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物理第3章研究物体间的相

力的合成与分解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F 1、F 2与其合力F 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 大小随F 1、F 2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B .F 大小随F 1、F 2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C .F 大小一定小于F 1、F 2中最大者

D .F 大小不能小于F 1、F 2中最小者

【解析】 合力随两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合力大小的范围为|F 1-F 2|≤F ≤F 1+F 2,例如,当F 1=5 N 、F 2=6 N 时,1 N≤F ≤11 N,F 可比F 1、F 2中的最小者小,也可以比F 1、F 2中的最大者大,故只有选项B 正确.

【答案】 B

2.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时( )

A .一个分力变大时,另一个分力一定要变小

B .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变大

C .无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小于这个力的一半

D .无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大于这个力的2倍

【解析】 设把一个力F 分解为F 1、F 2两个分力,当F 1、F 2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则有F =|F 1-F 2|,当F 1变大时,F 2也变大,A 、B 错.F 1、F 2可以同时大于F 的2倍,D 错.当将F 沿一条直线分解为两个方向相同的力F 1、F 2时,则有F =F 1+F 2,可知F 1、F 2不可能同

时小于12

F ,C 对. 【答案】 C

3.(2016·西城区高一检测)如图3-4-15所示,三个共点力F 1、F 2与F 3作用在同一个质点上,其中F 1与F 2共线且反向,F 2与F 3垂直,F 1=6 N ,F 2=2 N ,F 3=3 N .则质点所受的合力为( )

图3-4-15

A .7 N

B .11 N

C .1 N

D .5 N

【解析】 F 1与F 2的合力F 为4 N ,方向沿F 1方向,F 与F 3的合力F ′=F 2+F 23=5 N ,

D 对.

【答案】 D

4.在图3-4-16中,AB 、AC 两光滑斜面互相垂直,AC 与水平面成30°.如把球O 的重力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则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别为( )

图3-4-16

G ,

32G G ,3G G ,22G ,32

G 【解析】 对球所受重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 1=G sin 60°=

32G ,F 2=G sin 30°=12

G ,A 正确.

【答案】 A

5.为了行车的方便与安全,高大的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 )

A .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 .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D .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解析】 如图所示,重力G 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下滑的分力F 1

和使物体压斜面的分力F 2,则F 1=G sin θ,F 2=G cos θ倾角θ减

小,F 1减小,F 2增大,高大的桥造很长的引桥主要目的是减小桥面的

坡度,即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使行车安全,

D 正确.

【答案】 D

6.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 =10 N 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 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 ,则在分解时( )

A .有无数组解

B .有两组解

C.有惟一解D.无解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F 2=F sinθ=10×1

2

N=5 N,而

F2为6 N大于最小值5 N,所以有两解,选B.

【答案】 B

7.(多选)如图3-4-17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细绳的另一端系在铅笔的A端,笔的右端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笔的A端悬挂钩码,并保持静止.通过实验会感受到( )

细绳倾斜铅笔水平

图3-4-17

A.细绳被拉伸,铅笔被压缩

B.铅笔对手掌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沿笔由C指向A

C.细绳对手指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沿绳由B指向A

D.所挂钩码质量越大,细绳和笔对手的作用力越小

【解析】钩码对结点A的拉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绳拉伸,使笔压缩,故B错,A、C正确.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求出钩码质量越大,细绳和笔对手的作用力越大,故D错.【答案】AC

8.如图3-4-18所示,一条小船在河中向正东方向行驶.船上挂起一风帆,帆受侧向风作用,风力大小F1为100 N,方向为东偏南30°,为了使船受到的合力能恰沿正东方向,岸上一人用一根绳子拉船,绳子取向与河岸垂直,求出风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绳子拉力F2的大小.

图3-4-18

【解析】如图所示,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高一物理课题研究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虢镇中学高一物理备课组 付博 赵智强 杜少妮 张维莉 1 引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究思考能全面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实验中,有时一个小小的改进,往往能显著地改善实验结果,大大地提高精确度。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经典性实验,它所用器材简单,但却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测量长度和时间这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量的能力,该实验的原理虽简单,但准备工作较复杂,操作技巧也要求较高,学生实验数值误差大。本文针对原实验几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若干探究式的改进意见。 1 对新改进方法的探究 1.1原方法的局限性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一直是根据单摆在微小摆角下的周期公式的导出公式: 224T L g π=来进行的.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人们对该实验进行过不断的改进,但都是对周期测量的改进,而摆线长度的测量依然只能使用米尺,这就限制了测量精确度的提高:用224T L g π=来测的g 相对误差为: T T L L g ?+?=2δ......(1)其中T T ?2很小,以电子秒表为例,理论上讲,绝对误差可以小到0.01S 。若测100T 则相对误差T T ?可以小到约0.005% (T 以2S 计)。但是L 的测量误差却不可能很小。这是由于摆线长约几十厘米,精密量具无法利用,只能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测量,其相对误差L L ?约为0.05%,是T T ?2的5倍。它便成为g δ的主要部分。可见,不得不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L 是限制测g 精确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利用224T L g π=测g 的缺点之所在;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量出单摆的摆长L 和振动周期T 后,再由224T L g π=求出重力加速度,数据计算量比较大,往往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错。

高中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高中物理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物理组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负责人鱼亚勋所在单位温宿县第二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物理教学物理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结题报告摘要 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地课堂导入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强学习动机,有益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思想品质。在课题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理清当前物理课堂导入的现状,通过教学实验,评估各种导入方法的效果,总结出课堂导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看插图,直观导入、故事导入法、借助事实,实例导入、设置问题导入、实验导入.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统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最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物理做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物理知识是提高科学素养重要途径。而目前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所学科目的增多、学习负担的加重,以及大学生就业率低,家长教育观念淡薄,认为不上学是打工,上大学还是最终打工等负面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低、主动性差,甚至厌学的学习心理现状。在物理课堂上有的无精打采,有的一脸茫然,有的自己看书做题,个别学生干脆埋头大睡。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热爱物理物理这门学科、乐于学习这门课,就必须重新设计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前奏,提前预示教学内容的主题思想,带给学生一个初步的知识形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谓是“教之大事,不可不察”。现在,很多教师虽然重视课堂导入,但由于个人知识和思维的局限性,导入方法单一,形式单调,长期使用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导入时间过长,喧宾夺主,使课堂导入冗长繁杂,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没有用教学理论和新课改思想指导导入设计,没有形成课堂导入的一般性原则,通常是随意的、灵感与经验是主流,导入缺乏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缺少反复思考后的锤炼,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2、课题界定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注重传授式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化、强制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偏重于传授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概念,解题方法,这种方式抹灭了学生自我发现的能力,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发挥。在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以传授方式教学,将概念和实验结果不断重复地传输到学生的脑中,将物理教学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很少有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且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有问题却无法提出,同时教师得不到学生是否理解知识的反馈信息。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缺乏教学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将物理实验应该呈现的现象,通过口述或者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于那些生硬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实验死记硬背,学生只要记住这些会发生的现象就等于接受了这些知识,完全丧失了创新的意识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这门应该生动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无法想象、无法亲眼验证物理的神奇,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过分注重教学结果,一味地追求高分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是对教学方式好坏最直接反馈,然而这往往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今的学习最直观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的分数压力,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迫使教师加快对学生分数的提高,教师不断地传授提高分数的解题方法,学生则只是掌握这些解题技巧,并没有从思想上接受这些知识,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则慢慢地消失的现象。 二、讨论式教学方式实施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是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的综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有探知的本能,好奇心是创造发明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苹果会下落,为什么泡沫可以浮在水上。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讨论式教学使物理课堂拥有了新的生命力,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 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 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

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

高中物理不同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上: 1、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生活中的物理 3、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 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研究“放大”作用的实现 6、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7、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和耳朵? 9、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 11、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汽车中的物理学 13、牛顿的一生 14、物理与现代军事科技 15、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6、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7、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18、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19、“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0、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 21、“图解法”题型归类 22、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2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24、研制水“火箭” 25、自制孔明灯 26、力与生活 27、桥梁的研究 28、汽车加速性能的研究 高一下: 1、“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 2、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3、“和平号”坠毁始末 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5、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6、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7、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 8、浅谈可再生能源 9、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10、物理问题与模型 11、爱因斯坦的一生 12、自制孔明灯

13、宇航生活 14、航天飞机 15、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16、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17、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18、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9、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20、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21、关于宇宙形成学说的研究 22、能源的研究 23、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24、太阳能的利用 25、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空间弯曲,时间倒流----爱因斯坦相对论 28、黑洞 29、火箭原理与空间探测 30、什么是质量 高二上: 1、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2、“图解法”题型归类 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 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自制火灾报警器 8、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 9、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 10、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减少手机污染? 11、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 12、关于潮汐发电的总结报告 13、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14、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15、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16、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17、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8、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19、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 20、磁卡和IC卡 21、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22、对地磁场的分析与讨论 23、静电屏蔽与动电屏蔽的区别 24、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 25、射线的应用与防护26、核能的利用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起,我省将实行课程改革,起始年级的教师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这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90年代末期的素质教育已经开始)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以单向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机械式的教学方式下,失去了对知识的主动思考过程、失去了思维发展及创新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了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和师傅讨论,徐承南老师溪口的讲座) 从1999年开始,研究者在连续带出了二届高三毕业班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反思,感觉到最令人困惑的现象有三个: 第一:教师精心准备了一节课,并且自己认为较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学生下课依然有不少问题要求解答;困惑的是:学生感到疑惑的问题教师自己觉得上课已经讲解得很清楚了。 第二: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非常幼稚的问题,或者是提出一些我们教师觉得存在明显错误的方法,真不明白学生为什么放着这么多正确的思路不用,偏偏选择一条错误的解题思路。 第三: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却屡屡犯错,难道仅仅是记忆力不好、学习不专心等因素造成的吗? 仔细反思以上出现的教学现象,我觉得问题主要就是出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上,简单的说,在上一节课前,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他们困惑的是什么?他们最需要老师解答的疑惑是哪些?一般,教师备课时都会确定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是什么呢?如果不是来源于学生,无非就是二个途径:自身的经验和手上的教学参考书籍。即便是每节课的教学重点相同,但面对全国各种层次的学校和各地区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怎么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难点呢?所以,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每个高中的学生 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高中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且 物理属于比较抽象的科目,存在很多的公式和推理,比较枯燥乏味。很多高中老师通过对相应物理教学方法的总结,逐渐在教学中运用 了教学设计这种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 分析总结出高中物理设计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对高中物理教 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 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 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 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 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设计教师:刘军 方案: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课题名称: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二、课题背景说明: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实验仪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均已能熟练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并不是那么的熟悉。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和原理,也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方式。通过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关的实验的原理。 四、课题内容: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学习法: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对照说明书,明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利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图书馆寻找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图片、信息。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观察电磁打点计时器实物,对照说明书或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 (2)第2—5周: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随后查阅文献网络资料,进一步学习电磁打点几十器的工作原理。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学习报告、学生论文(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实物观察与图片收集: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一物理从知识体系到学习方法都与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差别。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是学生易产生分化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的培养,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了解高一物理学习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大量的概念。 2、教学的难度加大。主要表现在教学函数关系的复杂化、图像的运用等。 3、空间关系的建立,在高中只有一维的问题,高中出现平面问题甚至立体问题。 4、概念和规律较高中更具复杂性,如曲线运动的速度等。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呢? 首先,要把握好进度,勿图快,尤其在以上几个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第二,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需要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必要的物理概念和常数需记忆,而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勿死记硬背。第三,在教学中,加强观察与实验,教师一定要把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的过程讲清楚,不要草率地给出结论,要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是注重讲道理的科学。最后,在教学中不要随意

增加难度。如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大多数学 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习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切忌总是将综合性题目拿给学生,更不要把高考的试题拿给学生,那样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所以我 们不仅应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更应重视对改善学生学法的探讨。那种把教学方法只理解为教师的教法和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对指导学生学法的探索的现象,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 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 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学习方法的是否科学。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只能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上面。所以我我们在研究教师 教法的同时,要认真探索学生的学法。 一、在设计教法的同时设计学法 备课的实质,就是一种教法设计。所以从教材的实际和学 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其特点,在备知识、备教法的同时,也备 学生的学法,在设计教法的同时也设计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材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 法上往往采取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种教法下,学生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 --研究滑动摩擦力现象 巴吉垒中学高中物理组李春生 教学内容: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本)《物理》第一册上的课题研究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上的要求。参考研究课题示例中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滑动摩擦现象研究性学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摩擦的知识及相关的其它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探索性物理实验及相应的科技制作活动。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知识内容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概念、加速度、电功及电能与热能转化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提出验证方案,根据方案设计验证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计算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撰写研究实验报告或科技小论文,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电脑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积极性。使学生亲自发现物理学及生活中的和谐所蕴涵的美。体验探索物理知识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和正确面对挫折的心理。激发他们热爱物理,向深层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出合理假设、设计验证实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 教学方法: 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组织和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按: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信息?明确研究的课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实验?整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研究成果(提交报告或小论文)。 操作步骤如下: 1、按照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向学生推荐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因此在推荐《物理》研究课题示例"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基础上,为鼓励学生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兴趣,发挥特长,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而选定此题。 2、由于学生对实践操作和应用电脑很感兴趣,而实验又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提出不同见解,而又想测试自己的能力。利用此课给学生创新提供环境和场地,增加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更加热爱物理。 3、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明确各组成员的分工,进行探究活动。首先提出研究课题和假设,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遇到问题可查阅相关资料和请教老师同学。教师要准确了解各组的研究进展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使研究课题按步骤进行下去,最后完成研究课题。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教学文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四个)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适用年级:勐海一中 2013级设计教师:物理组小何老师 方案一: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一、课题名称: 交通工具中的物理学 二、课题背景说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人们的出行密切相关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而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交通中的安全教育。 四、课题内容: 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五、课题研究方法: 调查学习法:对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进行调查观察,利用已学知识探究交通工具中某个部位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查阅文献法:到学校阅览室,县图书馆、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查找与交通工具相关的书籍,进一步学习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网络信息法:通过网络了解交通工具中的物理知识。 六、课题研究的程序与分工: 1. 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培训阶段。(1课时) 与学生见面,全体学生听取教师的课题介绍,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课时) 学生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定组长,组长分工;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课题报告、申报表上交,安排好阶段的学习活动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个月) (1)第1周:选定一种交通工具进行观察、拍照,提出几个想要解决的交通工具中的物理问题。(2)第2—6周:围绕问题首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随后通过文献、网络作进一步学习,向交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进行访问、调查学习。 (3)第6—7周:撰写学习心得、论文。 (4)第8周:进行结题工作。 2.任务分工 (1)拍照: (2)图书资料查询: (3)网络资料查询: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七、课题实施的条件: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照相机、经费。 八、课题的成果形式: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

时间:4月25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代秀德 参加教师:赵来国、陈风云、王连霞、刘世莲、时玉霞、王凤花 主题:1、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2、生成课程探析 过程: 1、代秀德主讲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提高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参与,来侧重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只有对理化持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学好理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参与,来侧重解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 ★通过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来达到三维融合的境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的,在理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的过程中。 2、赵来国主讲生成课程的涵义 既然生成课程以生成论为理论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生成论作一简单介绍。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在当前,生成论思想虽然仍缺乏系统的哲学建构,但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亮点。生成论是关于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思想,它坚持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生成的,它对世界持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观点。 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表明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以此为据,英国进行的开放课程,斯腾豪斯倡导的过程取向课程,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艾米利亚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丰富的后现代课程理论都是生成课程的深刻体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多尔就认为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澳大利亚学者布莫(Boomer)等人倡导的“协商课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成课程,其课程内容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由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同时课程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精神也通过师生的相互理解而得以生成。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从多层面内在地反映了生成课程的精髓,比如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成课程。 这样,在生成课程中,课程就具有了全新的含义,课程真正实现了由“名词”到“动词”的根本跃迁。课程不再仅仅只是已知的结论性知识,而是师生通过对话探究知识并获得发展不断生成的活生生的动态过程。预设课程虽然也讲过程,但是过程是事先预设好的,这样,课程活动中的创造品质和生成品质遭致根本丧失。在生成课程中,教材并非学生必须识记的静态的知识体系,

[详细讲解]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分析和教学对策的研究

[详细讲解]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分析和教学对策的研 究 《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困难分析和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与方案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学习困难:是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一般是指有适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障碍。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各行各业女性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女性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女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多数不喜欢学习物理。不管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文科班的女生人数总是居高不下;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中物理系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高中物理教师也普遍反映多数女生的成绩不佳。可见高中女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明显的学习困难。高中女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在物理学习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研究女生问题对把女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弄清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及其成因,根据高中女生的实际情况,从方法、途径到策略全方位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培养高中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女生特有的性别优势对她们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提高女生思维品质。为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目标 (1)、掌握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困难的现状。 (2)、探讨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的原因。 (3)、探究提高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的对策。 2(内容 (1)、了解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 (2)、分析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的原因。 (3)、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培养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 3(重点 (1)、分析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困难的原因。 (2)、探究提高高中女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能力的对策。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思路: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的问题,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2(过程 (1)、准备阶段(2009/7—2009/8)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制定研究实验方案,整理建构课题研究的计划体系。 (2)、研究阶段(2009/9—2010/6)分三步走,第一步,设计问卷,收集资料,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类,初步得出归因分析。第二步,根据掌握的情况,借鉴已有的成果,探求新的方法,来引导、培

2021年高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高中生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接下来搜集了高中物理小课题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物理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学生到了高二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于是想到了把它作为本次课题来研究,通过研究找到物理“学困生”成因的主要方面及其相应的次要方面,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的放矢的防止物理学困生的产生和物理教学成绩的两极分化。 本课题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寻找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寻找原因及对策,是非常必要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可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还可为老师提供转化“学困生”的成功经验,为实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保

障。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是个案分类研究与共性研究相结合,总结归纳出相应的转化“后进生”的菜单,提高转化的有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归纳总结,调查分析,研究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对策,形成报告材料,交给学校物理互研组,为本学科的老师提供学困生的对策,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 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学困生”学习现状和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 2、物理“学困生”学习特点、学习类型及成因分析; 3、物理“学困生”学习转化和策略的研究; (1)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2)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课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1

高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录 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时间:4月25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代秀德 参加教师:赵来国、陈风云、王连霞、刘世莲、时玉霞、王凤花 主题:1、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2、生成课程探析 过程: 1、代秀德主讲融合三维目标教学法 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落实。 ★提高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积极参与,来侧重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只有对理化持热情、积极的态度,才有可能学好理化。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在理化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参与,来侧重解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维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 ★通过研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来达到三维融合的境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相互渗透的,在理化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学生自主地去理解和感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又产生了情感、激发了想象、启动了思维,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这一切都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受的过程中。 2、赵来国主讲生成课程的涵义 既然生成课程以生成论为理论背景,那么就有必要对生成论作一简单介绍。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在当前,生成论思想虽然仍缺乏系统的哲学建构,但它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共同关注的亮点。生成论是关于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思想,它坚持宇宙万物在本质上是生成的,它对世界持一种动态的整体性分析观点。 所谓生成课程是指: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这表明课程弃绝了“本质先定,一切既成”的思维逻辑,而代之以“一切将成”,课程在过程中展开其本质,课程活动成为师生展现与创造生命意义的动态生成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活动。以此为据,英国进行的开放课程,斯腾豪斯倡导的过程取向课程,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瑞吉欧—艾米利亚的“项目活动”课程,以及丰富的后现代课程理论都是生成课程的深刻体现。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课程学者多尔就认为课程是在师生对话中生成的,“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澳大利亚学者布莫(Boomer)等人倡导的“协商课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生成课程,其课程内容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都是由师生通过协商合作而共同完成的,同时课程所蕴涵的价值、意义、精神也通过师生的相互理解而得以生成。我国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也从多层面内在地反映了生成课程的精髓,比如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成课程。 2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 (一)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 《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 (三)目的和意义: 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研究方法: “创设情景----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或实践方案----实验探究和调查分析----总结分析----交流合作,成果展示” (五)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课题,同学们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的组员非常听从指挥,合作的十分融洽,从头到尾到没出现什么大的分歧。这是十分难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全部毫无保留贡献到这次活动中了。!篇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安塞县中学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 ——研究滑动摩擦力现象 大兴区黄村五中张永祥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黄慧敏 教学内容: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本)《物理》第一册上的课题研究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上的要求。参考研究课题示例中〝实验: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滑动摩擦现象〞研究性学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摩擦的知识及相关的其它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探索性物理实验及相应的科技制作活动。使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的知识内容是: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力的概念、加速度、电功及电能与热能转化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确定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提出验证方案,根据方案设计验证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计算与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撰写研究实验报告或科技小论文,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交互性多媒体电脑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积极性。使学生亲自发现物理学及生活中的和谐所蕴涵的美。体验探索物理知识的全过程,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和正确面对挫折的心理。激发他们热爱物理,向深层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学习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提出合理假设、设计验证实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 教学方法: 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组织和帮助学生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