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分析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分析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分析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分析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进,商业银行以利差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显得尤为迫切。而发展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等特征的非利差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增加盈利水平、转变现有盈利模式的重要途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应继续重视传统利息收入维持适宜的利差水平,大力发展新型中间业务提高差异化水平,加强成本管理控制,细分产品客户市场。

关键词:盈利模式;商业银行;转型

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净利差。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一般概述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基本含义。所谓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金融产品丰富,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

(二)商业银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仍然以经营传统的银行业为主,存贷差仍然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占资产的比重都在50%左右。全国性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都在10%左右,表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收入还是来源于银行存贷款利息收入。

(三)商业银行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为载体,有着层出不穷的银行产品,涵盖了综合代理、金融中介和业务顾问等,起到金融服务的功能。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内因。业务品种较少,中间业务较弱。我国商业银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体制的束缚,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有限且手段单一,只有发放贷款、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同业机构往来等,而且我国商业银行以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没有重视业务品种的开发。

产品供求矛盾,客户体验欠佳。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很低,经营网点和渠道的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竞争和服务意识,客户群体的细分不到位,忽视了普通客户群体的价值,普通客户群体中的利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外因。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利率市场化终将倒逼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改革,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的直接冲击是:当前在利润来源中占最主导的批发银行业务将面临萎缩的困境,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议价能力将下降,在存款市场上的利率定价将处于被动地位,预期中存款利率的上浮和贷款利率的下降最终将收窄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减少利差收入,直接冲击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 叶松盛 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业务品种较少、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市场化、客户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托媒现象加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金融托媒中间业务 2011 年,我国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04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775亿元,同比增长36.3%。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如何解决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两种模式,前者是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基础,而后者则与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相关。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传统业务占主导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体现为两个主体:一是收入总额中以利差收入为主体;二是利差收入中批发业务占主体。这是由于各家商业银行运用资金的渠道极为有限,主要通过发放贷款、上存存款金融机构往来等渠道来运用资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根据实际情况,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在50%左右,与之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银行转型心得体会

转型,树立三种意识 在经济快速发展、全体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客户对于银行网点服务、办理效率、产品开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升营业网点优质文明的服务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也是大势所趋,我认为转型的成功与否,必须从树立“三种意识”开始。 一、树立忧患意识。 改革,既是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改革就要落后、甚至要被淘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每个员工,都要树立一种忧患意识,要认识到农村商业银行和个人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动积极投身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中去,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二、树立大局意识。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个整体,作为一名职工,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命运与农村商业银行紧密结合,要明白农村商业银行这个整体如果发展不好,个人更无从谈其发展,每个人应有“单位兴,则个人兴;单位衰,则个人败”的意识。因此,我们要时刻心系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和发展,想农村商业银行所想,急农村商业银行所急。 三、树立服务意识

转型是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增加产品销售,通过专业的、贴心的服务,去赢得客户,留住客户,营造从上到下重视文明标准服务的氛围,全面推广使用个人客户服务信息计算机维护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作为员工个人,一是要仪容仪表动作语言规范,二是要熟悉各种业务,三是规范办理流程,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点的服务营销模式,实现服务标准化和客户体验的一致性,从而提高网点功能的全面转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让我们每个职工,从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做起,我们深信,只要全体职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农村商业银行必将发展成为银行业的一颗璀璨星星。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商业模式分析一、战略目标 1、中国工商银行六年战略转型的主要成就 2006~2011年是中国工商银行十年战略转型大步推进的阶段。过去六年,本行积极把握国内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战略转型成效突出: 其一,坚持走资本集约型发展道路,较好地平衡了业务发展和资本约束之间的关系,在同业中率先探索出了一条较低资本耗费的发展道路;其二,较好地处理了“向哪里转”的问题,在合理控制信贷等高资本消耗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新兴业务、中间业务领域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构筑起新的业务发展架构,确立起在重大潜力业务领域的显著优势;其三,转型激发了全行发展活力,经营效率显著提升;其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形成了可持续的业务、资产、负债和收益结构;其五,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竞争区域分支行经营业绩与市场竞争力有所提升;其六,体制机制改革较快推进,全行管理体系建设再上台阶;其七,综合化、国际化战略顺利推进,逐步形成了支撑工商银行未来发展的跨境、跨市场业务平台。 2、中国工商银行新三年规划的战略框架 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特征,本行将更加坚定地推进经营转型,着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以更好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未来三年,本行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贯彻“调整结构、创新驱动、优化格局、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完善治理、人才兴行、文化引领”三十二字战略方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朝着实现“最具盈利能力、最优秀、最受尊重银行”的愿景目标迈出更大步伐。本行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走资本集约型的发展道路,依托经营结构优化调整和业务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确保经营业绩稳健可持续增长。 二、目标客户 向438万公司客户和3.93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产品、服务 1、个人金融服务例如:留学贷款等 2、企业金融服务例如:全球现金管理等 3、电子银行服务例如:手机银行等 4、银行卡服务例如:牡丹运通卡等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与转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也正以极其迅猛的趋势向前发展,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和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形势下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的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着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提高金融业务的创新能力是顺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创新;转型 在金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利率市场化也逐步推进,以存贷款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应加快创新步伐,转变战略,以适应当前利率市场化的需求,降低信用、汇率等风险[1]。然而在创新和转型进程中,传统的金融业务创新模式改革步伐缓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发展。鉴于此,我国应该吸取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推动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和转型。 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现状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单纯存贷业务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只关注贷款审查,而是更注重企业交易对象及所处行业的兄弟公司和相关产业链的连锁效应,更加

综合地分析公司持续发展的经营能力[2]。在供应链的背景下,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的着眼点,推动了中小企业以及特殊行业的金融业务服务的发展。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年金业务领域的服务功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现金管理的服务平台进行了综合运用,拓展了各种服务,提高了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在最近几年,企业年金市场的业务模式向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发展,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年金业务的开展改变了以往只由养老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的格局,目前,商业银行的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正日益成熟。 第三,商业银行创新了各种信用工具载体,例如企业信用卡的透支功能、支票授信业务、知识产权质押等无形资产价值的开发产品等。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融资支持方面上,银行的这些创新使得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与短期融资的业务 审批流程得到了很大的简化,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3]。 第四,在现代化科技的发展下,商业银行的网银业务给企业提供了实用新型的业务平台,并且得到了普及。银行为企业打造的网银业务不仅具有高效率,且成本低,有利于企业拓展更多的金融服务,得到了各个商业银行的一致认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也逐渐加快,网银等支付手段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促进了企业和世界各国业务的接轨。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盈 利 模 式 转 型 研 究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多元化的不断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交流也在不断的加深。因此国际金融的全面开放及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领域也收到一定冲击,所以近几年来,我国面对激烈的竞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进行转型发展。因此进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不仅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应对国际挑战和竞争的现实需要。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应保持贷款业务的平稳增长,优化贷款资产结构,提高其他资产的管理和运作能力;积极培育投资银行类业务市场;做好发展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

目录 第一章 1.1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1.2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原因 1.2.1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2.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探讨以及解决方法。 第三章 3.1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第一章 1.1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约束的强化,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和经济周期的波动、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当前经济形势的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势在必行,目前,存贷利息差仍是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持续依存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无疑会对以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阻力。对新形势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拓宽盈利渠道,寻求新的盈利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包括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四大类(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共5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发展历程: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总部位于上海。交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4月8日,招商银行在深圳特区成立,成为第一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2年3月,招商银行正式在A股挂牌上市,2006年9月22日招商银行登陆H股市场。 1987年4月14日,中信集团银行部改组成中信实业银行,总部设于北京,成为第二家由国有企业兴办的银行。2005年8月,中信实业银行更名中信银行。 1987年,深圳特区6家信用社联合改制,成立深圳发展银行,5月10日以自由认购形式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售人民币普通股,并于1987年12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银行。2010-2012年,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控股的平安银行吸收合并发展,2012年8月2日,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更名为平安银行。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转型的几点思考(精)知识讲解

科技信息2010年第5期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营业网点是金融市场竞争的前沿,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客户需求层次的转变和提升,银行网点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推进网点转型,强化网点功能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网点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1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关键渠道。渠道是商业银行及其产品通向市场之路,从另一方面看,渠道也是市场认知银行及其产品的媒介之一,客户通过渠道终端获得信息,购买产品和服务,因此渠道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很重视渠道的设计和管理,希望打造持续的渠道优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家预言自助设备和网上银行将取代网点成为最重要的服务渠道。但是实践证明,由于网上银行无法像网点一样给客户提供安全的、面对面进行复杂业务交易的环境,大多数客户仍对网点情有独钟。2003年美国一项针对客户渠道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选择网点渠道的顾客高达86%;80%以上的客户至少每月造访银行网点一次。考虑到未来理财和咨询服务的迅速发展,网点作为发展客户关系渠道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1.2网点是银行零售业务的前沿阵地。发展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领先银行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国外大型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对其总收入的贡献率在60%以上。从国内看,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私人财富的积累,有资料反映,我国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个人已超过30万人,零售业务发展有着广阔前景。网点作为服务大多数零售客户的第一市场触角和竞争前沿,是零售业务发展的一线阵地和重要窗口。特别在我国,受居民投资渠道相对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银行与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日益加深等影响,银行对各类客户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网点已俨然成为零售业务最主要的交易平台,成为深化客户关系最基础的营销渠道。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 通过“三步走”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银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在漂亮的财务数据背后,中国商业银行“大而不强”的现实依然存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面对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现实,在政府对商业银行仍然进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的前提下,中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要来源、中间业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占比较小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面对股改上市后的股东约束、资本约束及监管约束,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速度加快导致净利差日趋缩小的现实,对现有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优化,大力推进盈利模式转型是中国商业银行适应股改上市后的资本约束、股东约束及后危机时代日趋严格的监管约束的必然选择。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推进。 首先,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进行充分的梳理,同时对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高资本消耗的传统盈利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其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比较了中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特征,指出市场需求与制度环境决定了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 再次,分析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演进的影响,对危机中所暴露的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进行了剖析,阐述了未来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方向;并利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解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展望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演进趋势,从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本文经过研究认为,金融制度变迁是金融市场上利益相关者间博弈的结果,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是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因素是原动力和归宿,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已较多地论证了这一点;制度因素则是制约和条件。但是,在中国这种市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对商业银行的严格管制,市场力量仍显得薄弱,因而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推动力不够,制度约束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则明显要强于市场因素。 本文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盈利模式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形成目前盈利模式的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后,借鉴西方国家制度变迁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影响,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潮流及各国为防止危机悲剧重演纷纷推出的监管新政,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方向是逐步从目前的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向中间业务收入主导型盈利模式转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必然在外部宏观金融制度约束与内部银行经营变革的均衡中实现。 随着银行内生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外部宏观金融制度所产生的边际效用将逐步递减,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将逐步取代政府强制性制度安排,最终将提高整个金融体系制度的绩效。而中国的商业银行在这轮绩效提升之中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提高银行的内生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完成盈利模式的转型。

2020年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范文 2020年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1/ 6

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摘要: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互联网金融逐步兴起,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了一定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犹如一把双刃剑,有利于促进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调整升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打击。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带来的影响,研究应对这一形式的策略。 1 引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下,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均得到普及和应用,其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了一定冲击。 根据当前发展局面,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机遇和调整,根据实际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调整传统盈利模式。 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产生的影响

2.1 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流失存款业务作为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的基本业务,自 2014 年以来,其一贯快速增长的势头被改变,吸纳银行存款的速度逐渐减缓。 近几年来,余额宝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吸纳了大量的存款,其在 2017 年中旬达到的规模已超过了招商银行于 2016 年定期及活期存款的总额。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导致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灵活性更强以及年利率更高。 2.2 导致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被抢在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对贷款要求颇为严苛,一般选择信用记录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个人及小型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往往难以通过。 互联网金融有效扭转了这一发展形势,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全方位衡量考核个人及小型企业的信用程度,根据综合信用评估结果判断是否予以贷款,这一模式符合当下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网上信贷在审核评估程序上更为便捷高效,具有门槛低、环节少等优势,使得不少企业及个人更倾向于采取网上贷款。 2.3 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造成冲击 3/ 6

【精品】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关键字】精品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保守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守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 不仅给客户提供产品, 而且是以一种公众信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因此,银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 还是一种关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在“大零售”业务中,客户关系不再是单一群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产品销售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营销的关系,也不再是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层次、差异化的群体关系、配置最佳理财组合方案的关系、持续经营和维护的关系,以及主动服务的关系。“大零售”意味着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新挑战在于通过明确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满足、引导并创造个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态圈,包括客户圈、服务圈和金融圈。在该生态圈内,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循环,确保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大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转变盈利模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仍然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和风险压力。对于议价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言,其大额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贷款利率下浮比例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发展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内部结构的转型及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等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渐进的过程。这些因素的不断变化会对商银行的发展非传统业务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同时也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既不能放弃非传统业务的发展,也不能超越条件限制过快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外部条件的同步向前。 关键词:盈利模式创新能力发展方向 商业银行非传统业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可能所有的银行在所有的非传统领域都齐头并进,也没有一家银行有能在同时所有的非传统业务领域处于领先。因此,在判定发展那种非传统业务时,必须对外部条件和发展趋势及自身实力和优势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种或者几种非传统业务进行重点投入和发展,而不是盲目的随大流,以致出现一窝蜂现象。 我国商业银行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得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近年来我国商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139 《商场现代化》2010年6月(上旬刊)总第613期 财经论 坛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 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 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1]刘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李鲁新,张卫国,胡海,龚文海.论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J].南方金融,2007,(6):42-4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 朱芳华 蔡静静 中国矿业大学 [摘 要]与西方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本文从推进银行治理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金融业务创新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间业务 创新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现有的体制和政策条件下,坐享超额垄断利润,客观上加剧了实体经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十二五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商业银行也将进入战略转型期,事实上,这种战略转型在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开始。一个银行要想成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赢在转折点上,未来3-5年将是一个关键时期。 一、我国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外部动因 (一)资本约束更加严格 最近,我国监管部门由于担心经济放缓,推迟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实施,但其大方向不会改变,银行所面临的资本约束将更加严格。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平均20%左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是10%。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以后,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12%-14%。如果现有经营模式不变,银行资本回报率会降至15%以下,低于全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这样一来,银行再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有可能形成资本补充的恶性循环。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战略转型寻求新出路。 (二)利率市场化日益临近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垄断利差。十二五规划提出,利率市场化将是在5-10年内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走势就是银行存贷利差收窄,导致银行利润的滑坡。有人以为,这一轮利率市场化可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国内银行将继续得到保护。不过回头看看,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Q条例,那在当时是不得不取消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也一样,它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经济、金融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临近,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遭到了空前的挑战,加快战略转型无疑是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 (三)金融业竞争不断加剧 未来几年,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平息,外资银行将大量涌入,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经过本轮高利贷风潮,民间资金也将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各类私有资本性质的小型金融机构将大量涌现。加之,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金融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银行业竞争将显著加剧,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划分,银行业的垄断优势也将逐渐消退。 (四)金融脱媒不可避免 未来几年,金融脱媒趋势在我国将会有更快的发展,从而给银行带来经营压力。金融脱媒分为两种,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资本性脱媒是由于直接融资市场兴起而引起的,体现在银行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的去中介化。上世纪80-90年代香港就曾经历过资本性脱媒的打击,当时银行数量锐减近了1/3。另一方面,技术性脱媒也日益突出,它主要发生在银行的支付中介环节。支付本身是借助IT系统支持,这一功能过去都是由银行垄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网络公司的挑战。Engler 和Essinger 的研究表明,未来银行最大的竞争性威胁来自非银行方面,特别是网络信息领域的市场进入者,汇丰银行2010年就将最大潜在竞争对手定为谷歌公司。现在看来,上述两种脱媒的趋势都越来越严重,这必然使银行传统利差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如果没有其他非利差收入补充,整体利润水平就会受很大影响。 (五)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国将逐步从单纯追求GDP指标转向调整结构和改善民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由外需主导转向内需主导,内需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消费将由集团消费、政府消费转向个人消费主导,同时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经济中作用发挥更大作用,产业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大量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将被淘汰,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将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这些变化将导致相应的金融需求发生大幅度改变,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和资产组合作出相应的调整。本轮宏观调控下来,许多银行在政府平台、房地产、铁路公路等方面信贷投放很大,期限也比较长,这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相适应,下一步要进行优化调整,这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传统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

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

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与经营转型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73.33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面对变化,通常会表现为四种态度,“春江水暖鸭先知”反映的是哪种态度√ A以不变应万变 B应变 C求变 D谋变 正确答案: B 2. 通过卖方整合,以下哪项是为整合方带来的利益× A降低信息收集成本 B进入银行销售网络 C增强竞争地位与话语权 D提高决策效率和专业性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3. 我国银行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宏观经济 B政策环境 C同业竞争 D客户需求 正确答案: A B C D 4. 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A资本监管 B利率市场化 C金融脱媒

D技术进步 正确答案: A B C D 5. 从合格到优秀必须具备四大能力√ A认知能力 B创新能力 C协同能力 D资源整合能力 正确答案: A B C D 6. 以下属于总行职责的是× A产品创新 B品牌建设 C营销策略 D战略客户管理 正确答案: A B C 7. 银行业务的变化表现为√ A客户零售化 B业务表外化 C渠道电子化 D服务方案化 正确答案: A B C D 8. 银行产品按照客户需求可以分为× A投资 B融资 C负债

D结算 正确答案: A B 9. 银行机制包括× A资源配置机制 B协同机制 C考核机制 D定价机制 E销售机制 正确答案: A B C D 10. 银行定位包括√ A战略定位 B市场定位 C客户定位 D机构定位 E网点定位 正确答案: A B C D 11. 电商讲究的是四流合一,其中四流指的是√ A信息流 B产品流 C物流 D商流 E资金流 正确答案: A C D E 12. 商业银行在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时候,扮演的角色有√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中介,通过向社会公众(资金盈余者)吸收 存款,然后经过筛选再批量贷放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从而赚 取存款和贷款的利差收入,这是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随着互联 网金融在我国方兴未艾,银行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除了传统 的存贷款利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21222亿元,存贷款净利 差平均为2.7%;手续及佣金净收入为5982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18.2%;投资收益为8173亿元,非利息收入占比约21.1%。从中能够看出,当前我国大多商业银行还处在以利差为主的粗放型的盈利模式阶段,这种盈利模式主要存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盈利手段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经常讲二八定律,也就是说重点 服务20%的客户,这部分客户为银行创造80%的利润。所以,我国商 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存贷款利差 收入约占其总收入的70%以上;二是利差收入主要是由批发业务贡献的。在利率没有市场化的情况下,央行通过设定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金融抑 制的手段,拉大了存贷款利差,使得商业银行赚钱相对容易,但与之 相伴随的是信用风险的集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 商业银行平均净利差从2008年的3%下降到2013年的2.7%。同时,因 为P2P贷款的快速发展,部分取代了银行的资金中介和信用中介功能,未来依靠利差收入为主体的这种盈利模式将会难以为继。相较之下, 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包括服务及投资类收入)在银行总收入 中的占比达到62%,这反映了美国银行业已从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向全能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扩大非利息收入方面将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中间业务品种较少。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增大力度开拓中 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就,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兼论中间业务的发展 摘要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划分,商业银行业务可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自身职能的变化,传统上由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占主导的情况正在悄然发生转变.以投资理财、代理业务、承诺咨询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在当前国际后危机时期与国面临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希望结合国外银行业经验,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以期发现其中的不足,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银行业的顺利转型,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后危机时期,中间业务,盈利模式

目录 第1章导论 0 1.1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0 1.2研究框架与容 (1) 第2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概述 (3) 2.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义 (3)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具体分类 (4)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6) 3.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及原因探究 (6) 3.1.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6) 3.1.2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3.1.3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原因的探究 (13) 3.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5) 3.2.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介绍 (15) 3.2.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16) 第4章银行业与地银行业盈利模式的比较 (18) 第5章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22) 5.1高度关注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22) 5.2研究市场特点,推进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 (22) 5.3合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是中间业务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25) 5.4健全中间业务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责任 (25) 5.5稳妥管理业务风险,高效开拓中间业务 (26) 5.6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训机制,建立中间业务发展的专业队伍 (26) 参考文献 (27) 附录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28)

关于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探析4900字

关于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探析4900字 摘要:我国的银行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优势中主要是通过低成本储蓄来进行支持。而面临当前比较复杂化的发展环境,这一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而通过新的发展模式的应用就比较迫切。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商行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利润结构特征加以阐述,然后对商行盈利模式类型和发展现状加以分析,接着就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转变影响因素和驱动力加以分析,最后探究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问题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利润结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的进一步开放化,在金融市场领域的发展竞争也比较激烈。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重要金融机构,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有着保障作用,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盈利能力的优劣已经成为商行在具体的发展中重要的保障,只有在盈利能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得以加强。而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发展环境,对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就比较重要。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研究,就能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一、商行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利润结构特征分析 1.商行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发展环境下,只有充分重视商行的盈利模式的科学化应用,才能保障商行的进一步发函。商行的应力模式主要就是通过多项资金以及资本金来进行获得相应的利润以及资产增值能力。商行的盈利能力也包含着自身的业务能力,在这一盈利模式方面发展到相应阶段之后,通过相应资产负债结构作为对财务收支结构的支撑,这也是对非利息收入以及营业收入占比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新常态下,我国的银行业已经在贷款增速回稳以及存贷利差收窄和社会融资方式转变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局面,这些发展也对商业银行对转变盈利模式以及将创新能力加以提升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2.商行利润结构的主要特征分析 对于商行的利润结构特征层面,这就主要是在两主体间的利差收入占主体方面有着充分体现。我国在商行的盈利模式所对应的利润结构主要能够概括为两个主体特征,也就是利差收入中公司的业务占据着主体,还有就是在收入额当中额利差收入是主体。除此之外,对于商行利润结构的特征还体现在批发业务占据着主体方面,在我国的商行利差收入当中的批发业务占据的主体的情况下,就会使得贷款结构缺乏合理性,这就比较容易造成风险的发生,对商行的同质化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等都有着影响。 二、商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类型及发展现状分析 1.商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的类型分析 对于商行的盈利模式的类型是多方面的,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是在相应的经济市场发展环境下,通过相应资产负债结构来作为重要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当前我国商行的收入结构主要能够能分成均衡发展类型以传统业务类型和特色业务类型等几个重要类型。其中的均衡发展类型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非利息收入占到比较大的份额,并且会对公对私的业务在实际发展中都相对的比较均衡化。而对于传统的盈利模式类型,则主要是通过贷款等资产负债的业务作为主要的盈利手段。而在特色的盈利模式类型方面,就是对有限资源的集中化发展,从而来对几个重要的业务进行促进,从而在发展中来获得优势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