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 《红字》中珠儿与《雷雨》中周萍之比较

3 “A Rose for Emily”中“Rose”寓意的新解

4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5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6 从希斯克利夫的悲剧人生看“如何被逼出邪恶的人性”

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8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

9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

10 浅谈网络聊天中的英语缩略语

11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12 英语中法语外来词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13 《到灯塔去》的意识流分析

14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父子冲突

15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

16 论不可译到可译的历史性变化

17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8 中美商务谈判中恭维语的分析

19 从《简爱》两个译本看女性与男性语言使用的差别

20 南方时代变迁中的胜利者与失败者——《飘》中主要角色的性格与命运对比

21 对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几种中译本比较研究

22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23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24 从文化角度谈美国俚语的汉译

25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ovel and Movie of A Clockwork Orange

26 从《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内涵

2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28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

29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30 悲剧的幕后黑手——《美国的悲剧》浅析

31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32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33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35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36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37 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与自然

38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9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40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41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

42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性格的宗教色彩剖析

43 浅论《汤姆琼斯》的现实主义特征

44 分析《宠儿》中塞丝的创伤与愈合

45 中国大学机构名称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46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女性形象

47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解读

48 电影英文片名汉译的原则

49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

50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s-and-Daughters-in-Law in China and the West

51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52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

53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 Henry’s Major Works

54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爱情观对比究

55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56 An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57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58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59 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

60 论委婉语与国际商务谈判

61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62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63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

64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65 分析《绯闻女孩》中的美国社会文化特征

66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67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68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

69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70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71 论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知识分子的悲剧

72 逆世的美丽——分析《飘》中主要人物表现的自我意识

73 《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

74 从婚礼仪式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

75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76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77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78 从心理学角度看霍尔顿的内心世界

79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80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81 Strategy Researche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oral English

82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和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83 浅析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84 简析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85 On the Manifold Functions of the Scene of Parties in The Great Gatsby

86 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

87 矛盾的思想者——《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二分性

88

89 《麦克白》的独白

90 试析《珍妮姑娘》中女主人公的悲剧根源

91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

92 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

93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94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95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

96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97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

98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

99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

100 笛福《鲁宾逊漂流记》中鲁宾逊形象解析

101 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

102 朋克摇滚的反叛与灵魂乐的激情

103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04 从美学角度评张培基先生所译散文“巷”

105 从精神分析和人格面具理论看“我”和吕蓓卡的对立统一

106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107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

108 商标翻译技巧

109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10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

111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

112 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113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114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115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16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

117 浅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

118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

119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120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

121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22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

123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

124 On the Female Initiation Theme in Little Women

125 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种类、特点与其文化映现对比

126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127 由英语外来词谈中英文化

128 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29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

130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131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132 试析广告英语中语言的性别差异——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着手

133 解析名词化与商务语篇的汉英翻译

134 索尔贝娄的《银碟》中父子关系的分析

135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

136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37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

138 Research on the Re-cre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Trademarks in Different Cultures

139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

140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141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142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143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144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45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

146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147 An Approach to the New Women’s Consumerism in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148 公共标识语翻译失误分析

149 《嘉莉妹妹》中赫斯特伍德人生悲剧

150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

151 浅析哈代的悲观主义哲学对徐志摩诗歌创作之影响

152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153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154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

155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

156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157 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158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159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160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

161 重复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62 文明的樊笼—解读《野性的呼唤》

163 英汉恭维语语用对比研究

164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165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

16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67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

168 Exploration of Improper Criticism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169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170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71 从《实习医生格蕾》浅析美剧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趋势

172 论英语听力难点及解决方法

173 xx大学影视英语教学调查

174 从后殖民视角解读《孤独的割麦女》

175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精神力量分析

176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177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178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179

180 On the Causes of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81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182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183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184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85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86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187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广告翻译的策略

188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

189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及对策

190 Culture-oriented Strategies in Publicity Material Translation for Yangzhou City: 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19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

192 从《红字》和《荆棘鸟》看宗教禁欲主义下的爱情

193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194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Self-identity Loss of Black People in The Bluest Eye

195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196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197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

198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

199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200 Paradox in American Culture: Mainstream and the Trend of Multiculturalism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 No15 2007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李 洁 [摘要]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学派,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翻译美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翻译美学;翻译理论;传统译论 [作者简介] 李洁: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036) 当前,在大量引进西方翻译理论加强我国翻译学科建设的同时,一些学者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本土视角观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并使中国译论走向世界。许渊冲、刘宓庆等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翻译学要不要有中国特色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价值观取向的问题。”[1](Pvii)“中国的翻译理论体系,完全不必步西方后尘,东西方可以各有千秋,相互借鉴。”[2](Pxiv)翻译美学在当前就被认为是这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理论学派,它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本文对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做回顾和梳理,旨在理清脉络,总结得失,发现问题,对翻译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翻译美学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 在方梦之主编的《译学辞典》中,翻译美学被界定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3] 为什么说翻译美学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呢? 第一,中国的传统译论几乎都具有哲学—美学渊源。从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玄奘的“文质统一,圆满调和”,到严复的“信达雅”,马建忠的“神似”,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理论,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指体现在中国传统诗论、文论、书论和画论中的古典文艺美学思想)。无论是翻译理论的术语,还是翻译研究的方法都受美学的影响,体现着美学的特点。可见,翻译理论与美学联姻是我们的传统和特色,而当代的翻译美学理论研究是对我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9 3 1 —

四种翻译方法,十种翻译技巧

四种翻译方法 1.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每一个民族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但可以不拘泥与原文的形式。(张培基) 应当指出,在再能确切的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有其可取之处,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另一方面可以进新鲜的表达方法。 Literal translation refers to an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When the original coincides or almost tallies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sequence of vocabulary, in grammatical structure and rhetorical device, literal translation must be used. Free translation is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which does not adhere strictly to the form or word order of the original.(郭著章)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英语文化的前提下,在英译文中完全保留汉语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译本

从翻译美学角度 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 姓名:邢娜 学号:2120111442

从翻译美学角度对比分析《声声慢》英文译本 姓名:邢娜 学号:2120111442 摘要:诗歌是人类文学殿堂的瑰宝,是最为纯粹的文学形式。古诗英译不能仅仅 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本文从讨论翻译美学和翻译学“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出发阐述了诗歌翻译美学,并在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基础上,对美国肯尼思.雷克斯罗斯、我国许渊冲和徐忠杰的三种英文译 本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诠释了翻译诗歌美学,并对比总结出“三美原则” 在译作中的艺术体现。 关键词:《声声慢》,翻译美学,“三美”,译本,艺术 第一章李清照与《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市)人,著名学 者李格非之女,自幼博通诗书。她写的词风格清新,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独 有成就,曾被称为“易安体”,被目为婉约派正宗,对词的看法相当保守。其词 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苍凉沉郁,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声声慢》,中国文学史上的“叠音绝唱”,是李清照后期因国破家亡流落异乡 所作的词,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一共用了九次叠音,尤其是开篇七叠连用,音凄情苦,自古以来令人哀伤叹绝。 李清照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此首《声声慢》是她晚年的 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此时正值外敌入侵,她在故乡山东的房子也被敌兵付 之一炬。丈夫已病死,而夫妻二人费尽半生心血所收藏的金石文物也在慌忙避难 过程中丢失殆尽。作者当时已经年近五十,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于是在深秋的某一天,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1接受美学理论 接受美学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诞生于德国,它最主要的两个代表 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该学派是在西方文论、美学的研究由19世纪以 作者创作为重点转向20世纪以作品文本,又由文本逐步转向文本的接 受者为重点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并深受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 人物的现代阐释学的影响。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 是文学研究中一个必要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张在研究文学和文 学史时,必须重点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孙淑芬,2007,12)在接 受美学理论体系中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如:“未定性”(indeterminacy)、“空白”(blanks)、“偏见”(prejudice)、“期待视域”(horizonofexpectations)及“视域融合”(fu-sionofhorizons)等。对这些概念的清晰把握对理解接受美学理论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定性”在伊瑟尔看来,是指文学文本中作描 述的现象与真实世界里的事物之间准确对应关系的缺失。(姚斯、霍 拉勃,1987)而文学作品里的“空白”指的是“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 着连接的‘空缺’,以及对读者习惯视界的否定会引起心理上的‘空白’”(朱立元,2004:179)。正是这些“未定性”和“空白”,使 得文学文本成为一种被伊瑟尔称作的“召唤结构”(theappealingstructure)。它激发、诱导读者运用他们的理解力和 想象力确定这些“未定性”,填补“空白”,由此在阅读过程中形成 各自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重构文学作品中的情景。读者由于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知识水平、观察角度、文学爱好、审美情趣、等各方面的 不同,总是带着一定的“偏见”进入文学作品的。也就是说,读者无 法完全客观地,从一种纯粹的透明的状态开始对作品进行理解,他们 的理解总是受到一定的历史、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制约。伽达默尔把 “偏见”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法的偏见”,它是由历史所赋予的, 具有正面价值,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另一种是“盲目的偏见”,它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接收的见解,往往会妨碍正确理解的现实。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翻译策略选择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翻译策略选择 接受美学;读者;异化;归化 一、接受美学影响下的读者研究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它直接受哲学诠释学的影响,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德国诞生,70年代达到高潮,逐渐成为德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并很快风行整个欧美文艺理论界。它传入美国后,很快促 成了读者反应理论的形成,使之成为当今美国最为活跃的文艺批评流派之一。80年代中期,接受美学传入我国,激发了文学理论界的巨大热情,而且,其影响已远远超出文学理论界,渗透到人文学科的各领域,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者到传统批评家,从古典学者、中世纪学者到现代专家,每一种方法论,每一个文学领域,无不响应了接受理论提出的挑战”[1]。 接受美学的代表是由五位教授组成的 康士坦茨学派,其中姚斯和伊塞尔最为突出,二人被称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接受

美学的突出特征是,它强调读者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作用,认为读者的参与在阅读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历史本质不仅在于艺术家对作品的创造,更在于读者对它的接受。正如姚斯所指出的:“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绝不仅仅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使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 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2] 接受美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接受研究;另一类是效应研究[3]。前者以姚斯为代表,关注读者及其审美经验,从文学史的角度在宏观上强调了读者的意义;后者以伊赛尔为代表,着重研究文本及其作用,从微观认识上专注于读者与具体作品的关系。正如伊赛尔所说:“今天的所谓接受美学,其内部并不像这一名称所显示的那样一致,这一概念掩盖了两种不同的方向。……反应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论礼貌与教养》译文的审美再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12149435.html,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论礼貌与教养》译文的审美再现 作者:赵怡斐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3期 摘要: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作品以讽刺见长。但由于文化背景及意识形态不同,斯威夫特作品的译本与原文或多或少有所出入,无法确切传达原文信息。本文以斯威夫特作品《论礼貌与教养》为例,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论礼貌与教养》译文的审美再现,总结讽刺论说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论礼貌与教养》;翻译美学;审美再现 一、翻译美学与审美再现 翻译美学是翻译研究的分支,主要研究翻译与美学的关系,探讨美学对翻译的影响,从美学角度理解翻译的科学特征及艺术特征。翻译美学尝试将美学理论运用于翻译中,为不同文体的翻译设定标准,并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释、解决双语转换中涉及到的美学问题。 审美再现体现在中英文转换的过程中,强调“物化”翻译主体对原文的美学理解。在翻译中译者将其审美理解注入译文,根据审美再现的要求将审美理解以译文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审美再现在常规美学体系及非常规美学体系中都有体现。常规美学体系中的审美再现包括语音层次的审美再现、词语层次的审美再现及句段层次的审美再现。非常规美学体系中的审美再现包括意境再现、情感再现及风格再现。 二、审美再现的译例分析 (1)常规美学体系中的审美再现 2.1.1词语层次的审美再现 词语层面的审美再现主要从修辞及措辞两方面进行评估。修辞指词语使用的修辞手法,措辞包括词语的选择、搭配及语域(刘宓庆,2005:119)。从美学角度看,译者选词应该准,美,精。 译例1: 原文:For being whollyilliterate,and conversingchie fly withe achother,they reduce the who lesystemofbreeding with in the formsandcircles of their service offices.

高一英语翻译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一英语翻译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翻译 1.高中英语翻译题:Translation: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究竟是什么激发小王学习电子工程的积极性?(motivate) 2.网上支付方便了客户,但是牺牲了他们的隐私。(at the cost of) 3.让我的父母非常满意的是,从这个公寓的餐厅可以俯视街对面的世纪公园,从起居室也可以。(so) 4.博物馆疏于管理,展品积灰,门厅冷落,急需改善。(whose) 【答案】 1.What on earth has motivated Xiao Wang’s enthusiasm/ initiative to major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Online payment brings convenience to consumers at the cost of their privacy. 3.To my parents’ satisfaction, the dining room of this apartment overlooks the Century Park opposite the street and so it is with the sitting room. 或者What makes my parents really satisfy is that they can see the Century Park from the dining room of this apartment, so can they from the living room. 4.This museum is not well managed, whose exhibits are covered with dust, and there are few visitors, so everything is badly in need of improvement. 或The museum whose management is reckless, whose exhibits are piled with dust and whose lobby is deserted, requires immediate improvement. 【解析】 1.motivate sb to do sth 激发某人做某事,on earth究竟,major in 以…为专业,enthusiasm/ initiative热情/积极性,故翻译为What on earth has motivated Xiao Wang’s enthusiasm/ initiative to major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online payment网上支付,brings convenience to给…带来方便,at the cost of以…为代价,privacy隐私,故翻译为Online payment brings convenience to consumers at the cost of their privacy. 3.To my parents’ satisfaction令我父母满意的是,后者也那样so it is with。也可以用主语从句What makes my parents really satisfy 表语从句thatthey can see the Century Park from the dining room of this apartment。overlooks俯视,opposite the street街对面,living room 起居室。故翻译为To my parents’ satisfaction, the dining room of this apartment overlooks the Century Park opposite the street and so it is with the sitting room.或者What makes my parents really satisfy is that they can see the Century Park from the dining room of this apartment, so can they from the living room. 4.not well managed/ management is reckless疏于管理,be covered with dust/ be piled with dust被灰尘覆盖,few visitors游客稀少,be badly in need of improvement/ requires immediate improvement亟需改善。故翻译为his museum is not well managed, whose exhibits

浅谈接受美学

浅谈接受美学 摘要接受美学是由德国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所提出的概念,该理论对于研究文学理论及文学翻译有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要理解该理论是非常难的,文章的目的就是对接受美学进行初步的介绍,以求能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接受美学。 关键词接受美学;姚斯;伊瑟尔;翻译 德国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提出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s)这一概念,和以往翻译关注的焦点不同,接受美学不以作者或者作品为中心,转而将读者或者受众作为出发点,去解释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属于一种读者反应,是“文本与译文的对话”(贺微)。姚斯认为,一个作品的完成需要由读者阅读这一步骤的实现。 文章的目的便是介绍接受美学,因此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总体上对接受美学研究方法作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将谈到接受美学的形成背景和发展历程;第三部分将对接受美学的概念理论进行相关的介绍,主要谈谈姚斯和伊瑟尔两位学者的观点;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总结。 一、历史背景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的文学美学家姚斯和伊瑟尔(Wolfgang Iser)提出了接受美学,在当时德国盛行美学的大背景下,姚斯和伊瑟尔提出:美学研究应当“集中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过程。”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反应,反对历史客观主义。该理论经历了海德格尔(Heidegger)、伽达默尔(Gadamer)等人的发展阶段,他们的研究是接受美学的基础。同时马克思的理论也对接受美学的产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但是,在后期发展中,美国的费希(Fish)将接受美学发展成了“读者决定一切”,这样的结果是走了极端的,该说法过分强调读者的地位,并不是读者与文本之间辩证的关系。 二、概念介绍 姚斯的接受理论将历史辩证的思想加入到了读者中心论中,而解俄国形式主义忽略历史,社会学理论忽略文本他希望能够和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姚斯借鉴了科学的哲学观,试图用研究科学的常规方法来研究翻译,他用“期待视野”的方说法来描述读者用来评价文学文本的标准。姚斯认为,文本地位第一的说法是错误的,读者的期待视野也并不就是肯定所有时期所有读者的反应是一样的,一篇文章不是孤立的,他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读者的影响是不同的,正确的研究方法应当历史辩证的以读者为中心进行。 姚斯所提出接受美学是基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伽达默尔曾经提出,“所有对过去文献的传译应当由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对话引起,我们所试图要理解的文本应当建立在文化环境所制约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的“远景(perspective)”应当包括它与历史的关系”(Selden Raman)。与此同时,我们对于过去的研究也不能脱离了现在的客观事实,过去与现在是辩证的,姚斯认为作者应当直接面对他当时生活环境中的“普遍预期”,他指出,“接受”就是读者利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文本进行再创造,文本会被不同社会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读者所接受。任何作品的价值在于被读者所接受,但是读者受到客观历史事实的制约,也不能随便的对

翻译美学论

翻译美学论 湖北荆州长江大学东校区外语系 蔡银慧 [摘 要]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关键词]翻译 美学 美 真 一、引言:在众多的人文学科中,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珠联壁合;翻译与美学的结合,乃人作之合。 二、翻译美学的渊源及表现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悠久,若从最初的佛经译论算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回顾其漫长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美学渊源。历史的定势和文化整体形态的趋现促使译学与美学“相融”,且“浑然一体”。支谦的“不加”文饰,道安的“案本而传”,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付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以及许渊冲的“三美论”(音美,形美,意美)等等,皆表明译学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译论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文论色彩和贵信,贵和,贵含蓄的美学特征。从美学的特定视角来考察我国译论的思维模式:它更倾向于感情地而非理性地,体验地而非分析地,主观地而非客观地看待翻译及欣赏译文。同时,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显而易见,中国的翻译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言求美,达意求美,中外皆然也!为求“联想之美”汉语形容女孩子的脸为“鹅蛋脸”(o val face),而不说“鸭蛋脸”;为求“形象之美”,英语用“zebra cr ossing”(斑马线)来表示人行横道线;为求“幽默之美”,英语称第二职业者为“mo onlig ht”(to w or k at anot her job,o ften at nig ht,in additio n to o ne's full-tim e job);为求“静态之美”,英语翻译不管成功与否,我要试一试.“为”I'll have a tr y,sink or sw im.“中外虽然文化习俗各异,也同时求含蓄之美。如,He w as bot h out of po ckets and o ut of spir its by t hat catastr ophe,faild in his health and pro phesied t he speedy r uin of the empir e.(J.M.T hacker ay V anity Fair)其译文为:灾难过后,他的精神蔫了,口袋扁了,身体也不好了,还预言大英帝国很快就会垮台。原文用委婉语o ut of po ckets来替代po or,bankr upt等刺耳而又难以启齿的词,且与o ut of spirits两相照应,对比成趣。译者为了再现其含蓄美,通过联想,用口袋扁了来译之,又一次地把“幽默之美”,“智慧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美的形式,美的表现有多种,这就使得翻译美学的美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三、译者求美的要求 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化的过程,译者犹如美的使者,把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美感就是译者的直觉,是译者艺术气息的挥洒。美感之与他们,犹如灵魂之与肉体,依附于它,却又漂浮不定,译者的翻译若能达此境界,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译者在展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求真尽管爱因斯坦说过,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求“真不得”,怎言“美”?美富于创造性,美富于想象性。然而美只有在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才能上升为真正的“美”。请看译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其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分别被译为: 1.T he ho st alig hts fr om his hor se,the g uest is aboar d.(唐诗选) 2.I,the host,dismo unted and saw the guest in the bo at. (许渊冲译) 3.Hav ing dismounted our ho rses and boar ded his boat.(张廷琛,魏博思译) 译文1可以把它回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上了船”,就想是主人下马了之后,目送客人乘船而去。这就和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了;译文2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此句可以回译为“我下了马,看见客人上了船”,好象主人站在岸上目送客人离去。只有译文抓住了原句互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的意境和原文的意境达到了统一,且没有更改原文的意思。这才真正体现了翻译的真。译文3可以回译为“我们下了马,一齐上了船。” 亦步亦趋,从遣词到选句只是一味得临摹原文,那只是一种机械的翻译方法。没有再现原文的意境,没有转换原文的修辞,没有保持原文的韵味,那就算不上真,更谈不上美。因此,译者不能顾此失彼,应始终以真为根基,然后再去求美。 (2)求全这里的全不是指较全面地反映原文的内涵,而是指应该较全面地存储另一种语言文化,语言背景。这样才能折射出译者的文化内涵修养及智慧之美。如Q ueen's English就不是指女王的具体言辞,而是代表正统的标准的英语。Baby kisser 是“吻婴儿的人”,但暗指那些为拉选票,讨好选民的政客。A m-bulance Chaser不是“追赶救护车的人”,而是指见了官司就趋之若骛的“惟利是图的低级律师”。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谚语的精彩翻译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其译文为:O ne bo y is a bo y,two bo ys half t he boy,t hr ee boys no bo y。如能透彻理解此谚语寓意,在翻译中就无障碍。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另外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的。这就需要译者不断积累,不断补充,再进行创造性地运用,这样美的影子才会突现出来。 (3)求合这里的合指原文的意境与译文的意境相吻合。虽然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另一种语言无法对等解释。但这就又给译者一个巨大的挑战。译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功能,从而达到两种不同语言的“意合美”。Ev ery life has its ro ses and t ho r ns.译文为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这里把ro ses 和tho rns这两个具体的形象引申为这两个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甜和苦。这里的译文既完美地展现了原文的意境,有表明了译者扎实的语言转换功底,美感就随之跃然纸上。再来看看这句俗话生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从表现看,如缺少语感美,其译文将是It's g oo d to live in Hangzhou,t o eat in G uang zho u,and to die in L iuzho u.这当然不算错,可是总是感觉它缺少了一种美的东西,没有将原文的那种意合之美展现出来。然而译者就不能简单机械翻译,需要尽可能地对等再现原文的韵味。富有语感美的译者,其译文将是:T her e ar e thr ee best cho ices in chi-na——living in Hang zho u,eat ing in Guangzhou and buy ing a wo oden co ffin in L iuzho u. 四、如何求美 (1)音韵美节奏韵律是诗歌的灵魂。好的诗歌在欣赏时若能把握其格律,那就是在欣赏一首动听的歌。好的译者在解译时若能用心去感知去品味,那他也是在谱写另一首动听的歌。看看下面的原文与译文: O,Capta in!M y Capt ain! O Captain!M y Captain!Our fearful tr ip is do ne, T he ship has w eather'd ev ery r ack,the pr ize w e soug ht is wo n, T he por t is near,the bells I hear,the peo ple all ex ulting, While follow eyes the steady keel,the vessel g rim and dar-ing, But O heart!heart!hear t! O the bleeding dr ops of r ed! Wher e on the deck my Ca ptain lies, Fallen cold and dead. (W alt Whitm an) — 115 —

实用口译笔记符号(完美打印版)

实用口译笔记符号 一. 地名简写 原词速记符号原词速记符号Korea K Sweden SD Switzerland SW 东西南北中等方位“|-” the Republic of Korea(南 朝鲜) ROK “K”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北朝鲜) DPRK “_K” Eastern Germany (东德) “G|”Western Europe(西欧)“|EU” 二. 货币简写 原词速记符号原词速记符号Sterling/pound £US dollar $ Renminbi/RMB ¥Australian dollars #A Austrian schillings Sch Canadian dollars Can$ Eurodollar €New Zealanddollars NZ$ Japanese yen 円 三.时间简写 原词速记符号原词速记符号 hour hr minute ’ second ’’morning m afternoon a evening/night/tonight n today d yesterday .d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d tomorrow d’the day after tomorrow d’ ’day by day/everyday dd last night ’n next morning m’ this week w the week before last ”w Monday 1w Tuesday 2w Wednesday 3w Thursday 4w Friday 5w Saturday 6w Sunday 7w this month m January 1m February 2m March 3m April 4m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风筝》的两个译本

从翻译美学角度比较《风筝》的两个译本 现今社会,翻译作品甚多,翻译理论对只看重翻译实践的人来说尤为重要。而美学这一学科在西方历史由来已久,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集诸多大家之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学在20 世纪初才在中国被采纳和推广开来,加之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观念和一大批人文学者对其的研究,也使美学这一外来的又年轻的学科与研究语言文 字的翻译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跨人文学科。美学对翻译理论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也具有特殊的意义。翻译美学理论的任务,就是运用现代美学的原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包括对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与接受者的关系 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体验的一般规律的研究,对翻译中审美再现手段及翻译美的标准的探讨,等等。翻译美学、翻译理论和具有宽阔视野的美学相结合,使文学作品的翻译更要注重内容和风格,实现美的再现。 1. 翻译与美学 《风筝》是鲁迅散文诗选集《野草》中的一篇作品,写《野 草》之时,鲁迅先生处于极度苦闷之中。身体每况愈下,又经历了五四运动,但中国整个社会面貌无根本性改变,还是处于愚昧之中。而在《风筝》中暗含了鲁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悲观以及少年时代亲情关系的寄托。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景仰和崇敬,不乏许多翻译大家把鲁迅先生的作品译成英文。本文将对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和刘士聪教授的英译本中的审美再现进行尝试性的比较研究。翻译中的审美体验一般遵循以下的规

律:审美态度 (目的性、意向、观念)箭头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认识f 对审美认识的转化f对转化结果的加工f对加工结果的再现。译 者对移情感受的加工的结果就是再现。具体而言,再现就是译者将自己经过识别、转化、加工的审美体验从初始时期的模态定型化为比较稳定的形态,并赋之于目的语、即译文。散文,包含所有不押韵、不排偶的散体文章。散文以散句著称,句式多样。以下将选取《风筝》的几段,从语言和文化的层面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和刘士聪教授的译本之审美再现进行对比分析。文学作品少不了美感的享受,而美感需要译者高层次的语感来实现。寓具体于抽象,寓抽象于具体,最终达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2. 翻译美学与英译《风筝》本文采用对比的分析法,从音美、词美、句美和意美四个方面分析原文和译文,对比翻译过程中美感的再现。 2.1 音美我国南梁文学家沈约早就提出“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真实描写了语言的音韵美,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汉字字音的声、韵、调的使用可以提升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也能使内容美和形式美趋于平衡,结构对称,增添美感。 例一: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 干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 杨、戴译:A Peking winter dismays and depresses me :the thick snow on the ground and the bare tree's ashen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翻译 翻译美学是一个翻译与美学联姻的新学科。古代文学是我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自不待言。翻译美学的出现和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中国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一、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社会十分黑暗。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陶渊明创作了《桃花源记》,以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寄托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生活在战乱中的人民的同情。《桃花源记》中的语言质朴自然,精炼,文笔简洁优美。 二、审美主体翻译家方重与林语堂 方重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译有《乔叟文集》、《理查三世》及《陶渊明诗文选译》等。林语堂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到海外,有意于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式的生活理念介绍到国外,为西方人士认识中国搭建起一道桥梁。 三、《桃花源记》英译评析及其美学意义再现 就审美客体而言,刘宓庆将其分为形式系统即审美符号集和非形式系统即审美模糊集两大部分。其中审美符号集包括语音、文字、词语层和句段中的审美信息,而审美模糊集则包括“情”与“志”和&ldqu;意”与“象”的两部分审美信息。就《桃花源记》的翻译而言,文章将选取审美符号集的词语层和审美模糊集中的“意”与“象”部分进行两个译本的研究,评析其审美的再现途径。 1.词语层。“有审美价值的用词显然是经过原语作者精心选择的,通常符合以下标准,也是我们的审美依据,即准、美、精。“准”是指用词表达了原意和适应了语境,“美”指用词能给人身心以很大愉悦的品质,“精”指翻译时用词应该精练,无拖沓”。《桃花源记》中有一段对桃花林的描述,原文如下: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口译笔记常用符号

4.3.2 口译笔记常用符号 在学会了对原语进行逻辑和思维路线再现之后,用适当的符号替换逻辑或者思维再现图中的部分文字,实际上就是口译笔记了,当然在真实的口译实践中,笔记还可以更进一步地简化。相当多的口译初学者觉得口译员使用的符号很神秘,看起来像天书一样,进而“神话”口译员的工作。其实口译员使用的符号主要来自于原语、译入语,小部分借用了速记符号。现在我们看看口译员常用的符号来源: 4.3.2.1 汉字、汉字偏旁部首、古汉语、简化汉字、拼音 大university, adult, generous, open-minded, large-size… 中middle school, medium-sized, intermediate, in the middle of, neutral,… 小primary (elementary), kid, children, mean, petty,… 凝聚ningju或者nju 饕餮taotie或者ttie “戈”可以用来代替“武器” 偏旁部首举例: 简化汉字举例: 4.3.2.2 英语、英语字母 英语单词的缩写规律:保留单词的辅音,去除元音,当然首字母是元音必须保留。一般保留三至五个辅音就可以帮助回忆整个单词,例如: impoverishment: impvr

debility: dblt rejuvenate: rjvn department: dpt standard: std reference: rfr 口译学习者还需要记住常用国际组织、专用名词、国家名及其首都名的缩写,例如: UN, UNESCO, NATO, APEC, OPEC, …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PP NK, SK, CN, US, UK… 口译学习者还可以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开发出简介实用的笔记符号,下面以英文大写字母为例,看看如何创造性地在笔记中使用这些大写字母: A: first, top, excellent, extraordinary, outstanding, remarkable, unusual E: eyesight, economy, economic, economical, electronic, East F: failure, false, wrong, not true, full, flag G: government, God H: health, help, support, connect, bridge, cross, Hour I: I / we, my (our) party, eye L: long, lengthen, prolong M: money, mail, mother, mountain, movement, McDonald, man, May, Member (ship), mm… N: nose, nation, name, nothing, no, negation, deny, need, necessary, North O: zero, circle, old, orange, our, one, empty, world, all, success, complete P: pm, peace, park, pay, politics, people, perfect, president, prime minister, head, flagship Q: quality, quantity, quarter, question, cute, balloon, head, suspect, doubt, unknown, difficulty R: respect, representative, request, about, relations, return S: smile, snake, turns and twists, society, social, silence, curve, slim T: time, tea, cross-disciplinary, compound, T-shirt, T-stage, disagreement, dispute, disapproval U: you (your party), pitfall, trap, recycle, cycle, return, valley V: victory, triumph, vs, valley, bottom, tip W: west, western, wave, fluctuate, ups and downs X: X-ray, XL, wrong, negation, cross, times, execute, kill Y: why, year, yes, approve, agree, young, deviate, tree, servant Z: zero, zoo, last, zigzag, turns and twists, dream, sleep (comic strip)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从拼写、发音以及字母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联想,在笔记中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符号。 4.3.2.3 箭头 箭头在口译笔记中的使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占了半壁江山”,首先动词的位置往往由右箭头代替。下面看看箭头的用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