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安全报告精编版

生物安全报告精编版

生物安全报告精编版
生物安全报告精编版

生物安全报告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入口生物安全危害标识、内部人员授权、外来人员限制

入口生物危害标识:

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着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

内部人员授权:

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

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

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

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

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凭门卡进入实验室工作时须更换实验服并佩戴相关保护用品。

非实验室人员未经授权不得直接或间接操纵实验室任何仪器设备。

外来人员限制:

外来人员因工作原因需进入实验室,须有相关工作对接人员陪同,并作登记备案。

未经批准,禁止外单位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采访、拍照、摄像等。

进入特殊实验室外来人员,须由本室人员陪同,在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方可进入(做好个人防护)。

限制免疫耐受者进入实验室。

限制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者进入实验室。

在实验室短期工作的施工、维修等人员,应做登记备案。

经许可不得使用内部办公用机,不得拷贝资料,不得拆解或带走实验室内设备。

消毒液、核酸清洗液、清洁用具分区设置:

消毒液的分区设置:

有消毒剂应分区放置,每个实验室都应放置固定的消毒剂,仅限本实验室内使用,不得跨实验室使用,以防污染。

根据各实验室消毒液的浓度要求,配置消毒液,消毒液应现配现用,使用时间长,应该补充消毒液,以保持一定的浓度。

各实验室应该把属于自己的消毒液贴上内部标签,标记日期、浓度及种类。

实验室内部使用的核酸清洗液贴好内部标签,只能在本实验室内使用,严格记录其生产日期以及失效期,过期的产品不得使用。

洁净区与实验室内部的清洁用具严格分开,实验室清洁工具必须单独清洗,不同实验室直接的清洁用具要按照颜色区分,每个实验室各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清洁用具,并贴上内部标签。

定期消毒清洁的内务管理制度:

消毒液配制

配制2g/L有效氯消毒液:参照消毒剂说明书配制终浓度为2g/L有效氯消毒液。

各实验区的清洁消毒工具均专用,不可混用。所配制的消毒液只限在当天内使用,隔夜如使用时应根据本SOP重新配制。

紫外消毒须根据需要设定时间,通常为30分钟,根据需要适当延长时间。

消毒结束后,关闭电源开关。

每次实验前一天和实验结束后对各区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实验台面、地板。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标本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湿布覆盖污染处30分钟,再进行擦拭,随后用清水擦洗,并作记录。

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台面进行清洁,紫外灯照射30分钟。

实验结束后,开启室内紫外灯对实验室进行紫外照射消毒至少30分钟。

实验结束后,用含2g/L有效氯消毒液对各区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擦拭清洁。

每次对使用过的移液器、镊子用75%酒精棉球进行擦拭。

每周将待清洁工作服高压灭菌后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天洗涤生物安全柜消毒消毒、清洁方法

一项工作完成后,所有的容器和设备应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后取出。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操作人员应75%乙醇对生物安全柜内的工作台、两侧、后壁、观察窗玻璃内侧壁进行擦试。

开启生物安全柜紫外灯30-60分钟,用于工作台面和内部环境的消毒。

开启紫外灯时请勿在柜内操作。

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少量喷溅时的消毒措施

应立即用吸水纸巾清除,放入生物危害灭菌袋,应尽快对喷溅物沾染到的物品和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用浸透消毒液的毛巾浸湿,消毒工作面后,更换手套,再将清洁的吸湿巾放入柜内,无论脱手套还是换手套都要洗手。

生物安全柜内发生大量的溢出时消毒措施

需要更广泛的消毒,柜中所有的物品都应进行表面消毒后移除柜外,要向工作台面上倾倒消毒液使其流入格栅到达排水托盘,然后再用清水擦试。

工作服、工作帽、无粉手套、PE手套、防护镜: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本实验室所提供的工作服,不同实验室工作服应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离开实验时,工作服须挂在指定地方,实验室之间工作服不得流动使用,不得在实验室外冼工作服。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在实验室工作区,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操作全过程应穿戴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标本或感染性溢出或溅出应急程序:

、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处理:

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和护目镜。

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

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如果用容器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理:

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min)。

所有操作都应戴厚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

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内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理: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

如果怀疑在离心桶内发生破损,应该松开离心桶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另外一种方法是,离心桶可以采用化学消毒。

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有腐蚀、有毒、含病菌样品进入眼睛、皮肤、污染台面处理:

若有上述样品进入眼睛、皮肤,立即仔细冲洗擦拭。

冲洗后要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并上报,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样本,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若污染台面,即用1:100“84”消毒液或%过氧乙酸消毒。

废弃物交接制度及记录表:

普通废弃物处理

各实验室设置医疗废物桶,医疗废物桶要求:带盖,外壁有医疗废弃物标识及“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或“化学性废物”等字样。

医疗废物桶内必须套黄色包装袋,包装袋外表面必须有医疗废物警示标。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或“化学性废物”等字样。所有的腐蚀性,易燃性毒的废料都被安全放置在贴有标签的容器里。

各实验室必须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严格分开放置。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必须对医疗废物桶和包装袋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等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的废物品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使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如试管、吸头、离心管等),放入2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处理。

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制品,加入2g/L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2~6小时后用洗涤剂及流水刷洗,沥干后高压蒸汽灭菌。

污染的标本容器等投入盛有2g/L有效氯消毒液的容器内浸泡一昼夜后,放入污物袋内集中处理。

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传染性检验标本(如肝炎或结核等)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可反复使用的容器用后集中消毒。

废弃标本如血、痰,用10g/L有效氯消毒液消毒,搅匀后作用2~4小时后,集中处理并记录。

实验室所有垃圾,包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置于专门污染袋内,集中处理并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上记录。

扩增后产物、TIP头等处置:

扩增后产物及TIP头放入固定的消毒液中,集中放入生化垃圾袋中高温蒸汽灭菌。

锐器的处理,如刀片:

使用过的针头和一次性切割器必须丢入专门的带有盖子和桶内,以备安全处理、防止容器过满盛装。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严禁剪切或折断受污染的锐器,严禁弯曲,收集或者取出污染的针头的做法。

工作人员不可使用破损的载玻片及盖玻片,应将使用完后的载玻片、盖玻片及时放人锐器盒中。

工作人员在使用量筒、容量瓶等容器时,应在平稳处操作,用完后将量筒及容量瓶等放置在人员不易触到的地方,以防倾倒打碎,不能使用有缺损的此类容器。

对于破碎的玻璃碎片,切勿用手直接处理。工作人员应戴上手套,并用扫帚及镊子进行处理,随后将碎片放入锐器盒中。

盛放锐器的锐器盒应是不易刺破的,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3/4时,应将其密封。

应及时更换所在实验室内的锐器盒,确保废弃锐器能及时安全地处理。

对于污染的锐器(包括针、刀片、玻片、加样器),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