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实验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
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学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

3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具准备: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

四,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实验二绿豆生长实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有关;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整理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五、教学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绿豆芽分别在阳光下和黑暗处的生长情况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将发芽的绿豆移植到了土壤当中。通过近几天的观察,现在你们种下去的绿豆芽生长情况怎么样?

1、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自己种的绿豆芽长的怎么样?

(2)比较与其他同学种植的绿豆芽,存在什么不同?种的好的学生发表自己种植的感受。

(3)聚焦差异:为什么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绿豆芽的生长?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2、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谈感受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师引导:我们在前面的教学中,通过实验,证明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那么

绿豆芽的生长与阳光是否存在关联呢?接下来,我们来研究绿豆芽的生长与阳光是否有关的实验计划。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课前做好准备在本节课中交流)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重点关注:如何控制不变量。

绿豆芽分别在阳光下和黑暗处的生长情况记录表

5、得出结论:实验说明了什么?

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温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对比实验,讨论两组实验条件的异同,在课前填好记录表,并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做好的绿豆芽让学生观察,提问“绿豆芽的根在生长过程中对水有什么要的要

求?

2、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利用一张餐巾纸,对折之后画出其中心线。然后选择左边滴上水,右边不滴,注意的是,尽可能不让

水侵入到右边无水区,要求滴水的时候水量要少,用滴管滴。然后将我们之前已将发芽的绿豆,取一株,将其根放在餐巾纸的中心线上。保证其不翻到。然后利用几天的时间,观察根的生长方向。并把结论写下来。

3、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4、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课前动手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出示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实物图,师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组讨论

(1)观察这三种植物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2)这三种植物分别生活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和它们生活的环境是否有联系?

实验小结:绿豆芽生长的条件水,土壤,空气,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

实验三:蚯蚓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2、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设计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环境的对比实验。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界是事物相互联系的。2、培养热爱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了解蚯蚓喜欢的环境特点。

三,教学准备:

大号培养皿一只、镊子一把,蚯蚓若干条、纸盒、纸巾若干。

四,教学过程

实验设计一: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

1.我们先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这个实验可以怎么设计?

2.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实验设计,全班交流讨论,课件出示实验计划。(学生受前几课绿豆对比实验的影响,容易想到做对比实验,但大部分学生会跟“绿豆发芽实验”一样用两个实验盒,因此讨论的重点应放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上。)

4.出示实验材料,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蚯蚓、土壤、喷壶、盒子,你们怎么利用这些材料去做?用几条蚯蚓做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你有什么要说的,实验中有什么要改进、注意的地方?最后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点:

(1)在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用喷壶在一端泥土上撒些水。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

(3)将实验盒放进抽屉,给蚯蚓一些选择的时间,不要惊扰它们。

5.请拿出一号实验盒,盒中的干湿土环境老师已经布置好了,接着请小组合作完成下面两步。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实验操作的小组看大屏幕思考下一实验计划。(课件出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还是光亮的环境?)

:实验设计二: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还是光亮的环境?

这个实验怎么做?实验的不同条件是什么?相同条件是什么?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组内讨论一下。(课件出示实验计划表格,根据学生所说填写相应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概括出实验步骤和注意点:

(1)在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

(3)盖上盒盖,用黑色的纸将盒子的一端包起来。

(4)将实验盒放进抽屉,给蚯蚓一些选择的时间,不要惊扰它们。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数据分析,建构新知

1.拿出第一个实验盒,观察结果,将数据记录于作业本上相应记录表内,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做记录。

2.课件出示统计表,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师在课件中打出。

3.汇总各组数据,提问:汇总全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个别条蚯蚓呆在盒子中间或者跑到“干燥”一边的情况,这时教师不可忽略,可以向存在这一现象的小组了解这条蚯蚓的情况,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比如这条蚯蚓快死了,触觉不够灵敏,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不够等等。)

4.学生观察第二个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记录于作业本上相应记录表。

5.课件出示统计表,各组汇报实验数据,师在课件中打出。

6.汇总各组数据,问:汇总各组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

7.综合以上两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生活环境。)

实验四:模拟火山喷发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获得对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

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地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

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积极思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通过进行一些有结构的观察活动,拓宽观察岩石的面,挖掘观察岩石的点。

2、对于岩浆岩的认识,要基于学生的大量观察,并能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猜测,并能够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

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标本、“火山喷发”模型、放大镜、小刀、钳子……

四,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五,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一层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注意事项]

1.说一说,思考每样物品代表什么?如:土豆泥相当于什么?番茄酱相当于什么?

2.注意观察,在给土豆泥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五:我们的小缆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影响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意识到转化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关系实验的设计。

四,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小车、细绳、电子表、即时贴、夹子和挡板各一、钩子(回形针)两个、垫圈若干。

教师材料:课件小车木板等。视频:重力动力小车——小缆车

五,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如果你准备到较远一点的地方去,你会选择怎么去呢?引出车,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几种驱动车的动力,为后面用重力拉动小车做铺垫。然后通过组装一个小缆车,通过让小缆车动起来的回答,使学生能够想到给车系绳子,在绳子的另一端挂垫圈的方法拉动小车的方法,从而引出是垫圈的重力拉动了小车,引出重力的概念。接着通过视频资料或动画资料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产生及重力的方向。最后通过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后得出重力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实验六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二、教学准备: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 1)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

3学生实验、记录 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 1) 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实验记录

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 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 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

1、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

科技社团活动教案 实验高中初中部 吴爱玲

社团活动一 活动时间:周二下午5:05-----6:10 活动地点:初一、三班教室 活动方式:视频演示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 2、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3、增强学生自信心 活动内容: 1、简单介绍科技创新的相关知识 2、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对科技创新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欲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简单介绍实验室配备的工具,学生观察并学习其使用方法 4、学生动手制作陀螺 作业:每位同学想一个创意

社团活动二 活动时间:周四下午5:05-----6:10 活动地点:劳技实验室室 活动方式:叙述、讨论、评价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指导学生创新的思路 活动内容: 1、学生逐一叙述各自的创意 2、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创意内容,并提出好的建议 3、根据讨论情况同学们完善各自创意 作业:准备自我创作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以备下节课使用

社团活动三 活动时间:周二下午5:05-----6:10活动地点:劳技实验室室 活动方式:分组实验 活动目的: 1、增加学生必要的知识基础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活动内容: 实验1、CaCO3+2HCL=CaCL2+CO2 + H2O

实验2、2NaOH+CuSO4=CU(OH)2 +Na2SO4 实验3、白磷燃烧 注:实验过程中遇到需注意的问题,及时给学生强调作业:把自己的创意以书面形式写出来 社团活动四 活动时间:周四下午5:05-----6:10 活动地点:劳技实验室室 活动方式:分组活动 活动目的: 1、增加学生的物理常识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实验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 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 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 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 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 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 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大班科学实验活动教案:奇妙的水 知识背景: 本活动使用的知识是相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相关知识。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增加 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 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 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 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 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 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 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幼儿能够通过 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实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 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 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 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能够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很多 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 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在幼儿实验 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能够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让 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一、本次活动完成的《纲要》和国家《科学》课程的目标有:

1、通过幼儿的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对事物的探究水平。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鼓励幼儿使用恰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示范性方案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水平。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四)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幼儿能够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2、试一试: 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教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身心发展规律 学科教育目标 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内容: 观察认识动、植物 探索自然现象 操作各种材料 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性和启蒙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域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1.以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分科教学 2.以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为主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 3.已季节为主线,选编教学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1.玩中学 2.做中学 3.想中学 4.试中学 5.用中学教学反思: 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 3.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空气的秘密(区域环境创设)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科学实验论文

论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关键词】搞好实验教学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认真做好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 1.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如酒精灯,需检查酒精的剂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点燃。如小灯座,要保持内部接触良好,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另外,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处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对第二个实验是用烧杯加热煮熟鸡肉,这个实验

需要时间太长,不适合课堂实验,可改为烤五花肉。这样试验时间缩短,实验变化加大,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 3.教师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准备实验时充分考虑解决方法。如演示《食物的营养》中,小刀要保持干净,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实验结果错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氧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溅炸裂集气瓶底部。 二、科学实验中应注重的几个内容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精选汇编)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电磁铁的磁力》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电磁铁的磁力》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 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舜德小学秦少奇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小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实验既培养兴趣又提高能力,也是本节的关键和重点。 电磁铁的磁力是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第2课。这节课既是对电磁铁的研究,又是对电磁铁听话的初步感知,是“听话的电磁铁”这一章承前启后的一节关键课。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教材是从各组制作的电磁铁吸起的回形针数量不同,来引出怎样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从而导入课题。导入平凡、无新颖。 (2)教材实验,用电磁铁吸起回形针的个数,衡量电流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操作中容易出现误差。 (3)教材实验,用电磁铁逐项逐项、单项式试验它的磁力大小的。这当然无直观对比性,效率也不高。 (4)教材纯粹电磁铁实验,没有与单元课题《听话的电磁铁》巧妙的结合。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创新导入,魔术表演,将电池节数隐藏在背面操纵,磁力说增就增,说减就减,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 (2)创新装置,用电磁铁试验的对比项在同一个装置中同时进行,增强直观对比性,更能提高实验效率。 (3)创新材料,用大头针代替回形针,会更细致、准确地衡量出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4)改进实验过程,首尾呼应,紧扣课题,与单元课题巧妙的结合。

4、实验器材 演示课件、一号电池8节、开关、电池盒8个、铁芯5个、大头针1盒、小烧杯3个、塑料夹子3个、带绝缘皮的铜线3米、自制装置板。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1)实验原理: A、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 B、电磁铁将电能转化为磁能。 C、其他条件不变: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线圈圈数越多,磁力越大。 (2)实验装置平面图及装置说明如下: A、电池多少可根据实验需要自由更换; B、塑料夹套在横栏上夹住各种类型的电磁铁; C、接通电源后,电磁铁产生磁力吸起大头针,再用空玻璃杯装好被吸的大头针,断开电路后,就可以比较大头针的多少。 6、实验过程 实验一:魔术表演。点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二:围绕课题电磁铁的磁力,探讨电流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关系。(详见课件) 实验三:围绕课题电磁铁的磁力,探讨电磁铁线圈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详见课件) 实验总结:归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概括这些因素与磁力大小的关

小学科学趣味科学实验(55个)

趣味科学实验(55个) 1.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3.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4.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幼儿大班科学实验教案《颜色的变化》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大班科学实验教案《颜色的变化》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幼儿大班科学实验教案《颜色的变化》 【活动设计】 在幼儿的生活视觉中,科学现象无处不在。对于各种鲜艳的颜色,幼儿有着比较多的接触和感知。因此,他们并不感到陌生,但对各种颜色的变化,还是不够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选择了这节《颜色变变变》的活动。在活动中,我设置疑问,让幼儿思考解决的办法,并通过实验,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能出现新的颜色,知道颜色可以变化,能解决美术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幼儿初步学会用简单的表格记录颜色的变化,体验、享受各种颜色变化所带来的惊喜。培养幼儿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的颜色,并对颜色的产生感兴趣。 2、积极参与尝试,探索三原色两两相调后的变化。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表达探索过程及结果。 【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X颜色与X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X颜色。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若干。 2、饮料瓶若干,内装约半瓶水。 3、在饮料瓶盖内装上不同颜料。 4、数字卡、颜色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玩魔术瓶 第 2 页共 5 页

1、出示饮料瓶,引出魔术师要把无色的水变成有颜色的水。 2、幼儿学说魔术语“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变出X颜色。” 3、你们还想变出什么颜色呢? 4、幼儿玩变色游戏,边说魔术语,并说说你变的是什么颜色。 5、X颜色像什么?引导用语“红红的xx,黄黄的xx”等。 6、给相同颜色的水宝宝排排队,数数有几个? 7、你们知道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吗? 8、小结:原来秘密在盖子里,因为盖子里有颜料,颜料跑到水里面,水就会变颜色。 二、变颜色 1、教师师范。 (1)教师挑选一个装有颜料水的瓶宝宝(黄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水宝宝?(并进行记录) (2)教师再挑一个装有(红色)颜料的盖子。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呢?(并进行记录) (3)现在我又要变魔术了,看看这回我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幼儿操作。 (1)教师指导幼儿将操作过程正确的记录下来。 (2)教师巡视,询问调色情况,并倾听幼儿的交谈。 三、集体回顾 1、引导幼儿说说变得过程。 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变的? (教师根据回答,把色彩出示在黑板上。) 2、引导幼儿说:xx颜色和xx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了xx颜色。 第 3 页共 5 页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 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

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 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 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趣味科学小实验小实验-1

趣味科学小实验-I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茫茫沙漠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 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你见过沙漠吗?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沙漠里有什么?(仙人掌、蝎子等) -教师:沙漠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止沙化?

初中生物发酵演示实验创新设计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荣琴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设计该实验的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获得对发酵的感性认识; 2、理解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 3、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 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二、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 教材原型

不足之处: 1、反应条件不明确,反应时间难以控制 发酵需要控制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发酵密度等。不同的条件对实验速率的影响非常大。而原实验对这些条件均未明确提出,反应时间难以控制,甚至要1~2天才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2、教材所用的实验装置使得实验现象见效慢 气球要鼓起来,那么必须产生足够多的气体,因此要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的话,时间长。 3、未探究发酵产物 原实验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改进了实验设计 ⑴更改了实验材料,将白糖换成葡萄糖,加快了反应速率。 ⑵明确了实验条件,加快了实验速率 ⑶探究了发酵产物 2、改进了实验装置 尝试自制实验器具,实验器具简单易得,使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四、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橡胶塞的玻璃瓶(打点滴的盐水瓶)、带针头的输液管、大烧杯 (用作水浴保温)、量筒、小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漏斗 2 、实验用品:葡萄糖约15g 、干酵母约5g 、澄清的石灰水、40摄氏度左 右的温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气球变大了【设计意图】气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游戏玩物。在幼儿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气球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而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操作,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 2.学会看步骤图,并能大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醋、苏打、糖、盐、塑料刻度瓶、漏斗、吸管、气球、小汤匙、步骤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奇奇科学屋,今天奇奇博士为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苏打粉、糖、盐、醋,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实验材料。 3.启发幼儿猜想:我们在糖、盐、苏打粉里分别加入醋,

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观察醋分别和糖、盐、苏打粉加在一起的不同现象。 1.提出操作与观察要求: (1)2人一组,分别将醋倒入装有糖、盐、苏打粉的瓶子里。 (2)观察糖、盐、苏打粉分别和醋混合后的不同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师:小朋友刚刚发现的秘密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秘密,它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可大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更神奇的秘密呢?(出示步骤提示图)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气球变大了”,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操作、观察和记录。 1.出示步骤提示图,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 (1)幼儿观看步骤图,简单说一说步骤图的操作提示。 (2)教师结合步骤图,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师:“气球里的糖、盐、苏打分别倒入醋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我把秘密留给小朋友们去发现吧!” 2.提出实验的要求: (1)学会协商,按步骤提示两人相互配合进行实验操作。 (2)操作完认真观察三个瓶子上气球的变化,然后把你

趣味儿童科学小实验

科学小实验-------力的世界今天,爸爸和我掰手腕,我都用了全身的力气,爸爸的手腕纹丝没动, 他的力气真大。所以我想到了老师科学课上讲到的力。力无处不在,它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而运动是由力引起的。我和爸爸一起做了几个有关力的小游戏,一个个的小游戏都出乎你的意料,惊喜不断,借此机会也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第一个:硬币和纸谁先着地 硬币和纸,一个轻一个重,怎么会同时落到地上的呢?不要不信,关键是 看方法和技巧。这里有一个机会等着你啊。 所需材料:一枚一元硬币,一张纸,一把剪刀。 游戏:用剪刀剪出一个和硬币一样的大小的纸片,把纸片和硬币紧贴着放在同一只手上,纸片要在硬币的上边。拿着硬币的边缘,不要碰到纸片,把它们往下丢,发现硬币和纸同时落地。 分析:当硬币在空气中快速下落时,它会拉住紧跟在后边的空气, 硬币上方的气压会把纸片紧紧的压在硬币上,因此硬币和纸会同时落地。 但如果 有空气进到它们之间的话,它们就会分开,纸片会以飘动而不是和硬币一起掉落的方式,掉到地面。 第二个:有趣的的纸杯 用力一吹,纸杯就会自动的跳开,真是又稀奇又好玩,你想不想试一试呢? 所需材料:二个纸杯。 游戏:把二个纸杯套在一起,然后搁在桌子上边。用力向二只纸杯的连接处 吹气,里边的纸杯便会迅速的跳离开来。不过,你要记住,不能用手去碰纸杯。 分析:当我们向二纸杯的连接处吹气时,吹出来的气会将纸杯重叠 处空隙中的空气替换出来,同时还会产生一股压力,迫使在内层的纸杯是这种挤压下自动跳离。 第三个:瓶子中的力量 把气球套在汽水瓶上,气球却被一个看不见的魔手“抓”进了瓶子。 所需材料:沸水,一个玻璃汽水瓶,一只气球。 游戏:在汽水瓶中灌入一瓶沸水。五分钟以后,倒出瓶子里的沸水,把气球迅速的套在瓶口上。把汽水瓶放在冷水龙头下面,让冷水浇在汽水瓶的瓶腹上,此时,你可以看到,气球被“唰”地吸进了汽水瓶里边。 分析:汽水瓶里因为装过沸水,因此倒出沸水后,瓶内的空气仍然是热的,热空气遇到冷水,体积变小,于是,汽水瓶内部的空气压力就小于汽水瓶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教案:神奇的水 教材分析 教材本身来源于幼儿生活,或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所关注的周围事物。此活动鼓励孩子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渗透和培养。 学情分析 大班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而且对身边发生的事物产生了探究欲望,也有了一定的主见。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能产生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此活动中,让孩子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鼓励孩子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再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教师力求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为他们提供一些蕴含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通过体验过程,交流经验达到教育目标。鼓励孩子从多种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 教法 本次活动采取了谈话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 本次活动引导幼儿采取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的设计注重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努力探究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用不同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乐于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实验与合作的乐趣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 活动重点:了解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征(突破策略:使幼儿通过比较、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水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水的其它特征(突破策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引导幼儿分区玩水,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在让幼儿自己进行总结) 活动准备: 两半瓶水(盖上粘有颜料)、四大杯水、一杯黑醋、方糖若干、凹槽管、泡沫、石头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魔法变变变 ·幼儿观察水,师将准备好的有颜料的水瓶拿出来用力摇晃使水变色 询问: 1,老师手中是什么? 2,水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神奇吗? *认识水 ·师拿出一杯醋和一杯水供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其不同之处(请幼儿来闻一闻,尝一尝) ·幼儿总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玩水体验,找出水的其他特征 ·幼儿分组入实验区进行实验 实验一区:幼儿用槽管进行实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创新教案【教学设想】 1.选择一次自己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2.语句要通顺、连贯。 3.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 4.懂得欣赏他人文章,为他人的文章出谋划策,避免在今后在自己的文章中犯相同错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题目可供选择的内容比较广泛,大家自主挑选的余地比较大,在认真回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印象深、感兴趣的实验来写。 2.题目对实验的时间和地点均没有任何限制。不论什么时间,也不论什么地点做过的小实验都可以做写作的材料。 3.“按照先后顺序把实验的经过写清楚”是本次作文的重点。写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把小实验重新做一遍;或仔细观察,请别人把小实验再演示一次,边看边记,记下实验的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写的时候,要分步分节写,先做的先写,后做的后写。 4.“注意写出实验过程中人物的心情”是本次作文的难点。要注意穿插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散地写。如当实验进行到十分紧要的关头,当时自己心里是怎样想的,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反应都可以适当地写一点。 二、初改探秘 1.明确做法 2.学生初改他人习作 3.分析修改结果 (1)分析全班这次习作修改的基本情况。 (2)分析全班同学的分数及排名情况,我们先来看看排前几名的是哪几位同

学? (3)看了排名,你最想看谁的文章,我们来看看评得准不准确。 4.小结:一个人评价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未能严格按照标准来评分,存在误差。 5.修正误差:看了两篇文章评分的比较之后,同学们对你刚修改的文章有没有觉得评分不准确呢?现在把刚才修改的文章抽调回去,再把分数调整一下。 三、再改求准 1.明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改三篇别人的作文,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来评分,先自己评分修改,再小组合作修改,把分数打在相应的扣分栏处,最后将结果保存到“二改文”文件夹。 2.学生合作修改 3.分析修改结果 (1)对比前后两次精细测评结果:我们来看一看两次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了?(2)美文欣赏: A.展示得分最高的学生习作,由评改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评分,有什么标准? B.你在评改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同学也写得不错,请向同学们推荐一下? (3)出谋划策:还有的同学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够,请给这些同学提提建议。 (4)有问必答:现在打开自己的文章,看一看同学是怎样给你的习作修改评分的,如果发现修改或评分不合理的提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你有什么收获?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8

一、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圆筒飞机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空气的流动性 (二)技能目标:1、通过对圆通飞机的组装,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2、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激发幼儿对生活科学的热爱。 三、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点:大纸环和小纸环哪个在前面,飞机飞得更远;探索路径:调换两个纸环子的位置,看看在哪种情况下,飞机飞得更远;兴趣点:幼儿对比哪种情况下飞机飞得更远;重点:了解空气的流动性;难点:纸环和机翼的粘贴。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圆筒飞机图片、吸管 五、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教师折一架纸飞机,将纸飞机飞舞在空中(调动气氛),瑞欧看到我们的飞机这 么好玩,它也想自己做一架飞机,于是瑞欧拿了一些宝贝来,它也想让小朋友跟 他一起来做飞机,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吗? 小朋友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先来探索一下吧!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感知材料 教师出示吸管,请幼儿观察吸管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吸管可以用来干些什 么?再出示圆通飞机图,请幼儿观察这两张纸条有什么不一样?都能用来干些什 么?(注:提示吸管的安全性)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将长短不同的纸条取下,用透明胶把纸条粘贴成大小不同的纸环,再用透明胶分 别把大小不同的纸环固定在吸管的两端。把飞机翅膀图片朝着大环方向,用透明 胶固定在吸管的中间。在贴大纸环的吸管部插入一个回形针,调整飞机的最佳效 果。 3、总结:纸飞机本身的重量会牵引它向下掉落,机翼则会抓住空气,让纸飞机 在空中漂浮,一上一下的两股力量,再加上投掷者帮助纸飞机向前滑行的动力, 飞机就能飞起来了。 (三)互动课堂 1、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远,可分组进行。 2、下面哪个交通工具可以飞上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