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2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72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不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分数:2.00)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价值观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概述”,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的基本内容的把握程度。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四个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D。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D。

4.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考察他的

(分数:2.00)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过程的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外部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入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正确答案为D。

5.“长善救失”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学校德育原则主要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长善救失”出自《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则也。”意思就是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因此,正确答案为B。

6.教师通过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给学生做出表率,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

A.知行统一√

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言传体现的是“知”的一面,身教体现的是“行”的一面。教师通过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给学生做出表率体现的是知行统一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A。

7.“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这体现了

(分数:2.00)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B.平行教育原则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主要思想,这句话体现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A。

8.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B.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体现的是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C。

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分数:2.00)

A.榜样法

B.说理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完成德育任务时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说理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本题的德育方法是说理法,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榜样法主要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影响学生:陶;台法主要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锻炼法主要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B。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分数:2.00)

A.情感陶冶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说服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德育方法是指教育者在完成德育任务时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法主要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锻炼法主要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11.“言教不如身教”“法古今完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分数:2.00)

A.自我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说服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言教不如身教”“法古今完人”体现的是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我教育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方法;锻炼法主要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我国中小学每年都评选“三好”学生,这种德育方法是

(分数:2.00)

A.说服教育

B.实际锻炼

C.情感陶冶

D.品德评价√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评选“三好”学生是利用品德评价法,即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我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其思想品德。因此,正确答案为D。

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

1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4.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教学是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基本手段。任何教学都同时在完成对人的培养的任务。)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关于教学的教育性问题,赫尔巴特主张教学过程必须具有教育的作用,甚至认为没有教学也就没有教育。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5.教学方法就是教的方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办法,既包括教师的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具体而言,教学方法有:教学方法要具有合目的性、具有双向性、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本题所表述的命题是错误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教学方法产生错误的理解,如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理解为教师的责任。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

16.教学评价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

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堂评价。依据教学评价的作用、标准、所处地位不同,教学评价的类型具体有: (1)依据在教学活动中所起作用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自评和他评。 (3)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和解释方法的不同,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决定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从评价的主体上看,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属于他评,但也包括学生的自评。因此,本题的表述是错误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产生误区,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他评,而教学评价不仅仅包括他评,还包括自评。自评可以分为内隐性评价和外显性评价。

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

1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

课外辅导; (5)学业考评。)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可以结合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学的基本程序来考查。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效果经常性的反馈环节,是上课的延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辅导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业考评是教学效果的反馈环节。

1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1)学生固定。学生是按年龄和文化程度,被编入固定人数的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 (2)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科并进,交错授课。(3)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4)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每天的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5)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室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既要结合教育实践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个别教学的特点来回答。

19.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及缺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 (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5)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1)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3)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回答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及其产生背景并分别回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班级授课制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是由于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批判小农经济和封建隔绝状态下长期实行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而产生的。

20.简述教学评价的国际总体改革趋势。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各国的教学评价都有新的要求,但从总体来看,教学评价体现的趋势有:(1)重视

教学评价发展性功能的发挥。 (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及评价能力的养成。 (3)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4)评价的模式向多样性、综合化发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改革。各国的教学改革都对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的形式与手段不断革新,教育理论研究者孜孜不倦地完善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最大功能。

21.简述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4)教学原则的确立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教学原则的定义。

22.简述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奥苏伯尔,强调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其理论的基本主张有: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2)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 (3)学科知识结构。 (4)发现教学方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当代主要教学流派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学生需要掌握每一个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

23.必答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4.阅读下列材料,试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等教学规律和教育理论来评析材料中“新规定”的意义。王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王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提高。王老师逐渐意识到,重复抄写对生字的掌握效果并不明显。经过思考,王老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废除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学生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重复抄写外,有的学生采用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的办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不但没下降,还大有提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其次,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先天的权威性,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陈旧的、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种依赖性和向师性,但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将挫败学生的发展积极性。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对学生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3)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使得人的个体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人的潜能会得到超常的发挥。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存在的事实和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4)王老师的

新规定正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新规定也反映了教与学的统一这样一种教学规律,即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原则以及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等教学规律和教育理论来评析“新规定”的意义。可以根据问题分别给予回答。从学生的本质属性来看,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主体性,而不是让学生完全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挥;从师生关系来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虽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强调教师的权威,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教师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来看,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发展空间,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5.阅读下列材料,试用教育学有关理论加以分析。一项关于中小学超大班额的调查表明,中西部地区有些县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明显,调查数据显示:第一,小学农村的小班额较多,农村学校学生数在明显下降;第二,大班额、超大班额主要集中在县镇与城市,以县镇最多,且超过50%;第三,从小学到高中,大班额、超大班额逐步增多。其中河南某市一中学平均每班120人,最大班高达160人。在同一个城市,有的小学班额过大,有的则班额很小,例如,陕西某市一小学,人数达到3 149人,平均班额达到90人,这是调查中发现的全国最大的小学班额。而该市某区的红旗小学班额为49人,同一市的某县柳林小学每个班平均只有20人。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是:学生固定,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被编入固定人数的班级。班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科并进,交错授课;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每天的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室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班级授课制的缺点是: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定规模的班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但不是班级规模越大,班级人数越多越好。当班级规模过大,班级人数过多时,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就会相应地更加突出,教师很难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班级纪律和秩序的维护,班级的教育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小班化教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在保留了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地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当前我国中小学尤其有些重点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我国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教学质量差距过大。在选择学校时,人们更愿意选择学校条件优越、教学质量高的重点中小学,于是出现了“择校热”现象,使重点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越来越大。其二,学校重视对办学效率的追求,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中小学收取的学生数量多也意味着学校的经济效益好,在学校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扩大班级规模吸纳更多的学生,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在国家层面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要严格控制学校班级规模,不允许超过上限,并在全国鼓励小班教学的做法。在学校层面,协调好办学效率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都要控制班级规模。)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班级授课制最大的优点无疑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班级授课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但

是并不是班级规模越大越好。当班级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其缺陷会更加明显。本题不但要回答班级授课制的概念、优点和缺点,也要分析材料中班级规模过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6.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主要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体现的教学原则如下:第一,该教师看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学生,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第二,该教师遵循了教学与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性原则。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任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被学生可接受。既没有负担过重,也没有轻而易举,而是高于学生现有水平,保持一定难度,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体现了量力性原则。第三,在教学中该教师叫学生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还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可见,该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第四,该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和讨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体现了巩固性原则。第五,该教师没有系统地讲授知识点,完全叫学生自学、讨论、练习完成,没能让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系统性教学原则。该教师应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讲解,以便学生可以较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采用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自学辅导法。)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中小学常见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中小学常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27.阅读下列材料,谈谈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位教师并没有全面发挥主导作用。理由如下:(1)他只强调了他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学生的心智成长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控-制,学生必须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是教师中心论的体现。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不同,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性的水平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状况的衡量标志和表现。教师讲了三遍,学生还是不会,说明教师并没有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学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两者有机结合。 (3)学生在教学中是以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该教师只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但却教不会学生,说明该教师不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的主导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问题,以及教育理论中有关教师的学生地位的观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从历史上来看,曾存在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以及后来我国学者主张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教师中心论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和地位,学生中心论则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地位。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地位观,教师应处于主要地位,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28.评析下列案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育教学原则。在模范班主任毛老师的班上,举行“我们是红军的新一代”诗歌朗诵比赛,一个有先天生理缺陷,吐字不清的学生小孙在同学的带动下走上讲台,她一口气吐出“长征路上”四个字后,好不容易才把“百花开”三个字进出来,这时,毛老师发现坐在本班末排的一个

同学努着嘴在学她,眼看她再继续朗诵下去就会引起哄堂大笑,既会影响比赛效果,又会伤害朗诵的同学的自尊心。毛老师立刻用眼神示意同学们鼓掌,掌声一停,毛老师鼓励大家说:“同学们,小孙同学决心学习红军不怕难的精神,上台来朗诵,这很好。看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帮助她!”同学们大声回答。“对!一个人有困难,大家来帮助,这才是红军的好作风。好,我们大家一起和她来朗诵。”顿时整个教室响起响亮的朗诵声。小孙的声音融汇在大家的声音里。朗诵完毕,小孙激动地走回自己的座位。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在此案例中,班主任毛老师灵活地运用了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以及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受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他自己的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科学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量力性原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毛老师在对全班学生的个性特征的了解尤其是对小孙同学身心情况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敏锐观察,照顾到了小孙同学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适当降低要求,并给予了适当的鼓励,坚持了量力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毛老师运用红军不怕困难和互相帮助的精神,把即将发生的同学们对小孙同学的嘲笑及时转化为对小孙同学的鼓励,运用了启发性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在分析案例时,要考虑每一种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