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说课稿

商丘市夏邑县太平三中刘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性质和过三点的圆等内容之后对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弦的关系的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弦的关系。垂径定理的推证是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圆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依据的。本节内容是本章基础,是圆的有关计算和圆的有关证明一个重要工具。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课奠定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垂直于弦的直径》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垂径定理的证明和基本应用。第二课时将学习研究垂径定理的推论和基本应用。第三课时将学习研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综合应用。

3、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的证明。

使学生掌握能垂径定理进行计算或简单的证明。

使学生懂得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由猜测到论证。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或简单的证明。

难点:

(1)区分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2)应用垂径定理进行计算或简单的证明。

(3)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由猜想到论证。

5.知识要点: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弦:圆上两点间的线段。

直径:过圆心的弦。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研究

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本节课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呈现更直观的形象,也就会很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研究

教师应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新问题,通过基础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目的,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擦去圆心的圆心纸片)问:大家能不能用折叠的方法把这个圆的圆心找到?课的引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设计了与本课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既有直观的动画演示,又有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圆的对称性,又运用对称性通过对折找到了圆心。)

(1)轴对称图形的的有关性质,让学生回忆有关性质,然后教师评述。

(2)圆的轴对称性,通过对折圆形纸片来分析圆的轴对称性

(3)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一部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学生的叙述可能是粗糙的,不准确的,课堂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精炼。)

2、基础练习;第78页第2题。

3、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做,教师评议)

(1)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MN是弦,AB MN于P,则

M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O

N

M

A

P

(2)如图,⊙O的半径为50mm,弦AB=503mm,则点O到

AB的距离为________,∠AOB=__________

度。

4、小结(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归纳)

1、圆的两条重要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

(2)垂径定理(在复述内容基础上突出二个条件,三个结论,及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2、垂径定理的应用:

(1)解决有关弦、弧、半径等问题的计算、证明(和作图);

(2)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引例、拱桥等);

——强化应用意识。

3、常用的辅助线:

(1)作半径;(2)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 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相结合,得出r 2=d 2+(2a )2 6、作业布置

第84页,11、12题(2)

四、板书设计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岫岩满族自治县 雅河中学关良壬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设计 岫岩雅河中学关良壬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圆》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的基础。它揭示了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条弦及这条弦所对的弧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进行圆的有关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由垂径定理的得出,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建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抽象、概括、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识图能力。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学情分析 本节课实际是圆的计算在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加上新知识圆的内容所以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 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作弦心距。 2.能力目标: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 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①通过探究垂径定理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 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语言表述。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准备圆形纸片、电脑、三角板、圆规。 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设计:

24.1.2_垂直于弦的直径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一、课前预习 (5分钟训练) 1.如图24-1-2-1,AB 是⊙O 的弦,CD 是⊙O 的直径,CD ⊥AB ,垂足为E ,则可推出的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 图24-1-2-1 图24-1-2-2 图24-1-2-3 2.圆中一条弦把和它垂直的直径分成3 cm 和4 cm 两部分,则这条弦弦长为__________. 3.判断正误.(1)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4.圆O 的半径OA=6,OA 的垂直平分线交圆O 于B 、C,那么弦BC 的长等于___________. 二、课中强化(10分钟训练)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24-1-2-2,在⊙O 中,直径MN 垂直于弦AB ,垂足为C ,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相等的劣弧有______________. 3.在图24-1-2-3中,弦AB 的长为24 cm ,弦心距OC=5 cm ,则⊙O 的半径R=__________ cm. 4.如图24-1-2-4所示,直径为10 cm 的圆中,圆心到弦AB 的距离为4 cm.求弦AB 的长. 图24-1-2-4 三、课后巩固(30分钟训练) 1.如图24-1-2-5,⊙O 的半径OA=3,以点A 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 于B 、C,则BC 等于( ) A.32 B.33 C. 22 3 D.2 33 图24-1-2-5 图24-1-2-6

2.如图24-1-2-6,AB是⊙O的弦,半径OC⊥AB于点D,且AB=8 cm,OC=5 cm,则OD的长是( ) A.3 cm B.2.5 cm C.2 cm D.1 cm 3.⊙O半径为10,弦AB=12,CD=16,且AB∥CD.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4.如图24-1-2-7所示,秋千链子的长度为3 m,静止时的秋千踏板(大小忽略不计)距地面0.5 m.秋千向两边 摆动时,若最大摆角(摆角指秋千链子与铅垂线的夹角)约为60°,则秋千踏板与地面的最大距离约为多少? 图24-1-2-7 5. “五段彩虹展翅飞”,我省利用国债资金修建的,横跨南渡江的琼州大桥如图24-1-2-8(1)已于今年5月12 日正式通车,该桥的两边均有五个红色的圆拱,如图24-1-2-8(1).最高的圆拱的跨度为110米,拱高为22米,如图(2),那么这个圆拱所在圆的直径为___________米. 图24-1-2-8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案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能利用圆的轴对称性,通过探索、归纳、验证得出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和推论,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证明和作图问题. 3.认识垂径定理及推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会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赵州桥吗?它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是隋代开皇大业年间(605~618)由著名将师李春建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全长50.82米,桥宽约10米,跨度37.4米,拱高7.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你知道主桥拱的圆弧所在圆的半径吗? 二、基础知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符号语言:∵AB是⊙O的直径又∵CD AB⊥ ∴DE CE=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符号语言:∵AB是⊙O的直径又∵DE CE= ∴CD AB⊥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垂径定理 【类型一】垂径定理的理解 如图所示,⊙O的直径AB垂直弦CD于点P,且P是半径OB的中点,CD=6cm,则直径AB 的长是( ) A.23cm B.32cm C.42cm D.43cm 变式1.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O的半径。

【类型二】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AB ︵),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C 是AB ︵ 上一点, OC ⊥AB ,垂足为D ,AB =300m ,CD =50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____m. 变式1..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 ,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探究点二:垂径定理的推论 【类型一】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角 如图所示,⊙O 的弦AB 、AC 的夹角为50°,M 、N 分别是AB ︵、AC ︵ 的中点,则∠MON 的度数 是( )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变式1.如图,在⊙O 中,AB 、AC 为互相垂直且相等的两条弦,AB OD ⊥于D ,AC OE ⊥于E . 求证:四边形ADOE 为正方形。 【类型二】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边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讲解新课: 1 、证明猜想 ⑴提问: 什么是猜想的题设? 什么是猜想的结论? ⑵要求学生根据“猜想”的题设和结论说出已知和求证. ⑶用大屏幕打出证明过程. 结合证明过程提问: (1)证明利用了圆的什么性质? (2)证明CE=DE还有其它方法吗? 教师小结:通过证明,我们知道猜想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可以把 它叫做“垂径定理”. 2、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 ﹤2﹥﹤1﹥﹤3﹥﹤4﹥﹤5﹥ 两条弧.(优弧、劣弧) 为运用方便,将原定理叙述为: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⑶平分 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练习1 ⑴若AB为⊙O的直径, CD⊥AB于E , ⑵在下列图形中,你能否利用垂径定理找到相等的线段或的圆弧. 3、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AB的距离 为3㎝. 求:⊙O的半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程) 学生积极思考作答。 积极观察、思考,得 出新的证明方法。 引导学生剖析定理的 条件,结论,有利于 学生的深刻理解和全 面把握。 巩固定理的条件和结 论。

教 学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解:连结OA,作OE ⊥AB,垂足为 E. ∵OE ⊥AB, ∴AE=EB. ∵AB=8 ㎝ ,∴AE=4㎝. 又∵OE=3 ㎝ , 在Rt △AOE 中, ()cm AE OE OA 5432222=+=+= ∴⊙O的半径为5㎝. 教师强调:从例1可以看出“弦心距”是一条很重要的辅助线,弦心距的作用就是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弧,它和直径一样. 练习2 ⑴半径为5 ㎝的⊙O中,弦AB=6 ㎝,那么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是 ; ⑵⊙O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3 ㎝,那么弦AB 的长是 ; ⑶半径为2㎝的圆中,过半径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弦长是 . 例2①已知:在以O 为圆心 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 直径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 求证:AC=BD. 例2②已知:在以O 为圆心的 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 求证:AC=BD. 课堂小结 ⑴垂径定理相当于说一条直线如果具备:⑴过圆心;⑵垂直于弦;则它有以下的性质:⑶平分弦⑷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⑸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⑵在圆中解决有关于弦的问题时,经常是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弦心距),连结半径等辅助线,为应用垂径定理创造条件. 作业: ① 证明垂径定理(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证明) 书中P88 3 P89 4 ② 目标P90. 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一条重要辅助线。 巩固定理内容。 通过例题的变式,分层教学,使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练习)(解析版)

第二十四章圆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精选练习答案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2019·广东铁一中学初三期中)将半径为3cm的圆形纸片沿AB折叠后,圆弧恰好能经过圆心O,则∠AOB的度数为() A.90°B.120°C.135°D.150° 【答案】B 【详解】 过O点作OC⊥AB,垂足为D,交⊙O于点C,由折叠的性质可知,OD 1 2 =OC 1 2 =OA,由此可得.在Rt△AOD中,∠OAD=30°,同理可得∠OBD=30°.在△AOB中,由内角和定理,得:∠AOB=180°﹣∠OAD﹣∠OBD=120°. 故选B.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折叠的性质,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关键是由折叠的性质得出含30°的直角三角形. 2.(2019菏泽市期末)把球放在长方体纸盒内,球的一部分露出盒外,其截面如图所示,已

知4EF CD ==,则球的半径长是( ) A .2 B .2.5 C .3 D .4 【答案】B 【详解】 如图: EF 的中点M ,作MN⊥AD 于点M ,取MN 上的球心O ,连接OF ,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C=∠D=90°, ∴四边形CDMN 是矩形, ∴MN=CD=4, 设OF=x ,则ON=OF , ∴OM=MN -ON=4-x ,MF=2, 在直角三角形OMF 中,OM 2+MF 2=OF 2, 即:(4-x )2+22=x 2, 解得:x=2.5, 故选:B . 【名师点睛】 本题主考查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的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3.(2018·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初三期中)已知⊙O 的直径为,弦AB 为8cm ,P 为弦AB 上的一动点,若OP 的长度为整数,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 ) A .2个 B .3个 C .5个 D .7个

《垂径定理》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圆是一种特殊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该节内容分为2 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用折叠的方法得到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 轴是任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2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 2. 通过学习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证明,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圆的轴对称性研究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 【教学难点】 和圆有关的相关概念的辨析理解。 (提前一天布置) 1. 每人制作两张圆纸片(最好用16K 打印纸) 2. 预习课本P 74~P 76内容 第一环节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在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如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方形。 2、我们所学的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 归纳: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 活动内容: (一)探索垂径定理。 做一做 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 重合。 2.得到一条折痕CD。 3.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 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 4.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右图 问题:(1)观察右图,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 (2)你能发现图中有那些等量关系?说一说你的理由。 在⊙O中,AB为弦,CD为直径,CD⊥AB 提问:你在图中能找到哪些相等的量?并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证明过程见PPT。 几何语言

全国优质课——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3.4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1、本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教材)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4节基本不等式,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的研究,本节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具有条件约束性、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等的特点; 2、本节主要学习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为选修4-5进一步学习基本不等式和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也是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 3、在学习了导数之后,可用导数解决函数的最值问题,但是,借助基本不等式解决某些特殊类型的最值问题简明易懂,仍有其独到之处; 4、在高中数学中,不等式的地位不仅特殊,而且重要,它与高中数学很多章节都有联系,尤其与函数、方程联系紧密,因此,不等式才自然而然地成为高考中经久不衰的热点、重点,有时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不等式的性质和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没有系统学习过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尤其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思路以前接触较少; 3、对于最值问题,学生习惯转化为一元函数,根据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解,对于根据已知不等式求最值接触较少,尤其会忽略取等号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发现数学的实用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基本不等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2、教学难点: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思路的获得和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五、教学策略分析: 1、由情景1和情景2引入课题,可明确本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置“问题串”,由简到难,由感性到理性,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推导基本不等式,让学生感受知识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也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为突破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思路的获得这一教学难点,采用先学生小组讨论,再师生共同完成的策略; 4、为突破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这一难点,先由例题归纳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要点,然后趁热打铁设置两个练习,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采用学生板演,抢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让“一正二定三相等”深入人心; 5、对于转化为函数进而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求最值的问题,教师只作适当提示,不作为重点; 6、课堂小结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强调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初中数学九年级《圆 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24章 圆 复习(1) 教学目标: 1、系统熟悉圆的有关概念。 2、巩固有关圆内一些角的性质和定理。 3、进一步掌握应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某些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内有关角的计算类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 具:圆规,三角板 板书设计:圆 复习(1) 复习:圆的相关性质 例1 练习 例2 巩固 教学设计: 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圆,你都了解了圆的哪些知识? (对称性,弦,弧,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距,垂径定理。。。。。) 幻灯片展示圆的性质:(自我展示) 1. 圆的对称性: 2. (1)圆是轴对称图形;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2. 垂径定理: , ①CD 是圆O 的直径, ②CD ⊥AB ③AP=BP,弧AD=弧BD,弧AC=弧BC 同学们想一想,条件2和条件3组合,能得到1吗? 条件1和条件3组合,能得到2吗? 谈谈你的看法?(学生举例说明) 条件2和条件3组合,能得到1。而条件1和条件3组合,不能得到2。 结论:平分(不是直径)的弦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圆周角: 定义: 性质1: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性质2: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所有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性质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0(直角). 性质4: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 性质5: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O 中,弦AB=1.8cm,圆周角∠ACB=30°, 例2,如图,⊙O 中,弦AB 与CD 交于点M ,∠A=45°,∠AMD=75°,则∠B 的度数是( ) 【分析】由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C 的度数,再由圆周角定理可求∠B 的度数. 【解答】解:∵∠A=45°,∠AMD=75°, ∴∠C=∠AMD ﹣∠A=75°﹣45°=30°, ∴∠B=∠C=30°, 故选C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定理,圆周角定理,熟记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合作探究: 如图,半径为3的⊙A 经过原点O 和点C (0,2),B 是y 轴左侧⊙A 优弧上一点,则tan ∠OBC 为( ) 【考点】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作直径CD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D ,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tan ∠CDO ,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OBC=∠CDO ,等量代换即可. 【解答】解:作直径CD , 在Rt △OCD 中,CD=6,OC=2, 则OD==4, tan ∠CDO==, 由圆周角定理得,∠OBC=∠CDO , 则tan ∠OBC=,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②掌握垂径定理,并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 ③掌握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的辅助线的作法。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发现定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通过选择最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垂径定理的证明,渗透几何变换思想。 ②师生共同探究定理,师生共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2、教学重点:垂径定理的内容、应用及有关辅助线的作法。 3、教学难点:理解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及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 4、教学方法:启发式,先做后说,师生共作。 5、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圆具有什么性质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画的圆(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对折一下发现什么?这说明圆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多少条对称轴?(显示: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今天我们就利用圆的轴对称来研究“垂直于弦的直径”的问题。(板书课题) 问题2:(教师出示一个擦去圆心的圆心纸片)问:大家能不能用折叠的方法把这个圆的圆心找到? 二、分析猜想

1、把折线找圆心的方法投影在屏幕上(给出另一种情况,学生未得到,教师直接给出)两种不同的情况在于直径的位置关系不同。教师问,学生观察,猜想。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一个是斜交,另一个是垂直。 A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O 2、问题:在直径CD 的两侧相邻的两条弧是否相等?学生观察,回答:右图中 =,=。 3、若把AB向下平移到任意位置,变成非直径的弦,观察一下,刚才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观察,归纳出上述结论依然成立。 4、要求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上图,并沿CD折叠。 (教师利用投影,增加效果) 5、通过折叠、观察,大家还发现什么结论?(另外还有:AE=BE) 三、论证评价 1、证明 这个结论是同学们通过实验猜想出来的,能否从理论上证明它呢?下面讨论它的证明(在上述板书中加上“已知”、“求证”)。 分析:从刚才的实验中知道:把圆沿直径CD所在直线对折后发现线段AE与BE 重叠,与重叠,与重叠,因此它们分别相等。现在我们中要研究这样折叠为什么会重叠就行了。 证明:……(教师用实物边演示边用电脑在屏幕上逐句显示文字表达及图中有关的部分): (1)连接OA、OB。 (2)分加用亮条显示CD左右两侧的两个半圆,然后在右侧着色。 (3)用亮光显示点A、B。 (4)用亮条显示AE、BE。

24.1.3 弧、弦、圆心角-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精品)

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2.内容解析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是继垂径定理后圆的又一个重要性质,它是圆中论证同圆或等圆中弧相等、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依据,也是后继研究圆周角以及圆的其他知识的重要基础,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两条弧所对的弦、两条弧所对的圆心角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他各组量也相等.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是圆的旋转不变性的具体表现,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依然采用的是利用图形变化的方法,再次体现了图形变化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的探索与应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就可以推出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以及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2)在探索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圆的旋转不变性,在应用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识别圆心角,能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反映了两条弧,两条弦、两个圆心角三组量中只要其中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都相等,并能利用这一关系进行有关的证明.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从旋转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能从旋转的角度对结论进行论证;学生能将证明弦相等、弧相等、圆心角相等的问题进行转化.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由于学生对圆的旋转不变性不甚了解,所以在探讨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能感到困难,另外对等弧等的理解可能不透彻;初始阶段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等有关问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会走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老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探索定理和推导及其应用. 1

《垂直于弦的直径》练习题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如图24-1-2-1,AB是⊙O的弦,CD是⊙O的直径,CD⊥AB,垂足为E,则可推出的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 图24-1-2-1 思路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可得. 答案:OC=OD、AE=BE、弧AC=弧BC、弧AD=弧BD 2.圆中一条弦把和它垂直的直径分成3 cm和4 cm两部分,则这条弦弦长为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计算. 答案:43 cm 3.判断正误. (1)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2)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思路解析:(1)圆的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2)这里的弦是直径,结论就不成立.由于对概念或定理理解不透,造成判断错误. 答案:两个命题都错误. 4.(2010上海普陀新区调研)圆O的半径OA=6,OA的垂直平分线交圆O于B、C,那么弦BC的长等于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可得或可证△BCO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6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根据圆的轴对称性回答. 答案:直径所在的直线 2.如图24-1-2-2,在⊙O中,直径MN垂直于弦AB,垂足为C,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相等的劣弧有______________.

图24-1-2-2 图24-1-2-3 思路解析:由垂径定理回答. 答案:OM=ON ,AC=BC 弧AM=弧BM 3.在图24-1-2-3中,弦AB 的长为24 cm ,弦心距OC=5 cm ,则⊙O 的半径R=__________ cm. 思路解析:连结AO ,得Rt △AOC ,然后由勾股定理得出. 答案:13 4.如图24-1-2-4所示,直径为10 cm 的圆中,圆心到弦AB 的距离为4 cm.求弦AB 的长. 图24-1-2-4 思路分析:利用“圆的对称性”: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由OM ⊥AB 可得OM 平分AB ,即AM=2 1 AB.连结半径OA 后可构造Rt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解:连结OA. ∵OM ⊥AB , ∴AM=21 AB. ∵OA=21 ×10=5,OM=4, ∴AM=22OM OA =3.∴AB=2AM=6(cm). 快乐时光 医学院的口试 教授问一学生某种药每次口服量是多少? 学生回答:“5克.” 一分钟后,他发现自己答错了,应为5毫克,便急忙站起来说:“教授,允许我纠正吗?” 教授看了一下表,然后说:“不必了,由于服用过量的药物,病人已经不幸在30秒钟以前去世了!”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安徽合肥模拟)如图24-1-2-5,⊙O 的半径OA=3,以点A 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 于B 、C,则BC 等于( ) A.3 2 B.3 3 C. 2 2 3

垂径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垂径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探索垂径定理的证明过程; 掌握垂径定理,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 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收获新知;通过分组训练、 深化新知,共同感受收获的喜悦。 2、在解决垂径定理的相关问题中总结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常见辅助线作法,渗透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 建模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图片欣赏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3)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重点】 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证明与计算问题 【教学媒体】 自制教具,圆规,三角尺,PPT课件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引导发现法

设计意图:通过该观察和猜想让学生感知当直径与弦垂直时有特殊的性质。 2、操作验证 你能借助桌上的圆形纸片进行适当的操作来个猜想是否合理吗?动手试一试。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弦对的两图2 图3 图1

②、归纳垂径定理的几个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定理应用的条件,检验是否理解了定理,熟悉定理能应用的相应图形。 垂足为M,AB=12,半径OB=10

师生共同总结常用方法:垂径定理常和勾股定理结合使用,半径、半弦、弦心距三个量中任知两个量,可求第三个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即学即练,初步运用定理解决简单计算问题,并总结解题方法。 方法归纳:当半径、半弦、弦心距三个量中不直接具备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计算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连半径”这一辅助线作法和方程思想。

垂直于弦的直径 教案

24.1.2 垂直于圆的直径 授课题目:垂直于圆的直径课型:新授课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授课学时:1课时(45分钟) 参考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作为《圆》这章的第一个重要性质,它研究的是垂直于弦的直径和这弦的关系。 2、该性质是圆的轴对称性的演绎,也是今后证明圆中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为后面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充分认识圆的轴对称性。 (2)利用轴对称探索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有关性质,掌握垂径定理。 (3)运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和作图。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关键 圆的轴对称性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 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教学难点 1、垂径定理的证明。 2、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的区分。 六、教学辅助 多媒体、可折叠的圆形纸板。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主体探究式”。整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令学生参与到“实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活动中,与教师共同探究新知识最后得出定理。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是学习的主人。 八、教学过程:

垂直于弦的直径评课(1)

哈四十七中学:王志源继任骨干2010年 《垂直于弦的直径》评课材料 哈47中学:王志源 张老师上了一节不错的公开课,让我们开了眼界。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发现、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理解掌握垂径定理及其运用。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的构建,数学能力的发展,情感的满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谢老师做了一下几点安排: 一、对学习目标的选定 1、探究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能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解决问题。首先从目标制定来看,谢老师能根据本班的学情及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目标。其次从学习目标的实现来看,有两个小目标:①概念目标;②运用性目标。设定目标及实际操作体现了目标的可操作性、科学性。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节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授课安排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垂径定理和两个推论。而推论是任意交换题设和结论所得的命题较为复杂,学生容易混淆。张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出圆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归纳垂径定理,通过例2、例3的学习,学生明确在圆中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需要通过圆心做弦的垂线段(即弦心距),通过作辅助线,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当然,一节课很难做到十全十美。 第一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细节的处理,学生用全等三角形解答时,全等三角形对

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第二点,平分弦(不是直径)为什么不能是直径,这是一个难点,应由学生探讨、归纳总结出相应答案,而不应由老师一句带过。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教案(市公开课)

圆的基本性质复习课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 丁燕波 教学目标: 1. 在例题的分析过程中回顾并进一步理解圆的轴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 2. 在知识框架的建立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由这两个性质得到的垂径定理及逆 定理,以及圆心角定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3. 通过例题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4. 通过课堂学习,熏陶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总结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圆的轴对称性、旋转不变性 教学难点:相关性质的应用 一、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好几个圆,我们今天上课的主角就是这些圆。圆是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图形,它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圆,但圆心找不到了,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帮老师来找到这个圆心吗? 生:对折两次,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师:非常好,两条折痕其实是圆的什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说明圆具有什么性质? 生:折痕是直径。圆具有轴对称性。 师:刚才这位同学其实就抓住了圆的这个性质,直径所在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这个圆心。这两条直径所夹的弧相等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师:在一个圆中,只要圆心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这说明圆具有一种旋转不变性。圆的这两种性质使得圆中五种基本量:圆心角、圆周角、弧、弦、弦心距之间具有特殊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圆的基本性质。—出示课题《圆的基本性质复习》。 二、圆的基本性质复习: 例1、 (1)如图,AB 是⊙O 直径,C 是⊙O 上一点,OD 是半径,且 OD//AC 。求证:CD=BD 师:在圆中,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证明弦相等呢?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交流各自的想法,尽可能多角度、多途径来证明这两条弦相等。每 组选派一位代表,整理组员的意见,待会来汇报展示。 (学生分组交流,一会后学生汇报成果。) 组一:连接OC ,OD AC // C O D A C O B O D A ∠=∠∠=∠∴, O C OA = ∴ACO A ∠=∠DOB CO D ∠=∠∴ BD CD =∴ 师:这是通过证圆心角相等,得到弦相等。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组二:连接AD ,OD AC // , OA=OD ∠=∠∴CAD OAD ODA ∠= ∴弧CD=弧BD ∴CD=BD 师:由圆周角相等,我们可以得到弧相等(或圆心角相等),从而得到弦 相等。这种证法利用了圆心角、圆周角与弧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同 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 对的弧相等。这样,证弦相等,又多了两条途径:可以考虑去证弧相等,也可以考虑去证圆周角相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