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作记忆的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的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的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的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的文献综述

一工作记忆的概念

(一)工作记忆的提出与发展

工作记忆最早是由Miller等人(Miller,Galanter,&Pribram,1960)在他们的经典力作《行为的计划与结构》中提出,后来工作记忆被用在计算模型上(Newell&Simon,1972),以及一些要求动物在实验中保持信息的动物学习研究中(Olton,1979)。随着认知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工作记忆被运用于包括临时维持和处理信息的系统。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是一个允许同时贮存和管理临时信息过程的有限容量系统,是使信息有益于得到更深一步加工而在活动过程中维持和管理临时信息的过程(Baddeley,1986,2000,2003)。

(二)工作记忆模型

Atkinsonand Shiffrin(1968)把工作记忆运用到单一的短时记忆贮存器中,而Baddeley和Hitch(1974)把工作记忆用于包括多成分的系统中。Baddeley和Hitch在模拟短时记忆障碍的实验基础上,从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中的短时记忆的概念出发,提出了工作记忆的三系统概念,用“工作记忆”代替了原来“短时记忆”的概念,工作记忆分成三个子成分,分别是中枢执行系统、视觉空间初步加工系统和语音回路。2000年,Baddeley在对原有工作记忆模型基础上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情景缓冲器概念,作为对三系统概念缺陷的补充。目前,Baddeley的新工作记忆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者公认的工作记忆模型。

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的核心,也是解释个体差异的核心。一般情况下,判断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并不能完全根据完成任务的优劣情况,因为工作记忆能力高的个体并不一定总会比工作记忆能力低的个体更好地完成某一任务。但是,如果对任务加以干扰,高工作记忆的个体便能表现出很好的对抗干扰能力。这种对抗干扰的能力被称之为执行性注意控制能力(executiveattention。onirol),其功能可以控制注意指向目标刺激,从而抑制无关的干扰,从这个意义而言,任务的效率更高。因此,执行性注意控制的能力被认为是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本质(Engle,cantor,Carullo,1992)。Engle(1992,2001)最初提出控制性注意模型作为衡量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他认为控制性注意是一个不受领域约束而有限制地进行控制加工,或在面对干扰、分心刺激时,将注意中心保持在与任务相关信息上

的机制。个体在控制性注意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存有差异,就能导致在中央执行系统中出现明显差别,所以说,控制性注意能力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此外,抑制也是中央执行系统功能的重要作用机制。抑制就是由于另一较强信息单位的活动使得先前信息单位激活水平下降。抑制机制对中央执行功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它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且对已进入工作记忆的无关信息进行快速压制;第二,它使个体对先前加工过的但与当前记忆任务暂时没有关联的信息进行控制,从而把工作记忆的资源限制在当前任务或者与目标相关的范围之内。

视觉一空间模板(或称视一空工作记忆)是工作记忆的一个附属系统,主要负责对视觉信息在接受进一步处理前的暂时存储。视觉空间模板主要处理视觉空间信息,在视觉空间画板的研究上,大量证据表明视觉空间WM本身又可分成一些独立的子成分,如:脑成像研究发现视觉客体信息和视觉空间信息的WM激活了各自独立的特殊脑区,对视觉信息复述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视觉空间画板可细分为视觉缓存visual cache)和内部抄写器(inner scribe)两个成分。前者主要用于视觉信息的被动储存,后者主要参与视空信息的动态操作和复述。

语音环路(又称语音工作记忆)是工作记忆成分模型中又一个重要的部分。1998年Baddeley , Gathercole & Papagno等人提出“语音回路是一种为了短暂保持语言刺激和再认而存在的系统”,这些功能只不过是一些派生的功能,而语音回路的真正机能是“语言习得”,并且提出了有关语音回路结构的一些理论观点。语音环负责以声音为主的基础信息的储存与控制,该子系统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语音存储,另一部分是发音控制加工。人们对语音回路的进化论意义有了深入了解。以往的研究主要考察语音回路在言语性刺激暂时保存中的作用,最近Bdadelye等指出,这种保存只是派生的机能,语音回路真正的机能在于语言掌握,对于它的测量主要通过言语复述任务来进行,如数字或词的短时记忆广度任务(王明怡等,2005)。这部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不仅涉及了有关语音回路结构方面,还涉及到了有关语音回路与常时记忆之间关系,以及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关系的内容,所以在工作记忆的研究方面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三)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区别[1]

直到今天很多教科书都还依旧将工作记忆等同于短时记忆(如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等等)。虽然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含义以及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并且对于这两个概念应该从机能的角度和构成的角度两个方面加以区分。

第一,从机能的角度加以区分。

如果从机能的角度考虑工作记忆,它所保持、存储的信息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并且基于这种存储基础上的处理与加工是以后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心算中的记忆就是一种工作记忆。而短时记忆的机能仅仅是起到对信息的存储作用,其存储的信息未必一定是下一步认知活动所要运用到的信息,比如说我们要打电话,所查到的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拨过这个电话以后就忘了。如果仅从对信息的存储这一角度考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是相通的,但是在机能方面工作记忆比短时记忆,多了一个前期的加工功能。

第二,从构成的角度加以区分。

与机能的角度不同的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系统结构,构成水平上的区分是相当复杂的。工作记忆系统与短时记忆系统到底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还是短时记忆系统包含工作记忆系统,还是反之,这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但是支持工作记忆系统包含短时记忆系统的人要相对多一些。Baddeley & Logie于2002年、Cowan于1999年的研究都支持这种观点。 用Engle的话说就是,工作记忆系统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两个部

分构成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短时记忆”指的是“短时记忆存储库”。

按照两种记忆存储库理论的观点,短时记忆的存储仅仅靠“短时记忆存储库”这一个单一的功能是无法实现的。要想实现短时记忆的机能,“控制加工机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这个观点出发“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上并没有大的差别,都是由“短时记忆”和“控制加工机能”所构成的。但是“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在组成结构的差别上就在于工作方式上的不同,“控制加工机能”比“短时记忆”更依赖于“控制加工机能”,并且这种“控制加工机能”不仅仅是一种保持机能,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支持认知活动中记忆,还担当着更加复杂的任务。

二工作记忆与学习困难的研究[2]

WM被认为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是学习、推理、问题解决和智力活动的重要成分。目前,WM已成为儿童学习困难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大量研究发现,儿童的WM能力与其学业成绩密切相关。WM能力与阅读、数学、言语理解等成绩之间的确定关联已得到证实。(一)阅读困难儿童的WM研究

许多研究显示,阅读困难(reading disabilities,RD)儿童与阅读正常儿童之间在阅读、写作以及其他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可以归因于WM的缺陷。多数研究认为RD儿童的言语WM 能力显著低于视空间WM能力,这一差异被认为是RD儿童语音储存系统缺陷所致。因此,关于RD的WM研究主要集中于Baddeley多成分WM模型的语音环方面[9]。研究发现,RD 儿童对生词或无意义单词的发音能力低于非RD儿童[10];另有研究显示,诵读困难(dyslexia)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缺乏适当的单词辨认技能[9]。Poblano等研究发现,诵读困难儿童语音加工能力低于控制组而执行加工能力与控制组无差异[11]。这些结果均提示RD儿童对语音系统的运用或操作存在缺陷。de Jong[12]曾对一组阅读困难儿童的WM作过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对象为18名RD儿童,18名同龄阅读正常儿童和18名低龄阅读水平匹配儿童。研究内容涉及一般短时记忆容量(单词广度和数字广度)、WM容量(计算广度、阅读广度、计数广度)、执行加工(星星计数测验,starcounting test,SCT)、加工速度(计算速度、阅读速度、计数速度、视觉搜寻速度)等方面。结果发现,RD组各项WM成绩(阅读广度、计算广度和计数广度)均低于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不能用加工效能缺陷来解释。Swanson等关于RD儿童的一系列研究也证明,RD儿童存在言语WM缺陷,并且这种缺陷似乎不能解释为加工效能不足,而更可能是储存容量受限所致,因为提供提取支持(线索提示)并未使RD的WM成绩获得明显改善[10,13-16]。有关正常学习儿童或优秀学生的研究也发现,高单词广度与高语言能力相关,而高数字广度与高数学能力相关[17],提示语音系统与阅读和言语能力有关。

在上述众多研究指出RD存在语音系统缺陷的同时,也有不少研究认为,RD的WM损害不仅累及语音系统,也可能涉及视空间系统和更一般性的中央执行系统。Swanson同时采用言语WM任务(语音广度、语义联想)和视空间WM任务(视觉矩阵)对不同年龄组(7岁、10岁、13岁、20岁)的100名RD的研究结果显示,RD组各项WM成绩均低于熟练阅读组,这种差异在各年龄组均存在[13]。这表明,RD的WM缺陷是跨领域的。Swanson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匹配RD和非RD儿童的执行加工能力后,两组在各项WM任务(语音广度、语义联想、视觉矩阵)上的成绩相当,且在线索提示条件下的改变量也一样,提示RD的WM损害与中央执行系统缺陷有关[10]。为了考察语音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在RD儿童阅读理解中的相对作用大小,Swanson曾对RD儿童WM的3个成分(语音环、执行加工、视空间模板)同时作了研究。结果显示,RD儿童的语音加工和执行加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剔除阅读理解、语音加工和长时记忆能力的影响后,两组间执行加工能力的差异依然存在,这一结果也说明RD儿童存在一般性的执行加工系统缺陷[15,16]。有研究者认为,WM与阅读技能之间的关系可有两种理论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对阅读新手或不熟练阅读者来说,字词解码是一件缓慢而费力的

事情。由于形—音转换尚未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对单词每一个细小片断的加工过程中,必须将形—音转换规则始终牢记于心,这就少不了WM的参与。此外,形—音转换的过程性产品—每一个音素都必须暂时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最终联结成完整的字音。对于这些阅读者而言,阅读是一个加工和储存同时进行的过程,因而WM的缺陷将引起阅读技能发展迟滞。第二种解释是,WM能力影响元语言能力(metalinguistic abilities)的发展。例如,语音觉知(phonological awareness)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元语言能力,是早期阅读技能获得的重要决定因素和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而在各种语音觉知任务中,如音素划销测验,WM比短时记忆更重要,因为这些任务需要对于语音的储存和加工[15,18]。

(二)数学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

针对不同学习困难亚型的研究发现,阅读困难和数学困难的WM缺陷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阅读困难的WM缺陷或多或少涉及语音系统相比,数学困难则常表现出与执行加工、策略选择以及算法知识等高级技能有关的WM缺陷[18-24]。例如,有关数学困难(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MD)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发现,MD儿童较少运用有效策略提取信息,较少直接从记忆中提取答案,而更多地依赖于数手指或口头计数等策略。Keeler和Swanson曾设计一实验以探讨策略知识和策略选择对MD儿童WM的影响[18]。其研究对象为54名MD儿童,研究内容包括一项言语WM任务和一项视空间WM任务。言语WM任务为数字句子广度任务(digit sentence span task):一系列句子中包含数字信息,如“去枫木街2-9-8号的超市”,“去榆树街8-6-5-1号的药店”等。要求儿童对句子进行一项简单语义加工的同时,记住句子中的数字信息(街道号)。视空间WM任务为地图和方向任务(maping and directions task):一张无任何标志的街道地图上由若干圆点和线条连结起来以示一辆自行车的前进线路(圆点表示交通指示灯,线条表示行进方向)。要求儿童对地图进行简单知觉加工的同时记住地图。在向被试呈现刺激之前,先出示并讲解4种记忆策略。对言语WM任务,提供的4种策略分别为①复述:不断重复数字;②组块:成对成对地记数字;③联想:将句子中的数字与某一特定的街道相关联;④想像:设想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别的东西。对视空间WM任务,提供的策略分别是①要素加工:将地图分为圆点(交通灯)和线条(路线)等要素,先画出圆点,然后画线条;②整体加工:先画出图案框架,再填上圆点;③部分加工:把所有记得起来的部分先画出来,然后连成一体;④逆行加工:从自行车最后出来的地方开始,逐步后退。呈现并解释上述策略后,开始呈现刺激。呈现刺激之后,开始回忆之前,要求被试从4种策略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策略。研究结果显示,稳定的策略选择(选择相同策略)与言语和视空间WM广度均显著相关;言语WM 任务中策略选择的稳定性和视空间WM任务中的部分加工策略对MD儿童的数学成绩变异有独立贡献。这些结果提示,MD儿童的WM广度和数学成绩均与策略知识有关。关于正常学习儿童解决算术问题时策略知识和策略使用的发展变化曾有过大量研究[22]。初学简单加法的儿童通常使用数手指或口头计数的办法,分别称为手指计数策略和口头计数策略。不管用不用手指,儿童的计数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续数(counting on)策略,即在两个加数之一的基础上开始往上计数另一个加数次。如5+3,采用续数策略的儿童会以5为起点往上计数,5,6,7,8。另一种是全数策略(counting all),即从1开始,对两个加数均进行计数,如5+3,先从1数到5(1,2,3,4,5),再继续数另一个加数次(6,7,8)。随着计数策略的使用和发展(从全数策略到续数策略),儿童逐步掌握另外两种常用策略:直接提取和分解。所谓直接提取(direct retrieval)指的是直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答案;分解(decomposition)则是将当前的问题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分别提取答案,如6+7,可以分解成6+6+1或6+4+3。研究发现,MD儿童的策略使用和策略发展模式与上述正常儿童有所不同[22]。MD儿童更多地使用一些不成熟的策略,如手指计数策略和全数策略,而且,MD儿童特别不能从长时记忆中直接提取答案。Geary等对58名MD儿童(1年级21名,3年级16名,5年级21名)的WM广度和算术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发现,MD儿童WM广度低于对照组,并且WM广度与解题策略的使用之间有某种关系:对于一年级MD儿童,WM广度越大,使用手指计数越少,使用口头计数策略越多;对于3年级和5年级MD儿童,WM广度越大,使用手指计数策略越少,而使用分解策略越多。该研究还发现,正常对照组儿童的策略选择随问题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变化,例如,当问题由简单(4+5)向复杂(16+7)转变时,一年级正常儿童使用计数策略增多,而使用直接提取策略减少;而MD儿童与此相反,处理复杂加法时,多使用易于出错的直接提取策略或猜测,少用较精确的计数策略[22]。

鉴于中央执行功能在WM模型中的中心地位,近年来围绕执行功能与儿童学习成绩的关系展开过大量研究,执行功能被认为是学习成绩的良好预测指标。Bull等研究发现,数学困难或基本算术技能缺陷儿童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发生持续反应较多,这些儿童在从一种分类范式转向另一种分类范式时表现出明显的困难。Bull认为这表明数学困难儿童存在执行功能缺陷,特别是策略转换和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能力不足[25]。在另一项研究中,Bull 等对中央执行功能与儿童数学成绩或数学技能之间的关系作了较全面的考察[26]。在该研究中,用来测量执行功能的任务包括①Stroop任务(包括色词命名和数字计数两种版本);②双作业任务(数字广度和视觉追踪);③计数广度任务;④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发现,数学困难儿童在Stroop任务中干扰分较高,在WCST中持续反应较多,并且,儿童在WCST中的持续反应分以及在Stroop测验中的干扰分均与数学能力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说明,数学困难儿童存在中央执行功能缺陷,具体表现在抑制优势反应和已习得策略(learned strategy)并转向新策略的能力不足,而这些执行功能缺陷应是其数学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Passolunghi 等的研究也证实,MD儿童在需要抑制无关信息的WM任务上得分低,表明MD儿童存在抑制加工缺陷[21,27]。Swanson等曾研究学习困难儿童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与WM的关系,发现LD儿童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能力缺陷除了与语音加工能力不足有关外,中央执行系统的某些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LD儿童在数学应用题解决过程中,激活和整合与算法知识有关的长时记忆表征的能力存在缺陷[20]。

除中央执行系统外,MD儿童WM的两个附属系统—语音环和视空间模板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如Swanson等研究指出,学习困难儿童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正确率与语音加工

和言语WM成绩均有显著相关[20];其另一项研究显示,言语WM和视空间WM能力均是MD 儿童数学成绩的重要预测因子[19]。Passolunghi等发现,MD儿童在多项WM任务(分别涉

及数字信息加工和句子加工)上成绩低于对照组,认为MD儿童存在WM的广泛损害[21]。另有一些研究则认为,MD儿童视空间WM受损而语音环正常,并特别强调视空间WM在

数学活动中的重要性[24,28]。

(三)英语学习的工作记忆研究

武巍在《工作记忆差异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得出结论:第一语言工作记忆和第二语言工作记忆均与听力理解有显著相关。这说明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过程具有显著影响;第二语言工作记忆和听力理解的各项分技能均有显著相关,其中和听力推测能力(listening for inference)的相关更为密切。这说明,工作记忆对听力的各项技能均有影响,其中对于推测技能的影响最大。[3]也有研究认为听力理解能力与工作记忆容量有关,可以通过扩大组块的记忆容量,以增加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抓住关键信息、正确判断关键词;转换思维方式、避免母语负迁移;预测和推断信息、增强对语篇的理解及记忆。[4]

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新词的过程就是对词在短时记忆中进行加工,并使之进人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而从长时记忆到短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准确性决定了该词使用的灵活性。前一转换的困难导致“学不会”,而后一转换的困难往往导致“不会用”。因此,英语单词的学习与运用,就认知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实现两种转换的过程,而提高转换的速度与质量也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

第一个转换问题在于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所致。第二个转换问题在于线索单一线索的建立发生在学习与巩固阶段,所以促进第二种转换的间题从根本上说是改善学习方式及复习方式间题,即在学习过程与复习过程中尽多地建立线索,扩大辨别网络,以便利于提取。[5]

三工作记忆的测量方法

工作记忆水平的测量主要有两种模式:Baddeley的双任务模式和Daneman和Carpenter 的记忆广度模式,

1工作记忆广度

用于反应中央执行系统的功能,包括数字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数字工作记忆广度以李德明(2003)、陈英和(2006)等人的设计为基础,计算机屏幕上随机出现2个一位数的加减法心算(答案为一位正数),每次心算题目出现的同时,计算机开始自动计时,每道算术题呈现时间为15O0rns,超时则自动呈现下一道,要求被试正确计算心算题目,同时记住答案,在被试连续完成几道题后,要求被试既准确又迅速地按顺序将各题答案回忆出来,在每组的最后一道题目消失时,计算机自动计时,在被试按顺序将各题答案全部回忆出来后,主试立即按下停止计时键,获取被试提取答案所需的时间。按被试能正确回答的组数计算平均反应时。任务从2道心算题开始,每组三次测验,如果其中有两次回忆正确,可以进行下一组测验(题目个数增加一个),否则测验终止。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为其两次正确顺序回忆的最大数字长度。

视空间工作记忆以Law和M。币n(1995)及刘昌(2004)等人的实验设计为基础,在计算机白色屏幕上呈现一系列的矩阵算式题和某一方格中带黑点的3x3方格盘(Law使用5巧方格盘,考虑被试为2年级儿童,此任务太难,故使用刘昌的3x3方格盘,见图3一2),矩阵算式题符合加法或减法规则,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矩阵算式题是否正确(整个实验中一半矩阵正确,一半错误),同时记住黑点在方格盘中的位置。每次从矩阵方程与方格盘出现到被试回答最长间隔时间为5000毫秒(预测验后最后决定),超过此时间则呈现下一道算式题和带黑点的方格盘,所有矩阵算式题通过计算机随机产生,黑点每次在方格盘中出现的位置也是随机的,且所有黑点出现的位置不能有重叠。当一轮的矩阵算式题和带黑点的方格盘呈现完毕,出现一个不带黑点的3x3方格盘,要求被试用手指点击曾经出现过黑点的小方格,可以不按先后顺序,主试尽快用鼠标点击,(考虑被试为低年级学生,可能操作鼠标不熟练)。在每组最后一个矩阵算术题和方格消失开始,计算机开始计时,当被试正确回答黑点数后,主试停止计时,获得被试提取答案所需的时间,按被试能正确回答的组数计算平均反应时。正式实验从1道算式题开始(图3一2),每组三次测验,如果其中有两次正确(要求矩阵判断和点数回忆均正确),可以进行下一组测验(题目个数增加一个),逐渐往上递增,直到被试在某个水平的3次测验中错了两次为止。被试工作记忆广度为其2次正确判断矩阵和回忆的最大黑点数。

2 N-back范式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研究深入,N-back任务随之发展而起(Owen,2005;GevinS,Cutillo,1993)。N-back任务逐步取代了工作记忆广度的范式,作为衡量工作记忆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N-back范式要求被试将当前出现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工作记忆负荷的高低。当n=1时,要求被试比较当前刺激和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再前面一个(隔一个)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有些任务包括n=O,即不与前面的任何刺激进行比较,而是直接根据当前刺激作出选择反应,该条件的成绩作为基线水平的控制条件。N一back任务中刺激的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位置匹配或图形匹配等凡类。。寮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

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它们呈现的位置如何。

N-back任务被广泛用于视觉工作记忆研究中,因为它有如下几个优势(Braver,1997;Jonides,x997):首先,相比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个更有代表性的工作记忆任务,它受到更少混杂信息干扰,能较纯净地要求个体保持工作记忆信息;其次,n个任务允许系统地操作工作记忆负荷,由于工作记忆负荷的改变,导致成绩的变化,产生成绩的差异可解释为工作记忆负荷高低的特殊加工作用。根据任务刺激设置的不同,N-back既能衡量执行功能,又能对视觉—空间模板和语音环路分别独立测查。如果刺激使用图形符号,那更多地是对视觉—空间能力的考察;如果刺激材料选择语音内容,那语音环路的成分又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研究选择N—back任务考察视觉一空间模板的能力,因此选择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等刺激图形作为记忆材料。

3 执行功能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Stroop任务(1935)研究抑制功能。stroop任务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Stroop。叩于1935年通过实验发现而得名的在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者对不一致的(如绿色的“红”)、一致的(如红色的“红”)和中性的(如红色的“XXX”)颜色词做出颜色判断,会发现判断不一致刺激的颜色要比判断一致或中性刺激的颜色需要的时间长,或错误率高,这种不一致与中性条件的差异被称为冲突效应(interference);而一致条件比中性条件需要的反应时要少,或错误率低,则被称为易化效应(facilitation)。总之,词义信息对颜色加工的所产生的影响作用被统称为Stroop效应。

采用的实验材料为5个颜色字(红、绿、紫、黄、蓝),不一致条件组颜色词用语义不一致的其他四种颜色组成,这样得到20个刺激。同样一致条件组、中性条件组也各20个刺激,中性条件组的刺激用5种颜色的圆点组成。实验过程首先呈现指导语,要求儿童做颜色判断任务,并要求在判断过程中尽可能又快又准确,刺激出现计算机自动计时,待儿童回答颜色

后,主试立刻点击停止计时,并有另一主试记录儿童回答,并判断对错。接着出现下个刺激,儿童继续进行相同的判断,所有刺激的呈现时间为loooms,间隔时间6000ms,到达6000ms 后自动呈现下个刺激,如果在6000Ins内未做答,则记为判断错误。周而复始,从而获得正确率和反应时。被试按一致、中性、不一致条件的顺序测试。

工作记忆各任务为个别的计算机测试,均预先在电脑上安装好程序,插上耳机,并进行了调试,实验实施系统刺激呈现与计时精度均为1毫秒。被试坐在离显示屏75厘米处。显示器的显示分辨率为1024x768。2人为一组,被试之间均相隔一定的距离,一个被试对应配备了l名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任主试,实验是重复测量设计,即每个学生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在每项测验任务开始,屏幕中央呈现指导语,由主试解释给被试听,当确认被试明白后,开始进行一定数目类似实验任务的练习,确保儿童能理解和操作后开始正式测试,由主试控制任务之间的休息时间。

本论文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测试工作记忆能力的工具,那么测试的时间和效率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方面,本论文考察了每个任务最佳的测试方案,结果表明:运算广度任务在5一8个广度;n-back任务在3-back和4-back;stroop任务可完成2和4子任务;心算任务,对于听觉而言,在4-7个运算式,对于视觉而言,在5—9个运算式.[6]

4言语工作记忆广度任务

以随机的2个1位数的加减心算(其答案也为l位正数)作为言语工作记忆的加工任务。要求被试者在完成心算任务的同时一记住后面出现的汉字,在连续完成数题后将汉字按顺序回忆出来,比如:“7-2=?吧8-O=?黎”。汉字均采用高频汉字。每个工作记忆广度都有三道题,当被试出现计算或者回忆错误时,系统会自动重复一次,当连续出现两次计算或回忆错误时,则测验自动终止。被试最后一次按照顺序回忆的正确汉字数量,即为该被试的言语工作一记忆广度。被试先进行练习,待明白规则后再进行正式测验。

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任务

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是要求被试在判断方格是否对称的同时,一记忆黑色小方格的位置。首先给被试呈现一个6×6的方格,中间纵向的线条加粗为红色。被试要判断:以红色线条为准,两边的黑色小方格是否对称。在做出判断之后,随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3只3的方格,其中有一个小方格为黑色,被试要记忆的是黑色小方格在3只3方框中的位置。当看到提示语之后,按照先后顺序把前面所看到的小黑色方格的位置在电脑屏幕上的数个3x3方框中点击出来。6x6方框的对称性与3x3中小黑方格的位置是完全随机的,由系统程序实现。被试先进行练习,待明白规则后再进行正式测验。

数字记忆广度

用于反映语音环功能,采用湖南医科大学修订韦氏学龄期儿童智力测验量表中数字记忆广度测验的顺背部分,把测验中的听觉呈现改为由计算机进行视觉呈现。计算机屏幕中央依次随机出现一系列数字,每1250毫秒出现一个,要求被试将数字按出现的顺序回忆出来。每次数字出现完毕后计算机自动计时,当被试回答完毕,主试立即停止计时,记录被试的回忆时间;判断被试回答是否正确。正式实验从3个随机数字开始,逐渐往上递增。计分方法遵循测验标准。计分只纪录顺背测验的粗分,而不计量表分。

5 点记忆

用于反映视空图像处理器功能。在计算机白色屏幕上出现5巧方格盘,其中某些方格中带黑圆点(见图3一l),持续1250毫秒后消失,然后出现一个不带黑圆点的5巧方格盘,同时计算机开始自动计时,为统一标准,要求被试用手指出刚出现的黑圆点所在的方格,主试用鼠标跟随点击记录,儿童回答完毕,主试点击停止计时,记录被试反应时。正式实验从带2个黑圆点的5x5方格盘开始(黑圆点的位置永远是随机的),黑圆点数逐渐递增,直到被试在某个水平的3次中错了2次为止。视空间短时记忆广度成绩为被试能2次正确回忆到的最高黑圆点数。

6 连续运算广度任务和de-de-de广度任务

连续运算广度任务

就连续运算广度任务而言,向被试呈现长度递增的字母系列(1-7个),每种长度包括三个系列。每个字母之后是简单的连续运算。84个连续运算的结构都相同。具体说就是,先呈现一个根数,之后是符号-数字对,符号为“+”或“-”,运算的数字为1或2。根数从数字1-9中随机抽取,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根数之后是两个或四个符号-数字对,四种符号-数字对(即+1,+2,-1,-2)出现的次数也大致相等。中间或最终运算结果控制在0-9之间,小于0或大于9的运算都被排除(例如,7/+2/+1/-1/+2,或3/-2/-2)。每个系列开始时屏幕中央呈现一个“+”,时间为1000ms。接着呈现大写的字母,时间为1000ms。字母之后呈现根数,时间为1000ms,根数之后是一串符号-数字对,每串符号-数字对呈现的时间为2s。因此,两个和四个符号-数字对中记忆字母间的时间间隔分别为5s和9s。为避免混淆和漏读,要求记忆的字母用黑色呈现,根数和符号-数字对用红绿交替的颜色呈现。要求被试大声读出字母,同时出声地进行连续运算。在每个系列的材料都呈现结束时,屏幕上会出现一条信息,要求被试按正确顺序出声回忆字母。

de-de-de广度任务

在de-de-de广度任务中,要求被试在记忆字母的同时大声读出屏幕上连续呈现的音节de。因为,连续运算广度任务中两个和四个符号-数字对中记忆字母间的时间间隔分别为5s 和9s,需要说的音节数量为7个和13个,所以,两种保持时间要求被试出声阅读每个音节de的时间分别为714ms和692ms。同样,为避免混淆和漏读,字母也用黑色呈现,音节de 用红绿交替的颜色呈现。在每个音节de的呈现过程中,前一半时间为银灰色空屏,后一半时间呈现音节de。其它实验程序与连续运算广度任务的程序相同。

练习和记分规则

每个任务开始前,安排一个记忆项目和两个记忆项目各两个系列的练习。所有任务都是向被试呈现长度递增的记忆系列,直到他们不能回忆一定长度上所有三个系列的记忆项目为止。只有大声读出每个记忆项目和阅读项目的回忆才算有效回忆,漏读或不出声阅读的回忆都算是无效回忆。在有效回忆的前提下,被试每正确回忆某个长度上一个系列的记忆项目,记为其广度成绩的1/3,所有的1/3相加就是其广度得分。例如,正确回忆1、2和3个记忆项目的所有系列,4个记忆项目的两个系列和5个记忆项目的一个系列的广度是(3+3+3+2+1)×1/3=4。实验在安静的实验室里个别进行,每个被试的测试时间约为15分钟。转换效率任务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由E-Prime软件自动记录,被试的工作记忆广度任务成绩由主试记录。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5将转换效率任务的反应时、正确率以及工作记忆广度成绩建立数据文件,进行统计分析。

7

(l)语音回路—数字任务

主试给被试读一系列的数字组合,要求被试以正确的顺序重复以及回忆主试说的数字集合。第一个系列的长度定为3,第二个系列的长度定为4,直到长度达到8个数字。每一个长度呈现三个组数字组合。当被试在同一长度条件下的两次试验中出现错误后实验就结束了,正确回忆的最大的长度条件下的数字的个数为因变量。(H.Lee Swanson.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underlie mathematical precociousness in young children[J].Journal of Experl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6,93:239-264.)

(2)语音回路—词语任务

主试给被试读一系列的语义不相关和语音不相似的词语组成,被试的任务是重复以

及回忆主试读的那些词。第一个系列的长度为3,第二个系列的长度牢为4,直到长度

达到8个词语。每一个广度呈现三组词语组合,当被试在同一长度条禅下的三次试验中

出现错误后实验就结束了,正确回忆的最大的长度条件下的词语的个数为因变量。H.Lee Swanson.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underlie mathematical precociousness in young children[J].Journal of Experl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6,93:239-264.)

(3)视空间模板任务—柯西组块(Corsi Blocks)

任务中有9个木块以非对称的布局连在一个木板上,主试以1块/秒的速度以某种顺

序敲击木块,然后要求被试重复主试的操作。任务从敲击3个木块开始,每组三次测试,如果两次敲击顺序正确,则进入下一组测试,敲击木块增加1个,否则测试停止。被试

两次正确回忆的最多木块数为因变量。(UIF Andersson,Bjrn Lyxell.Working memory deficit in children with mathematical difficulties:A general or specific defici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2007,96:197-228)

8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的数字回忆任务材料为一组数字,例如:“24+5=28?63”,在该任务中,根据工作记忆的定义,其加工任务是要求被试大声的读出一道计算题,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存储任务是要求被试迅速记住计算题后面的数字,材料呈现的时间为5秒。当一组计算题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立即按呈现的顺序把计算题后面的数字回忆出来,写在答题卡上。组成各组的计算题个数从两个一组到六个一组,每组进行三次测验,所有被试在正式实验前进行两次练习实验。

工作记忆的空间回忆任务材料为一组图片,如图1所示,在该任务中,工作记忆的加工任务是要求被试判断前两个图片是否一样,存储任务是要求被试迅速记住第三个图片当中和黑色方格的位置,当一组图片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立即按呈现的顺序把第三个图片当中黑色的方格回忆出来,涂在答题卡上。组成各组的图片个数从两个一组到六个一组,每组进行三次测验,所有被试在正式实验前进行两次练习实验。

9 核磁共振成像

设备

扫描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MRI,机型为Singa l.5T CV/i超导型机。装备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硬软设备和标准头线圈。结构像采用T1加权像,采用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以前后联合为参考线获取从枕大孔到头顶20层轴位图像,TR/TE400/20ms,FOV 28x28cm,矩阵:512×512。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采用EPI技术,RTIP 序列,参数TR=3000毫秒,TE=60ms.NEXl;翻转角为90,矩阵64x64,FOV28cmx28cm,扫描层面平行于前联合和后联合(AC-PC),层厚为5mm,层间距为0。三维全脑结构像采用3D SPGR扫描序列,扫描参数:TE:Midmum TR=11.3ms Prep Time=500ms,Flip Angle=30 Bandwith=15.63,Fov=26x26,Slice thickness=2.0mm,spacing=0,Locs per slap=60,Nex=2。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参数图软件(SPM2,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software,Wellcome Department of cognitive Neurology,London.UK)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功能像进行头动矫正,然后进行空间标准化和空间平滑处理,再对三维全脑像进行标准化并与功能像匹配,并叠加于平均三维结构像上生成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扫描参数

为加强信号的对比采用BLOD技术(血氧-脉搏触发方式),实验的扫描采用了EPI的T2*加权摄影条件序列。视野FOV:240mm×240mm;分辨率:64×64像素;断层厚度(Slice Thickness):5mm;断层间隔(Slice Gap):0mm;脉冲重复间隔时间/回波时间(TR/TE):3000/400ms;累计扫描时间:5.2min;翻转角:90°。

10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使用(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

一、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应用范围

WCST是一种单项神经心理测定方法,首先由Berg(1948)用于检测正常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后来发现它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较敏感的检测有无额叶局部脑损害的神经心理测验之一,尤其是对额叶背外侧部病变较为敏感。它所测查的是根据已往的经验进行分类、概括、工作记忆和认知转移的能力。反映认知功能状况:抽象概括、工作记忆、认知转移,神经心理过程、注意、工作记忆、信息提取、分类维持、分类转换、刺激再识和加工、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等。主要用于执行能力的测试。正常成人、儿童(6岁以上)、精神疾患者、脑损伤者、非色盲者。

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实施方法

4张刺激卡,128张反应卡(8cm×8cm)

指导语:

请找出你认为与应答卡图案相匹配的刺激卡,并用手指(鼠标)点中,我(电脑)会告诉你选对了还是选错了。如果选错了请你不要更改,争取把下一张选对就是了。好,听明白了我们就开始。

测验步骤:

刺激卡置于前方

受试将反应卡依次放在刺激卡下方

主试掌握分类原则(颜色→形状→数量)并告诉受试“对”或者“错误”

每个原则10张正确卡片

完成正确分类6次或用完128张反应卡结束

要求被试报告分类的原则

三、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结果的评价

测量指标:共13个

总应答数(Response Administered ,Ra):72-128

完成分类数(Categories Completed Cc):0-6

正确应答数(Rc)及正确率(Rc%)

错误应答数(Re)

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TCFC)

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

持续性应答数(Perseverative Errors,PE)

持续性错误数(Rpe)

持续性错误的百分数(Rpe%)

非持续性错误(nRpe)

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Fm)

学习到学会(L-C)

四、工作记忆训练7

关于工作记忆训练的文章较少。赵鑫、周仁来在《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中揭示国内外关于工作记忆训练研究成果。“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不同人群的工作记忆进行训练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个体的阅读能力、智力水平等得到提升。工作记忆的训练还可以改变人类大脑的活动,而且对于特殊儿童临床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作用。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对原有的认知理论以及相关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为工作记忆训练运用于教育、临床治疗等领域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理解工作记忆开辟了新的方向。”Klingberg等人(2002)采用一种新的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多动症儿童的工作记忆进行了训练。该研究选取了7~15岁的多动症儿童14名,其中7名多动症儿童接受了工作记忆训练,另外7名儿童作为控制组没有接受训练。训练前,所有被试均接受了以下五项测试:(1)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A visuo-spatial WM task);(2)Corsi积木模板任务(Corsi block tapping task);(3)Stroop色词干扰任务(Stroop task);(4)瑞文彩色推理测试(Raven’s

Colored Progressive Matrices):(5)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 time task)。测验结束后,实验

组的7名儿童接受了以下四种工作记忆训练任务:(1)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Avisuo-spatial WM task);(2)数字广度任务(Backwards digit-span);(3)词语广度任务(Letter-span task);(4)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 time task)。训练采用阶梯训练法,即根据每个被试在训练任务中的表现和得分,逐步调整训练难度。训练每天最少20分钟,一周4~6天,至少5周。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所有被试均接受之前的五项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训练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同时,训练还显著提高了没有经过训练的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以及瑞文彩色推理测试的成绩。另外,通过大量的头动测试表明,接受工作记忆训练的多动症儿童的肌动活动(motor activity)显著减少。

Westerberg等人(2007)在之前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视—空工作记忆任务(Avisuo-spatial WM task)、数字倒背(Backwards digit-span)以及字母广度(Letter-span task)三项任务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对工作记忆的训练进行了一项fMRI研究。研究发现,训练后,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额中回和额下回(middle and inferior frontal gyrus)的激活显著增强了。而这种脑区激活的增加,并不是由于训练前没有被激活脑区的激活所导致。相反,这种脑区激活的增强被认为是原有激活脑区上的增强。

但是,目前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

工作记忆训练内容混乱。在以往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有的研究者采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数字广度任务、词语广度任务、选择反应时等任务作为工作记忆训练任务(Klingberg et al.,2002),有的研究者是采用复述等策略训练(Lee et al.,2007;Turley-Ames&Whitfield,2003;Naumann et al.,2008),有的则是采用“n-back”任务训练(Jaeggi et al.,2008)。为什么选择相应的任务进行训练?工作记忆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具有复杂的结构,这些任务究竟训练了工作记忆中的哪些方面?

工作记忆训练过程不够严谨。目前,由于对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者对于训练的过程控制不够严谨,没有考虑到无关变量对于训练结果的影响。如在相关的研究中,实验者效应和安慰剂效应等无关变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工作记忆训练的测量任务不统一。在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工作记忆的测量采用了不同的指标。如,有的研究者采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任务、Corsi积木模板任务、Stroop色词干扰任务等作为工作记忆的测量任务(Klingberg et al.,2002),有的研究者是采用数字广度、非词广度、操作广度、简单空间广度和复杂空间广度(Lee et al.,2007),有的则是采用的是计数广度任务(Loomes et al.,2008)。测量任务不统一,造成训练结果之间很难进行比较。而且,之前的研究对于工作记忆的测量过于笼统,未对工作记忆的各个成份加以分别测量。

工作记忆训练评价指标单一。在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对于工作记忆训练效果的测量,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大多数研究采用“前测-后测”的方法,比较训练前后被试在相同工作记忆任务中得分的差异,以此来考察训练是否有效。但是,只采取单一的指标衡量训练效果,势必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1] 宋永健张朕工作记忆研究的现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J]2004,10,(05)

[2] 周世杰张拉艳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03)

3武巍工作记忆差异对听力理解的影响[D]

4高文艳从提高短时记忆容量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M]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3)

5王呈祥短时记忆与英语词汇教学[M]天水师院报(社会科学版)2000,(2).

6许军一种工作记忆实验性测量技术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7赵鑫周仁来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行为金融学文献综述 安徽大学08金融刘秀达学号:I00814009 导言:在传统的经典金融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是所有理论的基石。在这一假设下的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和效用最大化的特点。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投资者行为“异常”与价格偏离现象,这些现象无法用理性人假说和已有的定价模型来解释,被称为“异象”,如“股利之谜”、“股权溢价之谜”、“波动率之谜”、“周末效应”等等。在对学科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成为了学术界的关注点,并开始动摇经典金融理论的权威地位。基于此,本文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总结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行为金融,投资者,偏好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行为金融学, 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是运用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成果与研究方式来分析金融活动中人们决策行为的一门新兴学科。 行为金融学以真实市场中普通的正常的投资者为理论基石代替经典金融理 论的理性人原则,其基本观点是: 第一,投资者不是完美理性人,而是普通的正常人。由于投资者在信息处理时存在认知偏差, 因而他们对市场的未来不可能做出无偏差估计;第二,投资者不具有同质期望性。投资者由于个体认知方式及情感判断的不同, 导致偏好与行为方式不同,因而对未来的估计也有所不同;第三, 投资者不是风险回避型的,而是损失回避型的。投资者面临确定性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回避,而面临确定性损失时则表现为风险追求;第四,投资者在不同选择环境下,面对不同资产的效用判断是不一致的,其风险偏好倾向于多样化,并且随着选择的框架的改变而改变。总之,投资者风险偏好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理性预设。 (一)行为金融学有关投资者偏好的理论 1、期望理论 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受个人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投资行为并非完美预期, 风险态度和行为模式经常会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最 优模式, 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可变性。包括决策参考点决定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者损失规避两点。前者主要强调投资者主要通过收益和损失的比较而不是最终的财富状态来制定决策;后者有确定性效应和反射效应,即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对损失时又是冒险家。 2、认知偏差理论 认知偏差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用经验法则进行决策判断时所产生的错误。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由于时间和认知资源的限制,人们不能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进行最优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投资判断。由此产生启发式认知偏差和框架依赖。启发式偏差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想寻找捷径来解决问题,并依靠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推理并制定决策;框架依赖是指个人会因情景或问题表达的不同而对同一组选项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序列,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关于企业创新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摘要:企业创新,虽然最通常是指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但实际上,企业创新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个行业中,创新决定了一个企业是引领者还是模仿跟随者。企业创新也是企业家对整个创新过程所涉及的创新目标和创新活动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行为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创新的最佳效益,即取得较大的创新绩效。创新绩效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企业 自从1912年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创新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创新绩效反映企业创新行为取得的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将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划分为四个,本文拟综合分析多个学者提出的观点以及其看法的缺陷,从而提出这四个因素的关系和各因素下使企业绩效最大化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因素的分类 鉴于目前对知识的研究和对创新的研究这两个领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界限日渐模糊【1】。国外学者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3种资本通过以下途径积累和分配知识:个人;组织结构、过程和系统;联系和网络【1】。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创新受到个人、企业及网络3个层面因素的驱动。本文借鉴国外文献对知识资本的划分,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的相关内容,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马宁、官建成指出“产业政策影响专利数量”【2】;买忆媛,聂鸣指出国家的经济制度影响创新绩效”。企业与外部组织间联系与互动的因素,如Jaffe、Levin和Reiss研究了知识溢出的问题;国内也有研究者对此做出探讨。管理层面的影响因素,例如Gupta指出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对创新的影响;杨建君等人就沟通因素对

工作投入度

员工工作投入度和敬业度是爱岗敬业的核心问题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明确员工与企业的关系 当一个人进入一个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那么,员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便成了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有些人甚至可能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考虑。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这个问题的存在。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不是你愿不愿意考虑的事情,而是员工和企业都必须正确对待的事情。因为从企业这方面来说,它时刻左右着企业在制度建设、人事管理、经营理念上的行政决策,从员工这方面来说,左右着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面貌,左右着员工的一段生活的质量。那么,员工与企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企业和员工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问题的明了,将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力资源战略,有助于员工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当中,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各不相同的。其间有一个历史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过程。那么,在现代企业中,员工和企业是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与员工之间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这是一个基本的关系定位。具体地说:对于企业,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本身不但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人上,如果企业没有员工,就没有法运转没法经营,所以说企业离不开员工;而对于员工来说,企业是员工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员工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根本,员工离不开企业。所以说企业和员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哪有这么严重?员工可以辞去一家公司选择另一家公司,企业也可以辞退一些员工选择另一些员工,谁都离得开谁。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员工和企业彼此都不是唯一的。上述观点是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而对员工和企业关系问题的讨论,也只有从这个基础出发才有意义。因此,必须强调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你成为它的员工,说明企业在自由的条件下选择了你,你在自由的条件下选择了公司,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合同期内),公司要对你负责,你也必须要对公司负责,这是市场规则,公司和你必须严格遵守。这既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负责”,就有一个程度问题,有一个投入大小的问题,这是我们讨论爱岗敬业时必然要涉及到的问题,下边还会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深入的讨论。 二、员工为什么必须要爱岗敬业 明确了第一点之后,第二点其实就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浅显易解的问题。因为我们已经明了,企业和员工是一个互相依存、合作共赢的关系。那么,从企业这方面说,不论从制度的设计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首先要保证员工从事工作的岗位和相应的工作报酬,其次能给予员工自我能力提升的空间,使企业成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发展事业的平台,另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倡导企业与员工共赢的新理念,并通过讨论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使员工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能够快乐地有尊严地工作等等。而从员工这方面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是员工的安身立命之地,只有企业发展壮大、效益突出,才能保

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花絮解读

人类学与民族学视角下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花絮 摘要:集体记忆理论并不是从人类学与民族学学科当中内生出来的研究视角,但是十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理论在“民族国家-族群认同”研究框架下具有的很强的灵活性、交叉性和应用性。本文通过对集体记忆理论的概要梳理,站在人类学与民族学的角度论述了该理论在现实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提出了具体运用这一理论的设想。 关键词:集体记忆族群认同 集体记忆(又称“社会记忆”)理论的研究一般通过功能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范式来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历史、民族的重大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中,通过“集体认同”一方面强化集体记忆,另一方面重构集体记忆,为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与方法,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具体的应用与实践。 一.集体记忆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社会事实的研究,大都不能排除记忆的因素。但学界对记忆较为完备的理论与研究集中于脑神经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领域,直到二十世纪80 年代,才有人类学者、社会学者和民族学者从比个人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关注记忆,发展出了相关的理论并把它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与工具,开辟了记忆研究新的篇章。 (一)“集体记忆”概念的提出 “集体记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在《集体记忆》一书中,哈布瓦赫反对心理学研究记忆时只注重个体而忽视社会群体的做法1。个体层面的记忆理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地解释个体的记忆活动,个体与相应生活年代下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也影响着个体的记忆活动。个体之间存着大量共同的记忆,已经构成了一种社会事实。因此,哈布瓦赫认为应当把“集体记忆”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由不同社会群体或组织所建构,每个群体的集体记忆都各有特点2。哈布瓦赫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的弟子,他在对集体记忆的研究深受涂尔干关于集体意识研究的影响。涂尔干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把集体意识作为了社会整合的主要工具,同时留下了一个问题:当社会不在集体欢腾的过度兴奋状态时,用什么来作为社会整合的工具。哈布瓦赫就这个问题给出了“集体记 1IJzerman.M.2008.“The Complex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Utrecht University. 2Ivanova,O.2007,“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Holocaust and National Identity of the Student Youth in Ukraine.”Third Annual Danyliw Research Seminar on Contemporary Ukraine.

综述报告范本

计算机物理层的研究 (计算机学院xxxx班xxxxxxxxxx) 1前言 众所周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计算机通信,而物理层则是计算机网络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据传输通信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

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2 物理层的接口类型与特征 网络节点物理层控制网络节点与物理通信通道之间的物理连接。物理层上的协议有时也称为接口。物理层协议规定与建立、维持及断开有关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四个方面。这些特性保证物理层能通过物理信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信息,即保证比特流能送上物理信道,并且能在一端取下它。物理层仅单纯关心比特流信息的传输,而不涉及比特流中各比特之间的关系,对传输差错也不作任何控制,这就象装御工只管装或御货物,但并不关心货物为何物和作一样。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作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另外,CCITT在X.21建议第一级(物理级)中也作了类似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和规程特性在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通称,它们是数据的源或目的或既是源又是目的,例如数据输入/输出设备、通信处理机或计算机。DTE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DCE(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或Data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前者为CCITT所用,后者为EIA所用。 物理层图2.1 物理层 DCE是对网络设备的通称,该设备为用户设备提供入网的连接点。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及其它一些中间装置均属DCE。图2.1是DTE/DCE的接口框图,由图中可见,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上是DTE和DCE或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主要解决网络节点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电气信号特性、信号的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做的基本目的就是便于不同的设备和制造厂家能够根据公认的标准各自独立地制造设备,使各个不同厂家的产品都能相互兼容。物理层图2.2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11(2)班 姓名朱进炎 学号2011326690225 指导老师倪旭东 2013年11月10 日

组织文化与绩效的文献综述 引言 组织文化被认为是影响员工组织行为的一个深层次的变量,对组织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组织文化这种无形因素可能会对员工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绩效产生有形的影响。 现今人们对绩效的理解已经从经济价值发展到社会价值;从注重“短时绩效”发展到注重“未来绩效”。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所带来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组织文化建设在以经济方面的绩效为中心的同时,也明白了长期的绩效的重要性,即对社会价值的引导,并以此为企业获得长远的利益和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阅读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组织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组织文化的内涵;第二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工作绩效,分别从组织文化匹配性与组织文化认同度对员工的态度与行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论述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绩效;而第四部分则是对于此次文献综述的个人总结。 一.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伴随着管理理论和相关学科,它是组织战略性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对组织管理过程中包括文化价值和心理因素等在内的非结构因素的一种整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组织或企业独具个性化的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着组织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这种文化的力量能够影响成员的行动和组织的功能,且不用直接的和强加的控制。作为一种利用文化手段建立的全新管理模式,它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影响着企业绩效的方方面面,适合的组织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组织承诺、改善决策、更高效地管理组织等,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等方面更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国内外学者对组织文化的理解 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国内学者认为组织文化是组织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与展望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在厘清其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职业倦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即研究对象的进一步扩展和细分,职业倦怠成因和后果的本土化分析,量表的本土化修改、开发和应用,以及干预对策的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职业倦怠情绪枯竭干预性研究 “倦怠”(burnout)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作家greene1961年出版的小说《一个枯竭的例子》中,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痛苦和幻想破灭而躲进非洲丛林离群索居的故事。该书的出版引起了人们对职业倦怠这一社会问题的广泛关注。此后的数十年间,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角度对职业倦怠展开研究。 一、国外学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 对职业倦怠真正的深入研究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40余年间,国外学术界已经建立起关于职业倦怠的完善研究体系。综观其发展进程,可分为概念描述、实证分析和拓展研究三个阶段。 1.职业倦怠的概念描述阶段 描述阶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研究者们主要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通过记录和观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职业倦怠这一现象进行解释,并努力探究其成因。所运用的方法也主要以观察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为主。 frendenberger是最早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通过对向滥用药物的青年提供帮助的志愿者进行观察,freudenberger(1974)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职业倦怠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者,尤其是那些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作的人员,因对工作的投入超过了自身的极限,从而无法满足服务对象不断提出的要求,最终导致的一种病状。maslach 和jacson(1981)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将职业倦怠描述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领域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低成就感等综合症状。pine(1988)以maslach的“情绪衰竭”维度为核心,扩展了职业倦怠产生的领域,认为职业倦怠可能发生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婚姻、学习、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产生倦怠。因此,他将倦怠定义为:由于个体长期处于资源过度需求的情境中,致使资源慢慢枯竭,从而产生一种疲惫或者衰竭的状态,具体包括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神衰竭三个方面。个体生存于组织和社会之中,因此无法脱离社会背景和情景的影响。,cherniss(1980)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学视角提出,倦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由工作应激所引起的,当应激状态一直持续,即个体陷入应激状态无法脱身又缺乏有力的支持系统时,就会表现出倦怠的症状。 2.职业倦怠的实证分析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对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界定和描述的完善,学者们开始基于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期基础对职业倦怠展开实证研究。在此阶段,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逐渐形成,倦怠的概念得到丰富,开发了大量对倦怠进行测度的工具。在研究方法上,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个案研究和描述性研究,而是运用定量方法,通过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1)职业倦怠量表 职业倦怠的研究最初就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因此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开发出不同的测量工具。maslach和jackson(1982)在大量临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以及马氏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马氏量表-教育行业版(mbi-educators survey,mbi-es)、马氏量表-通用版(mbi-general survey,mbi-gs)三个子量表。同样基于临床个案,pines和aronson (1981)开发了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bm)。随着职业倦怠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概况,简要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形状记忆合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效应、应用 一、引言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 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合金在低温下经塑性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加热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上又可恢复成初始形状的一类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具有的能够记住其原始形状的功能称为形状记忆效应(Shape Memory Effect ,SME) 。 形状记忆合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集感知与驱动于一体的智能材料,因其功能独特,可以制作小巧玲珑、高度自动化、性能可靠的元器件而备受瞩目,并获得了广泛应用。 二、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史与现状 在金属中发现现状记忆效应最早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8年。当时美国的 Greningerh和Mooradian在Cu-Zn合金小发现了马氏体的热弹件转变。随后,前苏联的Kurdiumov对这种行为进行了研究。1951年美国的Chang相Read 在Au47·5Cd(%原子)合金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马氏体界面随温度的变化发生迁动。这是最早观察到金属形状记忆效应的报道。数年后,Burkhart 在In-Ti 合金中观察到同样的现象。然而在当时,这些现象的发现只被看作是个别材料的特殊现象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和重视。直至1963年,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的Buehler等人发现了Ni-Ti合金中的的形状记忆效应,才开创了“形状记忆”的实用阶断[1]。

记忆研究综述报告

记忆研究综述 摘要 记忆是大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大脑的记忆的机理进行大量地研究,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必不可少的组织,海马的不同部位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障碍。记忆形成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长期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外显式和内隐式。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但并不完善。遗忘是记忆的一个特征,大脑某些结构损伤后,会产生遗忘症。 1.记忆的生理结构基础 1.1神经细胞 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忆。 1.2海马[1] 海马区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 早期科学家发现,因癫痫而行双侧颞叶包括海马结构切除的病人记忆发生障碍,表现为不能记住刚看过的文字内容,他们认为他对新知识经验的保持只能持续5秒钟,但切除以前已经保持的记忆没受影响。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相信,不同的脑部结构在记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内侧颞叶系统是由海马及相邻有关皮层组成,包括内嗅皮层、外嗅皮层和海马旁回。海马是内侧颞叶记忆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结构。临床上也陆续发现,海马及边缘系统其他部位的一过性缺血,可导致一过性的遗忘症。海马及周围结构的很小损害,都可引起明显的记忆障碍。此外对动物的海马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而且似乎主要是近记忆的障碍。海马区在脑中为发作阈值低的部位。因为几乎所有癫痫患者的发作皆由海马区所起始,像这类以海马区为主的发作,有许多的情形是很难以药物治疗的。而且,海马区中有一部分,尤其是内嗅皮质,为阿尔兹海默氏症最先产生病变的地方,海马区也显示出容易因贫血、缺氧状态而受伤害。 1.3杏仁核 1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1412507.html, 组织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一、组织文化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组织文化测量研究述评. 《外国经济与管理》.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4年8期.张勉.张德. [2].组织文化创新动力模型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22期.尹波.许茂增.敖治平.林锋. [3].组织文化研究综述.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6年6期.李成彦. [4].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科学学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12期.曹科岩.龙君伟. [6].组织承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管理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4期.刘小平. [7].组织文化认同的扩展性定义、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基于组织文化三构面体系. 《商业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7期.马晓苗. [8].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 《系统管理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邵真.葛虹.冯玉强.刘鲁宁. [9].组织文化、知识转移与新服务开发绩效:城市商业银行案例. 《管理工程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4期.李靖华.庞学卿.

护理工作投入研究现状

护理工作投入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6-06-16T10:53:16.4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朱志勇1 李春玉2 沈旭3(通讯作者) [导读] 文章以护理学视角阐明积极的投入概念及理论框架、测量、相关因素,介绍已开展的相关研究、未来研究方向。 1.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延边大学护理学院(硕士在读)133000; 2延边大学护理学院;3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产科 摘要:投入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新概念。护理是处于特殊环境特殊位置,针对整体人开展工作的行业。文章以护理学视角阐明积极的投入概念及理论框架、测量、相关因素,介绍已开展的相关研究、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护理;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组织支持感;工作资源 Abstract:Work engagement a new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positive psychology.Nursing is in a special environment,in view of the whole people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industry.Based on perspective of nursing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clarify job involvement,measurement,related factors,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nursing;work engagement;work burnout;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available job resources 前言: 工作投入概念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是关于员工工作状态的新研究取向,重点关注工作中个体人的优点和心理的正向能力。护理工作被视为压力和感情上要求苛刻的行业,这使得注册护士(Registered Nurse,RN)格外容易陷入低工作投入状态。目前,护理行业是健康服务组织中最大的一支,如何提高注册护士(RN)的工作投入,使得这一庞大的组织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的、优质的健康卫生保健服务对任何国家、地区都极其重要。因此,在护理领域进行工作投入的研究尤为重要。 1.工作投入的概念 1.1定义 Kahn(1990)第一次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个人投入”概念。他认为:个人投入即组织成员利用自我工作角色的过程[1]。在Kahn来看,组织成员自我和工作角色存在动态结合的关系:当个体进行更深层次的工作,个体驱动自身能量进入角色行为(个体经营)和显示自我角色(表达);相反条件下,个体脱离自我角色,拒绝创造工作成果,陷入低投入状态。Britt等(2001)的工作投入概念是工作卷入和Kahn个体投入概念的整合。他们把工作投入界定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绩效的强烈责任感和承诺意愿,并感到工作绩效的优劣与自身关系重大[2]。Maslach等人则以工作倦怠对立关系的角度来界定工作投入。他们将倦怠与投入看作三维连续体的两极,精力(energy)、卷入(involvement)和效能(efficacy)构成了两极连续体的三个维度。积极的一端是感觉到精力旺盛,有效地工作并与他人相处和谐的状态,即工作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与组织均处于积极、高效的工作状态[3]。Schaufeli等将工作投入定义为一个完整的状态、持续和积极的情绪和动机,以活力、奉献和吸收为主要特征[4]。活力是指具有充沛的精力与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愿意为工作付出努力,面对困难时有韧性不容易疲倦;奉献是对于工作的高度卷入,伴随着对工作意义的强烈体验,以及自豪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吸收是指愉悦的状态全神贯注的工作,感觉时间是无形的,从工作上脱离有一定的困难[5]。投入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心态,而不是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事件、个人或行为[6]。 1.2相关概念 1.2.1工作狂 工作狂是一种病态的工作体验,是个体由于强迫或无法控制持续工作的现象,这种状态危及个体健康,愉悦感降低,恶化人际关系和社会机能[7]。 1.2.2工作卷入 个体在心理上对所从事工作的一种认知或信念状态,是一种自我判断。而并非是身心投入的工作状态[8]。 1.2.3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某一职业角色的过程。而个体在职业角色中的状态即为职业认同的程度[9]。职业认同与工作卷入类似,是个体的一种认知判断,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投入。 2.理论基础 工作投入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和工作-个人匹配理论[10]。 2.1工作需求模型(JD-R模型)中有两个主要的假设: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工作需求是指:那些身体、心理、社会、或组织方面的工作,需要持续的身体和(或)心理(认知和情感)的努力[11]。工作需求的例子包括:角色超载,不利的环境条件,情感需求,时间限制和高工作压力。工作资源包括社会、心理、身体、和组织方面与工作相关减少成本的要求,便于实现工作目标,并刺激个人成长和发展。几项研究已经发现,工作资源是投入的强预测因子。 2.2 JD-R模型已扩大到包括个人资源。研究表明,个人资源或心理资本(PsyCap)是工作投入的又一重要预测因子。PsyCap被定义为“一个人的积极心理状态的发展,其特点是: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12] 3.工作投入的评估 学者们对工作投入定义的分歧反映在测量工具上: 3.1 Britt等编制的涵盖责任感、承诺和绩效影响知觉等3方面内容的6项目工作投入问卷。从而支持了schlenker等(1994)的责任的三维模型。该模型认为规章-事件关联、身份-事件关联和规章-身份关联三个因素可以预测工作投入。他们研究发现:明确的工作指导方针,成员能有意识对工作绩效控制,而且当工作与能力相关时,成员们最有可能工作投入[13]。 3.2 Maslach认为,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完全对立,它们在维度上也应一一对应:情绪衰竭、疏离感以及职业自我效能感低落分别对应于精力、卷入与效能,工作投入可被MBI的反向计分直接估计,即MBI既是工作倦怠量表,也是工作投入量表[14]。 3.3 基于对高投入水平的员工的访谈,Schaufeli等开发了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该量表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11, Vol. 43, No.10, 1103?1113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1.01103 收稿日期: 2010-09-29 *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项目(CBA090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XLX266)。 通讯作者: 杨海波, E-mail: psy-yhb@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1412507.html,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 一项ERP 研究* 白学军1 尹莎莎1 杨海波1 吕 勇1 胡 伟1 罗跃嘉2 (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2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摘 要 采用视觉搜索范式, 以二维抽象对称图形为材料, 通过记录\16名被试在长短两种时间间隔(ISI)条件和有效、中性、无效三种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的行为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 探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影响的认知过程和脑机制。结果发现:(1)无论ISI 长或短, 有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相同)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与目标所在的背景图形不同)。(2)有效信息条件下的额区P2波幅显著大于中性信息条件(记忆图形不出现在搜索序列中); 枕区P1、N1波幅和潜伏期在视觉工作记忆内容条件下差异不显著; 短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下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大于无效信息条件; 长ISI 条件下, 有效信息条件的枕区P300波幅显著小于无效信息条件。表明当目标出现在与记忆内容相匹配的客体中时, 激活了工作记忆中的客体表征, 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优先捕获注意; 同时ISI 变化对此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信息内容; ISI;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事件相关电位 分类号 B842 1 引言 现实生活中, 个体只能有选择地加工有用信息, 同时抑制无关信息, 这样才能确保认知活动的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 注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Desimone 和Duncan (1995)提出视觉注意的偏向竞争模型(biased competition model)认为, 存在两种注意控制方式:(1)自下而上注意控制, 主要受刺激性质(如刺激的特异性和凸显性)的影响; (2)自上而下注意控制, 主要受目标与期待(当前的目标、对刺激位置和出现时间的期待)的影响(Yantis, 2000; Luck & Vecera, 2002)。大量行为实验结果表明,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在注意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Soto, Heinke, Humphreys, & Blanco, 2005; Soto, Humphreys, & Heinke, 2006)。 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加工机制是通过激活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表征或模板来完成的。工作记忆主要参与外界信息的加工、暂时性存储和执行控制等认知过程, 注意控制则控制了外界信息进入信息加工系统的通道, 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信息加工系统的中心环节。视觉工作记忆主要负责加工视觉信息, 例如物体的形状、颜色等, 当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共享某些特征时, 视觉工作记忆内容会对注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但是研究者从行为角度对工作记忆能否自动引导注意选择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Downing, 2000; Oliver, Meijer, & Theeuwes, 2006; Soto et al., 2005; 杨海波, 尹莎莎, 白学军, 2010)认为, 保持在工作记忆中的目标模板使视野中具有目标特征的刺激自动优先获得注意, 结果支持偏向竞争模型。Downing (2000)的研究以人脸图片和几何图形为材料, 发现探测刺激出现在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校心理辅导论文 姓名: 学号:1016413050 成绩:

儿童学习障碍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学习障碍的概念、流行学病程、分类、症状、成因、诊断标准和干预技术,并阐述了自己对学习障碍的干预方法的一些意见。 关键词:学习障碍;学习障碍干预意见;文献综述 1 学习障碍的概念 学习障碍一词是由英文learningdisability(简称LD)翻译而来的。学术界对他最早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加柯克提出的学习无能的概念。但是对学习障碍的定义一直未统一,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各界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 1.1 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 学习障碍指儿童在理解或运用语文的心理历程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异常,以致在听讲、思考、说话、阅读、书写、拼字或演算等方面显现能力不足的现象。学习障碍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常、失读症及发展性失语症等状况,但不包括基本上由视觉、听觉动作异常或智能障碍、情绪困扰或环境、文化、经济地位不利等因素所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14] 1.2 美国学习障碍全国联合委员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是一个概括的名词,指的是在倾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或数字能力的学得与使用具有明显困难的异质障碍团体。学习障碍是个人内在因素,推测是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所致,它可能出现于一生中的各阶段。学习障碍可能具有自我调试行为、社会知觉及社会互动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都不会导致学习障碍。虽然学习障碍可能同时具有其他的障碍情况(例如,感官缺陷、智能障碍、严重的情绪困扰),或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差异、不足与不当的教学),但都非这些情况或影响所造成的结果。[4] 1.3 美国精神医学会的定义 学习障碍就是注意力缺失障碍。所谓注意力缺失障碍,是指注意力低。医学常将其当做有关学习障碍的诊断性症候使用。[1] 1.4 我国对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 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应用上显著的困难者。学习障碍可能伴随其他的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忧;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学习障碍与学业性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能力障碍等。[7] 观察以上各种定义发现,这些定义的共同要素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发展不均衡、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差,排除其他障碍和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学习困难。

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综述

责任编辑:曹娜 刘翠珍(1968-),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钟建军(1974-),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工作记忆。 一、工作记忆训练对象 在工作记忆训练的文献中,如果按照训练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特殊群体为治疗而设计的训练研究;一类是针对健康群体为研究行为而进行的训练研究。 (一)特殊群体中的工作记忆训练:干预研究 工作记忆训练最早出现在Klingberg等人(2002)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研究中。该研究选用了14名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7名,控制组未接受训练,实验组接受工作记忆训练任务:视空工作记忆任务(visuo-spatial WM task)、数字广度任务(backwards digit-span)、词语广度任务(letter-span task)和选择反应时任务(choice reaction time task)。并且进行了前后测,包括视空工作记忆任务、Corsi积木模板任务、Stroop色词干扰任务、选择反应时任务和瑞文推理测验。训练持续至少5周,每周4-6天,每天至少20分钟。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显著提高了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并有相对的症状减轻记录。 Klingberg等人(2005)扩展了中一研究,采用了大样本(53人),训练后测出与上一研究相同的结论。Loomes等人研究提高酒精谱系障碍儿童的言语工作记忆能力时进行了工作记忆策略训练,研究中实验组儿童接受了工作记忆复述策略的训练,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儿童显著提高了言语工作记忆广度。这些例证都是为特殊儿童的治疗而进行的干预训练。 也有对其他特殊群体的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例证。有一项研究将Cogmed作为中风患者康复的一个工具(Westerberg 等人2007),研究中9名患者完成5周在家中进行的适应性广度训练,每周由一名合格的心理学家电话反馈。研究中设有控制组(9名患者)不进行训练或5周内部反馈。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数字的快速求和 (Gronwall,1977)和各种干扰下找出数字2和7(Ruff 等人1992)上比控制组患者有显著的提高。Westerberg将这解释为提高注意力的证据,但是这样的解释因为stroop任务的训练效果不足而被驳斥。这一研究被认为训练的预期效果不是很清晰,除此而外中风有关的客观症状也没有直接讨论。Vogt等人(2009),Holmes等人(2010)分别对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疾病,脑中风患者进行了工作记忆训练研究,结果表明训练后患者的记忆能力有所改 善,并且延缓了不良情绪发展,减轻了疾病症状。 (二)健康人群中的工作记忆训练:行为研究和生理研究针对健康人群的工作记忆容量适当广度训练以伴随训练的行为探索和心理改变为目标。这类研究分为工作记忆容量训练和以适应-记忆-更新为基础的训练。它们在技术和思想上有很多不同,所以需分别讨论。 Chein和Morrison(2010)使用严格的适当复杂广度对健康被试进行了训练,训练过程中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言语工作记忆任务要求被试记住一系列字母,在字母呈现时,要求被试进行字母串是否组成单词的判断。研究中设置无处理控制组,被训练被试在“瞬间记忆”分数上显示出明显提高。另一项研究是Shavelson等人(2008)进行的,随机挑选了37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3.5岁)完成25节适当Cogmed训练任务或不适当的控制任务(计算机化的科学课程),结果显示出实验组在简单广度任务(数字广度和广度板)上明显高于控制组,但这些效果没有扩展到复杂任务广度或瑞文推理测验上。 Thorell等人(2009)在健康的学前儿童中进行了研究,被试是从四个学校中选取的,训练五周,一个实验组进行适当广度训练,另一个实验组进行适当反应-抑制训练,控制组玩一些录像游戏。包含抑制训练组使得研究者能够探索工作记忆容量之外的认知机制possible pliability。这个训练组进行了三个特别设计的训练任务,包括:go/no go任务(如,只对特殊刺激做出反应,限制其他反应);信号停止任务(如,抑制正在进行的反应,Logan&Cowan,1984);还有flanker任务(如,对5个刺激的正中间刺激做出反应,而忽视其他刺激,Eriksen1974)。在抑制训练组,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很明晰的,相对于控制组,适当-抑制组没有显示出在其他任务上迁移踪迹,但适当广度训练组显示出在其他任务上的迁移效果。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借助脑电和脑成像技术对工作记忆训练研究,这为工作记忆训练提供了认知神经方面的评价标准。有几项研究通过fMRI技术检测了适当-广度训练后于工作记忆相关的脑活动的变化。Olsen等人(2004)和Westerberg&Klingberg(2007)的研究中被试在两次扫描之间进行了数周适当的Cogmed任务训练。当完成一个工作记忆任务后发现训练组被试的额叶和枕叶皮层的激活增加。McNab等人(2009)利用fMRI和x射线层析照相术 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综述 刘翠珍 钟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工作记忆训练是针对低工作记忆容量个体而进行的言语和视空任务或执行功能成分训练以 提高其工作记忆能力的干预措施,特别是用于特殊儿童和智力低下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但是,训练 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儿童群体。为了研究工作记忆训练效果及其迁移程度,工作记忆训练被应用于更广泛的人群。例如用于多发性硬化(Vogt,2009)或脑中风(Holmes,2010)后的成年人康复训练就包含有工作记忆训练部分。还有以行为研究为目标而进行的健康人群的工作记忆训练。以下从工作记忆训练的对象、方法以及训练效果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训练 策略训练 核心训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19-0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