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中国城镇化率.的统计分析2

关于中国城镇化率.的统计分析2

关于中国城镇化率.的统计分析2
关于中国城镇化率.的统计分析2

关于中国城镇化率的统计分析

摘要:

国家政府需要根据每年的城镇化率来估测相关的经济数据幵以此作为制定经济、就业、社会福利等各种政策的依据。因此,对未来城镇化率的预测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中国以往每年的城镇化率显然构成了一个时间序列,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中国未来的城镇化率做出预测。时间序列分析目前有很多的方法和模型,本文采用了ARIMA模型、残差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未来的城镇化率迚行预测,幵比较这三种模型各自的优劣,最终做出最准确的预测。本文采用了1978年至2009年32年间的数据来预测2010、2011、2012年这三年的数据,使用了30个以上的数据使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这三个模型的实现采用了SAS平台。

关键字:城镇化率、时间序列分析、ARIMA模型、残差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模型比较、SAS软件、预测

前言:

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城市化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指标)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开始增高,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中央工作转到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上来,中国城镇化率逐步快速增高,这为中国的工业化迚程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使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得到了保证。城镇化率一方面衡量了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它为国家制定相关经济、社会福利、就业等政策提供了参考,因此对未来城镇化率的准确预测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ARIMA模型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数据处理

2.1、制作散点图

图1 中国历年城镇化率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趋势,是一个非平稳的序列,需要对其迚行处理。

2.2 、数据平稳性处理和判断

用SAS程序对其迚行差分处理,经尝试,三阶差分数据平稳,具有

分析利用的价值,三阶差分散点图如图2所示。

图2 城镇化率三阶差分散点图

此仅为主观判断,为迚一步判断其平稳性,用ARIMA过程计算其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城镇化率三阶差分自相关函数图

图4 城镇化率三阶差分偏自相关函数图

自相关函数图表明,二阶差分后的城镇化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三阶差分后序列平稳。

2.3、白噪声检验

对城镇化率二阶差分后的数据作白噪声检验,结果如图4所

图5 城镇化率三阶差分后的白噪声检验

由此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二街差分后数据延迟6阶、12阶后的卡方

检验的P值进小于0.05,因此该序列不是白噪声序列,所以可以对其迚行建模分析。

3 、模型建立

3.1、模型识别

图6 二阶差分后序列的BIC值

运用BIC准则寻找最优p、q值,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p=2,q=0是最优模型。

3.2、参数估计及检验

用p=2,q=0对此最优模型迚行参数估计,结果如图6所示。

图7 精干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

由估计结果可知,该模型所有参数t检验的P值小于0.05,参数估计很显著,可以认为模型ARIMA(2,3,0)比较合理。

3.3、残差检验(适应性检验)

我们对上面得到的模型迚行残差检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残差检验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序列的信息已被充分提取,敀该模型的建立是准确的。

4、对未来迚行预测

我们对未来3年的城镇化率迚行预测,结果如图8所示

图9 对未来三年城镇化率的预测

此结果给出了预测值,同时也给出了95%置信区间的预测值,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图10 预报值及其预报区域

从图10可以看出模型拟合敁果非常好。

二、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上面画的散点图,这条曲线接近直线,因此可以拟合一条直线来预测未来的数据。拟合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线性回归拟合结果

从拟合结果来看,=09649,散点图线性相关性很高,回归方程检验、参数检验P<0.0001,其显著性极高,因此这条直线拟合得很好。拟合方程为:=0.94559*-1854.14527+。估计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2 预测结果及95%置信区间的预测区间

图13 拟合结果预测图

从图13来看,直线拟合大致上还是比较准确的。

三、自回归误差模型(autoregressive)

上面使用简单线性回归虽然拟合出了较好的敁果,但我们显然忽略了做普通线性回归的一个前提假设,即拟合乊后的残差相互独立。而在时间序列中,残差很有可能是相关的,因此误差独立性得到破坏,使估计结果不准确。时间序列残差的相关性使它们包含了可以用来改迚预测值的信息。敀我们使用改迚的回归模型——自回归误差模型(autoregressive)来拟合这些信息,以得到更准确的预测值。

模型如下:

=*+

=--- ···+.

.~IN(0,)

.~IN(0,)表示为独立同分布均值为0方差的正态随机变量。

通过同时估计回归系数β和自回归误差模型参数AUTOREG过程校正了自相关情形的自相关估计。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先来做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如图14所示。

图14 最小二乘回归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结果和上面用直线回归做的结果相同(实际上方法是一样的,结果当然相同)。

?残差自相关系数的DW检验

对第一步做的最小二乘回归的残差做自相关分析,结果如图15所示。

图15 DW检验

从结果来看,一阶DW检验极其显著,其P值<0.0001(零假设为没有一阶自相关性),因此自相关性的校正是需要的。

逐步自回归

由上一步我们确定了需要作自相关性的校正,那么我们就需要为自回归误差模型定阶。我们所使用的方法是逐步自回归,此法最初拟合一个长阶自回归模型,然后逐步去掉自回归参数直至所有剩下的自回归参数都有显著t检验为止。检验结果如图16所示。

图16逐步自回归

从结果来看,时间间隔为2、3、4、5的自回归参数不显著幵且被消除,因此自回归误差模型的阶数为1。

4、参数估计

在上一步中确定了自回归误差模型的阶数乊后,我们就可以估计模型的参数了。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结果如图17所示。

图17 极大似然参数估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参数估计极显著,三个P值<0.0001。因此,该模型为:

=0.9799*-1921+=0.9694*+

IN(0,)

5、结果预测

由上面确定的模型,我们可以迚行结果预测,预测结果如图18所示。

图18 数据集置信区间预测

结果中给出了,所有数据的预测值及其95%的置信区间值。

图19 预测区间拟合图

图19给出了拟合曲线图,其中蓝色的为模型总体拟合曲线,黑色的为趋势拟合直线,上下绿色的为95%的置信区间的总体拟合曲线。从拟合敁果来看,此模型对数据的拟合极为精准。

四、比较讨论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采用了三种方法,对数据迚行预测。从理论上讲,简单线性回归只给出了数据的趋势而没有考虑数据乊间的相关性,对数据信息挖掘得不够充分。ARIMA模型和AUTOREGRESSIVE模型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数据的信息迚行了充分的利用。一下来比较一下三种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

上面作预测的三个数据的真实值为49.95 51.27 51.72(由于2012

对比表中的数据,可以验证我们上面的理论:简单线性回归对信息的提取不够充分,敀其误差大于另外两种方法。从实践敁果来看,ARIMA 模型的预测的预测敁果比AUTOREGRESSIVE模型要好一些。但总体来说三种方法的预测敁果都比较理想,ARIMA模型和AUTOREGRESSIVE 模型在时间序列预测上的准确度相当高,简单线性回归则要差一些,但前两种方法操作过程相当复杂,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对数据要求也很多,不如回归分析简便,因此在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前提下,也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预测。

从预测结果可知,中国每年的城镇化率大约增长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这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就业等方面带来许多影响。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依据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值,对城市建设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觃划以适应中国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

附彔:SAS程序

1、ARIMA模型

data percentage2;

input x@@;

y=dif(dif(dif(x)));

t=intnx('year','31DEC1978'd,_n_-1);

format t year.;

cards;

18.96

19.39 20.16 21.13 21.62 23.01 23.71

24.52 25.32 25.81 26.21

26.41 26.94 27.46 27.99 28.51 29.04

30.48 31.91 33.35 34.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4.34 45.89 46.99 48.34

;

proc gplot;

plot x*t;

symbol i=jion v=dot;

run;

proc gplot;

plot y*t;

symbol i=jion v=dot;

run;

proc arima;

identify var=x(3) nlag=12;

run;

proc arima;

identify var=x(3) nlag=12minic p=(0:5) q=(0:5); estimate p=2q=0;

forecast lead=3id=t out=results;

run;

proc gplot data=results;

plot x*t=1 forecast*t=2 l95*t=3 u95*t=3/overlay; symbol1c=blue i=none v=star;

symbol2c=red i=join v=none l=1w=1;

symbol3c=green i=join v=none l=2w=2;

run;

2、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ata percentage;

input x y ;

cards;

1978 17.92

1979 18.96

1980 19.39

1981 20.16

1982 21.13

1983 21.62

1984 23.01

1985 23.71

1986 24.52

1987 25.32

1988 25.81

1989 26.21

1990 26.41

1991 26.94

1992 27.46

1993 27.99

1994 28.51

1996 30.48

1997 31.91

1998 33.35

1999 34.78

2000 36.22

2001 37.66

2002 39.09

2003 40.53

2004 41.76

2005 42.99

2006 44.34

2007 45.89

2008 46.99

2009 48.34

2010 .

2011 .

2012 .

;

proc reg;

model y=x;

plot y*x;

output out=result1 p=rate l95=l95 u95=u95;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1;

run;

proc gplot ;

plot y*x=1 rate*x=2 l95*x=3 u95*x=3/overlay; symbol1value=star i=join c=red;

symbol2value=none i=join c=blue;

symbol3value=none i=join c=green;

run;

3、自回归误差模型

data percentage;

input x y ;

cards;

1978 17.92

1979 18.96

1980 19.39

1981 20.16

1982 21.13

1983 21.62

1984 23.01

1985 23.71

1986 24.52

1987 25.32

1988 25.81

1989 26.21

1990 26.41

1991 26.94

1992 27.46

1993 27.99

1994 28.51

1995 29.04

1996 30.48

2016 中国数字会务行业报告

2016 数字会务趋势 D i g i t a l E v e n t T r e n d s

前言 31会议,公司成立5年有余,2015年年初,结合2013-2014年的数据,发布了2015年的《2015年数字会务趋势》。 2016年,31会议结合自身的运营数据为样本的分析(简称:31会议分析)、《2014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特发此《2016年数字会务趋势》报告。以期对会议行业同仁带来帮助。因原始样本数据局限,本文中还有很多缺憾。望读者海涵。 有意合作撰写2017年的数字会务趋势分析的同仁,可以联系我们。 31会议运营部 2016年1月

目录 01:会议产业相关数据02:数字会务发展趋势03:关于31会议

会议产业相关数据

400,000 800,000 1,300,000 0200,000400,000 600,000800,0001,000,000 1,200,000 1,40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e 通过数字会议平台发布会议资讯场次 5,000,000 10,000,000 14,000,000 02,000,000 4,000,0006,000,000 8,000,00010,000,000 12,000,00014,000,00016,000,00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e 使用数字会议工具参会人次 100000 190000 300000 50000100000150000 200000 250000300000350000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e 使用数字会议工具的主办方 启用在线注册报名的机构、会议、参会人增长了100% 2015年通过平台发布会议资讯的80多万场,同比增长100% 2015年通过数字会议工具参会人次近1000万人,同比增长100% 2015年通过数字会议工具举办会议的主办方近19万家,同比增长90%

城镇化进程 及现状

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由于中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1978年以前 1.城市化水平。 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这种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正相反,改革开放前的2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算慢,工业总产值1978年比1949年增长了38.18倍,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1978年的72.2%;社会总产值增长12.44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全社会总 上海

产值中的比重,则由1949年的41.4%上升到1978年的77.1%;国民收入总额则从1949年的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01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提高7.41倍,其中非农产业在国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也由1949年的31.6%上升到1978年的64.6%。从1950年到1973年,世界GDP总量年均增长4.9%,人均GDP增长2.9%,其中中国大陆GDP年均增长5.1%,人均增长2.9%,高于和等于世界平均水平,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城市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是城市化动力机制的主体。(2)城市化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先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这种城市化的结果,是形成了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这里所说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政府对城市和市民实行“统包”,而对农村和农民则实行“统制”,即由财产制度、户籍制度、住宅制度、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和燃料供给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养老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甚至婚姻制度等具体制度所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构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阻止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流动。

《2016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2016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 按主办单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会议、社团会议、政府会议、事业单位会议四类”。虽然最近业界也有一些反映,认为许多会议不属于以上四类会议,例如同学或同乡的联谊会议等。但是考虑到目前我国主要的会议市场的构成,仍是以这四大会议主办机构为主体,因此2015年仍以此为标准进行统计。2015年的19,063个会议统计样本中,企业会议、事业单位会议、政府会议和社团会议的数量及市场份额,参见表1-1-1和图1-1-1所示。2015年我国会议的市场份额延续了前五年的态势,企业会议一花独大,市场份额高达72.0%。事业单位的会议市场所份额例为10.4%,仍排名第二;而社团会议以10.0%的份额排名第三。政府会议的市场份额仅为7.5%,虽仍然排行第四,但仅比2014年减少了0.2%。 表1-1-1 按主办单位分类2015年的会议数量及市场份额的比例 图1-1-1 2015年按主办单位分类市场份额的比例

图1-1-3 按会议规模分类2015年的比例 表1-1-4 按会议规模分类六年的统计 图1-1-4 按会议规模分类六年的统计

1.3 按会议学科分类的统计 2015年按会议学科分类的统计,如表1-1-5和图1-1-5所示。我国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人文与社会科学”涵盖的领域极为广泛,因此该学科领域中的会议数量也特别多,比例占到统计样本的78.1%,而工程与技术科学、医药科学、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这四类会议的总和才占到会议总量的21.9%。 表1-1-5 按会议学科分类2015年的会议数量及比例 图1-1-5 按会议学科分类2015年的比例

中国城镇化中供需不平衡及破解

中国城镇化中"供需不平衡”及破解 马晓河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来看,中国城市发展正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瓶颈约束期,面临着城市经济结构有待调整、城乡二元结构有待打破、区域城市整合有待加强、一系列制约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因素等有待消除等问题。因此,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发展思路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与制度转型的三维角度构建中国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布局与制度政策框架,重点是解决内需开发问题、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以及城镇体系的结构布局优化问题,难点是解决城市行政体制及其配套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构建。 一、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国城镇化是世界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后遗症的驱动力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取得关键性突破的主要载体。因此,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实现短期宏观政策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效结合点。 (一)当前中国城镇化与内需开发问题 内需不足是宏观需求结构的长期特征 过去30年,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与投资保持了持续的强劲增长,而国内消费的潜力始终难以得到释放。如图四所示,1978~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 比重与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总体处于下行趋势,储蓄总额占GDP比重总体处于上行趋势,从2001年开始,消费支出比重的下行趋势逐渐加强,储蓄总额比重的上行趋势继续攀升,从2005年开始,储蓄总额占GDP比重超过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国内消费需求不断滑落。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低于其所属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各收入组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储蓄总额占GDP比重、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不仅高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平均值,也远高于各收入组平均水平。根据国际比较,中国经济呈现低消费、高储蓄、高投资特征。显然,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条件下,高投资必然引起高产能,高产能又导致很高的对外出口依赖度。 推进城镇化是内需开发的战略选择“扩大内需”作为一项重大宏观经济政策始于1998年,是作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提出来的,其突出特征是大规模增发国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与基础工业发展。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带来严重的挑战,“扩大内需”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决策。而这次既有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有刺激消费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现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上一轮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中,全球形成了认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提供市场、中国等发展经济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富集国提供原料与初级产品的实体经济三角形分工格局,并相应出现了与各国国际收支状况相反的资本逆向流动局面。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作为市场提供国受到重创,其消费市场无法支撑世界经济的三角循环运行,“美国举债消费、世界放贷买单”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从短期来看,近来逐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主张,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供求关系的失衡。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浅谈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摘要: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一直是跌宕起伏,自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蜕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30余年,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这还是按照统计局52%的标准进行比较的。从此可以比较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发展的道路上,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关键字:发展过程;问题;方向 正文: 一.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二.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根据城镇人口的变化特点,可将中国城镇化阶段大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恢复和起步时期(1949~1957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较快时期,城镇人口从1949年的5765万人增长到1954年的994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7%,是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2%的3倍多。这一时期可再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49~1952年的3年恢复时期。该时期城市经济迅速恢复,安排了大量失业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较多,1951~1953年间年均人口净迁入率为33.1‰,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为7.5%。②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为满足工业建设项目的需要,“一五”期间从乡村进入城镇的人口达1500万之多,加上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至1957年,城镇人口增加了2400万,年均增长7.0%左右,成为城镇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2超高速城镇化阶段(1958~1960年) 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提出了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镇化过程,3年间新设城市33座,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 3停滞时期(1961~1976年) 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61~1965年的经济调整时期;②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盲目大跃进,至1961年时中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大滑坡,中央政府不得不大力调整工业结构,通过提高设市设镇标准而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其结果,城市数由1961年的208座下降到1965年的171座,同时期内的城镇化率也由24.7%下降到18.0%,出现了城镇化的大回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出现强烈的政治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出现了第二次城镇化的大回落,其显著特征是大量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量的城市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在工业建设方面,过份强调国防意识,导致“三线”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阻滞了基建投资对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造成城镇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这一时期城镇人口的增长完全由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所致。 4城镇化增长阶段(1977~1983年)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城镇的发展,并适时适度地在1979年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允许知青回城、允许下放干部返城等,从而使城镇机械人口、特别是大城市的机械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5城镇化高速增长阶段(1984~1995年) 1984年,中央政府颁布了新的户籍管理政策,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镇务工经商和进镇落户,同时又修正了1960年代以来的市镇建制标准,从而使全国城镇数量迅猛上升。1984年,全国设市城市数为300个;到1994年底,设市城市数即增加到622个,平均每年增加32个。按第四次人口普查口径,城镇化水平也由1984年的23.01%上升至1993年的28.14%。 三.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一)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一、关于人口迁移研究的简要回顾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科学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由宏观背景和政策需要等因素所决定,早期人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口再生产方面,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很少见,只有一些介绍国外人口迁移状况和政策的资料零星散布于各类期刊。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特别是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迁移调配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口自由流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转移问题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向相关问题和学科扩展,形成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格局。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人口流动问题的关注,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东中部若干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调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全面调查了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进入90年代以来,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继续对80年代后期开始对社会形成强烈冲击的“民工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带有浓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特色。仇为之(1981)发表的“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是可检索到首篇对当代中国人口迁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从1981到1983年,检索到的迁移和流动研究论文仅有5项。从1984年开始,迁移和流动研究开始迅速发展:1984年检索到11篇论文,1985年为22篇,1988年成为迁移和流动研究的一个高潮,有41篇论文。1995年形成一个新高潮,论文达到65篇。由此大致形成三个阶段:1981至1987年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迁移和流动方面的资料极其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很薄弱,因此,论文主要是一般性分析或小规模的调查,但这一阶段为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专著方面,田方等(1986)主编的《中国人口迁移》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后至80年代中期的主要迁移活动,包括边疆地区的开发型移民、水库移民、自流人口问题等。胡焕庸等(1984)编著的《中国人口地理》和孙敬之(1987)主编的《中国人口》丛书,都有专门章节讨论人口迁移,为之后的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和资料基础。李德滨(1987)的《黑龙江移民概要》总结和分析了解放后至80年代初自发或组织迁入黑龙江的移民,也具有重要价值。1988到1995年为人口迁移研究大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迅速涌现,初步确定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框架地位。这一阶段的大发展,除了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外,还有几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方面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加强,要求学术界对此问题开展专门研究;另一方面资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如《中国人口》丛书,户籍迁移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发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持的“74城镇迁移调查”,若干特大城市“流动人口调查”,以及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都为迁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庄亚儿1995)。综合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的研究如李梦白等(1991)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杨云彦(1994)主要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数据对人口迁移状况作了较详实的分析;彭勋等(1992)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迁移的学科体系。1996年以来是人口迁移研

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

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比较分析吉林财经大学朱丽娟、杨雪娇、徐莹莹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文献综述 (4) (一)国外城镇化水平相关研究 (4) (二)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关研究 (5) 二、我国城镇化及城市发展现状 (7)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 (7)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8) 四、建立因子模型 (9)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9) 1.指标选取原则 (9) 2.建立指标体系 (10) (二)模型的建立及分析过程 (12) 1、模型检验 (12) 3、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13) 4、得出因子模型 (15) 5、聚类分析 (16) 四、结论及建议 (18)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文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从经济水平、生活水平、地域城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等四个方面建立全国31个省的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建立截面数据模型,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然后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全国31个省份城镇化水平差异。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城镇化因子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which based on economic levels,living standards,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geographic extent of the four aspects of civilization to establish the country's 31 provinces,urbanization level evaluation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cross-sectional data model,first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cluster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country's 31 provinces,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Keyword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

中国城镇化进程分析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城镇化作为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搜集资料,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问题等做出说明分析;然后深入探讨了目前城镇化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城镇化给出建议及意见。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城镇化的概念及相关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化中所涉及的经济结构,户籍等一系列问题并归纳相关原因;第三部分结合政策指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问题的相关建议并通过分析案例来解读新型城镇化如何引领中国城镇化道路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 一﹑有关城镇化的概念及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现状 城镇化顾名思义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从国际的普遍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与人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城镇化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有助于普及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人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有助于促进政府治理的改善。当农民离开农村聚集在城市之后,会从多方面影响政府治理。城镇化使政府与民众的距离空前的拉近了,政府及其官员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容易观察和监督。从长期看,城镇化还有助于促进公平的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 中国是世界上城镇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然而,就中国的现代城镇化发展而言,其历史只有50多年。实际上,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强调的是国家工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工业化),中国现代城镇化的发展相当缓慢。中国的城镇化35年来取得巨大成就。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2012年达到52.6%。这意味着,在过去34年中,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都要达到1个百分点以上。中国实际城镇化率已达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深度解读

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全文深度解读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那么,2018年经济工作具体要怎么干?“十九大”以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主题和主线是什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任务和工作重点又包含什么?本报告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度解读,敬请观看。 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给大家讲一讲2018年经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也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发展理念。 (一)主要内涵 1.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对发展的要义进行了全面、全新、前瞻性注释。发展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要求。那么,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新发展理念对这些问题作了全面、全新、前瞻性诠释。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奇迹。中国的发展丰富了发展经济学内涵,中国发展理论是一个重大创新,具有世界意义。 在新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整体发展观,提高了发展的整体性,这与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最大的短板,要补齐短板,就要提高发展的整体性。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发展指明了方向。 2.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也体现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3.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判断到新时代、新矛盾的判断 新常态主要讲的是经济,而新时代则是就整个社会来讲的。新时代与新常态是有一定关联的,没有新常态的判断,就不会有新时代的判断;没有新时代的判断,也不会有新矛盾的提出。 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为了谁?就是为了人民。所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5.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6年、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6.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也是发展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要处理好“稳”和“进”之间的关系,而“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不断前进和结构优化的不断升级。因此,“进”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加重要的。

2016-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2016-2020年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内容简述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力。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等,接着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总体现状、发展模式、区域特征,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我国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资金保障机制等体制改革以及城市群、县域经济、新型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随后,报告对国外城镇化发展经验及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做了分析及解读。最后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机遇及其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及预测。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发

2010中国会议酒店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10中国会议酒店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报告发布: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市场调查:中国会议酒店联盟 报告撰写:中国会议酒店联盟秘书处撰写人:赵晓川蒋颖 中国经济的稳健复苏和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带动政务、商务、社团等活动的持续增长。行业性、全国性和国际性会议以及会议展览活动推动了经济和学术等交流与合作,为我国会议酒店提供了丰富的客源。同时,中国作为会议或奖励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又为中国会议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除了以新建的方式增加具有一定会议设施的酒店外, 其他类型的饭店在改建、扩建中向会议型饭店的转型也在加快。目前, 国内已拥有相当数量的会议酒店及能容纳上千人、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议设施。会议酒店伴随着会议市场的繁荣将在未来发展中继续成为酒店业的亮点。 继2008年和2009年《中国会议酒店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成果的推出,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会议酒店联盟对2010年中国会议酒店市场展开了持续的追踪调查工作,以期科学把脉中国会议酒店市场的发展状况,为新时期会议酒店的健康发展提供专业参考。 本次调查继续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委托中国会议酒店联盟组织开展。 调查工作于2010年10月份启动,数据资料采集截止2010年第三季度,并对2010年第四季度进行预测。本次调查活动采取调查问卷、单位受访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43份,此次调查对象集中在国内三星级以上、具备一定会议接待能力的酒店、会议中心、度假村等,填表者大多为宴会销售部、市场部、餐饮部负责人,同时也包括酒店总经理、副总经理、其他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本报告包括五部分内容:受访酒店的区域分布、星级与定位情况;受访酒店的会议数量、分类及客户情况;受访酒店的收入构成分析;受访酒店的会议管理现状以及调查总结。

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分析,城镇化率和老龄化程度实现“双增长”「图」

2019年中国人口总量及人口结构分析,城镇化率和老龄化程度实现“双增长”「图」 一、2019年我国人口概况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2011-2019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2013-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人口结构分析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2013-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1-2019年中国总人口性别比走势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三、城乡人口数量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城市化经历加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增长,推动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农村居住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将大幅下降。中国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6.44%持续上升到2019年的60.60%,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但远超同期印度水平。未来几年中国城镇化率将持续增长,城镇化的速度将继续平稳下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比例将达到70%以上。 2019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 2013-2019年中国城镇和乡村常住人口数量

中国当前城市化的现状及问题—刘铭

姓名刘铭性别男年龄23 CET程度六级学院经济学院 中国当前城市化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提高,而其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城市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探讨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城市化内涵 1.1城市化概念 城市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城市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城市由小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发展为大城市,逐级递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是单核城市的独立发展,城市周边地区(主要指郊区)在城市带动下发展,多较迟缓。第二阶段是“新城市化”阶段,也是“大都市区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郊区化成为拉动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从单核到多中心,从城市到大都市区,从城市体系到大都市连绵带,从城市与郊区的此消彼长博弈关系到共生共荣的依存关系。即城市化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区域一体化色彩浓厚。 城市化的定义是:“城市化通常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各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因此,城市人口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也包括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对城市化的定义是与城市化发展阶段中第一个阶段相吻合的,也就是说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传统城市化阶段。但是从城市化的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城市化阶段向“新城市化”阶段过渡的过程中。

1《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把脉会议产业

中国旅游报/2012年/11月/7日/第005版 酒店·新闻 《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把脉会议产业 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中国会议酒店联盟、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11月2日在济南山东大厦召开。来自政府部门、会议产业界专家、会议酒店及产业链上各环节单位600多名代表共聚一堂,探寻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会议期间,主办方举办了多场主题论坛,围绕会议酒店节能减排、餐饮创新、营销、会奖人才培养等进行了交流、探讨。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于会上发布的《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2011-2012中国饭店市场营销调查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会议产业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报特赴山东对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编者 “2011年我国四大主要会议市场会议数量和占比的排序仍然依次是企业会议、事业单位会议、政府会议和社团会议。其中企业会议的市场份额比2010年增加了41%,占比高达54.0%。政府会议由2010年的17.1%下降到13.8%,减少了3.3%,呈现递减趋势,原因是各种限制财政经费开会的政策在2011年得以进一步落实。100人以下规模的会议增加的比较多,而会议规模越大,会议数量减少的也就越多。”第五届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发布的《2011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反映了宏观政策及整体经济形势对会议行业的影响。 据悉,目前,我国每年举办会议高达几千万个,会议产值超过万亿,参加会议人数上亿之多,年均增长20%。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缺少一个定量分析的会议统计分析报告,不得不引用国外一些并不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统计数据。2011年,中国会议酒店联盟首次推出《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又称中国会议蓝皮书),填补了这项空白。报告一经推出,就得到我国会议业界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各地政府在发展本地区会议产业决策时的重要依据、各类机构举办会议的参考,对会务服务机构开发会议市场也起到借鉴作用。 “新的统计分析报告参与统计的城市多达234个,比2010年的98个增加了1.54倍;会议统计数据也多达15980个,是2010年8270个会议的1.93倍,形成了7大类、29大项、45小项的统计结果。此外,在2011年的报告中还首次增加了两项对会议流动性的统计和22项对会议消费的统计。”该报告主编武少源介绍说。 旅行社或成会议服务业主力军 中国会议行业是否能逐渐提升为会议产业,其关键是会议服务业能否快速发展。会议特别是中大型会议的主办机构是自己承办,还是交给会议服务机构承办,是未来决定我国会议服务产业能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011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占据会议总量88.1%的会议是由会议主办机构自己承办并与会议型酒店直接联系,比2010年的90.9%减低了2.8个百分点。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议产业发展的专业化为业界所重视,许多主办机构已经开始将以往自己所办的会议交给专业会议服务公司承办,以期实现购买优质的会议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长远来看,交给会议服务机构的比例还会逐年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交给旅行社承办的会议比例占4.9%,较上年增加了2.4%百分点,而交给会展公关公司承办的会议数量仅增加了0.4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我国各地旅游管理机构对发展“高端旅游市场”越来越重视,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会议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从会议的策划、活动安排、注册,到提供会议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方面,旅行社都显示出其整合资源的优势。 旅行社在充分发挥对会议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基础服务外,也开始对会议策划、电子商

(spss)中国人口城镇化与恩格尔系数关系分析

中国人口城镇化与恩格尔系数关系分析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对1990—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人均收入和恩格尔系数的 对比,揭示城镇化对人均收入的积极影响。 2.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相关分析和回归 分析的方法步骤和理念。 二、研究数据 来源: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年鉴2010》。 方法:制作柱状图然后用相关和回归法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图一:数据汇总

利用柱状图分析人均收入与城镇人变化,得到结论人均收入与城镇人口增加成正比。 41608 图二:人均收入与城镇人变化

图三:城镇人均收入随年份变化图 图四:恩格尔系数随年份变化图(恩格尔系数: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Correlations ** 由图可知,城镇人口比重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53,相对系数的检验双侧的P值小于0.01,说明两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负相关关系。

Variables Entered/Removed(b) a 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 Dependent Variable: 恩格尔数 Model Summary ANOVA(b) b Dependent Variable: 恩格尔数 Coefficients(a) 回归方程:恩格尔系数=52.331+(-0.001)*人均收入

三、结论 人口城镇化比例越来越高。城镇人均收入越来越高。恩格尔系数越来越高。人口城镇化比例与恩格尔系数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即城镇化水平越高人民越觉得幸福。 截止到2009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仅为46.59%,与埃及、苏丹处同一水平,尚不及古巴的76%。建议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 但是,像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对常住人口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虽然这些城市都有各自的问题,但也体现了国家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不重视。希望中央能加大对二三线城市的扶持,尽快度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目录 第一篇规划背景 第一章重大意义 第二章发展现状 第三章发展态势 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四章指导思想 第五章发展目标 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六章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第七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第一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第三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第四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第五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第八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第一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 第三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第十一章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第十二章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 第一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第二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 第三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第十三章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第一节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第二节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第三节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第四节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

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四章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 第一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第二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第三节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第十五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第一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第二节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 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 第十六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十七章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第一节创新规划理念 第二节完善规划程序 第三节强化规划管控 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浅析中国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史诗,这也是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9%,拥有6亿多城镇人口,截止到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设市城乡657个,小城镇近2万个,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其中农民如何变成市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建设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建设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将使我国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更大的台阶。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如何让农民成为市民,是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严峻挑战。现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展面临四个挑战。 1、人口膨胀 至2012年年底,全国已有13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以北京为例,材料统计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人口数量以年均60万的速度增长,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069.3万人,是1986年的两倍多。由于近年来大量人口迁入,北京市人口密度已由1999年的766人/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1230人/平方公里,超过警戒线。 2、交通拥堵 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全球领先,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1.7%,比加拿大和美国高出近1倍。以北京为例,北京动车数量从5年前的约313万辆增加到目前的约520万辆。 3、环境污染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2013年1月以来,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让“北京咳”这一名词在民间迅速传播。元凶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污染。 4、资源短缺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有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座严重缺水。此外,人口规模急剧增长。资源相对

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尊敬的徐校长、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第八届全国概率统计学会议今天在徐州师范大学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学会理事会感谢徐州师范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徐州师大数学科学学院的师生们为组织这次大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感谢国家基金委数学天元基金、中国数学会和徐州师范大学的资助。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近500名代表,特别是有一批海外的代表远道而来参加我们的盛会,我们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本届会议安排了5个大会报告、15个分会报告、220多个小组报告、40多个张贴报告,规模是空前的。本届大会还将完成学会理事会和《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会的换届工作。 下面,我向大家报告一下四年来学会的主要工作。共分三个部分。 一、本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所决定的三项工作。 二、四年来的主要成绩。 三、计划中的工作。 一、本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所决定的三项工作 在2002年于长春召开的本届理事会的第一次会议上,我们决定要做三件事:1)建立学会网页。 2)提高效率、缩短期刊的发表周期; 3)在期刊上发表系列纪念或介绍老先生的文章; 第一件事完成得很好。学会的网页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4936240.html,/statprob/ 已于2002年底建立。在举办中美会、年会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件事是期刊工作,等一会有专题报告。这里我着重指出, 这四年来林正炎和王静龙两位副主编为杂志付出了大量心血,特别是汤银才老师担任编辑部主任以来,《应用概率统计》杂志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件事也完成得很好。已刊登了或即将刊登介绍陈希孺、江泽培、梁之舜、王寿仁、王梓坤、严士健、成平和戴世光等11位先生的文章,准备介绍的还有张里千和胡国定等先生。还出版了纪念陈希孺院士的专集。此时此刻, 我们深切地怀念这几年中去世的3位前理事长: 江泽培、陈希孺和成平先生。 二、四年来的主要成绩 下面总结四年来所取得的一部分成绩,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 1) 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学术会议 2005年,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与美国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MS)的联合会和第七届概率年会(北京); 2004年和2006年,2次海峡两岸会(甘肃兰州和台湾新竹); 2004年,第八届中日统计会(广西桂林); 2003-2005年, 3次京津地区五四青年会(北京); 2003-2005年, 3次金融工程国际研讨会(中科院数学院); 2004年,国际稳健统计大会(北京师范大学); 2005年,极限理论会(广西桂林); 2005-2006年,统计科学国际研讨会(中科院数学院, 东北师大); 2005-2006年,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中科院数学院, 厦门大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