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法

教学法

教学法
教学法

第一部分:外语学习论

教学目的:1、了解人学习语言的机制和原理。

2、了解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讲外语学习论

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研究“Teaching”,之后转向了“Learning”。影响最大的学科有以下四个: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环境学。

一、心理学的影响

心理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阶段:

1.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ourism)

“S-R”理论:“S”是指“Stimulus(刺激)”,“R”指“Response(反应)”,这种理论即“刺激反应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三大著名实验:

Thondike(桑代克)饿猫取食

Skinner(斯金纳)白鼠实验

Povolov(巴甫洛夫)狗的实验——条件反射

三大著名实验对语言学习的启示:①反复模仿;②大胆尝试;③习惯成自然2.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

在刺激与反应中存在很多变量(Parameters/V ariants),这些变量归纳起来叫做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ual factors)

J.Piaget: schema theory

Choamsky: UG ;LAD

启示:学生体验、发觉、教师组织情景。

二、哲学(Philosophical)

1.经典人文主义(Classical Humanism)

经典人文主义以阅读为主,以主题为中心,用的是语法翻译法。

不足:注重语言知识,偏书面,轻口语,轻运用能力。

2.重建主义(Restructionism)

①语言是交际工具要听说领先,避免聋哑英语。

②是以句型、情景、功能、意念为中心。(形式主义,即Formalism,功能

主义,即(Functionism)

③前期(Pre-sage)注重模仿(Imitation),重复(repeatation)和记忆(Memorization)

④后期强调意义教学(Meaningful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 teaching)和角色表演(Role play)。

Presentation (呈现)

“3P”模式Practice (练习)

Production (产出)

课堂操作:

Revision

Presentation

五步法drill Michanical Practice

Practice Meaningful Practice

consolidation Communicative Practice

Substitution (替换练习)

Michanical Practice Controlled Exercise

Transformation(转换练习)

Meaningful Practice Semi-controlled Exercise(半控制性学习)

Communicative Practice Free- Controlled Exercise(自由练习)

3、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

渐进主义①主张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自主探索

②培养真实的交际能力

③教师设计Task,学生自主归纳完成即Task-based Approach 不足:需要目的与环境,语言基础不牢。

学到一定阶段会停止不前。

第二讲:

三、语言学(Linguistical)的影响

Acqusition: Mother language/L1,L2

1

Learning (Couscious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s

(一)三种母语习得理论

①强化论(又称刺激反应论)(Reinfocement T)

外部活动:模仿奖赏强化

内部活动:概括类推—创造

Induction 归纳

Deduction 演绎(概括)

②内在论(Innate T)(又称先天论)

输入(Input)假设(Hypothesis)验证(testification)比较(contrast)内化(Internalization)输出(Output)

③相互作用论(Interaction Theory)

A: 发现信息交流的形式(如一般过去时)

B:制定规则(如加-d or -ed)

C:过度概括(如come的过去时comed,do doed)

D:发现了错误(do的过去时不是doed,而是did)

E:制定并运用新的规则。(do did,come came)

第三讲

(二)四种二语习得理论

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

ML TL

chiglish

mother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

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

Positive transfer(正迁移)母语的干扰:Transfer(迁移)

Negative transfer(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母语帮助目标语

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by Schunman(舒曼)

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

循序渐进(Graduality)

Palmer ( 帕默) "Snowball"

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S.D.Krashen(克拉申)

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

"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

“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所用甚少

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

“13”is the critical age

1、印度狼孩

2、非洲黑猩猩孩

3、辽宁猪孩

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

教学目的: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

第四讲:

一、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一).GTM(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

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源于欧洲(西欧),(18世纪前的拉丁语)

中国从1872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GTM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特点如下(弊端)

1、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

2、重视语法教学。①按语法的体系来编教材

②用演绎法教语法

③充分利用本族语,翻译为课堂主要活动。

④句子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不足:课堂80%在讨论语言,20%操练;消极活动占85%,积极活动占15%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s)

始于19世纪末,源于欧洲。它的背景是移民、商业发达等。其特点如下:

1、帕默的"snowball" 循序渐进

2、AA制"Ask -Answer"制

直接法作为科学外语教学的开端

(三)、听说法(Auduiolingual Methods)源于二战

20世纪40-60年代源于美国,20世纪70-90年代在中国盛行。其产生背景是珍珠港事件(Bloomfield布龙菲尔德)。其特点如下:

1、听读领先

2、句型操练(听说法的核心)

过程:①耳听会意

②模仿(跟读,齐读,抽读,纠错,改正记忆)

③重复(检查)

④变换操练(机械练习有意义练习交际练习)

3、缺点:①脱离了内容和环境,学生无话可说。

②无法交际。

③忽视了读写。

第五讲

(四)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例如"Family Albumn"

1、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又称情景法(Situational Method)例如Follow Me

2、特点:①整体感知(Global Senses).它包括音、形、义、词、句、话六个方面。

②视听并用

③情景为主

④教材是日常生活主题

(五)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交际途径

简称CA 或 CLT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EC欧共体),EU(欧盟),出于政治原因。

精讲多练,符合“MMC”原则

特点:①学生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在哲学上也叫“实用主义哲学”

②以意念功能为纲,又称意念功能法

③教学过程交际化

A:以话语为教学单位

B:选材真实、自然

C: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动,自由练习)

D:以内容为中心(Content centered)

E:容忍错误原则(容忍学生所犯的错误)

(六)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中国的交际法是自然法和交际法的结合。

1、自然法的依据: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Krashen(克拉申),美国二语习得大师

①学习习得假说(Learning Acquisition Hypothesis)

②自然顺序假说(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③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

④情绪过滤假说(Emotion Filtering Hypothesis)

2、自然法的特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情感

①创造愉悦的氛围

②师生平等

③强调自然的输入(学生在无意下获得知识)

思考题:交际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第六讲

二、国外近20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介绍

Humanistic Psychology (人本主义心理学)

Innovative Approach (创新法)

Affactive Approach(情感法)

(一)沉默法(The Silent Way)教师在呈现语言项目的时候只说一遍,然后沉默(西方)

特点: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暗示法(Suggestopedia)老师初读对话后学生全身放松听音乐进入飘渺的状态后,老师合拍抑扬顿挫地朗读对话。

困难:①很难知道学生的状态。

②对音乐不是很懂,很难合拍。

③很难做到抑扬顿挫。

(三)社团法(Community Approach)使学生围成一团,形成协商的气氛,老师在外循环观察,座位排列方式:秧田式

1、给学生增加了更多的训练机会

2、有利于面对面的交际

(四)全身反应法(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

(五)打破教学常规:所有这些常规都与人本主义有关系

①教师先问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站在讲台扫视全班后问好

②抓中间,带两头(把中间的主体抓住向两头延伸)

③学会了的站起来,没学会的坐下去(学会了的站起来心情是好的;不影响其他人,约束能力较强)

④站立交谈(提高与人的交际能力)

⑤面向全体(备课时中间的学生为目标(水平)来备课)

⑥蓝笔改错

第三部分:《新课标》解读

教学目的:1、了解《新课标》的研制情况。

2、了解《新课标》的理念。

第七讲:

解读新课标(New English Curriculum)

新课程标准是第一次使用,以前叫大纲

(一)新课标的研究情况:

研制组成员组多为英美留学回国的中青年专家

组长:陈琳

副组长:王蔷

2001年7月颁布

2001年9月全国选了5个省进行试点(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宁夏)(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体现灵活开放

3、突出学生的主题,尊重个体差异(学生为中心)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任务型教学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旧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

太多、太难(结果)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过程性评价)过程

08年以后课程性评价=终结+形成性

师评、学生评、家长评、小区的人评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新课标的目标结构(Module 模块)

旧的大纲:语音、词汇、语法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Integrated motivation 综合性动机

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工具性动机

Intrinsic interests 内在的兴趣

兴趣

Extrinsic interests 外在的兴趣

自信和意志(Confidence and determination)

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Vision)

文化知识

文化意识(Culture Awareness)文化理解

跨文化意识

思考题:旧大纲与《新课标》有什么不同

第八讲

一、《新课标》具体目标结构解读

小学除了听、说、读、写,还有四个方面的技能,即:玩、演、视、听。

教学举例:

二、举例

学单词: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 ,artroom ,musicroom,liberary,language lab ,multi-media room

教学过程:

1、教师先根据本校的场所位置画一幅平面图,但不标出场所名称,把平面图复印若干份。

2、把单词作成大约2*3厘米的小卡片做活动是每小组一套。

3、借助图片向学生呈现以下单词,要求学生做到:

①看见图片能说出单词。

②给出单词也能说出场所的名称,只要求学生认读,不要求拼写。

4、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下组成员必须围成一圈),每组发一张学校平面图和一套单词小卡片,要求学生根据学校场所的实际位置把单词贴在平面图上。

5、让相邻的两个小组对他们贴好的平面图,如有不同之处,进行适当的修正。

6、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在黑板上贴三幅平面图,给每个大组再发一套单词卡片,每个大队派两人到前面,到前把卡片贴到平面图上,首先完成并贴的正确的获胜。

7、小组内的学生轮流根据贴好的平面图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学校的场所,鼓励学生使用其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表达。

8、把学生贴好的平面图贴在班级墙报上或布告栏或校门口,当作奔校的英文示意图。

9、对程度教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学校的示意图,并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介绍。

第四部分: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TBLT)

教学目的:1、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2、掌握任务型教学课堂操作模式。

第九讲

一、三“P”模式与三“T”模式

Presentation

三“P”模式Practice

Production

Team-work

三“T”模式Text-based Approach

Task-based Approach

二、任务型教学(TBLT)

“TBLT”指的是反对结构—口语—情景法,和三“P”教学模式,重视推理活动,是交际法的一种模式,它抛弃了传统的“学习语言”而“使用语言做事”,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有目的的从“用”中学和从“做”中学。

三、任务型教学的起源

1979年—1984年在印度南部Bangalore(帮加罗尔)的Prabbu(勃雷泊)支持了一个Bangalore Communicational Teaching Projects项目研究,该项目完成后就

形成了任务型教学。1996年首次中国香港使用。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流行。1983年,哈默(Harmer)提出了叫Balanced-Activities Approach(平衡活动法),他认为课堂要包括新语言,练习,交际运用,平衡是指交际与非交际的平衡四、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文献: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1、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

2、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3、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4、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5、鼓励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

6、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Task-chain)

思考题: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第十讲

一、任务型教学的操作过程(实践)

1、Jane Willis模式

英国语言教育专家,主要研究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是该方法的实践者(实践—理论)。1996年出版的“A Framework of Task-Based Learning”(任务型教学框架)。他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有三个阶段:①任务前阶段(the pre-task phase)

②任务链阶段(the task-chain cycle)

③语言分析阶段(the language Analysis)

①任务前:为后面一项活动做准备活动。包括:A:介绍话题(Topic-introduction) Brainstorming.切入主题法、借助图法或手势介绍话题(36%的Verbal+64%的Non-verbal组成一节课)、个人经历介绍话题。

B:激活语言(word-activation)方法:做游戏、头脑风暴、cross-out(挑出相关词)、词汇呈现(word-presentation)

C:语言准备活动: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些有用的词汇或表达语。

D:准备活动:给学生稍加思考时间,想一下如何去完成任务。常见做法是放录音(示范作用)

②任务链活动。主要包括做任务、准备报告、报告任务结果三个活动。

A:做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分布完成任务。老师是监控者、帮助者(facilitator)、资源提供者(resoursor)

B:准备报告任务:小组成员就如何报告任务的结果做准备活动、教师向学生说明报告目的、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方式和时间。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决定谁报告,报告什么,如何报告。

C:报告任务结果。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学生简要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重点展示任务的结果。老师是组织者,评价者。

③语言分析阶段

"Willis"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对重要的语言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学习和操练。(巩固)

操作:①根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听到的书面材料,录音材料。教师设计一些以语言为焦点的活动,例如:让学生找出与材料相关的单词、短语等。该活

动的目的不是向学生教语言项目,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②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活动。如做练习册。

③全班学生一起活动。教师对重点的语言项目进行归纳、总结。(近似于传统的老师做的Summary)

④根据语言分析中的项目进行其他操练(drilling)传统教学与“Willis”教学区别:

①、传统教学是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学生并不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而在“Willis”模式中,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完成后面的任务,所以牡丹非常明确。

②、三个阶段传统教学是从形式到形式的语言活动,“Willis”模式是从意义到形式的语言活动。

③、传统教学由教师直接了当的向学生教语言规则,而“Willis”模式是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

④、提出教学是形成系统的语言知识系统,而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第十一讲

2、Ellis模式

在2003年出版的“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是任务型教学的又一新作,E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包括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任务后阶段。

一、任务前阶段

为任务中作准备(做什么事,让学生了解任务的具体结果是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机)。Ellis认为任务前阶段包括四个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类似的任务。

2、让学生听或看一个示范性的任务。

3、准备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新任务活动,如通过提问,激活相关知识领域,提供有关背景知识让学生预测相关词汇或向学生介绍相关词汇。)

4、规划如何实施任务。

二、任务中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具体任务根据任务要求来确定,但应注意:

1、是否给学生限定时间。(Ellis认为如果强调准确性,不限时间;如果强调流利性,要限定时间。)

2、学生实施任务时是否可以参考其他材料。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提供动态的信息。

三、任务后阶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活动:

1、让学生重复任务

2、报告与反思

3、分析语言形式

第十二讲

3、 Li's(LI peidong)模式

分成三阶段: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

一、任务前活动

(一)Lead-in (导课)(starting)是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Revision presentation

1、导课的作用: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②激发学习期待;

③开启思索的动力;

④为进入主题做铺垫。

2、导课原则:①导课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②导课要与教学内容有关联性

③导课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导课时间3-5分钟为宜)

④导课需要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3、导课方法:[《中小学课堂技能训练》--于勇]--当代世界出版社

①直接导入法(又称目的导入法)该语法又分为两种A:提问导入法;

B:摘录导入法(即把课文中重点的词汇、句型摘录出来,进行导入)。

②直观手段导入(又称视觉导入法)。利用图法、图画、幻灯片、投影仪、图表、实物(realia)、录象片(Vidio Tape)导课,(以触动学生的视觉)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好(高中生抽象思维能力好)

A、实物 B:图片、简笔画 C:剩余的

第十三讲:导课

③情景导入法,即创设情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根据学生生动、活泼、模拟力强等特点,利用讲故事、听录音、情景对话、做游戏、模拟演练、背景分析等方法,调动听觉、触觉、语言、情绪等感官功能来学习。

A:听录音,背景分析,趣味故事等适合新课的导课,以调节情绪为主题教学做好铺垫。

B:设置情景对话,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游戏,模拟演练等导课方法,适合于通过旧课衔接,引导新课,激活学生对新内容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④逻辑导入法。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课。

A: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复习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

B:归纳导入法。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导入新课。

C:比较导入法:即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关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

入新课。

⑤歌曲导入。

⑥复习导入。

⑦自我介绍导入。

⑧猜词游戏导入。

⑨值日生报告导入。

⑩全身反应法活动导入。

第十四讲:

二、Presentation(呈现)

1、所谓呈现技能,又称为介绍技能。是指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创设一种意思明了的情景,并用标准而清楚的英语语言将要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项目呈现给学生。

2、呈现的功能:

①利用旧知识分出新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做好铺垫。

②充分地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③呈现是架起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3、呈现的原则:

①呈现的内容要简洁,精确。

②呈现的过程要生动,形象。

③呈现语言(Teachers talk)包括课堂用语(一些指合性的语言)和解释性的语言。

④呈现的手段和方法要恰当。

⑤呈现过程中教师要体现讲解员和示范表演者的角色。

4、呈现的方法见《英语教学法教程》(王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于勇:《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①图片呈现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教学包括挂图,课文插图,课文前面的彩图和风景照。

②简笔画呈现。

③投影片呈现。

④实物呈现。

⑤图表呈现。

⑥身体语言呈现。

⑦问答呈现。

⑧故事呈现。

⑨歌曲呈现。

⑩游戏呈现。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或言「媒介」。教师不仅运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亦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l主张教师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几个事实:课程目标,学生年龄,课程内容,教具设备,学生教育背景和时间分配 〖演讲法〗 「演讲法」是被最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大概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讲述。有人认为演讲法太过平淡,而且也难提供学生回应的机会。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演讲法若彼使用得当,仍然是有许多优点的,譬如说: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可以说明一些原则;可以叙述一些事实;可以解释一些概念,或造成某种态度或理想;同时也能使一些辅助的实物教材更加生动及有趣。 演讲法的缺失主要是在于「单向教学」的问题,教师不易掌握学生对教材的接受情况与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容易发生「注人式」教学的危险。因此,当教师在使用演讲法之时,应当配合其它一些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方法来使用,譬如:讨论、问问题、要求作回应等等。教师可以预备一个精简的演讲纲要给学生来配合他的讲述,也可利用黑板、投影机。幻灯机、图片、挂图等,作为视觉与听觉之辅助教具与教材,使讲述更为生动。 目光的接触、音调、手势,以及一些合宜的身体语言等等也是必要的辅助;例证、故事也有必要恰当地配合在讲述之中;合宜、适当的幽默也能帮助教师将讲述的材料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太过冗长的讲述,有可能会失去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儿童。儿童听讲的注意力约十至二十分钟;成人的听讲住意力约三十至四十分锺),因此,教师所讲的话也得切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与经验,并多用具体的说明,少用抽象的描写。 长时间的演讲,要分段落,中间插入讨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并考查学生的了解程度。有时教师因为没有将完善的纲要或内容预备妥当,结果所讲述的话语呈现散漫与无组织的情形,甚至也有遗漏重要材料或叙述离题的偏差情况。讲述也不可忽略启发学生的思想,并要把握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与领悟情况。 教学的重点并不完全在于将一大堆的知识或材料倾倒(注入)给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参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多有运用手及脑的机会是有益处的。对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而言,愈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就学习得愈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法最适用于「重述」「关联」和「实现」的三个学习阶层。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避免的是:太过简单即可作答的「是」或「非」的问题;太过抽象学生不能把握与理解的问题;超出学生认知与理解程度的问题;

自主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 一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所谓“自主型学习方法”的概念在文献中有种种不同的界说,未必统一,叶希波夫(Б.П.Есипоя)指出,这个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这就是,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型学习是“在没有教师寿命下解决课题”,另一些学者则反糨阐释为“学生的能动的自发的活动”。在前者的界说中,“自主型学习活动”是过分绝对化了。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总是相对的,是比较自主的。没有教师指导的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是不可能有的。另一方面,学生的一切能动的活动不能说是自主型学习活动。不能把自主型学习活动同学生能动的自我活动的学习活动等同起来。 叶希波夫认为,自主型学习活动有两个特色:一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解决课题并提供适当的时间;二是,课题一旦提出,学生必须尽全力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法。 自主性的概念只有作为能动的发展的概念才能得到理解。自主性的最高阶段的前题如下:其一,有一定的知识;其二,课题、活动的目标可以理解;其三,掌握解决方法;其四,能视课题性质改变学习方法,拥有旨在解决课题、发展新方法的能力。 学生能正确地将课题及其解决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自身旧有知识与能力,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解决课题,我们把它称之为自主型学习活动。 这种自主型学习活动一旦正确加以运用,将促使学生形成生产性,创造性学习态度。这种场合的教学的最大牲,就是自我活动(学生的能动的活动)。不过,在这里,重要的不是学生外表的活跃,而是学习的强度和效果的提高。唯有在学生比较独立地解决课题,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时,自主型学习活动才会富有实效。 自主型学习活动的本来的教学论价值在二组织学生自主的、渐次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在这里,学生的自我活动具有比较自主的活动的性质。 自我活动性(selbsttatigkeit)和片生(selbstandingkeit)的关系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应当通过自我活动形成自主地思考的全面发展的人格。 但是,诚如克林伯格指出的,自我活动性和自主性是处于复杂的辩证关系中的。“通过自我活动发展自主性”这一公式不过是显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自我活动性与自主性之问没有固定的分界线。首先和们必须注意,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并不是一旦产生便任何时候也不变化的东西。自我活动性并不是某一定时候突然实现,某一定时候一定转化为自主性的东西。自我活动性的内容与形式是不断变化的。这是随儿童的心理发展及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的不同南昌发生变化的。初级形式的自我活动总是逐渐地为更复杂更高级的自我活动所到代的。所以,自我活动性是发展的东西,是历经多年才能成就的东西。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作为教育目标形成的人的基础能力自主性,也是变化的,不固定的。自主性思维与活动能力的发展有种种阶段。自主性思维与活动能力是借助自主型学习与活动的要素愈益纳入教学之中而得到发展,如果学校要造就出具有出色的自主型劳动能力的人才,那么,这个目的唯有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多方面的训练自主型活动才能达到。 自主型思维与活动的能力是相应于学生的自我活动的发展程度发展起来的。自我活动的发展一里达到某一阶段,就能比较自主地完成学习作业和其他工作。 另一方面,自主性的发展达到某一阶段就可能出现高水平的自我活动。自主型活动的能力愈是健全地形成,创造型自我活动的可能性愈是提高。 因此,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型学习活动是他们的业已达至的自我活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的自我活动性及自主性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自我活动性、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并发展自主型学习活动,借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活动性与自主性,形成自主性人格。在这里,体现了自主型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教学实例

“FLASH中文字动画的制作”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实例 课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12计应X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时间:周五第二节 地点:机房 学情分析: 12计应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较系统地学习过Photoshop软件课程,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普遍希望能学习到实用的专业知识。FLASH作为主要的二维动画设计软件之一,学生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但是部分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系统思考、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不够强。 教材分析: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Flash8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flash8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Flash8软件成为学生制作动画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本节教授的文字动画是二维动画中最常见的动画之一,常应用于广告设计,题头动画、MTV动画设计中,是FLASH动画设计重要的基本设计能力之一,文字动画形式多样,能较好的拓展学生的动画创作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字工具、路径工具、调色工具的使用。本次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法,展示多种文字动画案例,并进行分析,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对文字动画的形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自己动手设计一些文字动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本的输入与编辑,文本的打散与分离。 (2)掌握几个典型文字动画的制作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动画制作技巧,创作动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文字动画的实例,加深学生对于文字工具属性的理解; (2)让学生自主实践,去完成多种文字动画的制作,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多种文字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运用Flash动画软件创造作品的乐趣; (2)体验flash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计算机技术的求知欲; (3)能辩证地认识计算机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4)体验作品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发学习flash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文本工具,文本属性面板 (2)渐变颜色的设置 (3)渐变填充的调整。 (4)文本的打散与分离 教学难点: 文本属性面板文字的分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 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教学课件、学件。 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法归纳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王洪江老师的录像课(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利用这一教学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

矩阵运算教学中发生教学法的实践

矩阵运算教学中发生教学法的实践 摘要:以矩阵运算为例,探索发生教学法在高等代数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发生教学法的起源,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物发生律,并运用到数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发生教学法;其次阐述发生教学法的策略,要认识教学主题的来龙去脉,掌握发生过程的关键因素,理解会遇到哪些障碍,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最后论述如何运用发生教学法实施矩阵运算教学,设计了5个步骤,展示了具体教学过程,说明了设计的理由,为丰富和发展发生教学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发生教学法; 矩阵运算; 数学史; 策略; Abstract:Taking matrix operation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in advanced algebra teaching has been explor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origin of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E. Haeckel puts forward the biogenetic law, which is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produce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Secondly, the strategy has been

expounded of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theme, master the key factors of occurrence process and understand the encounter. Finally, it has been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matrix operation, designs five steps, show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explains the reason of desig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Keyword:generative teaching method; matrix operatio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strategy;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减负环境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探究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二高中 姓名:李多

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是减负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不是去照料学生,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分组学习和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策略的指导 在教学中,笔者让班级学生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一阶段全面了解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入学时,利用升学成绩和第一次月考成绩,以及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大致的了解,从成绩、责任心、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把全体学生分成横向三层,纵分成向六组(根据自班人数而定)。第一层的优秀学生,作为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各组组长的实力和成绩都相当.第二层,就是班级里的中等学生,也纵向分成六组,每名组员的实力也相当。最后一层也就是所谓的学困生,每组1-2人, 这些组员的实力也很相当。在分组中有意识地把对英语学习有厌倦情绪的学生放在能力最强的小组,或是放在能约束住他的小组。在分组过程中注重民主用人。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善教须先知人。通过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特长优点,思想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态度、工作能力,贯彻公正、公平、公开、公认的原则后,才能制定出最佳教育教学方案,并对有能力、有威信的学生委以重用,对能力差、有明显缺点的学生注意培养,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是转化潜能生的良方。通过这样的分组后,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也是竞争对手。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有爱表达的、不爱表达的、有能说的和不能说的、有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等等,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优劣互补。然后再利用期中期未的测试成绩以及对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对小组中不合理的地方再做几次适当调整,真正做到科学分组,形成合作意识。 第二阶段及时跟踪指导,达到预期目标。 对于小组学习,笔者设定了三个预期目标。 第一个目标达到小组内的每名学优生都能给学困生当辅导老师,也就是学优生能给学差生讲题; 第二个目标达到小组内的每名学困生都能给学优生讲题,学优生可以当评委了; 第三个目标达到小组里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自编试题,形成班级自己的试题库,试题质量由全班同学和学科教师进行评价,造就一批出题高手。 为达到这三个预期目标,笔者主要做以下工作: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0年04月20日16:16,星期二作者:教科室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教学法名词解释

1.教学氛围:指的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6.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调研学习法:就是调查研究学习方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8.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9.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和技巧. 10.评价方法:是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1.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12.合作评价:是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3.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14.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15.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16.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直接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8.遗传素质:也称为遗传,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 19.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性,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20.教育的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21.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关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23.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24.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享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2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6.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27.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28.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9.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30.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31.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32.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指定的知道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33.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4.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35.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36.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 37.班主任:是由学校指定的,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老师。 38.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 39.班风: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而形成一种风气。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一般步骤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和一般步骤 摘要: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安全技术培训,具体做法是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实践性强。石化企业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员工安全培训重点应以提升安全操作技能为主。例如,对于危险化学品火灾的预防,我们通过结合教材中的理论阐述,通过对某厂曾发生的裂解碳四储罐冬季火灾事故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实现了如下教学目标:⑴碳四组份冬季脱水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⑵对于含有丁二烯的物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如何正确操作;⑶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都有哪些。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 2、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所选用的案例来源于生产工作实际,说服力较强。有些案例直接由学员讲述,然后通过分析讨论,大家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员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员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员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首先教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前面提到的案例,教师除了对火灾的预防知识、裂解碳四冬季储存操作法有全面的认识之外,同时对于碳四生产储存条件、丁二烯的性质等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抓住时机,组织协调好。最后,教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和点评。 二、案例教学法一般步骤 1、准备案例。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案例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因此我们经常深入到生产一线收集素材,不断更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案例告知学员,让学员了解案例内容,并要求学员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做好发言准备。 2、讲解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应设法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全班一起讨论,也可以划分成小组讨论。在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中,我们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仿真模拟事故发生的经过,使学员感到形象逼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案例。在学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针对案例中的主要问题做出强调,使学员加深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员讨论中不够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做重点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提出,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学员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2014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学法——直接法

直接法(Direct Methods)又名改革法,自然法 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产生地点:西欧(法国、德国) 与语法翻译法相对的 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 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用目的与直接与客观事物联系(不用母语,不用翻译) 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西欧各国工业发展,贸易兴盛,经济往来频繁,急需外语口人才。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外语教学的“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 心理学基础:联想主义心理学 直接法强调词语与客观事物直接联系而不通过母语的中介,运用联想使新旧语言材料建立联系,以加强学习和记忆 代表人物:早期:菲埃托(V. W. Vietor,德国,改革运动的先驱,直接法的奠基人)《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 贝力子(M. Berlitz,德国,教育家) 古安(F. Gouin,法国,语言学家)《语言教授法和学习法》 典型教材:《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 E. Eckersley,英国) 对于语言的观点:直接发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的,而不是思维(背景:不同语言词汇与语法不等价;语音的发展和国际音标的出现) 主要特点:1. 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动作,涂画,角色扮演,演戏) 2. 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主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 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 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口语的第一性)。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 速的规范 4. 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应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词开始的。句子是言语 交际的基本单位 5. 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 语言。从有限的常用语言材料开始,对常用词、常用剧是按其使用频率进行科学的筛选 贝力子:1878年开始创办的贝力子外语学校所采用的贝力子教学法(按照幼儿学习的方法)

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我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三种新教学法之一,它以示范——模仿为核心,由准备、示范、模仿、归纳四个阶段组成。四阶段教学法的恰当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阶段教学法要求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课堂教学用具要齐全、对演示内容要熟练以及如何解决学生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等,都要做到精心准备,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很重要,要体现真实性,要考虑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学生是否感兴趣等。学生在模仿时,先要分析、理解模仿内容,并在模仿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四阶段教学方法的实施具体过程通常包括: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是为课程的教学所做的一切准备,主要是以教师行为为主。其中,应包括教师在课程知识内容上的准备,对教学对象情况的掌握及相关教学用具的准备等。教师在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尽可能以企业真实发生的业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想学”和“乐学”的基础上掌握有关会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并获得与将来职业相关的综合职业能力。做好这一部分的准备,将很有利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处于有利的地位,“知已知彼”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实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教师示范阶段 教师先完整的操作一遍后,再进行分步骤的操作示范。这一阶段关键是要求教师对操作要熟练和准确。教师操作的熟练、准确程度不仅是保证了学生在稍后模仿的正确性,而且从教师本身树立形象,建立威信这一角度来说,这也是很有帮助的。四阶段教学法特别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的经历获得的。 另外,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在示范操作的同时,附以生动的讲授说明,让学生明确这是在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自主学习方法介绍

自主学习方法介绍 随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真正落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大为减少,尤其是双休日,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学习方式也由老师管、家长看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能动作用发挥得如何,对自身学习质量影响重大。学生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否主动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现就学生如何选择既适合自己学习习惯,又有科学性的自主学习方法谈几点个人意见,供同学们参考: 一、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所有学生必须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坚决克服完全依赖于教师讲授,完全依赖于课堂学习的习惯。自主学习和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减少了统一的规定,实施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也是对自己能否严格自律的一次考验。目前的形势,要求学生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特别是在开展独立自主的个别学习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要有超凡卓越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积极进行自主学习,能否主动地吸取知识,主动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确定个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三年时间的学习,使自己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方面将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比如,对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能考上本科这个事实,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应该制定三年以后,考上本科学校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影响重大,没有学习目标就好比行路人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狩猎人不知道猎物在何方。学习目标一经拟定,就为学生自己明确了学习努力的方向,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起自己学习积极性,自觉的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学习方面来。在总的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还可以制定自己在每个学期、每个学年的分目标,子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生活的总体设计和创造,充满了希望和挑战,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在的、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比较和参照系,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情趣和信心。学生通过实现子目标、分目标而最终实现总目标。 三、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无宁静无以致深远,学习需要专心孜志,但是学生在家里学习,不可能不受到干扰和诱惑。怎样排除干扰和诱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每个学生在家里学习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 一、范例教学的基本含义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范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范例进行研讨,引导学生从实际范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实验,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完成一个范例的基础上,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 二、范例教学的例子——“设计奥运主题海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2)学生通过对范例的学习,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文本框的使用。 (3)能熟练运用所学的文字处理软件技能设计海报。 (4)让学生了解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范例福娃海报的分析,自主探究、主动阅读、交流分享奥运福娃相关资料,欣赏和了解奥运的相关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新知,体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新知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学习奥运福娃的知识和动画,感受福娃的精妙寓意和完美设计。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精神,体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三、范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㈠课前:精心选择范例 要想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范例教学法,课前对范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信息科技教师在选择范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范例,做到有的放矢,范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此外,还要考虑范例在教学中的适用性。 2.实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教师要多选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3.趣味性。从范例内容来讲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所选范例应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 4.难易性。范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范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范例,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它的启发性、实践性,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王洪江老师的录像课(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就是利用这一教学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学生们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拓了视野,自觉增强了科学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满足了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求。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例如,刘艳华老师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一节教学中,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对儿童生长指标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让学生针对非正常儿童生长状况,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亲自体验的学习,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唤起了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在“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的支持下热情地求知,这时,真诚热情的态度就化作了理智的力量。

三段七步教学法

三段七步教学法 一、“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提出背景由于笔者所在的城市教育发展环境发生变化,使笔者所在学校面临着学生基础知识差的学情,即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严重不足。同时,在学校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囿于传统的束缚,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三段七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三段七步”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三段”,即“课前,编制学案、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课后,跟踪辅导、夯实巩固。”“课堂七步”,即“创设情境、目标引领、展示交流、师生质疑、精讲点拨、拓展训练和总结提升”。“教学三段”的具体内容包括:“课前,编制学案、自主学习”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精心设计的学习方案。教师及时检查“两批”学案:课前预批、课后复批,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中,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是指课堂由师生互动完成,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分工合作、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深度交流。“课后,跟踪辅导、夯实巩固”是指教师及时进行解题指导和学法交流,加大训练力度,充分挖掘学优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困生及时消除学习障碍,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切实提高学习成绩。 “课堂七步”的具体内容包括:“创设情境”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架设起现实生活与学科学习之间的桥梁。在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目标引领”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设计学习目标,新课开始呈现学习目标,结尾总结、回味目标。“展示交流”是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质疑”是指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或者发现错误时,或学生对重点规律未总结出时,教师要及时追问质疑。当学生展示完毕时,教师可以及时拓展,教师还要及时把握课堂的生成资源。“精讲点拨”是指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课标,熟练把握教材和高考考点,讲解精炼,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巧妙安排当堂训练。“拓展训练”是指训练题目的设计要重点突出,要分层次和梯度,确保当堂训练有足够的时间。“总结提升”是指夯实重点,适时延伸,及时汇总提升,并布置适量的迁移作业。 三、“三段七步”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在我校开展了四年了,期间进行了几次讨论和调整,使每个学科都有了自己的风格特点。物理学科在学生心目中一直是比较难懂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带领学生越过障碍。物理学科的“教学三段”的课前编制学案部分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物理学科学生很难通过课前预习就达到会做题的程度,所以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课前预习部分尽量不要放习题,因为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就会增加心理负担。所以学案课课前预习部分以知识点填空为主,并配以有启发性的概念判断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即可。课中部分教师教学时间也比较长,一般要达到20~25分钟。 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意义重大,物理学科的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都有原型,教师用生活中的有趣实例引出新课,再让学生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释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力的分解”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拔河比赛,体态娇小的女生在中间拉两个魁梧的男生,体现出分力大于合力的思想,教学效果非常理想。讲“超重失重”一课时,用扎了孔的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瓶子不喷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为讲完全失重埋下伏笔,令学生记忆深刻。物理课中对于“目标引领”的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每节课重点内容不要超过三个,展示目标时语言要精炼易懂,新课结尾时要回顾目标,看本节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使目标展示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展示交流”环节,物理学科的新课概念讲解部分,让学生讲解困难很大,效果不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