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地质学复习

构造地质学复习

构造地质学复习
构造地质学复习

走向滑动断层复习

1.走滑断层:一般指大型平移断层,两盘沿直立或近直立的断层面相对水平剪切活动。

2.走滑断裂的特点:1.走滑断裂带常包括一些列与主断裂平行或以微小角度相交的次级断裂,次级断裂常常交织构成发辫式。2.走滑断裂常呈直线延伸,甚至穿过起伏很大的地形仍保持直线状。3,断层两侧地层岩相呈递进式依次错移,时代越老,移距越大。4,常伴有褶皱、隆起,断块隆起和断陷盆地。

走滑断裂特点:分叉性,直线性、时代越老,移距越大,有伴生构造。

3.走滑断层带次级应力分析:1左行左阶,右行右阶,重叠拉伸;左行右阶,右行左阶,重叠挤压。2主断裂在终端分叉为一套马尾丝状断裂,在一般滑动指向终端形成压性断裂扇,另一端张性断裂扇。3两个箭头汇聚挤压,分离拉伸。

4.与走滑断层相关的基本概念:

1拉分盆地:1,走滑断层系中形成的拉伸盆地;2两侧长边为走滑断层,短边为正断层,成熟的拉分盆地长宽约1:3;3,形似菱形,曾称菱形盆地,形态上分为S型(左行左阶)和Z型(右行右阶)。4具有沉积厚,地壳热流值高,与地震密切相关等地质特点。

2.花状构造:走滑断层系中的一种特征性构造。因剖面上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散开所以称花状构造。根据结构和力学性质分为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

正花状构造:聚敛性走滑断层派生在局部压扭性应力场状态中形成的

构造。剖面上,一条陡立断层向上分叉散开,以逆断层组成背冲构造,断层下陡上缓,凸面向上,被切的地层多呈背形。

负花状构造:离散型走滑断层在局部张扭性应力场中形成的构造。剖面上,一条陡立走滑断层向上散开,形成凹面向上的正断层,构成了似地堑构造,钱不地层被破坏形成向斜。

3雁列式褶皱:雁列式褶皱是走滑断层的派生性特征构造,褶皱以背斜为主,褶皱轴与主干断裂成小角度相交。所交锐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褶皱是在走滑剪切作用派生的次级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一般产出于断层的一侧,并且随着远离主断层而逐渐减弱至消失。走滑双重构造:平面上两条走滑断层中的断块与产出一套与主断层斜交的雁列式走滑断层。

逆冲推覆构造复习

论述逆冲推覆构造:1.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挤压构造。2,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有:叠瓦式逆冲、背冲、对冲、楔冲式。(展开回答)3.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a,台阶式:包括长而平的断坪和链接期间短而陡的段坡,断坪顺层发育,段坡切层发育。B。thrust duplex: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普遍性的结构型式,由顶板逆冲断层、底板逆冲断层和夹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成,各次级逆冲断层向上趋近并且相互连接构成顶板逆冲断层,各次级逆冲断层向下趋近相互连接构成底板逆冲断层。C叠瓦扇: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逆冲断层,则称之为叠瓦扇。叠瓦扇与双重逆冲构造并列为逆冲体系的两

大构造。d与反冲断层相关的构造:在想一定方向逆冲的逆冲断层系中,往往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称为反向断层,反向断层与同时形成的逆冲断层所围限的部位因强烈挤压上隆,称为冲起构造;反冲断层与后侧的逆冲断层汇聚的部位形成以反冲断层、分支逆冲断层和底板逆冲断层三向限定的三角带,称为构造三角带。3.逆冲推覆构造的分段、分层和分段的特性;分带性:逆冲推覆构造沿逆冲方向可分为后缘带、根带、中带、锋带和外缘带;各带的变形强弱和变形特征不同,如根带锋、带挤压作用较强,中带为单剪应力状态根带塑性变形较强,锋带脆性变形强发育的伴生和派生构造也因此不同如锋带褶皱面、断层产状陡立,中带断层产状平缓稳定。分层性: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层性表现在个推覆体层叠式的变化。区域性的逆冲推覆构造在长期或多次逆冲作用中可相互叠置形成背形堆垛,早期形成的推覆体一般位于上部。分段性:指逆冲推覆构造在走向上表现出变化。4.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主要有两种方式:前展式:自腹陆向前陆扩展,在先存逆冲断层的下盘依次发育较新逆冲断层。断层上老下新。后展式:反之。5.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背景:a。主动大陆边缘前弧构造带的逆冲推覆构造;b挤压构造背景下的盆山过渡带;c。大陆碰撞带的逆冲推覆构造。D,挤压盆地的内部。

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概念:

63.背形堆垛duplex (antiformal stack duplex): 在持续剪切作用(递进变形)或多次活动中,duplex中的各分支逆冲断层、断夹块以及顶、底板逆冲断层互相叠置、褶皱,呈背斜状。反映了长期或多次

构造活动。多发育于造山带的前陆冲断带。

与断层相关的三种褶皱作用:断湾褶皱作用(fault-bend folding) 逆冲岩席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与断坡密切相关,形成在断坡形成之后。断展褶皱作用(fault-propagation folding) 也与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的终端,在断坡形成的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意味着逆冲断层沿着断坡的位移逐渐消失以至停止断滑褶皱作用(detachment folding) 也产于逆冲断层终端,但与断坡无关,而是顺层滑脱的结果。在褶皱之下顺层滑脱的位移消减以至停止。易发生于其下有能干层垫伏的柔性层中。如果层状岩系的韧性差异度而不显著,则易于发生断展褶皱。

简答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性:根带一般表现为强烈的挤压,面理,小褶皱轴面。和小断层等构造产状陡立。结构上常出现菱形与挤压面构成的网结式结构。自根带进入锋带,断层开始出现分叉,产状变缓,自根带进入中带,断层分叉构成叠瓦扇和双重逆冲构造;应力以单剪为主,次级断裂和褶皱产状稳定,倾向根带。在整个中带中近根带变形强,中部变形弱,趋向锋带脆性增强。锋带上挤压作用再度增强,特别是脆性变形,发育两翼紧闭,轴面陡立的小褶皱,岩石破裂形成碎裂带,断层面出现断层泥。外援和前锋变形相对较弱,以脆性变形为主。伸展构造

简答

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的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平缓穹形的变形变质强烈的抬升的变质岩或侵入岩构成。

特点:1.主要由深部抬升的中下地壳的中深变质岩组成,常有晚期岩浆侵入。空间上呈现为孤立平缓的穹窿状或平垣状,常具一翼陡一翼缓的特征。2.核杂岩顶部和周缘为以糜棱岩为特征的大型拆离断层带,糜棱岩的顶部被拆离断层切割,卷入碎裂岩化,同时造成大规模的地壳伸展和地壳切除。3.拆离断层的下盘主要为韧性变形,由顶部糜棱岩向深部逐渐过渡为片麻岩。上盘以脆性变形为主,以发育多米诺式正断层为特征。4.上盘的脆性伸展方向,拆离断层的运动方向,糜棱岩带的剪切指向具有一致性,反映了统一的运动方式。

拆离断层:拆离断层是指将结晶变质基底杂岩和上覆沉积盖层这两种构造层次差别很大岩石单元叠置在一起的大规模低角度正断层。

特点:1,将年轻的变形变质程度较小的浅构造层次的岩石叠置在深构造层次的变形变质较强烈的岩石之上。2.规模大,位移量大。3,上盘以一期或多期正断层伸展,正断层多为产状或多米诺式。4拆离断层具有特征性构造岩系,即糜棱岩、绿泥石化角砾岩、微角砾、断层角砾、断层泥,它们按自下而上顺序产出。

概念:

拆沉作用:大陆岩石圈地幔较软流圈温度低,密度大,从而产生重力不稳,如遇合适的断裂,岩石圈地幔将沉入软流圈。并使软流圈减薄。岩石圈减薄也可能是对流的结果,由于密度较大的岩石圈地幔覆于密度较小的软流软流圈地幔之上将造成对流,对流导致岩石圈地幔沉入软流圈。这种造成岩石圈地幔沉入软流圈的作用就叫拆沉作用。拆沉作用是造山带构造演化的主要地球动力学过程,可导致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换。

同造山伸展:伸展构造与造山作用同期形成,以造山挤压导致的侧向挤出和逃逸为主要形式,伸展方向多与造山带平行。(侧向挤出,不平整的大陆边缘或斜向碰撞在局部形成较大的挤压应力和具有较大高差的造山带楔形体,使物质侧向挤出形成与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构造。) 造山后伸展:发生于碰撞挤压作用减弱或消失以后,增厚的造山带楔体在较大重力势能和拆沉作用的影响形成拉伸应力场,发育大规模伸展构造,多与造山带垂直。

造山带

基本概念:

1.造山带:经典的板块理论认为造山带是在板块汇聚边界的造山作用下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的线状延伸地带。是岩石圈板块俯冲消减并最终碰撞的产物。如苏鲁-大别造山带。广义的造山带也包括发育在大陆内部,远离同时代板块边界的有明显构造活动和强烈岩浆活动的陆内造山带,如燕山,太行山。

2.造山作用:汇聚板块边界发生的包括褶皱、冲断等挤压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等,从而形成了造山带。

3.特提斯型造山带:sengor1992提出的造山带分类之一,指位于两个先存大陆之间,以较窄的缝合带为特征的造山带。阿尔卑斯和喜马拉雅造山带均属于该种类型。其中阿尔卑斯带以一侧大陆远距离(超过100千米)、浅构造层次(小于15千米)仰冲到另一侧大陆上为特点,所以构造带在平面上是高度弯曲的。喜马拉雅带的构造一般陡立,平面上的形迹也比较平直。造成两者不同的原因归于造山期间被消减大洋的规模:阿尔卑斯型造山带中被消减洋盆的宽度小于1000千米;喜马拉雅型造山带则与更大洋盆的消减有关,所以能够有长时期、发育良好的岩浆弧。

4.阿尔泰型造山带:sengor1992提出的全球两类造山带之一。是增生弧与俯冲板块碰撞形成的,由宽阔的消减——增生杂岩组成,岩浆弧周期性的向洋跃迁,并把增生楔和洋壳碎片焊接起来。中亚是阿尔泰型造山带的典型地区。

5.弧前盆地:亦称外弧凹槽或岛弧-海沟间隙盆地,它分布在海沟斜坡折点和岩浆弧的前锋,靠近俯冲带的一侧常发生挤压褶皱和逆冲断层,靠近岩浆弧的一侧可以出现正断层。弧前盆地的构造部位比较特殊,位于岩浆弧与蛇绿混杂岩组成的增生楔之间。

6.前陆(foreland):又称前地,Suess(1883)提出的概念,泛指叠瓦状逆冲造山带的外侧部分,多位于造山带与克拉通的交界部位,通常发育磨拉石盆地。在空间上标志着造山带的前缘所在;在时间上标志着造山作用发生的阶段。

7.腹陆(hinterland): 又称腹地、后地、后陆(backland). Suess(1883)提出的概念,指造山带逆冲系统的根带所在地域,构造变形极其复杂,而且有大面积的前寒武纪岩系被挤出和大规模的花岗岩类侵入。

8.增生楔:当洋壳向岛弧下面俯冲的时候,洋壳上的沉积物被刮落并堆积在海沟靠近大陆一侧,形成尖端指向大洋的楔形体,楔形体内以发育一系列指向大洋的逆冲断层为特征。增生楔主要由海沟沉积的复理石和大洋壳表部的沉积物构成,其中包含洋壳碎片和蛇绿岩和洋岛、海山物质等。

9.岩浆弧:当洋壳向陆壳俯冲时,俯冲的岩层在地壳深处或地幔因发生脱水反应或部分熔融并与幔源岩浆混合,形成钙碱性岩浆,岩浆上涌侵位或喷出地表的区域即为岩浆弧。全球两类(安第斯型和西太平洋型)汇聚板块边缘的弧前地区基本一致,主要区分在弧后地区,安第斯型为挤压应力,弧后地区为稳定的克拉通地区;西太平洋型为伸展构造环境,弧后地区为边缘海或陆缘断陷盆地。

10.岛弧:大陆边缘连绵呈弧状的一长串岛屿,与强烈的火山作用,地震活动,和造山作用过程相伴随。下插洋壳随着深度增加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并上升到浅部而成为火山弧,如果火山弧叠加在大陆边缘之上,像南美安第斯山脉的情况,则成为陆缘弧,如果位于大洋内部则成为岛弧,如琉球弧、菲律宾弧。岛弧与陆缘弧的区别在于它与大陆之间还隔着弧后盆地。

总结:火山弧=岩浆弧=岛弧+陆缘弧

11.火山弧: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一串火山,从上看其外形像个弧。常常与一个海沟平行。

12.增生弧:形成于增生楔和蛇绿混杂岩中的岩浆弧。

13.大洋弧:洋壳向洋壳俯冲时产生的火山岛弧。

14.大陆弧:洋壳向陆壳俯冲时产生的岛弧。

15.残留弧:没有现代火山活动的岛弧。

16. 蛇绿混杂岩:由于复杂的构造地质作用,很多蛇绿岩套是不完整的,岩石序列也可能是混乱的,通常将混杂堆积组分中含有蛇绿岩套的岩石称为蛇绿混杂岩。

17.活动大陆边缘:又称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有海沟。被动大陆边缘没有海沟,活动大陆边缘是漂移大陆的前缘,被动大陆边缘是漂移大陆的后缘。

18.增生型造山带的主要特征:1.有很宽的增生楔,且向海沟方向逐渐变新。2发育多条由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的增生弧,且向海沟后退方向逐渐变年轻。3发育有多条韧性剪切带,有软碰撞变形特点。4.发育有各种大型矿床。19.大地构造相:在造山带中,形成于相似的构造环境,经历相似的变形和就位作用,具有类似的岩石--构造组合的构造单元。大地构造相可以用于展示碰撞造山带中所展示的地质现象,为已经失去的或未见的地质记录做补充。

20.岩板窗:与俯冲带斜交或者正交的洋中脊俯冲到上行板片之下后,随着洋中脊的持续扩张,会使下行洋中脊两侧的洋壳板片之间形成一个持续加宽的间隙。

21.碰撞造山带大地构造指向判别标志:变形由强到弱、沉积由深到浅、蛇绿、混杂岩由老到年轻、I型花岗岩到S型花岗岩。

22.碰撞造山带时限识别标志:下限标志:混杂岩带中大洋岩石圈火成岩的最小年龄、混杂岩带中深海沉积物最年轻的时代、大洋岩石圈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最小年龄、最年轻的岩浆弧时代和最晚的火山岩同位素年龄、被动大陆边缘最晚海相地层、被动大陆边缘岩浆岩年龄

上限标志:逆冲韧性剪切带的最早变形年龄、垂直造山带张裂隙脉体的最早年龄、各种磨拉石盆地中最早的磨拉石时代、古地磁极移曲线最早一致时间。

2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固体地球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部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做大规模的运动,板块的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因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24.板块边界的三种类型:离散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转换型板块边界。

25.十二大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纳兹板块、可可板块、南美板块、北美板块、加勒比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

26.转换断层的三种类型:脊-脊转换、沟-脊转换、沟-沟转换。

27.汇聚板块边界包括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俯冲边界包括岛弧--海沟型和安第斯型(山弧-海沟型)

28.碰撞边界:又称地缝合线,指两个大陆板块之间碰撞带和焊接线。当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不断俯冲时,大洋板块可逐渐消耗完毕,最后位于大洋后面的大陆

与大陆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拼接为一体,从而形成高耸的山脉并伴随有强烈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

29.底侵作用:也称底垫作用,原指源于上地幔的部分熔融作用或软流圈上涌减压作用所产生的玄武质岩浆从下面添加到陆壳底部的过程。大洋岩石圈俯冲带也是从下方添加到增生楔的底部,使后者加厚并趋于抬升。地幔物质通过底侵作用进入岩石圈,岩石圈的根通过拆沉作用进入地幔,壳幔物质通过这两种过程相互作用并彼此循环演化。(增生楔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30.混杂岩:不同性质,不同时代的岩石,经构造作用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杂乱无章的岩体。

31.蛇绿岩:有序的蛇绿岩从底到顶依次出现: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含放射虫化石的深海硅质岩。

32.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在地貌上,是一条在大洋中延伸的海底山脉。在地质上,是一条巨型构造带,断裂特别发育。

洋隆:是大洋底部的一条宽阔的延伸很长坡度平缓的隆起带。它与洋中脊的区别在于两翼坡度比洋中脊缓,多呈丘陵地貌形态,在轴部也没大洋中谷发育,如太平洋东南部的东太平洋海隆。

33.汇(会)聚板块边界:又称消亡型板块边界,相邻的两个板块在这里相向运动,俯冲,碰撞、消亡。按照边界两侧的接触板块类型划分为三种汇聚板块边界:洋-洋汇聚,洋-陆汇聚、陆-陆汇聚。按照汇聚性质可分为两种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俯冲边界又包括岛弧-海沟型和山弧-海沟型。岛弧-海沟型又称为西太平洋型,山弧-海沟型又称为安第斯型。

34.外隆:outer swell,海沟后面的高地,海沟前面是弧前,弧前常被增生楔覆盖。

35.板块边界岩浆形成与温度升高(下插板片升温,引起熔融)、压力降低(洋中脊减压熔融)、脱水(下插板片脱水,仰冲地幔楔部分熔融)。

36.库伦破裂准则:岩石的应力摩尔圆与摩尔包络线相切时,岩石发生破裂。破裂并不出现在与主压应力成45°角的面上,因为剪破裂不仅与剪应力有关,还与正应力有关。

37.简单剪切作用下引起的各种破裂的力学性质分析:在剪切作用下首先形成两组里尔德破裂(R和R’)及张裂T,继之形成压剪性破裂P。里尔德破裂R与主剪切破裂C的夹角约为15°,二者滑向一致,锐角指示本盘剪切方向。压剪性破裂与C夹角小于17°,与R倾向相反,但滑向一致。指示对盘运动方向。与张性破裂垂直的方向可以形成压性构造S,如褶皱轴,面理等。R往往平直,随着剪切作用的持续进行,逐渐靠近T面,使之具有张剪性质,并被岩脉充填成S 型;T往往一头开口或中间较宽,被矿脉充填,特征明显,随着剪切作用持续进行,也可呈S型。

38.破劈理:是一种间隔性次生面理,由岩石中一组密集的破裂或微断层组成,这些劈裂将岩石切割成一系列板状体或微劈石。破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的矿物排列没有关系。多发育在浅变质到中级变质岩中。

39.板片构造(Flake tectonics):大陆壳或者其它构造单元,是由水平的或近水平的大型层片叠置构成(层圈结构)。这些板片是具有地质构造特征的地质实体,是板块相互碰撞、楔入的结果。

40.复理石:

41.磨拉石:

韧性剪切带内判别剪切指向的几种标志?

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20 分) 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 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 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作业题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3、什么是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3、“V”字形法则的内容和应用条件是什么? 三、 1、哪些标志可用于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真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三者有何不同?

3、如何求取岩层的厚度、埋藏深度和露头宽度? 四、 1、整合与不整合反映在地壳运动性质上有何不同? 2、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有何异同? 3、嵌入不整合、超覆不整合,非整合各指什么? 4、何为古潜山? 5、哪些标志可用于确定不整合的存在? 6、怎样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7、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三章 一、 1、什么是内力?其与外力有何关系? 2、什么是应力?分为几种?怎样确定其正负? 二、 1、什么叫变形?什么叫应变? 2、线应变与扭应变的正负值是怎样规定的? 3、泊松效应指什么? 4、应变椭球体指什么? 三、

1、何为弹性、塑性? 2、岩石变形方式有哪几种? 3、均匀变形和非均匀变形有何特征?各包括哪几种变形方式? 4、什么是递进变形? 5、岩石变形可分为几个阶段? 6、弹性变形有何特征? 7、何为松弛?何为蠕变? 8、塑性变形有哪些基本的机制? 9、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哪两种? 10、为什么剪裂角小于90°?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11、外界因素怎样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岩石的变形? 四、 1、何为构造应力场?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2、在理想情况下,变形图像与应力网络有何对应关系? 3、边界条件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一、 1、什么是褶皱、背斜、向斜?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褶皱有哪些基本要素?各表示什么?

地大《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备战考题全集

《构造地质学》课程期末考试备考过关题库合集一单选题 1.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答案]:A 2.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这样的地层接触关系为(). A.整合接触 B.平行不整合接触 C.角度不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答案]:B 3.应力的概念(). 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 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 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 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 [答案]:B

4.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 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大 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 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 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 [答案]:A 5.由于岩性的突变引起劈理发生方位的明显改变称为(). A.劈理域 B.微劈石 C.劈理折射 D.劈理弯曲 [答案]:C 6.褶皱枢纽是指().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 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 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 [答案]:C

7.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由新到老 B.由老到新 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 [答案]:C 8.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褶皱 B.断裂 C.褶皱和断裂 [答案]:A 9.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与倾伏角相同 B.比倾伏角大 C.比倾伏角小 D.与倾伏角无关 [答案]:A 10.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 A.直立倾伏褶皱 B.斜歪倾伏褶皱 C.斜卧褶皱 [答案]:A

构造地质学总复习自编解析

第一章 1.(1)构造叠加:已变形的构造又再次变形而产生的复合现象。 (2)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2.构造变形的六种基本类型。 (1)伸展构造:水平拉伸应力或垂向隆升导致的水平拉伸应力下形成的构造。(裂谷、地堑-地垒、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等) (2)压缩构造:水平挤压形成的构造(褶皱、逆冲断层) (3)升降构造:岩石圈地幔物质垂向运动,导致地壳的上升和下降,区域性的隆起和拗陷(山系、高原;盆地) (4)走滑构造: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方向(走向)滑动或位移形成的构造 (5)滑动构造:重力失稳引起的重力滑动构造(大型的平缓断层) (6)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形成的构造 各有特性,存在交叉和过渡 第二章 1.(1)真倾角与视倾角: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为倾角,即在垂直倾斜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视倾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称视倾角(假倾角)。 (2)倾伏向与倾伏角: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即倾伏向。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3)岩层的面向:面向是指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中岩层由老变新(由底面至顶面)的方向。 (4)砂岩墙:是碎屑岩墙的一种,是穿插贯入于沉积岩等岩石中的板状和脉状砂岩体。(5)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 (6)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式和变形强弱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程度和性质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构造方位不同,上下两套地层的变质程度和岩浆活动也常有明显差异,上覆地层的底面切过下伏构造和不同时代地层的界面。 2.简答。 (1)确定岩层面向的原生沉积构造的标志。 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的顶部多被截切,与层系面呈高角度相交,下部常逐渐变缓收敛,与地面小角度相交或相切 递变层理: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变细。递变层理的顶面与其上一层的底面常是突变的,没有明显的界面。 波痕:沉积物表面由于水和空气流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不平的形态。(粉砂岩、砂岩、碳酸盐岩) 层面暴露标志:未固结的沉积物暴露在水面之上时,其表面会留下各种成因的暴露标志。(泥裂、雨痕) 生物标志 底面印模 p14 (2)“V”字形法则。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381427182024157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正确标√,错误标×) 1. 如果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则在地形地质图上,地层露头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 倾斜岩层的产状由走向和倾向就可确定()。 3. 岩层走向加上或减去90°就是岩层的倾向()。 4. 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是该岩层的走向线()。 5. 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面()。 6. 泥裂在剖面上一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面()。 7. 斜层理由一组或多组与主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方向指向岩层的底面方向()。 8. 水平岩层在地面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9. 两套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且两套地层的走向线平行,则该两套地层之间一定是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10.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11. 节理的分期就是将一定地区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加以区分,将同期节理组合在一起()。 12. 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面(如羽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角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 13. 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力变形而形成的()。 14. 因为在与最大主应力成45°夹角方向上的剪应力最大,因此剪裂面沿此方向发育()。 15. 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其弧形顶端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 16. 正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 17. 当断层的走向与褶皱的走向一致时,该断层为走向断层()。 18. 缝合线构造的锥轴方向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轴()。 19. 褶皱的横截面(或正交剖面)必定垂直地面()。 20. 形成同沉积褶皱的作用主要是横弯褶皱作用()。 21. 枢纽断层是指与褶皱枢纽平行的断层()。 22. 在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如果发现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则一定是逆断层()。 23. 最小主应力铅直,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水平,按照安德森断层形成模式,这种应力状态下可形成逆断层()。 24. 在剖面上表现出花状构造特征的一定是走滑断裂()。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何为地质构造? 答: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 答:构造地质学(广义):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及其成因机制,以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构造地质学(狭义):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 答:石油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结构,建造方面,也包括变形,改造方面。石油地质构造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的一根重要支柱,是评价油气远景不可缺少的依据,构造变形和演化是成藏和保存的一个控制因素。 第二章 一、 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 答: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地层:是指同一个地质时代的岩层组合。 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面(顶、底)限制的岩性大致相同的层状岩体。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

答:海侵层位在垂向剖面中表现为由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由浅水到深水,由氧化到还原,海退层位与此相反。 海侵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地质界限超过老地层,并盖在其上,形成超覆不整合,海退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分布面积比老地层小。 3、什么是原始倾斜? 答: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岩层倾斜叫做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 答:同一沉积岩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物源供应与沉积环境的不同,常在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称为横向变化;相反,岩性相同的岩层,也可能不是同一岩层,可能是同一岩层的综合体,包括了相当长的时代,这种现象叫做穿时现象。 5、水平岩层有何特征? 答:1)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中的表现为其地质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沟谷处V尖指向上游; 2)地层一般向上变新; 3)厚度h =顶底界线高差; 4)露头宽度(a)= h(厚度)/tg?(坡度) 二、 1、什么是岩层产状三要素? 答:岩层产状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和倾角。 走向:面状构造与水平面的交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 倾角: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2、何为视倾角、视倾向?真倾角与视倾角如何换算? 答:视倾向:截面的走向。 视倾角:面状构造与截面交线与视倾向的夹角。 真倾角与视倾角间的关系:tgβ=cosωtgα,α为真倾角,β为视倾角。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 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可分为σ型和δ型。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 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1.13双重逆冲构造:它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1.14转换断层(transform fault): 岩石圈板块沿转换断层相对运动,但板块体积恒定不变。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1.15剪应变(shear strain):在二维应变中,某直线与由它顺时针转90o所成直角在变形后的改变量ψ的正切叫该直线的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2014构造地质学48学时期末B卷--关成尧(补考) + 答案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 线 | | | | | | | | | 防灾科技学院 2013~ 2014学年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构造地质学试卷(B )使用班级 1250141/2、1250211/2/3 答题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一般以上覆地层最老的地层作为地层缺失时代的 上限 。 2、相似褶皱的岩层真厚度在两翼 薄、小 ;在核部 厚、大 。 3、除了岩石自身的力学性质以外,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包括压力 、 温度、孔隙压力、 时间 、 外力作用方式 等等。 4、 弯曲 、 扭转 变形,属于非均匀变形。 5、侵入岩体的原生节理有Q节理、S节理、L 节理和D 节理。 6、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包括岩石圈内各种变形的几何学、 运动学 、 和 动力学 。 7、按物质运动方式可将线理分为 a 线理 和 b 线理 。 二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岩层的真倾角 A 。 A . 大于视倾角 B .小于视倾角 C 等于视倾角 D.不一定 2、顺层节理也必然是 C 。 A .斜向节理 B .倾向节理 C .走向节理 D .横节理 3、剪节理尾部往往呈现 A 。 A .折尾和菱形结环 B .树枝状分叉 C .不规则结环 D .圆形节环 4、下列属于张节理特征的是 D 。 A .切穿砾石 B .沿走向延伸较远 C .共轭产出 D .节理面粗糙不平 5、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中的L 节理是 A 的节理。 A .平行流线和流面 B .与流线、流面均垂直 C .平行流线而垂直流面 D .平行流面而垂直流线 6、第一期为平卧褶皱,第二期褶皱共轴叠加是一般出现的构造是 C 。 A .新月、蘑菇形褶皱 B .穹-盆构造 C .线性褶皱 D .鞘褶皱 7、下面各种线理中不属于小型线理的为 C 。 A .矿物生长线理 B .擦痕线理 C .杆状构造线理 D .拉伸线理 8、下列属于伸展构造的是 C 。 A .逆冲推覆构造 B .郯庐断裂 C .变质核杂岩 D .拉分盆地 9、隔槽式褶皱在横剖面上的组合型式是 A 。 A .向斜紧闭,背斜开阔 B .背斜紧闭,向斜开阔 C .背斜向斜紧闭开阔程度一样 D .背斜向斜无差别 10、下图中沉积岩层层形成的构造是 A 。 A .褶皱 B .正断层 C .逆断层 D .不整合 阅卷教师 得 分 阅卷教师 得 分 试卷序号: 班级: 学号: 姓名: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 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 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 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 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 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 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13、平行不整合接触特征:1假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排列;2缺失部分地层有两种情况:一是缺失地层没有沉积,二是缺失地层沉积了,后经地壳上升被剥蚀掉了;3不整合面上、下地层之间有古生物间断;4在不整合面之上地层的底部常存在有由下部老地层组成的底砾岩;5在起伏不平的风化壳上,往往有特殊的风化残余矿产。 14、平行不整合接触形成过程:下降接受沉寂-----上升遭受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15、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寂-----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在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接触特征:1不整合面上下新老岩层之间的产状明显不同,两者呈角度接触;2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之间缺失某一时代的地层,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在不整合面上常发育有底砾岩和古风化残余矿产;4由于长期的沉积间断,不整合面上线新老岩层的沉积条件发生变化,造成两套岩层的岩性和岩相明显差异;5不整合面以下的老岩层的变形要比上覆的年轻地层相对强烈复杂,两套岩层中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往往明显不同。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其短边为正断层,长边为走滑断层。 2. 断弯褶皱: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 3.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4.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 构造应力场: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 5.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 6.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 7.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8.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9.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想象。 10.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1. 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 12. 劈理的域构造: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构造。 13.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 a. 剪切带内面理(s) b. 糜棱岩面理(c) 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 14. 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 15.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16. 褶皱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脊形最高点的连线。 17. 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 18.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 19.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则构成节理系。 20. 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21. 变质核杂岩: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 22. 应变椭球:见3题。 23. 糜棱岩:塑性变形的产物,并由塑性变形导致明显重结晶及强烈优选方位,具有流动构造。 24. 褶皱轴:从几何学观点来看,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看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这种褶皱称为圆柱状褶皱,这条直线称为褶皱轴。 25. 逆冲双重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合而成。 26. 稳态蠕变:应变速率近于常量的蠕变称为稳态蠕变。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矿山地质学期末考试复 习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采二地质报告 (班级内部资料,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第六章 煤层厚度:与之间的垂直距离。 煤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瓦斯:矿井瓦斯通常指赋存在煤层及岩层中并能涌入矿井的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是一种无毒、无味、无颜色,可以燃烧的气体,难溶于水。 相对瓦斯涌出量:平均每产1t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吨。 绝对瓦斯涌出量:单位时间内从煤层和岩层以及采落的煤(岩)体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立方米每天。 煤与瓦斯突出:在地应力与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和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称为煤于瓦斯突出。 岩溶陷落柱:是指由于岩溶和坍塌作用形成的镶嵌在煤系中在杂乱无章的碎石堆集体,简称陷落柱。 断煤交线:断煤交线是指煤层底板与断层面相交的线。 矿山压力:矿体或采掘空间周围的岩体,称为围岩。存在于采掘空间围岩内的力,称矿山压力。 煤层顶板依据(跨落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答: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不稳定岩层,厚度一般 为~,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比较容易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及样题★★※

《构造地质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何为地质构造? 第二章 1、岩层产状的定义及沉积岩层的产状类型。 2、水平岩层及倾斜岩层的特征。 3、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4、倾斜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 5、V字形法则的内容及应用(重点)。 6、岩层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及真厚度的概念。 7、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8、潜山、披覆构造的定义。 第三章 1、外力、内力、应力及应力状态的概念 2、平面主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3、平面纯剪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4、平面一般应力状态下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公式 5、三种平面应力状态下莫尔圆的应用(重点) 6、变形、应变及应变椭球体的概念 7、线应变与剪应变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8、岩石变形的五种基本方式 9、岩石变形的三大阶段(重点) 10、岩石断裂的两种基本形式 11、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和岩石变形的因素?(重点) 12、应力场、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第四章 1、褶皱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2、褶皱的要素有哪些?其中对褶皱分类起到关键作用的有哪几个? 3、闭合度和闭合面积的定义。 4、褶皱的产状分类及形态分类各是怎样划分的(重点)? 5、褶皱常见的组合类型有哪些? 6、试述褶皱构造的形成机制(重点)。 7、影响褶皱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大因素)? 8、生长背斜、滚动背斜、底辟构造的定义。 9、生长背斜的基本特征?(重点) 10、底辟构造的概念、基本结构? 第五章 1、节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节理怎样被分类?构造节理可分为哪些类型? 3、张节理和剪节理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重点) 4、节理组、节理系的概念。

5、与纵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6、与横弯褶皱有关的节理类型。 7、节理与断层有何关系? 8、节理的发育的影响因素(以沉积岩为例)。 9、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第六章 1、什么叫断层、断层面、断层线、断盘? 2、什么是相当点、相当层? 3、断距和滑距各有哪些类型?各指什么? 4、按形态、力学成因和组合关系,断层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何特征? 5、什么叫逆掩断层、推覆构造、构造窗,飞来峰? 6、安德生提出了哪三种地壳中可能的应力分布情况? 7、断层的直接标志主要有哪些? (重点) 8、什么是擦痕、阶步、反阶步?有何意义? 9、何为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10、褶曲、不整合造成的地层重复或缺失与断层有何区别? 11、构造岩通常分为哪些种类? 1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性质? 13、何为断层效应? 14、何为生长断层?有何基本特征? (重点) 15、什么是断层生长指数? 其数值如何说明什么? 第八、十章 1、什么是岩石圈? 2、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是分别是谁提出的?其各自的内容? 3、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 4、什么是转换断层?即位移突然中止或者改变形式和方向的平移断层。 5、威尔逊旋回分哪几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列举实例。 7、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试题形式-含答案)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试题形式-含答 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

工程地质学期末考试题库

第一套试题 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每题2分,共计30 分)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A)。 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C地质作用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以下各项不属于外圈的是(D)。 A.大气圈 B.水圈C生物圈D.地核 3.关于沉积岩形成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风化剥蚀阶段、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B.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 C.沉积阶段、搬运阶段、硬结成岩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D.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搬运阶段、风化剥蚀阶段 4.压力等于零时的抗剪断强度称为( b)。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C抗剪强度D.抗压强度 5.下列关于褶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褶皱核部为新老地层,翼部为新地层C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D.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6.随着距地表深度的不断加大,风化作用的程度(C)o A.不发生变化B越来越强C越来越弱D无法判断 7.河流的地质作用一般表现为(D)。 A.侵蚀、沉积 B.沉积、搬运C侵蚀、搬运D.侵蚀、沉积、搬运9.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使降水周围的地面(A)。A.下降B.上升C不变D.不能确定 10.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正确的是(C)。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11.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B)。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 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种移动,一种变形 12 .按结构成因,结构面分为原生、构造、次生结构面,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的破裂面指的是(B)。 A.原生结构面 B.构造结构面 C.次生结构面 D.节理面 13.洞室衬砌的主要作用是(A)。 A.承受岩土和水压力 B.防止地下水人渗C装饰洞室D.辅助围岩灌浆 14 .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B)。 A.岩石质量 B.岩石质量指标C岩体质量D.岩体质量指标 15.回转钻探不适宜于的土层是(D)。 A.粘性土 B.粉土 C.砂土 D.砾石土 二、判断题(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填“它”错误者填“X’每题2分,共计20 分)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V)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X)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X)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V)5地 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V)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45.节理组: 46.节理系: 二.填空题 47.已知岩层的走向为北东45°倾向南东、倾角为30°。用方位角法表示为:( 135°∠30°)。 48.线状构造的产状可以用(倾伏向)、(倾伏角)和(侧伏向)、(侧伏角)来表示。 49.倾斜岩层的真倾角(大于等于或≥)视倾角;真厚度(小于等于或≤)视厚度。 50.断块潜山可以分为(单断式)、(断阶式)和(地垒式)三类。 51.任一截面上的应力均可用(正应力)和(剪应力)表示。 52.岩石变形的基本方式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扭转)五种。 53.岩石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54.岩石破裂的形式包括(张裂)和(剪裂)两种。 55.褶皱的几何要素有(核部)、(翼部)、(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顶和槽)、(脊线 和槽线)、(拐点)、(褶轴)。 56.根据转折端的形态可将褶皱分为(圆弧状褶皱)、(尖棱状褶皱)、(扇形褶皱)、(箱状褶皱)、 (挠曲)。 57.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的产状可将褶皱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 (翻卷褶皱)。 58.褶皱的剖面组合类型有(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槽式褶皱和隔档式褶皱);平面组合类型有(雁 列式)、(S型和反S型)、(长垣)。 59.根据褶皱的平面形态可将褶皱分为(线状褶皱)、(长轴褶皱)、(短轴褶皱)、(穹窿和构造盆地)。 60.底辟构造的结构包括(底辟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 61.根据底辟核与围岩关系可将底辟构造分为(刺穿构造)和(隐刺穿构造)两种类型 62.由重力诱发的底辟作用一般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密度倒置的地层层序)、(低密度高塑性岩层 具有足够的厚度)、(上覆地层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可以产生差异压力)。 63.根据节理与侵入岩的流线和流面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 和(层节理)四种类型。 64.根据节理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 层节理)四种类型。 65.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将节理分为(张节理)和(剪节理)两种类型 66.根据节理走向与所在褶皱枢纽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纵节理)、(横节理)和(斜节理) 三种类型。 67.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顺序常用的节理组交切关系有(错开)、(限制)、(互切)和(追 踪)四种。 68.节理玫瑰花图包括(走向玫瑰花图)、(倾向玫瑰花图)和(倾角玫瑰花图)三种类型。 69.在背斜构造中,节理发育的密集带有:(枢纽或轴的延伸方向)、(构造高点的范围之内)、(枢

构造地质学期末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含大地构造)》试卷 (闭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科系 考试日期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 2、倾向节理 3、分期 4、节理组 5、滑距 6、构造窗 7、构造岩 8、花状构造 9、逆牵引构造 10、断层效应 11、增长指数 12、转换断层 13、岩石圈板块 14、双变质带 15、蛇绿岩套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水平面的赤平投影是。 2、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 、。 3、按照节理与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节理分为、。 4、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两类。 5、通过、、可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关系。 6、按照断层两盘的相对方向断层分为、、、 四种类型。 7、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有、、、、 、。 8、正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剖面上两盘地

层。 9、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和三种。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剪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8分) 3、简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7分) 4、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7分) 四、读图题(共15分) 1、求闭合度(m)(2分); 2、标出节理的类型(3分); 3、画出平移断层的派生构造(2分); 4、节理有几期,标出第一期反映的主压应力方向(2分); 5、判断断层最大活动时期(2分); 6、求铅直、水平断距(m)(4分)。 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比例尺1:10000 7 8 9 1 1比例尺1:000 2

五、分析题(共10分) 附图为凤凰山地质图,分析并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内褶皱类型和形成时代; 2、分析断层F1、F2的性质,判断其形成时间。 3、分析经历了几次构造运动。 20—20学年第1学期 《构造地质学(含大地构造)》试卷评分标准 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长宽比小于2:1的背斜构造。 2、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倾向大致平行(即与岩层走向大致垂直)。 3、分期—区分不同时期形成的节理的先后关系。 4、节理组—由同一时期,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方向相互平行或大致平行,力学性质相同的节理组合成为一个节理组。

构造地质学复习整理版

第一章 1、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的一门科学。 2、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 3、研究对象: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形现象—地质构造。 4、研究内容: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和组合规律,形成机制及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方式、规律及动力来源。 5、构造尺度:按地质构造规模的大小划分的级别 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本教材分六级:巨型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微型构造、超显微构造 6、主要研究方法:构造解析法、比较构造学方法、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地球动力学方法。 第二章 1、岩层:由两个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定的岩性基本一致的层状岩体(沉积岩层) 2、岩层面:岩层的上、下界面。顶面—上层面。底面—下层面 3、岩层厚度:顶、底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4、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指成岩过程中形成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 5、层理: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现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6、层理的要素:纹层(细层)、层系。层系组 7、层理的基本类型: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 8、层理的识别标志:成分、结构、颜色、原生层面构造 9、层内原生构造: 斜层理、递变层理、古生物化石标志 10、层面原生构造:波痕、泥裂、雨、冰雹痕及其印模、流水冲刷痕迹 11、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12、软沉积变形形成原因: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 13、岩层的产状: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 14、水平岩层:岩层层面保持近水平状态(各点海拔高度基本相同),未经变动或变动较小的沉积地层 15、水平岩层主要特征: (1)老岩层在下(谷底),新岩层在上(山顶)。 (2)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V”); (3)岩层顶、底间的高差即为岩层的厚度; (4)出露宽度是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地面坡度 16、倾斜岩层:由于地壳运动,使原始水平产状的岩层发生构造变动形成倾斜岩层 17、岩层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方位角表示方法、象限角表示方法、岩层产状在地质图上的符号表示 18、倾斜岩层露头界限形态:“V”字形法则: a.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露头线曲率<等高线曲率 b.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但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露头线曲率>等高线曲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