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转变教育扶贫方式

作者:李宗莹

单位:广南县阿科镇董幕小学

详细地址:广南县阿科镇董幕小学

邮编:663319

联系电话:152********

摘要: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很多政策,加大了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先是实施了“两免一补”的政策,之后又陆续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出杂费、免费师范生、资助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等各种政策。这些政策效果显著,确保了义务教育更好地推行发展。但是,仔细分析可发现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某些相对薄弱教育项目投入还严重不足、财政规划投入政策还不完善、教育质量不高、课程的设置不规范、毕业学生缺乏竞争力以及社会舆论“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回潮等问题。针对所这个反差,本文将从教育扶贫的含义、教育扶贫的表现、教育贫困的原因以及教育扶贫的政策和建议展开分析,对于教育扶贫具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投入;教育贫困;教育扶贫

教育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基础,也“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中国的农业人口约9亿多,占人口比例的大部分,所以农村的义务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投入逐渐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得以逐年发展,这些教育扶贫的成绩是全民有目共睹的。可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这种物质式的“直补”投入犹如是生理上的“输血”,九年义务教育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正视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案,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才是义务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

一、义务教育扶贫的含义分析

从宏观上来说,教育扶贫主要是针对贫困山区的人口。对他们通过教育的普及以及各种资助,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各种技术技能,让他们自身得以进步发展,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最终脱离贫困的一种帮扶的方式。

本文就微观而言,主要是针对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对义务教育开展的一些的项目工程来分析,这些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的物质条件,提升了师生的素质,着实减轻了农民孩子上学负担过重的问题,也加快了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教育依旧贫困的表现

虽然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经济落后,城乡建于差距大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地方用于改善教育的财政经费严重不足,所以很难实现农村学校的各项发展。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艰难,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特别是西部一些偏远山区的学生,他们根本没见过电脑,没有图书室,实验设备老化落后,美术器材仅仅是传统的笔和纸。还有很多有些学校楼房已是危,师生宿舍拥挤,但是缺

乏资金改造,依然潜在许多危险之处。这些条件和城里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二)教师待遇差,导致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难以提升

虽然国家有资助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的政策,但是总体来说农村老师的工资水平并不高,有的补助政策不稳定,财政补贴不及时,山区条件苦,因此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毕业之际不愿意投身农村。此外,现有的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并不高,地方人事管理制度又有诸多政策限制。如此一来,师资力量是很薄弱的,这也就导致基础教育的质量很难提升。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只是从大方向上来规划,具体细化而急需的许多设备设施还很缺乏,所以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跟发达国家相比落后。投入的远远跟不上需要。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义务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包含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新课程理念的设计、评价标准的优化等等一系列的复杂过程。然而,新课改的口号虽然已经喊了很久,但似乎收效甚微,传统的应试教育依旧盛行。许多教师的想象守旧,不愿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校和家长面对花样繁多的教学方式质疑不断。这些诸多因素导致改革推行迟缓。

近年来,许多学校盲目复制城里的一些新鲜的教学模式强制推行,殊不知没有结合当地的教育实际,只是一阵热,后期的收效甚微。

如今,许多地方都是城乡教材统一、教学模式要求一致、评价方式单一,根本没有注意农村与城市的各种条件之间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必然处于劣势。小学到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没有效益,出门务工没有技术,最终形象终身发展。

(五)“读书无用论”思想盛行,辍学学生增多

一方面,我国许多地方因为地理条件偏僻,地处贫困山区,观念陈旧,受传统思想影响而认为读书无用,,甚至有的不给女孩子上学,所以及早地让他们辍学回家或外出务工。

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就业形势不乐观,有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要背负极大的债务去完成学业,却不能得到一份好工作的回报,他们宁愿选择早早退学推入社会。此外还有许多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升学无望,本想通过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但是职业教育办学落后,管理不规范。这些重重阻隔致使知识在农村无用,出门用不上,所以近几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舆论盛行,辍学学生增多。

三、教育贫困的原因分析

尽管国家投入了诸多直补的扶贫项目,但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产生。

(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是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中国自推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急速转型,产业结构极大调整。近些年,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基本进城务工,留下老人、孩子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这样以来,虽然加快了城市化建设发展,但是农村却陷入了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之中,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近些年的发展正是以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而获得的。这样使农村的发展更加滞后,义务教育的发展进步也得不到保证,也导致教育的差距和落后。

(二)升学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农村教育目标错位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目标错位。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均推行一种模式。但是农村有许多情况与城市不相符合。比如,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都是由统一招考制度,但是农村中学的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信息资料不足,所以农村学校的入学率相比城市低很多。这些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接受教育,回家务农又没有出路,外出务工有没技术,所以很难融入本地经济建设,造成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和流动。

(三)经费使用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

经费的使用中,中央和省级划拨的经费都能按时、全部、足额到位,而市县配套的经费,由于各地方财政收入紧张不能及时到位,有些甚至只有计划而无资金到位。此外,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中虽然有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但因农村各学校中无专职财会人员,对财务科目不十分清楚,许多有待加强培训和规范管理。

在部分中小学,由于学校规模小,生源少,硬件设施跟不上,又没有护校人员,使得学校管理者不敢将贵重物品诸如电脑、数码相机等,放置于校内,而是长期存放于教师家中,这就难以避免公物私用,甚至个人用坏之后,其维修费用还是从公款中出。

由于地方财政紧张,财政拨款不足,本由财政负担的教职工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和该发放的部分教师津贴、福利等支出只能由学校想办法解决,客观上造成个别学校虚列套取资金问题。加上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低,奖金、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使大量农村优秀教师不安心农村教学,想方设法挤入城区,长此下去,对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四)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教育产业化改革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最现实的结果就是很多农民不愿意承担这种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读书无用论开始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加上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送适龄子女读书是家长法定的义务。而某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让学生辍学早点赚钱,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四、教育扶贫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主要依靠教育,所以想要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首要就要提升教育质量。但是我国城乡差距如此巨大,自己有将农村经济和教育结统一规划,才可实现农村的

现代化,实现中国的真正发展。因此,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教育扶贫的首要任务。

(一)改变观念,重新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极其重视教育,美国经济实力超越英国,日本和德国战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等等,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投入比起资本、土地更为长远、重要,收益也更大。当今的社会是信息时代,人的素质取到重要作用,但是人才来源于教育,所以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教育。我国如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抓紧实施12年制义务教育。此外,应当向对于经济落后地区普及法律知识,尽可能防止学生辍学的问题。

(二)解决经济发展是根本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制定一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的政策。目前,农村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改革城乡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应多向农村倾斜。此外,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引导,用城市的资源来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农村的扶贫只是重视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直接的补贴,对于知识、技能扶贫则很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其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进而推动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支持。政府部门作为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应进明确各级政的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还应调整支出的结构,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可以及时、足额发放。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地方市县义务教育经费配套力度,应加强监管和督查力度,加强问责制,促使地方政府和领导引起重视,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的地方财政补贴尽早落实。

二是改善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同乡镇的教师薪酬要等同对待。财政要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政策性补贴和福利,甚至农村教师报酬要适当高于城市教师,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优秀教师。此外还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安心教学。

三是加强对农村中小学财务人员的培训,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提高全体教职工素质,杜绝出现公物私用的现象。

四是要重视农村教师现状、预算拨付培训、农村贫困生状况和农村中小学经费不足现象,改变农村教育较薄弱的现状。

(四)改革人事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许多地方的人士编制制度还不够合理,城市及其城边学校的教师严重超编,而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价值待遇低,有很多优秀的教师都不愿意去农村从事教育。要改这些局面,就要做到:

首先应加大创收,提高教师的待遇。积极向社会呼吁,争取来自各界的支持,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加大农村教师的创收,保证教师的待遇。

其次应提高农村教师的编制数量,启动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制度,对于相对较差的农村教师,可以先让其到先进的学校挂职锻炼,积累教学经验。

此外,在提高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工作,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评比表彰、事迹宣传等方式,引导教师的需求层次向高层次的精神水平发展,弘扬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最后,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合格学历的进修,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地方组织的各类培训,使农村教师较快的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和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扶贫的方式亟待改变,即由对农村学生的直补转变为改善其所接受的教育,提高他们所受的教育质量。面向未来,通过顶层设计,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但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只有坚持方向,科学规划,才可逐步完善。

文章字数:

参考文献:

[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石油教育2005年03期,第94页。

[2]张军凤、王银飞,《平等配置义务教育经费──兼谈“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1期第33~34页。

[3]纪晗,《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财会月刊2005年10期第31~32页。

[4]杨华祥、张玉,《武汉市农村教育问题分析》,《武汉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武汉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第382页至394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