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糖尿病的科学防治糖尿病的科学防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我们分享经济繁荣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在品尝着“富贵病”的苦果。特别是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3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也被列为21世纪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突出问题,糖尿病及其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脑中风、心梗、失明、尿毒症、截肢的重要原因。我国每年因糖尿病造成的医疗费用高达300亿。糖尿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已刻不容缓。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分型

1、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中医称为消渴病。由于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机体对糖、脂肪、蛋白的代谢紊乱,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常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眼病、肾病、周围神经疾病、胃肠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因此糖尿病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而是一个疾病群,因此糖尿病被称为“百病之源”,“甜蜜杀手”。

2、糖尿病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可分为“四型”

①、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少年儿童,易发生酮症,需用胰岛素。

②、Ⅱ型糖尿病:占90﹪左右,成人多见,胰岛素抵抗较重。

③、特殊类型糖尿病。2%~3%继发性。

④、妊娠糖尿病:在妊娠过程中发生的糖尿病,占2%。

二、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1、世界各国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进步,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逐年升高,目前全球有糖尿病人2.46亿。据WHO统计,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长率,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亿。一项国际研究预测,21世纪糖尿病将在中国、印度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流行,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2、我国糖尿病的流行情况

我国目前糖尿病发病人数已到达3000万,排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同时,还有更多糖耐量异常者,既糖尿病的后备军。据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1980年发病率为0.67﹪,1996年为3.2﹪,2002年为3.6﹪.也就是每100人中就有近4个糖尿病人。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健康报有一篇“糖尿病威胁上海人”的文章报道:上海成人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0﹪,北京的发病率已达6﹪,在富裕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高达10﹪~15﹪.他们的遗传体质与我们相同。所以,中国人是易患糖尿病的人群,如果不加干预,按现在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人数将突破1亿。

除发病人数迅速增加外,我国糖尿病流行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40岁左右的人群逐渐成为糖尿病的主力军。

而且在中小学生中也发现了二型糖尿病人。

卫生部调查显示,我国每天新增加糖尿病3000例,每年大约增加120万例,然而在我国3000万糖尿病人中,被诊断的只有710万人,占发病人数的23.6%.因此,多数糖尿病人仍未被发现。目前DM知晓率33.3%,治疗率27.2%,控制率9.7%。

三、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的特点。在一个家族中往往会发现多位糖尿病人,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易感基因可遗传后代。据报道,如果父母双方均是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为50%,如果父母单方患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为25%。日久逐渐肥胖,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发生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结果使这些国家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剧增。

节约基因学说:意思是贫困的人民或富裕国家中的穷苦人在食物供应缺乏的情况下,体内可产生一种使人善于积攒能量,以渡荒年的“节约基因”,当这些人脱离贫困逐渐富裕,食物供应充足时,由于“节约基因”的作用,这些人比一般人更能储备较多的热量,日久逐渐肥胖,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发生高血糖、高血脂及高血压等,结果使这些国家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剧增。

我国华夏民族在数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饥饿及战争的洗礼,渐逐形成了吃苦耐劳的特性。在我国由温饱向富裕,由发展中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节约基因的改变慢于环境因素的转变,为我国糖尿病的发生埋下了遗传的种子。

2、环境因素

①、高脂饮食:高热量食物特别是油脂类摄入过多。02年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指出,我国人均油脂摄入量为84g/日,远高于30g/日的理想标准,高脂饮食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在《内经》中早有论述,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②、肥胖,日前认为肥胖是发生糖尿病最危险的环境因素,8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与超重与肥胖相伴,尤其近年来青少年及儿童肥胖者发生Ⅱ型糖尿病的比例增加,故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体重每增加1Kg,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5%。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初诊的糖尿病人肥胖与超重者占63.8%,其中腹型肥胖占75.2%.男性腰围大于2尺7,女性大于2尺4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3、社会因素:

(1)、人际交往的增加,社会活动频繁,中国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以及好客的风俗习惯,使各种应酬增加,增加了摄入高热量食物的机会。

(2)、现代食品的生产、加工方式的改变,使粮食加工过于精细,热值增加,方便食品,深加工食品比例增加,食物品种单一,粗粮杂粮摄入偏少,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造成热量过每剩和营养缺乏并存,如现在面粉加工方式,使小麦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麦麸分离出去,淀粉的比例大大提高,对健康十分不利。

(3)、工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使各行业体力劳动量下降,造成运动量的不足。

(4)、洗衣机、电冰箱、电视、电脑、空调、手机、汽车等家电的拥有率的快速增长,使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而静坐的时间增长,体内热能消耗不足。

(5)、平均寿命的延长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诊断水平的提高也是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

4、心理因素“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竟争加剧,来自升学、就业、住房、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压力,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导致内分泌紊乱,血糖升高,进而发生糖尿病。四、糖尿病的病理

在人体左上腹部有一个胰腺,胰腺内分布着一些胰岛细胞,重量约1-2g,胰岛B细胞可分泌一种胰岛素,这是人体唯一一种促进葡萄糖利用的激素,当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细胞数目减少,功能下降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或者并发胰岛素抵抗,就会造成血糖升高,从而发生糖尿病。

五、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1、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就是没有症状。

2、糖尿病的早期表现为疲乏无力,尤以双下肢为著,而且休息后不能缓解,进而出现周身乏力。

3、糖尿病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现代的糖尿病80%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4、许多糖尿病人以糖尿病急慢性并发证为首发表现,如视物模糊,四肢麻木,刺疼,下肢水肿,坏死,中风,心梗,高渗昏迷,反复感染等,在诊治这些疾病时偶然发现患有糖尿病。

六、糖尿病的科学诊断

1、诊断方法

①、古人:尿中有甜味,尿液吸引蚂蚁。

②、现代:尿糖检测,供参考,以尿糖“十”多少做为依据,现已不采用。

③、确诊:OGTT试验,金标准:空腹10小时,口服75g葡萄糖,300ml水,每小时测1次血糖。

a、F:≥7.0,2h:≥11.1mmol/l,没有症状也可确诊。

b、有三多一少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2、我国当前糖尿病诊治存在的问题:

①、糖尿病检出率低;约50%的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而不能及时诊断,以致其中部分患者直至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才被发现。

②、对糖尿病的了解率低,一些患者虽然在体检时查出尿糖或血糖不正常,但却不认为是病。

③、接受治疗率低,一些患者明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却未给予足够重视,治疗不积极。

④、治疗达标率低:由于治疗措施不力,很多患者虽经治疗,但血糖,血压,血脂,体重控制不达标,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居高不下。

七、糖尿病的分期

1、前期:胰岛功能代偿期,血糖正常:高胰岛素血症,体重增加较快,易饥,食欲好,食量大。

2、IGT期:胰岛功能失代偿,血糖升高,FBG5.6~7.0.2hbg:7.8~11.1mmol/l.临床表现,肥胖,乏力,口干。此期可恢复正常。

3、DM期:

(1)、隐性糖尿病期,无明显症状,持续3-5年,F:≥7.0,2h:≥11.1mmol/l。

(2)、临床糖尿病期:有三多一少症状,或部分症状,胰岛功能下降>50%,血糖较高。

4、并发症期:

血糖控制不良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眼病,肾病,足病,大血管并发症,中风冠心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四肢麻疼,胃轻瘫。

八、糖尿病的治疗

(一)、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糖尿病仍然是一个不能被仇底根治的慢性病,但是糖尿病却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果能得到正规治疗,不影响生活,工作,寿命。

(二)、现在主要的治疗方法:“五驾马车”治疗糖尿病,即:饮食管理,适当运动,药物治疗,正规监测,健康教育。其中药物治疗包括西药,中药,中医和胰岛素治疗,而胰岛素治疗仍是当今世界上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三)、糖尿病的饮食治:

1、饮食治疗的目的

(1)、通过平衡膳食,配合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达到全面代谢控制。

(2)、满足一般生理和特殊生理状态需要,达到或维持成人的理想体重,保证充沛的体力,确保儿童、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

(3)、有效预防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4)、通过合理的饮食改善整体的健康状况。

2、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1)、合理控制总热能,热能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2)、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

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

限制脂肪摄入量。

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增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

(3)、提倡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3、合理控制总热量

(1)、以个人饮食习惯为基础,结合病情、年龄、身高、体重、活动强度、季节、生长发育等情况制定总热量。目标是实现人体热能平衡,既摄入热能等于消耗热能。

(2)、营养素分类及产热,每日热量分配:

营养素产热千卡/ 克比例%

蛋白质 4 15

脂肪9 30

糖类 4 55

(3)、理想体重的简单估算方法”

①、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②、体重允许范围:标准体±10%

③、肥胖:体重﹥标准体重20%

④、消瘦:体重﹤标准体重20%

(4)、正常体重热量合理需要量劳动强度热量(千卡/公斤/天)

卧床休息15—20

轻体力活动25—30

中体力劳动35

重体力劳动40

4、平衡膳食:

(1)、任何一种食物无法含有所有营养素,只有通过多种食物混合才能达到营养齐全。

食物品种多样化是获得全面营养的必要条件。有专家指出,糖尿病人每天要吃30种以上的食物,方能满足多种营养的需求。

应做到:主食粗细精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勿挑食,勿偏食。

(2)、食物的种类:

①、谷薯类:如米、面、玉米、薯类,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既糖,少量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纤维素。

②、菜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③蛋白质类:如肉、蛋、鱼、禽、奶、豆制品等。

④、油脂类:如油脂、坚果类食物,能为机体提供热量。

(3)、放宽对主食的限制,减少单糖摄入。

①、主食类食物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②、碳水化合物分为糖和多糖,糖分为单糖、双糖和糖醇。单糖主要指葡萄糖、果糖,食入后吸收快,使血糖升高明显。

双糖主要指蔗糖、乳糖。

糖醇常见于含糖的点心、饼干、水果、饮料、巧克力等,可以生产热量但不含其他营养物质。

多糖如米饭、面粉、土豆等食物中的淀粉。不会使血糖极具增加,并且体积大,饱腹感强,应做为身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主食类食品提供的热能占每日总热能的50~60%。

(4)、限制脂肪的摄入:

①、脂肪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易增加人的食欲,因此常容易超量食用。

看得见的脂肪:各种烹调油脂、动物油、动物外皮。

看不见的脂肪:肉、禽、鱼、奶制品、蛋中以及坚果类食物如花生、瓜子、核桃、芝麻酱以及油炸食品、汉堡包等。

②、过多摄入脂肪会产生过多的热量,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有关。

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升高。

③、脂肪提供的热量应低于总热量的30%既每天摄入30g以内为宜。相当于3汤勺。

(5)、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①、膳食纤维也是多糖,由于其在肠道不能被消化吸收而不产生热量。

②、膳食纤维可分为:

可溶性纤维:燕麦、荞麦、水果中果胶、海藻中的藻胶及魔芋制品等人工提取物。

不溶性纤维:谷物的表皮,如麦麸、水果的皮核、蔬菜的茎叶等。

③、膳食纤维的功效:延缓血糖、血脂的吸收,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体内毒素排泄,刺激肠蠕动,保持大便畅通并减少饥饿感。

④、每日应摄入膳食纤维量为25~30克,多数人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

(6)、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

①、B族维生素:粗粮、干豆、蛋类、绿叶蔬菜。

②、维生素C:新鲜蔬菜、水果。

③、钙质:牛奶、豆制品、海产品。

④、钠盐:限制在6~8g/天,如并发高血压应﹤5g/天。

⑤、铬:参与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糖尿病人普遍缺铬,铬在菌菇类、牛肉、粗粮、麦麸、酵母中含量较多。

⑥、锌:与胰岛素活性有关,常见于粗粮、豆制品、海产品中。

(7)、多饮水、限制饮酒:

①、糖尿病人不要怕多尿而限制饮水,适量饮水利于体内代谢产物排出和血糖的稀释,特别是能预防老年糖尿病人高渗昏迷的发生。

②、限制饮酒

酒中含酒精很高,1g酒精产热7Kcal,不含其他营养素,并增加肝脏负担,大量长期饮酒可造成酒精性脂肪肝,增加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难以控制。

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以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时。

(8)、坚持定时定量进餐,提倡少食多餐。

①、少量多餐即能保证营养充足,又可以减轻胰腺负担,有利于控制好血糖。

②、建议每日至少3餐,注射胰岛素者4~5餐为宜。可预防低血糖发生。

③、定时定量进餐,与药物作用、运动时间保持一致,使血糖不会波动太大。

5、食物的合理选择:

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食物热量大、小等热值交换,灵活选择;

如以相当于90千卡热量的食物为例:

25g谷类等于500g蔬菜类、200g水果类、50g肉类、160g奶制品、15g硬果类和10g油脂类。

6、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误区:

(1)、糖尿病饮食治疗不使饥饿疗法。

①、糖尿病饮食首先使平衡膳食。

②、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摄入和各自的标准体重及活动强度相一致的食量。

③、饥饿办法可能使自身的物质被消耗,导致体重下降,引起代谢紊乱及酮症酸中毒,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加重病情。

(2)、饮食治疗中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①、饥饿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病情改善后饥饿感会随之减轻。

②、进食量明显减少,胃肠道不适应,但适应几天后,饥饿感会慢慢减轻。

③、多吃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各种蔬菜。

④、少量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分出1/4的量作为加餐。

⑤、多选用粗杂粮代替细粮,有更强的饱腹感。

⑥、将口味变清淡,也会降低食欲。

(3)、糖尿病饮食不是为多吃肉少吃饭。

①、糖尿病饮食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

②、肉食品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同样也能升高血糖水平。

③、若碳水化合物不按照50~60%的比例摄入,将可能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

(4)、糖尿病饮食也不是多吃素菜,少吃肉。

①、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

②、如果肉食品摄入减少,热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

③、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

(5)、糖尿病患者如何吃水果:

①、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的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

②、患者可以选择水果,但必须掌握时机及数量。

血糖控制平稳时,如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下,可以选用水果。

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能之内,选用时减去相应的主食量。如吃200g(4两)水果应减去25g(半两)主食。吃水果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即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不要饭后立即吃水果。

尽量选择含糖低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梨、桔子、草莓、猕猴桃等,黄瓜、番茄也可以当水果吃,而香蕉、红枣、荔枝、柿子、红果含糖相对较高,应尽量少吃。

7、糖尿病饮食治疗新概念: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1)、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使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指标,它是指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等量的葡萄糖在2小时内体内的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还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

一般而言,食物血糖生成指数﹥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血糖生成指数﹤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2)、影响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通常豆类、乳类使低或较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而谷类、薯类、水果常因品种和加工方式不同而引起生糖指数变化,特别是令其中的膳食纤维的含量发生变化,蔬菜肯定使低生糖指数食物,特别是茎叶类蔬菜,因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不超过6%,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所以对血糖影响小。

首先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会对生血糖指数产生影响,如:“淀粉糊化程度”,在加工过程中,淀粉颗粒在水中和热的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有些淀粉颗粒甚至爆裂并分解,变得很容易消化,如煮粥时间长,血糖生成指数越高,对血糖影响越大。又如“颗粒大小”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食物可以越小,越容易被水解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所以食物不易太精细。

其次,食物的成分也会对血糖有影响。如:豆类食物难消化,生糖指数高。而可容性粘性纤维由于增加了肠道内容物

的粘性从而降低了淀粉和消化酶的相互作用,如:燕麦、豆类等含有大量粘性纤维,都是低生糖指数食物。另外,脂肪和蛋白质的增多,可降低胃排空及小肠中食物的消化率,所以高脂肪食物比等量低脂肪食物具有相对低的生糖指数。第三,酶能延缓食物的胃肠排空率,延长食物进入小肠的时间,故可以降血糖。在各类型的醋中,发现红曲醋好,同时柠檬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3)、降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窍门:

①、“粗”粮不要细作

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出发,控制粮食碾磨的精细程度非常关键,以白面为例,白面包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为70,担掺如75%~80%大麦粒的面包为34,所以,提供用粗制粉或麦碎谷粒制成的面包代替精白面包。

②、简单就好

在厨房要“懒”点,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样,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的太小或成泥状。宁可多嚼几下,肠胃多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

③、多吃膳食纤维

可容性膳食纤维有许多种,日常可直接买到的有魔芋,另外,多选用天然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竹笋等,木耳、菇类也是较好的来源。

(4)、增加主食中的蛋白质

如一般的小麦面条,生糖指数为81.6,加鸡蛋的小麦扁面条为55,强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为37,典型的意大利通心粉用含蛋白质高的硬粒小麦颗粒制成仅为46.饺子是北方常用食物,蛋白质、纤维都高,也是降低生糖指数食物,只有28。(5)、急煮、少加水

食物的软硬、生熟、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生糖指数都有影响。因为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越高,糊化就越好,食物生糖指数越高。

(6)、吃点醋:

食物经发酵后产生酸性物质可使整个膳食的生糖指数降低,在副食中加醋或柠檬汁使简便易行地方法。

(7)、高低搭配:

高、中生糖指数食物与低生糖指糖的膳食,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三)、早期使用胰岛素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近期一些研究显示,胰岛素治疗是保护和恢复B细胞的有效措施,早期使用胰岛素,可快速减轻B细胞负担,使其得到更好的休息,不但血糖可以保持在满意的控制水平上,而且B细胞受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可恢复或部分恢复,提示胰岛素治疗在恢复B细胞功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使用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较以往有所放宽,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均必须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应该采用每日4次强化治疗或用胰岛素泵控制好血糖。

目前认为2型糖尿病开始联合胰岛素治疗的指征为:

1、非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时血糖不能达标(HbAic﹥6.5%)均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2、口服药物虽能满意控制血糖,但因药物副作用不能坚持服用者。

3、规律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后HbAic﹥7%者。

4、消瘦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对新发的Ⅱ型糖尿病或长期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有波动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可使大部分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并能维持2年左右,不需任何降糖药物治疗。

5、要消除注射胰岛素会成瘾撤不掉的错误观念。胰岛素不但不会成瘾,而且是当今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新的技术使胰岛素的注射十分方便,几乎无痛。

(四)、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目标就是预防并发症。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控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只要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就可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50%左右。

1、血糖指标: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

2、血压指标:﹤130/80mmhg。

3、血脂:低密度脂蛋白﹤2.5mmol/l,总胆固醇﹤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mmol/l,密度脂蛋白是血管里的清道夫,可清除血液里的垃圾,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4、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危险因素的重要诱因,使体重下降5%是伴超重和肥胖的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5、纠正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70%的Ⅱ型糖尿病伴有胰岛素抵抗,必须纠正。

6、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无禁忌症且认为是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服75~100mg的肠溶阿斯匹

林。

九、糖尿病的预防

1、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患有糖尿病,据统计,如果父母一方患有糖尿病其子女糖尿病的防病率较正常人高2.5倍。

(2)、肥胖者,特别是向心性肥胖者,既腹部肥胖。

(3)、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者。

(4)、体力活动不足者。

(5)、女性巨大胎儿生育史以及妊娠高血糖。

(6)、高血压、高血脂人群。

(7)、长期大量高脂饮食者及烟酒嗜好者。

2、糖尿病的早期信号:

(1)、明显乏力。

(2)、口干多饮。

(3)、明显消瘦。

(4)、肢体麻疼。

(5)、女性外阴瘙痒。

(6)、男性阳痿。

(7)、双眼视力减退。

(8)、伤口不易愈合。

3、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糖尿病的危险:

(1)、纠正和预防肥胖。

(2)、避免过多摄入脂肪。

(3)、提高从粗杂粮食物得到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

(4)、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能引起糖尿病的药物。

(5)、增加体力体育活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6)、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

(7)、戒烟、限酒。

4、预防效果的研究

(1)、大庆试验:从80年起历时6年,对10余万人跟踪观察,把糖尿病高危人群分为饮食治疗组、运动治疗组和饮食加运动治疗组。六年后,IGT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下降了31%、46%和42%,说明改变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最经济有效可行的方法。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每年的11月14日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 世界防治糖尿病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联盟(IDF)于1991年联合发起的,旨在唤起政府、媒体及公众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共同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承担起各自负的宣传活动.自建立以来,它不断成长壮大,现已引起了全世界约35亿人的关注,包括政府工作者、医务人员、新闻媒体等,当然还有糖尿病患者自己. 为何选在11月14日 历史上着名的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亭,是第一个把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患儿的医生,也因此挽救了这个患儿的生命.为了缅怀班亭的功绩,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决定把他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 2003年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主题 今年的世界防治糖尿病日主题是糖尿病肾病,口号是:糖尿病会损害你的肾脏,立即行动——预防糖尿病肾病. 唤起对糖尿病肾病的重视 起码有50%的1型糖尿病人有微量蛋白尿,即尿液中蛋白质和白蛋白的含量轻微上升,这是糖尿病肾病的最早征兆.而在这50%的病人中间,又有近1/3的人会有严重的肾病,并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意味着肾脏丧失了过滤血液的能力,病人只能选择肾脏移植(即植入一个新肾)或者透析(血液人工过滤)治疗.糖尿病是末期肾病(ESRD)的一个最普遍的病因,每年新增的肾病病例中35%-40%的病人患有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尽管肾病对1型糖尿病人的危害更大一些). 积极预防,远离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正确认知

糖尿病的正确认知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半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 所以,糖尿病的认知会有很多误区。 一、因为是慢性高血糖,起初并无自觉、自知症状,当然,我们绝大多数的了解是 糖尿病又称消渴症,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其实临床中发现大量的病人隐匿糖尿病好几年,是没有这些典型症状的。仅是 因为某一次手术在常规术前检查时筛查出糖尿病,但客观的情况可能是己经发 病两三年了,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长期的慢性高血糖会导致全身的并发症,简单地讲 就是血液流经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用于糖尿病本身控制的费用远远低 于并发症的治疗费用。 三、出现治疗疾病本身的费用远低于治疗疾病引起并发症的费用的原因,归根结底 是病人的自我认知不足,没有能够坚持正确、积极的治疗方案,以至于时间的 累加就带来了并发症的累加。尤其是出现一些不可逆病变时,就已经远超出了 糖尿病本身的范畴了。 四、发病之初,非常重视,认真学习了一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且积极配合治疗。 日子久了,就麻痹了。感觉糖尿病其实并不吓人。就可以放松要求,直到有一 天因为并发症再次入院才意识到自己不负责任。甚至是都无法认识到自我原导 致的结果。 五、也有这样一部分患者,得知发病后,一直无法做到客观,平静的对待。觉得前 途一片晦暗,对于治疗缺乏信心,严重的甚至到抑郁的地步(抑郁往往让医生 都无法查觉)也直接影响了本来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焦虑情绪是正常,抑郁 绝对是病态。所以,心态很重要。 六、还有就是听信虚假宣传,经常听到某某医院可以手术根治糖尿病,某某新药的 靶向作用机制,能够让糖尿病患者摆脱药物依赖等等让人激动不己的好消息。 至目前为止,糖尿病仍是不治之症,因为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并没有真正换 出来。谈根治就是笑话。谁可以治愈糖尿病,一定拿诺贝尔奖了。早就家喻户 晓了。手术治疗糖尿病目前为止针对少部分肥胖的患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甚 至可以做到停药很久,仅靠饮食,锻炼就可以基本保持正常生活状态。但是成 功的病例仍然很少。而且,这还需要长期随访才能证明真正是有效的。 七、迷信特效药,迷信偏方。糖尿病到目前为止就是不治之症,也就不存在所谓的 特效药了,偏方更是弊大于利,中间蕴含多少潜在风险,请慎重。糖尿病治疗 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讲都是很个性的,不要指望一药医百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不一,治疗方案也呈现出很多区别。到正规医院,找内分泌专业的医生作科学 地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八、盲目抵抗胰岛素,糖尿病治疗是一个立体的工程。饮食控制、适量锻炼、口服 药、胰岛素、甚至手术均是不同的治疗手段。糖尿病为我们所知(一知半解) 时间并不短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糖尿病治疗当中的胰岛素治疗仍存在相 当广泛的人群误解。认为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加重,恐惧心理抵制胰岛素; 认为胰岛素存在依赖性,越晚用越好,不然成瘾就完蛋了;对于现在的胰岛素 治疗的认识停留在若干年前,注射疼痛、打针麻烦最为常见。胰岛素同口服药,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一样只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手段。而且胰岛素治疗是目前

糖尿病在线学习答案

血色白兰地: 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血糖7.5mmol/L (单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 A.静脉血浆葡萄糖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E.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单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I≥( ) Kg/m2: D.2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D.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 (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I)正常范围( ) Kg/m2: B.18.5-23.9 (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 A.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 B.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D.不同日两次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 血色白兰地: (单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 C.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 mmol/L (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B.3.9-6.1 (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C.糖耐量异常可能 (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A.身高 B.体重 C.BMI D.腰围 E.足背动脉搏动 (多选题)具有下列( )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B.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 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D.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 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 (单选题)以下哪项可以确定为2 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B.年龄36岁,FPG 6.7 mmol/L,2hPG 7.1 mmol/L (单选题)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 )的血糖控制状况: B.2-3月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呢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呢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症状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和患者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伤害。那么糖尿病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呢? 1、定期血糖检测 预防糖尿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在平时要做好血糖检测,定期血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血糖浓度的遗传,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就可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2、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进行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3、控制体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相对应的,糖尿病的病发率也高了起来,因此,我们要做好体重的控制。 4、合理饮食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1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零食、泡面、腌制食品等垃圾食品,对甜食,高热量的食物也要少吃,这些食物都很容易造成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1、治疗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降低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护密切配合也是非常重要。

(2)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必要时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3)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时,加服降血压药,有效控制血压。 (4)定期进行眼底、心电图、肾脏及神经系统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治疗。 2、饮食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 (2)少吃多餐,同样的份量,分次吃完会比一次吃完的效果好。多选用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可以减慢食物的吸收,延缓血糖的升高,同时又能降低胆固醇,通利大便。 (3)避免吃甜食。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我们比较喜欢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3、日常防护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不吸烟,不饮酒。 (2)监测血糖: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 (3)正确对待糖尿病: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4)加强并发症监测: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 温馨提示:一定您或者您的家人出现糖尿病的症状,请及时到治疗糖尿病的医院进行就诊,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1403479.html,/tnb/2014/0709/181269.html

糖尿病的病因与预防方法

糖尿病的病因与预防方法 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 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 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 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 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 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 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 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 病得以外显。 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 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 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 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

·12·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1月第51卷第1期Chin J Prev Med,January2017,Vol.51,No.1 为了加强糖尿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开展了中国糖尿病防控策略研究,经咨询和广泛征求意见,达成了专家共识,并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承办的“2016联合国糖尿病日共同关注糖尿病”活动中向社会公开发布,意见如下: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近1个亿,呈快速增长趋势,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我国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引发多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带来沉重疾病负担,严重危害劳动力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糖尿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防早治。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负担,提高生命质量。 4.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综合防控,防治结合,明确政府、社会、专业机构、家庭和个人在糖尿病防控中的责任,实施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降低全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 因此,我们建议: 1.加强公共政策与立法,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实部门职责。将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法》制订,推动营养改善条例、公共场所控烟条例等立法进程。制订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普及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开展“三减三健”专项活动,促进健康行为形成。加强媒体宣传,规范传播内容,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2.推动实施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开展孕期和分娩后体重管理和血糖筛查,推动母乳喂养和正确添加辅食。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行为和技能,保证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运动,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开展职业人群健康教育,落实工间健身制度,积极建设健康食堂,降低职业人群患病风险。开展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和患者。 3.实施高危人群干预,推动关口前移。用好居民健康档案和各类体检信息,开展机会性筛查,发现或识别高危个体。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和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开展分层干预和管理。对超重、肥胖者以减重为目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4.完善糖尿病防控体系,规范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职责,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协作共享机制,促进防治结合。强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发生并发症、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等符合转诊条件的患者及时转诊,对病情稳定患者强化非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支持。加强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公共卫生机构做好信息收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工作。 5.发展健康管理技术、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移动健康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府健全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糖尿病防治服务供给,催生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 糖尿病防控是控制慢性病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预防为主,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行动起来,遏制糖尿病增长的势头。 (收稿日期:2016-12-01) (本文编辑:吕相征) ·标准·指南·共识·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专家组 【关键词】糖尿病;预防;控制 Expert consensus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Expert Group of Expert Consensus on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Wenjuan,Email:wwj6313177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1403479.html,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Prevention;Control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7.01.004 通信作者:王文绢,Email:wwj6313177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11403479.html, 万方数据

2018年最新世界防治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

2018年最新世界防治糖 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把每年的11 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联合国于2006年底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20xx 年第x届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同首届一样,为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 为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糖尿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我国将于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开展宣传活动,宣传重点是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兼顾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 二、活动目的 (一)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观念和意识; (二)促进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行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三)激励社会大众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主要内容:介绍联合国糖尿病日背景及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防治的 重要意义,邀请知名专家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与媒体记者对话,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知识手册。 (二)健步走。 主要内容:在11月14日当天组织不少于100人的30分钟步行活动。参加人员不限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是其亲属、朋友以及高危人群和正常人,也包括医务人员,年龄不限。活动地点可以是社区广场、公园、学校、医院,应注意保证活动的安全。 (三)学校活动。 主要内容:向儿童和青少年发出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倡议。针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家庭生活方式健康教育课,糖尿病防治知识竞赛,适当的集体运动如慢跑、家庭三对三篮球赛,征文活动和绘画比赛等。 (四)专家咨询活动。 1.现场咨询:组织内分泌专家、营养专家、运动专家现场为广大居 民提供义诊咨询活动。 2.网络直播:邀请知名专家在专业网站上开展在线咨询活动。 (五)媒体专题报道和宣传。 1.媒体报道:组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联合国糖尿 病日相关活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整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部分.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常见病 2、终身疾病 3、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1、糖尿病家族史 2、超重、肥胖 3、多食少动 4、年龄>45岁 5、出生时低体重<5斤 6、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 二、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1、反复生痔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6、下肢麻木、烧灼感; 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2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越来越多,也使2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 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问、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 当然,妻子得了糖尿病,不会因为做家务、做饭就把疾病传染给丈夫和孩子,奶奶也不会因为带孙子就把糖尿病传染给孙子。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措施的对象是一般人群,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又称为初级预防。一级预防措施包括: 1.1、健康教育 糖尿病的人群预防是病因预防,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教育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还着眼于以预防为目的的公共教育,使整个社会提高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1.2、预防和控制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1.3、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4、提倡膳食平衡 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2、二级预防是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通过定期筛查尽量做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预防延缓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二级预防强调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定期筛查,以尽早发现,早诊断,尽早给予治疗。主要措施是在高危人群中筛查糖尿病和

糖耐量低减者。糖尿病的筛检不仅要查出隐性糖尿病人、未引起注意的显性糖尿病人,而且要查出IGT(糖耐量低减)者。IGT是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其转归具有双向性,既可转为糖尿病,又可转为正常。因此,在此阶段采取措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和临床意义。 3、三级预防是针对病人的预防措施,强调糖尿病的规范的治疗和疾病管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1、年龄40岁以上的人 40岁以上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增大。到了这个年龄段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3、肥胖的人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4、体力活动不足或者有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及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1、多尿 典型症状:尿量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多尿可不明显。

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

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1 今年11月14日是第xx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20xx年慢性病系列宣传日活动的要求,经研究,现将本市组织开展20xx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宣传活动有关事项实施方案如下: (一)市级宣传活动 月10日至16日期间,每日18时30分至1xx时30分举行xx电视塔放蓝灯活动;11月13日下午在xx电视塔举行糖尿病防治主题文艺演出(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医学会、市第六人民医院承办,市预防医学会协办)。 月14日上午在xx区长风公园举办市级现场主题咨询活动。邀请内分泌疾病防治、营养和运动专家为市民提供糖尿病防治咨询,设立免费血糖测量点,现场发放糖尿病防治宣传资料等(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学会、xx区卫生计生委会承办)。 月14日下午组织召开“xx市糖尿病防治策略研讨会”,围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本市糖尿病防治工作开展专题交流和研讨(由市医学会主办,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糖尿病研究

所承办)。 4.于11月14日前后举办两场“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传播“吃动两平衡”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由市卫生计生委主办,xx区卫生计生委承办)。 月15日上午,由市医学会组织糖尿病、内分泌分会所属各委员单位(约20家三级医院)同时举办专家咨询及科普讲座,并在现场为居民提供免费血糖检测。 月10日至13日期间,由市医学会组织市级专家进驻2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活动中心,会同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开展糖尿病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7.“12320卫生热线”在宣传日前后举行在线访谈,邀请专家围绕“警惕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主题为市民进行咨询解答。 (二)区县宣传活动 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在“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后,围绕宣传主题组织专家在辖区设立咨询点开展宣传咨询;组织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糖尿病防治“五个一”活动(即在单位门口悬挂一条宣传横幅,统一更换一期宣传橱窗,设立一处免费测量血糖点,向咨询者发放一份宣传资料,举办一次面向糖尿病患者或社区居民的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组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一)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应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宣传工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摘登 1 2型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如无特殊提示,文中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靠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ADA 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5.6mmol/L,但目前对空腹血糖在 5.6-6.0 mmol/L 的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否明显增加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故我国血糖异常切点仍沿用 WHO1999年标准。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 升高,若无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糖代谢分类mmol/L 糖代谢分类WHO 1999年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 <7.8 IFG 6.1-6.9 <7.8 糖耐量减低(IGT) <6.1 7.8-11.0 T糖尿病(DM)≥7.0 ≥11.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mmol/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随机血糖(指不 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d中任意时段的血糖。或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7.0 11.1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 2 糖尿病的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基于2型糖尿病的2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 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1.1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 糖,许多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亚 组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此外,双胍类药物还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质量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用可增加 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8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的干预措施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糖尿病可以防治,前提是尽早确定糖尿病危险人群,早期进行管理、教育和治疗,而且要医患联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按医嘱科学用药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同等重要,所以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特别重要。糖尿病相关知识是病人对自身病情监测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病情控制的好坏,自我管理又是建立在对疾病的认识。我中心努力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非药物干预活动, 有效改变患者不良行为和心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水平,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医疗和生活负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此,中心针对糖尿病特点实施了五项糖尿病干预计划: 一、饮食干预:根据病人身高、体重、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为病人开出“饮食处方”。 二、运动干预:根据病人身体情况为病人开出“运动处方”; 三、药物干预:向病人宣传药物作用、进食与服药的关系等; 四、知识教育:定期邀请患者及家属来院听知识讲座,解答病人疑问; 五、跟踪随访:对体重超重、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为每位糖尿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对病人血糖、血脂、血压、糖耐量等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尽早发现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 干预计划的落实,主要是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筛查出大量糖尿病前期病人,达到了早诊断、早治疗的

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程上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药物、饮食、运动治疗及康复保健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病急乱投医,延误病情,不要相信小广告,没有一次就能治好的灵药。要到正规医院,在专科医务人员指导下,做到长期、正规、合理、科学、因人而宜的综合治疗。所以在漫长病程,各种治疗及各系统的并发症极易使病人产生心理压力,出现抑郁不安、焦虑、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对病人耐心开导,同时通过家属及患者亲人告知其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安慰,使病人增强信心,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 、个体教育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基础医学知识,让他们了解该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以及如何正确服用降糖药,血糖的正常值及波动范围,低血糖预防措施及处理原则、饮食、运动、心理与病情控制的关系,监测血糖的重要意义及价值,以及胰岛素注射方法等知识。 3、临床各种治疗指导 3.1 饮食治疗指导让患者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确定胖瘦程度而计算每天所需的热量,让其认识到除定量、限糖及糖制品外,可与正常人饮食一样,做到食品多样化,三餐饮食内容要搭配均匀,每餐均应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宜少量多餐,每天多吃几顿饭,每顿主食少吃一点,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三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09T15:26:28.0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申苏荣[导读] 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昆明市精神病院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 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80℃,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世界糖尿病日活动总结大全

世界糖尿病日活动总结大全 糖尿病日活动总结一: 20xx年11月14日是第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与糖尿病。依据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为切实做好糖尿病预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实际,我院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糖尿病防治宣传活动。紧紧围绕定期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血糖”等核心知识。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防保科工作人员在医院大厅前设立咨询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糖尿病防治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发生。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在宣传活动日期间,我镇充分利用宣传单、横幅、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糖尿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现场讲解教育等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营造全民抗击疾病、维护生命健康的氛围。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应对糖尿病,立即行动”。紧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000余份。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对提高人民群众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等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后,我镇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我镇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糖尿病防治意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糖尿病日活动总结二: 11月14日是第9世界糖尿病日,20xx世界糖尿病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健康生活与糖尿病”。本次活动具体如下: 本次活动主要在垟岙村和大坡村进行,13日当天举办垟岙村卫生室义诊活动,为老年人免费测血糖,血压,咨询76人次,根据老年人的实际血糖值讲解如何预防并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持着为民服务的态度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4日在大坡村老年活动中心举办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参加人数53人。免费分发糖尿病宣传资料及礼品。电子字幕的循环播放,让更多的人们知晓和了解糖尿病宣传日,让民众主动参与其中,促进糖尿病宣传日的有效进行。各村责任医生下村宣传,并更换宣传栏内容。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糖尿病宣传日得到了有效进展,村民们知晓了自己的血糖值,并清楚饮食与糖尿病的重要关系,结合我们讲解的知识,能更有效的预防糖尿病和控制血糖值。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为来年的工作总结经验,为全民健康生活多做努力,更希望大家的糖尿病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日活动总结三: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定为“健康生活与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患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4倍,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

国家基层糖尿病管理防治培训试题及答案

国家基层糖尿病管理防治培训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请判断下列哪种情况是空腹血糖受损(IFG): D.空腹血糖6.2mmol/L,OGTT2h 血糖 7.5mmol/L (单选题)诊断糖尿病依据是: A.静脉血浆葡萄糖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厂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g.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单选题)肥胖的定义是BMl≥()Kg/m2: D.28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 B.胰岛素作用下降或/和分泌不足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D.所有患者都需行OGTT试验进行诊断 (单选题)中国人体重指数(BMl)正常范围()Kg/m2: B.18.5-23.9 (单选题)关于毛细血管血糖检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B.可作为糖尿病确诊的依据 (多选题)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是: A.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厂| B.不具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不同日两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C.oGTT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不同日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mmol/L D.不同日两次OGTT2h 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单选题)下列哪项能够确诊为糖尿病: C.具有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随机血浆葡萄糖12.0 mmol/L (单选题)下列空腹血糖哪个在正常范围(mmol/L): B.3.9-6.1

(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mmol/L,OGTT2h 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C.糖耐量异常可能 (多选题)糖尿病初诊时建议对患者进行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A.身高厂|B.体重厂C.BMI厂 D.腰围厂E.足背动脉搏动(多选题)具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可视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B.超重或肥胖和或向心性肥胖厂 C.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厂 D.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女性厂 E.高血压或血脂异常患者 (单选题)以下哪项可以确定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B.年龄36岁,FPG 6.7 mmol/L,2hPG7.1 mmol/L (单选题)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的血糖控制状况: B.2-3月 (单选题)女,45岁。轻度肥胖,无明显口渴、多饮和多尿现象,空腹血糖 6.8mmol/L。为确定是否有糖尿病,最应该做的检查是: 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多选题)关于糖尿病的检查,下列正确的有: B.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水平D.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可通过测定E.尿糖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可间接反映血糖变化 (单选题)关于糖尿病的诊断,下列哪项正确: C.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 (多选题)1型糖尿病特异性自身免疫抗体包括 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B.胰岛细胞抗体(ICA) C.人胰岛素细胞抗原2抗体(IA-2A) D.锌转运体8抗体(ZnT8A)(多选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典型C.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倾向小厂E.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时体重多超重或肥胖(多选题)以下属于WHO(1999年)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