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上第一章声 1_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和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第一章声 1_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和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第一章声 1_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和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第一章声 1_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和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第一章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姓名

一填空题

2、在介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因此形成声波的两个要素分别为和。

3、在声波传播过程中,振动的介质随着声波向前移动,只不过是在振动。

4、声波是一种波,可以传递和。

5、声波无法在中传播,这是由于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状的声波。

6、声波不但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也能在和中传播。声波在不同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_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

7. 空气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声速越。在15°C的空气中,声速为米/秒

8、物体发声时都在,通常把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

9、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也停止;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常分为,

和三类。

10、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中因没有粒子而

11、看家的狗睡眠时把耳朵贴在地上,是为了能听到远处来人的脚步声,这是由于的原因。

12、漫步花丛中,我们能听到蜜蜂的嗡嗡声,这是由于蜜蜂翅膀的产

生的。

13、在月球上,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是因为。

14、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抽气机开动时,将听见

这是因为。

15. 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发声体分别是、

、。

16. 将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便会溅起水花,这一现象表明。

17. 用手将敲响的小铃紧握时,响声马上消失,这时因为小铃了。

18.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振动的物体发声。

19. 乐器在演奏时都有相应的部位在振动,笛子、锁呐是管子里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古筝、二胡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鼓是由振动发出声音的。

20. 将下面动物与它们相应的发声器官连线

猫翅翼

蝉声带

响尾蛇尾部角质环

蟋蟀肚子上的音盖

二选择题

2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关于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源只能是固体

B、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液体

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成为声源

2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距离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说话,这是因为()

A、月球上的噪音很大

B、月球上的空气中不含氧气

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温度太低

23、甲在铁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把耳朵贴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三下响声,这三下响声传播的介质依次是:()

A、铁、空气、水

B、铁、水、空气

C、水、空气、铁

D、空气、水、铁

24、下列四种环境不能传声的是:()

A、有浓雾的早晨

B、冰天雪地的北极

C、宇航员走出飞船进入太空

D、潜水员潜入海水中

25、停止敲锣后,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A、虽然锣面振动停止了,但仍能发声

B、锣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26、三位同学在铁路边议论,用哪种方法尽早听到远在视野外的火车开过来的声音()

A、在路基上,全神贯注,侧耳细听

B、趴在路基上,把耳朵紧贴在枕木上听

C、趴在铁轨上,把耳朵紧贴在铁轨上听

D、三种办法都不行。

三、计算题

27、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

28、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827年,两只船相距14千米,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用来听取水里传来的声音,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秒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四、实验题

29、找一根长木棍,一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一头(图 1.1-2),刮木棍的沙沙声连他自

己都听不清。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棍,却能听到他拍来的“电报”。想想

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30、如下图,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通过传给。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可以听到由音叉发出来的声音。当把音叉放在真空的瓶子中,音叉仍然振动,但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了,原因是。

31、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发声体正在振动。(所选器材最少为最佳)

i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课题』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初中物理第二章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ound waves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使学生理解声波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物质传播声波的速度不同。 3、使学生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和思维能力。 2、会把学到的知识解释各种现象。 情感目标1、在科学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声波的产生原因和声波的传播特征。 『教学难点』声波的传播特征。 『教学方法』情景展示、实验探索、点拨启思、协作建构。 『教学器材』玻璃杯,音叉,乒乓球,玻璃罩,闹钟,抽气机,声音传播装置等。『课程类型』新授课(双语)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5min)The phenomenon of sound in the nature. 图一[情景展示] 自然界中常见的声音现象: 风声、雨声、蝉鸣声、汽车喇叭声,人说话声……[实验演示] 1、敲击七个装有不等水量的玻璃杯演奏音乐。 2、声音引发玻璃管内的微粒作奇妙的运动。 [图片展示] 1、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的交谈。 2、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交谈。(图一) [学生活动] 利用手中物品,发出不同的声音。 [现象质疑] 1、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人类在地球和月球上的交谈方式为什么不一样? 3、玻璃管内的微粒为什么会产生奇妙的舞动现象? 要回答以上问题,下面我们一起通过活动来探索。

(二) 讲解新课(28min) The generation of sound waves. 图二 Any objects when beaten or stimulated will vibrate and produce sound.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sound waves 一、声波的产生 [实验演示] 1、敲击图二所示的音叉。 现象:音叉发声且旁边的乒乓球震动。 2、拨动琴弦。 现象:琴弦振动且发出优美的声音。[体验感悟] 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总结归纳] 1、物体受到击打或激发就会产生振动。 2、任何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现象。[质疑思考] 是不是只要有振动就有声音? The propagation of sound waves. 图三 Sound waves can`t propagate through the vacuum. What can the sound waves propagate through? 二、声波的传播 [实验演示] 1、把闹铃放在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图三) 2、将空气逐渐回放到放有闹铃的玻璃罩。 现象:1、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声音消失。 2、回放空气,声音复原。 [体验感悟] 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现象解析] 因为真空中没有物质粒子,振动物体无法在真空中产生声音。 [质疑思考]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那么声音靠什么传播。 [活动探索] 情景1: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谈。 现象:人们能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解析:空气中存在气体分子。 推论: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1.1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1.1声波的产生与传播 练习题 一、知识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yg>vm>vx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 S=vt/2。 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振动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感受声音的传播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3.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4.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靠敲打物体发出的 B.响尾蛇遇到危险时会“响尾”,然后发出“滋滋”的声音警告对方,之所以响尾,是由于尾部空心、坚硬的鳞片振动 C.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立即消失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倒车雷达 C .超声波清洗机 D .真空罩中的闹钟

初中物理-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声音,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下图中的声音依次是如何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翅膀振动;鼓面、锣面振动;腹部的鸣管振动 一、声波的产生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振动停止,_________也停止。 2、声源: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橡皮筋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直尺用力弯曲没有声音,拨动拍打有声音;桌面用力按用力压没有声音,敲击拍打有声音。 3、科幻电影中能看到飞船在太空爆炸的惊悚画面,但却听不到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振动;发声2、一切正在发声;正在振动的声带、正在振动的音叉等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 知识梳理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可以和水波 类比来认识声波。 2、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 的________,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跟温度有关,空气中温度低, 声速就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是________中最慢,液体中较快, ________中最快。古代行军宿营,士兵常头枕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 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现代人们常把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及早听到远处传来的火 车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到声音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录音机里自己的声音感觉不像自己的声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距离;340m/s3、气体;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 4、声源在振动发声;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听觉器官完好 5、我们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传入内耳,引起听觉(骨传导)。但这跟接 收从空气穿来的声波的感觉并非完全一样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不仅具有能量,还能_____________。 2、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部分声波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音的反射和 吸收能力不同。通常______________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_______________的表面吸收声波的的能力强。声源距离障碍物的距离s=1/2s总=1/2vt总。 3、如果人的耳朵要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必须满足:传入人耳的原声与回声时间相差_______秒以上, 人距障碍物不得小于________米。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答案】1、传递信息2、坚硬光滑;松软多孔3、0.1;17 四、探究实验

超声波的基本原理及传播特点 (1)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1.超声波的基本原理及传播特点 (4) 1.1什么是超声波 (4) 1.2超声波的基本原理 (4) 1.2.1压电效应及脉冲超声波的产生 (4) 1.2.2超声波波形 (5) 1.3超声波传播的特点 (6) 2.超声波的应用 (6) 2.1超声波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 (7) 2.2超声波传感器 (8) 2.3超声波测距 (9) 2.4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10) 2.5超声波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11) 2.5.1用于培养液及药物的雾化 (11) 2.5.2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遗传物质的转化率 (11) 2.6超声波在军事中的应用 (11) 3.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超声波是一种高能机械波,本文通过介绍超声波的产生机制和基本原理。让读者更深层次的认识超声波,文中根据超声波的自身特点从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测距、及超声波在纸浆造纸中、医学诊断中、生物技术领域中、军事中的应用这六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超声波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超声研究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将会更好的应用在生产生活中。 关键词: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医学诊断 Abstract Ultrasonic is a kind of high-energy mechanical wav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give reader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ultrasoun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ltrasonic sensors, ultrasonic distance measurement, and ultrasonic in pulp papermaking, medical diagnosis, in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litary in these six aspects in detail. Ultrasonic is a young discipline, with the ultrasonic technology matures, the future will be better appl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Key words: ultrasonic ;the sensor ;ranging; medical diagnosis 引言 超声波最早被人类发现是在17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在蝙蝠身上发现其存在,随后的30多年里人们进行了有关超声波的产生机理方面的大量研究,直到1830年F ·Savar 用齿轮产生4104.2 HZ 的超声,首次实现了人类在人工控制下超声波的产生,开启了超声历史的新纪元,其他新技术如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的发现大大推动了超声波的快速发展,在随后的60年间,世界各地区有关超声技术的研究不断的取得突破性成果,20世纪的40年代超声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医疗方面,这也同样推动了人类医疗事业的发展,有关超声波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与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间也有过许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了超声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超声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于国际主流国家,我国由于当时特别的时期和特别的情况,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超声方面的研究,有关超声学的相关研究始于也在这个时期真正开始,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发展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重要的应用,如金属探伤、种子的培育、印染等。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研制出有关超声波在固体中衰减所用的检测设备,进行了有关超声乳化等课题的研究,研制出分子声学试验等设备,表面换能器的相关研究在1960年左右开始。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超声技术开始了实际应用之路,并且在该领域的一些列成果开始走进我们的生

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一学期 -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教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初步认识波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拓展,培养学生看问题的全面性。 4.通过分析速度表,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感受声音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在完成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后,本节课可给学生一次科学探究的机会。声音是学生熟悉的现象,学生可以大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进行探究,教材把声音放在此处恰到好处。 本节教学内容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人耳怎样听见声音”三部分内容组成。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完成前两个内容。教材通过帕斯卡实验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可提供一些小器材,如音叉、橡皮筋、钢尺,引导学生做发声实验,进而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发声时有共同特征吗。当得出初步结论后,还有进一步引导,除了他们,其他物体发声都要振动吗?你能再举出例子吗?防止学生以偏概全,培养看问题的全面性。在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由于瓶壁隔声原因,学生很难听见声音,这里我用到了扩音器,将话筒密封在瓶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直观的展示了推理法的应用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交流与反思,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做好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波的初步认识,声波波形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通过让学生倾听、“制造”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几个学生活动。通过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对于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从声波的形成领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传声的小实验,并用生活事例来验证结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师通过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这里用到了推理法,让学生领悟理想实验的探究过程。声波形成过程很抽象,简单的动画直观的展示了声波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对波有初步的概念。波形是学习声波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用软件显示各种声波波形,结合声波形成过程,可以给学生一个初步体验。对于声速,让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2010?湘西州)夏天,我们通常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种声音是由于() A、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 B、蚊子细嘴尖叫发出的 C、蚊子小腿抖动发出的 D、蚊子腹部鼓动发出的 3、(2010?厦门)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4、(2010?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5、(2010?六盘水)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A、B、 C、D、 6、(2010?乐山)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7、(2010?哈尔滨)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新)教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课题: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学习,要正确掌握两个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初步了解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自主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过教材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回声及回声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生的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和方法,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乐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设施 音叉、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线、鼓、硬纸片、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声”(包括婴儿的啼哭、钢琴声、笛音、涛声、鸟叫声等)。(1分钟左右的综合视频) (2)教师:美好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享受。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关于声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4)教师: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去探究。让我们先来看看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探究声音的产生 (1) 探究过程 A、1分钟学生开放性实验:(学生自由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发声) 例如:摸着喉头发声,体验;学生用直尺按在桌边弹动使其发声,敲桌子…… 学生分析声音产生原因。

沪教版八上物理 第1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第1课时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第1章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第1课时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10分) 1. 如图所示的声现象中,能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 B. C. D. 2.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波”的事例是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56分) 3. 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情景图,情景图中的现象表明:。

4. 声波除了能在气体中传播外,也能在和中传播。 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依靠无线电通话,这是因为。 5.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多数情况下,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 气体中,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均选填“快”或“慢”);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 6. 学生参加英语听力考试,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医生利用超声波除 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渔民利用声呐探测大海鱼群,这属于应用声波传递。(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7. 诗《枫桥夜泊》中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例如:诗人能听到悠扬的“钟声”,是由于 钟的产生的,并通过传播到“客船”。而在月球上,宇航员无法直接对话,这是由于声波。 8. 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 到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传播的。 9. 时,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米/秒。不同介质中声波传播 的速度是(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如果看见闪电后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 10. 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裁到员,听到发令员枪响后才按秒表计时,记得某运动员的成 绩为秒。则该运动员的真实成绩(选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秒,该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秒。(空气中的声速约为米/秒)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试题及答案

2.1声的产生和传播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08?莆田)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 B C .

11.(2010?厦门)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5.(2010?安顺)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使我们体会到了( ) B C D 18.图所示四幅图片中,能用来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是( )

B C . 吹着的哨子 B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D 21.有四个实验现象:A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 、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C 、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D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 条件的实验是: _________ . 22.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的 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 _________ 传到人的耳朵.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_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3.如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 _________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会逐渐 _________ ,可见声音的传播需要 _________ .宇航员在太空中 _________ (“能”“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需要通过 _________ 进行交流. 上表格是声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v/(m .s ﹣1 ),据以上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2 条.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5.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受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田林三中张美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 (2)知道声波的产生。 (3)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知道空气中的声速还跟气温有关。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感受发声体的振动。观察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声波的传播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波的传播。 难点:声波的传播形式。 三、教学资源与实验器材 教师:真空罩、抽气机、闹铃、低频扬声器、纵波演示仪(弹簧)。 学生:音叉、钢锯条、薄橡皮膜、杯子、钢锯条、蜡烛。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阅读和讲解本章的章导图引入新课,通过学生的感受和3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振动产生声音的结论。通过3个演示和1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由于声波的形式和传播过程较抽象,用弹簧波的演示实验来类比声波的传播效果比较好。接下来通过阅读教材和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不同。结尾可请同学通过实例小结本节课的内容。为了吸引学生对声音研究的兴趣,选择科普性文章推荐给学生,并建议课余利用Internet搜索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活动Ⅰ 阅读章导图,引入新课。 (二)新课 1.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波的产生 活动Ⅱ (1)实验1 让学生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感觉自己发声时声带振动的情形。 敲击音叉,并将发声的音叉浸入水中观察现象。 (2)设问 大家感觉到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发声体都在“动”,请同学们再重复观察这两个实验,并用准确的语言描述。 答:发声体在振动. (3)实验2 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4)实验3 将薄橡皮膜绷紧在杯口上,在上面撒一些泡沫塑料屑,敲动盆子,观察所看到的现象并推测其中的原因。 (5)设问 请同学们重复做以上实验,用手阻止一下钢锯条和橡皮膜,发生了什么?能否做到不振动而发声? 答: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结论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强调:敲击盆子,盆子快速振动,使附近的空气一起振动,空气振动引起泡沫塑料屑的跳动,同时也将振动的能量传递给了泡沫塑料屑。 (6)实验4 当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盒前方的烛焰会有怎样的反映?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知识概述 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现象,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回声的形成并掌握与回声有关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 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并被人所听到 B.人讲话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C.钓鱼时,说话声和脚步声都会吓跑鱼,这表明水能传声 D.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解析: 声音是振动产生的,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们就不可能听到声音,因而A是错误的。人们讲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空气是传播人讲话声音的介质,因而B是错误的。说话声和脚步声都要通过水才能传播到鱼耳,鱼才能被吓跑,所以水是能传播声音的,因而C是正确的。在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所以声音在不同的传声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D也是错误的。 答案:C 2、人怎样听到声音 发声物体的振动使它附近的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疏,就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向远方扩展,这就叫做声波。声波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传给耳蜗,使耳蜗中的液体振动。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受到刺激,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使人产生听觉。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及其特性的讲义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及其特性 要点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要点诠释: 1、声波实际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的物质(通常叫介质)传播开去。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声波。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类型一、声音的产生 例题: 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1.如图所示,当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小球时,音叉能把小球弹开。该 实验证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 2.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A .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 3.下列现象中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 敲击音叉发声,与音叉接触着的乒乓球被弹开 B . 敲击一下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的人先后听到两次打击声 C . 敲击打击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 D . 敲击水中的石块,岸上的人也能听到敲击声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真空不能传声 B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 .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5.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 .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 . 是大钟的回声 C . 大钟仍在振动 D . 大钟虽停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要点二、声速 回声 1.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平 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 4、回声测距:测出从发声到接受到回声的时间,知道了声速利用公式2 t s v ,可以算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人教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教学目的: 1 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空气中声音得速度大约是340 s/m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具: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猜一个谜语:你能制造却无法看到,可以穿过固体却不留痕迹。这是什么东西?对,这就是声音。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现象我们接触得很多但却了解得很少,我们的祖先在建筑和科研中都广泛应用了声学技术,如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等,都是声学知识应用的杰出典范。现代的建筑如礼堂、音乐厅的设计中,也都要考虑到声学效果,海军用声学技术——声纳来测量海深,探测敌舰等等。而人们赖以欣赏音乐的乐器、音响设备,更是集中体现了人类对声现象的研究成果和与电子技术的巧妙结合。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得意思是牛不懂音乐,可是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经常给奶牛、母鸡放优美的音乐,它们可以多产奶、多生蛋;还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在爬藤植物的两侧一定距离各放一台录音机放音乐,过一段时间,藤子向柔和的声音爬去;鱼类也又他们喜欢听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声音的海洋中,我们不禁要问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呢?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丰富多彩,课本通过图3-1―――3-4中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我们先看看这4副图,一起来谈谈物体发声时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课本图1中是水和水的相互撞击,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2是琴弦和弓相互摩擦引起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图3是飞机的发动机在工作,引起振动,发出声音;图4是电锯和木材相互磨擦,引起电锯和木材的振动发出声音。 你知道人和其他动物是怎么发生的吗? 1 请同学们用手指感受自己喉咙发声时的振动。 2 讲述自然界一些动物是如何人发声的:织了(只有雄蝉才会鸣叫)、蟋蟀、蜜蜂等是靠翅膀的振动或者摩擦来发声的,长颈鹿很安静,那是因为它没有声带。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 例如“笑树是怎么发出笑声的?”(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我们发现,声音似乎和物体的振动有关。那么,我们通过实验探索一下,发音是否真的和振动有关? 实验探究: 音叉:(1)将一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2)将发声的音叉放进水杯,激起水花。 得出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请同学们在举一些物体发声时振动的例子。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习题(带答案)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知识概述 我们将学习声现象,这是一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现象,主要学习声音的产生,并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回声的形成并掌握与回声有关的计算。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 1、观察或接触正在发声的鼓、锣、钟、琴等物体,或正在说话的喉头,都能发现它们在振动。 声音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注意:物体振动不一定发声。 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振动,物体振动才能发声。但不是所有振动都能使人耳有声音的感觉,有些物体振动太快或太慢,我们都无法听到所发的声音。 2、常见物体的发声原理

人发声利用声带的振动 笛子发声空气柱振动 蜜蜂、蚊子利用翅膀的振动 古琴、二胡等利用琴弦振动发声 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振动发声 (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声音的传播条件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我们将会听到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若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则闹钟的声音又会逐渐增大。 以上现象说明了闹钟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事实表明,声音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如空气)才能传播出去。 不仅仅空气能传播声音,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声并被人所听到 B.人讲话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出声音 C.钓鱼时,说话声和脚步声都会吓跑鱼,这表明水能传声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B)

四.声波的产生和传播(B)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A.5月12日14时28分,恩施州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C.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 D.在距离汶川较远的地方,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3.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5.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4m 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 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9.在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 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5.如图所示,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________(填“会”或“不会”)振动,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 弹起.这说明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 将右边音叉的振动 传给了左边音叉的缘故. 8.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小明和小刚进过讨论;提出一个猜想“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的试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___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________ 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此,他们的到了结论:。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声音发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3.了解声波的传播原理 4.记住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并掌握相关的计算 5.知道回声的原理 6.了解耳的工作原理 (二)知识梳理 1. 人们通常把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发声体,也称声源。一切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振动是发声体的条件。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要依靠物质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媒质(介质),例如,空气、水、铁等,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跟振动在弹簧中的传播相类似。发声体振动时,紧贴物体表面的一层空气依次时而受到压缩变密集,时而相反地又变稀疏。也就是说,声源的振动在空气里的传播,是从振动物体表面上的空气疏密交替的振动开始的。 4.声源的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波的本质,是能量的传播。 5.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液体其次,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温度越低,声速越小。 6.声波在同一种媒质里是匀速向前传播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反射回来的声波要比原来的声波滞后0.1秒以上到达人耳,人们才能把它和原来的声音区分开来。

7.利用回声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回声壁、倒相式音箱、声纳、音乐厅的建筑声学等等。 8.声音是人耳的一种感觉。 人能够感觉声音,主要是耳道底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耳蜗中,使耳蜗里的液体振动。这振动被听觉神经接受后传到大脑成了特定的声音信息。 作业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波的产生 一、填空题 1.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去摸它回有麻的感觉,这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膜上,放一些泡沫塑料屑,发现泡沫塑料屑在上下跳动,这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将敲响的小铃握紧时,响声马上消失,这是由于小铃____________的缘故。 4.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发声时都在______________,一但停止______________,声音也就消失。通常把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___。 5.将正在响着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然后逐渐抽掉罩内的空气,这时铃声也逐渐_____________,最后几乎听不到;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铃声又逐渐____________。这现象表明:声音在真空中____________传播,声音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_传播。 6.振动的物体_____________发声,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在振动。(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7.发声体的振动在_______________中的传播称之为声波。 8.乐器在演奏时都在相应的部位发生振动,管乐器是由____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如_________、________;弦乐器是由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是由_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的。 二、连线题 9.将下列动物和它们相应的发音器官连起来

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计算题)

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计算题) 1.小明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个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但是每当她高举起棒槌时,小明却听见了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什么原因?假设她每秒拍两次,洗衣服处距桥大约多远? 2.在平直双轨线铁道上,甲、乙两列车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匀速反向行驶.甲车鸣笛后5s ,乙车上人听到,再过40s ,两车恰好相遇而错车.求甲车鸣笛时两车间距离.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 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 4.甲用锤敲打物体时听到的却是前一次敲打时发出的声音,求甲、乙之间的距离. 5.甲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如果铁管长为l ,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1v 、2v ,求两次响声间隔的时间.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 ,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 人教版《1.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计算题)答案 1.看见拍衣服,是由于光的传播,听见拍衣服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两者传播速度悬殊很大,所以有一个时间差让我们看起来不“同步”.拍衣服一次有举起和拍下两过程,每秒拍两次,每举起或落下一次用41s 的时间.m 85s 4 1m/s 340=?==vt s .答:洗衣服离大桥85m . 2.设甲、乙两车在鸣笛时相距为s ,甲、乙两车速度均为v ,则s 4525s 340m/s s 5?=?+?v v ,解得20=v m/s .甲车鸣笛时,两车相距1800m 5s 340m/s 5s m/s 20=?+?=s . 点拨:此问题看起来很复杂,可把问题简化为:(1)声音与乙车相遇,相遇时间为5s ; (2)甲、乙两车相遇,相遇时间为45s 两次相遇,通过的路程都等于甲车鸣笛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