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出口产品结构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

出口产品结构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

出口产品结构与当地资源禀赋相关性研究

[摘要] 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在形成之初仍然要依托于当地的资源禀赋,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建立起贸易基础。当地资源禀赋与出口产品结构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

[关键词] 出口;产品结构;资源禀赋

在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中,的确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比其他国家要好,甚至有些国家已经相当富裕。然而,也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发展状况,平均而言反而不如那些相对来说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为什么同是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绩效表现却如此迥异?这引起了我们对资源禀赋问题的关注。同时,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政府历来对出口贸易十分重视,各省对培育自己的出口拳头产品也非常积极。然而,从各地的出口拳头产品的培育、成长和成活过程来看,各有其辛酸曲折的经历。这引起了我们对“出口产品结构与当地资源禀赋的相关性”问题的关注。

一、资源禀赋问题

资源禀赋又称要素禀赋。广义的资源禀赋,是指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等先天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资金、技术、对外经济关系等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密切的生产要素。

一般来说,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稀缺度的差别,决定了其要素的相对价格或

相对成本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处的国际分工的位置,从而也决定了其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利益分配),进而也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潜力。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除了取决于现有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阶段之外,势必还与其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有关。事实上,任何地区或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该区域资源环境基础之上的。因此,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研究结果来看,从最初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到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资源丰富程度的重要性。

然而,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理论界对于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了新的认识。有人认为:导致经济增长的要素不仅仅受制于资源禀赋,此外还有技术与制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这三个要素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资源禀赋的作用是一个真正的解释经济增长过程差异的外在因素。但随着经济开始持续增长,初始禀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就开始减弱。例如,海洋运输成本的下降,就使得原本资源缺乏的国家如日本也可以演绎迅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使得现代经济活动对当地资源的依赖程度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源禀赋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不像经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清晰可辨,甚至在许多地区出现了“资源悖论”。

资源悖论问题,实质上是资源禀赋向现实财富转化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下,资源优势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优势,资源禀赋向现实财富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是,转化环节(技术与制度条件)必须保持

顺畅。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才能够发挥地区的优势资源作用,进而使当地资源为本地区经济增长服务。

30年前,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都是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国家,它们有着很接近的人均国民收入。而今天,印度尼西亚的人均国民收入已是尼日利亚的4倍。尼日利亚人均国民收入事实上已有所下降。可见,这些国家在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上存在着差别。比较塞拉利昂和博茨瓦纳两个国家也会发现相似的现象。两个国家都盛产钻石,然而,在过去30多年中,博茨瓦纳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7%,而塞拉利昂则陷入了国内纠纷。中东地区许多盛产石油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比较失败的……这些现象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和经济开放,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形成超越于当地资源禀赋且有利于当地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优出口产品结构。这个认识,为我们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条件下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出口产品结构与资源禀赋的相关性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定为基本国策。对出口贸易来说,在扩大出口的同时建立起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出口产品结构体系非常重要。我们以江西省的统计数据为例,就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与当地资源禀赋的相关性问题作出解析,旨在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出口产品结构完全可以借助于跨国直接投资等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从而为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一)江西省出口产品结构现状。出口产品结构是指出口产品中各类产品所占

的比重。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我们可以把所有产品分为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归入工业制成品,主要包括纺织品、服装、鞋类等轻工业品。从产业结构来看,我们也可以把所有产业分为由劳动密集(Ll)型产业、资本密集(Cl)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T1)型产业。

一个地区出口产品结构现状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和贸易形式转换,即出口产业转换由劳动密集(Ll)型产业→资本密集(Cl)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T1)型产业,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而且,这是一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根据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主导产业转换的特征之一,是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到30%以下。而2005年,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比重达36 %,这说明我国尚不具备由劳动密集型(L1型)产业为主转变到资本密集型(C1型)产业为主的条件,这一点在出口产品结构转换中表现得格外明显。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工业化中期,在劳动力相对过剩、劳动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起劳动密集型(L1型)出口产业,应该是我国现实的选择,在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如果推动以资本密集型(C1型)或技术知识密集型(T1型)产业作为重点,由于资本、技术瓶预的制约,只能建立一些零星的产业,根本不可能达到足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规模。

根据南昌海关“江西省1997-2006年出口商品分类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江西省1997年的出口总额为71758万美元,其中,主要是以当地资源禀赋为依托的服装纺织品、谷物、茶叶、医药品、食用油籽等劳动密集型(L1)产品为主,机电产品(C1)所占比例很小(为7.85%)。2000年之后,高新技术产品(T1)、机电产品、各种矿产品等逐步成为出口产品的主力。2003年开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飞速发展。到了2006年,江西省总出口为216458万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和高

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为36.29%。这验证了关于出口产品结构一般应该是从由劳动密集(Ll)型产业→资本密集(Cl)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T1)型产业的转换过程。

(二) 出口产品结构与当地资源禀赋的关系。根据江西省的产品出口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在形成之初需要依托于当地资源禀赋,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建立起贸易基础,并立足于这个资源禀赋的现实基础,遵循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Ll)产业。然而,在出口充分发展之后,过分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会暴露出很多缺点。例如,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国际需求弹性小,这容易使该国或该地区在国际交换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替代性强,国际竞争激烈,如果竞争失败将使一国的出口面临波动,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涉及进口国的就业问题,进出口国之间容易产生贸易争端。还有,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将使该国或该地区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难以发展,无法扩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规模。

以上诸多问题在我国或多或少都存在。这说明我国现存的出口产品结构在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依据和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按照SITC标准,通过对江西省的主要出口商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江西省的出口商品多数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它们最大特点是深加工不足、获得的利润也很低。同时,又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原料和能源,这些高能耗产品作为低价值产品大量出口,无形中造成能源的大量流失,加剧了能耗增长。不仅如此,很多资源型出口产品无法形成持续稳定

的增长态势。矿产资源储量有限、不可再生,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这与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相悖。另外,根据江西省如上的历年出口数据我们发现,初级产品中除服装纺织品出口有较大增长外,其他像茶叶、医药品等出口,10年间只有小幅增长,而谷物食用油籽的出口规模波动剧烈,最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说明当地资源禀赋与出口产品结构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经济日益全球化条件下,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可见,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构能够突破当地资源禀赋的制约。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对自然资源的物质依赖性在逐渐降低。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原材料的革命,许多材料可以通过合成制造出来,因此,降低了经济发展对自然物质的需求,此其一。其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环境,使得发达地区可以从区外进口能源、原材料来弥补自身的资源短缺。其三,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仅停留在产品初级加工的水平阶段,从而使得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偏低,其深层原因是新古典经济学派所关注的制度因素。如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多数中东国家就是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一个地区,可以利用其当地的资源禀赋,完成本地区出口的“原始积累”。在此基础上,该地区就应该突破资源禀赋的制约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善和出口规模的增长,从而构建一个适合于当地经济发展、突破当地资源禀赋制约的合理优化的出口产品结构。

三、江西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建议

在技术进步、制度安排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条件下,一个地区的出口产品结

构完全可以突破当地资源禀赋制约,实现当地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与其他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的对接。然而,江西省出口产品结构1997年之前主要是以当地资源禀赋为依托;2000年之后虽然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矿产品等成了出口产品的主力,但仍没有显示出摆脱当地资源禀赋约束的迹象。相反,随着当地资源禀赋的逐步耗尽,使江西省相关产品的出口走向了末路,使我们的相关设备和人才处于闲置和浪费状态。这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认识到了资源禀赋要素的制约性及其重要性,这种认识也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动力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江西省出口产品结构却没有及时体现出摆脱当地资源禀赋约束的尝试和努力,以至于长期坚守着“劳动力要素”优势论,从而使我们的出口面临着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

首先,我们要本着有利于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的改善归根到底取决于产业结构的改善。为此,我们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优化和升级,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产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放在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新的产业结构,要体现出在现有(技术、制度和开放)的条件下尽可能摆脱当地资源禀赋约束的要求。

其次,我们要改变比较优势观念,树立竞争优势观念。国际环境的改变使比较优势理论渐渐不适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战略。在竞争氛围充斥着整个国际空间的今天,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竞争力弱、附加值低,容易陷入贫困化陷阱;我国出口的纺织产品,技术含量低、弹性小、易替代,易遭到反倾销的困扰。所有这些都折射出我国企业竞争力极弱、独创性不强。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了国家或地区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决定了该国或该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从而决定了国家或地区是否兴旺发达。我们的出口战略必须实现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转移和倾斜。

再次,我们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以从本质上优化出口结构。现代产业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科技进步能力并能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将会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的领航产业。有研究表明,在未来产业结构转换中,21世纪的领航产业将是知识密集型的科技产业。事实上,当知识累积达到了一定程度,在特定情况下就会以某种形式的突破或变革,使某个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要素发生全局性变化,并使这一领域及其相关领域获得迅速发展,从而形成结构调整的新要素。当科学知识结构的创新形成新要素时,就会出现阶段性的飞跃,并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

最后,我们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构建新的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当地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与其他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的对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江西省在出口产品结构中的出口拳头产品的培育上可以通过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跨国或跨地区的购并来超越当地资源禀赋的约束,从而达到改善当地出口产品结构的目的。为此,我们要积极培育大量的本土跨国公司,努力扶持和促进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以努力超越当地资源禀赋的约束,培育新的出口拳头产品。例如,我们可以积极扶持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试点。政府应该从促进重点行业发展上对部分大企业予以政策扶持,为其分担跨国经营的探索性成本。

可以相信,通过实业界、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超越当地资源禀赋且有利于当地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化的出口产品结构。

参考文献:

[1] 赵丙奇,李玉举.30个省市经济增长的资源禀赋状况研究[J].财经科学,2006,(2).

[2] 廖亮,李飒.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出口增长点[J] .决策探索,1999,(2).

[3] 梁欣然.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0).

[4] 董相勇.浅析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问题[J].物流科技,2006,(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