漕以东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五类标 准(GB3838-88)(以下简称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四类标准;长寿路桥以东陆域范围建成绿化带。 2.2010年,水域恢复生态功能,华漕以东河段水质达到四类标准,华漕以西河段水质 达到三类标准,陆域范围建成绿化林带。 第五条(管理部门)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苏办),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并实施专项管理。苏州河沿河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该机构业务上受市苏办领导。苏州河沿河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负责做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规划、环保、水利、市政、环卫、园林、公安、房地、建设、交通、农林、计划、经济、商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整治原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贯彻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治与开发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水域活动管理 第七条(引清调水管理)水利部门负责制订苏州河的引清调水方案,经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市苏办应当按照《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整治方案》)的要求,协调、督促水利、市政等有关部门实施引清调水方案。 第八条(疏浚管理)河道、航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整治方案》的要求,对苏州河河道、航道进行疏浚。 第九条(航运管理)绿化段和绿化延伸段水域应当有步骤、分阶段地限制或者禁止船舶航行、停泊。绿化段建成后,除交通部门会同苏办批准的船舶外,禁止在其水域航行、停泊船舶。绿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人口文化公园设计说明 设计目标 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提供一个既具有功能性、景观性又有一定传播性的综合性公园。使其丰富的户外游憩活动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游赏活动。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本次是要设计一个关于人口文化的主题的公园,所以“以人为本”,考虑到人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居所和学习工作中度过的,所以公园应致力于创造出有自身风格,符合当地文化习俗的环境,而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简单组合。融入很多的人文色彩,让恬静、质朴、自然的生活模式不再只存在于我们的梦想之中,让我们得之城南公园。将花架作为景观的连接,以轴线组织景观,以整齐的铺砖来烘托气氛。二是,在公园中某些交接处营造一些富有文化韵味的建筑小品,无形中来传达公园的气质和韵味。 植物配置 绿化是优化公园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案设计强调生态,注重环境。尊重现状资源。在景观空间塑造上,结合各种要素穿插组织,营造立体的绿化系统。结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绿地上开辟必要的道路和尺度怡人的活动硬地,设计富于诗情画意和人文关怀的生态区。植物配置原则是要通过种植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人们活动的作用。 本次设计中强调植物形态和季相变化,创造活泼的视觉效果和时空景观 的趣味性。同时,考虑种植效益,采用生态聚落的观点配置植物,不仅使植 物景观和时空景观的丰富多姿,且通过自身的循环,调节公园微气候,保持 空前清新。 植物配置力求做到乔、灌、草结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绿,

体现植物的季相变化。让园主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无穷魅力。 植物种植采用丛植,列植为主要形式,使整个公园显得简洁、自然.为丰 富景观,也采用了多种种植形式,有对植,孤植等,选用的树种都配以彩叶草、 红叶李等叶色叶形丰富的植物,强调园中色彩的变化。 大块草坪的设置,均一的颜色、细腻的质感、以及可以踩踏和让人亲近, 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这些优点也是别的地被植物所无法比拟的。草坪还 把树、灌木、花草有机联系在一个和谐的背景中,统一视觉。使整个区域连 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草坪的宽阔感. 景观小品 景观小品是现代公园中不可欠缺的点缀,它们既给游人带来了便利,又给环境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 对此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具有观赏功能的小品设施,其尺度既要满足适用人体功能的要求又要余整体环境基调相协调。其色彩质感一般都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将具有视觉功能的景观小品,布置在与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或端部,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其主题应与公园主体景观气氛一致,比例和尺度都要求与空间环境相协调。 园林小品设计讲究整体感和系列感,设计色彩鲜明,形成简洁、人性化,满足适用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可欠缺的标志系统,营造亲切宜人的景观环境。 中心花坛:在本案中它与周边的网球场活动区相统一,构成了公园一大景观,巧妙的将其与喷泉有效的结合,当人们在运动时伴随着喷泉喷洒,能给人们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 小型的沙滩:本次的主题是关于人口文化,所以在此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沙滩,可让小区的孩子玩耍。 休息座椅:将休息座椅与花坛结合,这样人们坐在座椅上既可以休息看着周围活动区域的运动,又可以享受花香,可谓是一箭双雕。 休息亭:此园林小品是公园的必须品,所以将其设计的有点欧式风格的教堂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上海苏州河的旅游开发策划方案 一、案例 1998年8月17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发布实施; 1998年9月1日,“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5月31日9时20分,苏州河水闸开始在黄埔江涨潮时关闸挡潮,调水工程正式启动; 2000年6月16日,上海各大报纸登载:调水工程仅半月,鱼儿游进苏州河! 苏州河将以崭新的面貌揭开她历史的新篇章。 明天,苏州河——上海的母亲河,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展示她的风姿呢? 她将是横贯城东西的一条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她将成为像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维也纳的莱茵河那样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风光的城市之河,旅游之河! 本策划方案从对苏州河今昔状况的调研开始,对苏州河河上游览提出设想、建议和分析,为苏州河的明天构建蓝图。 (一)苏州河的昨天与今天 1、苏州河寻根 许多人都以为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其实孕育上海的是吴淞江。确切地说,“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现在的地图,把由西向东流经上海的这一段吴淞江称为“苏州河”,这是沿用了外国人改的名字:SoozhouCreek。所以现在这条河流有两个名字:下游称“苏州河”,而作为青浦、嘉定界河的上游,仍称“吴淞江”。 一百多年前,英国商人把吴淞江称为“苏州河”,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条通向苏州的河。上海刚刚开埠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供出口的物产,要弄到丝绸、茶叶、瓷器、土布,都要深入到内地。此时,“苏州河”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她可以进入苏州,又和大运河相连,这样就连通了五湖四海,使上海成为“水路辐辕”、“万商云集”的地方。

古代上海人,严格地区分“浦”和“江”。上海方言中,“浦”通常是指通江的小河流。但是“江”就是很大的河流了。据史书记载,“吴淞江唐时阔二十里 ”,江面恐怕比今天的长江口还要宽。而元代记载当时的黄浦,浦面只是“尽一矢之力”,一箭就可以射到对岸。可见当年是吴淞江宽阔而黄浦狭窄,与今天正相反。今天黄浦江的出口不称“黄浦口”而称“吴淞口”,说明过去吴淞江的出口直通长江和东海,而不是只算到外白渡桥。清代沿用至今的宝山“吴淞”、“江湾”等地名也得自吴淞江。这些都说明,在古代和近代上海历史上,吴淞江(苏州河)是远比黄浦江更重要的河流。 苏州河的重要之处在于,她是连通富庶的江南地区和上海海上贸易的交通枢纽。最初的上海是作为江南地区的出口转口基地发展起来的。到清初,上海港尚沿海运才开始异军突起。南北货、洋货也从上海入港,沿吴淞江过运河,入长江,运往内地各省。开埠以后,上海吸纳大量苏、松、常、锡、镇、宁的人口来沪。在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苏南、苏北以至皖、赣、湖、粤的许多移民就是通过苏州河,乘江船、舢板来上海的。20世纪,上海开始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产业城市。大量的修造船、面粉、棉纺织、丝织、机器制造、水电煤气、治金工厂出现在苏州河、黄浦江沿岸。传统的上海工业区分成东、西两块。沪东的大工厂主要沿黄浦江分布,沪西的工厂规模稍小,大多建在苏州河岸。这是因为当时的铁路、公路的运输网络不及水路普及和便宜,大量的工厂原料、燃料和成品郡需要靠船转运。苏州河一带,成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苏州河,源于太湖,全长125千米;上海境内长53.1千米。在上海境内流经青浦、嘉定、闵行、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黄浦一县八区。平均河宽70米,高潮位水深6到8米,低潮位水深2到4米。现在的苏州河是黄浦江的一条重要支流,具有泄洪、排水、航运、灌溉等功能,是上海的重要河道。 在老苏州河上,最多的就是船和码头。开埠以后,沿江的各码头把各种杂货运来上海。外码头的船民到上海以后,除了运送粮食,还从事建筑材料、鸦片、烟草、丝绸、茶叶、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园林景观毕业设计说明参考

曲畔人家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位于美丽的承德。整个庭院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庭院内有起伏的小地形,用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地形高差约有2米。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是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二、整体设计依据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花架,石凳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亲近自然,形成整体风格,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功能、局部氛围的创造以及细部构造的尺度宜人等。如迷人的紫藤花架,空旷的石片露台,美观实用的水池,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人本身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即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的私家庭院。 5、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色。 四、整体设计总体要求 环境设施对主人的健康、精神及心理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好的居住环境要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生理因素等,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充足的阳光为人们所必需。新鲜的空气对也尤其珍贵,能在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休息散步,无疑是人们的一大享受,而这些要求,通过植物都可以达到。在具体的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总的要求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的“春意早临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6.4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沈业豪洪锋[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00 摘要:随着我国不断城市化,土地利用率也随之被关注,那么城市园林更能体现了它的价值了,城市湿地作为城市园林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湿地设计的思考,并探讨了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以水生植物、湿生植物为主要景观构成要素,通过不同的植物选择和不同的植物景观构建模式来进行城市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 关键词:湿地公园园林设计概念 1、对湿地的思考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环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国际生物学计划》中认为,湿地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或生态交错带。中国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湿地公园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是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目前国内外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湿地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受城市化的影响,其往往与城市接触地带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斑块之间的连接度下降,但是其核心区湿地面积较大,生境较为完整,物种也较为丰富多样;就气候状况而言,它更能影响城市区域的水热状况,调节城市气候的能力更强。 “城市湿地”以人为干扰为主,其治理方式主要是以政府行政指令为主,城市居民协同参与维护“城市边缘湿地与城市接触部分受城市生产,活动干扰较大,生态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性波动较大,其核心区的生物生境较完整,类似于自然湿地”因此在治理过程中一方面要由政府治理为主,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湿地保护,另一方面又必须由专家指导进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育。 2、设计理念及原则 2.1设计理念 弹性发展原则湿地不仅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以综合整治为前提,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要在湿地弹性恢复范围之内,给湿地留有后续发展的空间 2.2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湿地是水的载体,水又是湿地之源,水资源的有效保护与管理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设计。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在保持湿地生态安全水平这个总原则下进行,不违背湿地的循环规律,不进行毁坏性的景观建设 3、湿地保护开发案例分析 如香港湿地公园:环境保护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 3.1背景介绍: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天水围新市镇东北隅,接近香港与深圳的边境,占地61万平方米。这座公园是环境保护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两者相结合的首个范例。它充分发挥了自然保育、旅游、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这些截然不同并可能相悖的多种功能,因此在香港或整个亚洲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块土地将称为生态缓解区,以补偿因天水围的都市发展而失去的湿地,并且成为缓冲地带,分隔天水围与后海湾拉姆萨尔公约湿地和东北面的米埔沼泽区。 香港利用发展新的旅游景点和设施以确保香港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以香港丰富的湿地自然遗产包括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地,将其定位为旅游设施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以现有的生态缓解区规划为基础,创造一个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大众旅游、教育和社区场所。 3.2项目概况: 香港湿地公园位于后海湾南岸,尖鼻咀半岛东南方,天水围新市镇北部,毗邻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这个区域内有农业活动,包括渔塘、蚝场及其它耕作农地。每年有超过l2万只季候鸟在这里过冬或作迁飞时的中途休息站。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如此丰富的生态资源及农村特式,为湿地公园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亦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丰富访客的体验。 3.3规划设计内容: 湿地公园占地约60公顷,主要由天水围生态缓解区所建造的人工湿地所构成。公园大致分为两部分:(1)访客中心。湿地公园的访客中心位于公园入口处,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5个以湿地功能和价值为主题的展览廊:湿地知多少、湿地世界、观景廊、人类文化、湿地挑战;一个可容纳200人次的放映室;课室及资源中心;餐厅;礼品店及儿童游戏区。 (2)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占地约60公顷,由不同的再造生境构成,包括淡水沼泽、储水湖、芦苇床、草地、矮树林、树林、红树林以及人工泥滩。访客设施集中在保护区北部连接访客中心的地方,不同的教育径,探索中心及观鸟屋为访客及学生提供认识湿地的机会。 3.4规划设计理念: 香港湿地公园的宗旨是加强市民对东亚湿地及其它地区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并争取市民支持和参与湿地护理工作。香港湿地公园亦将为香港市民及海外游客提供一个世界级的生态旅游景点。服务市民、游客及对野生生物和生态学有专门兴趣的人士。展示香港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并强调必须予以保护。主要目的通过提供一个有别于一般观光地方的景点,以扩展游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同时切合本港居民的康乐活动需求。提供可与米埔沼泽自然护理区相辅相成的设施。提供教育机会和加强市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 4、城市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分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