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分数加减法(一)

单元简析:五年级下册29-50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数、倍数、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例、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探索和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时安排: 信息窗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2课时

信息窗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 2课时

信息窗3:同分母分数的连加和连减 2课时

信息窗4: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课时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1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1页。

教学重点选用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

的兴趣。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

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

些信息?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

什么问题?

1. 师:整厘米是指多少厘米?

你怎样理解没有剩余?

2.提出要求:利用我们手中的学

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

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

好铺满?

小组合作进行,可以将拼摆的结

果纪录下来。学生有的在摆,有

的可能在想象。教师巡视指导

师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

分类进行板书

1.讨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

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师: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

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

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

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

将长方形摆满。

4.师:那么1、2、3、6与24和

18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1、2、3、6既是24

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5.师:24的因数有哪些18的呢?

谈话:剪纸是我国的一

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

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

境,陶冶情操。我们班

的二课活动就要学习

剪纸,同学们有兴趣

吗?

问题:这张纸长24厘

米,宽18厘米;要想

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

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

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

可以是几呢?

3.全班交流:生1:我

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

形沿着长摆了24个,

可以摆18行,这样正

好铺满,没有剩余。(课

件演示)

生2:我用边长2厘米

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12个,可以摆9行,

也正好摆满,没有剩

余。(课件演示)

生3:我用边长4厘米

的正方形沿着长摆了

6个正方形,摆了4行,

还有剩余。(课件演示)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三)总结概括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1,2,

3,6是24和18共有的因数,6

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师总结:1,2,3,6既是24

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

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

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24

和18的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书31页自主练

1.师: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

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

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

数。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

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12和18的

最大公因数是:2×3=6

师一边讲解,一边

4.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

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学生讨论得出:列举法适合数

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

短除法好。

自主练习2 、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4的因数1,2,3,4,6,8,12,

24

18的因数1,2,3,6,9,18

演示:先用12和18

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

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

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

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

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

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

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

为止。最后写结论时要

把所有的公因数(除

数)连乘起来,就可以

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

公因数。我们通常运用

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

大公因数。

第2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

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1. 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公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

2. 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27

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并说

一说解答的过程,

1. 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 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

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

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

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

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

因数是那个小数。

2.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和9、

17和28、15和32

(1)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

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

因数就是1。

(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

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

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

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

因数?

生1:我发现每组数中

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

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

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

个小数。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三、拓展练习

四、限时作业:和9是互质数,17和28是互质

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

(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

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

是1。

1.p32自主练习7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2.p32自主练习8

学生审题,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

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

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

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

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p32自主练习5、6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

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

砖”使学生明确,要求

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

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

因数,也就是找90和

60的公因数

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

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

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

厘米?就是求16、32、

56的最大公因数。

第3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35页。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激趣导入2.出示在网站上得到的信息。3.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今天我进了学校的网站了解了

一下。瞧,这是我无意间发现的

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

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

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

会是很棒的,是吧?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

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

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

信息复习分数单位。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

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

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

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

数的几分之几?

(一) 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

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信封。(信封

中装有1/8和3/8的直观图)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不一定

要小结出具体是什么法,可视情

况而定):

(1)“鲤鱼剪纸”的作

品数量和“蝴蝶剪纸”

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

总数的几分之几?

(2)“鲤鱼剪纸”

的作品数量比“蝴蝶剪

纸”的作品数量多占了

总数的几分之几?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

加法?你是怎样想

的?揭示加法的意义

方法一:用画图的方法

直观得出1/8+3/8=4/8

小结:图示法

方法二:1个1/8加上

3个1/8等于4个1/8,

也就是4/8

小结:分数组成法

方法三:1/8=0.125,

3/8=0.375,

0.125+0.375=0.5,也就

是4/8,小结:转化法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三、限时作业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

果的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

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

法的计算方法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

方法四:

1/8+3/8=1+3/8=4/8

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

础上,观察得出:分子

相加,分母不变。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

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8.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巩固认识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

2.判断3/36、6/8是最简分数?

1.第一关:必答题(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

3.第三关:智力陷阱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8+3/8=4/8

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也就是4/8 (1)像1/2、1/8、1/3、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第4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

教学重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复习导课

二、经历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一)、尝试“变”分数。16/24 (二).归纳概念。1、2/9+7/9 7/24+23/24

4/15+8/15 13/20+27/20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 27和9 8和9

42和54

1.活动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

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

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

内交流想法。

(1)用公有的因数2分几次去

除。分步约分

(2)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去除。一次性约分

1.引导观察:

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原来分数的

关系?

2.归纳意义:

启发学生由分数的大小和分子、

分母的变化概括约分的概念。(像

这样,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

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

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3.规范格式

4.巩固练习

(1)观察这个分数能否再化简

了?为什么?

(1)同学们你是怎样

计算的?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

不变,分子相加。

(2)计算结果我们应

注意什么问题?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

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通过两道练习

题,使学生回顾

同分母分数的

加法的解法、最

简分数,复习最

大公因数,为学

习同分母分数

减法、约分进行

铺垫。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三、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五、全课总结(2)游戏:找最简分数练习。

要求学生两人合作,一个同

学出一个分数,另一个同学变出

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

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

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

就变几个。

5.归纳提升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样

约分、什么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

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

约分。

(一)串联情境,唤醒旧知:(出

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被美

丽的剪纸情境吸引住了,提出并

解决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看,这里还有问题呢!

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

(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

1.呈现问题:“鲤鱼剪纸”的作

品数量比“蝴蝶剪纸”的作品数

量多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1)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

决问题吗?试着做一做。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算法,加深理解。

2.归纳方法提升认识

想一想: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

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

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

分的一般要约成最简分数。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自己变的分数是怎样

得来的,再全班交流。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

小相等,但分子、分母

都比原分数的分子、分

母小、)。

串联情境,引出

问题既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活学

生的旧知和生

活经验,又可以

引入下一步

第5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P38-40页。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复习

旧知二、情境导入新知

三、同分母分数连加的学习

(出示课件)

1、5/6的分数单位是()

3/8是()个1/8

6/7是6个()/()

6个1/11是()

2、口答

1/4+3/4= 5/18+7/18=

9/20+11/20=

4/5-4/5= 13/15-4/15=

28/45-13/45=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欣赏了

剪纸小组的同学精美的剪纸作

品,现在他们的功夫可是更加了

得,不信你们看。(课件出示信息

窗3的情境图,学生欣赏。)

师:让我们仔细观察两个小组的

剪纸情况统计表,通过观察你想

从中了解些什么吗?(给学生充

分的了解信息的时间)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

生独立思考,并根据信息提出问

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丙同学的提出

的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

算式?

根据以往学过的简单的同分

母分数加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

式:

1/15+2/15=3/15

3/15+8/15=11/15

1/15+2/15+8/15

师:说一说,刚才

这些题你是如何计算

出来的(任选两题说出

计算方法)

生:5个十八分之

一加7个十八分之一,

是12个十八分之一,

得数是12/18.

13个十五分

之一减去4个十五分

之一,是9个十五分之

一,得数是9/15.

生:甲、第一小组

的四位同学的作品共

占第一小组作品总数

的几分之几?

乙、刘虎同学和杨

华同学的作品占第一

小组作品总数的几分

之几?

丙、王芳同学李军

同学和刘虎同学的作

品,一共占第一小组作

品总数的几分之几?

……

丁:第二小组中其他类

作品占总数的几分之

几?

(通过复习

旧知,引导学生

回顾分数加减

法的意义,产生

知识迁移,为后

续学习本课新

知作铺垫)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四、自主探索

五、同分母分数连减的学习

六、限时作业

七、总结评价

师: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三个

分数直接连加,计算更加简便)

师: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

正确的计算出算式:

1/15+2/15+8/15= 的结果,分组讨

论。

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

的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能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同分母分数连

加的法则吗?(概括能力的培养

优秀生)

师: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第

二小组作品中,其他类作品占总

数的几分之几?

教师提示:总数是单位“1”,

计算过程中这个1应该如何处

理。

自主计算后,让学生在小组

中交流自己的方法,说出自己的

思路。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

思路

师:你们的想法非常有道理,

能把你的想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同分母分数连减的方法吗?

(培养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归

纳概括能力)

自主练习1、2、3、4.

师: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所学的

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掌握了同分

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的方法。

师:同分母分数连

减,分母不变,分子相

减。(板书)

教师板书:同分母

分数连加,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

第6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P38-40页。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1、填空

2、计算

3、指名说出同分数分母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独立完成自主练习

5、

6、8、10

5、自主练习7

6、自主练习9,

7、补充练习

8、归纳

(1)+表示()个加

()个,一共是()个,

就是()。

(2)-表示()个减

()个,还有()个,

就是()。

认真审题,注意解题思路,正确

列式计算。

集体订正

,开火车口答的形式完成,

关注学生的熟练程度。

小组交流讨论后完成

(1)+++……+++=

(2)1-5/9-4/9=

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

算时应注意什么?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

据回答提炼重点,概括归纳。

小结板书:

⑤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

号外,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

约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

括号外的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

再约简。

注意: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只能分子相加减,分母还是原来

(引导学生探索,

当分子相减为零时,所

得的结果应怎样书写,

为什么?)

①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只能分子相加减,

分母还是原来的分母。

②运算结果一定

要化成最简分数。

③整数1可以化成

同分母假分数,进行计

算。

④分数的加减混

合运算,顺序同整数加

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

同。

(锻炼培养

学生的提炼、概

括能力,掌握科

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的分母。

②运算结果一定要化成最

简分数。

③整数1可以化成同分母

假分数,进行计算。

④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顺序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相同。

⑤有括号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

法中,就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

外,但括号内计算的结果可以约

分时,不必急于约分,等到和括

号外的分数计算后,可约简的再

约简。

第7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上册41~45页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并会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与主要内容

一经历操

作活动,认

识公倍数。1、摆纸片活动。(课前一分钟)

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3、揭示概念

二、自主探索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1、用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桌一起动手操作)

(1)复习环节。(出示:在黑板

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

形纸片)

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

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

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

长度?还能说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那竖着排

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

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代替“春”字,同桌合作,用你

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适时

指导,

(3)情况反馈:

(4)总结规律。

讲述:像6、12、18、24……既

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

们是2和3的公倍数,可以用下

图表示

出示题目:你能找出12和18的

最小的公倍数吗?

学生交流,独立尝试。

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

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

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

排下去

学生拼出的结果可能

有许多种:

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

是2的倍数,又是3

的倍数,就能用这样的

小长方形纸片摆成。

同时明确,正方形展板

的边长可以是6分米、

12分米、18分米……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限时作业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教师: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比较

简便的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

最大公约数比较简便的方法是什

么?

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师:同学们能总结用短除式求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用这

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

(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

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

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

起来。

1、做“自主练习”第1题:找出

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15 16和12 15和20

21和28

2、做“自主练习”第2题:数学

游戏。

引导学生发现:举两只手的同学

的学号就是4和6的公倍数。

3、小强每步走2个桩,爸爸每步

走3个桩。你能在父子两人都踩

到的木桩上涂上红色吗?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2

和3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小结以下内容: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12的倍数有:12、24、36、48、

60、72……

18的倍数有:18、36、54、72、

90、108……(

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2×3×2×3=36

作为12和18的最小公

倍数,你们认为应该是

哪些质因数的乘积

呢?

2×3×2×3=36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内容?

2、什么叫公倍数?什

么叫最小公倍数?怎

样用短除式求两个数

的最小公倍数?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

法?

4、你还知道些什么?

第8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上册41~44页

教学重点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二、研究具有特殊关系数的最大公因数

1. 课件出示:找出10和4的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解

答,集体订正结合此题,教师提

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

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因

数、最大公因数?

1. 课件出示p32自主练习4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6和12

18和54 24和72

(1)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

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解

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

进行交流

(2)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

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了什么?

(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4)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

因数是那个小数。

2.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

和9、17和28、15和32

(1)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

数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

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

最大公因数就是1。

(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

只有公因数1,我们可以说公因

数只有1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

数。8和9是互质数,17和28

是互质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

生1:我发现每组

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

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2:我发现一个数是

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

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

个小数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三、拓展练习

1.p32自主练习7

2.p32自主练习8

四、课后作业:

吗?(3)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90和60的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所有的公因数乘起。

p32自主练习5、6

第9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复习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把小数化成分数。

2、做“自主练习”第1题:

3、做“自主练习”第2题:

4、教学把分1、教师: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计

数单位是什么?

2、(1)0.9里面有9个()

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2)0.07里面有7个()

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0.013里面有13个()

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教师出示题目

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8

0.12 0.05

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小数

化成分数。

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涂

色部分。

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1)出示题目:把下面的分数化

成小数。

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

是10、100、1000……

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

形式,所以可以把小数

直接写成分母是10、

100、1000……的分

数,

0.8是几个十分之

一?是十分之几?

使学生明确化成的分

数不是最简分数,要约

成最简分数。

化成的分数是否是最

简分数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数化成小数。

5、做“自主练习”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做“自主练习”第4题:

2、做“自主练习”第5题:

3、做“自主练习”第6题:

四、全课小结:3

10

97

100

7

20

19

30

化成小数。

你能根据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把

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吗?

我们先看怎样把化成小数,根据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

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分母相当

于除法中的什么?那么

7

20

可以

写成什么?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

的保留三位小数。

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内填上“>”、“<”、或“=”。

把4/15、0.35、27/100、1.4、

18/7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

来。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

时,得数一般保留三位

小数求出它们的近似

值。

在什么情况下将小数

化分数比较简单,

第10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48页。

教学重点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环节

与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设计师生需要关注的要点课后札记

一、系统整理

二、交流展示

三、拓展应用

四、课后作业:p48 1.师:回顾本单元都学过哪些知

识?

2.师:这么多的知识怎样进行复

习?

3.小组合作

(一)第一小组汇报 1.将公因

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

公倍数对比进行了整理

(二)第二小组汇报将约分、同

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

化进行整理

1.2路公交车每5分钟发一

班车,125路公交车每7分钟发

一班车,两车同时发车,经过多

长时间后两车又会同时发车?

2.把长120厘米、宽80厘

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

正方形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

少块?

生:学习了公因数、最

大公因数、约分、同分

母分数加减法、公倍

数、最小公倍数、分数

小数的互化……

生1:可以分类,对比

着复习。生2:可以列

表抓重点进行复习。

生3:通过举例子的方

法进行复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doc

课题:折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2、3、4、5、6、7、8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材第 2—4 页 课时 1 课时 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预习提纲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 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整体观察二、互动交流 合作探究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 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一 三、总结运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 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 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 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备课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 单元备课

课题 校园艺术节-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 教材 版本 青岛版 年 级 五年级 册数 10 页码 9-11 撰写人 袭庆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准备:教学情境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二、合作探索 (1)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把一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 1份是它的 。 (2)每人分得这些黑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把四块黑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4份, 1块占这样的 1份,是整体的 。 (3) 思考:橡皮泥大小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表示? 想一想: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份呢?4份呢? (4)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 之几? 把6张绿纸平均分给3人怎么表示呢? 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 表示,另一个用 表示 三、试一试 4 1 4 141 4 12 13 1

四、自主练习 五、 教学反思: 课题校园艺术节-信息窗1分数的意义教材 青岛版 版本 年级五年级册数10 页码11-13 撰写人袭庆 教学目标: 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2、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难点: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017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图形的运动(三)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 九、总复习 一、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

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知识结构】 课题观察物体主备人数学教研组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安全警示: 课前3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在于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下面一起来看看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全年级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着重围绕“关注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本备课组的研讨主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备课组工作安排 这一学期来,本年段备课组根据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准备采

取以下的一系列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期采用每周一次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政策法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备课活动、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每两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轮到发言的老师就要把所备的教案提前写出来,集体备课时,发言人先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说一说,其余的老师补充,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同时做好记录。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2) 第1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4) 第2课时: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7)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0) 第3课时:因数与倍数1 (11) 第4课时:因数与倍数3 (15) 第5课时:2、5倍数的特征 (19) 第6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22) 第7课时:质数和合数 (25)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29) 第三单元 (34)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4)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8)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2) 第12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45) 第13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48) 第14课时:整理和复习 (51) 第四单元56 第15课时:分数的意义 (56) 第16课时:分数与除法 (60) 第1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63) 第1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5) 第19课时:最大公因数 (69)

第20课时:约分 (72) 第21课时:最小公倍数 (75) 第22课时:通分 (78) 第23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82) 第24课时:整理和复习 (84) 第五单元 (88) 第25课时:图形的运动1 (88) 第26课时:图形的运动2 (92) 第六单元 (94) 第27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94) 第28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97) 第29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01) 第七单元 (105) 第30课时:统计1 (105) 第31课时:统计3 (108) 第八单元 (111) 第32课时:数学广角 (111)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 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 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 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 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2016年新人教版五年 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 体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学案编写者:林声果 学案使用者:邓陆光,林声果,义秀云,何丽媛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数学集体备课中,我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现将这个学期的数学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开学初上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在第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学案的流程,学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总体有如下几点。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星期二下午三节课后,在各自办公室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记录。 2.安排人员整理,确定了每位老师备课的内容,以及上交时间。负责人进行初审。

3.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我组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根据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主备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组员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拿到学案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教学片段回顾,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数学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一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计划

栖霞区实验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主,结合五年级组内特点,以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方向,围绕校本主题课题《优化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的研究》进行实践探索研究(高数组主要负责探究小组合作中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策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渗透新课改精神,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精心设计教案、练习、学生数学活动等,提升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课题工作,结合本学科本组的特点,认真进行数学教学研究,扎实搞好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4.配合领导开展教学流程管理,定期检查组内成员的成绩、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常规工作。

三、主要工作: 1.继续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解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注重学习各种有特色、有实践性的课堂案例。 2.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标精神,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整理、总结。 3.积极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听课时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并及时填好评课表。 4.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组内认真开展互相探究活动、上课交流的学习活动,并结合大组活动开展有质量的交流活动,实行信息互享,共同提高。 5.打好基础,多加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把好教学质量度,制定学困生的帮教计划,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缩短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保障措施 1.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 以备课组为单位,关注日常教学,重视课后聊天式的学习研讨,重点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时反思实践过程中的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整理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整理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 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 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 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 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 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 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计划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计划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主,结合五年级组内特点,以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方向,围绕校本主题课题《优化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的研究》进行实践探索研究(高数组主要负责探究小组合作中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策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渗透新课改精神,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精心设计教案、练习、学生数学活动等,提升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课题工作,结合本学科本组的特点,认真进行数学教学研究,扎实搞好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4.配合领导开展教学流程管理,定期检查组内成员的成绩、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常规工作。 三、主要工作: 1.继续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解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注重学习各种有特色、有实践性的课堂案例。 2.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标精神,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整理、总结。 3.积极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听课时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并及时填好评课表。 4.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组内认真开展互相探究活动、上课交流的学习活动,并结合大组活动开展有质量的交流活动,实行信息互享,共同提高。 5.打好基础,多加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把好教学质量度,制定学困生的帮教计划,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缩短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切实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学科 2015 年下学期

五年级数学科 下册教案(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容小数乘整数主备教师罗盼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9月1日组长审核罗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小数乘整数。 (1)师:有3个小朋友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忙列出算式(3.5×3)。(2)仔细观察列的 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容。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根跳绳 3.5元,学校买了5根跳绳。一共花了多少元? 3.5×5=17.5(元)答:一共花了17.5元。 2.尝试计算。 (1)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2)引导学生汇报各自不同的算法, 板书并归纳。(3)引导学生对比,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3.一台笔记本电脑重3.12千克。4台这样的笔记本电脑重多少千克? 3.12×4=12.48(千克)答:4台这样的电脑重12.48千克。 3.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0.72×5,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A.计算时应怎么乘? B.积怎么处理? C.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2)3.6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数方法。 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4.在积中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1)1.3×5=65 (2)5.04×2=1008 (3)1.06×4=424 答:(1)6.5(2)10.08(3)4.24 5.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科下册教案(总课时:第2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计划(最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X班现有XX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

五年级下期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五年级下期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时光流水,一学期的工作行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备课组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备课组成员认真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教学面积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课后,认真反思,认真小结,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老师们总能在课余时间将差生拉到身边进行个别辅导,从不间断。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和家里学习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并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针对本年级组学生学习薄弱的特点,我们年级组成员定期出补差试卷、周末专项训练和单元练习卷。每天出5道计算题让学生加强计算练习,定期检查学生的草稿本和自备本,口算册,严格要求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展示课,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我们每周写好一篇理论摘记,每学期写一篇的教学论文,完成六个一,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本学期,教研组成员积极参加论文撰写,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总之,我们将在数学教研组的带领下,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奋发向上,使我们的备课组工作更上一层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七、八班的数学教学。总体来说,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复式统计图;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重、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6、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7、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8、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