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滨州民间美术

滨州民间美术

滨州民间美术
滨州民间美术

韵香味厚,粗犷淳朴的乡土美术

——留住滨州的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在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所以,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采是其艺术特点。民间美术是生活文化,多从属于民俗,与传统手工技艺、民俗融为一体。

民间美术是民众创造的一种表现方式,大量反映了农耕、游牧、渔猎文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民众审美理想,包括民间信仰和功利意愿,内容十分丰富,用途十分广泛。在现实生活中,民间美术形态繁复,题材多样,应不同的需要而被创作和传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相应的环境和场合。其中一类是广泛存在于农村的乡土美术,在这里,制作者使用材料大都是身边的自然物,如泥土、草木、砖石、羽毛、纸和布等,制作的技术含量不高,但地域性鲜明和情感色彩强烈;不求精致,但求神采,作品多为民俗用品或表现了一种生活文化。制作者很少是专业艺人,大都是乡间的普通百姓,农忙时干活,农闲时为之。其作品是广大百姓自娱的艺术和生活情感的载体,只是偶尔也会拿到集市上换些零钱或以物易物罢了。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决定了滨州的民间美术继承了黄河流域的文化遗风,充分展现了鲁北民众的勤劳、智慧和纯朴憨厚的性格与情趣,具有粗犷豪放、雅朴浑厚的风格。广泛流传于滨州地区的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版年画、面塑、泥塑、布老虎、印花布、棉絮鸡、彩灯、木雕、葫芦雕刻、布贴画、线贴画、纸塑戏剧脸谱、民间歌舞的服饰道具以及造型各异的草柳编制品,无不显示出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滨州宝贵的文化遗产。滨州的民间美术品大都具有色彩鲜艳,造型夸张大方,构图饱满和简朴,粗犷古拙,强烈、浑厚、率真的气质,体现了滨州人质朴的性格。

民间剪纸

滨州地区的民间剪纸分布广泛,无论是城市还是广大乡村集镇,无论是分布在文化广场、公交候车亭的雕塑还是园林小区的花墙,无论是大型演出的舞台设计还是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造型设计,无论是从人生礼仪到岁时节令还是从自身的装饰到居家的美化,剪纸艺术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创造这些无处不在的剪纸艺术的也正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普通百姓。

这些普通百姓大都是从小看着奶奶、妈妈剪窗花、刺绣,耳闻目濡,从感兴趣到动手学剪,很快就掌握了剪纸技艺,熟能生巧,见什么剪什么,稍加构思就能剪出漂亮的作品,有些心灵手巧的人脱颖而出,成为出色的民间剪纸艺人。

民间艺人们的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样式多变,多具构图简单、造型夸张、装饰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春节贴的门笺、窗花、;元霄节的灯彩、纸扎纹饰;装饰新屋的顶棚花、墙围花;纸糊容器的笸箩花、面斗花;刺绣用的各种剪纸花样。她(他)们有的剪技熟练、剪法讲究、精细工整、玲珑剔透;有的下剪大胆、粗犷简练、生动传神;有的不用画稿,信手剪来,充分反映出他们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不仅能剪出传统的民间剪纸纹样,还能运用传统的剪法和风格创作一些新的剪纸作品。

她(他)们的一些作品剪的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劳动场面,是有感而发,把心里想象的样子剪出来,剪的就是她(他)们自己,作品细腻,栩栩如生,充满乡土气息。比如刘根英的剪纸作品《棉区农家乐》是以亲身经历创作的,由“广阔天地”、“拾棉花”、“纺棉线”、“剪窗花”组成,表现了棉区农村妇女下地耕作、拾棉花、纺棉线,闲暇时间拿起剪刀剪纸的场面。又如刘桂兰在五十年代初的成套剪纸作品《老区人民支前忙》,剪出了革命根据地老渤海区的男人去支前,妇女、老人和儿童在大后方从事农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前线的画面;带着瓜皮帽、身穿对襟袄的老年人,挽着发纂儿、穿着蓝印花袄、扎着裤脚的小脚妇女在拉犁耕地、推独轮车、推磨、车水,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

“过门笺”,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重要形式,又称“门笺”、“罗门钱”、“骡马钱”。“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当各家各户的过门笺都迎风飘舞着的时候,年便真的来到了。

门笺一门有五张,结构为黄金律似的长方形,由膛子(中心花纹),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门笺的膛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膛子由花、鸟、龙、凤、鹿等纹样组成;再一类,门笺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由于门笺悬挂在门楣下,要承受一定的拉力,因此门笺和边框、穗子之间必须像网络样紧密相连。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就使得门笺形成了富于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艺术风格。

五色纸门笺通常为大红、绿、黄、粉红、蓝紫(或蓝)。贴门笺时,这顺序可是不能乱的,有喜事全贴红的,有丧事全贴蓝的,灶上方贴黄的,牲口槽、水磨上贴蓝紫不贴红的。即“头红二绿三黄,四小红,五子(紫)登科”。

门笺制作工具很简单,只有四件:色纸、木板(腊盘)、刻刀(凿子)、模具。具体制作方法是:将已准备好的五色油光纸(大红、粉红、黄、绿、蓝),剪切长方形,将其放在垫板上,并将刻好的模具放在上面固定,然后用刻刀按模具的图案刻制完成。其垫板是特制的腊盘,为了防止崩坏刻刀的刃口,另外是便于在刻制门笺时能准确把握分寸。

木版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清河镇木版年画源于天津杨柳青年画,是由王姓始祖王画三从天津蓟县经由河北枣强带来清河镇的,在以后的几十年间带动了清河镇的其他姓氏年画爱好者,经过多年的发展,使其成为深受鲁北地区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年画是按照当时农民的思想追求、风俗信仰、审美观念、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步丰富表现内容的。它植根于民间的土壤之中,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气氛的作用。其题材内容广泛,有山水、人物、花鸟等。从表现的题材内容上可归纳为:避邪纳福、瑞祥吉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小说戏曲和瑞兽祥禽等。

清河镇木版年画的印制分为起稿、刻版、印黑、套色、施彩等工序。

起稿是年画的第一道工序,画师们从庙堂神像、传统戏剧、神话传说、风俗人情、历史故事以及自然界万物中发现题材进行构思,然后用木炭条勾画出轮廓,再用墨线勾勒定稿,交于雕刻师进行设计刻版。

刻版是经过刻工的适刀,转折顿挫,起伏轻重,转换自如,得心应手的加工,刻出物象的主要轮廓线,再按设计计划分成几块色版以备套印。

雕刻多用杜木、梨木。雕刻的方法一般采用反正刀、开心法、阳刻、阴刻等雕刻风格,不拘一格或粗犷、或精细,待刻好后先印墨(也叫线版),在此基础上分出红、黄、绿、紫、兰、粉红等色版再进行雕刻色版。

清河镇木版年画具有立意简明扼要、主题鲜明、寓意深远、造型美观,兼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且线型凝炼流畅,坚实有力或大刀阔斧见长等特点。清河镇木版年画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配色和谐多变,画师们多采用红、黄、绿、兰、紫、粉红等色套印,而且追求乡土风味,韵香味厚,粗犷淳朴。

莲花灯

“莲花灯”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传承至今。它古朴典雅,色彩鲜明,主要运用红、黄、绿三色,充分体现节日的喜庆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莲花灯”制作融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俗于一体。起先是用白纸刷上红、黄、绿颜色,再用专用工具推成皱纹纸并剪成花瓣,后来使用红、黄、绿三色纸张来制作。传统的做法是:

用木制工具将纸压制成为皱纹纸,将皱纹纸剪成花瓣状备用;用竹子扎成灯笼的框架,下部粘上纸成为“纸杯”状;用黄、绿纸剪灯穗,将灯穗分层粘贴到框架的底部,轻轻打匀;将花瓣自下向上一层一层叠加、交叉着粘贴到框架的“纸杯”上,粘成倒置的“莲花座”;将花瓣粘贴到框架上部的圆盘上,形成一个双层花瓣的莲花盘;将花瓣一层一层交叉着粘贴到高粱杆上,做成盛开的莲花和含苞欲放的花蕾(根据需要有时也做出白色莲花);用绿色皱纹纸,固定到已缠绕绿纸的高粱杆上,带柄荷叶就成型了,再用类似的方法做成莲蓬;将莲花、花蕾、莲蓬与荷叶固定到框架上部,稍加整理即成为一盏美丽的莲花灯。

“莲花灯”上下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荷叶、莲蓬和红、白莲花的组合,第

二层是双层花瓣组成的鲜花圈,第三层是由红色花瓣向下组成的莲花。这种“莲花灯”最受生意人和结婚多时还没有孩子的家庭欢迎,荷叶寓意“和和美美”,莲藕代表“财运连连”,莲蓬和里面的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而红白两色花代表男孩和女孩,刚好凑成一个‘好’字,代表儿孙满堂,堪称民间艺术一绝。

虎头鞋

虎头鞋是滨州地区农村妇女为儿童缝制鞋靴时,用各种样式的布料或是各色丝线缝制鞋头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术品。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既具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做虎头鞋,人们既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又寄予了父母对孩子虎头虎脑地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

做虎头鞋须先打袼褙,就是用旧破布料一层层的用玉米面浆子粘起来,晒干后备用。袼褙打好后就根据鞋样子剪下来做鞋底和鞋帮的内衬。鞋帮做好后,就另找块布,剪成虎头的样子,在上面绣上嘴、眼、鼻子和胡须等,绱在鞋帮的前面,两边再用布缝个耳朵,就基本成型了,有的虎头上用黑线绣一个“王”字,就更加生动。

虎头鞋样式较多,既有用简单的几色布料缝制而成的,也有的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描织的,做工复杂。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虎鼻、虎眼等常用较粗的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也有的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镶边,红、黄、白间杂,轮廓清晰,孩子穿上虎头鞋蹒跚学步,兔毛随脚步飘动,使得虎头栩栩如生,有了动态感。

穿虎头鞋的时间,多是在孩子一岁左右的冬天。此时的孩子正是穿着连脚的棉裤跃跃欲试想要走路的时候。所以,虎头鞋需要做的肥大、厚实,像老虎一样的健壮。这样有利于孩子脚扎实地、稳重,不摔跤。更重要的是,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驱除邪恶,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在很多村庄中,还有小猪鞋、小狗鞋等等,都与当地民情风俗有关。女孩子的鞋子造型与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绣花图案取吉祥、欢快、饰以含有寓意的花鸟图案。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变化,虎头鞋虽然经济适用,但却并不美观,在城区基本难以见到穿虎头鞋的孩子

了,农村孩子也很少穿了,因此,缝制虎头鞋的人们也越来越少,只有位数不多的农村老太太还恋恋不舍这种手工艺品,做上几双摆在集市的地摊上,为集市添一道古朴的风景。

长出立体字的葫芦

葫芦,因和“福禄”谐音,又有驱灾避邪之神奇传说,人称“宝葫芦”,自古至今受到世人的宠爱。传统的葫芦加工工艺有刻、烙、画等,近年来又发展到用绳、模造型,以及染色、砑花、多葫芦拼型等工艺。

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探索出一种既有人为加工,又有自然长成的艺术效果的方法——让葫芦“长”出立体字。凭着扎实的书法功底,他用特制的刻刀,选择最佳雕刻期,在葫芦上刻上几个字或简单的图案,雕刻后葫芦分泌出汁液来愈合创伤导致凸起立体效果,几天后字和画凸出葫芦表面,有鲜明的立体感,葫芦成熟后经去皮、防霉、干燥、装饰等一系列处理,一只只立体雕刻工艺葫芦就做成了。

立体雕刻工艺葫芦式样新颖,自然长成,巧夺天工。通过把祝福语、警句或图案雕刻到葫芦上,使其自然生长成立体字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还可以按照收藏者的要求,在上面刻上收藏者自己的名字,长成后在世上应是独一无二的,极具收藏价值。

三彩棉絮鸡

三彩棉絮鸡造型别致、小巧美观,以高梁秸杆、棉絮、豆粒、鸡毛等为原料,可以说取材方便、成本低廉,而且主色以红、黄、蓝三色为主,不算复杂。但就是这简单的材料、色调,经过民间艺人的手,却变成了色彩鲜艳、质朴大方、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棉絮鸡,越显示出了制作工艺的独特、艺术价值的可贵,越体现出了鲁北民间艺术的质朴、浑厚。大吉大利、喜庆祥和是三彩棉絮鸡的主题,它折射出农耕文明和现实生活中的期盼和诉求,是当地民俗文化的载体。

三彩棉絮鸡制作简单,材料便利可得,制作材料主要有:棉絮、秸秆、鸡毛、豆粒等。

制作工具主要有:剪子、刀子、竹片、毛笔、浆糊、颜色等。

三彩棉絮鸡的制作过程:将秸秆分解成皮和瓤、把秸秆切成段、插胸腹、插底座、插头尾、扎鸡尾、绕尾巴、绕身体、粘眼睛、搭身体、按鸡冠、装吊架。

泥塑

惠民县河南张泥塑相传源于清代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家家户户加工泥塑,曾经盛行一时。农闲时节,手工艺人们抽空制作泥坯,冬闲及春节期间,就涂粉上色,制成成品到集市出售。

河南张泥塑有两大类:泥塑类、扳不倒类,各类品种繁多,造型古朴,有戏剧故事、各种娃娃、动植物等。河南张泥塑所表现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戏曲故事,如“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有各种形式的娃娃,如“躺躺孩”、“座孩”(坐在莲花上抱着鱼、桃、石榴之类)等;有动物,如老虎、对狮、摇猴、鸣鸡、金鱼、青蛙、秋蝉等;还有动物和人物在一起的,如“骑马人”、“武松打虎”、“麒麟送子”等。另外,还有果实类,如:桃、柿、杏等。艺人就是通过这些优美、喜庆、吉利的题材,借题抒发,以物寄情,寓意其中,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对爱情的歌颂,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民俗角度看,河南张泥塑与当地“栓娃娃”等民俗紧相联系在一起;泥塑作品“小上坟”、“错上错”等品种是当地民俗、民俗心理在泥塑上的具体体现。

在彩绘方面,河南张泥塑的彩绘富有装饰性,用笔流畅,线条简练,强调热烈火爆、鲜明,多用大红、桃红、绿、黄、紫等单色或间色,另少加墨、金。先涂带胶的白粉再着色,他们不主张画真色,而重在美化,从而取得五彩缤纷,协调绚丽的效果。在造型方面,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突出传神,强调刻画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这些彩绘和造型的处理方法,是泥塑艺人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传说原来的泥塑是面面俱到全涂颜色,后来觉得这样没有必要,于是,逐步改为正面涂色,背面从简或不涂色,这样使形象更集中更突出了。

民间刺绣

刺绣,俗称“绣花”,是在已经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有多种绣法,有彩绣、包梗绣、雕绣、贴布绣、钉线绣、十字绣、绚带绣、戳纱绣等,在无棣县境内流行的有钉线绣、绚带绣、十字绣和“剟花”—绒绣。

绣花工具有绣花缯子、绣花针、各种五颜六色的线、图纸、棉布、绣花剪刀等

无棣流行的刺绣,大致可以分为服饰、生活用品、祭献物品三大类。

民间服饰:传统的民间刺绣主要是作为穿戴的装饰,这些装饰,又多在妇女儿童身上。妇女服装刺绣中,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花样。“腕袖”(上衣袖口),通常情况下多饰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连续图案。“领口”,刺绣中大多是如意云,饰以花卉图案。“裙子”,是古今妇女常用的衣服,前后各一片,常常嵌边、绣花,而颜色多为黑、蓝、红色的底。“上衣”,绣花多在胸口,常用图案有鱼戏莲、牡丹花等。“顶子”,常在上面堆绣蝴蝶、莲花等图案。“鞋”帮子上,多绣以蝶恋花、蟾宫折桂等图案。农村儿童的“兜肚”,多是红色镶边的绣花,一般饰有莲生贵子、富贵长春等寓意吉祥、繁衍的图案;也有绣五毒虫,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围嘴”,常绣有双虎对头、双狮对头、五福捧寿的图案。女孩身上的“围嘴”,则绣以五蝶捧花、五莲坐子、五鱼戏莲等图案。冬天护耳的耳套,以桃形较多,常绣有吉祥动物花鸟纹饰。“童鞋”,男孩多为老虎鞋、前为虎头、侧有虎足、后有虎尾,向上翘起。在前面绣一绿色蟾蜍的名为蟾鞋,含有“蟾宫折桂金钱落地”的意思。

生活用品:常见的有枕头花、虎枕头。虎枕头里又有双头虎、人面头虎、虎头鱼尾等,还有蛤蟆枕头。这些枕头缝制精湛,纹饰、造型别致。既是幼儿枕头,又是儿童玩具。另外还有鞋垫、荷包、针敝、香袋、靠枕、门(轿)帘等祭献物品:这一类绣制品,常常用于祭扫礼仪的灵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帏、神龛帷幔等饰有龙凤仙鹤、福禄寿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绣物。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在滨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门融生活与艺术于一体的技艺。蓝印花布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白布上,用“抹子”把防染浆刮入花纹空隙漏印于布

面,干后浸染靛蓝,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显现出蓝白花纹。染成的花布蓝白二色,色彩深沉明快,图案纯真朴素、典雅大方、自然和谐,具有浓厚的乡土味。

按用途,蓝印花布可分为供人们剪裁、缝制衣服或作他用的通用花布和按褥面、包袱等特定形状印成的专用花布。

蓝印花布的图案纹样极多:植物类有梅花、牡丹、菊花、菱花等;动物类有凤、喜鹊、蝙蝠、鲤鱼、龙、蝴蝶等;器物类有果篮、花瓶、绣球、古钱、金锭等;几何图案有鱼鳞、太阳、月牙、波纹、云头、冰裂纹、三角纹、锯齿纹、龟背纹、方块、五角纹、挽不断(回纹)、等;还有吉祥文字福、寿、双喜、长命富贵等等。

蓝印花布制作分为制做花版和印染两部分(一般的染坊只能印染):

蓝印花版制做:

工具器具:不同规格的刻刀、“砸板子”、蜡盘、刷桐油用的“栓”等。

制版工序:图案设计、镂刻花版、整平、上桐油。

蓝印花布印染:

工具器具:刮板、案板、染缸、“翘”(架在缸上用来拧布的木制工具)、“笊”(放在缸内用来隔离染料水与沉淀的粉浆)、“嘬葫芦”(用来吸出缸底沉淀粉浆)、锅、晾晒竹竿架、刮刀等。

印染工序:选布、刮防染浆、染色、晾晒、刮白、清洗。

蓝印花布选用乡村老式布机织出的土布,质朴淳厚,加上其特殊的加工工艺,更加重了蓝印花布独特的民间气息。相比其他纺织物,蓝印花布的颜色总显得格外纯净单纯,落落大方的格调,让它始终清秀却永远不会落入凡俗。白和蓝这两种看似单调的颜色碰撞在一起,无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色彩深沉明快,图案朴实典雅,令人赏心悦目。

近百年来,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我国民间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的传统格局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传统文化形态的民间美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破坏性的冲击。乡土民间美术遇到的挑战与农村的变革息息相关,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乡村生活方式急剧改变,传统民俗的快速消退等等。民间美术是生活文化,多从属于民俗,当民俗瓦解,相关文化随即消泯。生

活的艺术依赖着生活的应用,许多民间文化就是在它失去了应用功能时立即消亡的。如果不去管它,任其自生自灭,它就会一大部分灭亡,很小一部分挤入市场。而挤进市场的又一定是被商品变异了的,实际上也失掉了它原有的真实的文化生命。

民间美术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最普遍的表现形态,也是中华民族美术生存发展的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艺术有着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然而今天,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文化殖民势力,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构成更加严重的破坏,大量的民间美术濒临灭绝。为此,保护中国民间美术迫在眉睫。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 课程心得体会 班级统计学0901 姓名王晓平 序号198 学号200910020120

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心得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总的来说,可分为:①绘画。其中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②雕塑。有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 ④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⑤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及革制品、车马具等带有装饰及艺术价值者等。⑦戏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会造型等。⑧剪

纸。包括窗花、礼花、刺绣、刺绣花样、挂笺等。⑨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⑩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食品。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北校区的艺术楼,其中有老师的艺术室,还有陶艺室,陶艺室内有各种成品,有同学制作的人像、笔筒等各种艺术品。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陶艺,但是对于我们这种非艺术类制作起来还是有些难度。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对于它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如粘土、石英等),因此与玻璃、水泥、搪瓷、耐火材料等工业,同属于“硅酸盐工业”的范畴。 陶瓷的工艺流程分为十六步,第一步: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第二步: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第三步: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第四步: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

浅谈民间美术

浅谈民间美术 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阶层的文化,即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用来表现这种的造型艺术,被称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民俗艺术”。 民间美术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及所用材质等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围,使其内涵也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美术。即,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其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各民族亿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宿愿,反映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念。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艺术活着的传统。 一、民间美术的分类 民间美术比较多地保留着艺术发生时的某些基本性质,即,特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互交织。民间美术一直保留着这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带有很大成分的生活原型特点。同时民间美术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发展,劳动者始终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使用者、传播者和欣赏者。劳动者集体的社会生活需要,是民间美术创作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创造虽出自个人之手,却体现着劳动者集体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从来没有离开过这种集体生活的基础。 民间美术的流传方式,主要是由父传子,母传女,家族相传,师徒相授,祖辈世代传袭下来的。一般来说,没有传承性的作品很难说是民间美术。我们把流传至今的民间美术分为以下几种 1、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漆画、灯笼画、扇面画等。 2、雕塑。包括彩塑(寺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 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2.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 4.板书课题: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组图,欣赏图片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点评: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美在民间——走进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美在民间——走进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标签:教育分类: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遍及生活各个领域,范围很广,包含大量民俗内容,文化内涵深厚,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对了解生活和社会观念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现代化的进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不少人还认为民间美术已过时。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所在,可见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该课题,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来认识了解我国这一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精髓,认识其意义和价值。 3、课题介绍 该课题我想以分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选择主题,根据所选主题自行到图书馆、网络、以及市里戏剧院、潮剧院等地方收集资料,课堂上自主探讨思索加深理解认识,我扮演引导指导的角色,从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索学习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当中竞争、合作的趣味,激发主观能动性,也使教学气氛活跃,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作品的基本知识。 (2)理解重点几种如剪纸、年画、泥塑等艺术特征和形式表现。 (3)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有关的材料,如图片、实物、网络视频资料等;检查学生材料是否不足,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加以补充。 (3)将有关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小组分析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实践,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其的初步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包容多元化的情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民间美术欣赏论文

民间美术欣赏

民间美术欣赏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木版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早在明代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清代中叶为盛期,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花坞年画受传统木版书籍插图的影响颇大,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还有一种用于春节装饰烘托气氛,人门又十分熟悉的民间剪纸,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构图繁茂、精巧秀美。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3、风筝是同学们熟知并喜欢玩的民间游戏品,是传统的体育运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品风筝的著名产地。《沙燕》是北京风筝。其风筝扎制工艺精细、构思奇巧、型匀称、式样繁多,极具特色,沙燕即是其表。北京沙燕风筝,造型夸张,强调燕子双翅的力度与尾翼的舒展,强调燕眼与爪的尖锐捷。其图案装饰丰富多彩,头部、腹部为固定的样式,胸部可绘以多种纹样,如蝙幅纹、云气纹、牡丹纹,取其吉祥之意。其设色艳丽,注意风筝高飞后的远看效果,同时也注意细部描绘技艺和色彩的表现。 4、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包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也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传统的泥、布玩具,在造型上也充分地考虑到其形式、制作技巧等因素与物品的实际用途有机地结合。玩具多重手感的要求而为团块造型。即将虎的腿、尾等处理得很短小,孩子们玩耍时不易损坏。在造型上形成了一种憨态可掬、稚拙可爱的审美趣味。 5、民间美术的寓意象征的特点,还大量表现在广大劳动妇女的刺绣品之中。这些刺绣品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 6、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篮、盘、萄、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民间美术的功用十分广泛,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装饰环境美化生活。2.表达爱情用作纪念。3.体现节令风俗。4.装点人生礼仪。5.提供娱乐玩耍。 民间美术是一种“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被喻为田间的小调、山间的野花,它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质朴性、民俗性、工艺性。 民间美术是一片埋藏着丰富的形式和形式美宝藏的土地,是中华民族征服自然和社会的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审美积淀。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学院派美术等形式而言,它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和人类文化等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也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创造者来说,它是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 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 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它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 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 集体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 切的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常为专业美 术家们所吸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 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 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 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美术的痕迹,今天我们看到的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瓷器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遗留痕迹,如古代陶器上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项链来装饰自己,吸引异性。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具有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逐步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如竹编、竹刻、草编、蜡染、泥塑、面塑、糖人、剪纸、年画、风筝、蓝印花布、绣帐帘、肚兜,挑花头巾、皮影等,这些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又融入了审美性,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发展中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力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

寻找身边的手艺

寻找身边的手艺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为我生在安徽合肥,所以对合肥的一些传统文化还是颇有了解,例如:合肥剪纸,合肥剪纸是江淮之间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纸上缕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生活中许多人们熟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再现。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虫,从现实生活到神话传说,剪纸表现的对象无所不有。剪纸艺术作为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表现载体, 以其独有的艺术品质、文化魅力, 让世人赏心悦目、神游于美的天国。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厚文化积淀, 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现代图形设计艺术, 进行现代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点。 说起剪纸,剪纸是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剪纸是民俗活动的重要一项,而丰富的民俗事象,则为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的广阔天地。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密切结合,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基本素质,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举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时家里家外都要进行一番好的布置,贴门神、挂对联、帖窗花,一派喜庆气氛。“元宵节”,闹花灯,家家门前悬挂彩灯,灯的造型千姿百态,灯上的剪纸更是丰富多彩、绚丽引人。“二月二,龙抬头”,妇女剪龙,家家门上贴龙,祈求龙王降雨。端午节,人们为了辟邪,除了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外,还有的地方贴上“虎除五毒”,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民间艺人便是合肥剪纸的代表人物。他虽是男人,但人们却戏称他为“花大姐”。他自幼聪明伶俐,拿起剪刀能剪纸,拿起锈针会绣花,做衣服、鞋帽,扎灯笼、花船,手工艺活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张爱源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张爱源的巧思。他的剪纸作品风格变化多端,粗犷有力的有之,拙中见巧的有之,圆润细腻的有之。这些作品大者二三米,小不盈寸。他特别善于将对形作平衡处理,在匀齐中求变化。其作品在造型空间表露出流畅的艺术语言,能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受,越看越耐看,令人回味无穷。

走进民间美术

走进民间美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走进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民间美术的发展。 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说出自己家乡的一些特色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 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4-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看图导入 通过播放一户人家室内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然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片,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探索发现、学习新知识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展示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创作,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和应用的美术作品。它以民间传说为为素材,从古至今,时代传承,是劳动人民情感智慧的结晶,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2)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1、自发性。(课件展示) B、展示图片数幅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 学生回答 归纳: 2、实用性。(课件展示) 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归纳:3地方性。(课件展示) 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走进民间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 2、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借鉴价值。 二、内容结构: 1、剪纸的样式和丰富的表现手法。 2、皮影的影人与道具,表现特色,演出形式。 3、其他民间美术形式。 4、民间美术的特点、种类、与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需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民俗生活内容。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首先分析民间美术的内涵,接着播放视频文件皮影戏《俏夕阳》。 3、讲授新课分析《俏夕阳》,讲解皮影的历史,制作过程,播放皮影的图片和演出过程,带领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提出问题:除了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播放视频,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术作品,接着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玩具等等。让学生明白民间美术的分类,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接着让学生思考交流在我们的家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美术作品有哪些?并将其归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 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给学生详细解说。 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出示剪纸图片《寿》《喜上眉梢》等作品,提问:这些作品在什么场合出现,有什么寓意?让学生思考并分析。

接着展示一些吉祥的有一定寓意的剪纸作品,为学生讲解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过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的手法,表现劳动人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玩具和民间美术也是息息相关的。 展示老虎的图片和布玩具老虎的图片,介绍在一些地区有小孩过满月、过生日时,长辈送虎头帽,虎头鞋给孩子的习惯,据说有避邪,吉祥的作用。虎为百兽之王,是对孩子健康的愿望和企盼。在造型上,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虎身上又饰以吉祥喜庆的花纹,表现吉祥的一面。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要挖掘其中的寓意才能体会劳动人民的意念与爱心。 五、归纳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民间美术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显示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应该得到我们尊重和发扬的。 六、布置作业: 设计并制作一张有一定寓意的,简单的剪纸作品。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型有所依据,又不是客观现实的影子,这种主观认识又必定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

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课时: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识民间美术中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对专业美术创作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民间美术中包含着多民族的艺术创作,应重视民间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来自民间,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总结其艺术特点,最后学生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民间美术重在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懂得弘扬民族精神,要保护民族民间的艺术,提高保护的自觉性是民间美术鉴赏的根本目的。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价值,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教学难点:中国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教师应当多引导。同时也要指出民间美术中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糟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若干

学具准备:课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 学生:放过。 教师:如今,放风筝已经是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原本走向衰落的风筝工艺随着放风筝在民众中的普及,又走向了繁荣。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风筝属于哪一种美术门类? 学生答:民间美术。 教师:非常好,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民间美术的海洋(板书课题),了解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民间美术的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 A、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的作品,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什么人? *这些作品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反映了作者的什么? B、教师由学生的回答同学生一起总结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C、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的区别: 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相对于宫廷艺术,从现今角度看是相对于画院学院派的美术。

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美在民间——走进民间美术》研究性学习报告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民间美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遍及生活各个领域,范围很广,包含大量民俗内容,文化内涵深厚,直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对了解生活和社会观念也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在现代化的进程,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处于濒临危险的处境。不少人还认为民间美术已过时。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既是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也是民族凝聚力所在,可见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要。因此通过研究该课题,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来认识了解我国这一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精髓,认识其意义和价值。 3、课题介绍 该课题我想以分小组的形式展开,自由选择主题,根据所选主题自行到图书馆、网络、以及市里戏剧院、潮剧院等地方收集资料,课堂上自主探讨思索加深理解认识,我扮演引导指导的角色,从中培养学生自主思索学习能力、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让他们体验到当中竞争、合作的趣味,激发主观能动性,也使教学气氛活跃,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1、知识和技能: (1)掌握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作品的基本知识。 (2)理解重点几种如剪纸、年画、泥塑等艺术特征和形式表现。 (3)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1)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有关的材料,如图片、实物、网络视频资料等;检查学生材料是否不足,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加以补充。 (3)将有关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小组分析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实践,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其的初步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包容多元化的情感,从而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差,而现在网络发达,基本都会上网搜索,查阅流行信息。求知欲望强,认知能力较强,有一定的主见,获取知识的速度也较快。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借助丰富的材料和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他们的思维,小组内活跃探讨合作,敢说敢做敢于尝试,能较好的自主探究,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浅谈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344730.html, 浅谈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作者:迟旭升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7期 [摘要]中国的民间美术与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同根同源。中国民间美术凭借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深深地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进入了科技化时代,机械化的大批量无个性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家庭式的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我们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对待和保护先人留下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承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7-0092-02 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从始至终就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中国的民间美术具有充满了原始气息的原始性特点,中国民间美术的这种民族性和原始性是推动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和保护是一个综合性课题,中国民间美术的研究是对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是当代中国美术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中国民间美术的原点出发,通过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梳理,从而探究中国民间美术的独有的特点,论述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美术发展史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官方美术和民间美术。中国民间美术对于官方美术来讲,具有原发性和本源性的特点,中国民间美术是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形式。中国的美术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阶级地位与艺术地位相结合,一直将民间艺术视为低级和粗俗的东西,从不将其视为艺术,民间美术同样是被视为低级和粗俗的。但是,中国民间美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人民大众的劳动和审美观点艰难地发展和保存下来。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文化和智慧,底蕴深厚,艺术价值极高,研究中国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中国的民间美术与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同根同源。中国的民间美术和中国原始社会的美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共同的特点。至今中国的民间美术还有中国原始美术的艺术痕迹。中国的民间美术是在中国古代人民的生产劳动中和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开始从不自觉地追求美发展到自觉地对美的追求,最早是为了制造一些实用的劳动工具而产生的,追求实用是最初的原点。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锋利的工具和光滑的工具使用起来更为便捷。从实用性的不自觉追求逐渐演变为对美的自觉追求。古代人们开始在一些器物上添加一些简单的线条,对称的线条乃至一些简单的图案。例如,人们在早期的陶制品上为了使用方便加上了把手,为了区别用途和使用方便加入了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案。再如,人们将贝壳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4.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①运用大量的实物资料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创设情境。 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③播放反映现代福州民间美术状况的录像,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5.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关录像、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剪纸图片: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2.讲授新课: 过程(出示课题:第十六讲乡土情浓——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播放有关录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民间美术基本审美特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②质扑率真,随意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状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如何欣赏民间美术? a.因民间美术是民俗的载体,我们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欣赏。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美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我们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浅谈民间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王瑞廷 关键词:民间艺术、特点、意义 摘要:民间工艺美术品实用简洁、因材施艺,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的特点,使她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人们。 谈及中国的工艺美术事业,那是由来已久,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们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但是作为民艺来说,我们应该理解为从人的存在开始,民艺就存在,它是跟随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来不断发展起来的,由于人们对它认知的时代,个人,积累等各种原因,于是它也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特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着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工艺美术品在人们心目中就越发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人们却多数在追求华丽的、奢侈的工艺品,慢慢淡忘那些用“废品”制作的、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民间工艺美术品: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民间美术作品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节日活动或祭祝活动中的实用物品,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在造型上采用大胆取舍、夸张提炼的手法,形成独有的特征。民间美术作品使用的材料很普通,在制造技艺方面十分自由,往往是因材施艺。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民间美术的作者即是劳动群众,他们在生产劳动之余,自发地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想象发挥,因而,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质朴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由于实用的要求,民间美术品大多有着强烈的情调,造型夸张,色调对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味。民间美术由于民俗传统的支配,大部分都有寓意深刻的含义和象征。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