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

作者:韩鑫冰, 何新慧, Han Xinbing, He Xinhui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刊名:

中医文献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年,卷(期):2008,26(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沈伯俊.Shen Bojun多一些辨证思维--古代小说作家生平研究刍议[期刊论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1)

2.吴雄志标本中气学说初探[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3)

3.陈国成对郑钦安阴阳二纲辨证施治法的学习体会[期刊论文]-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

4.吴泳昕.肖泓.吴生元吴生元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

5.李星《内经》标本中气理论探微[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3)

6.昌炳如标本中气探讨[期刊论文]-中医研究2006,19(4)

7.黄勃.李乃民.贾丹兵.王淑英.黄勃.张永丰脉象阴阳属性辨析[会议论文]-2008

8.朱亨炯.叶锦舫脾胃学说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北中医2004,26(10)

9.李星.LI Xing标本中气治则浅析[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

10.陈飞.张荣华.朱晓峰.杨丽浅析影响病邪从化的因素[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10,31(3)

引用本文格式:韩鑫冰.何新慧.Han Xinbing.He Xinhui郑钦安气化思想探析[期刊论文]-中医文献杂志 2008(4)

曾国藩的修身艺术

【重点提示】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少年当有狂者进取之趣 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 性格决定命运,抱负决定成就,良好的品性是成功的前提。在优秀的领导者身上,我们总是能发现许多优秀的特质。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生的领导。这些特质无一不是从修养中来的。自我修养,是领导者走向成功的起点。早年的曾国藩同平常人一样,也有很多缺点,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修身工夫,确立了良好的品格。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身艺术。那么,曾国藩在修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曾国藩修身艺术,其实无非三条:第一,倔强;第二,进取;第三,有恒。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的性格,受他的祖父曾玉屏和他的母亲江氏的影响很大。曾玉屏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这句话对曾国藩影响很大,做了两江总督之后,他还以祖父的这句话教自己的弟弟,并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他说: “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教需要有这两个字贯注于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说的“至刚”,孔子所说的“贞固”,都是从“倔强”两个字中做出。我们兄弟受母亲的性格影响,好处也正在于倔强。 【忠告】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的倔强性格,在他最初出来带兵的时候表现得最为突出。他是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出来带兵的,没有地盘,无粮饷,事事仰给于人。偏偏曾国藩又是勇于任事之人,因而与地方官员势同水火,屡屡发生冲突。加上初期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更是使他的处境雪上加霜。然而在与官场政敌和与太平天国的双重博斗中,他却养成了一种咬牙立志、不肯认输的脾气。他自己将之称之为“打脱牙,和血吞”的“挺”字功夫。他曾经夫子自道说: 李申夫曾经说我与人怄气从来不说出,而是特别能忍耐,一步步寻求自强之道,因而引用俗话说:好汉打掉了牙,和血吞下去。这正是我咬牙立志的诀窍。我曾经被京城中的权贵所唾骂,被长沙官场所唾骂,被江西官场所唾骂,也经历过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被打掉牙的时候多了,没有一次不是连血一块吞下去的。 又说: 我办理湘军水师,一败于靖港,再败于湖口,将士们都愿意离开水师而做陆军。但我咬紧牙

萨特思想研究总结

萨特本体论思想探究博士论文 本文以萨特本人的哲学著作为主要依据,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成果,突出萨特本体论思想的建设性内涵和积极意义。“导论”部分,根据萨特自己的论述,对萨特本体论的目标、出发点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萨特本体论的根本特征和问题范围做出初步限制和规定。萨特本体论根据各种存在(beings)的内在否定关系实现了对实在(existence)特别是人的存在的彻底理解,从而使本体论思想在根本上脱离了传统形而上学和实体主义的藩篱。“第一章”的任务是具体说明萨特本体论视野中“实在”和各种存在的规定性。在萨特的本体论中,“实在”首先是作为整体的“人的存在”(human being ),它超出反思知识的范围,其独特性必须根据“各种存在的内在否定关系”来理解。萨特本体论提出三种本体论存在:自在存在、自为存在和理想或价值存在,其中自为存在也即“意识的存在”(the being of consciousness),它自身就是“各种存在的内在否定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具有彻底透明性的本体论“虚无”,它证明了自在存在的事实。另外,萨特本体论超出唯我论,强调自为存在的本体论多元性即他人的存在(the existence of others),这种存在也是可以用自为的内在否定关系直接证明的原始事实。萨特强调,只有在自为的内在否定关系中,自在存在和价值存在才有实在性和意义。自为存在自身就是对事实的面对和承担,它对这些事实负责。这一切,在萨特对于"自为的自由行为"

的本体论理解中得到了更为具体的说明。“第二章”说明的是:既然作为整体的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本身就以自在、自为和价值存在的内在否定关系为构成结构并对这一关系负责,那么,本体论的不可还原的三种存在之间的直接内在关系以及“本体论的自由行为”作为自为对自在的改变,它们就只能根据自为自身的直接结构来说明。自为自身的直接结构就是一种三重的"面对" (presence to):“自为面对自在存在”(the presence of for-itself to being-in-itself)、“自为面对自身”(the presence of for-itself to itself)和“自为面对他人的存在”(the presence of for-itself to the being of others)。萨特既不同意把自在存在作为人的存在的最高价值,也反对把人的行为在根本上理解为单纯的机械运动。萨特从意识的自为存在的本体论来理解人的行动。萨特认为自由的行动只有从自为存在的本体论结构出发才能得到彻底的理解,即必须从意识向着存在超越自身的虚无化行动开始。根据自为的本体论,《存在与虚无》强调意向性,强调行为的本体论自由,强调处境是以本体论的自由行为为中心的内在否定的有机整体。另外,“本体论的自为是多元的”这一事实,就是自由所能遇到的内在限制。萨特指出,在自为存在的水平上,只有我的自由才能限制我的自由;在他者的存在这一事实水平上,他者的自由存在也是我的自由的限制。在自由行为的本体论中,萨特着重说明自为与其他各种存在的直接内在关系或原初关系,而且坚持自在自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对墨子的理解与认识 姓名:吴学习 班级:环境科学1201 学号:201231202034 墨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十项,并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春秋战国形成的儒、墨、道、法等几大思想体系中,最具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仍在规范着我们的现实人伦秩序的当首推儒家,其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最让知识阶层推崇的当首推道家,但最独立特行且最具广泛的当代价值的则首推墨家。尽管我对对墨子的了解有限,但墨子的思想至今受用,熠熠生辉,足以看出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 接下来本人要就墨子的著作谈谈墨子的思想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1、首先,墨子教会我们管理国家的的方式:兼爱非攻。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当然,非攻并不等

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他教导我们国家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但国家之间要相互友好,互利共赢,人民之间也是这样。要既反对侵略战争,又以身作则,爱好和平。 2、墨子也很注重培养贤才,统一思想。这在当时是很大的进步。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在隋唐时期才正式形成。而在春秋时期墨子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是难得的。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他教导我们国家领导人要注重培养人才,人才强国。事实上,我国早在80年代就已经展开“科教兴国战略”及“211工程”,这充分吸收了墨子的思想。对于统一思想,对当代又有新的理解,就是在保证正确的思想方向的前提下,允许思想解放,百家争鸣。这是对墨子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3、墨子也很早教导我们要节俭。节用、节葬等。他要求人们要节约,教育人们切勿浪费奢侈。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对墨子积极思想的继承。 4、墨子认为非命,就是认为人的生活不能由命运掌控,而

军事理论论文: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军事理论论文 《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论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 摘要: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 关键词:国防建设,经济建设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为依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坚持同国家建设协调发展,坚持全体军民共建国防的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它着重进行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国防科技、国防工业、国防动员、兵役制度、国防教育、国防法制等方面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军、警、民密切联防的强大巩固的边海防体系;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加强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在经济上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奠定了雄厚的边海防物质基础;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粉碎了敌人的蚕食和侵袭,保卫了边疆的安全。但是应当看到,在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海陆空立体进攻,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人交战,并取得胜利。国防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而无防的历史。国防建设在武装力量建设、武器装备发展、防空体系的建立、动

员体制的建设以及国防外交与国家军事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使中国的国防力量逐步增强。 国防建设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给国防建设注入巨大活力、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使国防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一些新的突出矛盾: 1.怎样使经济利益与国防利益统一起来的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驱动型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的决定和导向下,必然刺激市场主体自发地去追求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用较小的投入去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出,力求获得超出平均利润之上的自身利润,这种内驱力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极为有益的。但市场经济自身也有其弱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市场不能自发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国防建设领域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军工生产改变了过去统得过死的单纯计划体制,军工企业走向市场,这固然给国防经济带来了活力,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军品生产所要求的国防利益之间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一致,一些军工产品的生产利润偏低,在市场的驱动下,许多军工企业对军品生产缺少积极性,出现重民轻军、本末倒置的现象。又如,一些重大国防科研项目需要集中全国的科研和技术力量进行协作攻关。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的是"全国一盘棋",攻关大会战,有设备出设备,有技术出技术,不讲代价,不讲条件。在搞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防经济的微观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

从金庸小说看中国传统思想

从金庸武侠小说看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体现 金庸,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章”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与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金庸是著名的华人作家,他的武侠小说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哲理思想,而金庸本人在写武侠小说的时候也同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和哲理思维来思考人生和主人公的命运。儒道佛思想对金庸小说影响很大。这不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儒家、道家、佛家,只是视其人生观与世界观,气质与人格与儒家道家佛家相近似。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最主要的哲理思想是儒家、道家和佛学禅宗,儒家的学说是为人处世的东西,强调的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儒家可细分为经学和理学,经学重书本,讲章句训诂;理学重心性,讲义理修养,讲礼仪、伦常。道家的主要概念是属于哲学范畴,充分反映了古人对人类世界观宇宙观的智慧结晶。金庸的宗教思想实质上由儒入道,由道入佛的。开始是采用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哲学来塑造他的梦想。在对儒家彻底失望后,金庸开始人生哲学的探索之旅。 首先,儒家思想。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为政治出力,再加上儒家的礼仪教化要求人谦恭有礼,做人应当做到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境界,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书剑恩仇记》,故事中的主角陈家洛就是儒家的典型代表。《书剑恩仇录》亦称《书剑江山》。从名字上看充满了儒生的诗卷气,而其中的主人公陈家洛更是十足的儒生气质。首先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大儒,学问非凡,在这种熏陶下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金庸有意或无意的总是在其中穿插着儒家思想,他待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甚至是他微笑的样子,金庸都尽可能的带着“有礼”二字,再加上这部作品是金庸的处女作,我国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刻在金老的心里,他当然会尽量运用自己熟悉的思想贯穿在作品当中,主人公陈家洛无论是对待对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的爱情,还是在对待反清的事业上面都是优柔寡断,无法取舍,以至于最后造成了爱人的枉死,事业的功败垂成。正是秀才造反,十年难成;秀才恋爱,误人误己!其中虽提到道家之“庄子”,更从庄子的《逍遥游》中领悟了高超的武功,但从陈家洛所领悟的角度来看,也仅是从儒生对庄子文章的角度欣赏其神思华美、虚灵缥缈而已,并未入门。如此十足儒生气的主人公,在其后作品中再未出现。其后的《碧血剑》、《飞狐外传》、《雪山飞狐》系列,一直到《射雕英雄传》之前,都是儒家思想为主导的阶段,不过是从小儒到大儒,从文彩飞扬的小儒生如陈家洛,到近乎文盲的朱家、郭解之流的大侠客胡一刀、苗人凤、胡斐,其间小说主题包含较多狭隘的民族主义与忠义思想,尤其是陈家洛在《书剑恩仇录》里仅仅是为了汉人的江山而反清,如在第十一回“高塔入云盟九鼎,快招如电显双鹰”中陈家洛对乾隆道:“正是,做汉人的皇帝,不是满清的皇帝。”正明明白白体现了那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碧血剑》中李岩对李自成的失望和尽忠义之死,尤其是在第二十回“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中李岩叫道:“大家坐下,我自有主张,万岁爷待我不薄,‘造反’二字,万万不可提起。”然后从容

简析萨特的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

简析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 摘要: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辩护,简明扼要的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 学说。文章就读这篇论文谈谈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人道主义思想等问题。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人道主义 “存在主义不是一种哲学,只是一个标签,它标志着反 抗传统哲学的种种逆流,而这些逆流本身又殊为分歧。现 在还活着的‘存在主义’大部分都抛弃了这个标签,因之被 弄迷糊的局外者很可以这样下结论,说他们之间的唯一共 同点,就是对于彼此的反感。”[1]“在当代哲学中,还没有第 二个流派像存在主义这样,其主要创始人有如此强烈的自 我破坏倾向。名字与这个哲学思潮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哲学 家们,远远背离了自己的出发点。”[2]这两段话引起了对存 在主义的兴趣,于是翻开了它神秘的篇章。 一、萨特存在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的生存受到威胁,使人的尊严被践 踏,而战后的经济萧条和各种社会问题又加深了人们心理 上的阴影,形成了普遍的生存危机感。战后科技对社会生 活的渗透,又使人们受到机械的控制和管理,人被平均化、 整体化,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创造性被泯灭, “被异化了”成 为人们的共同感觉。所有这一切,都已经不能用传统社会 进步和人生观来说明和解释,失去了生存的精神支柱而感 到空虚和惶惑不安的人们,需要重新思考生存的目的和意 义。为此,存在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 存在主义兴起于20 世纪20 年代的德国,这一时期的 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40 年代后,其中心转移 到法国并开始兴盛,代表人物是萨特、马塞尔梅洛- 庞蒂、 加谬;到50 年代,存在主义风行全球进入鼎盛时期;进入70 年代,存在主义不能为人们指出消除异化的现实可行的道 路而走向衰落。其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产生的影响 比他先行者还要大,他早年是研究哲学的,后来官费留学德 国受到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胡塞尔学说的影响,所以 形成一种存在主义哲学体系。 1980 年4 月15 日,法国当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墨子的非命思想 :启示与思考

墨子的“非命”思想:启示与思考 作者:博明雅泽(笔名)一、墨子及其思想简述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农民出身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生于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创立的墨家学说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学派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之世,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墨子的学问与思想博大精深,其早期师从儒家,学习儒教典章古籍,后来由于不信奉儒家所倡导的“礼乐规范”以及“天命论”,认为这些理论思想华而不实,缺乏实用,因此脱离儒家学派,开宗立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其提出的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命”等十项主张,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得到了社会大多数底层劳动人民的支持,因而墨家学派的影响力在当时比较广泛。在《汉书·艺文志》中,对于墨家有总的记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关于墨子的十项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相佐相成,具有关联性,而我想要展开探讨的是其“非命”思想。 在谈墨子“非命”思想之前,我想先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关于“命”的一些概念,因为墨子的“非命”观是与儒家的“天命”观针锋相对而提出的,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命”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墨子所倡导的“非命”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中的“命”,我们并不陌生。就在当代,我们也时常会用到具有“命”的一些内涵、或者关于“命”的表达的一些俗语。比方说,当我们努力追求一样东西而难以把握结果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说:“尽人事、知天命”;当我们进行一场结局扑朔迷离的比赛甚至是胜负难料的激烈博弈的时候,我们会对自己安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当我们请教算命先生预测祸福、询问前途的时候,常常听到先生说“一运二命三风水”……如此等等,关于“命”的术语与阐释在中国历史各类文献典籍中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 简而言之,这些俗语中的“命”正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常常探讨乃至争论的“天命、命运”。这些天命,在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看来,是不可逆的,是上天的意志,早已注定的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强调的是人应该顺应天意,遵从上天的意志与安排,安守本分。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命”,是唯心主义思想。然而,此种“天命观”,却兴起不晚于殷周,流行于先秦,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古代社会,甚至是现代仍有“天命”的思想影响。对于“命”的认识,中国历史历代有争论,墨子便是早期的伟大思想者之一,最为耀眼的一位。从现实意义看,墨子倡导的“非命”观实质上是对于“天命”观的直接否定。翻阅《墨子》典籍,可以清晰的看到墨子对于“非命”思想的阐释,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则,墨子有极其充分而有说服力的例证来支撑“非命”思想。在墨子看来,事在人为,主张人民坚持人定胜天的人生态度,极大地鼓舞社会群众,尤其是广大的社会底层劳动人民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现状。从墨子的“非命”思想主张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与儒家倡导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相对立。 二、“非命”思想的实质与简要评述

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评析谭嗣同

评析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每每看见这番话,总觉凄壮,想想梁启超、康有为逃赴日本的身影,再看看谭嗣同毅然决然地赴死,我不禁要问,他到底是英雄还是莽夫? 谭嗣同的父亲曾任清政府郎中、道台、巡抚等官职,生母出生贫寒,勤劳朴素,自小督促谭嗣同刻苦学习。10岁时他拜浏阳著名的欧阳中鹄老师为师,并对王夫之的思想产生爱好,产生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之后他不断学习中国典籍、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他读书务求广博,经世济民,很有才华,他的诗感情真挚,志趣豪迈,境界恢弘,笔力遒劲。 早年的才华横溢似乎也预示着他不平凡的一生。 1895年4月,日本逼迫中国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正面临着国外侵略和国内清朝政府腐朽统治的双重危机。中国的大地上到处在悲歌,人民在呻吟,田园荒芜,市井萧条,民不聊生,官府却横征暴敛。许多国人自甘堕落,逐步消沉,更别提国难当头能够拿出匹夫之勇。 而此时,正是青春时期的谭嗣同,知识广博、武艺精湛、胸怀大志。他从小饱读诗书,花了十年功夫,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北至新疆,南到台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面对中国的此情此景,他哀伤、他苦闷、他悲愤,望着腐朽即将坠落的清王朝,清朝政府无能至极,竟与日本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谭嗣同万份忧虑,不经黯然神伤。正直的热血青年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写到: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同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他与唐才常等人创建了维新团体南学会。他还把《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含有民族主义意识的书籍发给学生,向他们灌输革命意识,使时务学堂真正成了培养维新志士的机构。 仍记得谭嗣同奉诏进京,启程前,朋友为他践行时,为他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形势,面对种种不堪设想的困难,顾及变法的路上布满荆棘,不容乐观。他却对妻子说,此次赴京,凶险未卜,要“视荣华为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悲无喜,所其自然”。这却也是何其的豪迈啊! 1898年9月,光绪皇帝召见了谭嗣同,并破格赏识谭嗣同等人。让他们在军机处上行走,参与新政,从此谭嗣同便在皇帝左右处理奏折,忙于变法事宜。事过几日,谭嗣同急匆匆的向袁世凯所在的北京的驻地法华寺走去。此时,他身上正肩负着变法成败和光绪皇帝、维新派命运的重任,去说服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要求他在慈禧太后即将发动的政变中保护皇上,维护变法。然而袁世凯的狡猾在于他深知慈禧的力量比光绪的力量大得多,他投靠慈禧,才能实现他更大的野心。变法失败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山”,留下一句话,他便匆匆走了,也留下一个永恒的疑问:他的选择对吗?他是英雄还是莽夫? 儒家圣人观造就了谭嗣同的政治人格,于是便有了谭嗣同心中的“圣君情结”,在时代变革的风云之际,就会产生受命感、成圣王感、破坏感和改造感。然而这么多情感产生的依托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现实中的圣君。因为“成圣人精神最终得落实在政治事功上,而政治事功必涉及国家政治的具体问题。”这似乎是旧式文人的一个既定政治思维模式。于是乎,再崇高的政治理想一和这种既定思维结合,便会陷入到马基雅维里式的权谋和强势之中,

古代崂山旅游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探析_张玉峰

古代崂山旅游文化内涵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 张玉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国际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崂山是当今青岛市最为著名的旅游景观资源之一。当今中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随着游客旅游品味的提高,重视“旅游文化”的开发已成为各大景区打造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不可或缺的法宝。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法抓住唐宋元明这一崂山文化昌盛时期,全方位审视崂山的宗教、名人文化及旅游活动等旅游文化要素,研究其形式与特征,对旅游文化和当今崂山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对我们深入理解旅游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充分挖掘崂山旅游文化内涵,把握其发展和演进过程,塑造当今崂山独特的旅游竞争优势,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崂山;唐宋元明;旅游文化;宗教中图分类号:B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698(2010)02-0023-04 旅游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始于近几十年,目前,在学术界关于旅游文化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见解,主流观点认为旅游文化是涵盖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如贾祥春认为“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1]谢贵安、华国梁认为:“旅游文化以旅游主体的本质完善为主线的综合性的文化样式,是旅游主体为了追求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旅游客体和旅游中介体的 参与下,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事象及其本质。”[2] 笔者赞同旅游文化包括主、客、介三体文化的观点,同时认为旅游文化应当涵盖或关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环境。因为经济、交通、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基本不存在大众意义上的旅游介体,因此介体文化不在古代旅游文化的概念核心范畴之内。古代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属性与游览对象及接待地社会文化的融合,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的文化现象的总合。唐宋元明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正处于成熟时期,崂山宗教文化发达,无数文人墨客在崂山留下了大量的宝贵文化资源。丰富的物质和文化景观资源、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旅游文学艺术等共同构成了崂山辉煌灿烂的旅游文化。 一、崂山的地理区位与环境特点对旅游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位置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崂山之所以成为道教仙山,亦被佛教所青睐,与崂山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环境特点有莫大的关系。如道家主张:修道实际上就是寻找真实的自我,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因而道家通常选取幽静的山林进行清修。佛教属典型的东方内省型文化,需要一个与其“出世”哲学相适应的封闭型的自然地理环境。佛教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顗认为:修禅须安居静处。其曰:“不作众事,名之为闲;无愦闹故,名之为静。有三处可修禅定:一者深山绝人之处;二者头陀兰若处;三者兰若伽 蓝。”[3] 崂山山高水美、植被茂盛,具良好的气候条件,是全国少有的良好气候区域。其偏处海隅、人迹罕至、清静幽雅,非兵家必争之地,故少见兵戈,非常符合佛道两家选取道场的条件。从地域到自然环境,都为宗教信徒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的极佳环境,可以说,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铸造了崂山旅游文化的核心———宗教文化在崂山昌盛流长的基础。闭塞的交通条件也使得崂山成为“深幽之处”,不仅吸引佛道两家僧人道士到此修行,也吸引了众多喜好寻远求真的文人骚客、羽人隐士踏足,形成了崂山璀璨的名人文化。 23 第23卷第2期2010年4月 学报Journal of Qing dao Technical Co lleg e Vol .23No .2 Apr .2010 * 收稿日期:2010-03-15 作者简介:张玉峰(1976-),男,山西晋中人,讲师,硕士。

试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试论曾国藩的治军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王泽明指导老师:党庆兰 [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理学大师。他以儒学思想为根基治军,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治军思想。其治军思想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仁”,“礼”为治军之源,“忠”“信”为行军之本;二是以“勤”“恕”“廉”“明”为将帅 的武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三是“训”与“练”相结合的练军方法;四是讲求“慎战”“以主 待客”“正奇互用”的战略战术。他以思想治军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蔡锷、蒋介石毛泽 东等后世革命家的治军思想都深受其影响,他们治军思想的很多方面都直接与曾国藩的治军 思想有着渊源关系。 [关键词]曾国藩;治军思想;影响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封建地主家庭,他自幼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熟读经史,立志要做“末世扶危救难的英雄”,更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为座右铭。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实力很快发展壮大,清朝政府朝野震动。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临危受命,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曾国藩分析认为八旗绿营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之所以失败,最大的弊端就是“败则不相救”。针对这一弊端,后来他以自己所学理学思想为基础,并结合军事实践建立了一支异于八旗绿营的军队—湘军。湘军在于太平军作战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帮助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稳定了统治局面,建立了赫赫战功,这对后世学人影响极深。所以其治军思想也受到后世学人的推崇,对后世影响极深。曾国藩以思想之军,可谓是一种独创,与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思想相吻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 一、曾国藩以“仁”“礼”“忠”“信”为治军的根本,后世革命家蔡锷﹑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治军思想深受其影响。 曾国藩为了改变八旗绿营在于太平军作战中节节败退的局面,在湘军建立之初就强调要把湘军建成一支“诸将一心,万众一气”的“忠义之军”。○1要想使湘军内部“诸将一心”“万众一气”,就必须找到一套合理的治军方法来协调好军队中的各种关系。曾国藩以此出发,结合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礼”为治军思想之源,以使湘军有礼有序,内外和谐。他说:“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谭嗣同简介及其思想分析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湖南浏阳人。少时博览群书,并致力于自然科学的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为新疆巡抚刘锦堂幕僚,曾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旋奉父命, 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同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 成《仁学》2卷。(①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的原质所构成,其本体是“仁”, 世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仁”的作用,故称其哲学为“仁学”。“仁”是万物之源,它“以通为第一义”。②而“以太”则是沟通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桥梁。由于“以太”“不生不灭”,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静止的、停顿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批判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顽固思想,从变易中论证其改革社会制度的政治理想。③并且认为封建“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常、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封建网罗。对秦汉以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④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 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当宫中后党密谋政变,光绪帝传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时,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8日夜,赴北京法华寺访袁世凯,请袁发兵相救。袁佯为应允。9月20日袁回天津向荣禄告密。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时年33岁。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生平遗著编入《谭嗣同全集》。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召起了人们爱国的热潮,点燃了日后革命的火种。无需置疑,他们都为变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们两个人,结局却是截然不同的。 在西太后决定兵变之前,康、梁、谭等变法领导人都已从光绪的衣带密诏和民众的流言中得知了事泄。光绪密劝“三日之内出逃”。康、梁风行雷厉,迅速逃往日本,准备往后死灰复燃。谭嗣同在他们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留者,无以酬圣主。”于是作为“留者”,他毅然留了下来。他坚决地说,“各国变

从《水浒传》中浅析道教文化文化底蕴

从《水浒传》中浅析道教文化表现 科文10汉语孙鹏腾 108305116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说过:“道教是中国人的根柢”。它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产生,伴随着漫长的封建社会而发展。它以神仙不死之说为中心,神化老子及其关于“道”的学说,吸收阴阳五行家、道家、墨家、儒家包括纬学的一些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基础上,由方仙道和黄老道演变而来。道教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垂法济人、无量度人。 在《水浒传》中,作者多次利用道教活动、道教人物、道教思想为小说的布局谋篇、情节推演、人物命运张纲举目,渲染背景。梁山泊108条好汉是由上界的36员天罡星,72员地煞星下凡的,而36员天罡,72员地煞都是道教神系的支脉,这就使得梁山好汉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小说不仅对道教和道教徒的描写众多,而且内容引人入胜,正如毛泽东所言:“《水浒传》第一回有洪太尉误走魔鬼戏极神气的描写,一看使人神旺”。从《水浒传》中,我们可以试着分析其中蕴含的道家文化。 一、从道教人物看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中梁山好汉们的队伍成份、聚义方式、战斗生活都和道教密切相关,尤其是梁山好汉在行军驻扎、对阵攻防等方面,多次运用了道教阴阳八卦相生相克观念演变而成的阵法。如攻辽时双方对阵运用的九宫八卦阵、武侯八卦阵、河洛四象阵、循环八卦阵、太乙三才阵、太乙混天象阵等,建造的四斗五方旗、三才九曜旗、28宫旗、64卦

旗、周天九宫八卦旗、124面镇天旗、运用于驻防、行军、布阵。小说中对道教文化有这样神奇的描绘也难怪,因为道教就源于古代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 小说中出现的道教人物也非常多。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道教历史上曾有两位玄女,一为常与素女并称、讲房中术的玄女,二为行军战阵之术的玄女,即为本文所说的玄女,小说第四十二回,在还道村不仅救了宋江,而且还授予三卷天书和四句天言,使宋江荣登宝座,在征辽,打田虎,平方腊战斗中转危为安,甚至亲自上前线指点攻破辽兵的混天象阵。 罗真人,居住蓟州九宫山二仙山,公孙胜师父,仅次于天师,李逵斧劈罗真人,写得神奇怪说,他给徒弟的“诀法”神妙准确;公孙胜,号“一清先生”,梁山人马攻打高唐州时,高廉手下有三百飞天神兵,高廉会用妖法,吴用请公孙胜破高廉,大获全胜。宋江闹华州后回梁山,途径芒砀山,被能呼风唤雨的樊瑞阻拦,公孙胜用计法收服了樊瑞。在小说后期败童贯,降服乔道清,杀郑彪和包天师等立下了汗马功劳;吴用,字学究,满腹经纶,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智取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招安后,佐宋江、卢俊义征辽、打田虎、平方腊。而且九天玄女授予宋江的天书也只有他能与其一道领悟;戴宗,号神行太保,每当梁山遇到紧急情况,他运用神行法,腾云驾雾,解救宋江,替梁山传假信,在柴进失

曾国藩睦邻和家伦理思想探析

第26卷第1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26,No.1 2010年1月 Jo urnal o f Gansu L ianhe U niv ersit y(So cial Sciences) Jan.2010 收稿日期 2009 10 23 作者简介 孙翔(1974 ),女,甘肃庆阳人,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研究。 曾国藩睦邻和家伦理思想探析 孙!翔 (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 曾国藩的睦邻和家伦理思想主要有?家和则福自生#;睦邻济贫,家运必盛等内容。针对现代淡化而松散的邻里关系,曾国藩的邻里观对现代人正确处理邻里关系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曾国藩;睦邻和家;伦理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2 707X(2010)01 0013 03 An Analysis of Zeng Guofan ?s Ethical Ideas of Family Harmony good neighbor SU N Xiang (L anz hou City Univers ity ,L anz hou,L anz hou 730070,China) Abstract:Zeng Guofan ?s ethical ideas o f family harmo ny go od neig hbo r are mainly composed of family harmony and ha ppi ness in return and so on.Aiming at the loo se and indifferent neighbor ly relat ions,the view of building go od neighbor r ela t ions per haps has some useful enlig htenment to mo der n people.Key words:Z eng Guofan:family har mony g oo d neig hbor :ethics !!在中国传统社会,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之中成为一种价值标准。民间有?和气生财#的话,社会上有?政通人和#的说法。人们追求个体心灵的平和、家庭的和睦、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天人关系的和谐。曾国藩对此也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他首先看重家和,把家和上升到是一切幸福根源的高度。 一、睦邻济贫家运必盛 家庭和睦对家庭的发展固然很重要,而家庭人 际关系的延伸则是亲属邻里关系。重视亲属邻里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实指尽管血浓于水,但是空间的阻隔往往使得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邻里乡亲的和睦更具有现实意义。民间文学中关于这样的谚语也不胜枚举,像?千金买屋,万金买邻#,?邻居结得好,就如得大宝#,?人到难处邻里亲#等。因为一个人只要在社会上生活,只要不离群索居,总是要在街坊邻居中同其他人或其他家庭发生邻 里关系。好的邻里关系对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作用极其重大。?睦邻#自然就成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特别强调的美德。 和亲睦邻是曾氏?人待人,无价之宝#的?八字#祖训之一,星冈公提出的?宝#字就是要善待亲族邻里。曾国藩在教育兄弟姒娣夫妻儿女等家人要?和#的同时,还要求家人对待亲邻他人也要和善相待,不管宗族姻党与自家有无过隙,子弟辈应该做的是一概爱之敬之。他认为亲戚邻居应经常走动,贺喜吊丧,并探问病情,救济危急。曾国藩常写信告诫两个儿子,千万不要因敬重远亲而慢待近邻。他说:?李申夫之母尝有二语云,%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1]他认为自家初步富裕,千万不可轻慢近邻,酒饭应宽松些,礼貌上应恭敬些。建四爷如果不在我家了,可以另请一人专门款待宾客。除了不管闲事,不帮官司之外,有可行方便的地方,决不要吝啬。在这里,曾国藩实际告诉家人,处理邻里关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2] 。他还告 13

情感异化研究综述1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人的情感异化问题研究综述把情感异化问题作为我的论文选题,既感惊喜又迷茫。惊喜是因为,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对情感异化做系统的研究,在涉猎诸多文章之后发现,有关该方向的研究只是轻描淡写般呈现,有似乎发现新大陆之感;迷茫是因为,有关情感异化该如何界定的问题、有价值的文献相对较少等等问题接踵而至。对此,在尽量搜集更多资料的基础上,对文献做必要的综述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希望以此可以作为对后续的研究提供些许启发和参考。针对该选题主要考察的是情感异化问题,是作为情感和异化两方面内容的复合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情感、异化及情感异化分别做研究综述。 一、国外对情感异化的研究现状 首先,国外对情感问题的研究。在西方,关于情感论的研究相对较丰富深刻,包括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各个方面。主要的理论和观点有:(1)詹姆士——兰格的情感理论;(2)拉扎罗斯等人的近代心理学理论;(3)肯珀、霍克希尔德等人的近代社会学理论与马克思、韦伯、德克海默即西美尔的较为古典的社会学理论;(4)弗洛伊德的情感模型;(5)拉康关于他人、谈话、欲望及历史的精神分析理论;(6)谢弗的情感宣泄理论;(7)萨特的情感理论等。以上从不同角度对情感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国外关于情感异化的理论研究至今无法找到。但关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成果颇多,特别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而言,他们继

承和发扬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如卢卡奇从商品拜物教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问题,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从人性异化的角度具体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哈贝马斯从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角度,对人的生存的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等等,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二、国内对情感异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首先,国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国内关于异化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国外异化理论的重要文献进行翻译和研究,它们大多来自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弗洛姆等人的思想和著作的研究。国内最先系统研究这些思想的专家和学者有徐崇温,他著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另有复旦大学的陈学明,其成果颇丰,著有《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爱是一门艺术——弗洛姆、马尔库塞论爱情》、《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等,其中特别对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进行研究的成果颇多。近些年来对国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研究的博士和硕士论文层出不穷,它们大多将马克思异化理论与消费异化问题、科技异化问题、新闻异化问题等当今社会面临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有关研究使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更具时代感、更加具体化,构成了我们窥探当今社会问题的理论和精神来源。 其次,国内对情感异化的研究。国内关于情感异化的从哲学角度

试论中国军事思想

试论中国军事思想 首先,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的队级、国家和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虽属于理论,但其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它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从事各项军事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由此可见,军事思想在军事领域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将军事比作人,那军事思想必将是灵魂。因此,我们研究军事思想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这里,我想重点谈谈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一、《孙子兵法》——第一次军事思想的飞跃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无疑是一支绚烂的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称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关于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理性原则。当然,在诸多古代军事著作中最富盛名的还属《孙子兵法》,其为我国军事思想的第一次飞跃。 《孙子兵法》共计十三篇,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系统,全面的阐述了战争规律。其主要思想是慎战、重战、善战。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将帅要谨慎用兵,高度重视用兵。而孙子重点阐述善战者的特征,品质,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从客观和主观层面来怎样创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怎样做到善攻者和善守者。《孙子兵法》用一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变”。虚实是变,诡诈是变,奇正是变,形势是变,计谋是变,因势制权是变,因利用兵是变,九变是变,总而言之,变在先,以变应变,因敌变化而变化取胜谓之神。就这一点对现代军事而言也同样的重要,当面对战事时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实事求是,逐渐创新求变,以应变于无穷。 细究古代军事思想就会发现,其不仅仅是单纯的排兵布阵,而大量涉及到政治、经济与战争的关系,进而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论述军事和战略问题。因此,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经过悠久的历史考验以及从战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宝贵的价值。只要人类还有战争,其中许多政治军事原则就将是永远适用的。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再次跨越 近代以来,我们的军队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后来多次边境作战,可以说也算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在战争中也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那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其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基础,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 首先,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此外,以弱胜强还表现在武器装备上,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 其次,其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等等,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其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