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_宋正己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_宋正己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_宋正己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_宋正己

后排便控制良好,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不受限制。CD的手术指征:1出现瘘管或肠梗阻者。o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者。?肠穿孔。?疑有癌变者。CD根据病变性质和部位分别采取狭窄肠段成形术、肠段切除吻合、暂时或永久性回肠或结肠造口。由于CD病变有累及范围较广、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对手术切除肠管的范围原则上偏向保守。

参考文献:

[1]欧阳钦.我国炎性肠病研究的概况及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

1993,13(6):313.

[2]胡品津.Crohn病[A].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0.422-427.

[3]胡品津.溃疡性结肠炎[A].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8-434.

[4]Hanauer SB.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Bennett J C,Plum F.

Cecil Tes tbook of M edicine[M].20ed.Philadelphia:Saunders Compa-

ny,1996.707-715.

[5]黄大伟,杨大明.炎性肠病的治疗[J].医生进修杂志,2001,24

(11):9-10.

[6]谢泰保,欧阳钦.布地奈得和氢化可的松灌肠治疗炎性肠病的

对比研究[J].胃肠病学,1998,3(4):218-220.

[7]Sands BE.Novel therapies for infla mmatory bowe disease[J].Gastroen-

terol Cli n N Am,1999,28(2):323-350.

[8]Hanauer SB.Drug therapy:i nflammatory bowe disease[J].N Eng J

Med,1996,334(3):841-848.

[9]邓家驹.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治疗Crohn病进展[J].国

外医学消化系统分册,1999,19(4):209-211.

[10]Schultz M,Sartor RB.Probiotics and i nflammatory bo w e dis ease[J].

Am J Gas troenterol,2000,95[Supple]:S19-S21.

[11]Hawkey CF,Snowden FA,Lobo A,et al.Ste 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inflammatory bowe di seas e:practical and ethical is sues[J].Gut,2000,

46(6):869-872.

[12]Sandborn WJ.Nicoti ne therapy for ulcerati ve c olitis:A review of ration-

ale mechani sms,pharmac ology,and clinical res ult[J].Am Gastroen-

terol,1999,94(5):1161-1171.

[13]Beeken W,Howard D,Bigel ow J,et al.Controlled trial of4-ASA in u-l

cerati ve colitis[J].Dig Dis Sci,1997,4(2):354-358.

[14]Biorck S,Bosaeus I,EK E,e t al.Food induced s ti mulation of the ant-i

secretory factor can i mprove s ymptomsi n human infl ammatory bowel dis-

eas e:a s tudy of a concept[J].Gut,2000,46(6):824-829.

收稿日期:2003-06-12修回日期:2003-11-15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进展

宋正己(综述),杨晋辉(审校)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01)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急性;肝硬化;动物,实验;中毒

中图分类号:R-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4)05-0278-03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结构和功能复杂,易受多种病原体、毒物及免疫病理累及。急性肝衰竭(ALF)病程凶险病死率极高,慢性肝病则是困绕众多患者的常见多发病。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是实验和临床假说的基础,它的建立为探知肝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疗效判断、疫苗开发提供有用的工具。

1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肝细胞对许多毒物敏感,通过肝毒物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方法。

111四氯化碳(carbon tetochloride,CCl

4

)经肝内的C YP2E1代谢生成氧化活性中间产物(ROI)造成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损伤,表现为肝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坏死脂变、反应性增生,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可促进肝纤维化,急性损伤小叶中央区见气球样变,DNA片段及巨噬细胞提示细胞凋亡参与肝损伤中[1]。

动物对CCl

4

的敏感性有MFO系统决定的差异,雄性大鼠

CYP2E1活性高更敏感,CCl

4

对肾有损伤作用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有人肝硬化多数特征,肝纤维化进展稳定、重复性好,是研究肝纤维化发展动态最常用的方法。诱发的ALF模型则很少出现肝性脑病表现。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皮下注射40%CCl4油溶液8周后成模,配合CYP2E1酶诱导剂可加快成模速度。ALF模型:大鼠50%CCl4灌胃或皮下注射。

112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TAA代谢生成亲电子活性基团产物干扰细胞核内RNA转移影响蛋白质合成和酶活力,增加肝细胞核内DNA合成及有丝分裂促进肝硬化发展。TAA小剂量诱发肝细胞凋亡,大剂量导致脂质氧化和小叶中央坏死,损伤程度与TNF-C和内毒素水平正相关,可被羟自由基清除剂缓解[2]。TAA在实验性肝损伤动物中致肝癌、肝细胞损伤反应好,肝纤维化组织改变接近人类肝硬化表现,诱发ALF可表现肝性脑病,常用于制作肝纤维化和ALF模型。TAA肝毒反应种间差异大、鼠均敏感,犬更易感。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给药2周见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核及核仁增大,胞质深染,Kupffer细胞增多,4周后小叶中央肝细胞坏死伴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肝细胞核及核仁普遍增大,8周出现纤维条索,10周后出现典型肝纤维化。ALF模型:单剂连续注射后3h小叶中央出现肝细胞凋亡小体,6h后凋亡小体逐渐增多,12h肝细胞出现坏死,24~30h三区肝细胞坏死明显,36h后出现修复,7d恢复正常。NO合成酶抑制剂促进TAA诱发的鼠ALF、肝性脑病提示,NO在该ALF模型中有保护作用[3]。

1.3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D-GalN)外源性半乳糖进入体内后可造成UTP及其他尿嘧啶核甘酸的消耗,引起细胞功能性和结构性损伤,D-Gal N掺入正常己糖分子干扰膜结构和功能诱导肝坏死。D-GalN上调肝脏TNF-A mRNA的表达,增加对促炎因子的敏感性,同时进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封闭以及内毒素可增加毒性效应。D-GalN对大、小鼠易感,大龄动物较敏感。D-GalN诱发肝损伤有剂量依赖,病理改变与病毒性肝炎相似。长期小剂量可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癌,ALF模型症状、生化、组织学表现接近人,重复性好对肝衰竭、肝性脑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评价研究有重要价值。D-GalN因价格昂贵应用受限。给药方式有皮下、腹腔内和静脉注射。肝纤维化模型:5~6个月成模,似小结节性肝炎后性肝纤维化。

ALF模型:大剂量24h内注射,单剂4~6h出现个别肝细胞变性坏死,6h后有Kupffer细胞增多,24h后出现多灶性坏死伴炎性反应,48h后损伤达高峰门管区水肿炎性细胞浸润,48h后开始重建结构,7~12d完全恢复[4]。

1.4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PA)PAPA是肝毒物生物转化后形成亲电子代谢物致肝损伤的样板,PAPA经体内P450代谢可生成活性代谢产物(NAPQI)需要GSH参与灭活,当NAPQI生成过多或GSH下降时,NAPQI和肝细胞内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NAPQI诱发氧应激反应造成过氧化损伤与线粒体结合干扰细胞内的能量代谢。多种系动物敏感,表现为小叶中央区肝细胞的坏死,PAPA诱导肝损伤程度与IL-10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巨噬细胞移动限制因子呈正相关,提示涉及炎症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肝内IFN-C mRNA表达增高,IFN-C基因敲除小鼠对PAPA耐受增强,IFN 抗体能减轻损伤表明有免疫病理参与[5]。Kupffer细胞在损伤中有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在PAPA代谢物刺激下分泌促损伤因子IL-1、IFN-C,另一方面上调IL-6、IL-10、C OX表达水平参与肝细胞的保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脂质体封闭Kupffer细胞后PAPA诱导的损伤加重[6]。PAPA常用于制作ALF模型,P450诱导剂加重肝损伤,先予P450诱导剂和GSH合成酶抑制剂,再予PAPA复制的兔ALF模型与人ALF临床特点、组织学表现相似是较理想的ALF模型。

1.5乙硫氨酸(ethionine)乙硫氨酸干扰甲硫氨酸代谢,引起甲基化障碍ATP、GSH缺乏影响大分子代谢和内源抗氧化能力,肝毒物敏感性增加。多数动物易感,大鼠引起脂变而无肝坏死,兔、犬则伴肝细胞坏死。添加甲硫氨酸饮食可抵消肝损伤。乙硫氨酸可诱导肿瘤发生,长期应用致肝硬化和肝癌若同时予低复合维生素饮食(choline-deficien t,ethionine-supple-men ted,CDE)和乙醇摄入发生率更高[7]。急性肝损伤:大鼠注射或灌胃3~4h后腺泡1区可见脂变,进而扩展到3区,24~ 48h达到高峰,伴脂质、胆红素、转氨酶升高,病理改变70~ 100h恢复正常。慢性肝损伤:长期予0.25%乙硫氨酸灌胃,2个月后可出现胆管增生粗糙乃至结节性肝纤维形成,8~9个月可发生肝癌。

1.6二甲基亚硝胺(dialkylnitrosamines,DMN)DMN经微粒体转化形成强烷化物可造成细胞内大分子损伤,多数种系易感有肾毒性。急性效应为腺泡3区的坏死和脂变,慢性可形成肝纤维化和肝癌。大鼠DMN造模1周时即有肝窦壁细胞增生充血、门脉压升高、脾重量增加。肝窦壁病理组织学改变是DMN肝纤维化大鼠门脉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急性肝损伤:单剂后12~18h出现腺泡3区肝细胞出血坏死周围细胞脂变,24h广泛坏死、嗜酸性变性、脂肪沉着、凋亡小体出现,6d 后坏死消失、残留组织纤维增生、静脉扭曲。肝纤维化模型:延长DMN给药时间数周后可出现呈剂量依赖的肝纤维化改变。早期形成门脉压增高是DMN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用于肝硬化形成和门脉高压机制的研究[8]。

1.7其他Sarich等先给兔苯巴比妥诱导P450后注射异烟肼诱发肝炎模型,肝组织坏死、酶学升高明显,有助于研究异烟肼肝毒机制[9]。Matkowskyj等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诱发小鼠ALF模型肝性脑病症状明显,高血氨、低血糖、脑水肿有高度的可重复性,个体间差异小,表现呈剂量依赖[10]。

2感染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2.1病毒性肝炎模型1甲型病毒性(HAV)肝炎模型:树鼠句(tupaia)是低等灵长类动物,消化道感染后可出现症状、生化、组织学上的肝损伤表现,是小型动物中HAV的易感动物。o乙型病毒性(HBV)肝炎动物模型:Takahashi等用对细胞膜有溶解作用的阳离子脂质体,直接向大鼠肝脏导入有复制能力的HBV基因,转染后的肝细胞能够表达HB VmRNA和

3.2kb HBV DNA,7d后血清中检测出病毒及其抗原、抗体,2~3周后有转氨酶的升高,肝组织门静脉周围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改变接近HBV诱发的人类急性肝炎[11]。Ando等用肝细胞膜表达HBsAg的转基因鼠在HBsAg致敏C TL诱导下发生ALF,发现致敏CTL短时间内引起HBs Ag阳性肝细胞凋亡,数小时内非特异淋巴细胞和中性细胞肝内浸润使损伤扩大,在CTL分泌IFN-C活化肝内巨噬细胞引发迟型超敏反应造成肝组织坏死。Sprinzl用重组复制缺陷的腺病毒作载体,插入完整的HBV基因组,导入树鼠句后宿主肝细胞产生所有HBV基因产物,细胞内有HBVcccDNA形成,表明稳定HB V复制模板的建立,用于研究野生或变异HBV发病机制、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抗病毒药物筛选[12]。?丙型病毒性(HCV)肝炎模型: Wakita等把包含有HCV核心抗原E1、E2、NS2等基因的HCV cDNA插入腺病毒形成能表达CreDNA联结酶的腺病毒重组体(AxCANCre),建立HCV转基因小鼠,3d后外源基因产物表达充分,28d内连续下降同时伴转氨酶升高、组织病理改变和HCV诱导的特异CTL反应[13]。

2.2其他沙门细菌诱发的肝损伤模型:小鼠腹腔内接种沙门细菌7d后血清ALT达到高峰,肝内T淋巴细胞浸润,该模型有助于研究沙门细菌相关肝炎的发生机制[14]。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肝损伤:高浓度的大肠杆菌LPS腹腔注射后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炎症介质、NO等致炎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强,白细胞黏附于肝窦内皮细胞在肝内聚集,Kupffer细胞激活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脂质过氧化和肝细胞损害,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减少、微血栓形成等可造成循环障碍及组织损害[15]。LPS与其他肝脏毒性药物(D-Gal、CCl4、TAA)联合应用时出现肝损伤加重,中链脂肪酸(MC T)、下调Kupffer细胞表达诱生型NO合成酶的钙道阻止剂及IFN-C基因敲出鼠对LPS诱发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16]。3免疫损伤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异源血清刺激大鼠产生抗体,继而形成免疫复合物(IC)激活补体,长期的抗原刺激形成的IC沉积肝血管壁,引起3型变态反应造成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导致肝细胞坏死。猪血清0.5ml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次,3周时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4周后纤维组织明显增多,可用于肝脏免疫病理研究。刀豆蛋白(concanavalin,Con A):ConA是植物凝集素,有促有丝分裂作用,与鼠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膜糖脂结合改变细胞表面的抗原结构,诱发免疫病理。Con A作为有丝分裂原刺激T淋巴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TNF-A、IFN-C、IL-2介导肝损伤,损伤有肝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ConA诱导T淋巴细胞依赖性肝损伤病理与人类自身免疫性肝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相似,并能被免疫抑制剂所缓解,而CD

44

基因敲除小鼠对ConA 高敏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和肝坏死损伤,该模型只适合鼠等

小动物。小鼠静脉注射Con A20mg P kg后6~8h可见肝细胞凋亡坏死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TNF-A、IFN-C、等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升高[17]。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个特点是血清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阳性(ANC As),Orth等用半抗原反应物2-3-4三硝基苯磺酸(TNBS)注入雌性大鼠门静脉后出现呈剂量依赖的急性汇管区肝细胞坏死,伴轻微的胆管增生、门静脉周围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血清ANC A检测为阳性。该模型可用于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18]。

4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酒精诱发的肝损伤是炎症和免疫病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Kupffer细胞产生的TNF-A在坏死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TNF-A可使表达TNF-A受体或Fas P CD95的肝细胞凋亡,TNF-A、IL-6、NO等因子协同作用抑制肝细胞营养和保护机制,慢性酒精摄入在LPS或ConA的刺激下肝内多功能固有T淋巴细胞被激活,细胞因子释放进一步增加损伤效应[19]。大鼠长期低蛋白饮食,胃内插管控制酒精摄入量可制成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可用于研究酒精和营养在酒精相关性肝病中的相互作用。微猪长期喂饲酒精1个月可见肝损伤,12个月后有明显的肝细胞损伤伴血清生化改变,中央静脉周围胶原沉积,21个月后可见广泛的小叶纤维化,肝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可发现小叶中央区乙醛加合物及脂质过氧化的加合物,微猪酒精肝硬化模型发生过程与人类相似,但制模时间长、费用高。

5营养和代谢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乳清酸代谢形成乳清苷酸可造成高尔基体内糖基化障碍,VLDL组装分泌障碍,脂质不能从肝细胞中运出引起细胞脂变。大鼠对乳清酸敏感,小鼠、兔、人等有抗性。雌鼠更易脂变。1%乳清酸饮食3~4d即引起脂变伴转氨酶轻度升高, VLDL降低。用缺乏胆碱和蛋氨酸低蛋白高脂饲料喂幼年大鼠可造成脂肪代谢障碍,3个月可发展成脂肪性肝硬化,并且与人酒精性肝硬化相似。该模型适合研究饮食脂肪含量与胆碱缺乏和肝硬化的关系。Wilson病是人13号染色体上编码参与铜转运ATP7B蛋白基因缺陷,机体铜排出障碍而异常积聚在肝、脑、角膜等组织引起损伤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armen等报道和人类ATP7B基因同源的基因变异,先天缺陷动物长埃文黄棕色鼠(long evans cinnamon rat)对乳汁中毒的雌性小鼠(toxic milk mouse)有和人Wilson病相似的表现,能作为较佳的动物模型。中龄去势的雌性德国猎犬Doberman pin-schers易发生肝炎,组织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胆管炎、肝硬化和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相似,是研究该病的理想模型[20]。

6手术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

主要建立ALF模型研究肝移植和评估人工肝治疗效果,根据实验动物的不同术式较多。部分肝切除术:研究肝切除体积和残肝病理生理改变的关系。全肝切除术:仅适合于肝移植肝切除后到供肝行使功能期间的研究。部分和完全的肝血流阻断术:常用于制作ALF高氨血症脑水肿模型。胆总管结扎:可制成胆汁性肝纤维化模型。

综上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建立方法较多,由于人体肝脏功能复杂和损肝因素的多样性,任何一种实验模型都不能全面、准确地反应特定肝损伤的本质满足所有科研需要,制模的可重复性、可预测性、可比性、低的费效比是制模成功的关键,按照具体科研目的设计特殊的模型更可取,设计转基因或特定基因敲除动物以及手术和药物联合制模是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Shi J,Ai saki K,Ika wa Y,e t al.Evidence of hepatoc yte apoptos is in rat

liver after the admi nistra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J].Am J Pathol,

1998,153(2):515-525.

[2]Bruck R,Shi rin H,Aeed H,et al.Prevention of hepatic cirrhosis in rats

by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ers[J].J Hepatol,2001,35(3):457-464.

[3]Margeli AP,Papadimi triou L,Ninos S,e t al.Hepatic stimulator s ub-

stance adminis tration a meliorates liver regener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ful minant hepatic failure and encephalopathy[J].Liver,2003,23

(3):171-174.

[4]Bourdi M,Reilly TP,Elkahloun AG,et al.Macrophage mi grati on inhib-

itory fac tor in drug-i nduced li ver injury:a role i n susceptibility and

s tress responsiveness[J].Biochem Bi ophys Res Commun,2002,294

(2):225-230.

[5]Bourdi M,Masubuchi Y,Rei ll y TP,et al.Protection against acetamino-

phen-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lethality by interleukin10:role of i nduc-

ible ni tricoxide synthas e[J].Hepatology,2002,35(2):289-298. [6]J u C,Reilly TP,Bourdi M.Protective role of Kupffer cells in aceta min-

ophen-induced hepatic i njury in mice[J].Chem Res Toxicol,2002,15

(12):1504-1513.

[7]Croager EJ,Smith PG,Yeoh GC,et al.Ethanol interacti ons with a cho-

li ne-deficient,ethionine-s upplemented feeding regime potentiate pre-

neoplastic cellular al terati ons in rat liver[J].Carci nogenes is,2002,23

(10):1685-1693.

[8]王宪波,刘平,陆雄,等.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门

脉压力的动态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4):401-

405.

[9]Sarich TC,Zhou T,Adams SP.A model of isoniazid-induced hepatotox-

ici ty in rabbi ts[J].J Pharmacol Toxicol M ethods,1995,34(2):109-

116.

[10]Matko wskyj KA,Marrero JA.Azoxymethane-induced ful minant hepatic

failure in C57BL P6J mice:characteriz ation of a new ani mal model[J].

Am J Physi ol Gas trointes t Li ver Physi ol,1999,277(2):G455-G462. [11]Takahashi H,Fujimoto J,Hanada S,et al.Acute hepatitis in rats ex-

pressing human hepati tis B virus trans genes[J].Proc Natl Acad Sci,

1995,92(5):1470-1474.

[12]Sprinzl MF,Oberwinkler H,Schaller H,et al.Transfer of hepati tis B

virus genome by adenovirus vectors i nto cultured cells and mice:cross-

ing the s pecies barrier[J].J Virol,2001,75(11):5108-5118.

[13]Waki ta T,Kats ume A,Kato J,e t al.Possible role of cytotoxic T cells in

acute liver i njury in hepati tis C vi rus c DNA trans genic mice medi ated

by Cre P loxP system[J].J M ed Virol,2000,62(3):308-317.

[14]Is higami M,Nishi mura H,Naiki Y,et al.The roles of intrahepatic va-l

pha14(+)NK1.1(+)T cells for liver injury i nduced by salmonella

infec tion i n mice[J].Hepatology,1999,29(6):1799-1808.

[15]Jarvelainen HA,Fang C,Ingelman SM,et al.Effect of chronic c oad-

mi nistrati on of endotoxin and,ethanol on rat liver pathology and proin-

flammatory and ant-i i nflammatory c ytoki nes[J].Hepatol ogy,1999,29

(5):1503-1510.

[16]Tsuji H,Mukaida N,Harada A,et al.Alleviati on of lipopolys accharide-

induced acute liver i njury in propionibac teri um acnes-pri med IFN-gam-

ma-deficient mice by a concomi tant reduction of TNF-alpha,IL-12,and

IL-18production[J].J Immunol,1999,162(2):1049-1055.

[17]Dawei C,Robert J,Zeytun A,e t al.CD44-deficient mice exhibit en-

hanced hepatitis after concanavali n A injection:evi dence for involve-

ment of CD44in acti vation-induced cell death[J].J Immunol,2001,166

(10):5889-5897.

[18]Orth N,Schi rmacher T,Buschenfelde MZ,e t al.Ant-i neutrophil cyto-

plas mic antibodies in a rat model of tri nitrobenzenesulphonic aci d-in-

duced liver i njury[J].Eur J Clin Investigation,1999,29(11):929-

939.

[19]Batey RG,Wang J.Molecular pathogenes is of T l ymphocyte-induced

liver injury in alcoholic hepati tis[J].Front Biosci,2002,7(1):d1662-

1675.

[20]Fuentealba C,Aburto EM.Animal models of copper-associated liver

disease[J].Comp Hepatol,2003,2(1):5-9.

收稿日期:2003-09-06修回日期:2004-04-12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彦双朱淑霞王永利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学校(刘彦双);河北武警总队医院(朱淑霞);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王永利)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 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是进行防治肝损伤药物研究的前提。目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有生物性、免疫性、化学性等方法,生物学方法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免疫方法是造成免疫肝损伤,主要用于通过免疫机制而抗肝损伤的药物研究。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致肝损伤。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药理实验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定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保肝降酶新药的药理实验,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其他任何肝损伤模型无法比拟的,故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常采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动物模型。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溶于精致植物油,配制0.1%浓度,按10ml.kg小鼠腹腔注射,12~24h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反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CCl 4 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CCl 4在体内可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代谢激活,生成两个活性自由基(CCl 3 O 2 和Cl)及一系列氧活性物,可与肝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膜磷脂大量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1]。另外,CCl 4 的代谢产物能迅速与细胞成分如胞内脂质、蛋白、核脂质、核蛋白和DNA等多种大分子发生不可逆的共价结合而导致细胞死亡,特别是当自由基作用于DNA时,损伤核糖和碱基,使核酸直接破坏引起DNA链的断裂或DNA 链与蛋白间交联,影响其信息传递功能以及转录和复制特性。在CCl 4 代谢产物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和共价结合的双重作用下,导致膜脂质流动性降低、钙泵抑制、谷胱甘肽活性抑制、肝微粒和线粒体功能丧失、肝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及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损伤加剧[2]。 1.2 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g.L的D-氨基半乳糖 (D-galactosanine,D-GalN)溶液,大鼠或小鼠腹腔注射600~90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染毒24-48h后处死动物,检查肝功能、病理及脂质过氧化指标[3,4]。Keppler 首先于1968年应用D-GaLN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D-GaLN在肝细胞内代谢,首先与尿苷酸(UDP)结合成尿苷二磷酸半乳糖(LIDP-GalN),并在肝细胞内聚集,由于这种结合的速度大大超过尿苷酸的生物合成速度,致使尿苷酸耗竭,进而导致依赖其进行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和糖脂等物质减少,限制了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均出现异常,甚至死亡。另外D-GaLN还可以引起肝细胞内Ca 2+ 增多,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早期酒精性 肝损伤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模型组饮用7%~56%梯度递增的白酒12周。取材前24 h和12 h,分别以56%白酒急性灌胃后处死大鼠。每天记录大鼠食用饲料量及饮用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和形态学改变。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61.67±1.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9±3.12)% (P<0.05),肝脏指数模型组(3.74±0.54)高于对照组(2.85±1.26)(P 32%~65%;F3:>65%~75%;F4>75%。 1.3.6.2酒精性肝炎依据炎症程度分为4级(G0~G4):G0无炎症;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脈周围炎;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G3腺泡3带广泛的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出现Mallory小体和凋亡小体,门管区中度炎症伴和(或)门管区周围炎症;G4融合性坏死和(或)桥接坏死。 1.3.6.3酒精性肝纤维化依据纤维化的范围和形态分为4期(S0~S4):S0无纤维化;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S2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S3腺泡内广泛纤维化,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纤维化;S4肝硬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各组大鼠均无死亡。对照组大鼠活泼,毛发光泽,食量正常。模型组食欲减退,毛色发黄,光泽度差,部分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模型组饮用液体量和食量均比对照组少。 2.2两组大鼠体重增长率及肝脏指数的比较 模型组与对照组体重均有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后期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试验项目 动物实验分为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和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三种 1.1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 1.1.1体重 1.1.2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 1.1.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1.1.4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 1.1.5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1.2.1体重 1.2.2血清甘油三酯(TG) 1.2.3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1.2.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1.3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1.3.1体重 1.3.2血清中胆固醇(CHOL) 1.3.3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1.3.4血清中胆红素(TBIL) 1.3.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2 试验原则 2.1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任选其一进行动物实验。 3 结果判定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ALT、AST和LDH中任两项血液生化指标阳性和病理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TG、VLDL指标阳性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①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检测指标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作用;②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且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王福根, 孙静霞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杭州市,310014 刊名: 中国药房 英文刊名:CHINA PHARMACY 年,卷(期):2006,17(9)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10条) 1.Xu JQ;Lee G;Wang HM Limited role for CXC chem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aphthylisothiocyanate-induced liver injury[外文期刊] 2004(03) 2.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方法学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5(01) 3.Ayoub SS;Botting RM;Goorha S Acetaminophen-induced hypothermia in mice is mediated by a 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1 gene-derived protein[外文期刊] 2004(30) 4.Yasuda M;Okabe T;Itoh J Differentiation of necrotic cell death with or without lysosomal activation:application of acute liver injury model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 and dimethylnitrosamine(DMN)[外文期刊] 2000(10) 5.Horn TL;Bhattacharjee A;Schook LB Altered hepatis mrna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genes during dimethylnitrosamine exposure[外文期刊] 2000(02) 6.Wang T;Shankar K;Ronis M Potentiation of thioacetamide liver injury in diabetic rat is due to induced CYP2E1[外文期刊] 2000(02) 7.Kin WH;Hong F;Radaeva S Statl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LPS/ D-galactosanine-induced liver apoptosis and injury 2003(06) 8.Kaneko Y;Harada M;Kawano T Angmentation of Va14NKT cell-mediated cytotexicity by interleukin4 in an autocrine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canavalina-indued hepatitis[外文期刊] 2000(01) 9.赵冬梅;刘耕陶双环醇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肝细胞核DNA损伤保护作用[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1(14) 10.邱英锋;缪晓辉;蔡雄卡介苗加脂多糖建立的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05)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王志彬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分析-附70例报告[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9) 2.吴玉强.邓家刚.钟正贤.杨兴.WU Yu-qiang.DENG Jia-gang.ZHONG Zheng-xian.YANG Xing铁包金提取物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 3.禄保平.白娟.江若霞.Lu Baoping.Bai Juan.Jiang Ruoxia以常用中西药物建立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分析与探讨[期刊论文]-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 4.马丽娜.华碧春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2011,07(2) 引证文献(12条) 1.徐伟.宋倩倩.苗双.刘宁宁.马健.王振勇青蒿素对CCl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抗氧化指标的时效影响[期刊论文]-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9(4)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损伤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16T14:02:39.0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季福水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天津静海区 3016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因此部分人群在生活中都会饮用一些酒精类的饮品,以促进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但是部分人群由于对于酒精的依赖性程度越来越高,致使自身的身体健康受到了酒精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自身的肝脏器官受到了严重的损伤,最终形成了酒精性肝损伤的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自身受到疾病的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通过这种方式,促使人们减少受到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促进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恢复。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基础医学;研究进展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我国人民对于酒精类饮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并且在酒精类饮品的消费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无论是在红白宴上,还是在日常聚会上,人们对于酒精类的饮品都有着极高的需求量。虽然酒精类的饮品对于气氛的调节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人们在生活中长期大量饮用酒精类的饮品,就会造成人体中多中器官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尤其是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问题,会对人体的肝脏器官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在我国患病人口之中,酒精性肝病占同期住院肝病患者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此表明,酒精已成为继病毒导致肝损伤后的第二大因素,酒精性肝病也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对酒精性肝损伤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治疗已成为基础医学的热点。本文主要对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如下: 1.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变化 在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之中,常见的酒精性肝病主要包括了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方面的疾病,对于人体肝脏的正常运行拥有着极大的影响。而这其中,酒精性肝硬化作为酒精性肝损伤疾病的最终病变形式,又称为门脉性肝硬化。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在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都会通过肉眼观察的方式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步骤进行疾病的治疗工作。根据医护人员所进行的观察显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在早中期的阶段会以肝脏体积正常或略大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并且经过触摸后发现肝脏器官会出现质地较硬的问题[1-2]。这种问题如果不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提升。等到了疾病的晚期阶段,肝脏体积就会持续缩小,并且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导致人体的肝脏逐渐呈现褐色的颜色状态。并且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肝切面可见弥漫性分布大小较为一致的肝结节,结节直径一般不会超过1.0厘米,并且呈黄褐色或黄绿色。病变如果进一步发展,结节内的肝细胞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并且疾病会呈现继续发展的态势持续恶化,纤维间隔不规则增宽,结节变得大小不一,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3]。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需要做好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进而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做好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 2.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人体肝脏器官之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即ADH)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microsomal ethanol oxidizing system,即MEOS),这些物质在人体的肝脏之中会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4]。人们在饮用酒精类的饮品的过程中,酒精类的饮品之中的酒精就会因为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氧化代谢,主要中间代谢产物为乙醛,乙醛进一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酸,最终代谢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种产物,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5-6]。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如果饮用了大量的酒精类的饮品,就会导致人体在酒精的影响之下出现酒精性的肝病。这种疾病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会因为乙醇及其衍生物乙醛的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诱导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炎性介质和营养失衡等方面的问题,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了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及枯否氏细胞的激活等。脂质过氧化与氧化应激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中两个重要的机制。肝细胞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被激活的枯否氏细胞加重氧化应激,致使肝细胞氧化和抗氧化力量失衡,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会导致人体的肝病问题的持续严重、。 如果人体肝脏器官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大量酒精的影响,就会因为肠道菌群繁殖过度等方面问题的影响,致使人体的炎性细胞出现被激活的问题,使其释放大量的TNF-α、TGF-β、IL-1、血小板活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等不同形式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若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解决,就会导致人体的肝脏出现进一步的损伤情况和纤维化方面的问题,并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脂质沉积方面的问题,并且TNF-α可诱导4-HNE致敏的肝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从而诱导肝细胞死亡,可能是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新机制[7-8]。因此医护人员在对酒精性肝损伤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时,为了促进患者身体健康情况的改善,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 3.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方式 根据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医护人员需要采用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主要方式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3.1采取有效的戒酒措施进行疾病的治疗 根据相关人员所进行的治疗研究显示[9],部分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酒精性肝损伤方面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饮用了大量的酒精类饮品导致的。因此为了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需要明令禁止患者饮用大量的酒精类饮品。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患者在生活中形成的酒依赖及慢性酒精中毒,不仅对自己的躯体,神经系统,心理状态带来恶劣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还会带来一系列工作和社会问题。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戒酒。而在戒酒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个人的意志力进行个人强制治疗。要想成功戒除酒疾,就需要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意志力,而且患者本人愿意配合戒

酒精性肝损伤和氧化应激

诱导肝脏产生TNF-α过程是急性酒精中毒氧化应激一个关键因素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产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氧化应激和内毒素在酒精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生产过程中都有涉及。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效应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定义。目前的研究,一般使用的急性酒精肝损伤的小鼠模型用来确定急性酒精中毒诱导的TNF-α产生的关键因素。 酒精的灌胃剂量为6克/公斤剂量129/Sv,由测量蛋白质水平,免疫组化,和mRNA表达来证明能诱导肝脏Kupffer细胞产生的TNF-α。酒精中毒引起的肝损伤与血浆内毒素和肝脏脂质过氧化增加相关。用内毒素中和蛋白来治疗可以显著抑制酒精诱导血浆内毒素的高度,肝脂质过氧化和抑制TNF-α产生。治疗通过使用抗氧化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或二甲基亚砜,虽然不能降低血浆内毒素的高度,但可以显著防止酒精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反应,TNF-α产生和脂肪变性。这些所有的治疗可以防止酒精引起的肝脏坏死性细胞死亡。 因此,本研究将系统区分血浆内毒素升高,肝氧化应激,急性酒精中毒导致TNF-α产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应激在急性酒精中毒中介导了内毒素诱导的肝TNF-α产生 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在美国的疾病和死亡中为首要原因。虽然有些药物已经用于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模型或诊所试验评估,目前有没有FDA批准的治疗方案。对酒精诱导的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的调查可能会提供开发新疗法的基础。现已提出一些有关酒精导致细胞损伤的机制的假设中,氧化应激和促炎细胞因子的生产,被公认的首先的致病因素。 酒精代谢的主要途径存在于肝脏,位于不同的亚细胞间隔的每个细胞质,微粒体的乙醇氧化系统的内质网中的酒精脱氢酶和在线粒体中的醛氧化酶.所有三个结果会产生活性氧(ROS),包括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当氧化应激发生在肝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是在足以应付与活性氧的积累的。 酒精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已反复检测ROS的来证明,在这病人和动物的模型中通过测量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积累在肝脏中的ROS被发现会导致细胞膜的功能系统障碍,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 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在酒精性肝炎的启动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Kupffer细胞是TNF-α当肝脏中出现酒精后的主要来源。有人曾建议,酒精介导内毒素(脂多糖,LPS)来引起的TNF-α产生,同时增加血浆内毒素水平和TNF-α表达已被反复报道于那些酗酒的患者。研究报告已经证明内毒素在Kupffer细胞上复杂的结合LPS CD14/toll样受体4引起NF-kB 激活和TNF-α的表达。 在内毒素的作用已被研究很多的时,氧化应激在酒精诱导的TNF-α表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肝脏灌注的研究表明,Kupffer细胞在急性酒精中毒和恢复期的早期阶段主要负责肝脏超氧化物歧释放。许多报告提出的假说认为酒精引起的活性氧不仅作为有毒物质,但也通过刺激激活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而导致TNF-α的信号转导,有越来越多的证据TNF -α信号在肝细胞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导致线粒体ROS生成增加,.然而氧化应激是否反映了酒精诱导的TNF-α产生或作为一个内毒素诱导的TNF-α产生的重要因素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小鼠模型之间内进行定义内毒素,氧化应激和TNF-α的关系。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原理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原理及模型建立 一些肝毒索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肝衰竭的诱导。目前常用的肝毒素主要有 D.Gal、醋氨酚、CCl4等。D.Gal肝损伤模型的病理改变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 病理改变较为接近,肝外毒性不明显,剂量范围易控制,但有潜在的不可逆 性,同时因为D.Gal价格昂贵,大型动物猪或犬建立模型时所用剂量较大,重 复率并不十分理想,也无临床相关的药物中毒,所以限制了它在大型动物造模 方面的应用。CCl4是一种对肝细胞有严重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目前认为其导致肝损伤 的主要机制与四氯化碳自身和其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CCl4在肝内经细胞色素 P450 2El代谢产生毒性代谢产物。CCl4自身的溶酶作用可导致肝细胞损伤, 但这仅限于高浓度的CCl4。CCl4的自由基导致肝损害的过程被认为是主要的机 制。榍文海等报道用杂种犬,将cache与等量花生油混合溶液,以0.9ml/kg一 次腹腔注射建立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结果,注射CCl4后犬里进行性肝功 能衰竭表现,第72 h血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 间延长,血糖降低,(均P<0.01);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波型。第7d病理检查显 示:肝细胞大片溶解坏死,网状支架大部分存在,肝细胞轻度增生。暴发性肝 功能衰竭形成率为93.0%。动物48~96h死亡率73.O%,14d内肝损害明显恢复。 动物一般表现,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表明,整个动物染毒过程,近似于人类的 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过程。本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动物受损后,经充分的 时间,可以恢复到用药前水平,模型具有可逆性;②受损动物以72h为死亡高 峰,第5d开始恢复,终点十分明确;③实验动物肝功能衰竭时间与死亡时间有 一定间隔,具有适用性和可控制性;④CCl4经济可行,注意保护,对实验人员 毒性不大,较为安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Keywords: ?antioxidants; ?caspases; ?carbon tetrachloride; ?liver damage; ?chondroitin-4-sulphate; ?NF-κB; ?oxidative stress; ?free radicals Background and purpose:

化学性肝损伤相关知识

化学性肝损伤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化学性肝损伤 化学性肝损伤,是由化学性肝毒性物质所造成的肝损伤。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酒精、环境中的化学毒物及某些药物。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的肝脏,具有肝动脉和肝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化学物质可通过胃肠道门静脉或体循环进入肝脏进行转化,因此肝脏容易受到化学物中的毒性物质损害。大自然和人类工业生产过程中均存在一些对肝脏有毒性的物质,称为"亲肝毒物",这些毒物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潜伏期短,病变的过程与感染的剂量直接相关,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脂肪变形、肝硬化和肝癌。 化学性肝毒性物质 根据毒性的强弱,亲肝毒物可分为三类:①剧毒类:包括磷、三硝基甲苯、四氯化碳、氯奈、丙烯醛等。②高毒类:砷、汞、锑、苯胺、氯仿、呻化氢、二甲基甲酰胺等。③低毒类二硝基酚、乙醛、有机磷、丙烯晴、铅等。一些亲肝毒物与其他非毒性化学物质结合,可增加毒性,如脂肪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能增强卤代烃类(四氯化碳、氯仿等)的毒性。 化学毒物损伤肝脏的机理 1、脂肪变性。四氯化碳、黄磷等可干扰脂蛋白的合成与转运,形成脂肪肝。 2、脂质过氧化反应,这是中毒性肝损伤的特殊表现形式,如四氯化碳在体内代谢产生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中间产物,导致生物膜上的脂质过氧化,破坏膜的磷脂,改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胆汁郁积反应,主要与肝细胞膜和微绒毛受损,引起胆汁酸排泄障碍有关。 注意事项 1) 临床上常将急性中毒性肝病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接触化学毒物机会日益 增多的情况下,应高度警惕。 2) 要重视两种病因(毒物与病毒、药物与病毒等)交叉的情况,不能一旦出现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某项阳性,即摒除中毒性肝病或药物性肝病的可能。要强调全面了解情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才能提高诊断质量,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 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肝病的治疗 病因治疗 按不同的化学物中毒进行治疗。

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优化

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优化 【摘要】目的:探索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方法: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不同剂量、不同灌酒方法、不同灌酒时间动物醉酒率、死亡率和血清转氨酶的不同情况。结果:一次灌酒0.28ml/10g体重小鼠可达中度醉酒,醉酒率70%,死亡率40%;采用小间隔分次灌服法后小鼠醉酒率60%,死亡率降为20%;连续灌酒时,较高剂量组第三天开始出现死亡现象并逐渐加重;血清转氨酶上升的高峰在第5天,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白酒灌胃法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时,采用中等剂量、分次灌胃法可降低死亡率,实验时间以5~7天比较适宜。 【关键词】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 随着人们对酒精性肝脏损害重视的提高以及相应实验研究的广泛开展,相关动物模型尤其是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实际实验应用中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参考文献介绍的方法[1]制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中,对造模实际操作时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检测指标的时间选择等有所比较和认识,现报告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在造模上少走弯路,节省经费。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84只,体重24g~27g,合格证号分别为豫医动字第410115号,均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试剂ALT试剂盒,迈克公司生产,批号100122;AST试剂盒,迈克公司生产,批号100103。 1.3 实验仪器雷勃微量移液器,芬兰雷勃集团中国区总部;DZKW型电子恒温水浴锅,余姚市亚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752 N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2实验方法 2.1 实验1普通级昆明种小鼠50只,21g~24g,雌雄各半。将50只小鼠按随机排列表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其中4组分四个剂量级 3.2灌酒时间与醉酒率、死亡率 实验1中,随着灌酒天数的增加,各组动物醉酒率变化不很大,但M3、M4两组的死亡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M4组,动物死亡数目过多。 3.3 灌酒方式与醉酒率、死亡率 实验2采用分次灌服的方式,仍观察醉酒情况,计算醉酒率和死亡率。结果

化学性肝损伤

慢病大病防治从预防化学性肝损伤开始 日前,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两院院士宋健在中华环保联合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上披露,目前环境卫生状况对人民健康的负面影响严重,75%的慢性病与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有关。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药污染,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品污染和药物污染。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作用具有剂量小、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往往病发之日,尚不知谁是元凶。环境污染就像邪恶的阴影,悄悄吞噬着人体的健康。这些污染是怎样让我们得上慢病大病的呢? 各种种类繁多的化学污染毒物,一般分生产性和生活性两类。如从事有毒物质的生产、使用,工业三废的污染,农药的滥用,车辆的废气,生活煤烟以及某些日用化学品等等。这些毒素进入人体首先导致化学性肝损伤,因为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的肝脏,具有肝动脉和肝静脉双重血液供应。化学物质可通过胃肠道门静脉或体循环进入肝脏进行转化,因此肝脏最容易受到化学物中的毒性物质损害。这些毒物在人体中潜伏期短,病变的过程与感染的剂量直接相关,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脂肪变形、肝硬化和肝癌。这些毒物防不胜防,在人群中普遍易感。这些仅仅是污染对人体的第一步伤害。 当化学性肝损伤导致肝脏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肝脏又作为人体能量代谢和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一方面保证进入人体内的所有的毒素分解正常、排毒正常,当血液中个各种化学污染毒素经过肝脏时不能被分解排出,各种污染随着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细胞,各个细胞长期食用这些污染毒素就会造成细胞变异,这就是我们说的突变,也就是癌症;另一方面肝脏负责人体的能量代谢。当能量不能被肝脏代谢成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能量就只能停留在血液中,形成了高蛋白、高血糖、高血脂。因为污染导致肝损伤,又因为肝损伤而导致的各种慢性病和癌症的发生。因此专家建议,在环境污染的情况下追求养生长寿要特别注重肝脏的保护。预防化学性肝损伤是关系到寿命的大问题。 要长寿,先抗突变,因为生命远远大于健康;要健康先保肝,肝脏强则人体强。化学性肝损伤是每一个生活在污染环境下的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就是要在污染环境下追求健康长寿。日常饮食中姬松茸、五味子、硒多糖都是不错的保肝护肝食品。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一、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四氯化碳(CCl4 )是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CCl4的毒性主要与其活性代谢产物有关.在肝内CCl4惊NADPH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引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肝细胞损伤坏死.三氯甲基自由基还能抑制细胞膜和微粒体膜上该泵的活性,食Ca2+内流增加,从而引起细胞中毒死亡;三氯甲基自由基能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损害线粒体,使还原型辅酶Ⅰ(NADH)及ATP在肝内生成减少,脂肪酸氧化抑制,影响肝脏能量生成障碍,并使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 [实验动物] 体重18-22g的小鼠、体重150-180的大鼠或体重4-45kg的家兔. [操作方法] 用CCl4 在不同动物可以多种方法引起急性肝损伤.一般用花生油将CCl4 稀释为所需浓度. CCl4 致急性肝损伤所需剂量和用法见表8-1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 CCl4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 好,价格低廉。 2.CCl4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3:CCl4是无色澄清的有毒液体,有特殊气味,难溶于水。CCl4 一般用花生油、橄榄油、豆油等植物油混合成所需浓度,有时也可与矿物油(如液体石蜡)混合。以植物油为例,10%CCl4的配制方法是:取5ml植物油和5g阿拉伯胶,置于乳钵中研匀,再加lOml纯CCl4。研匀,然后加蒸馏水lO~15ml调成乳状,最后加蒸馏水至lOOml,用前摇匀。 4.用CCl4复制肝损伤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同动物个体肝损伤的程度差异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小鼠接受CCl4后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血清ALT等生化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大鼠好。 5 CCl4 液体和蒸气可以从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引起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D-半乳糖胺本身并无毒性,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它是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的干扰剂,进入体内后与磷酸尿苷结合,形成磷酸尿苷一半乳糖胺复合物,致使磷酸尿苷耗竭。从而使依赖其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脂糖等物质的合成受抑制,限制了细胞器及酶的生成和补充,细胞器、生物膜受损、钙离子内流,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另外,D-半乳糖胺引起细胞膜损伤可能与细胞膜中糖成分的改变有关,即己糖代替了中性糖介人细胞膜,导致膜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本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其病变仅限于肝脏,在引起肝坏死的剂量下, 不引起其他脏器病变,对实验人员安全.因此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是目前 公认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较好模型. 2.造成机性肝损伤所需D-半乳糖胺的剂量.因实验动物的状态和实验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使用200、400、500或850mg/kg体重,预实验时应摸索确定。 小鼠对D-半乳糖胺不甚敏感,腹腔和皮一卜注射的常用剂量均为800mg/kg体 重。 3.D-半乳糖胺与CCl4所致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明显不同。CCl4损伤主要表现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区大量肝细胞坏死和出血,脂肪变性十分明显;而D-半乳 糖胺引起的损伤则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脂肪变性不如CCl4明显,细 胞内有大量PAS染色阳性的毒性颗粒,嗜酸性小体较多见,与人类病毒性肝炎 的肝伤类似. 三、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常用药物

造成药物性肝损的常用药物 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免疫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学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 诸如临床上几乎所有的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阿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等)、精神科用药(氯丙嗪、氟哌啶醇、卡马西平、地西泮等),心脑血管科的部分用药(阿司匹林、硝苯地平、普萘洛尔等)和内分泌科部分用药(甲亢用药)等均能导致肝脏的损害。 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如不及时进行,会导致重症的药物性肝损伤,其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所以对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已成为目前临床用药关注的焦点。 西药: 苯妥英、华法林、利福平、对乙酰氨基酚、烟酸、阿莫地喹、环磷酰胺、白消安、异烟肼、丹曲林、酮康唑、特比萘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别嘌呤醇、卡马西平、保泰松、普鲁卡因胺、布洛芬、吡罗昔康、哌克昔林、硝苯地平、地尔硫卓、他莫昔芬、大环内酯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依那普利、氯丙嗪、氟氯西林、卡莫司汀、甲基睾酮、丙氯拉嗪、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奎宁、红霉素脂、左旋门冬氨酸等。 中药: 山慈菇、三棱、莪术、元胡、款冬花、独活、淫羊藿、金不换、五倍子、密陀僧、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石蒜、佩兰、苍耳子、何首乌、雷公藤、艾叶、望江南、苍术、天花粉,桑寄生、贯众、蒲黄、麻黄、柴胡、番泻叶、蜈蚣、合欢皮、丁香、川楝子、鸦胆子、毛冬青、蓖麻子、黎芦、丹参、罂粟、姜半夏、泽泻、大黄、虎杖、贯众、千里光、防己、土荆芥、肉豆蔻、商陆、常山、大枫子、朱砂、斑蝥、穿山甲、黄芩、缬草、乌头、白果、紫草、石榴皮、苦楝子等。 中药复方制剂: 逍遥丸、大活络丹、消咳片、华佗再造丸、壮骨关节丸、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复方青黛胶囊(丸)、克银丸、消银片(丸)、消核片、白癜风胶囊、白复康冲剂、白蚀丸、六神丸、疳积散、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大黄牡丹皮汤、防风通圣散、湿毒清、血毒丸、追风透骨九、消咳喘、壮骨伸筋胶囊、骨仙片、增生平、牛黄解毒片、天麻丸、复方丹参注射液、地奥心血康、昆明山海棠片、银屑散、六神丸、疏风定痛丸、消癣宁、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片、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葛根汤、增生平、穿山甲片等。 心脑血管:降压药---吲达帕胺片(利尿剂) 硝苯地平、氨氯地片、左旋氨氯地片(钙拮抗剂)卡托普利(血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酒后饮绿茶对小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性研究 李佳陈路军陈洁徐立思齐慧娟陆妙君 指导老师:黄品贤 (上海中医药大学03中西(七)上海201203) [摘要]目的观察给最佳酒醉状态的小白鼠灌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给小白鼠 0.15ml/10g白酒后20min灌入低、中、高浓度茶、解酒阳性对照药枳椇子各0.20ml/10g,连续7天后血肌酐、血尿素蛋及尿蛋白含量。结果⒈高中浓度茶组、模型组的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⒉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χ2=20.39, P<0.01。⒊肾脏病理改变:低浓度茶组小鼠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但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有较多量红细胞漏出,可见炎症反应,间质未见纤维化;中浓度茶组肾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未见明显充血,少量红细胞漏出,间质未见纤维化;高浓度茶组肾脏组织结构与中浓度茶组接近。阳性对照组肾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少量充血。结论根据尿蛋白、实验小鼠的生存曲线分析、肾脏的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得出:⒈酒后饮茶均可导致小鼠的死亡,但是酒后高浓茶对肾脏的损害作用最小。⒉酒后饮淡茶及阳性解酒药枳椇子能起到一定解酒作用,但对肾脏有明显的损害。但本次实验由于死亡率高致样本含量不够,确切的结论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酒,茶,小白鼠,肾功能,病理学 在中国,茶能解酒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说法。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绿茶来帮助消食解酒,且认为茶越浓解酒效果越好。人们认为,饮茶能够使人大脑兴奋、清醒,酒后饮茶能够让被酒精冲昏了的头脑清醒一些,从而达到“醒酒”的效果。 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过量饮酒后饮茶对肾脏有害无益。其理论依据为:绿茶的主要成分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的大量茶碱更能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泌尿系统有很大的损害作用。 本实验采用56度白酒以最佳致醉量对小鼠灌胃后,用等量不同浓度的绿茶及阳性对照药物枳椇子对醉酒小鼠进行灌胃的方法,通过检测鼠尿中的尿蛋白、血样中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及对肾脏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正确性作出验证。 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20-35g,雌雄各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房饲养温度:20-23℃,相对湿度:50-70%,标准饮食,饮自来水。 1.2实验仪器和试剂及其制备: 1.2.1实验仪器:针筒灌胃针、天平、试剂瓶、代谢笼、离心机、气象色谱仪、生化分析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

附件 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修订稿)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试验项目 动物实验分为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和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三种 1.1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 1.1.1体重 1.1.2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 1.1.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 1.1.4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 1.1.5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1.2.1体重 1.2.2血清甘油三酯(TG) 1.2.3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1.2.4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1.3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1.3.1体重 1.3.2血清中胆固醇(CHOL) 1.3.3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1.3.4血清中胆红素(TBIL) 1.3.5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2 试验原则 2.1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的不同,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任选其一进行动物实验。 3 结果判定 方案一(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在模型成立的前提下,ALT、AST和LDH中任两项血液生化指标阳性和病理结果阳性,可判定受试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方案二(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TG、VLDL指标阳性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方案三(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①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检测指标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作用;②血清中CHOL、LDL和TBIL三项指标中任两项结果阳性,且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对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功能。 在急性或亚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结果判定中,任何一项方案为阳性时,可认为该受试物具有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功能。

各类肝损伤模型的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形,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发病过程:病毒侵入机体后,进入肝细胞复制,继而释放入血,并在肝细胞表面留下特异性病毒抗原,此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使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2、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 2、溶解性坏死 3、炎细胞浸润 4、肝细胞再生 酒精性肝病 发病机制: 1、还原型辅酶I(NADH)/辅酶I(NAD)比值增高乙醇氧化脱氢过程使NAD转变为NADH,导致NADH/NAD比值增高,进而引起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引进脂肪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2、乙醛和自由基的损害作用乙醛是乙醇的中间代谢产

物,具有强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毒性作用。乙醇在肝细胞内受微粒体氧化系统作用产生自由基损伤肝细胞的膜系统,影响肝细胞功能。 3、刺激储脂细胞产生胶原此为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机制 4、乙醇的肝损伤作用乙醇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内微管、线粒体的功能和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蛋白质输出和脂肪代谢等。 病理变化: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及中毒性肝损伤 1、口服避孕药、甲睾酮等引起肝内淤胆,小胆管及毛细胆管形成,并无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 2、氯丙嗪、硫尿嘧啶、红酶毒、酚噻嗪和磺胺等引起胆汁淤积又引起肝细胞坏死。 3、氟烷、对乙酰胺基酚、异烟肼、四环素等引起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有炎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细胞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