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吸收》答案fgdgddh

第八章《吸收》答案fgdgddh

第八章《吸收》答案fgdgddh
第八章《吸收》答案fgdgddh

8.1 在30℃,常压条件下,用吸收塔清水逆流吸收空气—SO 2混合气体中的SO 2,已知气一液

相平衡关系式为y*=47.87x ,人塔混合气中SO 2摩尔分数为0.05,出塔混合气SO 2摩尔分数为0.002,出塔吸收液中每100 g 含有SO 2 0.356 g 。试分别计算塔顶和塔底处的传质推动力,用y ?、x ?、p ?、c ?表示。

8.2 在吸收塔中,用清水自上而下并流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气。已知气体流量为l 000 m 3

/h(标准状态),氨气的摩尔分数为0.01,塔内为常温常压,此条件下氨的相平衡关系为Y*= 0.93X ,求:

(1)用5 m 3

/h 的清水吸收,氨气的最高吸收率; (2)用10 m 3/h 的清水吸收,氨气的最高吸收率;

(3)用5 m 3

/h 的含氨0.5%(质量分数)的水吸收,氨气的最高吸收率。 解:(1)气体的流量为

10003

?10/22.4

3600

mol/s=12.4 mol/s

流体的流量为

3

3

5?10?10/22.4

3600

mol/s =77.2mol/s

假设吸收在塔底达到平衡,则

y*77.2?(/0.93)=12.4?(0.01-y*),所以y*=0.0013

所以最大吸收率为 0.010.0013

0.870.01

-?=

=

(2)气体的流量为

10003

?10/22.4

3600

mol/s=12.4 mol/s

流体的流量为

/154.4/m o l s m o l s

3

3

10?10?10/22.4

=3600

假设吸收在塔低达到平衡,则

154.4?(y*/0.93)=12.4?(0.01-y*),所以y*=0.0007 所以最大吸收轮率为 0.010.0007

0.930.01

-?=

=

(3)吸收剂中氨的摩尔分数为

3

3

3

3

510100.005351010???0.005/17

=??/18

假设吸收在塔低达到平衡,则

77.2y*/0.93-0.0053)=12.4y*?(?(0.01-),所以y*=0.0056

所以最大吸收率为 0.010.0056

0.440.01

-?=

=

8.3 吸收塔内某截面处气相组成为y=0.05,液相组成为x=0.01,两相的平衡关系为y*=2x ,

如果两相的传质系数分别为y k =1.25×10-5

kmol/(m 2

·s),x k =1.25×10-5

kmol /(m 2

·s),试求

该截面上传质总推动力、总阻力、气液两相的阻力和传质速率。

8.4 用吸收塔吸收空气中的S0。,条件为常压,30℃,相平衡常数为m---一26.7,在塔内

某一截面上,气相中S0。分压为4.1 kPa ,液相中S0。浓度为0.05 kmol /m3,气相传质系数为kG 一1.5×10卅kmol /(m2·h·kPa),液相传质系数为k 。=0.39 m /h ,吸收液密度近似水的密度。试求: . (1)截面上气液相界面上的浓度和分压;

(2)总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和传质速率。

解:(1)社气-液相界面上的压力为P Ai ,浓度为C Ai,忽略SO 2的溶解,吸收液的总浓度为 C 0=996/18kmol/m 3=55.3 kmol/m 3

溶解度系数为

H =

0C 55.3mp

26.7=

?101.325

kmol/(kPa.m 3)=0.0204 kmol/(kPa.m 3

)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平衡,所以 cA i =0.024p Ai 又因为稳态传质过程,气、液相两相传质速率相等,所以 k G (p A -p Ai )= k L (c Ai -c A )

所以 1.5×10-2

×(4.1- p Ai )=0.39×(c Ai -0.05)

由上两个方程,可以求得p Ai =3.53kPa, c Ai =0.072kmol/m 3。 (2)总气相传质系数 k G =

G L 1

1

1/k k 1/0.0151/(0.204)

=

?1/(H )

+?0.39kmol/(m 2.h.kPa)=0.0052 kmol/(m 2.h.kPa)

总液相传质系数 k L = k G /H =0.0052/0.0204m./h=0.255m/h

与水溶液平衡的气相平衡分压为 P A *=c A /H=0.05/0.0204 kPa = 2.45 kPa 所以用分压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

*

(4.1 2.45) 1.65A A a a p p p kp kp ?=-=-=

与气相组成平衡的溶液平衡浓度为

*

3

3

0.0204 4.1/0.084/A A c H p km ol m km ol m ==?=

用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

*

3

3

(0.0840.05)/0.034/A A c c c km ol m km ol m ?=-=-=

传质速率为 22

0.0052km ol m h km ol m h A G N k p =?=?1.65/()=0.0086/()

或A L N k =?c 22

0.2552kmol m h kmol m h =?0.034/()=0.0087/()

8. 5 101.3 kPa 操作压力下,在某吸收截面上,含氨0.03摩尔分数的气体与氨浓度为1 kmol/m

3

的溶液发生吸收过程,已知气膜传质系数为G k =5×10-6

kmol/(m 2

·s·kPa),液膜传质系数为L k =1.5 × 10-4

m/s ,操作条件下的溶解度系数H=0.73 kmol /(m 2

kPa),试计算: (1)界面上两相的组成;

(2)以分压差和摩尔浓度差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总传质系数和传质速率;

(3)分析传质阻力,判断是否适合采取化学吸收,如果采用酸溶液吸收,传质速率提高多少。假设发生瞬时不可逆反应。

8.6 利用吸收分离两组分气体混合物,操作总压为310 kPa ,气、液相传质系数分别为

y k =3.77×10-3

kmol/(m 2

·s)、k 。=3.06×10-4

kmol/(m 2

·s),气、液两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

关系式为p *=l.067×104x(p *的单位为kPa),计算: (1)总传质系数;

(2)传质过程的阻力分析;

(3)根据传质阻力分析,判断是否适合采取化学吸收,如果发生瞬时不可逆化学反应,传

质速率会提高多少倍? 解:(1)相平衡系数为 4

1.06710

34.4310

E m p ?=

=

=

所以,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为 24

2

4

1

1

/(.) 3.0510

/(.)

1/1/()

1/(3.0610)1/(34.4)

x x y K km ol m s km ol m s k m k ---3

=

=

=?+?+?3.77?10 以气相摩尔分数为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为 4

252

3.0510/(.)0.8910/(.)3

4.4

x y K K kmol m s kmol m s m --?=

=

=?

(2)以液相摩尔分数差为推动力的总传质阻力为

232

4

1111./ 3.2810./3.0510

x

x

y

m s km ol m s km ol K k m k -=+

=

=??

其中液膜传质阻力为

232

4

11./ 3.2710./3.0610

x

m s km ol m s km ol k -=

=??

占传质阻力的99.7% 气膜传质阻力为 22

3

11

./7.71./33.410

y

m s km ol m s km ol m k -=

=?3.77?

占传质阻力的0.3%,所以整个传质过程为液膜控制的传质过程。

8.7 已知常压下,20℃时,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l.44×105

kPa ,并且已知以下两个反应的

平衡常数

2223

C O H O H C O ??→+←?? K 1=2.5×10-3 kmol/m 3 233H C O H H C O +

-??→+

←??

K 2=1.7×10-4 kmol/m 3

若平衡状态下气相中的CO 2分压为l0 kPa ,求水中溶解的CO 2的浓度。

(CO 2在水中的一级离解常数为K=4.3×10-7 kmol/m 3

,实际上包含了上述两个反应平衡,K=K 1K 2)

8.8 在两个吸收塔a 、b 中用清水吸收某种气态污染物,气一液相平衡符合亨利定律。如下图

所示,采用不同的流程,试定性地绘出各个流程相应的操作线和平衡线位置,并在图上标出流程图中各个浓度符号的位置。 解:(略)

8.9 用吸收法除去有害气体,已知操作条件下相平衡关系为y *=1.5x ,混合气体初始含量为

1y =0.1,吸收剂入塔浓度为2x =0.001,液气比为2。已知在逆流操作时,气体出口浓度

为2y =0.005。如果操作条件不变,而改为并流操作,气体的出口含量是多少?逆流操作吸收的溶质是并流操作的多少倍? 假设总体积传质系数不变。

8.10 用一个吸收塔吸收混合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A ,已知A 在气、液两相中的平衡关系为

y *

=x 。气体入口浓度为1y =0.1,液体入口浓度为2x =0.01。

(1)如果要求吸收率达到80%,求最小液气比;

(2)气态污染物A 的最大吸收率可以达到多少,此时液体出口的最大浓度为多少? 解:(1)气相入口摩尔比为 11

110.10.11

0.9

y y Y -=

=

= 液相入口摩尔比为 22

210.010.010.09

x x X -==

=

吸收率12

2

1

0.110.80.11Y Y Y Y --?=

=

=,所以 2Y =0.022

所以,最小液气比为 12min 12

0.10.022(

)0.87/0.1/10.01

nL nG

q Y Y q Y m X --=

=

=--

(2)假设吸收塔高度为无穷大,求A 的最大吸收率 ①当液气比为(

)nL nG

q q =m ,

操作线与平衡线重合气、液两相在塔顶和塔底都处在于平衡状态。 吸收率为 *12

max 1

0.1110.11

0.910.01

Y Y Y --??=

=

=

此时液相出口浓度为 1

10.110.11

1

Y X m

=== ②当液气比为()nL nG

q q =m ,操作线与平衡线在塔顶点相交,即气相出口浓度和液相进口浓度

平衡状态。 吸收率为 *12

max 1

0.1110.11

0.910.01

Y Y Y --??=

=

=

此时液相出口浓度为 11122[

()]0.11nL nG

q Y X Y m X X q m

=-+<

=

与○1相比,吸收率达到相同大小,但是液相出口浓度低。 ③当液气比为()nL nG

q q

即气相进口浓度和液相出口浓度平衡状态。

此时液相出口浓度为 110.110.11

1

Y X m

=

== 吸收率为 *

12

12

m a x

1

1

0.1110.11

0.910.01

Y Y Y Y Y Y ---??=<

=

=

与○1相比,液相出口浓度达到相同大小,但是吸收率要低。

8.11 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废气中的组分A ,入塔气体溶质体积分数为

0.01,已知操作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y *=x ,吸收剂用量为

习题8.8 图示

最小用量的1.5倍,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l.2 m ,要求吸收率为80%,求填料

层的高度。

8.12 用一个填料塔吸收空气中的某气态污染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吸收率从95%

提高到98%,则吸收剂的用量增加多少倍? 假设过程为气膜控制吸收过程,吸收因子S=1.779。 解:吸收剂用量的增加,会带来液相吸收系数的变化,题意中气膜控制吸收过程用意在已可以忽略液相吸收系数的变化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而认为总传质系数不变。 在清水吸收的条件下:20X = 吸收塔高度不变,吸收因子S=nL nG

q m q ,假设吸收剂用量增加n 倍,则吸收因子也会增加n

倍。

12ln[(1)]S-1S S nL O L O L X q Y h H N K a Y 111==

?

-

'

1

1

'

2

2

ln[(1)]ln[(1)

]S-1S S S -1S S nL nL

X X q q Y Y K a Y K a Y 11

111

1?

-

+

=

?

-

+

Ω

Ω

11'22ln[(1)]ln[(1)]S-1S S nS-1nS nS nL nL Y Y q q Y Y 111111

?

-

+=?-+

其中S=1.779, 2Y =0.05Y 1,'2

Y =0.02Y 1,所以

1

1

ln[(1)

]ln[(1)

]1.779-1 1.7790.05

1.779n1.779-1n1.7790.02

n1.77911

111

1-

+

=

-

+

求得n=1.9,所以吸收剂用量需要增加1.9倍。

8.13 在填料层高度为5 m 的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空气中的某气态污染物。液气比为l.0,吸

收率为90%,操作条件下的相平衡关系为y *

=0.5X 。如果改用另外一种填料,在相同的条件下,吸收率可以提高到95%,试计算两种填料的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之比。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 第七章参数估计 一、思考题 1.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 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 (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 4.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 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 5.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 (z 2 )2 2其中: E z n n E22 其中: E z 2 n 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 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之间的关系为与置信水平 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

第六章卤代烃习题答案20091202

第六章 卤代烃(P107) 6.1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或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 2-甲基3-溴丁烷 b. 2,2-二甲基-1-碘丙烷 c. 溴代环己烷 d. 对二氯苯 e. 2-氯-1,4戊二烯 f. (CH 3)2CHI g. CHCl 3 h. ClCH 2CH 2Cl i. CH 2 CHCH 2Cl j. CH 3CH CHCl 解: a.(CH 3)2CHCHCH 3Br b.CH 3 CH 3CCH 2I 3 c.Br d. Cl Cl CH 3CH CHC CH 2 e. g. 2-碘丙烷 h. 三氯甲烷 i. 1,2-二氯乙烷 i. 3-氯-1-丙烯 j. 1-氯-1-丙烯 6.2 写出C 5H 11Br 的所有异构体,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注明伯、仲或叔卤代烃。如有手性碳,以星号标出,并写出对映体的投影式。 解:11个 CH 3CH 2CH 2CH 2CH 2Br Br CH 3CH 2CHCH 2CH 3 CH 3CH 3CH CH 2CH 2Br *CH 3CHCH 2CH 2CH 3 Br 1-溴戊烷 3-溴代戊烷 3-甲基-1-溴丁烷 2-溴戊烷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仲卤代烷) CH 3CH 2CHCH 2Br CH 3 * Br CH 3CH 3CH 2CCH 3 CH 3CHCHCH 3 Br CH 3 * CH 3CCH 2Br CH 3 CH 3 2-甲基-1-溴丁烷 2-甲基-2-溴丁烷 2-甲基-3-溴丁烷 2,2-二甲基-1-溴丙烷 (伯卤代烷) (叔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6.3 写出二氯丁烷的所有异构体,如有手性碳,以星号标出,并注明可能的旋光异构体的数目。 解:13个 CH CH 2CH 2CH 3Cl Cl CH 3CCH 2CH 3 Cl Cl *CH 2CHCH 2CH 3 Cl Cl 二种旋光异构体

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doc

1-1 (2)∞<<-∞=-t e t f t ,)( (3))()sin()(t t t f επ= (4))(sin )(t t f ε= (5))(sin )(t r t f = (7))(2)(k t f k ε= (10))(])1(1[)(k k f k ε-+= 1-3 1-5 判别下列各序列是否为周期性的。如果是,确定其周期。 (2))6 3cos()443cos()(2π πππ+++=k k k f (5))sin(2cos 3)(5t t t f π+= :

1-9 已知信号的波形如图1-11所示,分别画出 )(t f和 dt t df)( 的波形。 解:由图1-11知,) 3(t f-的波形如图1-12(a)所示() 3(t f-波形是由对) 2 3(t f- 的波形展宽为原来的两倍而得)。将) 3(t f-的波形反转而得到)3 (+ t f的波形,如图1-12(b)所示。再将)3 (+ t f的波形右移3个单位,就得到了)(t f,如图1-12(c)所示。dt t df)(的波形如图1-12(d)所示。 1-23 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0(x,激励为)(? f,各系统的全响应)(? y与激励和初始状态的关系如下,试分析各系统是否是线性的。 (1)?+ =-t t dx x xf x e t y ) ( sin )0( )((2)?+ =t dx x f x t f t y ) ( )0( )( )( (3)?+ =t dx x f t x t y ) ( ])0( sin[ )((4))2 ( ) ( )0( )5.0( ) (- + =k f k f x k y k (5)∑=+ = k j j f kx k y ) ( )0( ) (

统计学答案第八章

三、选择题 1 某厂生产的化纤纤度服从正态分布,纤维的纤度的标准均值为1.40。某天测得25根纤维的纤度的均值x=1.39,检验与原来设计的标准均值相比是否有所变化,要求的显著性水平为α=0.05,则下列正确的假设形式是()。 A.H0:μ=1.40,H1:μ≠1.40 B. H0:μ≤1.40,H1:μ>1.40 C. H0:μ<1.40,H1:μ≥1.40 D. H0:μ≥1.40,H1:μ<1.40 2 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A. H0:π≤0.2,H1:π>0.2 B. H0:π=0.2,H1:π≠0.2 C. H0:π≥0.3,H1:π<0.3 D. H0:π≥0.3,H1:π<0.3 3 一项新的减肥计划声称: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周内,参加者的体重平均至少可以减轻8磅。随机抽取40位参加该项计划的样本,结果显示:样本的体重平均减少7磅,标准差为3 2磅,则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 A. H0:μ≤8,H1:μ>8 B. H0:μ≥8,H1:μ<8 C. H0:μ≤7,H1:μ>7 D. H0:μ≥7,H1:μ<7 4 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原假设意味着()。 A.原假设肯定是正确的 B.原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5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A.都有可能成立 B.都有可能不成立 C.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D.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 6 在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7 在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当原假设正确时拒绝原假设 B.当原假设错误时未拒绝原假设 C.当备择假设正确时未拒绝备择假设 D.当备择假设不正确时拒绝备择假设 8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右侧检验()。 A. H0:μ=μ0, H1:μ≠μ0 B. H0:μ≥μ0, H1:μ<μ0 C. H0:μ≤μ0, H1:μ>μ0 D. H0 :μ>μ0, H1:μ≤μ0 9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左侧检验()。 A. H0:μ=μ0, H1:μ≠μ0 B. H0:μ≥μ0 , H1:μ<μ0 C. H0:μ≤μ0, H1:μ>μ0 D. H0:μ>μ0, H1:μ≤μ0 10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双侧检验()。 A. H0:μ=μ0, H1:μ≠μ0 B. H0:μ≥μ0, H1:μ<μ0

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这里,L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如劳动),Q为使用要素L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企业的生产决策: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要素的需求量求出相应的产品供给量;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产品的供给量求出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第三,如果考虑该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的话,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使每一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发生变化。于是,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叫做“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第四,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

有机化学第二版(高占先)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8章卤代烃 8-2 完成下列各反应式。 (CH3)3CBr C2H5OH(CH3)2C=CH2 + CH3CH=CH2HBr +O O CH3CH2CH2CH3CH2CH2CN NaCN (1) (2) (CH3)2CHCH=CH2Br +500℃(CH 3 )2CCH=CH2 Br H2O (CH3)2C=CHCH2Br + (CH3)2CCH=CH2 OH (CH3)2C=CHCH2OH + (3) NaCN KOH 25 (4) (5) (6) ClCH=CHCH2Cl CH3 +ClCH=CHCH23 O Br Br Br CN CH2CHCH3 Br CH=CHCH3 CH3 Br 2 NH3(l) CH3 NH2 CH3 NH2 + Cl Cl NO2 NaOH-H2O OH Cl NO2 ZnCl2 (HCHO + HCl) + CH2Cl Mg 乙醚 CH2MgCl CH2COOH ClCH2CHCH2CH2CH3 PhCH2MgCl 3 +PhCH2CH2CHCH2CH2CH3 3 (7) (8) (9) (10) 3 RC CLi (11) RC CR' RC CCOOH RC CCH2CH2OH

CHBr3 Br Br (12) 8-3写出下列反应主要产物的构型式。 C2H5 CH3NaI + C2H5 CH3 NaI NaSCH3 + (S N2) (S N2) (S N2) CH3 I CH2(CH2)4CH3 H H2O CH3 H 2 (CH2)4CH3 HO C Br Br CH2CH2CH3 CCH2CH32 Lindar催化剂 C H C CH2CH2CH3 H (1) (2) (3) (4) 3 KOH 25 3 H3t-BuOK t-BuOH, △ H3 Ph Ph C6H5 H3C H C6H5 H Br C6H5 H C6H5 CH3 2525 Br (H3C)2HC CH3 (H3C)2HC CH3 CH3 H Br 2 CH3 H Br C2H5CH3 25 Zn t-BuOK t-BuOH, △ (E2反式消除) (E2反式消除) (E2反式消除) (顺式消除) (E2反式消除,但很慢) (5) (6) (7) (8) (9) 8-6把下列各组化合物按发生S N1反应的活性排列成序。

统计学第八章练习题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一、填空题 8.1.1 客观现象之间的数量联系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是 。 8.1.2 回归分析中对相互联系的两个或多个变量区分为 和 。 8.1.3 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 8.1.4 变量之间客观存在的非严格确定的依存关系,称为 。 8.1.5 按 的多少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复相关和偏相关。 8.1.6 两个现象的相关,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7 在某一现象与多个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称为 。 8.1.8 按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不相关。 8.1.9 按相关关系的 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 8.1.10 线性相关中按 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8.1.11 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或另一组变量之间相关方向和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另一个现象的数量也相应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 。 8.1.13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 。 8.1.14 当两种现象之间的相关只是表面存在,实质上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时,称之为 。 8.1.15根据相关关系的具体形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化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称为 。 8.1.16 反映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 8.1.17 就是寻找参数01ββ和的估计值 01 ββ和,使因变量实际值与估计值的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8.1.18 正如标准差可以说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一样, 则可以说明回归线代表性的大小。 8.1.19 回归分析中的显著性检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二是对 的显著性检验。 8.1.20 对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对整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常采用 。 8.1.21 当相关系数0≈r 时,只能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 关系。 8.1.22 的显著性检验就是要检验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

(完整word版)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八章

微观第八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引致需求 联合需求 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要素成本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买方垄断 卖方垄断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D ) A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才能 B. 农民拥有的土地 C .用于生产的机器厂房 D. 在柜台上销售的服装 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A.要素的边际成本递减 B.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C.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D.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 3、在产品X 市场和要素K 、L 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 ) A .X X X P MC MC =,且上升 B .L K L K MP MP P P = C .1L K L K X MP MP P P MC == D .11L K L K X X MP MP P P MC P === 4、对于一个垄断企业(其所处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投入品M 的价格为20元,边际产量为5,产品价格是4元,则这个企业的产量( ) A.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减少产量 B.未达到利润最大化,应扩大产量 C.生产出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未达到最小化 D.在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 5、市场中单个厂商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同全体厂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两者是重合在一起的 B.前者较后者平坦 C.前者较后者陡峭 D.无法确定 6、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的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引起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从而导致劳动的需求曲线( ) A.降低,右移 B.增加,左移 C.增加,右移 D.降低,左移

卤代烃习题附解析

卤代烃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涂改液是一种使用率较高的文具,很多同学都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实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涂改液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中小学生最好不要使用或慎用涂改液 B.二氯甲烷沸点较低 C.二氯甲烷易溶于水,涂改液沾到手上时,用水很容易洗去D.二氯甲烷为四面体的结构,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可知,涂改液中的很多成分对人体有害,污染环境,所以中小学生最好不要使用涂改液;因为题目中描述二氯甲烷易挥发,因此可推断其沸点较低;二氯甲烷在水中溶解性较差,因此涂改液沾到手上时,只用水很难洗去;二氯甲烷可以看作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产物,因为甲烷为四面体结构,所以二氯甲烷为四面体构型,不存在同分异构体。因此答案为C。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 B.水解生成的有机物为醇类 C.能发生消去反应 D.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C

解析 3.下列关于卤代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溴乙烷(CH3CH2Br)分子中,溴元素的存在形式为溴离子B.在卤代烃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C.聚四氟乙烯(塑料王)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卤代烃 D.卤代烃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 答案 A 解析在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与碳原子是以共价键结合的,所以溴乙烷分子中溴元素是以溴原子的形式存在的,A项不正确;聚 四氟乙烯虽然是高聚物,但是也属于卤代烃,C项正确。 4.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存在有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全年需用A材料24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材料年储备成本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为( B ) A.12 B.6 C.3 D.4 2.企业采用什么程度的现金折扣,要与( C )结合起来考虑。 A.信用标准B.信用折扣 C.信用期间D.现金折扣政策 3.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的是( C ) A.收账费用B.坏账损失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D.对客户信用进行调查的费用4.企业为了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可采取( A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5.下列订货成本中属于变动性成本的是( C )。 A.采购人员计时工资B.采购部门管理费用 C.订货业务费D.存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 6.在确定应收账款信用期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的计算公式有:( D )。 A.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救占用资金×销售成本率 B.收益的增加=销售量增加×边际贡献率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边际贡献率 D.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7.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满足( C )。 A.交易性、预防性、收益性需要B.交易性、投机性、收益性需要C.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需要D.预防性、收益性、投机性需要8.企业6月10日赊购商品时双方约定“2/10,N/20”。在6月15日有能力付款,但直到6月20 日才支付这笔款项。其目的是运用现金日常管理策略中的( D )。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9.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无关的因素是( A )。 A.经济订货量B.日耗用量 C.交货日数D.保险储备量 10.现金管理的目标是( A )。 A.权衡流动性和收益性B.权衡流动性和风险性 C.权衡收益性和风险性D.权衡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11.已知某种存货的全年需要量为36000个单位,该种存货的再订货点为1000个单位,则其交货间隔时间应为( B )。 A.36天B.10天C.18天D.12天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流动资产特点的是( D )。 A.形态的变动性B.数量的波动性 C.流动性D.投资的集中性和收回的分散性

ch8 卤代烃习题

第八章 卤代烃 一、命名及由名称写结构 I CH 3CH 2CH 2=CH CH C H 2C l C l C H 2C H 2B r C H 3C H C l (C H 3)2C H (C H 3)3C C l C H 2C H 2C 2H 5C H 2=C H C l C H B r C 2H 5H 3 氟里昂(Freon) 四氟乙烯 二、完成反应式 1.CH 33++乙醚Mg Br CHO Cl 2 H 3H 3 r E tO N a 3.CH 3H 2O +Cl CH Cl N aH CO 34.CH CH CH 2Cl Br K CN 5. 65r O H C H N 6.HOCH 2 CH 2 Cl + KI 丙酮 7.B r (C H 3)2+C uLi 8.C H 3C O O C H 2C H =C H N a C l +C l 9.+C l L iA lH 410. Cl NO 2NO 2

1.下列化合物按S N 1反应时活性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 CH 3Br CH CH b. CH 3CH 3CH c. CH 2CH 3CH 2Br d. C 6H 5Br (CH 3)2C ; 2.下列化合物进行S N 2反应相对活性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a. 2-甲基-1-氯丁烷 b. 2,2-二甲基-1-氯丁烷 c. 3-甲基-1-氯丁烷; 3.下列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速率为:( )。 CH 2(A )Cl C H 3 l (B ) C H 3(C )C l 4.比较下面化合物在浓氢氧化钾醇溶液中脱卤化氢反应速率的快慢( )。 (A)正溴丁烷 (B)2-甲基-2-溴丁烷 (C)2-溴丁烷 5.下列化合物与 KOH /C 2H 5OH 的脱卤化氢反应速率为( ) (A)3-溴环己烯 (B)5-溴-1,3-环己二烯 (C)溴代环己烯 6.下列一组化合物中哪一个卤原子更易发生S N 2反应,请排列成序:( )。 (A )Cl Cl (B) (C )C l 7.下面两个化合物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反应时,哪个较快一些?( )。 (A) Cl (B) Cl 8.Br 和B r 谁与碘化钾的丙酮溶液反应较快?( )。 四、鉴别题: 1.对氯甲苯 苄基氯 烯丙基氯 2.用简单方法鉴别下列两组化合物。 (1)1-溴丙烷和1-碘丙烷 (2)烯丙基溴和1-溴丙烷 。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1-1 试分别指出以下波形是属于哪种信号 题图1-1 1-2 试写出题1-1图中信号的函数表达式。 1-3 已知信号)(1t x 与)(2t x 波形如题图1-3中所示,试作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 图,并加以标注。 题图1-3 ⑴ )2(1-t x ⑵ )1(1t x - ⑶ )22(1+t x ⑷ )3(2+t x ⑸ )22 (2-t x ⑹ )21(2t x - ⑺ )(1t x )(2t x - ⑻ )1(1t x -)1(2-t x ⑼ )2 2(1t x -)4(2+t x 1-4 已知信号)(1n x 与)(2n x 波形如题图1-4中所示,试作出下列各信号的波形 图,并加以标注。 题图1-4 ⑴ )12(1+n x ⑵ )4(1n x - ⑶ )2 (1n x ⑷ )2(2n x - ⑸ )2(2+n x ⑹ )1()2(22--++n x n x ⑺)2(1+n x )21(2n x - ⑻ )1(1n x -)4(2+n x ⑼ )1(1-n x )3(2-n x 1-5 已知信号)25(t x -的波形如题图1-5所示,试作出信号)(t x 的波形图,并加以标注。 题图1-5 1-6 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图:

⑴ )8sin()sin()(t t t x ΩΩ= ⑵ )8sin()]sin(21 1[)(t t t x ΩΩ+= ⑶ )8sin()]sin(1[)(t t t x ΩΩ+= ⑷ )2sin(1 )(t t t x = 1-7 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图: ⑴ )(1)(t u e t x t -+= ⑵ )]2()1([10cos )(---=-t u t u t e t x t π ⑶ )()2()(t u e t x t --= ⑷ )()()1(t u e t x t --= ⑸ )9()(2-=t u t x ⑹ )4()(2-=t t x δ 1-8试求出以下复变函数的模与幅角,并画出模与幅角的波形图。 ⑴ )1(1)(2Ω-Ω= Ωj e j X ⑵ )(1 )(Ω-Ω-Ω =Ωj j e e j X ⑶ Ω -Ω---=Ωj j e e j X 11)(4 ⑷ 21 )(+Ω=Ωj j X 1-9 已知信号)]()([sin )(π--=t u t u t t x ,求出下列信号,并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⑴ )() ()(2 21t x dt t x d t x += ⑵ ττd x t x t ?∞-=)()(2 1-10 试作出下列波形的奇分量、偶分量和非零区间上的平均分量与交流分量。 题图1-10 1-11 试求下列积分: ⑴ ?∞ ∞--dt t t t x )()(0δ ⑵ ?∞ ∞ ---dt t t u t t )2()(00δ ⑶ ?∞ ∞---dt t t t e t j )]()([0δδω ⑷ ?∞ ∞--dt t t )2 (sin π δ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练习题 8.4 解:由题意知,μ=100,α=0.05,n=9<30,故选用t统计量。经计算得:x =99.9778,s=1.2122,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100 H1:μ≠100 t= s n = 1.21229 =?0.0549 当α= 0.05,自由度n-1= 8,查表得tα2(8)=2.3060,因为t< tα2,样本统计量落在接收域,所以接受原假设H0,即打包机正常工作。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5215=0.9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原假设H0。 8.7 解:由题意知,μ=225,α=0.05,n=16<30,故选用t统计量。 经计算得:x =241.5,s=98.7259,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225 H1:μ>225 t= s n = 98.725916 =0.6685 当α= 0.05,自由度n-1= 15,查表得tα(15)=2.1314,这是一个右单侧检验,因为t

即元件平均寿命没有显著大于225小时。 用P值检测,这是右单侧检验,故: P=1?0.743=0.257,P值远远大于α,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H0。 8.9, 解:由题意得 σA2=632,σB2=572,x A=1070,x B=1020,n A=81,n B=64,故选用z统计量。 进行检验的过程为: H0:μA?μB=0 H1: μA?μB≠0 Z=A B A B σA A +σB B = 632+572 =5 当α=0.05时,zα2=1.96,因为Z>zα2,所以拒绝原假设H0,,即A、B两厂生产的材料平均抗压强度不相同。 用P值检测,这是双侧检验,故: P=2×1?0.9999997=0.0000006,P值远远小于α,所以拒绝原假设H0, 8.13 解:建立假设为: H0: π1=π2 H1: π1≠π2 由题意得:

第八章二重积分习题答案

第八章二重积分习题答案 练习题8.1 1.设D :0y ≤,0x a ≤≤,由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 计算d D x y 解:d D x y =200 d π θ?? =2220 01()2d a r π θ=--?? 332012236 a d a ππ θ==? 2. 设二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为2214x y ≤+≤,则2dxdy =?? 解:2dxdy = ??22 1 26d rdr π θπ=? ? 练习题8.2 1.2d D x σ??其中D 是两个圆,y x 122=+与,y x 422=+围成的环型区域. 解:2d D x σ??=22 222301001515 cos [cos2]84 d r dr d d πππθθθθθπ= +=???? 2计算二重积分σd y x D )3 41(-- ??,其中D 是由直线2,,2=-=x x ;1,1=-=y y 围成的矩形。 解:σd y x D )341(--??= 221211212(1)[(1)]4346x y x y dx dy y dx ------=--??? =2 22 (1)84x dx --=? 3. 应用二重积分,求在xy 平面上由曲线224x x y x y -==与所围成的区域D 的面积. 解: 2 2 2 42 20 2320(42) 28 (2)|33 x x x D A dxdy dx dy x x x x -===-=- =????? 4. 求旋转抛物面224z x y =--与xy 平面所围成的立体体积

解: 22 222 2 (4)(4)48D V x y d d r rdr d ππ σθθπ=--=-==????? 习 题 八 一.判断题 1.d D σ??等于平面区域D 的面积.(√) 2.二重积分 100f(x,y)d y dy x ??交换积分次序后为1 1 f(x,y)d x dx x ? ? (×) 二.填空题 1.二重积分的积分区域为2214x y ≤+≤,则4dxdy = ?? 12π12π. 2.二重积分d d D xy x y ??的值为 112 ,其中2:0D y x ≤≤,01x ≤≤. 112 3.二重积分 10 (,)y dy f x y dx ?? 交换积分次序后为 11 (,)x dx f x y dy ?? . 11 (,)x dx f x y dy ?? 4.设区域D 为1x ≤,1y ≤,则??(sin x x -)d d x y =0 .0 5. 交换积分次序 1 d (,)y f x y dx ? = 2 1 1 (,)(,)x dx f x y dy f x y dy +?? . 2 1 1 (,)(,)x dx f x y dy f x y dy +?? 6.设D 是由221x y +≤所确定的区域。则22 1D dxdy x y ++?? =_ln 2πln 2π 三. 选择题 1.设1ln D I =??(x y +)d d x y ,2D I =??(x y +)2d d x y ,3D I =??(x y +)d d x y ,其中D 是由直线0x =,0y =,12 x y +=,1x y +=所围成的区域,则1I ,2I ,3I 的大小顺序为( B ). A 321I I I << B 123I I I << C 132I I I << D 312I I I <<

8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2、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4、班杜拉认为人类大部分行为是靠观察榜样行为而习得的,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5、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四个阶段组成。 6、苛勒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而非盲目的试误。 7、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8、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0、加涅把学习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接收、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11、加涅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 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斯金纳看来,学期考试的强化类型是( B ) A、连续性;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2、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赌博的强化类型是( D ) A连续式; B固定时距式; C固定比例式; D变化比例式。 3、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下列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D ) A食物; B水; C爱抚; D货币。 4、在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中,撤走某一刺激可以使操作反应概率增加,这一刺激的作用被称为(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5、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对条件刺激作出反应,而对与之相似的刺激则不予反应,这种现象是( C ) A消退; B泛化; C分化; D强化。

统计学第八章习题答案

第8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从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国家财政用于国防的支出额大体上呈指数上升趋势。 (2)年平均增长率为: %1.161%1.116131 .2901.49511190=-=-=-=n n Y Y G 。 (3)2271.5748%)1.161(1.4951?2010 =+?=Y 。 (2)2010年的预测值为:

8.6945 3474 57.6372.7494.7623.7534.5712010==++++= F (3)由Excel 输出的指数平滑预测值如下表: 2010年3.0=α时的预测值为: 24.6679.679)3.01(7.6373.0)1(2010=?-+?=-+=t t F Y F αα 5.0=α时的预测值为: 85.683730)5.01(7.6375.0)1(2010=?-+?=-+=t t F Y F αα 比较误差平方可知,5.0=α更合适。 8.3(1)第19个月的3期移动平均预测值为: 33.6303 1891 366064458719==++= F

3.0=时的预测值: 5.5959.567)3.01(6603.019=?-+?=F ,误差均方=87514.7 4.0=α时的预测值: 7.6181.591)4.01(6604.019=?-+?=F ,误差均方=62992.5 5.0=α时的预测值: 3.6335.606)5.01(6605.019=?-+?=F ,误差均方=50236。 比较各误差平方可知,5.0=α更合适。 输出的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673 R Square 0.9356 Adjusted R Square 0.9316 标准误差 31.6628 观测值 18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 1 232982.5 232982.5 232.3944 5.99E-11 残差 16 16040.49 1002.53 总计 17 249022.9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 Upper 95% Intercept 239.73203 15.57055 15.3965 5.16E-11 206.7239 272.7401 X Variable 1 21.928793 1.438474 15.24449 5.99E-11 18.87936 24.97822 t Y t 9288.2173.239?+=。

《高等数学》第八章练习题及答案

《高等数学(下册)》第八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 )sin(==dz xy z 则, 设 2、设),cos(2y x z =,则=??)2,1(πx z 3、函数22)(6y x y x z ---=的极值点为 4、设xy e z =,则=dz 5、设y z ln z x =,则=?zx z 二、选择题 )2 0( D. )0 2( C. )0 0( B. )2 2( A.) (33) ( 12233,,,,的极小值点为,函数、y x y x y x f --+= 2、),(y x f 在点),(00y x 处偏导数),(),(0000y x f y x f y x ''、存在就是),(y x f 在该点连续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 3、设)2ln(),(x y x y x f +=,则=())1,1(-'x f 、 (A),31 (B),31- (C),65 (D).6 5- 三、计算题 方程。处的切线方程与法平面,,在点求曲线、)1 2 1( 2 132 ???==x z x y 2、设),(y x z z =就是由方程0),(=--z y z x F 确定的隐函数,F 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且,0≠'+'v u F F 其中,,z y v z x u -=-=求.,y z x z ???? 3、求曲面3222-=+-z xz y x 在点)1,2,1(处的切平面及法线方程。 4、设,222z y x e u ++=而y x z sin 2=,求x u ??、 5、求曲线t z e y e x t t ===-,,,对应于0=t 点处的切线与法平面方程。 6、求函数)4(2y x y x z --=在闭域4,0,0≤+≥≥y x y x 上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第八章卤代烃

136 第八章 卤代烃 8.1 绪论 烷基卤化物是指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氟、氯、溴和碘)所取代的化合物。例如,CH 3Cl 和CH 3CH 2Br 是烷基卤化物,烷基卤化物也被称为卤代烃。 烷基卤化物分为伯卤化物(10)、仲卤化物(20)和叔卤化物(30)。这种分类是基于卤素直接相连的碳原子。如果带有卤素的碳原子仅仅与其他一个碳相连,这个碳原子就是伯碳原子,烷基卤化物就属于伯烷基卤化物。如果带有卤素的碳原子它本身就连有其他两个碳原子,这个碳就是仲碳,该烷基卤化物就是仲卤化物。如果带有卤素的碳原子它连有其他三个碳原子,那么这个碳就是叔碳,该烷基卤化物就是一个叔烷基卤化物。下面是伯、仲和叔烷基卤化物的代表。 H C C H H H H 10 H C C C H H H H Cl 20 CH 3C CH 3 CH 30 碳 碳 碳 虽然我们用符号10,20,30,但是我们不能说第一度,第二度,第三度,应该是伯、仲、叔,也可称为一级,二级,三级。 8.2 烷基卤化物的命名 卤素取代的烷烃是按照IUPAC 系统命名法来命名的: CH 3CH 2Cl CH 3CH 2CH 2F CH 3CHBrCH 3氯乙烷1氟丙烷 2溴丙烷 当主链上既有卤素又有烷基取代时,不管是卤素还是烷基,从靠近取代基一端向另一端编号。如果两个取代基到链的末端的距离相等,按照字母的先后顺序从一端编起。 CH 3CHCHCH 2CH 3 Cl CH 3 CH 3CHCH 2CHCH 3 Cl CH 3 2-氯-3-甲基戊烷 2-氯-4-甲基戊烷

137 很多简单卤代烃的习惯命名仍然被广泛应用,然而在这种习惯命名体系中被称为功能性命名,卤代烃被命名为烷基卤化物。(下面这些命名也被IUPAC 所接受) CH 3CH 2Cl CH 3CHCH 3 (CH 3)3Br CH 3CHCH 2Cl CH 3CCH 2Br Br CH 3 CH 3CH 3 乙基氯 异丙基溴 叔丁基溴 异丁基氯 新戊基溴 8.3 卤化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8.3.1卤化物的结构 烷基卤化物的卤素原子所连的碳原子是sp 3的,基团的排列围绕碳原子,因此,一般是四面体形。因为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强于碳,烷基卤化物的碳-卤素键是极化的;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卤素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 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向下,卤素原子的大小逐渐增加:氟原子最小,碘原子最大。因此,自上向下,碳-卤素键长增加,碳-卤素键能减小。四甲基卤化物表面的范得华静电图和内部得球-棍模型都揭示了C-X 键的极性趋势。碘甲烷极性很小,C-I 键长最长,C-I 键最弱。 表8.1 碳-卤素键长和键能 C F H H H H C H H H C H H H C Cl Br I C —X 键长 (?) 1.39 1.78 1.93 2.14 C —X 键能 (k J ·mol -1) 472 350 293 239 在实验室和工业中,烷基卤化物作为相关非极性化合物的溶剂和一些化合物合成的起始原料。我们将在本章中介绍,烷基卤化物的卤素原子很容易被其他基团所取代,碳链中卤素原子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引入多样键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