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肥料生产知识.txt

肥料生产知识.txt

学习材料
一、高塔熔融喷浆造粒生产尿基复合肥的工艺技术
1 工艺原理
固体尿素或硝铵(硝铵磷等)加热熔融后成为熔融液,也可以直接使用蒸发浓缩后的熔融液。在熔融液中加入相应的磷肥、钾肥、填料及添加剂制成混合料浆。混合料浆送入高塔造粒机进行喷洒造粒,通过造粒机喷洒进入造粒塔的造粒物料,在从高塔下降过程中,与从塔底上升的气体阻力相互作用,与其进行热交换后降落到塔底,落入塔底的颗粒物料,经筛分表面处理后得到颗粒复合肥料。
主要设备包括三部份:一是塔体。造粒塔是高塔造粒生产颗粒复合肥料的主要设备,造粒塔的主要作用是复合肥在塔内进行结晶、冷却热交换。造粒塔的直径与高度是设备的主要指标,它与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品质密切相关。二是造粒设备。造粒机根据需要可以满足复合肥造粒对各种料浆的要求,特别是对中、高氮品种复合肥的造粒具有非常优良性能;三是反应釜。混合反应釜主要作用是将物料在设备内进行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达到制备流动性能好的混合料浆目的。
另外,原料的预处理、螯合和添加各种制剂也是提高肥效的有效途径。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后再制备的混合料浆,无论是粘度、流动性以及料浆的结晶性能都有很大的改善,能够更好地造粒生产和提高产品品质。通过螯合来避免在生产的过程中某些养分的流失和产生不良副反应,并使重要的养分获得保护,提高肥效,降低成本。
2 工艺特点
与常用的复合肥料制造工艺相比,高塔造粒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直接利用尿素或硝铵熔体,省去了尿素熔体的喷淋造粒过程,以及固体尿素的包装、运输、破碎等,简化了生产流程。
(2)造粒工艺充分利用原熔融尿素或硝铵的热能,物料水分含量很低,无需干燥过程,大大节省了能耗。
(3)生产中合格产品颗粒百分含量很高,因此生产过程中返料量几乎没有。
(4)操作环境好,无三废排放,属清洁生产工艺。
3 高塔产品的特点
(1)抗压强度高且水溶快。高塔造粒生产颗粒复合肥料的工艺,其产品的含水率一般在1%以下,基本上可以控制在0.5%以下,所以产品的抗压强度特别高。其颗粒抗压强度比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可以提高一倍以上,适合于各类施肥方法。遇水溶得快,适合于农民喜爱快溶的要求。
(2)养份均匀。高塔造粒使每一颗粒养份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促使作物生长均匀,整体长势良好。
(3)中微量元素有效化。中微量元素通过鳌合技术处理,使得养份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更加容易被作物吸收。
(4)肥料的利用率提高。高塔复合肥,其养分释放

较均匀,肥效也延长了,使其肥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5)适合再包膜,降低生产成本。
(6)有小孔防假冒。使用高塔造粒工艺生产出的复合肥颗粒均匀剔透、色泽光亮,并在中间露有清晰可见的针孔,其粒状是任何挤压、滚筒和搅拌等传统造粒方法造不出来的,产品不易被假冒。
(7)产品质量稳定、运行费用低、能耗少、无污染、便于操作,生产的复合肥无论外观还是内在质量及作物增产上,都远胜于市场上销售的普通复合肥。
4 高塔造粒复合肥的结块与防结块
(1)肥料结块的内在与外在因素 :
a、化学组成:肥料的组成主要是尿基、硝基、硫基、氯基,且具有吸湿性、结块性。
b、颗粒状况:肥料的结块与肥料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密切相关;(a)颗粒大小:颗粒增大,表面积减小,邻近颗粒间的吸引力和接触点减小,因而结块趋势降低;(b)颗粒形状:如果颗粒表面光滑、成型好,则颗粒间的接触点减少,从而延缓结块。
c、湿度:此处湿度包括产品的含水量和产品存放环境的相对湿度;(a)产品含水量:产品含水量的微小变化对肥料的结块有明显影响。产品含水量高,则容易吸收水分而发生重结晶。当初含水量低于0.5%时,在通常储存条件下,产品不太有结块问题产生。因此,在肥料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产品的含水量;(b)空气相对湿度:肥料的结块与空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每种盐或盐的混合物都有一定的临界相对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肥料就会吸收空气中湿气;相反,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肥料的临界相对湿度,则肥料内部的湿气向空气中蒸发。相对湿度的反复变化通常比持续的高湿度更有害,会令结块、粉化问题更加突出。
d、温度:温度也是影响肥料结块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温包装时可能发生如下物理化学反应:晶态变化---如硝铵在32.3℃时会发生晶态变化,硝铵晶体出现膨胀和收缩,导致产品粉化、结块。
e、压力:加压使颗粒接触面增加,导致储存物质结块。
(2)高塔造粒复合肥结块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高塔造粒生产的复合肥,在配方固定的情况下,如果造粒喷头及喷头运行工艺固定,产品粒度分布及外观状况也就基本稳定。引起结块的各种因素中,以产品含水量及产品包装温度最为重要。因此,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来改善肥料的松散性能:
a、降低产品含水量。尿基对水分的敏感程度甚至超过硝基,更应引起生产的重视。高含氮量的尿基NPK复合肥,其产品水分应尽量控制在1%以下,否则产品结块问题很难解决。
b、降低包装温度。目前高塔造粒设计时大都没有考虑降

温装置,正常生产时成品包装温度为45-55℃,夏天包装温度更高。这就是目前几个高塔产品结块严重的主要原因。高塔造粒生产的硝基,其硝态氮含量一般较高,对水分和包装温度也就严格。

二、熔体式高塔造粒工艺问题及对策
高塔造粒工艺具有熔融料浆来源广泛、能量消耗少、能实现高氮复混肥的生产、无需干燥过程、外观好看、无三废排放、产品小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伪功能等优点。但是,由于混合熔体必须要有良好地流动性,生产规模和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产品粒度调整范围会受到塔高、塔径、振动喷头的转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复混肥中磷的含量也会受到制约,对于温度、料浆混合后在混合槽内的停留时间、原料配比等工艺控制的要求也很严格。
1 高塔工艺的关键环节
熔体料浆的制备是该工艺的一个关键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磷酸一铵、氯化钾和填充料及返料等混合料的温度一般控制在60—90℃。温度过低在与尿液混合的过程中,会降低熔体料浆的温度、增大其黏性,进而导致其流动性差,堵塞管道和造粒喷头。其次,筛分后混合物料的细度要小于0.8毫米,以保证固液混合均匀,使固体物料在混合后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另外,磷酸一铵的水分要≤1.5%。水分过高,会导致熔体料浆流动性变差。水分过高,会使混合物料在加热过程中发粘,影响加热器正常工作。
再者,尿液的浓度、温度、尿素熔融后的停留时间。尿液的浓度要≥98%,浓度过低在造粒过程中会使颗粒出现扁平状。尿液温度要控制在 130-135℃范围内,尽量减少尿素熔融后的停留时间,以防止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升高。最后,要注意料浆的混合时间和混合温度。料浆的混合时间≤4分钟,而料浆的混合温度要控制在115 — 125℃。造粒工序也属于关键环节,会受到造粒喷头的结构型式、造粒喷头的转速、混合料浆的粘性和流动性等三个因素的影响。除以上两个环节,还要防止杂物进入系统,注意保温,蒸汽的压力高低及疏水阀能否正常疏水。
2 高塔造粒出现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尿液泵不能正常输送尿液
可能的原因有三个,即尿液泵的夹套保温蒸汽压力过高,导致尿液沸腾并产生气蚀;叶轮脱落(键钉或键槽损坏);检查尿液泵电机是否烧坏、线路是否正常。对此,可以将尿液泵的保温蒸汽压力降到0.3MPa以下;按《工艺操作规程》的要求导换备用泵;查明电器或机械故障原因,及时抢修。
(2)粉料加热器出口物料温度偏低
引起问题的原因是加热蒸汽压力过低,热量不够;蒸汽冷凝液排水不畅或疏水阀损坏。可以通过提高蒸汽压力;清理蒸

汽冷凝液排水管道,或修理、更换疏水阀来解决。
(3)混合槽料浆流动性差
出现问题,可能是料浆在混合槽内停留时间过长;料浆浓度过大,水分偏低;料浆温度偏低。通过增大投料量,达到指标要求;向混合槽内补充热水;提高粉料加热器的出口物料温度;检查保温蒸汽压力、清理蒸汽冷凝液排水管道、或修理、更换疏水阀等措施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
(4)造粒喷头堵塞
可能是由于喷头内有杂物堵塞喷孔;喷头转速过慢,致使料浆在喷头处固化等造成的。就需要清除喷头内杂物;使用备用喷头并相应调整其转速;拆下已堵塞的喷头进行清洗、备用。
(5)造粒塔粘壁现象严重
这是因为,塔径较小,喷头喷出的未冷却的物料粘到塔壁上;造粒喷头的转速过高,喷射压力过大。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对易粘壁的塔壁段进行防粘壁处理;调整造粒喷头的转速。
(6)出塔的物料易出现扁平状、颗粒易粘连
这种现象可能是塔径较小、塔的高度不够,导致冷却效果差所致,可以采取强制冷却措施,比如配冷风等。
(7)尿液输送管道易堵塞
可能的原因是:管道内有杂物堵塞;保温蒸汽压力过低;尿液流速慢(投料量小或管道直径过大);吹扫蒸汽压力低或停车时吹扫不彻底;开停车顺序不对,或开车前没用蒸汽对尿液管道进行预热。这时,需要清除管道内杂物;检查保温蒸汽压力、清理蒸汽冷凝液排水管道、或修理、更换疏水阀;增大投料量或加大管道直径;提高吹扫蒸汽压力或停车时将尿液管道内残留的尿液吹扫干净;按开停车顺序开停车,开车前用蒸汽对尿液管道进行预热,直至符合工艺要求为止。
(8)颗粒太小
可能是因为喷头转速过快或者喷头孔径过小,这时可以调整喷头转速;使用较大孔径的喷头。

三、质量控制
运用质量管理的系统知识,分析复合肥生产的各个环节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结合宏福公司复合肥装置的生产情况,提出一些可采取的相关对策,以便更有效地做好复合肥产品的质量控制工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 复合肥产品质量控制
1.1 原料控制
对原料的采购,应按照ISO9000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尽量固定有限的几个供应商,以免造成原料质量的波动。按照进厂原料的性质,原料的入厂检验应按照GB/T15239的 B 模式进行抽样分析。同时加强库房管理,按照“五同一”的原则分区堆放, 即将同一厂家、同一批次、同一质量的同一原料堆放在同一区域内,并标识清楚。
1.2 内在质量控制
(1)准确计量配料是复合肥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序。根据所要求的产品规格和选用的原料,按照计算量配入系统。要保证计量准确,

除定期请计量检验单位校核计量秤外,还应经常清理秤上附着的物料,将秤封闭起来,减少扬尘、吸湿。
(2)调整配比使用控制图来判断配料是否恰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控制图进行分析,判断过程能力指数,并消除异常原因,可使生产过程始终保持在技术控制状态下。以宏福公司的复合肥生产控制过程为例,其产品规格为16-20-0,W( 总养分) ≥ 36%。若控制总养分平均值为36.5%,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p =1.00(过程能力指数是用来判定工艺过程控制是否稳定的指标,其指数值为1.0、1.33、1.67 等),按照总养分控制属于单侧公差控制的原则,根据公式:
Cp = 则 (1)
式中T——— 总养分控制下限, 此处为36%;
μ——— 总养分平均值;
σ——— 总养分控制标准差。
由此可以绘出生产用控制图(见图1) 。

图1 中以σ、2σ 和3σ为间隔分别将控制区间分为6个区,平均值控制线CL = 36.5%, 上控制线UCL = CL + 3σ= 37.0%, 下控制线LCL = CL - 3σ= 36.0%。同理也可以作出P2O5 或N单养分的控制图。如果要求Cp控制在1.33,在保持产品养分平均值及控制下限不变的前提下,标准差更小,由(1) 式计算得σ= 0.125%。根据标准差计算公式:
(2)
式中:Xi——— 随机单个样本分析结果;
——— 所有样本分析平均值;
n——— 样本个数。
由(2) 式可知生产控制标准差σ的实际结果,其应接近根据要求的过程能力指数由(1)式计算的标准差σ。即,要求过程控制能力越高,要求生产控制越稳定。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装置控制及管理能力确定适当的控制精度,尽可能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减少质量波动, 以降低生产成本。GB / T4091《常规控制图》根据参数点在控制图中所处位置, 提出了8 个过程控制判异准则,分别是: ①1点落在A区之外;②连续9 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③连续6 点递增或递减;④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⑤连续3 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B区以外;⑥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⑦连续15点在C区中心线上下;⑧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区中。当出现上述任一情况时,均属控制异常。因此,运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中某一个控制参数或某一阶段控制水平进行分析,可正确做出控制是否正常的判断。
(3)运用过程能力指数指导过程控制影响产品内在质量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分为偶然原因和异常原因。按照5W1E( 人员、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和环境)原则进行查找,主要有:原料成分有误,配方计算有误,原料配伍有误,计量有误,配比调整有误,原料混合不均,取样方式(取样位置、时间间隔)有误,分析人员制样及操作有误,分析采用的试剂有误,分析时仪器有误等等。
异常原因

的出现可由控制图判断,由操作人员即可消除;而偶然原因的发现需要通过计算其过程能力指数而得出,并由管理人员予以改进。过程能力指数Cp的评价参考见表1。
表1 过程能力指数Cp值的评价参考
Cp 值的范围 评价参考
Cp≥1.67 过程能力过高
1.33≤Cp < 1.67 过程能力充分, 应继续维持
1.00≤Cp < 1.33 过程能力充足, 但技术能力较勉强
0.67≤Cp < 1.00 过程能力不足, 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
Cp < 0.67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 应采取紧急措施和全面
因此,只有把过程能力指数控制在1.00以上,才能保证系统控制的稳定。
(4)生产连续、配方少变。许多复合肥厂家为适应市场需求, 生产多种规格的产品,因此,配方改变或系统开停车次数较多,工况调整频繁,必然影响产品质量。若系统设备(造粒机、斗提机、烘干机、混料器等)总有效容积为Vm3,每分钟投料量为Wm3,则配方改变时系统置换所需时间为:t = V/Wmin
系统置换时间越长,对产品质量影响越大。因此,对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宜配置多条生产线,以适应配方多变的需求。
1.3 外观质量控制
目前根据市场需求,许多企业都把颗粒圆润度、不易结块性、颜色均匀度等指标纳入控制范围,并通过造粒、干燥、筛分、扑粉、包裹等工序来达到上述要求。
(1)造粒控制造粒效果好了,各种物料才能按配方比例均匀粘结,形成不同粒径的颗粒。生产中除选用的原料必须具有一定黏性外,原料破碎是保证造粒效果的前提。保证造粒质量就是要控制好造粒机内的水平衡和热平衡。湿度太大,造粒时会形成大块;湿度小,则不易成粒,粉尘较大。一般控制出口物料W(H2O)为2%~3%,温度为50~70℃。
(2)干燥控制干燥需控制热风温度与风量。热风温度过高,易导致物料分解;而温度偏低,又不易烘干。因此,干燥操作应考虑所用原料特性及烘干时间,综合决定风温与风量。
(3)筛分控制筛网密度决定返料量的多少,也决定产品一次合格率的高低。根据GB15063-2000复合肥料标准,粒径1.00~4.75mm产品必须占总量的90%以上,有些企业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内控指标规定粒径在2~4mm。因此, 选用良好的筛网,保证筛分控制,可大大改善产品外观。
(4)包裹控制通过包裹工序完成产品的着色和防止产品结块。要保证包裹效果良好,着色均匀,油枪喷嘴应保证畅通,包裹粉应保证足够的细度,喷油黏度及喷油压力应满足需求。
1.4 包装控制
复合肥产品结块主要原因是产品未冷却彻底即进行包装,使其颗粒内部水分不能充分逸出,同时原料的选用、配伍也影响产品的易结块性。有条件的企业应增设散库存放成品,对不合格品进行调整,仅对合格品进行包装出厂。
1.5 正确认识流通合格率与过程

合格率
流通合格率就是充分考虑生产中各个工序的控制水平,查找某个工序控制的缺陷所在, 更多强调的是过程管理;而过程合格率则不考虑单独工序以及各工序因返工或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仅以最终合格产品数量来判断生产控制水平。在复合肥生产中,企业过多地关注过程合格率,而对流通合格率关注较少。通过分析流通合格率,可以判断复合肥生产中各单个工序控制质量的能力。生产控制越严格,单个工序不合格品越多,流通合格率则越低,反而会造成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企业控制水平,合理确定工艺流通合格率。只有当道道工序处于稳态生产时,产过程才能成为全稳生产线。
1.6 不断实施质量改进
按照质量管理PDCA要求,持续改进是抓好复合肥产品质量的关键。在生产中应运用排列图及因果图,查找原因,以促进产品质量控制精益求精。
2 总结
搞好复合肥生产,需各个环节的精心操作,运用科学方法正确调节、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复合肥生产控制稳定, 达到产品质量优、成本低、外观美、竞争力强的目的。

三、复混肥生产常见设备事故、原因及处理方法

事故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提升机堵塞 1 机内链条增长松动打滑
2 提升机出口管被物料堵塞
3 加料过多,超过该机能力
4 提升机被杂物块料卡住 1 下滚轮向下调整,使链条涨紧,不让打滑,上述方法处理后仍较松,可去除几节链条
2 清楚出口管内堵塞的物料
3 均匀加料
4 检查清理(以上方法均需将机内物料清除干净后进行)
破碎机破碎效率低,破碎机链辊卡住 1 破碎机内链条磨损,间隙过大
2 传动皮带拉长打滑
3 破碎机内结料未及时清楚 1 调换链条;换下链条补长修正后备用
2 更换传动三角皮带
3 清除机内结料
皮带输送走偏 1 皮带滚筒上粘料,造成皮带受力不均匀
2 前后滚筒不平行 1 铲除粘料,调整后滚筒
2 调整后滚筒
造粒机出现过度粒化 1 蒸汽或水加量过大
2 加料突然中断 1 调整蒸汽或水加量
2 发生此现象后,为了避免干燥机进料管堵塞和干燥机筒壁以及抄板粘料,应将过湿物料放于地面,待造粒机内物料正常了,再将湿物料逐步加入干燥窖内
造粒机出现成粒率低 1 蒸汽量太少,温度过低
2 喷水过少
3 配方不合适 1 调整蒸汽量
2 调整喷水量,严格控制造粒机中增温、增湿的过程
3 调整配方
干燥窖出口物料水分超标 1 干燥窖进出口气体温度偏低
2 物料量过大,超过干燥窖能力
3 热量不足
4 造粒机出口物料水分偏高 1 检查喷射风机风量是否正常,适当提高干燥窖进出口气体温度
2 保证出干燥窖的物料和气体温度达到工艺指标
3 增加煤的量,

消除炉箅结焦、或暂时降低原料的加量
4 调节造粒机内蒸汽、水的加量
振动筛筛分效率降低 1 由于筛体上紧固件出现松等原因,筛子出现异常噪音,激振力减少。
2 物料水分高或配料不当引起筛网堵孔
3 振动筛筛体出现摇摆不平衡现象 1 应及时报告班长或维修人员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停车处理,筛子检查维修
2 提高干燥窖出口气体和物料温度或适当调整配料
3 检查电动机转动方向是否相逆,电机偏心块刻度是否一致
成品中细粉夹带量过多 1 物料过湿,振动筛网孔堵塞
2 物料量过大,超过设备的处理能力 1 用钢丝刷等工具及时清刷筛网,保证网孔疏通,同时将物料过湿现象通知干燥岗位采取措施
2 通知原料岗位暂时停加原料,打开干燥窖出口事故处理旁路将物料一部分卸于地面。待物料量正常后将卸于地面的物料再返到系统,并通知原料岗位加料
出冷却窖产品温度过低,表面过湿 冷却窖风量过大 适当减少进冷却窖内风量
尾气系统各点U型压力机压力差变大 尾气管道堵塞 查明原因,做清理工作
风机发生振动等异常情况 1 风机叶片结料或腐蚀,产生不平衡
2 机械原因 1 向风机内注入少量的水冲洗溶解结料,若不能恢复正常,需停车检查
2 应请维修人员检查处理
干燥窖进料箱处冒烟 1 喷射引风量过大
2 尾气系统管道局部堵塞,尾气抽风量变小 1 减少喷射引风器风量
2 检查干燥尾气各点压力,找出受堵处,并清理
返料量过大 造粒机内成粒率偏低 减少投料量,暂时主要用返料造粒,待返料量符合工艺要求,再开始加大投料量,逐步恢复正常。如仍效果不佳则调整配方及工作条件

四、略论化肥生产工艺安全管理要点
化肥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工艺过程复杂、对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严格等特点,生产过程又是在高温、高压、低温、负压的状态中进行,在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产品、产品等存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等许多危险因素。再加上某些企业工艺技术落后,安全设施不全或有缺陷,缺乏最基本的控制保障能力,以及设计、设备等方面本身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隐患等,给工艺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工艺安全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等造成的操作事故(工艺事故)屡见不鲜,给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在工艺技术条件设定后,有效的工艺操作和严格控制指标,是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如何使装置“安、稳、长、满、优”地运行,请不妨多关注生产工艺安全管理问题。
1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操作水平
首先要注意培训对象,很多高层经理人提到培训教育时,往往想到的只是岗位操作人员,其实这种

思想是片面的,对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固然少不了,但更重要的是对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指挥人员的培训。其次,对紧急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培训。企业要在装置投入生产运行之前,编制应急处理方案,并对各级人员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单位还要进行模拟演练,让各级人员都知道如何处理紧急事件,通过培训逐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再次要注意培训方法,培训方式要灵活。作为培训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认真组织培训,从而达到培训应有的效果。
2 制定科学严密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规程
各生产装置要在投入生产之前制定相应的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规程。在引进新工艺或工艺条件改变时,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查批准,还必须重新修订操作法等规程,及时印发到各岗位上,以指导生产操作。任何人不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指标,更不许在设备上进行试验性的操作。一定要严肃工艺规程,否则难以保证安全生产。
3 对工艺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
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指标很多,难以每个指标都控制好,因此对所有工艺指标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工艺指标失控可能造成的事故大小或危险性分为安全工艺指标、一般工艺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因为不是每个工艺指标失控都会造成事故,有些工艺指标失控只是影响到产品质量,不会涉及人身安全,而有些工艺指标一旦失控就会导致重大事故。像这类关键安全工艺指标应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再次对工艺指标控制范围进行划分管理,如把某一安全工艺指标的控制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正常操作控制区域A- B、危险控制区域C-D、事故区域 E 及以上。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工艺指标波动进入危险区域,就要及时果断地加以调整,否则进入事故区域就可能酿成事故了。
另外,对重要安全工艺指标进行危险性分析评价,哪些指标失控机率高,哪些指标失控机率低;哪些指标失控危险性大,哪些指标失控危险性小或一般;通过认真分析评价安全工艺指标,找出工艺安全管理重点或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确保装置安全运行。
4 对工艺(操作)事故进行评价分析
由于工艺安全管理不善或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较多,并且造成的事故损失不可与人身伤害事故相提并论,因此按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工艺(操作)事故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事故原因,制定事故防范措施,杜绝或减少事故损失。作为生产管理部门是工艺(操作) 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一旦发生工艺(操作)事故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同时对事故危害性进行评价,即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

多少,间接损失为多少,影响到哪些生产装置的运行,涉及的范围和人员等;如果事故扩大其后果严重性如何;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又是什么样等等问题作认真分析评价。
总之,生产工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监控环节,特别是关键安全工艺指标的控制至关重要。如果把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那么其它事故就会相应地减少,可确保各生产装置持续平稳的运行,也才谈得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五、复合肥的生产配方设计与工艺
作物的营养元素与复合肥农作物经过一定时期的生产直至成熟,可以产出比其原来种子重数千倍的果实,必须从土壤或周围环境吸收大量的营养,这种营养主要包括有机营养和无机营养两大类。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氮(N)、磷(P)、钾(K)。由于这三大类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远不足植物的生长需要,通常要通过施肥来补充,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以外,由于长期耕种作物,土地的其它元素也逐步减少,难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元素主要有锌(Zn)、硼(B)、锰(Mn)、钼(Mo)、铁(Fe)、硫(S)、钙(Ca)、镁(Mg)、钛(Ti)、硅(Si)、氯(Cl)、铝(AI)、钠(Na)、铜(Cu)、钡(Ba)、锶(Sr)、钴(Go)、镍(Ni)、钒(V)等。以上各种元素在植物中的含量和需要量是不同的, 其对植物生长作用和形态也不尽相同。要做到增产增收,需根据土壤元素的情况进行适宜的补充,这主要采用施肥的方法,缺什么养分补什么养分,缺多少补多少。
在一种化学肥料中,仅仅含有一种营养成份的叫做单质化肥,同时含有氮、磷、钾、微量元素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成分的化肥叫做复合肥料或者混合肥料。复合肥料中含N、P或N、K两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称为二元复合肥,含N、P、K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称为三元复合肥,除以上各种元素外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的称为多元复合肥。有的复合肥料除了含有作物的营养元素外,还添加一些助剂,如杀虫剂、保水剂、抗旱剂等,使复合肥除了有供给作物养分功能以外,还具有其它作用,这种复合肥称为多效或多功能复合肥。
与单质肥料相比,复合肥料有许多优点:
(1)养分全,种类多
作物需要的营养往往是多样的而且有一定的比例。满足作物的这种需要,不仅能提高产量,也能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复合肥料就具有这种优点。复合肥料的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同时供应农作物的多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施肥的增产效果。
(2)浓度高、肥效大、经济
复合肥中各种营养成份的总含量,一般不低于,由于有效成份高,施用数

量比单质肥料少。同时,复合肥料的养分都是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副成份少或者不含有副成份,因而在运输和施用上都比较经济。
(3)匀质、安全、剂型好
复合肥料是匀质的,含有一定的营养成份而且有一定的比例,因而肥效全且均匀,不会出现某种养分局部过浓,而伤害作物的问题。复合肥都是颗粒状的,散落、不结块,机械施肥或手工施肥都很方便。
长期的农业生产表明,单一化肥施用效果不如多种化肥,多种化肥分开施用又不如混合施用。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复合肥料已成为向农业生产提供的主要肥料形式(经济发达国家占70%左右)。复合肥生产也构成了化肥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复合肥的生产
2.1复合肥配方的确定
复合肥的配方是指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的比例以及其它元素的加入量。因为复合肥多数用来作基肥,所以实际上也就是基肥中氮磷钾的比例。比如9-9-9的复合肥,就是指100 kg肥料中含氮9kg,五氧化二磷9kg,氧化钾9kg。即复合肥中氮磷钾的比例为1:1:1。
制定复合肥配方, 尤其是专用复合肥配方时, 既要考虑作物和土壤的需要, 又要考虑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要求,使得生产出来的复合肥产品既有正确的化学组成,又有优良的物理性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植物的种类
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同的作物是不同的,确定复合肥中各元素的含量,首先要考虑植物的类型。不同作物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大致数量如表1。
表1几种主要作物吸收的养分比例(以N为1)
作物 N P2O5 K2O
水稻 1 0.5 1.4
小麦 1 0.4 0.67
棉花 1 0.64 1.1
烟草 1 0.46 1.9
(2)土壤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长的基础,测定土壤的肥力对于科学施肥十分重要,测土施肥已成为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土分析得到,氮、磷、钾需要量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氮的确定:
Fn=
式中:Fn——氮肥需要量,kg/ha。
Y——预计产氮量,kg/ha。
N——土壤全氮量。
磷的确定:

式中:Fp——磷肥需用量,kg(P2O5)/ha
Pf——磷肥系数,即每千克土壤中提高有效磷时, 每公顷土壤需要加入的磷肥(P2O5)的千克数;
A——土壤施磷的临界值,mg/kg
B——实测得到的土壤有效磷含量,mg/kg
钾的确定:
F=(A-B)×0.18
式中:F——钾肥需要量, kg(K2O)/亩.
A——土壤代换性钾临界值;对于一般非喜钾植物可用90mg/kg作标准.
B——实测土壤代换性钾水平.
0.18——校正固定量并换算为kg(K2O)/亩.
通过对土壤的分析、计算,可以得到氮、磷、钾的需用量,从而确定该土壤所需肥料养分的比例。对于含有营养元素的土壤, 配肥时应把这部分扣除。如在不缺钾的土壤上种棉花,虽然

棉需要的比例是1:0.64:1.1但土壤钾已够用,所以它的实际养分需要比例就可以改为1:0.64:0。
(3)微量元素
除氮、磷、钾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硼、锰、钼、锌、铁、钴、铜、镁、钙、硅、硫等。这些元素在植物生理功能中是不能用常量元素代替的,它们各具有专一的生理功用。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一旦失去平衡,便会使农作物产生生理病害以至失收。在复合肥中增加适量的微量元素,以使农作物增产增收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一大突破。各种微量元素的施用范围往往较小,约0.05—1.0mg/kg, 过少或过多都是无益的, 甚至会造成危害。据有关资料报道, 微量元素的加人量为:每施1吨常用化肥,可加人硼0.2kg,锌0.5kg,锰0.5kg,铜0.5kg, 铁1kg,钼0.005kg。
对于微量元素的加人,除了用量以外,还应考虑复合肥中各元素间的协合与拮抗。例如锌一种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由于供氮量的增加,植物会导致缺锌,氮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拮抗作用。在土壤高磷的情况下而导致作物生长失调时可以通过施锌加以调整。施用钾可以抵消磷与锌的拮抗作用,并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锌。
(4)基础原料的选用
复合肥是由各种不同类型单一肥料复配而成,在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基础原料的选用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复合肥料的品质。作为复合肥基础原料的肥料很多,它们的特点是都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我国目前常用的有尿素、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钱、碳酸氢按、磷酸一按、磷酸二铁、硫酸锌、铂酸铁等。在选用原料时,根据复合肥配方中各养分的种类和含量或比例去确定所需原料的种类和用量。例如用含的N46%的尿素, 含N12%、P2O552%的磷酸一铵和含60%K2O的氯化钾配制N:P2O5:K2O=1:1:1的复合肥,需要尿素、磷酸一铵和氯化钾的重量比为31.78:36.55:31.67。除了考虑原料有效成分的含量外,原料的选用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针对复合肥的特点, 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作为基肥,含铵量较高,采用含缓效性养分为主的偏磷酸盐等作为种肥和追肥则多采用高效的磷酸二氢钾等。在配制复合肥时, 还要适当考虑追肥所施用的肥料量,这是对于复合肥作基肥而言。比如在某地区平均施肥量为氮20kg、磷10kg、钾20kg,而氮肥有50%作追肥用。因此, 在制定复合肥配方时就应该把氮肥去掉作追肥部分,即上列中复合肥的比例为1:1:2。第二、各种原料在混合过程中的化学作用。生产复合肥的各种原料在混合过程中也会发生化学反应,有些化学反应产生良好的效果,也有一些反应导致肥效的损失。

例如铵盐与消石灰相混,会发生如下反应:
(NH4)SO4+Ca(OH)→CaSO4+2NH3↑+H2O
导致了铵的损失。因此,铵盐和消石灰不能用在同一个复合肥配方中。在制定复合肥配方时, 对基础原料之间反应的详细研究非常必要,凡是产生如下反应的混合都是不可取的:(1)产生无效成分的反应;(2)放出挥发性化合物的反应产生不必要的盐对的反应;(4)释放大量热的反应;(5)增加吸湿性的组合。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分析, 得出各种原料混配程度如表所示。
表2肥料混配
原料名称 硫酸铵 硝酸铵 氯化铵 石灰氮 尿素 过磷酸钙 钙镁磷肥 氯化钾 消石灰 碳酸钙
硫酸铵 ○ ○ × ○ ○ △ ○ × △
硝酸铵 ○ △ × × ○ × △ × △
氯化铵 ○ △ × △ ○ ○ ○ × △
石灰氮 × × × △ × ○ ○ ○ ○
尿素 ○ × △ △ △ ○ ○ △ ○
过磷酸钙 ○ ○ ○ × △ △ ○ × ×
钙镁磷肥 △ × ○ ○ ○ △ ○ ○ ○
氯化钾 ○ △ ○ ○ ○ ○ ○ ○ ○
消石灰 × × × ○ △ × ○ ○ ○
碳酸钙 △ △ △ ○ ○ × ○ ○ ○
第三、各种原料在混合过程中的物理作用。有些原料的吸水性很强,当它们相混以后,会吸湿,结块,甚至分解完全失去肥效。在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物料的物理状态,可以往其中加人适宜的中和剂。加人中和剂的作用是中和原料在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水份或减少物料吸湿,降低物料的溶解度,有利于混合物料的造粒。第四、在生产专用复合肥时,如具有杀虫、除草功能的复合肥,可在其中加人杀虫剂、除草剂等。
2.2主要生产工艺
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复合肥的生产有掺混和混合造粒两种。掺混肥通常称为BB肥, 由含氮、磷、钾的单质或复合肥机械掺混。原料是尿素、磷按、氯化钾、硫酸钾等。产品有效成分高,还可以掺人微量元素和农药。它的主要生产流程是原料破碎——称量混合——成品包装。由于掺混肥往往是即混即用的地头混合,通常不需要进行成品包装。影响掺混肥料质量的因素除了化学组成配方外,原料颗粒的形状、密度和大小也十分重要,颗粒的大小不同是造成物料分离混合不均的主要原因。防止分离最好的办法是混合时采用颗粒度匹配的基本物料。混合造粒的方法是使用粉状原料或将粒状原料粉碎在造粒机中造粒,经过干燥、筛分后得到产品。它的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原料粉碎→称量混合→造粒→干燥→筛分→成品包装
(1)原料粉碎
生产复合肥的原料如不进行粉碎,颗粒较大,造粒不好,肥料混配不均匀,会直接影响到复合肥的质量和外观。因此,在造粒前,必须分别进行粉碎,保证各种物料粒度小于1mm。
粉碎机的选择根据物料的种类来选定,通常的粉碎机有链锤式、滚

筒式和笼式。由于链锤式粉碎机有自清洗性能,所以使用最广泛。有些物料如尿素,不能用高速磨粉机粉碎,以免温度高,物料粘度大,粉碎效果差。有些物料含水量较高,不利于粉碎,在粉碎之前要经过干燥等预处理。
(2)称量混合
称量混合就是把氮磷钾等各种基础肥料,按照拟好的配方,称量好后输送于混合机内进行。为了混合得更均匀,更准确,物料在称量前最好经振动筛筛选后,小于1mm的物料用来混合造粒,大于1mm的物料返回再次粉碎。有些物料在混合过程中会发生反应,影响造粒,在混合前要进行预处理。
(3)造粒
混合机混合好的物料,输送人造料机内,加人适量的粘合剂进行造粒。造粒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物料的性能和生产条件,主要的造粒法有团粒法、挤压法和喷浆法,造粒设备有圆盘造粒机、转鼓造粒机和挤压造粒机等。造粒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造粒机的设计和操作,造粒机的倾角、转速、直径大小,粘合剂的浓度、用量,加料出料方式等。造粒工序是复合肥生产的关键过程,精心的设计和操作可以增加造粒率,减少返料率,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
(4)干燥
粒状复合肥造粒后,往往含有较高的水分,需输送人烘干机内干燥,以保持成品在贮存过程中维持质量稳定。干燥器的选择重要的是要有恰当的干燥能力。一个设计得很好的干燥器可以减少物料中的水分,保持在某些情况下可提高团粒作用而不会造成任何物料损失和分解,而且尽可能使能耗降低。干燥器的体积、干燥的温度和物料在干燥器中的停留时间是设计或选择干燥器的重要指标。筛分干燥后的粒状复合肥,输送到双层筛进行筛分,以得到颗粒度大小合适的成品。筛分后较大的颗粒返回粉碎工序,而较小的颗粒或细粉则返回造粒工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成品包装
经筛分后的成品,或者直接送去散装贮存,或者送去包装。在湿度较高的不利气候时, 还可以将产品在贮存和包装之前用扑粉剂进行扑粉处理,改善颗粒表面的物理性能。
在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粉碎、造粒、筛分等工序会产生粉尘,在烘干工序会产生废气。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做好这些污染物的处理,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学习材料
2009年第2期
(总第六期)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心 ☆ 二○○九年五月九日
本期学习材料主要汇总整理了化肥行业常见原材料及一些基本的肥料知识,旨在使生产中心各个岗位的人员加深对化肥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希望相互传阅,勤于学习,扎实掌握这部分专业知识。
1 尿素

概述
尿

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其化学公式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这代谢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活力论从此被推翻。
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化学性质
分子式:CO(NH2)2,分子量 60.06 ,CO(NH2)2 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机无臭无味。密度1.335g/cm3。熔点132.7℃。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呈微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种物质,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生产方法: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学反应如下。
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若迅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机理:先脱氨生成异氰酸(HN=C=O),再三聚。)
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
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又称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甲醛反应,缩聚成脲醛树脂。
与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目前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了生产多种复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是

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发现
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发现尿素。1828年,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钾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从此,活力论的错误证明了,有机化学实际上开辟了。活力论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根本性差异,无机物所以无法变成有机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的尿中含有尿素;鸟和爬行动物排放的是尿酸,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
施用
尿素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
尿素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可积累大量的铵离子,会导致PH升高2~3个单位,再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数量的缩二脲,其浓度在500ppm时,便会对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制作用,因此尿素不易用作种肥。
用途
它可以大量作为三聚氰胺、脲醛树酯、水合阱、四环素、苯巴比妥、咖啡因、还原棕BR、酞青蓝B、酞青蓝Bx、味精等多种产品的生产原料。
一、调节花量 为了克服苹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时,于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 
二、疏花疏果 桃树的花器对尿素较为敏感但嘎面反应较迟钝,因此,国外用尿素对桃和油桃进行了疏花疏果试验,结果表明,桃和油桃的疏花疏果,需要较大浓度(7.4%)才能显示出良好效果,最适合浓度为8%-12%,喷后1~2周内,即能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但是,在不同的土地条件下,不同时期及不同品种的反应尚需进一步试验。
三、水稻制种 在杂交稻制种技术中,为了提高父母本的异交率,以增加杂交稻制种量或不育系繁种量,一般都采用赤毒素喷施母本以减轻母本包颈程度或使之完全抽出;或喷施父母本,调节二者的生长,使其花期同步。由于赤霉素价格较贵,用其制种成本高。人们用尿素代替赤霉素进行实验,在孕穗盛期、始穗期(20%抽穗)使用1.5%-2%尿素,其繁种效果与赤霉素类似,且不会增加株高。
四、防治虫害 用尿素、洗衣粉、清水4:1:400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

%以上。
五、尿素铁肥 尿素以络合物的形式,与Fe2+形成螯合铁。这种有机铁肥造价低,防治缺铁失绿效果很好。此外叶面喷0.3%硫酸亚铁时加入0.3%尿素,防治失绿效果比单喷0.3%硫酸亚铁好。
正确贮存方法
1、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贮存,下面要用木方垫起20公分左右,上部与房顶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于通风散湿,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过道。以利于检查和通风。已经开袋的尿素如没用完,一定要及时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尿素土壤中转化
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

2 碳酸氢铵
生产和性质
碳酸氢铵是一种碳酸盐,化学式为NH4HCO3,相对分子质量79,含氮17%左右。
生产碳铵的原料是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为:
NH3+H2O→NH3*H2O+热量
NH4OH+CO2→NH4HCO3+热量
碳酸氢铵是一种无色或浅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比重1.57,容重0.75,较硫酸铵(0.86)轻,略重于粒状尿素(0.66)易溶于水,0℃时溶解度为11.3%;20℃时为21%;40℃时为35%。
从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不难看出,碳酸氢铵其中有N(氮)元素。所以可以把碳酸氢铵当作一种化肥(氮肥)使用。它的俗名有“碳酸氢氨”、“碳铵”、“碳氨”等。纯净的碳酸氢铵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72%.
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不很稳定。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NH3)、水(H2O)、二氧化碳(CO2)。其中氨气有特殊的氨臭味,所以在长期堆放碳酸氢铵化肥的地方会有刺激性气味。
因为碳酸氢铵是一种碳酸盐,所以一定不能和酸一起放置,因为酸会和碳酸氢铵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使碳酸氢铵变质。但是也有农村利用碳酸氢铵能和酸反应这一性质,将碳酸氢铵放在蔬菜大棚内,将大棚密封,并将碳酸氢铵置于高处,加入稀盐酸。这时,碳酸氢铵会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NH4Cl)、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增加蔬菜产量,而生成的氯化铵也可再次作为肥料使用。
碳酸氢铵的化学式中有铵根离子(NH4+,即带1单位正电荷),是一种铵盐,而铵盐不可以和碱供放一处,所以碳酸氢铵切忌和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名氢氧化钠)或Ca(OH)2 (俗名熟石灰,化学名氢氧化钙)放在一起。因为铵盐和碱共热会生成氨气使化肥失效。
碳铵在水中呈碱性反应。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10~20℃时,不易分解,30℃时开始大量分解。我国多数地区主要作物的施肥季节在5~10月,其间平均温度在20℃以上,恰值碳铵开始较多分解的转折点,施用时必须采取各种防挥发措施。
碳铵怕”热”也怕”湿”,因生产时不能按常法加热干燥,故碳铵产品常有吸湿水,引起碳铵分子潮解,结果使密封包装下的碳铵结块,敞开时则加速挥发。
碳铵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农化性质上。碳铵是无(硫)酸根氮肥,其三个组分都是作物的养分,不含有害的中间产物和最终分解产物,长期施用不影响土质,是最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
碳铵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铵离子更易被土粒吸持,故当其施入土后不易随水下渗流失,淋失量仅及其他氮肥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因此,只要碳铵能较完全地接触土壤,被土粒充分吸持,施用后的挥发并不比其他氮肥高。有些条件下,如在石灰性土壤上,深施后还可比其他氮肥减少挥发损失。
施用:碳铵适用于基肥,也可用作追肥,但都要深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不离土不离水和先肥土、后肥苗的施肥原则即把碳铵深施入土,使其不离水土,被土粒吸持并不断对作物供肥。深施的方法很多,如作基肥的铺底深施,全层深施,分层深施;作追肥的沟施和穴施等。其中以结合耕耙作业将碳铵作基肥深施,较方便而功效高,肥效稳定。对旱作物如小麦、玉米作追肥深施,效果也较好,但须注意适宜用量,防止烧苗,应结合灌水,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
②避免高温季节和高温时期施用的原则碳铵尽量在气温小于20℃的季节施用,一天中则尽量在早、晚气温较低时施用,均可明显减少施用时的分解挥发,提高肥效。提倡碳铵与其他氮肥品种搭配施用,如将碳铵作基肥,用于低温季节,尿素、硫铵等作追肥,用于高温季节。

随着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碳铵在我国农用氮素中的比例将可能逐渐降低,被其他高浓度稳定的氮肥品种所替代,但碳铵仍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氮肥品种,不能忽视。
碳铵在施肥中的优势
作物在秋冬低温季节施肥,施用碳酸氢铵要比施用尿素效果好。
一是肥效快。碳酸氢铵属于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而尿素属于酰铵态氮肥,需要在土壤中尿素细菌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成铵态氮才能供根系吸收。在这里,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土壤温度。正常情况下,施入土壤中的尿素全部转化为铵态氮,在地温为10℃时需要7-10天,20℃时需要4-5天,30℃时仅需要2-3天。可见,作物冬季或早春追肥,施用碳酸氢铵比尿素见效快;如果施用尿素,还往往会因为肥效发挥缓慢而影响作物生长。
二是利用率高。碳酸氢铵在温度低于20℃的情况下极少挥发,施入土壤后,铵离子能被土壤胶体迅速吸附,其吸附力是尿素的8倍。因此,不易随水流失。而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未转化为铵态氮之前,呈分子状态存在,很难被土壤胶体吸附,容易流失。
三是效果好。有人做过试验,冬季麦田追施碳酸氢铵,其效果比在高温季节施用提高1-1.5倍。

3 磷酸一铵
概述
分子式:NH4H2PO4 分子量:115.03
磷酸一铵又称磷酸二氢铵。无色透明正方晶系晶体,密度1.803(19℃)。熔点190℃,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水溶液呈酸性。
宜作饲料添加剂,高效复合肥料。
磷酸一铵(MAP)是一种水溶性速效复合肥,有效磷(AP2O5)与总氮(TN)含量的比例约5.44:1,是高浓度磷复肥的主要品种之一。该产品一般作追肥,也是生产三元复混肥、BB肥最主要的基础原料;该产品广泛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高梁、棉花、瓜果、蔬菜等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广泛适用于红壤、黄壤、棕壤、黄潮土、黑土、褐土、紫色土、白浆土等各种土质;尤其适合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干旱少雨地区施用。
生产工艺流程
采用管式反应器工艺进行生产。磷矿粉(浆)与硫酸反应,反应料浆进行液固分离,得到湿法稀磷酸。稀磷酸经过浓缩得到浓磷酸。液氨与浓磷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后:(1)反应料浆喷于返料上进行造粒,然后经过干燥、筛分、防结块包裹、冷却等工序制得粒状产品;(2)反应料浆进行喷雾干燥、筛分、冷却等工序处理得到粉状产品。
主要指标
料浆法磷酸一铵
11-47-0 11-44-0 10-42-0
总养分(N+P2O5)≥ 58.0 55.0 52.0
总氮(N)≥ 10.0 10.0 9.0
有效磷(以P2O5计)≥ 46.0 43.

0 41.0
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 80 75 70
水分(H2O)≤ 2.0 2.0 2.5
粒度(1.00-4.00mm)≥ 90 80 80
物理性质
白色粉状或颗粒状物(粒状产品具有较高的颗粒抗压强度);呈中性;密度约1.80g/cm3;堆密度约960~1040kg/m3;在水中、酸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粉状产品有一定吸湿性。 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无氧化还原性;遇高温、酸碱、氧化还原性物质不会燃烧、爆炸。 洒落物及其处置方法:简单清扫即可。 运输贮存保护措施:为防止产品受潮结块、变质,应存放于室内或在产品上铺蓬布等防护物,同时避免产品暴晒于阳光下。
4 磷酸二铵
化学性质
DIAMMONIUM PHOSPHATE
分子式:(NH4)2HPO4 分子量:132.056
磷酸二铵又称磷酸氢二铵(DAP),是含氮磷两种营养成分的复合肥。呈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比重1.619,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有一定吸湿性,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挥发出氨变成磷酸二氢铵。水溶液呈弱碱性,pH8.0。
用途
磷酸二铵是一种高浓度的速效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特别适用于喜铵需磷的作物,作基肥或追肥均可,宜深施。
产品物理性质:本品易溶于水,溶解后固形物较少,适用各种农作物对氮磷元素的需要,尤其尤其适合于干旱少雨的地区作基乃以、种肥、追肥
施用
与尿素、硝铵、氯化铵可混性好。
产品主要成分:(NH4)2HPO4
主要原料
磷酸、液氨。
注意事项
作种肥时,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作基肥时,不能离作物太近,以免灼伤作物。
产品产制
磷酸二铵是用氨中和磷酸,经化合后将溶液蒸干而制成,其反应如下:
3NH3+H3PO4→(NH4)3PO4
(NH4)3PO4→(NH4)2HPO4+NH3↑
磷酸三铵极不稳定,在室温下极易分解而放出氨气生成磷酸二铵。
包装
一般装于塑料编织袋内,每袋净重50kg。进口磷酸二铵多为散装,在国内灌包。
进口规格及检验方法
进口磷酸二铵规格一般为:含氮量:不小于18%;有效磷:不小于46%;水溶磷:不小于40% ;水分不大于2.5%;粒度:1~4mm不小于90%。能自然流动。
5 磷酸铵
概述
磷酸铵是正磷酸与氨的化合物。正磷酸与氨反应时因中和程度不同,生成三种盐类,即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三铵。磷酸三铵的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放出氨而变成磷酸二铵。磷酸铵是二元复合肥料。其中磷酸一铵纯品含氮(N)12.17%,含磷(P)61.71%,商品磷酸一铵无统一规格,一般为11-52-0。磷酸二铵纯品含氮(N)21.71%,含磷(P)53.75%,商品磷酸二铵的规格为18-46-0或16-48-0。
磷酸铵物理性好,吸湿性小,不易结块,可以长期贮存;磷酸铵易溶于水,在25℃时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