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临床治疗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临床治疗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临床治疗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中医临床治疗观察

发表时间:2015-04-15T09:26:32.6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晓庚[导读] 中医学认为,患者由于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当,且劳逸失常,致使体内肝气郁结,脾胃失去健运、和降。张晓庚南阳社旗卫校河南南阳 473300 【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 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症状、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进行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洛赛克、吗丁啉口服治疗,共四周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四周治疗后,观察组治愈

患者31 例(62%),显效患者10 例(20%),有效患者7 例(14%),无效患者2 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患者26 例(52%),显效患者7 例(14%),有效患者7 例(14%),无效患者10 例(20%),总有效率8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呈现明显的差异,?<0.05。结论得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服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不良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治疗;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3-294-01 引言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最常见及最重要的病因,可引起胃黏膜萎缩、糜烂,消化不良等症状,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现象,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已造成重大危害。我国中医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不仅疗效好、副作用少,耐药率较低,价格低廉,并强调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注重增强机体正气,提高感染宿主自身防御能力,临床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本文选取该院2011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分组治疗观察分析,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确诊的100 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63 例,女性37 例,平均年龄(37.8±11.60)岁。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 例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 >0.05。

1.2 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采用理气健脾和胃降逆中医治疗,给予患者服用汤药,处方为:藿香12g、薏苡仁30g、党参10g、佩兰12g、白蔻仁10g、茯苓12g、苍术12g、厚朴10g、菖蒲12g,其中偏寒湿体质患者加半夏10g、干姜10g、陈皮10g,偏湿热体质患者加黄连6g、黄芩10g,每日一剂,以250ml 水煎熬后取汁,分两次温服;对照组患者给予洛赛克胶囊20mg,每日两次,早、晚空腹口服,吗丁啉片10mg,每日三次,每次于餐前30 分钟口服,四周为一疗程。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胀气、胃脘疼痛、暖气、胃脘部压痛、胃脘部烧灼感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疗程结束给予所有患者胃镜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经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作胃镜检查胃黏膜无异常现象为治愈;显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胃黏膜明显改善;有效是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经胃镜检查显示胆汁反流趋于减少,胃黏膜病变也处于好转恢复期;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作胃镜检查无任何好转现象的则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本文所选取的100 例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全部采用Ridit 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 检验,数据以-(-以)±s 表示,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连续治疗四周后,统计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治愈患者31 例(62%),显效患者10 例(20%),有效患者7 例(14%),无效患者2 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患者26 例(52%),显效患者7 例(14%),有效患者7 例(14%),无效患者10 例(20%),总有效率80%。由此说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呈现明显的差异, ? <0.05。

3 讨论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之一,临床治疗中常采用吗丁啉、西沙比利等促进胃动力和调整胃肠括约肌作用的胃肠动力药物以清除幽门螺杆菌、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但对于有些患者来说,这种药物服用久了疗效不明显,不能完全解除症状和治愈病根。

中医学认为,患者由于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当,且劳逸失常,致使体内肝气郁结,脾胃失去健运、和降。临床诊断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进行辨证论治,然后对症下药,获取最佳疗效,当患者或出现攻撑两胁,胃内嗳气泛酸,稍遇工作不顺、心情不佳或生气上火均会导致病情发作。肝气犯胃致使胃疼痛,观察体征可见脉弦,患者舌质红、苔薄白;患者出现肝郁化火、肝胃郁热胃痛症状时,常常胃内疼痛灼热,烦躁易怒,把起脉见脉滑数,口干口苦,且舌质红、苔黄腻;如果患者胃部现隐隐作痛,遇寒即加重,得暖后会减轻,饥饿时疼痛难忍,进食后即有减轻,且多大便稀溏,精神疲乏无力,观其舌质淡且胖大,舌边有齿印,且舌苔薄白,把脉现脉象沉细无力状,这是由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黄连、党参、茯苓、厚朴、大黄、麦冬等中药草具有清热、滋阴、益气、行气等功效,充分利用了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辛开苦降法重要法则,在抑杀幽门螺杆菌等治疗中疗效确切,并具有改善胃黏膜血流量,保护胃黏膜等作用,还可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幽门螺杆菌对于抗生素等西药逐年增高的耐药性。本文在对100 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分析后,得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服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说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采用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方法疗效好,且无不良副作用,值得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1] 杜莉琼.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J].中华中医医学杂志,2004,2(9)[2] 胡友莹.中西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2006作者简介:张晓庚,(1971,4-),男,汉,河南省南阳市社旗人,本科学历,中级。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

夏苓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分析

夏苓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夏苓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夏苓汤结合西药治疗的方法,對照组40例,采用西药抑酸、抗HP、保护胃黏膜的治疗方法。持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31/40)。实验组的幽门螺杆菌转阴18例(45%),对照组转阴14例(35%)。实验组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夏苓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标签:夏苓汤;胃炎;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如果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发展为胃癌[1]。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胃炎要及早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较好的控制,避免病情恶化[2]。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方面,西医多采取抗生素联合治疗、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方法,这种方式见效快,散失也快,不容易实现彻底治愈[3]。中医一般采用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我院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的是夏苓汤结合西医治疗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8~66岁,平均年龄为44.7岁;病程为1~28年,平均病程7.2年。所有患者经胃镜检查均确诊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苦求尿素酶实验结果为+。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西医以1997年HP第二届专题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为准。中医诊断标准为:主要症状:纳呆少食,胃脘痛,腹胀,法力,嗳气,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濡缓。次要症状:反酸、嘈杂、大便失调、口中异味等。 1.3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20mg/次,2次/d;口服硫糖铝混悬液保护胃黏膜,5ml/次,3次/d;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250mg/次,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g/次,2次/d,用来抗幽门螺杆菌。4w 1疗程。实验组在对照组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夏苓汤治疗,厚朴10g、藿香15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10g、砂仁10g、炙甘草6g、玄胡10g、蒲公英20g,以水煎温服,1剂/d,分为2次服用,200ml/次。4w 1疗程。1个疗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幽门螺杆菌转阴以及病理检查情况。 1.4疗效评定症状改善标准:对患者在治疗后存在的上腹胀、上腹痛、恶心、

中医冶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冶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03T15:06:25.97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作者:常爱红 [导读] 中医冶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比西医常规治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射洪县洋溪中心卫生院 629202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冶方对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入对照组的40例患者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分入研究组的40例患者加用中医冶方——半夏泻心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转阴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研究组HP转阴率92.5%,对照组HP转阴率72.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冶方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有比西医常规治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冶方;西医四联疗法;HP转阴率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发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菌,患者多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疼痛等临床表现,临床多以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但是这些方法可以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1]。对于这种情况,临床可以选用中医冶方——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以提高对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本文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试探究中医冶方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有患者40例。对比资料: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8岁,平均(48.08±10.22)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9~77岁,平均(48.12±10.1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等资料,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对比可正常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作常规四联治疗,患者所使用的四种药物及其用法用量如下:①克拉霉素:每日早、晚餐后服用1次,每次500mg;②雷贝拉唑:每日早、晚餐前30分钟服用1次,每次20mg;③阿莫西林:每日早、晚餐后服用1次,每次1g;④胶体次枸橼酸铋胶囊:每日早、晚餐前30分钟服用,每次240mg。治疗时间为10日。 研究组除了按照与对照组相同的用法用量进行常规四联治疗,另加用中医冶方——半夏泻心汤,其组方为:半夏9g、干姜6g、人参6g、黄芩6g、大枣3g、黄连3f、炙甘草6g,以500mL水进行文火煎煮,30分钟后过滤100mL,在滤渣后再次加300mL水,如此反复滤渣、加水三次,浓缩到300mL,放入冰箱(4℃)中备用。研究组患者以每次100mL,每日2次的频率用药,连续10日。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且次要症状显著缓解,胃镜检查可发现黏膜急性炎症显著改善,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肠化生与异型增生显著减轻、腺体萎缩,则可认为是显效;若主要症状有所减轻,胃镜检查发现黏膜病变范围至少缩小了50%,胃黏膜炎症也稍有减轻,则可认为是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2]。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3.2 HP转阴率 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为患者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患者的HP转阴率。令患者吞入使用同位素13C标记过的含有尿素的药丸,幽门螺杆菌中的尿激酶会胃肠道中与药丸发生反应,分解成13CO2,其经胃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随血液进入肺部,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以专用仪器收集,可测定患者的HP阳性率与阴性率[3]。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所有数据使用19.0版的统计学软件包SPSS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HP转阴率均使用(n,%)形式表示,检验卡方值。两组的数据若统计计算为P<0.05,那么则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分组结果中。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0.05)。具体见表1。 2.2 HP复查即呼气试验结果 研究组转阴率为92.5%,对照组转阴率为72.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5.541,P=0.019<0.05)。具体见表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0-09-15T11:01:45.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马淑杰 [导读] 自1982年人体胃黏膜成功分离出一种螺旋样杆菌(Hp)后,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马淑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加格达奇 165000)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2-0049-02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不同程度慢性胃炎的关系,得出结论:Hp感染的细菌密度与慢性胃炎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相关分析 自1982年人体胃黏膜成功分离出一种螺旋样杆菌(Hp)后,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发现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淋巴瘤等疾病的关系密切。多数研究者认为Hp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探讨Hp 感染量与不同程度慢性胃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相关性胃炎患者使用不同Hp根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近四年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选择Hp阳性患者118例,其中女性51例,男性67例,年龄18~71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4例。排除标准:14C尿素呼气试验阴性;胃镜下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并发症;临床上疑癌患者;近1~2周内服用任何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等致溃疡病药物者;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消化道肿瘤、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 1.2检测方法 1.2.1 胃镜检查禁食12h,签署胃镜检查同意书,病人取左侧卧位,口含牙垫,仰头,下颚朝前;插入胃镜,按修订后的悉尼标准观察记录病变。记录内镜表现分为充血/渗出、扁平糜烂、隆起糜烂、萎缩、出血、反流及皱壁增粗,根据各种表现的轻重进行分级(0~3级)。 1.2.2 黏膜活检每例患者取5块,其中胃窦2块,分别为大弯小弯距幽门2~3 cm处;胃体2块,分别取距贲门8 cm,大小弯各1块;胃角1块。向病理医师提供内镜所见、临床病史和活检部位,以便做出正确的临床病理判断。 1.2.3 14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前禁食12h,服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微量胶囊1粒,整粒吞服,静坐20min后通过一长约20cm带滴球的一次性输液管向加有1 ml氢氧化胺、1ml无水乙醇、1%酚酞1滴的闪烁瓶内液体(CO2吸收剂)吹气,力度适中以免液体溅出。当CO2吸收剂的紫红色退尽为无色时,提示CO2饱和,停止吹气。加入5ml闪烁液,使用LKB1217型液闪计数仪(1KB1217)测定每分钟衰变数(dpm),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值>100dpm为阳性标准。 1.3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的定量分析 采用Giemsa染色,取标本2块先放在装有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梯度酒精、二甲苯处理、浸蜡、石蜡包埋后制成病理检查组织蜡块,连续切取3~5μm厚切片经梯度酒精、二甲苯脱水及透明处理后,用中性树胶封固,Giemsa染色剂染色放置20min后,烘干切片5min,然后先在低倍(10×10倍)及高倍(10×40倍)光镜下进行病理诊断,最后在油镜下检测幽门螺杆菌(10×100倍油镜),在黏膜缘及/或腺腔小凹处观察到逗点状、短棒状紫蓝色小体为Hp阳性。 1.4分类及诊断标准 (1)慢性胃炎组织学形态的分类标准:以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的程度和浸润深度分为4度:无明显异常、轻度、中度、重度。(2)Hp的半定量分析诊断采用修订后的悉尼标准:根据Hp在黏膜中分布的密度分成4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肠化黏膜表面通常无Hp定植,故标本全长中要扣除肠化区。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各级间的差异及关联性采用x2检验及Spearman 相关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不同类型慢性胃炎的性别分布 118例中女性患者51例,其中CSG患者35例、CAG患者16例;男性患者67例,其中CSG患者49例、CAG患者18例。男女比例为1∶0.76。不同类型胃炎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7,P=0.592)。 2.2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21,P<0.001)。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7 669,P=0.001)。 3 讨论 3.1慢性胃炎的性别分布 目前对于性别与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对118例接受检查的慢性胃炎病人行14C尿素酶呼吸试验及胃黏膜病理切片Hp染色并按悉尼标准进行定量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胃炎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6,P=0.535),与国内报道一致。 3.2 Hp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前对于Hp与慢性胃炎关系的研究较多,但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关系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以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感染幽门螺杆菌密度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Hp的密度越高胃黏膜炎症细胞密集程度和浸润深度越大,即胃炎越严重(x2=27.621, P=0.001)。且Hp感染的密度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57 669,P=0.001)。说明随着Hp感染密度增加,胃炎严重程度也增加。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其耐药的问题近年来却越来越突出,给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带来很大困难,国内外学者已开始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新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物质,希望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祖国中医对该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而中西医结合更具有效性,成为特色,本节课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概述 (一)Helicobacter pylori, Hp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消化疾病比较热点的内容。图1可以清楚地可以看到幽门螺杆菌,也叫Hp,是一个细菌。 (二)罗宾·沃伦与马歇尔 图2中的2个人是幽门螺杆菌发现者。1981年澳大利亚皇家佩思医院的病理医师Warren和当时的实习医师Marshall开展的一项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Warren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发现胃黏膜标本上存在细菌,而Marshall用四环素治疗1例胃内有细菌的老年胃炎病人,发现清除细菌后胃炎症状得到改善,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直到1982年4月经过37次培养,终于培养成功。1982年10月22日在皇家澳大利亚内科学院的会议上,他们首次报告了这种细菌和胃炎相关。他们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在消化界领域,甚至在医学界轰动的事情。 消化性疾病的治疗,目前认为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酸的治疗,研究发现了酸在消化性疾病里面起很重要的作用,这被认为是第一次质的突破。 第二次突破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认为细菌在胃病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是第二次飞跃。最近又认为溃疡愈合指标是第三个飞跃,尤其对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典型的胃病。 1981年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相关,但该菌的存在却可能是从人类出现开始。那么该菌的侵袭感染机制怎样?在全世界有什么样的流行趋势? (三)幽门螺杆菌的侵袭感染 图3 图3是细菌的侵袭感染,指的细菌在胃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浸润。首先细菌可以产生毒素,或者它自己本身有毒性,直接引起免疫细胞损伤。如尿素酶产氨引起细胞损伤,外空泡细胞毒素(VacA)引起细胞空泡变性。还有,它介导了或者自身免疫出现了问题,诱发全身的胃黏膜损伤。 (四)HP感染流行趋势 1.全世界的自然人群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 2.中国人的感染率是54.76%。但是地域分布不同。调查发现西藏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具首位。 3.血清学的阳性,即确认现在感染还是以前感染,发现了中国人的感染率在59%左右。现在的感染率高达55%。 因为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密切,所以要进行治疗。那么,它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呢?临床如何对其检测,治疗药物有哪些?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1)

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Hp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前,就Hp感染的检测、根除治疗适应证及根除治疗方案3大主题撰写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会议中,分别进行主题报告,提m有争议的问题和修改建议,参会专家发言讨论、专家点评及主持人总结。会议后,听取了未参会专家的意见,对一些问题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以下共识报告。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一、背景 (一)根除Hp的益处 1.消化性溃疡:是根除Hp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以上Hp阳性的早期(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黏膜下

层者疗效降低。根除Hp已成力Hp阳性低级别胃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3.Hp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可等同于Hp阳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或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这是因为Hp感染者几乎均有慢性胃炎。NUD和FD在诊断标准上存在差异(症状、病程),但在临床实践巾常将NUD 作为广义FD,未严格区分。一些国际性共识多将NUD作为Hp根除指证。根除Hp可使1/12 ~ 1/5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此外,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 4.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5.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忉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早期胃癌手术或内镜下切除后5年乃至10年生存率均很高,因此仍存在再次发生胃癌的风险,根除Hp可显著降低这一风险。不仅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内镜下切除者根除Hp预防胃癌也是有益的。 6.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p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这是因为服用PPI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研究显示,PPI可加速或增加胃癌发生率。 7.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 -3%)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探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探讨 本文通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的影响,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并采取相应的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控制。 标签: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根除 幽门螺杆菌,简称H 帕罗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杆菌,主要定植在胃窦,是至今为止唯一一种已知胃部细菌[1],可以在胃酸内存活。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感染率很高,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50%的人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胃部疾病的相关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性,有大量的有关幽门螺杆菌和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结果问世.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得慢性胃炎黏膜损害、糜烂的病变逆转,从反复复发的慢性疾病,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2]。 1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1.1世界范围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这种感染比较盛行于发展中国家,比如拉丁美洲、非洲、东欧感染率都在70%~90%,而亚洲是70%~80%,发达国家的感染率通常比较低,比如美国、加拿大、西欧他的感染率在30%~50% ,澳大利亚最低为20%[3]。 1.2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我国在2001~2004年曾经进行过一次大型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牵头进行的,涉及了19个省市,39个中心。发现全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都比较高,为40%~90%,平均为59%,感染率最低的地区是广东省为42%,最高的地区是西藏,为90%,这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相符[3]。 1.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途径目前不清楚,通常认为有口口、粪口、和胃口的传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具有家族的聚集性,与居住的密度相关,而且父母感染者的子女感染率也非常高。目前在口腔的牙菌斑、胃液和粪便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且近年受关注的是医源性感染,进行胃镜检查也可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途径之一[4]。 2慢性胃炎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有确定的关系,这主要基于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都可以发生慢性胃炎。Hp 感染者可以呈现慢性胃窦的炎症或者是全胃的炎症,并且这种炎症和胃黏膜中性胃细胞浸润的程度,也就是它的活动性呈平行的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后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明显的消退。此外,在动物实验也基于人体口服的研究,也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类的炎症改变,因此Hp感染和慢性胃炎的关系是已经被众所周知的。

左氧氟沙星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左氧氟沙星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以左氧氟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经胃镜检查和Hp检测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2次/d,连续7d,观察组(32例)采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左氧氟沙星0.2g,2次/d,连续7d,然后再继续单独给予各组奥美拉唑20mg,2次/d,连续3w。于用药结束后第28d复查胃镜及检测Hp,观察Hp根除情况,并于用药中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随访与评估。结果观察组对再次治疗病例Hp根除率为87.5%,对照组为75%,两组H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幽门螺杆菌;左氧氟沙星;疗效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已被证明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也可能是胃癌、胃MALT淋巴瘤等的致病原因[1]。根除Hp 是防治上述各种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复发的重要途径[2]。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合用的1w疗法是被推荐的根除Hp的一线方案[3],但在具体药物选择特别是抗生素的选择上各方案有所区别。笔者对Hp治疗失败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加奥美拉唑、阿莫西林7日根除Hp治疗,以寻找一种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的根除Hp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和Hp检测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45.5±20.5)岁。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部无规律隐痛、饱胀不适、嗝气、泛酸等症状就诊。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慢性胃炎伴黏膜糜烂和(或)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前1w内未接受过铋剂、抗生素、抗酸药及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无青霉素过敏史且皮试阴性;无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女性患者非妊娠或哺乳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2次/d,连续7d,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g+左氧氟沙星0.4g,2次/d,连续7d,然后再继续单独给予各组奥美拉唑20mg,2次/d,连续3w。于用药结束后第28d胃镜下取活检快速尿素试验及14C-尿素呼气试验。 Hp检测采用胃镜下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C-呼气试验。取距幽门口3cm处胃窦粘膜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两项均阳性者为Hp感染。根除标准为停用抗生素4w以上,14C-呼气试验为阴性。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2017-02-10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胃酸,胃胀,胃痛已经成了当代人的通病。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胃癌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我们的胃液是一种pH值为0.9~1.5的酸性液体,绝大部分细菌都无法生存。而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类胃里面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当人体胃粘膜免疫屏障受到损伤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能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突破胃粘膜屏障,从而寄生在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 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作为胃中唯一的生物种类,它却没起到好的作用。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会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等,这些个个都是有毒物质,它们能使胃黏

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直至诱发胃癌。

因此WHO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主要诱发因子。 三、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应及时清除,以当前医疗水平,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感染者经过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基本能被杀灭。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方法是3联疗法或4联疗法,并在停药后1个月去医院进行复检。 如果家中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家中的其他成员也要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否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治疗时最好全家感染者一起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再次交叉感染。 四、幽门螺杆菌,病从口入,极易感染 1、筷子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中国人的共餐方式使得幽门螺杆菌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同理,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使用公筷。 2、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早晚刷牙这一工作要严格把关,做好对幽门螺杆菌繁殖的隔离工作。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方案

幽门螺杆菌及根治方案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流传着用“痢特灵”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为何有效。胡医生也曾经治疗过一位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中西药服了不少,但效果不理想。后来他在胃痛时自己服用“土霉素”,胃痛却神奇般地消失了。他问我为什么,我无法回答他。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从慢性胃炎的胃粘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p),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人们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8%和100%。此菌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至此,它们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纱才被揭了下来。(虽然痢特灵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和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不提倡使用。)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 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等。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 下面介绍几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中草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中草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4-15T11:38:49.7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厚强 [导读] 虽然长期的医疗实践显示传统的抗菌素、铋剂、制酸剂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随着Hp被清除。 刘厚强(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医院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根除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疾病的广泛研究和应用,随之而来对Hp耐药菌株也日益增加。因此寻找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且无耐药性的药物治疗Hp感染,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中药清菌饮液和西药胃三联对Hp的根除率、依从性、成本-效果比。方法选择对Hp有抑杀作用的中药治疗Hp感染病人150例,并设对照组150例,用胃三联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方案根除率清菌饮液组86.87%、对照组73.47%;依从性(率)治疗组99.33%、对照组82%;成本-效果比治疗组4.56,对照组为9.89。结论本研究显示,清菌饮液治疗Hp感染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且毒副反应少、依从性好、无耐药性、价格廉价。清菌饮液是治疗Hp的理想而有效药物。 【关键词】清菌饮液根除率依从性成本-效果比幽门螺杆菌胃镜尿素酶试验呼气试验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20-02 幽门螺杆菌(Hp)(Helico-batter pylori,H.pylori)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以及MALT淋巴瘤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根除Hp感染以治疗Hp相关性疾病已在临床上广泛运用[1-3]。但近年来发现,对于Hp耐药的菌株也明显增加,所以寻找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且无耐药性的药物治疗Hp感染,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观察治疗Hp感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依据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4]有关HP—科研诊断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与HP抗体检测两项检查指标,对1856名总公司保健查体人员,进行Hp感染临床科研调查,证实HP感染的患者931例,符合入选标准病人300例。 1.1.1 入选标准(1)未进行过HP根除或清除者。(2)符合诊断标准且依据我国HP学组桐城会议制定的HP根除指征[5]: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计划使用NSAIDs、胃癌家族史。并志愿参入此项研究填写志愿书者。(3)近4周内均未接受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铋剂或抗生素者。(4)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正常者。 1.1.2 分组将3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0例进行依从性观察。实际完成197例,中药清菌饮液治疗组99例,男性66例,女性33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4.1岁;对照组98例,男性67例,女性3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 2.9岁。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构成、HP 相关疾病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HP检测方法 14C-尿素呼气试验+HP抗体检测,或胃黏膜组织活检(硝酸银染法)+快速尿素酶试验。 1.2.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清菌饮液(黄连15g、黄芩15g、大黄15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党参25g、黄芪30g、高良姜 15g、吴茱萸5g、元胡10g、厚朴10g、甘草5g。水煎450ml),每日1剂,分3次温服,疗程1周;对照组胃三联(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250mg、替硝唑500mg-由丽珠集团生产)每日服用2次,疗程1周。 1.3 观察和检测项目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血常规、肝、肾功检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与HP抗体检测或胃黏膜组织活检组织学检查(硝酸银法)。在治疗期间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于药物的依从性。治疗结束后立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治疗结束4周后依据安徽桐城会议[6]有关HP—科研根除诊断标准,做14C-尿素呼气试验及以胃黏膜组织活检组织学检查(硝酸银法)评定两组疗效。 1.4 统计分析 把HP根除率作为主要分析指标。用x2检验对两组治疗方法的根除率、依从率差异作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根除率比较:清菌饮液组:99例,根除86例,根除率86.87%;对照组:98例,根除72例,根除率73.47%。经统计学处理,清菌饮液组与对照组治疗HP感染其根除率x2=5.51,P=0.018<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依从性比较:清菌饮液组150例中,出现恶心2例,上腹不适2例,腹泻2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7%。有1例因上腹不适停止治疗,依从率99.33%。 铋剂三联组:150例中,出现恶心呕吐15例,终止治疗4例;上腹不适28例,终止治疗6例;腹泻或便秘12例,终止治疗3例;口腔异味50例;头疼头晕6例,终止治疗3例;肝功异常4例,终止治疗4例;皮疹16例,终止治疗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7.33%,依从率82%。清菌饮液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胃三联组。 成本-效果比较[7]:清菌饮液组:成本396.56元/人,根除率86.87%,成本-效果比4.56;铋剂三联组:成本726.4元/人,根除率 73.47%,成本-效果比9.89。清菌饮液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优于铋剂三联组。 3 讨论 虽然长期的医疗实践显示传统的抗菌素、铋剂、制酸剂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随着Hp被清除(或根除)的同时,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耐药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学组于2005年3月-2006年5月进行全国20多个中心的大规模Hp耐药调查研究显示甲硝唑50%~100%,克拉霉素0~40%,阿莫西林0~2.7%[8]。为此人们正在努力寻求疗效高、副作用少、不易耐药的中药进行治疗。 本研究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在治疗中我们筛选对Hp有较强杀灭作用的中药组方治疗取得理想的疗效。据现代药理证实黄连、黄芩、大黄等,对Hp有很强杀灭作用,另外Hp感染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而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改善炎症细胞浸润[9],长期的Hp感染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功能,所以用黄芪、党参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防止Hp再感染。另有实验[10]表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厚朴等对Hp 敏感,能有效的抑制胃内Hp繁殖,同时配合元胡活血化瘀能促进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加超氧化物阴离子的形成从而增强杀菌作用,并灭活病原微生物在体内产生的毒素,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甘草等可增加胃酸浓度,使胃泌素得以正常释放,改善内环境,抑制Hp的寄生和繁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Mig的表达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Mig的表达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趋化因子IP-10、Mig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胃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 治的正常胃粘膜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尿素酶法与石碳酸染色进行检测,探究幽门 螺杆菌对于胃炎的致病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P-10、Mi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 较差异存在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组IP-10、Mig含量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组 间比较差异存在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行为肺炎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内IP-10 与Mig表达明显升高,且IP-10与Mig表达升高程度与胃黏膜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趋化 因子在患者体内参与了炎性细胞浸润反应。 【关键词】胃炎;幽门螺杆菌;IP-10;Mig;表达研究 Expression of chemokine IP-10 and Mig in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 Zhang Ying Dong Xiupeng Dujing,et al. (General Hospital of Daqing Oil Field,Heilongjiang,Daqing,Heilongjiang 163453)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hemokine IP-10 and Mig in Helicobacter pylori associated gastritis.Methods:30 cases of gastr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15 cases of normal gastric mucosa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pathogenic factor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gastritis were detected by rapid urease method and stone carbonation staining.Results:the levels of IP-10 and Mi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levels of IP-10 and Mig in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licobacter pylori negative 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P-10 and Mig i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patients with HP related behavio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level of IP-10 and Mig expre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the gastric mucosa,and chemokine was involved in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the patients. [Key words] gastritis;Helicobacter pylori;IP-10;Mig;expression study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病理学特征为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为 特征的一种胃部疾病[1]。趋化因子是指炎症反应活动的敏感指标,可与受体共同作用趋化, 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与NK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活化,并参与到组织损伤 与修复过程中[2]。根据相关研究提示[3],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CXC趋化因子白细胞介 素-8、生长相关癌性基因、CC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活化时表达 下降因子、巨噬细胞炎蛋白等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CXC趋化因子 IP-10、Mig表达情况进行观察,进一步探究幽门螺杆菌对于胃炎的致病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胃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在19~59岁,平均年龄为(31.26±3.25)岁,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 患者17例,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13例;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胃粘膜者15例作为对照组,正常胃粘膜者的纳入要求近5年内无饮酒史、吸烟史患者,近2个月未采用抗生素、非兹体

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

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 幽门螺杆菌(Hp) 2005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 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 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Hp学组) 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了《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 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 2007年庐山会议提出《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庐山共识》; 2012 年4 月26日在江西井冈山提出《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012年10月发布在《中华内科杂志》。 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1 .消化性溃疡 是根除Hp 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 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 .胃MALT 淋巴瘤 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 %以上Hp阳性,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MALT 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劲膜下层者疗效降低。 根除Hp 已成为Hp阳性早期胃MALT 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2012专家指南强烈推荐以上两种情况:根除Hp ) 3 . Hp 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根除Hp可使8%~20% 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 何治疗 4 .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 Hp感染者中最终有< 1 %的人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生。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 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6 .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PPI) Hp 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这是因为服用PPI 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7 .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一3%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 p感染、环境因索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虽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索,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一) 作者:李爽,周康年,黄兰蔚,周红,冯秋菊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及相关疾病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我院859例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学的调查,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2年5月~2005年5月胃镜检测8329例,其中萎缩性胃炎859例(10.31%),男275例,女584例,年龄15~86岁,平均57岁。 1.2方法全部病例在胃镜下于幽门周围5cm处大小弯取活检各1块,做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Hp检测(Warthy-starry银染色)。 1.3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以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为诊断标准。 2结果 2.1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年龄的关系见表1。 表1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年龄的关系(略) 2.2病理组织学特点单纯萎缩517例(60.19%),其中轻度357例(4.56%),中度91例(10.59%),重度69例(8.03%);伴肠上皮化生240例(27.94%);伴不典型增生102例(11.87%)。 2.3病理组织学与Hp感染率比较见表2。

表2病理组织学与Hp感染率比较(略) 3讨论 在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癌变过程中,胃黏膜萎缩是重要的一环,而Hp可能在其中扮演着先导的作用。因此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将Hp列为Ⅰ类致癌原〔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落后地区的Hp感染率较发达地区高,其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在美国,胃癌的死亡率为20/10万,其人群的Hp感染率也只有30%〔2〕。我国福建长乐市,胃癌调查死亡率高达120.47/10万,其中Hp感染率为59.4%,同时该地区也有较高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3〕。大量资料表明:Hp感染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后者又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提示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子。 文献报道,Hp感染从儿童开始,随年龄增大而增加,20~30岁时感染率为40%,40~50岁为60.7%,60岁以上为65.4%〔4〕。而本资料也显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50~60岁发生率最高,同Hp感染率成正相关,这也进一步提示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本组资料中可以显示萎缩性胃炎Hp阳性的比例远远高于Hp阴性的比例,两者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