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38、39的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

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39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

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4、做练习八第1—5题。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商城路小学李新艳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 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 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的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 3、通过学习,知道生活中充满角,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觉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角的认识。难点是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 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 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7~2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学完了一单元的知识,通过学习,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接下来,可是你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哦!祝你成功! 一、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比直角大的角叫()角,比直角小的角叫()角。 3.拿一张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4.角的大小与()无关,与()有关。 5.在钟面上,3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角;7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 ()角;8时半时针和分针组成()角。 二、选择 1.一条红领巾有()个角,其中有()个锐角,有()个钝角。A.1B.2 C.3 2.三角尺上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A.钝 B.直 C.锐 3.左图中有()个角。 A.8B.7 C.6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 A.1B.2 C.3 5.黑板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

A.大B.小C.相等 三、解答 1. 上面图形中,是直角的有:是锐角的有:是钝角的有: 2.画1个直角、1个锐角和1个钝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3.从钝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笔直的线,这个钝角可能被分成两个什么角? 4.观察七巧板。 (1)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

(2)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5.用剪刀将一张正方形纸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你有哪些不同的剪法?把你的剪法画出来,再填空。 还剩()个角还剩()个角还剩()个角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一两 2.钝锐 3.左右 4.两条边的长短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5.直钝锐 二、选择 1.C B A 2.B 3.A 4.B 5.C 三、解答 1、答案:直角有③⑥锐角有②④钝角有①⑤ 2、答案: 3、答案: (1)两个锐角(2)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3)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答案: (1)有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中有4个直角,三角形中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平行四边形中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 (2)5块三角形板中每个直角都一样大,每个锐角也是一样大。 5、答案: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还剩(5)个角还剩(4)个角还剩(3)个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 页例 1-例2.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三角板、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现在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个猜一猜的游戏。我把这些图形藏起来,只露出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一起来试一试吧!(玩猜一猜游戏) 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点呀?(都有角)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角吧!(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主题图)下课了,我们的校园真热闹,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1 :老师拿的三角板。生2 :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 :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生4:我了现球门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有的我都没有发现。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周围哪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思考 在认识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相关的比较,分析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根据有关情境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和他人讨论。 情感态度 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观察与交流,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教学方法 教师借助教具的直观感知,通过触摸体验角的存在,获得角的初步认识。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一步抽象概括在操作中体验角的存在和大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入手,激活促思 1、“摸一摸,猜一猜” (1)介绍一下游戏规则。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看谁最聪明,能不能不用眼睛用手摸,说出老师的布袋子里放了什么图形,比一比谁最厉害。(2)每组派一位同学摸一次,说出摸得是什么图形。并运用已学的平面图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 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边,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旧知与新知的链接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从实物中感知角 (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2)抽象角(多媒体演示)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在角上画弧线) 提问:这些图形都是什么? 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示范,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8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看老师来画一个角。 先点一个点,(板书画点)在从这点画两条直的线,(板书画两条射线)这个图形就是——(角)

新版(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教材呈现了一幅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图中有正在做操和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尺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都与角有关。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时,出示情景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然后标出一些物体上的角。 然后从三种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和双杠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如果和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的角就是直角,比它小的是锐角,比它大的是钝角。教材还安排了用三角尺画直角和用三角尺上的角拼摆出钝角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一定的表象。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训练。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填一填。 1、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2、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3、一面国旗有( )个角,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 4、1个正方形有( )个角,5个正方形有( )个角。 5、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6、钟面上三时整时,时针和分针成( )角 7、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 )个角 8、下图中,有( )个角,有( )个直角。 二、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 4、直角没有顶点。( ) 5、两个三角尺上的直角同样大。( ) 6、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 7、一个角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是直角。( ) 三、我会找。 1、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不是的打“×”,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 ) ( ) ( ) ( ) 3、找出比直角小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4、找出比直角大的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四、选一选(把序号填在蘑菇瓶中) 五、数一数。 1、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个角()个角()个角()个角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个直角()个直角()个直角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

213《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第二稿) 昌乐小学数学备课组 孙暾执笔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确定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直角:黑板、书上的角都是直角,三角板上最 大的角就是直角 直角的初步认识 判断直角:先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量 一量,先把顶点与三角板上的顶点对 齐,一条边与另一直角边也重合就是 直角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在生活中感知物体的角,如能说出桌面有四个角等,但对角的理性认识不够。而且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教学应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后,再认识角各部分之间的名称。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活动,

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让学生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自己学着用尺子画角。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探索、观察,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角 2、能正确画出一个角 3、能辩认不同方向的直角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2节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都有角,角的数量与形状经常是多边形特点的具体表现。例如,三角形有三个角,辨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就是看它们的角是什么角。又如,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之处就在它们的角上,长方形的角都是直角,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没有直角。可见,角的知识是学习多边形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认识角,获得一些关于角的初步知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 小学数学一般分两次教学角的知识,本单元第一次认识角,只是初步认识。所涉及的知识不是很多,也比较简单。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角的图形,角的各部分名称,角有大小例2直观认识直角例3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练习九 练习和应用全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初步教学角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形成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图形,体验角有大小,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识直角很重要,它是区分锐角与钝角的标准。以后辨认多边形的特点,认识垂直,画垂线,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高,都离不开直角。本单元只是直观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学段还会继续教学关于这些角的知识。 1. 从现实情镜里提取角,利用图形建立角的表象,通过操作感受角有大小。 初步认识角,只要求学生能形成角的初步表象,不给它下定义。教材只是呈现角的图形,让学生直观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例1及其“试一试”直观认识角,其教学过程大致分成四步:从物体表面提取角;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做活动角体验角的大小。 “角”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一种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中某些物体上的所谓的角不是一回事。教学角,应该联系实例引出,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是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但是,从现实情境中引出角必须十分谨慎,避免生活中的一些“角”干扰数学上角的表象的形成。 例题在三角尺、纸工袋的两条相邻边上,以及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上套了红线,引导学生注意物体表现的两条边以及钟面上的两根针。然后隐去实物,只留下红线勾画的三个图形,指出“这些图形都是角”。教材还另外画出一个角,用它代表所有的角,并利用这个图形讲解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形状,了解角的结构。学生把代表所有角的那个图形保持在头脑里,就形成了关于角的初步表象。上述的活动是一项保留本质数学内容、排除非本质成分的活动,能使学生既感到数学的角与物体表现有联系,在物体表面上可以找到数学的角,又不局限于物体表面的角这个认识层面,因为留下在头脑里的是数学的角。 学生在例题里,得到对角的“静态”体验。他们很可能片面地认为角是指一个点和两条线。为此,“试一试”指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张开或者合拢活动角的两条边,感受角会变大或变小。这是对角的“动态”体验。像这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学大赛教案集 执教者班级时间课题 实时点评二年级(1)班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三册第38页例1内容及相应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建立角在头脑中的表象。 2、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 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魔术表演,想看吗? 动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几种学生认识的平面图形,再 出示角,从而引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学生质疑。 对于角这位我们并不陌生的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找角。 出示主题图,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四)认识角的特征。 画出示主题图上剪刀、钟面、三角板表面的角,学生小组合作讨 论: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再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让学生 发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五)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出为什么。 (六)折角。 学生用圆形的纸折一个角,并指出所折的角的顶点和边。 (七)变式练习。 数所给的平面图形中角的个数。

(八)操作活动角。 让学生将活动角变大变小,体会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从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 (九)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出示两个大小差别较大的角,让学生判断谁大谁小,再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角,让学生探索准确判断两个角大小的方法。(十)找身边的角和欣赏生活中的角。 (十一)拓展练习。 一个正方形,剪去一个角,会变成几个角? (十二)全课小结。 (十三)板书设计(略)

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制作

二年级第二单元小制作 二年级数学时间:2019年9月 第二单元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3-2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角的认识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关键: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方法: 教学思路: 从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入手,把情景变成活动,让学生在描一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时间活动中认识角。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单元教学措施: 1、把情境图变成活动,让课堂成为活动的一部分;

2、重视学生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3、重视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 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食物角的模型,不同形状的纸。 单元实践活动: 剪出一些带角的图形,说说图形中的锐角、钝角、直角,找出其中两个角比比他们的大小,并用这些图创作一幅图画。 课时划分: 新授课:2课时练习课:2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2 )课时 课题:教室里的角——初步认识角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形状及组成;认识直角; 2、在发现角、认识角、研究角的探索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及合作意识;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角的表象 难点:概括什么是角 课前准备:课件、学具、各种带角的实物 预习要求: 1、了解角是什么样的? 2、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 检查预习: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在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具体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领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时通过多种活动及动手操作(拼角、折角、比角等),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角(角可“相加”,可“度量”等),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由共性的角度(角的概念、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再到由分类的角度认识角,逐步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进而为角的度量及其他后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活动认识角。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通过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多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的同时,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将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整合进“角的初步认识”中。 在实验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单元只包括认识角和直角的内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安排在二年级下册,修订后的教材对此部分内容的编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认识角,使学生形成对角的更为完整的认识。 (3)发挥三角尺的教学价值。 在本单元中,教材充分利用了“三角尺”这一重要的文具,来帮助学生认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认识角 总体思路: 1、从情境引入,出现图形,初步感知图形中的角和角的画法,纠正学生对角的误解(认为角就是一个顶点); 2、从物体表面引出角,再次感知角和角的画法; 3、探索活动一:经历描角的过程,从描角的过程体会角的特征,通过比较寻找角的特征,通过比较还帮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 4、抽象出角,完成对角的定义(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5、练习巩固对角的含义(也就是特征)的认识; 6、探索活动二: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开口有关; 7、练习巩固对角的大小的认识; 8、生活中到处都有角; 9、课后:把没有角的圆形纸片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 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建立生活实际中物体的表面抽象出角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感受角的大小。 【学具】活动角、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中的角和角的画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师:图形王国要举行运动会,运动员们排成两队入场(用动画显示),这两队图形你们都认识吗? 师:有一个迷糊的图形(五边形)迟到了,它应该排在哪一队呢?(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 师:为什么排在第二队? 预设1: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的。 如果学生这样回答,可以这样问:你还发现第二队的图形和第一队有什么不同吗?(这样问比较好,而且直接说图形) 师:是的,第二队图形中都有角。 师:我把图中的三角形请下来(老师手拿一个三角形纸板,三角形纸板的比例及颜色与图中相同)三角形有几个角?在哪里?谁上来指一指?(这时学生肯定会指那个点) 师:我画出了他指的一个角(出示投影:三角形的一个点,并淡化三角形),你们看这红色的像一个角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3.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组成和角各部分的名称,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三角尺、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正方形彩纸、作业单 通过使用三角尺,使学生直观的认识角,在让学生指、摸三角尺上的角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角的特点。在新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在练习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习题的内容,既直观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的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带有角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走进校园,找出角 1.出示三角形、五角星,学生说说这两种图形中都有什么?。 2.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三角形、五角星,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找角,初步感受角,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互动活动,认识角 活动一:认角 1.课件出示钟面、三角尺、剪刀图片,从图片中抽象出角。 2.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角,同桌互相介绍角。 3.让学生把找到的角介绍给大家,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 预设:学生用手指角的顶点或者是指角的边。 指导:学生指角的顶点时,教师把这个顶点画在黑板上,问学生“.”是角吗?告诉学生,这是角的一部分,是角的“顶点”。 学生指角的边时,教师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问学生这是角吗?告诉学生,这也是角的一部分,叫做角的“边”。 预设:有的学生会用手掌盖住角的两条边所夹的部分,有的同学会从一条边用弧线划到另一条边。 指导:让学生根据两种情况比较一下,哪种指角的方法好?告诉学生通常我们指角的方法。 4.让学生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展示。 5.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三个角,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重点引导: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在让学生指三角尺上的角的过程中,明确正确的指角的方法。在介绍角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 活动二:折角 1.用正方形纸折角。 2.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边、角。 3.小组到前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做的角。 预设问题:有的学生会说自己折出3个角。

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精编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一、填空 1、一个角有( )个顶点,有( )条边。 2、三角形有( )个角。 3、画角时,先画的这个点,叫做角的( ),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 4、一个长方形有( )角,有( )个角是直角。 5、语文课本的封面有( )个角。 6、一块三角板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7、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 )来量一量。 8、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二、判断 ( )1、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 (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武官。 ( )3、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 )4、三角板上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 )5、三点钟的时候,钟面上的分针与时针成直角。 三、数一数 1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四、比一比。(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

角小?在○里填上“>”“<”或“=” ) ① ② 五、画一画 1、画一个直角。 2、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 3、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六、解决问题 1、张萍打算三天写100个字,第一天写了29个,第二天写了52个,张萍前两天写了多少个字?还要再写多少个字,才能完成任务? 2、小兰有48张彩画,小梅比她多15张,小强比小梅少9张,小强有多少张彩画? 3、同学们要搬36盆花,已经搬了19朵,还要搬多少盆?如果派6个人搬,需要搬几趟? 4、王兰妈妈带了70元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买锅花了45元,买洗衣粉花了13元,买一个高级花瓶用了37元,王兰带的钱够吗?

5、周海有一些钱,他买书用去钱的一半,买文具用去剩下钱的一半,最后还剩3元钱,他原来有多少元钱?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共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 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 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具准备 师:课件、三角尺、角、长方形的教具等; 生:剪刀、小棒、各种形状的纸、长方形纸2张,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角”,看到角,你想到了什么? 二、新授部分 1、今天,我们认识的角是数学中的一种平面图形,你能 想象角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吗?(学生动手、指名上台)

2、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他们画对了吗?请大家看电脑, 下面的图形就是角。(课件)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小结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2、谁能说说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判断:下图中哪些图形是角?(课件) 4、刚才我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们看看教室里哪些地方有 角? 5、想一想,学过的图形中能找到角吗?(拿图形验证)没 学过的图形中能找到角吗?(课件) 6、真不错,现在我们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你们 带了学具,你能用手上的物品做一个角出来吗?(折、拼、剪、手势等) 7、用2根小棒摆一个角,试试看;用2根小棒是不是只能 摆一个角呢?动手试试看,看谁摆得多呢? 8、想一想,角有没有大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1)小组讨论(2)指名回答(3)老师演示小结9、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动手画一个角吗? (1)指名上台(2)小结方法(3)再画一个不同 方向的角 边 顶点 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单元特点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1)从知识的引入来说:教材从校园生活情景中引出角和直角。从实物中分别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 (2)从知识的应用来说:学生认识了角和直角以后,教材让学生说说周围哪儿有角和直角,此外,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应用。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教材用纸折角,做活动角,用三角板比角,画角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 四、具体单元 1.主题图 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景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足球场的边界、小旗、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这些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中用红色标出了其中一些角。 2.认识一般的角 例1(认识角) (1)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直接用图形描述角的概念,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类似于线段概念的引出),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有什么特征。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角。 通过制作活动角、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并直观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例2(画角) 教材中给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画角方法(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画的时候,可以比较开放,并不要求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 3.认识直角 例3(认识直角) 单元与角的认识一致,也是从国旗、椅子等实物抽象出直角的一般模型,再用纸折出一个直角来。要让学生理解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例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教材上利用学生手头最容易找到的直角、锐角、钝角(书本、红领巾)让学生用三角板比较,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怎样比较(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这也是为以后正式学习锐角和钝角做准备的。 (2)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找一些东西来判断一下。 画直角

【优质】苏教版二年级下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第“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 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尺、课本、小闹钟) 师(拿出一张三角尺,指着其中的角):三角尺的这里也是一个角。(课件闪烁) 师(拿出课本):书本的这里也是一个角,指着其中的直角 师:三角尺,书本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二)适时抽象、建立表象。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1、活动: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看。 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师指导摸:如果用手掌摸角这里(顶点)会有什么感受?尖尖的 师指两条边,这样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另一边呢?直直的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板书: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8731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板、图钉、硬纸条、剪刀等。 学具准备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课件上的是什么字?(学生读出是“角的初步认识”) 请你们猜一猜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什么? 生:可能与角有关。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课件) 二、引导发现,活动探究 师:先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角吧!(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主题图)下课了,我们的校园真热闹,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 生2: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 生3: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 生4:我了现球门上有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有的我都没有发现。是啊,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三、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找生活中的角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藏有角?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一看.(生活动) 师: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 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只要你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并从实例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建立角的表象,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2.摸角(认识数学中的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先摸一摸再看一看角是怎样的? 生1: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生2:它是由两条直线组成。 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 生:一个小圆点。 师:它是角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顶点”,课件出示小圆点,这就是一个角了吗? 生:不是,还有两条直直的线。(演示)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边”。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让我们给刚才这些实物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隐去实物图出现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请仔细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3.画角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的特征,你们会画角吗?课件出示画角儿歌。 学生齐读: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师用电子白板演示画角,并把边延长,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板书)然后转动一条边,使角的口张大:说明: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程度有关。(板书)师:请拿出三角板,按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 师:从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构成了一个角。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角,教师巡视。 找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让学生把画好的角用投影展示一下,让生评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