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代史专题练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练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练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练习

中国现代史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发动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这支革命武装的旗号是

A.八路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国民革命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2、湘赣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苏区政府多爱心,毛主席和咱心连心。贫农雇农真开心,中农商贩放稳心。富农谨慎又小心,地主垂头还丧心。军民团结一条心,打败蒋匪显雄心。”那么,这首民谣的创作时间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期 B.20世纪30年代初期

C.20世纪40年代初期 D.20世纪50年代初期

3、1935年秋,察南自治政府绘制该宣传画的真正意图是

A.提倡区域民主自治制度。

B.宣扬中日友好。

C.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变华北为日本殖民地。

D.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4、1935年6,国民政府发布外交文告说:“调整中日邦交,最正

当之办法,应自东北问题谈起,使中国完全恢复领土完整。第一步

最低限度,亦须先设法消除妨碍冀察内蒙行政完整之状态。”这说明

A.在华北事变问题上,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对日软弱妥协。

B.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

C.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国民政府

对日态度渐趋强硬。

D.由于主权遭受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

强硬。

5、对右图历史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①作者站在共产党立场,赞成共产党的抗战政策。

②作者站在国民党立场,反对共产党的抗战政策。

③反映的可能是1938年的历史现象。

④敌后战场实质上是开辟新的战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③

6、周恩来同志在关于事件的题词中写道:“千古奇冤,

江南一页。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对此材料的历史解读,

正确的是①这是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而写的题词。②它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团结抗战事

业的卑劣行径。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意向。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同英国签订了一项条约,条约规定:取消一切旧有条约所赋予的英国直接管辖中国境内英籍居民与公司的权利。该条约签订的背景是

A、中美建交。

B、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国民政府积极的全力抗战。

D、抗战爆发,英国在华特权破坏殆尽。

8、1944年,国民政府迁出湖南、广西两省的工厂大举西迁,其历史背景可能是

A、中国抗战形势取得根本好转。

B、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正面战场恶化。

C、抗战即将结束,国民党抢占受降权。

D、国民政府致力于解决东、西部工业化水平不平衡问题。

9、1946年,共由铁路运送12358.5万人次,比历史最高年份高出7300多万人次。造成1946铁路客运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B、国民政府政治中心迁回重庆。

C、抗战胜利,大后方的民众向收复区回流。

D、内战爆发,国统区难民大举逃亡。

10、下面是一则谜语:抗战胜利,打一人名,谜底有下列四个,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

A、蒋干

B、共工

C、屈原

D、苏武

11、我国现有八大民主党派,其中有三个成立于1945年12月——1946年5月之间,他们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该时期政党纷纷成立的主要背景是

A、抗战后初期国人对民主政治充满期待。

B、《双十协定》解除了国民党一党执政。

C、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专制空前强化。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12、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三大口号,参加重庆谈判、政协会议,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尽力争取和平,为建立联合政府而奋斗。

B、开始实施国共合作的方针。

C、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D、放弃了武装斗争方式。

13、1945年8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正午会谈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此方针对正在进行的国共谈

判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不包括①谈判破裂,没有达成共识。②国民党同意结束训政、实施宪政。③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悬而未决。④国民党同意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某位知名人士指出,摆在当前中国的有下列四条道路,当时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

A、苏联无产阶级专政。

B、美国资产阶级专政。

C、东欧人民民主专政。

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15、1950年,上海市私营工商业大量歇业,工人失业,资本家慨叹:“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对策是

3

A 、五反斗争。

B 、打击投机倒把,平抑物价。

C 、开展加工订货业务。

D 、和平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16、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各领域出现了大量的初级社和高级社,那么,判断这些初级社和高级社的共同标准是

A 、机械化水平

B 、组织规模。

C 、与国营经济的联系程度。

D 、政治觉悟。

17、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洛阳农民的部分人生经历,其中发生在1957年的是

A 、分到土地,兴奋不已。

B 、土地归公,集体劳动。

C 、土地入股,集体劳动。

D 、集体劳动,集体吃饭。

18、与共同纲领相比,五四宪法突出社会主义原则,这反映了

A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已经结束。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

C 、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 、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9、1957年整风与延安整风相比,内容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发展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

B 、中国已不存在阶级斗争问题。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完全确立。

D 、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

20、

该图表明作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态度是

A .综合平稳,稳步发展

B ,反“右”

C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D ,反冒进

21、下表为新中国各个重要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的统计表 时间 1949 1957 1960

1964 1972

2000 城市人口比重 10.6% 14.8%

23.2

%

19.2% 17.7% 36.1%

下列关于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直线上升

B 、1957——196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随之出现城市化的跃进式发展。

C 、1960——1972年中国经济持续走低,随之出现了逆城市化进程。

D 、1972——2000年城市化稳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22、建国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从统计数字来看,四个年份的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增幅较大:1951,1959,1963,1981。尽管粮食产量的数字不断攀升,但粮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

下列关于这四个年份增幅较大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1951年,主要是因为农业集体化政策。

B、在1959年,主要是因为大跃进、浮夸风等。

C、在1963年,主要是因为中央提出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

D、在1981年,主要是因为中国实行农村体制改革。

23、中共十三大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发展,突出表现在

A、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社会阶段。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D、提出以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24、1979年,广东省负责人提议在广东创办特区,邓小平答复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说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主要是因为陕甘宁边区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拥有抗日武装

D、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25、承上题,深圳特区的与当时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主要特殊在

A、经济政策。

B、政治体制。

C、外交权限

D、意识形态。

26、新中国建立以来,结婚三大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这不能反映出

时代结婚三大件

20世纪六十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20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

21世纪的今天房子、珠宝、汽车。

A.中国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 B.中国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中国民生状况的改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7、右边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该图最有可能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结构?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8、对下列两幅儿童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A.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由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40年来人们的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由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到科学发展观

C.40年来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错误到正确。

D.两幅儿童画都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美好蓝图,颇有时代意义。

毛泽东诗词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而努力的历史。据此回答

29、1935年,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里这样写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里的“三军”是指

A.海、陆、空三军。 B.左、中、右三军。

C.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

D.这里的“三军”系虚指,指中央红军。

30、承上题,“尽开颜”是因为长征期间

A.中国共产党彻底清除了王明左倾错误。

B.革命实力得以保存。

C.党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主张得以宣传。

D.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

31、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如下:“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该材料中的某年某月某日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四月五日B.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月五日D.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五日

32、毛泽东诗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那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包括是

A、1949年元旦,毛泽东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B、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C、北平谈判,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D、革命即将胜利,南京国民政府企图划江而治。

33、1963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

5

明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这反映了毛泽东同志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

B、受此影响,中共中央立即决定开展全国性的反右倾斗争。

C、受此影响,中共中央提出了“左倾”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受此影响,中共中央发起了大跃进运动,力争赶英超美。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奥运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曲折。据此回答

34、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运三问”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C.中国闭关锁国,中外交流困难。 D.人民对国衰民弱现状的强烈不满。

35、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

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

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

36、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奥运征程曾一度中断。中国的奥运征程一度中断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不重视体育事业 B.中国经济极其落后

C.西方反华势力阻挠 D.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反华。

37、2001年,中国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权。中国北京能够获得奥运会的申办权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见证,此时中国国力强盛表现在①经济快速发展。②国际威望提升。

③北京历史文化悠久灿烂。④中国工业化的完成。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38、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1、该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2,指出此处“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指出该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

材料三:20世纪40年代初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3,从该联可得出什么历史结论?指出此时国民政府的政治举措。

材料四: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4,指出出现该春联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

材料五:下列几条是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家盛行的春联集锦。

①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5,请以时间先后为序重新排列并简要说明理由。

39、档案文件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材料,下面是中共中央关于三次五年计(规)划的建议材料(节录),它反映出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设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的历程。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会主义改造。5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由827.1亿元增加到1249.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6%,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98.3%,即平均每年增长14.7%。农业及副业总产值增长23.3%,即平均每年增长4.3%。具体指标为:到1957年,钢、原煤、粮食、棉花的产量分别达到412万吨、1.13亿吨、3856亿斤、3270万担。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1953年材料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就能接近美国,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1958年材料三:“十一五”时期主要目标是: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节录),2005年

1、据材料分析二五计划与一五计划所体现的发展观念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实施结果及其原因,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五”规划与一五、二五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发展?

4、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思想路线?

7

中国现代史习题

中国现代史习题 1.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2.祖国统一一直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其中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胜利 3.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里所说的“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发生在() a.朝鲜战场上 b.越南战场上 c.科索沃战场上 d.伊拉克战场上 4.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是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重要调整。其意义有() ①废除的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 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曾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解放前我们只能制造一些轻工日用品,装备制造业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每一个前进步伐,当时都让人们激动自豪。”他所说的这几个“第一”出现在() a.一战时期 b.一五期间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6.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里所说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实现是通过下列哪一运动完成的() a.五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改革开放 7.“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幅对联说的是() a.邓稼先 b.黄继光 c.王进喜 d.焦裕禄 8.2004年,人民网评选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下列口号反应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特征的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以阶级斗争为纲” 9.邓小平评价某会议说:“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该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10.“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所述中国农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1.“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邓小平的这一席话主要强调了()

2018版高考物理一轮(人民版,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十七 第44讲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时期“文化大革 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内容1953年我 国开始实行 “一五”计 划,进行三 大改造 (1956年底 基本完成) 有成功的经验, 如1956年中共 八大和1960年 的八字方针;也 有曲折失误,如 “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 年的十年 “文化大革 命”,使社会 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 伟大决策,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主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考纲要求]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44讲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国营经济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起国营经济,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 (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

中国近代史专题

一、填空题 1.()年11月,《上海租地章程》议定,租界制度由此产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的主张,即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 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城市管理方面一度废除私有财产,实行()制度。 4.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方式主要有官办、管商合办和()。 5.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行省,以()为第一任巡抚。 6.戊戌变法期间,谭嗣同最重要的著作是( ),该书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7.1900年,唐才常等人在华中一带发动了以“勤王”相号召的()。 8.()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通行全国的学制。 9.1903年夏发生了震动一时的(),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 10.由()担任总理的内阁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代表清政府同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黄埔条约》等中国最早的一批不平等条约。 2.1853年10月起,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实行(),该制度阻碍可商品经济的发展。 3.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军军制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防军和()。 4.()年后,经容闳等人建议,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 5.1894年11月,日军进攻旅顺,守将中只有()一人积极率部抗敌。 6.强学会成立后,传教士李提摩太就中国政治改革想光储皇帝提出了名为()的意见书。 7.义和团的基层组织是()。 8.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宣布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9.夏曾佑在190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近代史教科书——()。 10.1913年5月,共产党、统一党和民主党在袁世凯的示意下合并组成了()。 二、判断题 1.里金制度分为两种,一种行商的交易税,一是坐商的货物通过税。该制度的实行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崇厚是近代史中国第一个正式出使西方的官员。() 3.19世纪60、70年代,赫德先后向清政府呈递了《新议略论》、《局外旁观论》、《条陈海防章程》,对清政府施加政治影响。() 4.1872年8月,第一批留美幼童120人赶美留学。() 5.中法战争对晚清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慈禧借故前线作战失败,将恭亲王逐出权力中枢,从此军机处的实际权力 掌握在醇亲王及其心腹孙毓汶手中。() 6.租借地制度是由通商口岸制度发展而来的一种特殊制度攫取租借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具有军事意义的港口,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扩张的根据地。() 7.义和团运动期间,沙俄制造了海蓝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100题 1.“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B.晚清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民国时期 2.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B.资本主义本质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 6.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中国现代史综合

中国现代史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在穿着方面,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其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C. 计划经济的限制 D. 蓝灰色为当时人民喜爱的时尚色彩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6年,中国队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4.“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5.下列不属于“863”计划实行原因的是() A.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 B. 四位老科学家的联名建议 C. 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D. 自力更生不需要外援 6.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 科教兴国战略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七五”计划 D. “八六三计划” 8.《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悼念的伟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刘少奇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不包括() A.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C. 稳定物价之战 D.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专项练习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图1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图2 农民报名入社图3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请回答: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1分)“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1分) (3)分析图3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2分) 8.毛泽东的题词既是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又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题词回答问题。 A B C D (1)请按上题词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相应字母即可,1分) (2)题词A体现出当时我党找到了哪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对其执着探索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又在哪一题词中得到充分反映?(2分) (3)在题词C、D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请选择其一谈谈它的重大历史意义。(两点即可,2分) (4)通过赏读以上题词的内容,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分)

9.图片讲述的历史 下面的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图二遵义会议会址图三中共七大毛泽东图四邓小平在十一届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 (2)分析图三反映的会议召开的国际背景。它的召开对中华民族的前途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3)图四反映的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什么深远的影响?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两次重要转折,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4分) 10.读图回答问题(12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辛丑条约》签订签署《凡尔赛和约》乔冠华开怀大笑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4分)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2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2分)(5)观察四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分)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题

中国现代史基础知识练习题 姓名: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地点)举行,会议通过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领导的的国家,具有的作用。 2.规定新中国的名称始于《》。 3.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是,开始于年。 4.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5.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是年。 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措施有: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 2.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所起的共同作用是。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跨过鸭绿江的这支部队是,总司令是,中国参战的目的是。 4.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年,结束于年,结束的标志是签订《》,结果是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代表人物,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用胸膛堵塞敌人机枪,壮烈牺牲的是,宁肯让烈火烧死也始终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是。 5.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颁布的文件是 《》,主要适用于(地区)。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我国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时期。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开始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年。党和政府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以发展为主,这期间为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是。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体系,为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年制定,它的制定取代了《》,是我国第一部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5.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和。开始于年,于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些进行了。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于年建立。 4-6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两次失误分别是和。 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3.“大跃进”运动的主要表现是农业中的和工业中的。 4.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如,“铁人”,“两弹元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热 1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综合练习题(一) 班级姓名考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时人把鸦片视为中国社会的一大公害,为此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了()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C.编写《海国图志》D.虎门销烟 2、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 C、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97年,离家近百年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早割占香港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李大钊在《圆明园》帮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近代时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这突出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6、指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太平天国首领是() A、洪秀全 B、奕山 C、李秀成 D、华乐 7、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千米的疆土() A、中俄《瑗晖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轼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8、“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面三刀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创举 9、1895----1945年台湾曾离开祖国怀抱50年,造成这种状况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李某被迫举家搬迁,其中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1、下列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的人或事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左宗棠收复新疆

2013初中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一)同步训练

2013初中历史复习中国现代史(一)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 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下列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B.《人权宣言》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3.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B.28年 C. 38年D.60年 4.我国正在进行“十二五计划”建设,你知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吗?() A.实行土地改革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D.进行三大改造 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右表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7.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8.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9.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逐步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起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行10.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1.“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中国现代史部分练习题(材料题)

中国现代史 一、选择题 1.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近年来,中国几乎每一件法案的起草都采取专家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专家的意见。有的法案还由立法机构直接委托社会研究部门起草。对于调整重要社会关系的立法项目, 地方人大常委会还经常召开听证会,让不同利害关系方发表意见。材料反映了( ) A.我国立法民主不断向前推进B.全国人大加强了全面立法工作 C.人民代表具有立法监督权D.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4.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初期

专题八整合训练 1、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时说,这种民主形式可以“赋予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权力合法性以及公共决策合法性”。与这种民主形式相一致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的“海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这个制度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它( ) A.比西方的联邦制优越 B.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 C.保障少数民族“完全自治” D.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毛主席指出:“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这段话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求同存异”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2018年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举行,印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成员国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以下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身是“上海五国机制”,迄今为止共有6个成员国 B.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精神 C.成员国之间已经构建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是新时期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班级:姓名: 1.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2.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 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 B.28年 C.38年 D.60年 3.在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以和平方式解放的地方有() ①南京②北平③西藏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4.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建国以后农村的变化历程,其中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的是() 7.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9.随着港台歌曲传入的逐渐增多,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根据下列有关港澳台的三幅图片,为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A.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B.百年耻辱最终洗刷 C.一国两制全部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10.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 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③②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2.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3.右图是根据苏州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 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 的正确判断是() A.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14秋福师《中国现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福师《中国现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二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时期的减租减息向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政策的转变。 A.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B.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日战争 -----------------选择:D 2. 1947年3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 河北 B. 山东 C. 山西 D. 河南 -----------------选择:B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____ A. 中共二大召开 B. 中共三大召开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国民党二大召开 -----------------选择:C 4. 哪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 A. 洛川会议 B. 瓦窑堡会议 C. 遵义会议 D. 六中六届全会 -----------------选择:C 5.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发此感慨者是受____ A. 武昌起义成功的影响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鼓舞 C.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影响 D.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的鼓舞 -----------------选择:D 6. 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十大政策,其中,()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的环节,对战胜困难、坚持抗战起着巨大的作用。 A. 整风运动 B. 肃反运动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详细版有答案)

中国近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100题 1.(自创题)“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清朝前期 B.晚清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民国时期 2.(自创题)英国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了十余个通商口岸,放弃了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一部。该时期英国侵华的本质意图应是() A.掠夺中华无所不有的财富,积累原始资本 B.打开中国大门,使其成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C.把中国变成英国最大的海外殖民地 D.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并使之合法化 3.1840—1860年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4.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船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次战争以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两次鸦片战争对英国而言都是侵略战争,对中国而言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但最终结局是非正义的一方战胜了正义的一方,这说明() ①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条件之一②战争的性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惟一因素③英勇无畏的精神不能完全抵抗先进的军事技术④战争结局与指挥者的素质直接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6.(自创题)明治天皇即位之初,就在《御笔信》中扬言要“继承列祖列宗之伟业”,“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他的这种野心产生的根源是() A.日本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B.长期闭关锁国使日本对世界缺乏正确了解,盲目自大 C.中国、印度等亚洲传统强国正在迅速陨落 D.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一百多年前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丘逢甲这首诗应创作于1896年②温总理借这首诗表达了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④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领教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精神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已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于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下列主张中突出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A. 扶清灭洋 B.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C.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D.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11. (自创题)1896—1901年,义和拳(义和团前身)、义和团和义和团残部的口号分别是“反清复明”、“扶清灭洋”和“扫清灭洋”,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②农民阶级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③中外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④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⑤旧式的农民战争逐渐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现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东北尔雅高考信息卷34题)“最严酷的时刻来临,商店里食物柜台一空如洗……过春节时,为体现党的关怀,每人凭本可买3两瓜子,不要粮票。花生根本见不着,据说全出口换了外汇。”(选自《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09年1月版)“严酷时刻”产生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7题)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 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2012年12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建国30年来党的各项事业在探索中的成就与挫折,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下对建国以来重大史实分析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力发展中追求高速度 C.“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 D.“一边倒”——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 4.(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30题)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 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中国现代史综合练习题1

中国现代史综合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 B、改革开放 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 3、"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周恩来总理的这段学说发表在 A.1955年万隆会议B.1972年中美会谈中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日会谈中 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5、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直接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6、他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每年3月5日,全国人民都要开展向他学习的纪念活动。他是: A、王进喜 B、雷锋 C、孔繁森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提出是在 A、1945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B、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5年周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 D、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8、一位十分喜欢历史学科的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 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 A 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 B 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 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9、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八大 10.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八大 1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

历史高考高考冲刺: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二)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之新中国发展历程二 考情分析 专题概述 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既有曲折和失误,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建国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左”倾思想影响下,国民经济建设中成就和失误并存,但成就是主要的。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都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逐步实现了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联系更加紧密。 考向预测 1、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成就,科教发展的措施、成就等历来是考题的密布区。 2、基本概念:“七年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时期”、“文革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历史阶段划分概念,我们同学容易搞混,“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经济体制”等经济名词,“农业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等政策名词或概念的内涵也是误区之一。 3、史观:中国崛起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影响力大增的过程,这一视角是高考命题常用的切入点。 4、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0周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5周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10周年纪念。另外注意,一些统计图、数据表、新闻报道、漫画、打油诗、股金证等身边常见的现象是命题常引用的材料,应该关注此类现象在备考复习中的价值。 核心知识聚焦 核心知识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成就 知识结构

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题

班级:姓名:同位检查签字: 七下历史(中国现代史)专题复习题 出题人:谢小红 一、【农村专题】 1、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的意义?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年):(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两大失误?标志?原因?教训? ——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了中国农村实际、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农村改革,安徽凤阳小岗村,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启示:①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②我国对农村不同时期的政策不一样,、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的出发点都 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的生产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③我们国家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新中国的的成立和巩固措施】 1、成立:开国大典 2、巩固:①对内:土地改革;②对外:抗美援朝 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工业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2、宪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 4、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5、出现失误: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②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十年) 历史小组长:家长检查背过签字: 探索启示: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我们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四、【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①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城市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①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改革才能国富民强。(作用) ②改革要结合国情,从本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做法)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五、【民族问题】: 1、藏族: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意义? 2、民族的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3、民族制度和政策: ①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制度。 ②实行了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③中央提出战略开发西部地区。 启示:①我国政府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 ②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各族人民应该团结、共同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