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收稿日期:2004-02-12 修回日期:2004-03-22

作者简介:徐启斌(1946-),男,江西上饶人,上饶师范学院政法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人的哲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徐启斌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334001)

摘 要: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爱国志士,人生道路跌宕起落,其人生领悟丰富深刻。他将自己的人生抱负与时代课题结合起来,确立起以恢复失地实现祖国统一为己任的人生目的,明确否定以功名利禄为终极目标的人生价值观,以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生死、贵贱、贫富等人生问题,并形成以积极用世、旷达自适、宁折不弯、真情待人为主要特点的人生态度,达到了封建士大夫在人生哲学思想方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辛弃疾;人生目的;价值境界;进取;友情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37(2004)04-0012-05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代一位杰出的爱国志士,文武兼长的政治家和军事谋略家,也是我国词坛上颇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浑厚扎实的儒学功底、反复起落的仕宦道路、辛酸复杂的人生历程,丰富了辛弃疾的人生体验,引发并不断深化辛弃疾对社会对人生的领悟和思考,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哲学思想。本文拟对辛弃疾的人生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一、 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 的

人生目的

辛弃疾生当宋金对峙、南北分裂的南宋中叶。在他出生前十三年,北宋遭遇了最惨痛的 靖康之难 ,中原地区划归金国版图。在他出生后一年,南宋最高统治者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与金国订立屈辱的 绍兴和约 。如何摆脱金贵族的奴役压迫,统一中原大地,是当时最为突出的时代课题。幼承儒家教育、全盘接受孔孟 修、齐、治、平 之道的辛弃疾,把抗金救国的时代课题与自己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确立了以 平戎万里 、 整顿乾坤 、 补天裂

为己任的人生目的,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辛弃疾初任建康通判,曾以 满江红 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为题填词明志: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作者以超凡脱俗、凌空飞翔的大鹏自喻并与时任建康帅守的史致道共勉,发誓要像神话中的女娲用五色石补天那样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谓心高志壮,英伟磊落。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带湖,虽然英雄失意,报国之志受到重挫,但伐金复国统一中原的信念和抱负始终没有改变。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辛弃疾为寓居信州的原吏部尚书韩元吉祝寿,作词 水龙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有句 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 ,强调 平戎万里 、 伐金救国 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的事业,再次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好友陈亮专程从浙江永康来到上饶会晤辛弃疾。陈亮是南宋有名的抗金主战派,曾上 中兴五论 给高宗,又连续三次上书孝宗,力陈抗金救国的必要性,提出推进中兴事业的一系列战略建议。辛弃疾视陈亮为知己,赶在陈亮抵饶

第24卷第4期

2004年8月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JO UR NAL OF SHANGRA O NOR MAL COLLEGE

Vol 24,No 4Aug 2004

之前作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将自己平生抱负和盘托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酒醉了仍不忘 挑灯看剑 ,睡梦中又回到当年与金兵厮杀的战场,梦醒时为自己壮志未酬身先衰而悲愤叹息,并明确地把 了却君王天下事 与自己的 生前身后名 紧紧联系在一起,说明伐金救国,收复失地,实现南北统一的人生目的已深深地渗透到辛弃疾的神经、骨髓和血液之中。

人生目的是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它决定人生方向、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无论在血气方刚的青壮阶段,还是饱经风霜的迟暮之年;无论在朝为官,还是落职闲居;无论是醉是醒,辛弃疾无不以抗金救国为人生首要目标,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这一神圣、正义的人生目的,一以贯之地牵引着辛弃疾一生的进取追求,支持着辛弃疾一生的社会活动,主宰着辛弃疾一生的悲欢离合。作为一位正直、爱国、务实的封建官员,辛弃疾矢志整顿山河,筹划恢复,且一生乐此不疲,虽屡挫而不悔,盖出于此。

二、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的

人生价值追求

人生价值指一个人的一生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在封建时代,整个士大夫阶层都把人生价值归结为升官发财、荣华富贵。辛弃疾对这种势利庸俗的人生价值观持明确的否定态度。南归之后,虽作了二十多年的官,但对个人功名利禄一向看得很轻,所谓 功名破甑 ( 玉蝴蝶 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 不成人总要封侯 ( 遮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 )、 富贵非吾事 ( 水调歌头 陈端仁席上作 )、 笑富贵千钧如发 ( 贺新郎 答陈同父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个人功名利禄的极端淡漠与轻视。

怎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呢?辛弃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面对 神州沉陆 、 胡尘未断 、 南共北,正分裂 的严峻社会现实,辛弃疾立下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 贺新郎 答陈同父 )、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 水调歌头 落日古城角 )的誓言,决心投身于 平戎万里,整顿乾坤 的壮烈事业,并渴望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谋略和才干,实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抱负,并最终成为像伊尹、周公那样功盖当世、名垂青史的宰辅级忠臣。这才是辛弃疾的最高人生抱负,也是辛弃疾毕生孜孜以求的最高人生价值境界。

辛弃疾深知,要实现这一最高价值境界谈何容易,关键一条是要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对此,辛弃疾也作了一定的努力和争取。辛弃疾多次上书皇帝,披陈政见,出谋献策,以期得到皇帝的肯定和支持,较著名的奏疏有 论阻江为险须籍两淮疏 、 议练兵守淮疏 、 美芹十论 、 九议 、 论盗贼札子 等,这些奏疏深得皇帝嘉许。他曾先后受到南宋皇帝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的接见和召见,每次召见之后都被授予新的官职。辛弃疾对皇帝始终抱有信心、希望甚至幻想,以致于在江西安抚使任上萌生退意时还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然而,这些努力并未换来辛弃疾所期盼的结果。由于官场的腐败、同僚的排挤、世俗的偏见以及皇帝本人的多疑,辛弃疾一生不仅从未担任中枢要职,地方任职也是调动频繁,而且屡遭言官弹劾,三次罢官,落职闲居二十多年。由于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辛弃疾眼看恢复无望,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已不可能实现,深感压抑,满怀忧愤,遂不止一次地发出诸如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 贺新郎 答陈同父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鹧鸪天 戏作 )、 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酬黄犊 ( 满江红 倦客新丰 )、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 归朝欢 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 )一类不平之鸣。这些鸣唱既是对南宋最高决策集团的一种委婉的批评,也预示着辛弃疾的人生价值观念已悄然有变。辛弃疾在第二次罢官并从上饶带湖移居铅山瓢泉之后写的 卜算子 千古李将军 一词则全面显示了作者人生价值追求的重大改变: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上半阙引典抒写胸中不平之气,下半阙写自己落职归耕,锄草灌田,将来可能被举为 力田 (古时农村中地位最低的乡官)。在辛弃疾看来, 穷则独善其身 ,自耕自食,自得其乐,也不失为一种体面的人生境界,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但就辛弃疾本人而言,从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的豪情壮志到 朝廷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的故作旷达,毕竟意味着人生价值观念的一种跌落,这不仅是辛弃疾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南宋时代的悲哀。

由于不断遭受权贵的打击、排挤、贬抑,晚年的辛弃疾越发领悟到 自由 对于人生的重要,其人生价值观逐步加进了崇尚自由、享受自由的内容。正如德国诗人歌德以诗句 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

13

第4期 徐启斌: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个奴隶 、唐朝诗仙李白以诗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来表达对人生自由的热烈追求一样,辛弃疾晚年也有很多词作表达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比如,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 (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自浮云也自由 ( 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 )、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 (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 我志在廖阔,畴昔梦登天。 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园 ( 水调歌头 我志在廖阔 )等。这些吟唱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逢迎、权贵压制的厌倦和抗议,表达了对自由呼吸、自由思想、自由活动,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渴望,所传达的人生价值信息是:只有自由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

三、 逍遥小大自适 、 莫恁徘徊 、

不饮吾宁渴 的人生态度

南宋宁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七月,辛弃疾在福州知府兼福建路安抚使任上遭谏官弹劾,再次被朝廷革职。他带着难以抑止的忧愤情绪,曾写下诸如 穷且乐,懒方闲,人间路窄酒杯宽 ( 鹧鸪天 去岁君家把酒杯 ), 而今何事最宜?宜醉宜游宜睡! ( 西江月 剩欲读书已懒 )一类消极忘世的词句。但综观辛弃疾一生的活动和词章,用世、进取、旷达仍是他人生态度的主流。

逍遥小大自适 的旷达 辛弃疾认为人生贵贱、贫富主要不由当事人的出身门第、才学、品性所决定,更不由超尘世的神灵或当事人的生辰八字所安排。他写道 臭腐神奇俱尽,贵贱贤愚等耳 ( 水调歌头 元日 ), 贵贱偶然浑似,随风帘幌,篱落飞花。空使儿曹,马上羞面频遮 ( 玉蝴蝶 叔高书来戒酒,用韵 )。 鹏晏鸟何殊 ( 汉宫春 答吴子似 )意为:人生贵贱与飞花坠落在不同的地方一样,完全是偶然的。那些醉心名利且居高位的人自觉高贵,其实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既然人的贵贱与否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才学和品性,那么高贵者就没有理由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卑贱者也不必自惭形秽,自觉气短。基于这种认识,辛弃疾主张以 小大自适 的旷达来对待人生, 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穷则茅庐,逍遥小大自适 ( 汉宫春 答吴子似 )。他得意淡然,居官不骄,威而不横,从不虐民害物。他失意泰然,落职不落志,伤而不颓,怨而不谤,且自怡山林,自娱花鸟,自友松竹,自寻欢乐,始终保持人的尊严,不断创造生的快乐。

知老而不服老的进取精神 辛弃疾青年时候矢志报国,锐意进取,年既老而不衰。他42岁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任上遭言官弹劾被免职之后,心情郁闷,身体急剧衰老。辛弃疾自叹其老,在词作中经常出现 老来情味减 、 老大那堪说 、 甚矣吾衰矣 一类句子。他在免官家居第九年即50岁那年,曾以 水调歌头 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 为题具体描述自己的老态及心境: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无穷天地今古,人在四之中。/ 坐堆,行答飒,立龙钟。/ 四十九年前事,一百八盘狭路,柱杖倚墙东/老境竟何似?只与少年同。 作者从头发、牙齿、坐态、行状、立姿几个角度全面描述自己的老态,并暗示自己的衰老既是 无穷天地今古 的自然规律所致,也与自己遭遇过的 前事 、 狭路 等社会原因有关。作者虽然知老,叹老,但并不惧老,也不服老,反而以 老境 只与少年同 作结,格调高昂,令人敬佩。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弃疾以64岁高龄被起用为浙江东路安抚使,慷慨赴任, 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单车就道,风彩凛然 [1](P18)。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66岁的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第三次遭弹劾,在即将革职之际,发出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呐喊,慨叹朝廷无人了解和重用自己,其暮年壮心,跃然纸上。

唯物辩证的生死观 生死观是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辛弃疾以古代朴素唯物论的观点看待人的生命,认为 一气同生天地人 ,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 气 生成的,人的生命的本质是物质性的 气 。

他还认为宇宙万物是不断变化的,人的生命也有一个发生、发育、壮大、衰老、死亡的过程,而死亡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 , 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 ( 偶作 ),岁月不饶人,人生有限,故人生在世,必须加紧做事, 自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 沁园春 和吴子似县尉 )。关于死亡,辛弃疾提出 马革裹尸当自誓 ( 满江红 汉水东流 ),认为男子汉大丈夫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是最光荣的,是死得其所。这种以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为基础的生死观,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重操守,不媚俗 辛弃疾一生壮怀激烈,智勇过人,生性耿介,直道而行,于上下左右多有得罪。加之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济南,祖父辛赞做过金国的官,他23岁才南归投宋,属 归正 之人,这一特殊的政治身份对他不会没有一点负面影响。南归前,辛弃疾虽曾两次参加金政府组织的科举考试,但均未考中,南归后,再也没参加任何旨在获取 功名 的考试,故在官场中一直被目为非科班出身而受轻视。辛弃疾愤怒地斥责那些经常当面谈论 功名 的

14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第24卷)

士大夫为 俗士 ,毫不掩饰自己对 俗士 的厌恶,并为 医俗士,苦无药 ( 贺新郎 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 )而深感烦恼。在权贵压制和流俗非议的双重夹击下,辛弃疾在官场连连失意,但志向和信念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动摇。在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一词中,他以美人自喻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娥眉巧 。在 生查子 简吴子似县尉 一词中,他又以 高人 自励: 高人千丈崖,太古储冰雪/六月火云时,一见森毛发/俗人如盗泉,照影都昏浊/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意为道德高尚之士就像贮满冰雪的山崖,那冰雪即使在阳光炽热的夏天也不会消融,比喻自己的志趣不会因流俗反对而改变。 高处挂吾瓢,不饮吾宁渴 一句,则强调自己坚定操守决不与俗人同流合污的决心。他在 鹧鸪天 博山寺作 一词中表示 宁作我,岂其卿 ,意为不管别人怎样非议我,亏待我,我也要保持自己的志向和品格,决不靠亲近有钱有势的达官名卿来改变自己的被动处境。重操守,不媚俗,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就是辛弃疾特有的傲骨,也是他人生态度之最精彩处。

四、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情感世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辛弃疾的情感世界极为丰富,忧国、爱民、珍重友情是其情感活动的主旋律。

忧国 对于金人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分裂和社会动乱,辛弃疾目睹耳闻,义愤填膺,痛入骨髓。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 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倾诉的全是作者的忧患之情和裂国之痛。

爱民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对因金兵入侵而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广大民众,作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他多次上书最高统治者,主张朝廷宜 宽民力 , 可以息民者息之,可以予民者予之 ( 九议 其九), 欲望陛下 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 ( 论盗贼札子 )他重视为治下民众办实事。据 宋史 辛弃疾传 记载,辛弃疾担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那年(公元1180年),江西全省闹饥荒,皇帝诏令他负责赈济灾民,辛弃疾 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 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 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他在落职闲居上饶带湖期间,有机会直接接触农村生活,更加了解农民的辛苦,更真切地体会农民的喜怒哀乐。对农民的欢乐,辛弃疾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这种感情,在 浣溪沙 父老争言雨水匀 一词中有生动的描写: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面对风调雨顺,丰收在望的年景,农民父老喜不自胜,眉头也舒展开了,愁容也为之一扫,而这一切是透过词人的眼帘展现出来的,这就曲折地反映出词人和农民心息相通,以百姓之乐为乐的情怀。辛弃疾还有一些词作描写他同农民的亲密交往。如 水调歌头 一词中有句: 竹树前溪风月/鸡酒东家父老/一笑偶相逢。 在 满江红 一词中写道: 被野翁相挟入东园,枇杷熟。 无论 鸡酒相逢 ,还是 被野翁相挟入东园 去吃枇杷,都可以看出他与农民亲密相处,彼此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珍重友情 辛弃疾极其看重亲情和友情,推崇 真朋友 、 好弟兄 ,认为只有真挚的感情才是维系朋友之交的牢固纽带。他在 定风波 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一词中这样表述自己对友情的见解: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朋友间经常离别实出无奈不必过分伤感,只要感情真挚,相隔千里之遥也如近邻一般亲热,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即使天天碰面也会如遭山河阻隔一样互相隔膜。这一颇具哲理性的见解,使我们有理由认为作者是一位情感主义者。的确,辛弃疾对亲人、朋友是倾注了深厚感情的。他的 贺新郎 别茂嘉十二弟 有句 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 谁共我,醉明月? 作者以啼鸟的泣血长鸣抒发惜别亲人时的伤感和离恨,真切动人,催人泪下。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 水调歌头 送郑厚卿赴衡州 ),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 鹧鸪天 欲上高楼去避愁 )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 (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 )等词句写的是作者对老朋友的惜别、怀念和感叹。辛弃疾不仅对老朋友情深谊长,而且乐交新朋友。 乐莫乐新相识 ( 水调歌头 长恨复长恨 )、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 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 ( 沁园春 和吴子似县尉 )等句,写的就是作者对新朋友的欢迎美意和款待深情。辛弃疾对朋友盛情相待,倾情关爱。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好友陈亮蒙冤下狱, 人皆欲杀 (辛弃疾 祭陈同甫文 ),辛弃疾挺身而出,及时投书大理寺少卿郑汝谐,替陈亮申述冤情,要求昭雪,终使陈亮获救。宁宗庆元六年三月(公元1200年),朱熹在政治迫害和贫病交加中去世。当时 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辛弃疾冒着政治风险,直奔福建建

15

第4期 徐启斌: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简析

阳,赶上朱熹葬礼,并诵祭文哭悼,文曰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 宋史 辛弃疾传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悼朱熹,救陈亮,堪称辛弃疾情感活动的 神来之笔 ,其对友情的珍重、浓烈、赤诚,至今仍值得称颂并效法。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抱伊周之志,怀将相之才,数当方面之寄,三度罢官居闲,虽有不遇之叹,终获朝廷兵部侍郎、枢密院都承旨之任命,其人生跌宕起落,荣枯升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如此,实有与众之大不同者,遂生对人生之大领悟真见解。他能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时代课题结合起来,确立起以伐金救国,收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为己任的人生目的并认真付诸社会实践,明确否定以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为终极目标的人生价值观,并以古代朴素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为指导来观察、看待诸如贵贱、贫富、生死等人生问题,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形成以积极用世、锐意进取、旷达自适、宁折不弯、真情待人为主要特点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世界,确实难能可贵,可以说达到了封建士大夫在人生哲学思想方面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其中一些内容已经融汇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大河,成为鼓舞、感召、启发后人推进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精神能源。诚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辛弃疾的人生哲学思想中也有一些消极、颓废的内容,消极退隐、避祸保身、不问是非等念头在晚年有所滋长。但瑕不掩瑜,这些消极成分没有也不可能消解辛弃疾人生哲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俊荣.稼轩词新探与选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责任编辑 谢维营 校对 谢维营]

An Analysis of XIN Qi-ji s Thought of Life Philosophy

XU Q-i bin

(Shangrao Normal College,Shangrao Jiangxi334001,China)

Abstract:XIN Qi-ji is an outstanding ardent patriot of China s Nansong Dynasty,who had an undulate life and a p rofound com-prehension of life.XIN Qi-ji combined his li fe aspiration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day,formed his life task to resume the lost land and realize the reunion of the country,clearly denied the life outlook of aiming at high official position and riches,treated the prob-lem of li fe and death,noble and humble,rich and poor in the view of simple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adop ted his life attitude characteristic of actively forging ahead,broad-mindedness,self-adaptation,better to break than bend,and sincerely getting a-long with peopl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life philosophic thought of the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the feudal China.

Key Words:XIN Qi-ji;life task;the value area;forging ahead;friendship

16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4(第24卷)

词人佳作—“词中之龙”辛弃疾最经典的15首词

词人佳作—“词中之龙”辛弃疾最经典的15首词 【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1.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意】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简析】《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 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2.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十首经典《一剪梅》

十首经典《一剪梅》 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 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1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离别时所作,李清照思念在外的赵明诚,百无聊赖写下这首相思之词,这种相思,李清照写得缠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我对你的思念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2 《一剪梅·赠友人》 【宋】吴文英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剪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这首词名为赠友人,作者却通过一个女子的形象,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在这首词中,女子在楼上盼郎归,看着归来的大雁,她不禁问一句:你怎么先回来了?言下之意是,我的归人为什么还不回来。借女子思郎之意,抒发对友人思念。

3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是南宋末年诗人,这首词是词人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舟过吴江,却想着何时能够“归家洗客袍”,表达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在此之外,望着春景,望着那红了的樱桃,绿了芭蕉,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跃然纸上,用语精妙,十分感染人。 4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辜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这是一个痴恋的女子,这一天,下了雨把梨花都打落了,望着梨花,女子想起自己的青春,都在等待中度过了。想起往日的那些美好时光,真是令人销魂。日日都是眼泪伴着愁绪度过,在干嘛呢?“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 《一剪梅·咏柳》 【明】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长夏完淳是明末清初的诗人,也是一个抗清名将。他生活在明末,家国飘摇,令他心痛苦恨。

辛弃疾精彩句段

学生文摘 ——余方华:黄昏落日下的楼亭上,有你的孤影;空空伫立的栏杆上,有你手印;我想,那红巾翠袖上想必也留有你的泪水。你是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而今,却成无人问津的闲将。尽管如此,你的英雄气概还是如滔滔江水向我滚滚袭来,你的爱国情怀终将如熊熊燃烧的焰火热情不断。 ——周慧明:泛黄的油灯暗处,你拿起心爱的宝剑,拭了又拭,你总是豪气冲天,你总是不肯放弃自己的坚持,你的爱国之情犹如黄河之水从未阻断,是的,你的气魄让我敬仰。你把栏杆拍遍,却无人能与你共话惆怅,你的红巾翠袖是否已替你拭干眼角的泪水 ——朱岚康:斜照夕阳,你的模样 怎么隐藏,你的悲伤/ 吴钩看遍,你的彷徨/ 力拔山河/ 众人皆怕我独狂 ——陈霁:如果,我是个红巾翠袖的女子,我愿为你拭去眼角的点点英雄泪 如果,我的个大刀银枪的汉子,我愿随你冲上边关杀尽金兵强弩 ——汪凯敏:绵绵的历史长河,那流动的历史,那浮动在黄昏中让我心碎的脸孔,你的眼泪暗淡不了你的伟岸,你伤心的是不能将生命之花在沙场上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茅光健:是谁,策马扬鞭,剑指天涯,用深邃的双眸凝望北飞的鸿雁;是谁,在萧瑟的秋风里,回旋的落叶下,独饮烈酒,感叹年华如流水;是谁,在断鸿声里,在似水流年里,始终不忘逐鹿中原。 ——沈瑶:站在落日的楼头,你沉默不语,那不经意间滑下的泪痕,将由谁替你的拭去你满怀壮志,心中溢满爱国之情,可是,谁能懂你 官场的起伏跌荡,从未动摇你救国的决心,你让我用什么来形容你是固执还是坚强是傻还是无人可比的聪明我知道你是后者,你是英雄,你用你爱国的心给一个衰败的王朝以光明,你留给了后世一个伟大不朽的形象。 ——程丽军:滚滚长江东逝之水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惟有你,如同一座永不倒下的丰碑屹立千年,你是沙场英雄,是爱国将领,你甘愿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你是绝世才子,笔落之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遥想当年,你催马扬刀,驰骋沙场,你醉里挑灯看剑惆怅百千,你在落日楼头断鸿声中寂寞孤独,我想说:跨过千年岁月的壕沟,我愿飞到你的身边,为你擦拭那眼角久久不肯滴落的眼泪。 ——陈海峰:望断高楼,你在寒风中孤立,背负残梦泪洒江海。冷月中,你举剑长啸,挥斥狂舞,怒风作响,那是为你抱不平,骤风突袭,应和着你的悲鸣,金戈铁马才是你的伙伴吧,刀光剑影才是你的归宿吧,可是,当你重拾吴钩,为何眼中会噙满泪水 ——张娟娟:我看着你孤零零地站在长江边,风鼓起你宽大的袍子,轻扬飘逸,你的眼角刻满哀愁的纹理。你说落日楼头,江南游子,无人会,登临意。我说我愿成为你的红巾翠袖,为你拭去英雄泪水。你转身回首,凄然一笑,落叶翻飞。 ——张书永:山无论多么高,都会有山头;水无论多么广,都会有边际;但那精神的伟大,只能寻找源头无法探究其尾声,或许它也根本就没有尽头吧。夕阳西下,你将栏杆拍遍,却无人领会,落日楼头,英雄泪水纵横,也无人拭去,太阳每天都会落山,而你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束宇婷:是谁带来,那远古的召唤是谁留下,那阵阵拍栏的回响又是谁,在那里黯然神伤而我相信:英雄暮年的叹息,不是就此消沉,而是永不止步地前进。奋起吧!我分明看见身披战甲,金戈铁马的你。正驰骋沙场。

辛弃疾经典诗词(课外)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

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 太常引:词牌名。 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 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斫:砍。桂:桂树。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赏析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辛弃疾(1140-1207)宋朝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辛弃疾的诗全诗词10篇

辛弃疾的诗全诗词10篇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延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的诗全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菩萨蛮·雪楼赏牡丹席上用杨民瞻韵 词牌名:菩萨蛮|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红牙签上群仙格。翠罗盖底倾城色。和雨泪阑干。沈香亭北看。 东风休放去。怕有流莺诉。试问赏花人。晓妆匀未匀。 读书 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偶作·儿曹谈笑觅封侯 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儿曹谈笑觅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 棋鬭机关嫌狡狯,鹤贪吞啖损风流。

强留客饮浑忘倦,已办官租百不忧。 我识箪瓢真乐处,诗书执礼易春秋。 题鹤鸣亭·莫被閒愁挠太和 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莫被閒愁挠太和,愁来只用暗消磨。 随流上下宁能免,惊世功名不用多。 閒看蜂卫足官府,梦随蚁鬭有干戈。 疏帘竹簟山茶碗,此是幽人安乐窝。 蒌蒿宜作河豚羹 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 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 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 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 暴乾及为脯,拳曲蝟毛缩。 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 蝶恋花·燕语莺啼人乍远 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 燕语莺啼人乍远。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笑语十分愁一半。翠园特地春光暖。 只道书来无过雁。不道柔肠,近日无肠断。柄玉莫摇湘泪点。怕君唤作秋风扇。

辛弃疾诗词精选合集

辛弃疾诗词精选合集 辛弃疾诗词 精选合集 鹧鸪天(代人赋)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翠竹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 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醉中只恨欢娱少,明日醒时奈病何。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代人赋)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时价。 更远树斜阳, 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 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 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蝶恋花 (送佑之弟)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 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 恨。 蝶恋花(和杨济翁韵,首句用丘宗卿书中语) 点检笙歌多酿酒。蝴蝶西园,暖日明花柳。醉倒东风眠永昼。觉来小院重携

手。 可惜春残风雨又。收拾情怀,长把诗僝僽。杨柳见人离别后。腰肢近日和他 瘦。 蝶恋花(月下醉书两岩石浪)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 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 晓。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 小小华年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刚道羞郎低粉面。傍人瞥见回娇 盼。 昨夜西池陪女伴。柳困花慵,见说归来晚。劝客持觞浑未惯。未歌先觉花枝 颤。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 北、 江西、 湖南、 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 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 训练军队, 奖励耕战, 打击贪污豪强, 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 《美 芹十论》 、 《九议》 等奏疏中, 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 对夸大金兵力量、 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 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 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在南宋,辛弃疾历任滁洲知州,湖南安抚史,晚年任镇 江知府。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 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 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 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 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 文钞存》。 这首词写于 1176 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鉴赏(最新)

【篇一】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经典诗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鉴赏 词以一个问句开始,词人写道:“何处望神州。”“神州”指中原地区。“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北固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哪里有兴致去欣赏美景。 词人接着说:“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醒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据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辛弃疾借用此典,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名家名篇:辛弃疾【精选】

名家名篇:辛弃疾 名家名篇:辛弃疾 人物评传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

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辛弃疾

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宋)辛弃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少年不识愁滋味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shàoniánbùshíchóuzīwèi,少年不识愁滋味,àishànɡcénɡlóu。 爱上层楼。 àishànɡcénɡlóu,爱上层楼,wéifùxīncíqiǎnɡshuōchóu。 为赋新词强说愁。 érjīnshíjìnchóuzīwèi,而今识尽愁滋味,yùshuōháixiū。 欲说还休。 yùshuōháixiū,欲说还休,quèdàotiānliánɡhǎoɡèqiū。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少年不识愁滋味赏析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

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辛弃疾诗词精选80首

辛弃疾诗词精选80首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有“词中之龙”之称。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写作重塑了辛弃疾的生命。他通过永不屈服的姿态与意志,用词作宣泄着雄心,抵抗着懦弱与退缩,甚至抵抗着衰老与死亡,使得自己在抗金战场软了以后,在青楼歌坛硬了起来。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名士相会 鹅湖山、灵山、博山等地,都是辛弃疾常去寻古觅幽的地方。鹅湖山下的鹅湖寺,在通往福建的古驿站旁。1175年农历六月初三至初八,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在鹅湖寺举行了中国

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第一次鹅湖之会)。鹅湖因而成了文化胜地。辛弃疾常去鹅湖游憩。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 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 哭祭朱熹 朱熹病逝时,他的学说已被宣布为“伪学”。在当权者韩侂胄一派的压力下,许多朱熹的门人弟子不敢前往吊唁,而被朱熹“断过财路”的辛弃疾,却不畏禁令,前往哭祭,并留下了一句留传千古的悼

破阵子 辛弃疾 宋

破阵子辛弃疾宋 这首词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追忆了昔日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1..展现醉态和梦境情景的句子是哪句?(3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本词在内容上打破上下片传统写法,前九句为第一部分,后1 句为第二部分,全词的点睛之笔是:可怜白发生(4分)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刻画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5分) 刻画了词人冲锋陷阵,杀敌立功的英雄形象. 4.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哪句?(3分)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 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6、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7、①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 ②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五《破阵子》 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6 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 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

宋辛弃疾《青玉案》鉴赏答案及赏析

(宋)辛弃疾《青玉案》鉴赏答案及赏析(宋)辛弃疾《青玉案》鉴赏答案及赏析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 (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文学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 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词意图 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 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辛弃疾XX,著名宋代词人宋词赏析

辛弃疾XX,著名宋代词人宋词赏析 宋代词人及宋词 北宋前期 宋代立国之初半个世纪,词并未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四五十年间词作甚少,虽然像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等人的词作也有较强的可读性,当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风貌,缺乏开拓性和独创性。直到11世纪上半叶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 一、独辟蹊径:范仲淹 1、人物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先人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曾于仁宗康定元年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抗击西夏。四年的军旅生活,拓展了他的艺术视野,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他是破除宋初浮靡词风的领军者,开宋初文学新气象。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2、词作风格 曾大力推动“庆历新政”和诗文革新运动。他以政治改革的立场上反对西昆体,要求文章内容要反映实际利于教化,情感要激昂,语言要浅白。其词作多表现雄浑大气的风格,语言朴实而而不乏豪迈,意境远大又富有张力。 3、作品赏析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赏析: 本篇写词人守边生活的亲切体验和悲壮情怀。 上阕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写足了边地秋天景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已经相类而情调迥异。下阕抒发兵将同襟怀,边功未就,故里难归。将军的白发、士兵的眼泪体现出报过去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此篇词意境开阔,格调悲壮,以白描写实的手法描写边塞的景物,从侧面烘托了边境士兵戎马生活的悲苦。“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人情与戍边相碰撞,彰显出词人悲悯天下苍生的情怀。一种对人民普世的关怀跃然纸上,胸襟博大,气度不凡,悲壮激昂的词人形象便得到了彰显。 该词给宋代初期充满吟风弄月、男欢女爱的词坛吹了一股清劲的雄风,对以后的词风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二、词的新变:柳永 词至柳七,方开大河。柳永其作婉约柔美,又多直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因而动人。柳永善于写长调,常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内心之感情。 柳永词的出现, 使北宋的词风为之一变, 他在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民间词和文人词的优良传统, 以其朴素自然的词风, 给婉约派词

辛弃疾写得最好的十首词

辛弃疾写得最好的十首词 积南北宋300年之动荡,才诞生了一个辛弃疾,一代词豪,两宋词榜上独占鳌头。吴钩看了,抒不完心中忿;栏杆拍遍,泄不完心中悲;武将终身,文人终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少年不识愁滋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的词不只是刀剑刻成的,还有英雄的柔情似水。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成就大诗人的只有辛弃疾。 NO 1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NO 2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NO 3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NO 4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NO 5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

辛弃疾的诗词汇总_宋代诗词鉴赏

辛弃疾的诗词汇总 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年代】:宋【作者】: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内容】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辛弃疾——《虞美人》【年代】:宋【作者】:辛弃疾——《虞美人》【内容】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虞美人》【年代】:宋【作者】:辛弃疾——《虞美人》【内容】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忆王孙》【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忆王孙》【内容】秋江送别,集古句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鉴赏】: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 辛弃疾——《忆王孙》【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忆王孙》【内容】秋江送别,集古句登山临水送将归。悲莫悲兮生别离。不用登临怨落晖。昔人非。惟有年年秋雁飞。【鉴赏】: 在我国古代1 / 9

文学的百花园中,有不少集古人句子而成的诗词。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年代】:宋【作者】: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内容】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鉴赏】: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年代】:宋【作者】: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内容】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鉴赏】: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年代】:宋【作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内容】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年代】:宋【作者】:辛弃疾——《西江月·遣兴》【内容】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内容】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2 / 9

辛弃疾诗词20首

1、《青玉案元夕》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5、《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一片归心拟乱云,春来谙尽恶黄昏。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梦魂。炉烬冷,鼎香氛,酒寒谁遣为重温?何人柳外横斜笛?客耳那堪不忍闻! 6、《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7、《鹧鸪天·翠竹千寻上薜萝》 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 翠竹千寻上薜萝。东湖经雨又增波。只因买得青山好,却恨归来白发多。明画烛,洗金荷。主人起舞客齐歌。醉中只恨欢娱少,明日醒时奈病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