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2019·申扎模拟) 许多城市的街道上已出现分类型垃圾收集箱。下图是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易拉罐投入的垃圾收集箱上应贴有的标志是()

A .

B .

C .

D .

2. (2分) (2018九下·厦门开学考)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石油

B . 液态氧

C . 食醋

D . 水泥砂浆

3. (2分)(2019·哈尔滨模拟)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

B . 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 . 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 煤、石油、天然气、沼气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4. (2分) (2016九上·南召期末) 生活生产中的很多现象与变化有关,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干冰升华

B . 食物变质

C . 石油炼制

D . 蜡烛融化

5. (2分)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合的是()

A . 洗涤剂清除油污﹣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B .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C . 铝制成铝箔﹣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 金刚石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熔点高

6. (2分)(2017·江阴模拟) 中考复习阶段,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7. (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 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8. (2分)(2014·百色)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石墨作铅笔芯

B . 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

C . 铜丝用作导线

D . 干冰作致冷剂

9. (2分)冬季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该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 . CO2

B . N2

C . O2

D . CO

10. (2分) (2016九下·横县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读液体体积

B . 引燃酒精灯

C . 滴加液体

D . 取固体药品

11. (2分) (2017九上·宜兴期末)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现将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从实验获得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 棉花具有可燃性

B . 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C . 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

D . 棉花燃烧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2. (2分) (2016九下·荣县期中) 小明同学按如下步骤对金属X,Y,Z进行探究:(1)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没有;(2)取大小相同的X,Z颗粒,分别接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Z快.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A . X>Z>Y

B . Z>Y>X

C . X>Y>Z

D . Z>X>Y

13. (2分)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 夜间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泄,立即开灯查明泄原因

C .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D .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14. (2分)兴奋剂检测是对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检测。其中一种兴奋剂的化学式为C20H26O2 ,下列关于兴奋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兴奋剂属于氧化物

B . 该兴奋剂是由48个原子构成的

C . 该兴奋剂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 . 该兴奋剂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8

15. (2分)(2017·姑苏模拟) 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A . CO2气体(CO)点燃

B . 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 . 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 . 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16. (2分)金属腐蚀的快慢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下列条件下,铁钉的腐蚀速度最快的是()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共5题;共19分)

17. (3分) (2019九下·长春开学考)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钠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3)两个氢原子可表示为________。

18. (4分)依据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下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硫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

(2)硫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___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3)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在第________ 周期;

(4)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19. (3分) (2016九上·孟津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________、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20. (4.0分)(2017·泰安模拟) 2011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

①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________.

②“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

①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2+会变成,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

21. (5.0分)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材料.

(1)

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铁强化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__ (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

人体缺铁会造成________ (填字母序号),青少年缺钙会造成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佝偻病

D、坏血病

(3)

要验证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硫酸铜溶液,你认为他还需要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还可选用物质是锌片、铁片、铜片和稀硫酸.

要探究铁和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________ (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硫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温度

(4)

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2】,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

①无色气体A是________ ,固体D的成分是________;

②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分数是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Cu2(OH)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结果精确至0.1%).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共2题;共11分)

22. (5.0分) (2017九上·玄武期中)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长江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a是________。

②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b,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待净化的水应该从________端通入(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

③取少量液体D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搅拌,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

操作c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经过操作c后,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电解时需放入少量硫酸钠,作用是________;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应是1:2,但实验所得数据略小于该值,针对这一现象推测原因,你认为可取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通电前,生成氢气一端,活塞下方的玻璃管内未装满水

B.相同条件下,在水中溶解的氧气比氢气稍多

C.连接生成氧气一端的电极被氧气氧化,消耗了一部分氧气

(3)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铝和镓的混合物)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①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反应①中镓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__。

23. (6.0分)(2017·泰兴模拟)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1)【猜想与假设】甲 CO2、H2O;乙 CO、H2O;丙 NH3、CO2、H2O;丁 CO2、CO、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2)【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_(填“能”或“否”)。

(3)甲烷燃烧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A中变蓝、________,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5)请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共1题;共6分)

24. (6分)(2011·阜新) 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钠,为测定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200g废水,向废水中滴加10%的硫酸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98g.(假设废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硫酸反应)

请计算:

①1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

②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共5题;共19分) 17-1、

17-2、

17-3、

18-1、

19-1、

19-2、

19-3、

20-1、

20-2、

21-1、

21-2、

21-3、

21-4、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共2题;共11分)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共1题;共6分) 24-1、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 (100分,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N—14O—16Na—23Cl—35.5Fe—56 Zn—65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 共35分) 1.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水杯 B.纯棉毛巾 C.羊毛围巾 D.蚕丝被芯 2.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A.Ca3(PO4)2 B. KCl C. CO(NH2)2 D. KNO3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有机物:甲烷、碳酸钡 B.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 C.混合物:氮气、空气 D.复合肥料:硝酸钾、氯化铵 4.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是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B.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 C.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杯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5.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人们可以无节制地向它索取各种资源 B.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式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海洋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水资源库,如何获取廉价的淡水对缓解淡水危机意义重大 D.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 (第6题) 6.小军同学自制汽水所需配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苏打属于碱类物质 B.柠檬酸溶液的pH<7 C.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汽水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跟水发生反应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铁锈在稀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后,铁锈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C.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8.下列各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并且一定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NaOH、NaCl B.NaCl、KCl、KNO3 C.NaOH、NaCl、HCl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鲁教版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鲁教版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则根据图示,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A.12 B.16 C.5 D.10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3.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C检验H2中混有的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D鉴别H2O2溶液和H2O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4.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完全燃烧2. 8g某有机物,生成8. 8gCO2和3. 6gH2O。下列对该有机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该有机物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H4

D.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6.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H2和CH4 D.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7.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8.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9.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稀盐酸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度(下)天宝中学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命题:孟兰英审题:张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Fe-56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蔗糖溶解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 2.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化为() A.增加减小 B.减小减小 C.减小增加 D.增加增加 3.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硝酸铵和水B.铜和稀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氯化钠和水 4.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如乙金属为Fe,则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6HCl=2Fe C l+3H↑ 3 2 B.金属甲.乙.丙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若乙是金属Al,则丙可能是Zn和Fe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甲.乙.丙.丁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A.H、O 2 2B.C O、N 2 2 C.SO、CO D.SO、 CO 2 22 6.下列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u+2HCl= CuCl+H↑B.3Cu+2AlCl= 2Al +3Cu Cl 2 2 3 2 C.NaOH+HCl=NaCl +H O D.2Al+6HCl=2AlCl +3H↑2 3 2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 2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8.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时都会析出晶体 2 1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③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④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⑥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⑥B.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③④⑤. 2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 .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氮气等,是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NO2等 C.用适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反应完成后要立即读数 D.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 . 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 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5 . 下列四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冰水混合物B.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 C.自然水、啤酒D.五氧化二磷、洁净的空气 6 .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物质的是() A.Ne B.H2C.2Zn D.F 7 .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8 . 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 m 的值为 3.8 B.X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 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 9.6g,则无 X 生成 9 .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钠原子和钠离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完整)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月考的考试内容是前三个单元的内容,整个试卷的题目紧扣教材,没有偏题和怪题,难度不大,但从考的成绩来看,整体水平普遍较差。通过近几天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普遍反映,上课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但不能做好笔记,没有记忆的时间,对知识点巩固不够,于是在考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题目不知道怎么下笔,觉得力不从心。 2、学生在考试中使用的化学用语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准确表达所想答案的意思,而且在书写当中经常出现错字和别字,导致丢分严重。 3、由于刚接触不久,大部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差,不懂得怎样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导致试卷中的实验探究题大面积失分。 4、学生考试习惯不好,有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整张试卷,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觉得试卷简单,就在教室里等着交卷,没有认真检查试卷。 5、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题目只看个大概,就急忙解答,这也是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对学生的调查,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多方面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1、学生上课听讲,记好笔记是学好化学课的基础,此外,平时要加强对知识点的检查力度,强化学生的记忆,每个星期定期进行检查,让每个学生把知识记牢固,避免在考试中出现思维混乱,摸棱两可的情况。 2、对于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仔细的挑选,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作业,并根据学生时间布置作业量,对于学生难于动笔的实验设计和探究,尽可能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逐渐适应相关题型。 3、对作业的质量提高要求,规范学生的表达,强化汉字的书写,提高书写质量,不出现错字和别字,要求学生读懂题目后开始做作业,养成背着书先做作业,再对照书本和笔记本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考试中养成自觉检查试卷的习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大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大全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3.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 内容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协作能力比较强;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酸的基本性质。只是在借助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试剂的选择上还存在迷惘现象。综上分析,安排本节实验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建议: 建议进行本节实验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可借助下面的情景素材“学生做中和反应的实验,直接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酚酞,于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发现酚酞不变色,就得出了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中性的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pH试纸或pH计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烧杯、洗瓶、表面皿、药匙、镊子、火柴、酒精灯、胶头滴管、pH试纸、点滴板、白瓷板(pH计或数字传感器);

药品:溶液样品、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生锈的铁钉、柠檬汁、肥皂水、蔗糖水、氧化铜、锌粒、镁条、洁净的铁钉、石灰石、碳酸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已知Ca(HCO3)2═CaCO3+CO2↑+H2O.一定量的Ca(HCO3)2固体在密闭容器中受热分解(此过程CaCO3不分解).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A.B. C.D. 2.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3.已知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已知a为固体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 D. 4.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 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5.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B安全常识 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 ②用生石灰吸附水中的异味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②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放一盆水 C化学规律D物质的鉴别 ①高锰酸钾加热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③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①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 A.A B.B C.C D.D 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B.一定量的红磷在密封容器中燃烧 C.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碳和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7.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0% B.45% C.30% D.22.5%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晒制瓷器 D.冶炼生铁 2.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扬汤止沸 C.投鞭断流 D.钻木取火 3.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D. 熄灭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读液体体积滴加液体 4.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吸取液体:滴管口向上防 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 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 置在天平上 A B C D 5.对下列事实微观解释错误的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闻到浓氨水有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 B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 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 水蒸发为水蒸气分子的体积变大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7.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 除④外 C. 除⑥⑦外 D. ①②③⑤8.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收集时O2 ,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较纯净的氧气,从如图中选取的装置最佳组合是() A.①④ B .②④ C.②③ D.①③ 10. 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 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下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共6分)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0℃时水结成冰 (2)汽油可以燃烧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 (4)酒精易挥发 (5)煤气燃烧 (6)鸡蛋发臭 12.(共5分)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2)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保持碘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 B、菜刀生锈 、冰雪融化、铁丝弯曲DC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蒸馏水C、牛奶D、食醋3、有人通过闻茶的方法就能判断出茶的产地,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青藏高原的空气被称之为没有污染的空气,对这种空气正确的说法是( ) A、空气中只有单质 B、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5、下列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A、O2 B、Na C、Ne D、H2O 页 1 第 6、表示2个氢原子的化学符号是( )

H2、2He D、2H BA、、2H2 C7、常见物质中含有游离态的氢元素的是( ) A、液态氢气 B、蒸馏水 C、汞 D、氢氧化钙8、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物质中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氮气 9、判断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B、熔化产生蜡烛油A、发出明亮的光、放出大量热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 、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11( )A、品尝药品的味道B、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 C、用盛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管口不对着人 12、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硫15㎎,铜2㎎,锌1.5㎎,锰1㎎。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页 2 第 A、元素 B、单质 C、化合物 D、无法说明 13、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A、分子的运动B、分子间的间隔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为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采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吸气时,瓶1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生石灰碳酸钙先加水,再过滤 B铁粉铝粉先加入稀HCl,再过滤 C N2O2通过足量灼热的铜网 D CO2CO点燃 A.A B.B C.C D.D

4.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5.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 6.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已省略),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C.甲物质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D.生成物中丙、丁分子个数比为2:3 9.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北京路中学初三化学测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25=50分)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锰是一种催化剂 B.催化剂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6、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 纯净物 B.混合物 C . 氧化物 D . 无法判断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⑦③⑧①④⑥⑤ 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⑤⑦⑧③②①④⑥ 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8、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速率慢 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总量更多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