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菏泽市201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菏泽市201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菏泽市201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菏泽市201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菏泽市2011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二轮复习是通史加专题的复习,主要目标是夯实双基,形成知识网络体系。通过通史加专题的复习,让学生思维上形成两条线:通史线和专题史线。二轮复习的时间较紧,从3月中旬到5月初,约7周的时间。

如何进一步提高二轮复习的效益?首先,必须研究高考考情和学生学情,找到高考命题方向以及一轮复习存在的不足,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重点,采取科学的备考策略。

一、研究考情、学情、教情,把握好复习着力点

要把握好2011年高考的命题趋向,我们主要应研究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和近几年的高考题,这三者能让我们较好把握复习的方向,找准复习的着力点。

(一)研究考情,把握准确复习方向

1、近年山东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

(1)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注重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主要考查教材的主干知识

(3)材料简约,解题时阅读量小,题目的思维含量高

(4)突出了山东地方特色和时政热点

(5)重视新史学观念的考查。

2、2011年历史考试考试说明解读

(1)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自主探究思维

(2)命题求新,坚持能力立意

(3)考查主干知识的思想没变

(4)题型和难度相对稳定,能力要求不变

(5)注重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总体上看,2011年高考命题将会保持稳定,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我们仍然可以用近年的复习方法去应对,即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主要在高考的不变上下功夫!

(二)学情——一轮结束后的学情

这届学生在高二时受到走班的影响,基础较以往薄弱。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紊乱。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如历史概念特别是时间概念混乱。

(2)不会运用知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审题思路不规范,书面表达不精准,知识点不全,学科特点不明显等

(3)部分学生不适应文科综合的题量

这充分说明: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三)教情——以往二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以前,二轮复习中往往存在的问题是缺乏针对性,高耗低效。主要表现在:

(1)备课不足,温故有余,知新不足

(2)深挖洞,广积粮,盲目扩张

(3)缺乏方法指导(读书、解题)

(4)重讲轻管,课内落实巩固不够

(5)重全体,轻个体

以上三个方面调查研究的情况,应该成为我们二轮复习备考的主要参考依据。据此,把握准高考的方向,清楚我们教与学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二轮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用高效。

二、突出主干,夯实双基

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是高考夺分最有效的保障。

(一)深化专题,夯实基础知识

文综历史考试受分值大、所考知识点少的限制,故侧重于主干知识考核,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特别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最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基础知识是高考的第一依据,高考考查的就是以主干知识、重点知识为主的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原因。

现在学生看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反复记忆却对知识理解不到位!复习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掌

巩固基础知识,防止出现“抓了专题却丢了课本”的问题。

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着手:

从量的方面看,就是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学习掌握。

从质的角度看,就是要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高三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整合,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适当注意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专项训练,提高能力

高考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并呈现多种能力综合考查的趋势。

1、加强对高考能力要求的研究,老师和学生对此要了然于心。

2、二轮复习中应强化对高考四种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可以以专题形式强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

历史学科能力的最好方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月或两个月),以专题的形式培养其中的一

项能力,历史的专项能力训练可以包括以下:(1)审设问的能力。(2)提取信息的能力。

(3)整合知识的能力。(4)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5)规范表达的能力。

3、专项训练非选择题的题型设计

(1

(2

(3)情态价值观(启示、认识、怎么办、经验教训)

(4

热点问题的各种联系。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重视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要明确思维定势的表现,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

三、适度拓展,适当降低难度

(一)适度拓展

二轮复习的关键是整合专题。专题设置时应注意:

1、适度拓展。整合专题就是要打通模块的联系,建立通史性的专题体系。整合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形成知识网络,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的能力;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

模块之间的整合要适度,不应过多扩展通史知识。必修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整合要适度,切忌大量扩展通史知识;选修内容建议复习两个模块,一般不要与必修模块内容进行整合。二是各专题内部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启示、结论等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复习专题内容层次完整、系统,宏观与微观结合,史论结合。但这一部分内容的挖掘也要适可而止。

2、为避免空洞,要淡化宏观的理论色彩,重视史实的归纳总结。

3、理性对待热点问题的复习,不要只是点到为止。要找准切入口,热点问题的根在教材中,也就是注意把热点问题要有历史知识的依托;别不小心弄成政治问题(如中国的民主政治特色),徒劳无功。

(注:青岛一些学校初步确定的热点是(1)建党90周年;(2)辛亥革命100周年;(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4)环境保护问题(5)民生问题。)

(二)适当降低难度

提到难度降低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基于这届学生的基础问题;二是基于今年高考处于过渡时期的形势;三是基于以往复习中反映出的问题。

四、上好两课,提高学、讲、练、评的质量

(一)立足课堂,按照新的课程理念组织教学

二轮复习时间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关键。上好复习课、讲评课,精心组织协调课堂复习环节与活动,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要做到内容容量适中,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简洁、流畅,各种教学活动协调,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方法使用灵活。要特别注意保证学生有消化巩固的环节与时间。

大家知道,新课标特别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高考复习是为了学生在升学中考得更好,那么,树立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复习备考主体”的备考观就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面对新高考,历史教学必须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到“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上来;从关注“这道题我布置学生做了没有”转变到“这道题学生能从中悟出多少”上来,使历史复习备考实现从勤奋型向效益型的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复习课,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我们应以“学为中心”,要求备考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导学、督学、激学、评学上。

现在各地复习课的形式千差万别,但教学的主要环节类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训练;先学后教,问题引导,教师点拨,学生积极参与。

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学生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依托教材进行专题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回顾本专题的知识点。在教师引导下要求学生自行归纳整合,然后教师对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进行精讲,从而构建专题知识体系。二轮复习课四部曲:

?夯基础——抓落实:重点通过知识网络构建总览单元知识(也就是构建知识线索,侧重知识的纵向联系,重点熟悉历史发展基本脉络)

?要演练——再巩固:选取相关高考题来检验,搞清楚本单元重点·难点·易错点。(借此强化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

?拓视野——多联系:是指知识联系再提高,要注意联系知识的多角度、多视角、多层面、多层次(也就是知识迁移,侧重的是知识横向联系,重点分析阶段性历史特征)?重实战——看实效:复习的落脚点还是要落实到解题能力上来,要筛选能培养综合能力的试题,突出三加强(即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历史答题方法的指导,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

(二)提高学、讲、练、评的质量

1、引导学生高效自学,加强检查落实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并进行检查落实,是教师应当做的一个重要工作。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复习过程当中去,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更好地完成知识与能力上的查漏补缺、心态上的自我调整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全方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考能力,提高学习效益。

复习的主要动力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许多专题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多翻书、多动手,由学生自己去整理知识,归纳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教材为基础的纵向、横向知识体系,使其具备看到试题就能准确映射到教材相关部分、相关内容来解题的最扎实的基本功。

学生复习时,必须要回到课本中去,必须与课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读书就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能力!要指导好学生看书,提高自学效率:

第一,看书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精读2遍书,每3周半一遍。

第二,要带着问题看书,多比较、多联系。应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本上圈、划、注、摘、做读书笔记、编写读书提纲、提炼学习要点等。在做导读设计时可多一些这样的设问:这一历史史实你搞清楚了吗?你能准确复述这一史实吗?你还能举出同这一史实相类似的事件吗?你还能给出更多的细节吗?你能再说得详细一些吗?你能更好地解释一下关于这一史实的一些观点吗?等等。总之,应多通过一些提示性的语言来完善学生的阅读。

第三,读有方法。读目录、课文、提示。

第四,读教材插图,锻炼读图能力。

在一轮复习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精读教材,使主干知识更加精准,同时查漏补缺,扫除理解上的障碍。要求学生先看课标,再读课本。要求记忆准确、联想丰富,因为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明确和理解重难点、把握背景线索、形成主干知识结构、拓展历史思维。

国内一位著名企业家曾说过:“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中国缺乏那种能将事情踏踏实实做到位的人。”老师们都很清楚:上课+不落实=0;布置作业+不检查=0:100-1≠99=0;抓住不

落实的内容+追究不落实的学生=落实。要切实检查、督促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落实情况,所有的工作做得结果如何,关键是抓落实。

2、精讲

精讲一是指内容准确、简练,符合考情、学情;二是指占用时间少,教师语言表达干脆,指向明确;三是指方式以导为主,穿针引钱,点拔思路。老师讲。做到少讲、精讲。少讲是针对专题而言,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不再为讲专题而长篇大论,从理论渊源辗转说至多项史实,教师主唱独角戏。而是注重专题引导,搭建框架,注意提示。讲要讲出主线、讲出新意和规律,确保通过第二轮复习使得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有较大提高。

3、精练

特别要重视主观题的训练,要让学生明白:学科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训练。“精练”则必须做到练有目标,选题要准,题目要新,角度要活,题量适宜。要防止不加选择地将大量习题推给学生的现象和做法。备考成败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训练题的质量;二是训练的方式;前者是备考的生命,后者是备考的捷径,要切实命题的质量和训练的质量。训练要强化、要落实。要强调限时训练。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能简单地搬用资料与试卷,教师要自我设计、制作训练题。考过之后要及时评讲。

4、精评

讲评是提高学生答题能力的关键。试卷讲评课首要的任务是做好错题统计和正答率统计,甚至哪位学生,哪个地方出错,都要分析清楚。依据错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讲评要突出重点,讲评课要彻底克服教师在课堂上对答案的不良现象,要充分发挥错题的例题功能,通过讲解这道错题,教给这生解答这一类型题的思维方式、解题步骤和方法,使讲评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再次讲评要揭示命题意图、展现思维过程。针对出错多的试题,再设计类似的试题组成试卷,进行跟踪训练,当堂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

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强化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到肯定成绩与指出不足相结合,点评、自评、互评相结合,面向全体与个别帮扶相结合,讲评与补偿相结合;要做到方法技法指导、点拨到位,能够举一反三。要克服机械讲评、简略对答案的现象。

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不能简单地归纳讲解各种题型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要在影响学生解题的内容词、条件限制词的含义及其基本内涵上归类、比较。讲评时应做到以下三点:(1)揭示命题意图

(2)展现思维过程

(3)总结基本方法

举例:历史解题的六个“历史公式”:

第一、历史背景、原因=主观(内因)(经济、政治、思想)+客观(外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政治、思想)+直接→根本原因

第二、历史特点=宏观特点(趋势、规律)+内在特点(产生的原因、目的、性质、过程、特殊性等)+外在特点(历史地位、发展状况、历史影响等)

第三、性质=属性+任务+结论

第四、影响(积极、消极)、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第五、评价=【两点论(进步+局限、主观+客观)+重点论】+(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第六、启示=结论+经验教训+努力方向

五、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

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彰显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它以一种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教师要理解运用这些新的学术观点,在复习中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二轮复习时仍应渗透到专题复习中去,现举例加以说明:

(一)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首先,应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对复习近现代史比较重要:

1、内涵: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以“现代化”为主线。主要包括:

政治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

经济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市场化等)

思想文化现代化(包括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社会生活现代化(包括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

2、现代化两大阶段: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现代化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

变。

(二)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

要特别关注社会巨变和时代变迁背景下民众生活的变化状况。如,19世纪中叶、民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时期等等人们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这些变化的成因。一定要把该“变化”放置到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中去思考,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就是社会巨变或时代变迁的折射和反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以理解其“变化”的必然性。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学习资源,多关注、利用那些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史料,如日记、书信、族谱、民谣、传说、历史小说、戏曲、文物、遗迹以及各种口述史料等。

六、加强答题技巧和方法的具体指导

阅卷老师对答题规范的建议(尽量避免非知识性的丢分):

第一:认真审题,包括题目的说明文字和题目中的关键词。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比如,某试题的分值是6分,按分值给答案的原则,一般我们应该给3个得分点;但是高考时我们回答的答案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我们组织的答案要点尽可能的多,尽可能详尽,是不是我们应该给4个或者更多的得分点。

第二:注意行文的规范,组织答案尽量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段落化:一个问题层次答完后,自然分出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易得高分。规范化: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楚、行文规范。

第三:答案要点要醒目。怎么样才能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我们的答案并给我们得分呢?我们应该把答案的每个要点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把得分点放在最显眼位置”。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认为最能得分的答案写在最前面,每一个答案的关键词写在每一点的最前面。

第四:答案要点要“多多益善”。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

第五: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比“深度”显得更为重要。写上去的内容有时不一定很正确,一旦踩到得分点也能得分。“全面的肤浅比片面深刻好得多”,不宜对某一个点“深挖洞”,而要“广积粮”。答案内容的组织方面要做到面要宽、点要多、话要完。

第六: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学生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学生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不敢不给分。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学生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

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学生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即使学生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也要尽量答上几点,因为阅卷老师给O分是十分谨慎的;更何况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只要答案不是太不象话,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

第七:合理安排答题空间。组织答案时,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继续补充。

第八:语言要完整,字体要工整。语言叙述要完整、准确、严密,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形成文字时,逻辑上可以采取转折式,结构上采取并列式。由于试卷答题空间有限,字体大小要适中,仿照“作文方格”大小或略微紧凑一些即可。文字不要过大,影响文字数量;也不要过小,影响评卷老师阅读。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要空话套话,不要无的放矢,做到逻辑严密,言之有理。

第九: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

第十:五要尽量用课本语言,多角度回答问题。

做大题时,,要把握五个字——读(读通、读懂)、审(限定语、中心词、问答项)、扣(紧扣材料)、联(联系教材、联系已有知识)、答(准确、规范);比如读图题,要从两个方面把握正确的信息,一是表层信息,仔细观察即可得出;二是深层信息,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作答;比如选择题,要总结不同类型选择题的思维方法,分清一些关键词语如原因、目的、条件、影响、意义等词语的内涵等。

有专家指出,现在高考题的特点是:对细心的有利,而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如山东特色、开放性试题等,其实并不难。充分说明了抓好细节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要注重细节,有所创新。一句话,备课到位、指导到位、落实到位。

以学生为一切工作的主体。在各门学科复习压力都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需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表扬,多鼓励,绝不轻易批评任何一个学生,用心去关怀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知道,不管有多么艰难,老师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不管有多么辛苦,老师也会和他们并肩作战,让他们树立信心,只有成功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时,学习才会有热情,复习才会有成效。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初次带特尖班,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是谈不上的,只是就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的一些感悟和做法进行交流反思,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把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骨架,那么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习的灵魂,所以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培育,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史料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历史学科的思维,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作为特尖班学生,学习主动较强,基础知识背诵熟练,但由于文科综合考试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迁移,缺乏细致思维特的考生就很容易混淆历史题与政治题的界线,造成历史题缺乏史实论证,所以高分成绩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历史思维的差距。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教师:以讲为主,要讲时序、讲概念、讲拓展、讲方法、讲运用。学生:以练为主,要梳理知识、要记忆要点、要阅读理解材料、要学会迁移知识。 学生题型解题思维的训练:选择题:关注逻辑推理和词语辨析,材料解析题:提取信息和理解表达能力,素养创新题:“论证类、比较类、修正类”三大题型的答题训练。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夯实双基。 作为文科特尖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少学生的双基交集很少,因而他们的双基需求的差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那些遗忘的、容易的、重点的内容。所以不管是一轮的夯基础,还是二轮、三轮的查漏补缺,我们都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并鼓励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轮复习要做到“点要透、面要全、线要明、”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重视历史名词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分析特征,オ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オ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阶段特征比较明显的重要单元,我都会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制度、发展阶段等进行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以训练为主线,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高考历史题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2个方面训练学生: 1.以培养理解能力为核心 学生真正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题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理解,学生都非常欠缺,这是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迁移知识、信息和答非所问或不知答什么的结症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平时的双基落实和训练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这一点不放,抓住根本,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方面我们可以向语文学科学习。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让学生集体读题,提炼关键词;对不同句式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的侧重点和作者的真正意图;句子比较长的要用笔画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做题速度。 2.注重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序号专题内容课时 1 民主与法制建设 3 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3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3 4 “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3 5 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3 6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2 7 中国的对外关系 2 8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3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复习经验交流 高三历史李志针对新老高三学年的对接交流,还有教务处的要求,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去介绍。 高三一年复习备考的得失,去市一中听课学习的一些粗浅认识,还有对2018年高考试题的一点感悟。 首先,2018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透视高考历史试卷,联系自身教学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阶段历史教学进行总结,希望能对于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颇多的感悟。 一、以考纲为依据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准绳,要想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益,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高考“宪法”。要想让考纲真正成为我们的指挥棒,我们就必须俯下身子潜心研究、全面思考,渗透我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指导我们的复习。围绕考纲,研究考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学情为考量 高三复习是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提高复习效益,就必须清楚哪些东西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学生可能还不能掌握,这样老师才能够有的放矢,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但是,如果仅靠我们教师进行判断,往往可能与实际情况偏差很大。在实践中,我一般采取两种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注重收集错题,分类集中,通过错题的收集分类,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每单元发放一个调查表或者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展示新授课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高考怎么改革,始终不能脱离教材。虽说高考年年新,但仍建立在教材的基本知识架构上。有了基础,即使题目再难再新,也能成竹在胸。 高三整个一学年的复习,我将它分为三轮:第一轮按照课本的顺序,从必修一到必修三,一课一课的复习;第二轮按通史把三本书整合到一起,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特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第二路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为接近高考,所以在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前要做好复习计划。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2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20年开始变化,2020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20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20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20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

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20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

(完整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 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时期 (政治) 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 封侯、伯 夏 荣时期 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注意:特征 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 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相、卿士、卜、祝、史 王位世袭制的确 家与国密切联系 西 立;等级森严的分 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制和宗法制的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权的稳定(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 我国早期政治制 巩固统治 秦 度。 ①定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①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内容 (分封 时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政治等级、巩固统治国家的制度; 最多是同姓诸侯 ) ②主要的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余 期 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具 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 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 国密切结合。 影响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 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 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 选官 制度 世 官制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 部统一;分封制逐 战 渐 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 关系 相同 王室衰微 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都是早期政治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和变法 (春秋管仲 改革 “相地而衰征 ”和战国 魏国李 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 封建社会的初 背景: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期 ①历史根源 : 吸取春秋战国出现诸侯割据的教训,加强统治。 ②前提条件 : 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 ④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实现了国家的大 BC230 年 —BC221 年先后灭六国。 BC221 年建立秦朝 ⑤政治根源: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一统;专制主义集 权制度的建立巩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固时期。 1. 首创皇帝制度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 秦 ①皇帝独尊(称号) :显示皇帝的神圣感 ①建立 例如: “皇帝 ” 朕“ “制 ” 诏“”“玺” A 、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 ②皇权至上(权力) :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 B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全国分 核心。例如:虎符调兵 为 36郡 ②内容 ③皇位世袭(王位)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 A 、郡(守)职权:中央以下最高一 例如:秦始皇、二世至万世 级地方行政机构。 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汉 B 、县(长 /令)职权:由朝廷任命, ①三公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 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讼和兵役。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 监 C 、乡里亭 察百官; ③意义: 太尉: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但军权秦始皇自掌。 A 、郡县制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 B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官 僚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 1)积极方面 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成为当时的大国。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2)消极方面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 按 军 功 赐 爵,皇 帝 任 命

高三历史下期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下期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下期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求真务实,探究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与学法,落实好新课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础夯实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复习依据 1、内容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__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考纲、人教版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主要素材;考试大纲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题 新课改下的高考是正确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与理念,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特点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三、复习方法 1、时间安排: 2、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3、主要任务:以教材为主,进行单元内小专题复习,夯实基础,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并在此基础上向深、广度扩展,结合现实,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搞好单元过关,精选习题,精讲精练,及时讲评,并且每节课力争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一些重点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 4、方法: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单元内小专题式进行,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采用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析):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知识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

高考必看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计划策略体会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一轮复习计划·策略·体会 孔老夫子在《礼记@中庸》中告诫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国领袖毛泽东也强调“既然有目标就要有明确的计划,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这都说明为了高考这个目标,一个合适的计划是必不可少的。——今天就高三一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向各位专家、老师作个汇报。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2009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计划(我们凭什么来制定这样一个计划?) (一)我们制定一轮复习计划的依据 1.理论依据——根本依据:《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浙江省2009年考试说明》静待2010年的说明、《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7年版。 过去的09年高考复习,是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年新教材,第一年浙江省自主命题)。可以说我们的复习也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进行的。但不管怎样,这些就是我们的“纲”,是这一届高三复习计划与复习教学的根本依据。 2.专家建议——重要参考 (1)09年浙江省考高文综历史反映的趋势(2009年第7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的两篇文章:朱可老师《2009年浙江卷历史试题的亮点与瑕疵》和浦江中学的王涛老师《浙江卷选择题:回归理性、贴近学生》:文章向我们一线教师揭示了浙江文综历史考查的趋势)即: ①返璞归真回归教材:如:17.中俄《尼布楚条约》……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分析:其中的选项②④直接来自《人物评说》P16 第1、2两行,这种考查基于教材,返璞归真,对学生来说是太有亲切感了。Array 同样:我们的数据表格可以清晰的说明这个事实; ②层次分明重视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为了体现选拔性,就会尽量减少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分析与思考:如:15.《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分析:该题看似与教材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实际上学生可以综合运用对数据图标的分析并结合必修2经济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等教材内容分析得出结论。 ③情景创新史观鲜明:如: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分析:呈现了一个1977年高考恢复的全新的情景,学生在做这道考题时身处高考考场,对这个情景感同身受。 这些新高考反映出来的趋势,是我们制定计划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专家的建议:08年的12月20日与09年2月22日,浙大华家池连续举办了两次高考复习研讨会:省内知名专家给予我们高考复习以及时的指导,(朱 可老师、朱海燕、戚金平、朱建国老师等)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给我们复习中的提供了重要

高三复习经验交流发言稿

在反思中起航,驶向成功彼岸 ----2014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能有机会与在座的各位交流、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的备考策略,我感到既荣幸又紧张。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或者是研究高中英语教学的专家,所以我今天也就是和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高三英语复习,交流教学经验,从一线老师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回顾我校在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各位2014年高考备考有些许借鉴和帮助,有待改进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给予及时的批评和指正。 高考听力一直是我们学校的软肋,但在2013高考中,英语组顶住了压力,相较之前,取得较大进步。听力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大家集中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分析高考听力的特点,探讨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高考听力词汇覆盖面广,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多,有些对话还涉及了英美国家的习惯和风俗。每个英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目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一改以往听力只是放录音的做法,认真备课,进而激发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听力练习。 听力训练从高一高二抓起,脚踏实地,以听带动读和写,以读写促听。从高一开始,每周一次,进行全年级集体听力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向学生反馈练习情况。分析听力材料中的难点并在次日的早读课上布置相应的诵读任务,鼓励学生将听力中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来。同时,有选择性的处理课本中的听力材料。删除过难的部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在这样的听力训练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听的能力,还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词汇,促进了读写能力的提升。 团结一致,在高三集中突破。进入高三,听力天天听。利用好百朗英语听力风暴,对听力材料进行整理归类,让学生熟知常见语境下可能出现的相关词汇。组织学生间的听力经验交流。在训练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英语成绩并不突出,但听力却取得高分数;相反,有些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强听力却薄弱。让学生相互取经,回顾自己做听力时的每一个细节和过程,在交流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此外,在临考前十天,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听力的集中强化训练。高三英语教师集体在充分考虑语音尤其是语速的前提下,精心挑选听力材料,统一时间进行高三年级的模拟高考听力训练,使用机读卡,及时反馈成绩,张榜听力成绩优秀人员名单。每次听力考试后,及时发放听力原材料,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将听和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3篇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3篇 在近年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高考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所以,高三历史备考中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为搞好高三一轮 复习,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历史《考纲》中提出的目标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 讨问题”等,历史备考中,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 线索化,使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内容,并贯穿于历史复习的全 过程。那么如何夯实基础知识呢? 首先,要求学生读透教材。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对于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记死记准,不能似是而非,否则做选择题时就会无法准确 判断,做文字题时无法运用课本知识和历史语言来回答。 其次,要求学生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视历史结论的掌握,并能够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要求学生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理清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 从而把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做好每节课一小测,每单元一测试,小测要以书面的形式,可以是选择,可以是填充,也可以是简答,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地查漏补缺。对于小测及单元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学 生要及时进行订正,老师除了讲解外,也要搜集错题率高的题重新 整理,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做好错题的反馈,让学生理解掌握,改 变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 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来分析、观察历史,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掘历史事件之间的显性或隐性的 联系;从而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要注意用概括、综合 的方法,使分散在不同章节、互有联系的知识汇合形成系统连贯的 知识体系,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 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重视例题(材料题、问 答题)精选、整合、变式、编撰,改变学生认为历史只要背书的不良 观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提高主 观题的应试水平。在上课的时候精讲题目,主要讲思路,课后让学 生进行规范作题。形成审题、做题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情感教育 高三紧张的学习加上频繁的考试,往往会使部分学生觉得复习乏味,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燥和消极心理,所以上课要注重激趣、 创设合理的情境,做到备课、上课、作业、讲评、补练等的精细化。上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对于优秀 生要好上加好,让他们成绩稳定,并且成为一种优势学科。对于临 界学生要多加督促,让他们懂得学科的薄弱是由于学习上时间不够、方法不对。对于差点的学生,也要多给予关照,让他们在原有的基 础上能有所提高。 四.加强备课组的团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认真做好共同备课,共同研究考纲、新课程理念。经常相互听课,互相借鉴课堂教学的好做法。分工明确,精心选择习题,对待每份 习题,无论是课堂小测题,还是阶段考试题,都要做到先做后选, 让自己钻进题海、让学生脱离题海。 总之,一轮历史复习的原则是求慢、求细、求实,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扎扎实实地走好第一步,为二轮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法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法指导 高三一轮复习在整个高三复习中又是关键阶段,起着奠基性的决定作用。一轮复习如何适合学情、考情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的十个“特别关注”。 一、关注历史复习“专题”策划 模块主题教学是新课程的特点,也是高考出题的命题趋势。高考备考中通常在二轮复习中重视专题策划,但新形势下,一轮复习也应以专题为主要单元进行教学策划。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要立足于一定的专题背景下,并且要使专题体系化、层次化。例如,经济模块第二单元中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根据课标可确立复习专题——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我们复习的重点就要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后边的传统经济的瓦解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形成发展,可以单独命制专题——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而近代工业的发展问题我们可设计多个小专题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可将近代工业和现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行联系比较。 二、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 关注历史的整体化发展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途径。整体化就是综合的看待历史发展,不拘泥于一个方面,一段时间,一个角度。历史知识是零散的表现,只有整体化认识历史,才容易把握历史的方向,历史的本质,历史的规律。历史的整体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纵向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也有横向历史发展的整体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重视历史特征的把握。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分析特征,才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才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特征题目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面。从2009年山东文综历史选择题看,虽然不同题目呈现的材料不同,问题角度不同,但实质都在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特征的认识。

【精品】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备考复习采用二轮次复习策略,第一、二轮复习原则上在2016年3月底前基本结束,以“导向正确、方法科学、全面扎实、问题中心、主题鲜明、训练高效”为指导,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在重视使学生建立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考目标 (一)全市总目标:800分以上4人,700分以上30人。 (二)学科平均分:560分(原始分50分左右),各校集训班达到700分以上、重点班达到650分以上。 (三)目标分解:

三、学情分析 全市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掌握,答题不规范;学习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共

同努力,加强管理,积极配合,努力提高,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备考意识,提高复习效果和质量。 四、复习目标 通过二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最终实现抓基础、促能力、提分数、保上线的目标,保证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成绩突出。 五、复习思路 学习科学理论,优化教学理念;依“纲”据“标”,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把握适度原则,优化训练过程;倡导合作、和谐,优化资源利用。 六、复习依据 根据《考试大纲》、《2015届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和高三年级备考计划。 七、复习措施--教学进度的大体安排(见附表“教学进度安排表”) (一)研读考试说明,确立科组会诊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 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 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 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 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 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 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 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 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

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 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 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 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1、民主与法制建设 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4、“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5、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6、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7、中国的对外关系 8、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9、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 10、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三历史备课组一轮复习策略

高二历史备课组一轮复习策略 加强教学研究、科学备考,夯实一轮复习基础,迎接惠一调,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一、研究“三题”,明确高考方向。认真研究高考真题(全国卷1近五年、卷2近三年)、高考模拟题(广州和深圳)和典型例题。特别是对全国高考1卷的研究,掌握命题人的思路和考查重点,找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1.选择题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组题,题量分配均为4题;重点研究全国卷1,特别侧重近三年来年年都考或轮流考的高频考点(例如抗日战争、儒家思想、一五计划、新兴发展中国家等)。 2.试题选用的材料简短、阅读障碍少,难度趋易;教育部明确2019年高考将减少死记硬背知识性考查。 3.2018年出现侧重考查时空观念、传统文化、治国理念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倾向,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4.全国卷设问灵活,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考查学生的历史认识,突出思维过程及方法,能力层次要求高,整体难度较高。 二、研究学情,做到对症下药。 总结历次联考、统考的经验教训,结合一轮复习要求和学生实际。我们高二历史备课组归纳了一轮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办法。如下所示: 问题1:历史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由于缺乏体系化思维,部分学生对历史基本史实仅仅形成了大致的了解,远远没有能构建成知识体系,知识凌乱,记忆不完整、不系统。 措施:一轮复习中通过把握阶段时代特征,注重历史线索的梳理,构建知识树,夯实主干,实现重点突破,达到以线穿珠的效果。 问题2:对历史基本概念,特别是时空观念无法精准识记、理解透彻,导致审题不能精准定位,做题无从下手或没有章法。 措施:接下来通过挖掘教材,进一步明晰基本概念、弄清基本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准确的表达并能区分易混概念,并通过时空精准定位;通过利用历史地图、时间轴、大事年表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高三第2学期进行大事年表默写竞赛。 问题3:选择题准确度低、缺乏严密的实事求是的历史学科思维。 措施:选择题严格按照一分材料一分话的学科思想进行训练,高二夯实选择题基础,选择题薄弱的同学针对性进行小题狂练日积尺寸之功,高二第二期举办选择题竞赛(分错题反思和高考模拟两轮),加强对选择题的重视程度,提高做选择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问题4:主观题一是不能有效提取信息(表现为作答时想不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总结 打牢基础是一轮复习的目标,落实是一轮复习成败的关键,规范是提高成绩的主因,把握方向是提高效率的捷径。转眼半年过去,特总结如下: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 教师先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探究(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在联系)--定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路(理清思路,拟出教路,安排学路)。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的利用我校的网络优势,借鉴其他老师的网上备课,搜索相关专题,下载教案、习题等资料,围绕新课标整合教案和习题,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初步形成个人备课。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二、加强单元整体备课,统领课时备课 《历史标准》在课程结构上有三大变革:一是设置学习模块,二是确定专题型的教材和教学体系,三是分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其中第二大变革是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针对新课程以主题单元呈现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也应更加开阔,这种编排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又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整体统筹,加强单元备课。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单元备课法”。强调单元整体备课,单元备课统领课时备课更符合新课程的结构设计和编排理念,也才能一步步落实模块教学和课标要求。 三、运用学案导学。

2020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20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xx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一) 20XX年8月,紧张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工作正式开始了。为确保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高考要求,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探索高三历史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训练,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主要教一个文科班(高三18班)和一个艺术班(高三20班)。这个文科班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后进生较多,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下给其多安排一些学习任务,让其水平能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进一步的进行深化。对于艺术班的教学,由于前半学期学生都在广州学习美术,有半学期没有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回校之后要提高效率,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实工作。 三、教学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研读考纲,突出主体、强化主干、注重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理清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独立解题的方法。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适当加强历史学科思想教育功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持久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研究考试说明,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讲究实效。 5、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B级率上能有再突破。 6、使学生了解并能初步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解决问题。例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 四、采取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实施。在计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具体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针对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今年采用二轮复习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策 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我将省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策略,与大家做个交流。 一、课前: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尤其着重抓好教学案及课件制作的质量 我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陈健敏、徐远红三人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严格依据课标、考纲和省教学要求精心进行集体备课,并将集体的智慧形成教学案,每一单元形成一个教学案,分工落实到人轮流组织编写,每一个教学案要求从课程标准、高考考点、省教学要求、考点突破、典型题目、教与学反思六方面进行认真编写,保证教学案质量,并及时印发给学生。我校高三历史未订任何资料,所用资料就是我们自己编的教学案。老师的编写工作相当辛苦,如,典型题目,要求我们老师跳进题海,从近一两年高考试题及江苏各地模拟试题中挑选与本单元考点相关的好题,所有的题目必须设置新材料、新情境,每单元20题选择题,3大道主观题。每一单元考点突破,按考纲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每一单元都制作高三一轮单元复习课件,具体分工是:我负责从网上下载单元课件,陈健敏负责二次加工,结合高一分课时课件,

制成高三复习课件。这样,我们备课组教学案、课件都统一,每班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这些教学案与课件我们都及时通过教育局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上传到网上,供同行们参考。 二、课中:从夯基础、提能力、讲方法三方面打造高效课堂 (1)夯基础,就是按考纲突破考点,落实主干知识。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对每一知识单元,我们按照总——分——总的原则,着一落实主干知识,第一个总即引导学生从整体驾驭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分即任何一个主干知识,我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思路,将他们设计成一个个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思、去悟,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落实主干知识时恰当运用教学案典型题目中的历史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第二个总是在本单元结束后整体构建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引导学生形成规律性认识。得出历史结论。每节课我们都留五至六分钟左右让学生理解、消化、记忆主干知识。要求学生记忆放在课堂。 (2)提能力尤其培养解题能力。高考考纲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大考核目标与要求十二项具体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能在“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中独立思考和创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