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第一节《疆域》(第3课时)

第一章 第一节《疆域》(第3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第3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读图说明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简称、行政中心

【重难点】能在中国政区图找到34个省级行政区,并说明它们的位置、轮廓、简称、行政中心

【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

1、先用5分钟通读课本6—9页(文字、图),整体感知。

2、再用5分钟完成预习案,并用横线在课本上画出知识要点。

3、.结合图文资料用10分钟努力填写探究案和提升练习,提出疑问并备注。

【预习案】相信自己,开启智慧之门。

1.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2.写出你的户口所在地:

省级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县级包括、。3.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

乡级包括、。共包括个省;个自治区;___个直辖

市;个特别行政区。

【我的疑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探究案】我参与,我快乐。

探究点:

一、【动手实践PK拼图找图活动】结合第九页活动题

1、组内个人PK

2、组间个人PK

3、整组选代表PK

二、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践并分析中国政区图完成以下题目

(1)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省级行政区。

(2)跨纬度最广、南北距离最长的省级行政区。

(3)面积最大的省、最小的省。

(4)北回归线穿越的省自西向东依次是

(5)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的省。

(6)最靠东、西、南、北的省级行政区。(7)邻省区最多的省、自治区。

(8)既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省

(9)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

(10)有2个简称的省(写出简称)

(11)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

【提升拓展】

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①②③④

(2)四个省中,临海的有_____,陆上同邻国接壤的有,纬度最高的是_____(填序号),流经③境内的河流为

_________.

USER 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成于学

(3) 四个省中,地理位置最偏东的是___,最偏西的是___,有热带分布的是

____(填序号)。

【我的收获】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省份与濒临的海的连线,正确的是()

A.辽宁、河北、山东——渤海

B.辽宁、山东、江苏——东海

c.江苏、安徽、山东——黄海 D.浙江、广东、广西——南海

2.下列省(区)与简称、人民政府驻地的连线,正确的是()

A.广西——粤——桂林 B.福建——闽——厦门

C.青海——青——兰州

D.贵州——黔——贵阳

3.位于我国长江下游的直辖市是()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4.我国的4个直辖市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5.以下省级行政区有两个简称的是()

A.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贵州、云南

6.我国最新成立的直辖市是()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成于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 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及酶的催化效率 一系列酶制剂产品,以帮助食品生产厂商节能减排。该公司推出的PanamoreSpring 产品与其他乳化剂相比,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近80%的碳排放量;微生物磷脂酶CakeZyme 产品能使食品厂商在生产蛋糕等食品中节省20%的鸡蛋用量,延长保质期;高性能酶制剂RapidaseFPSuper 能有效避免新鲜水果在经过机械或热处理加工后产生的不良副作用,改善口感。酶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么酶具有什么作用?酶的化学本质又是什么呢? 方式二 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时候会改变反应的速率,这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体内也时刻发生着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也需要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是酶。 一、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 1.酶的发现 (1)18世纪末:斯帕兰扎尼证明鹰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2)19世纪????? 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 结果 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 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 (3)1897年: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酶。 (4)1926年:萨母纳尔分离得到脲酶结晶,才弄明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本质 (1)合成场所:活细胞内。 (2)化学本质: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 3.酶是生物催化剂 (1)特点: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 (2)底物: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叫底物。

(3)酶催化底物反应的机理 ①“钥匙与锁”的原理 ②酶促反应过程 底物+酶→酶-底物复合物→复合物形状发生一定变化→酶+产物。 4.酶的活性: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归纳总结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生理功能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组别 证明酶是蛋白质证明酶是RNA 实验设计结果实验设计结果 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待测酶液+派洛 宁试剂 是否出现红色 对照组已知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已知RNA液+派 洛宁试剂 出现红色 (1)共同点:可以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加快反应速率,但酶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 (2)不同点:无机催化剂一般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起催化作用,而酶在生物体内发生催化作用,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例1(2019·嘉兴3月模拟)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化学键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4.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5.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离子键 1.钠与氯气反应实验: 实验现象及解释实验结论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色火焰(原因:金属钠与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集气瓶中有白烟生成(原化钠。 因: )。 2.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过程 原子结构达到稳定结构离子结构NaCl形成过程 示意图的途径示意图 电子 Cl:得到Cl-: 电子 3、离子键概念:称为离子键。 思考:“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相互吸引吗? 4、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5、成键本质:静电作用 6、离子化合物: 由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通常, 由形成。 (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BeCl等。) 32 思考: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吗? 注意: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铵盐、大多数金属化合物) 例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1)KI(2)HBr(3)Na 2 SO 4 (4)NaOH(5)KNO 3 7、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 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例如:原子电子式: Na:失去Na+:阳离子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来表 示Na+Mg2+

阴离子电子式: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并标明离子所带电荷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AB 型 : AB 型: 2 A B 型: 2 ①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 钙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钙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硫离子 ②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NaCl : MgO Na 2S : MgCl 2 ③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 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注意: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 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KBr : MgCl 2 : 第二课时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2、共价键的成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当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分子时 一般不发生电子的得失 ,通常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方式结合。 3、成键本质: 共用电子对 4、共价化合物 以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所组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如 H 0、C0 等。 2 2 注意: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 化合物中(如 NaOH 、Na 2O 2 ) (3)判断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方法: 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离子键, 如果有,则为离子化合物;如没有,则为共价化合物。 5、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学案

第三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能力目标: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细胞呼吸的原理的本质 3、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学习方法】学案导学、互助探究 【课前预学】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 ...的生成___________或其它产物,释放出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二.探究影响细胞无氧呼吸的因素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确定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因素。 【课堂导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如果该实验培养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含葡萄糖,请猜测可能出现的产物,如何鉴定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产物? 3.请画出该实验中的两套实验装置,并解释每个装置各个部分的作用。【课上悟学】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 某研究小组用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 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 材料用具:保温桶(500 mL)、温 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为0.1 g/mL 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在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 出的热量更多。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课后反思】 你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A 80%以上 B 60% C 不到一半 D 基本不会 本节课你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 __________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 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②__________ 加入240 mL煮沸后冷 却的葡萄糖溶液 B ①__________ 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 加入240 mL的葡萄糖 溶液 A 方法步骤三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一 装置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④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C 方法步骤三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一 装置 现象 鉴定对象 试剂

高中-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乙醇 第1课时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1课时乙醇 一、基本概念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________被其他______或________所______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 衍生物。如:乙醇可看成是______的衍生物、一氯甲烷可看成是______的衍生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___的______或________叫做官能团。如: 物质CH3Cl CH3CH2OH CH2===CH2 所含官 能团 —Cl —OH —NO2 官能团 的名称 氯原子羟基硝基碳碳双键 二、乙醇 1.物理性质 俗称气味状态 密度 (与水 相比) 挥发 性 溶解 性(在 水中) 2.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分子模型

3.化学性质 (1)与钠的反应 ①实验步骤: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②实验现象:钠粒开始沉于无水乙醇______,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______色,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______产生。 ③检验产物: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______。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④结论:有______物质及______生成,无______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发出________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应用:是一种优良的______。 ②催化氧化

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课后达标检测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11(独立成册)] [基础巩固] 1.决定乙醇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是() A.羟基B.乙基(—CH2CH3) C.氢氧根离子D.氢离子 解析:选A。乙醇的官能团为羟基(—OH)。 2.下列有关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乙醇中的水可以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 B.由于乙醇能够溶解很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所以可用乙醇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C.由于乙醇能够以任意比与水互溶,所以酒厂可以勾兑各种浓度的酒 D.由于乙醇容易挥发,所以才有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 解析:选A。乙醇的密度比水小,但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故除去乙醇中的水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应加入生石灰,然后蒸馏。 3.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 B.钠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向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变红色 解析:选A。ρ钠>ρ乙醇,故钠沉在乙醇液面的下面;钠与乙醇反应放热少,故钠不熔化;烧杯中无OH-产生,故酚酞不变红色。 4.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其他氢原子不同的是() A.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水 B.乙醇可以制饮料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0.5 mol H2 D.1 mol乙醇可生成1 mol乙醛 解析:选C。乙醇分子中共有6个氢原子,其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比较特殊,A项中所有的氢原子参与反应,B项无法证明,D项中有C—H键参与了反应,只有C项表明羟基上的氢原子与另外5个氢原子不同。

5. 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 .加成反应 B .氧化反应 C .与Na 反应 D .与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解析:选D 。该分子中含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醇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与钠反应,但不具有酸性,不能与Na 2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 6.已知分子中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醇、乙二醇()、丙三醇( )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氢气。则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 A .6∶3∶2 B .1∶2∶3 C .3∶2∶1 D .4∶3∶2 解析:选A 。羟基个数与被置换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1。三种醇与钠反应放出等量 的氢气,则三种醇提供的羟基个数相同,因此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13 =6∶3∶2。 7.分子式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8种 B .7种 C .6种 D .4种 解析:选B 。分子式为C 4H 10O 的同分异构体有

第三节《化学键》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节《化学键》第 二课时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课时教案编写者:白桦使用者:使用时间:第7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共价健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 [板书] 第四节化学键(第二课时) 四、共价键 [师]什么是共价键呢我们初中所学的共价化合物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请大家看以下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电脑演示]氢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集气瓶的瓶口有大量白雾出现。 [师]需要注意的是,该现象不能用“白气”或“白烟”来描述。因为它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分子与空气中的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瓶口所形成的现象,应该说是“白雾”。 我们前面学过,氢气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这是它们在又一条件(即点燃)下反应的反应现象。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 H2 + Cl2 = 2HCl [师]在该条件下,氢分子被破坏成氢原子,那么,当氢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它们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呢它们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氯化氢分子的。 [师]像氯化氢这样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而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就叫做共价键。 [板书]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师]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的过程,我们可用下列动画形象地表示出来。 [电脑演示] [师]以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了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共用,使它们各自都满足了对方的要求,并把它俩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即共价键的存在,使氯原子和氢原子最终结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第一章第三节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银川模拟)右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某 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该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 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后,若M点位置向东接近O点,则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2.一年中,O点的太阳高度最大值约为() A.23°B.43° C.47°D.57° 解析:第1题,北半球的一段纬线,O点应为晨昏线和纬线的切点,MN为昼弧,当M 向东接近O点时,表示北半球昼越来越短,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第2题,若一年中O点太阳高度最大,应该MN纬度最低,太阳直射点纬度最北,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MN为北极圈,O点正午太阳高度用公式求出为47°。 答案:1.D 2.C (2011·东城模拟)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4.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5.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第3题,a一年四季昼长不变,恒为12小时,这一定是赤道地区;b和c都是北半球冬至日时昼长最长,夏至日时昼长最短,这一定是南半球;d在春秋分日时昼长为12小时,在冬半年昼长为0小时(极夜),夏半年为24小时(极昼),这点一定是北极点。第4题,由上题知a为赤道,自转线速度应为最大,d为极点,自转线速度应为最小,排除C、D选项。b的昼长一年中变化幅度小于c,可判断c的纬度(位置)比b高,自转线速度b大于c。第5题,c为南半球南极圈上的点,昼最长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长应为一年中最短,正午太阳高度应为一年中最小,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答案:3.D 4.B 5.C 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 接的现象叫“白夜”,白夜线是指白夜现象发生的最低纬度。 右图中弧线BAC为晨昏线。当北半球发生白夜现象范围 最大时,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时刻,下列各地理现象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在法国南部的海滩“沐浴”午后阳光 B.在几内亚湾上的游轮欣赏落日余晖 C.在西湖感受“二月春风似剪刀” D.在鄱阳湖观“落霞与孤鹜齐飞” 7.图示时刻,下列有关图中各地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太阳位于A点正南方位 B.漠河还没开始出现白夜现象 C.D点比漠河先迎接日出 D.阿勒泰地区太阳高度角接近一天中最大值 8.若黄赤交角变大到25°,白夜线最低纬度将()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第1课时) 学案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1课时硅酸盐材料 课前自主预习 一、硅酸盐 1.硅酸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形形色色的硅酸盐存在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古代的陶瓷、砖瓦、现代的玻璃、水泥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2.硅酸钠 (1)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具有强的黏合性。 (2)化学性质: ①过量的CO2通入到Na2SiO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反应的原因:酸性H2CO3>H2SiO3。 ②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2SiO3+CaCl2===CaSiO3↓+2NaCl。 (3)用途: ①建筑业常使用的黏合剂; ②用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和纺织品既防腐蚀,又防火,故常被称为木材防火剂; ③还可用作肥皂填料等。 (4)硅酸盐的表示方法:

二、硅酸盐产品 1.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 硅酸盐产品 原料 主要设备 水泥 石灰石、黏土 水泥回转窑 玻璃 纯碱、石灰石、石英 玻璃窑 陶瓷 黏土 许多硅酸盐具有多孔结构,孔径不同的硅酸盐具有筛分分子的作用,常用作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还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 3.传统硅酸盐工业 (1)玻璃: ①生产过程: 纯碱、石灰石、石英等――→粉碎后 适当比例 玻璃熔炉――→冷却成品玻璃 ②主要化学反应: Na 2CO 3+SiO 2=====高温 Na 2SiO 3+CO 2↑; CaCO 3+SiO 2=====高温 CaSiO 3+CO 2↑。

③主要成分:Na2O·CaO·6SiO2。 ④几种常见玻璃: a.石英玻璃——成分为SiO2,以纯净的石英为主要原料制成。 b.钢化玻璃——普通玻璃在电炉中加热软化,然后急速冷却而成,机械强度是普通玻璃的4~6倍。 c.有色玻璃——普通玻璃中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如Cu2O:红色玻璃,Co2O3:蓝色玻璃,MnO2:紫色玻璃等。 (2)水泥: ①生产过程: 黏土、石灰石 ――→ 粉碎后 适当比例 水泥回转窑――→ 加入石膏 粉碎 水泥 ②变化: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③主要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 铝酸三钙:3CaO·Al2O3。 ④加入石膏的作用: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 ⑤用途:建筑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等。 课堂互动探究 硅酸盐及其产品 1.硅酸盐及其性质 硅酸及其缩水结合而成的各种酸所对应的盐统称硅酸盐。 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其结构如右图所示。每个Si 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四面体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还可以通过顶角的O相互连接,每个O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与2个Si相结合。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硬度高、熔点高、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等特点。

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3

课时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提高判读光照图的能力。2.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通过日常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理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夏半年?????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冬半年?????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 判断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 ) 2.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最大,一年有两次直射。 判断 1.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 2.极昼现象出现时,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 ) 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1)成因 (2)划分(北温带地区) 类型 范围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天文四季过渡季节白昼最长太阳最 高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最短太阳 最低的季节 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 2.五带 (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五带的划分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极地地区,要面对极昼或极夜的困扰。极昼期,人的生物钟紊乱;极夜期,长时间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1.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提示: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答案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 1.掌握乙酸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的方法。 一、乙酸 1.组成和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 — 气味 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和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 实验现象 (1)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 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浓硫酸 △CH3COOC2H5+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和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的官能团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和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 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和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2.物理性质 {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的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的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和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一、乙醇、水、乙酸分子中羟基的活泼性 【例1】下列物质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产生H2的速率排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②NaOH溶液③醋酸溶液 <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②>①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金属钠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上是与其中的水反应。已知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与钠反应速率更快。 归纳总结 羧基、醇羟基及水中氢原子活泼性比较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 备课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上册) 提出问题导入: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1、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 2、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 3、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 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一、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讲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所示范围、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所示范围内容反映 比例尺愈大愈小愈详细 比例尺愈小愈大愈简略 练习:做P21读图活动1巩固: 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城区地图”,量算从文化宫到美术馆的直线距离; 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 学生活动: 1.量算P21G图中河流的曲线距离 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提问过渡: 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 2、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被炸,此事轰动了世界,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 什么地图?(世界地图) 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 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 承转: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板书:二、地图的种类 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板书: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时3解析

课时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运用图示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的更替规律和地球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①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②长,夜越③短,北极四周出现④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⑤小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⑥短,夜越⑦长,北极四周有⑧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⑨昼夜等长,都是12小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⑩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维活动 1.自9月1日开学到本年末,观察你所在的城市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注意期间是否经过二分二至中的某个节气。其变化是否有明显改变? 答案北半球各地区 时间9.1 →秋分→冬至→年末 昼夜 状况 昼长夜 短 昼变短 夜变长 昼夜 平分 昼变短 夜变长 昼最短 夜最长 昼变长 夜变短 昼短 夜长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3.五带 (1)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五带的划分:包括?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思维活动 2.全球哪些纬度地区会有明显的“四季”特征,哪些地区没有?

答案中纬度地区有,低纬度和高纬度没有。 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 19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a、图b分析,夏(冬)至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2)结合图c,分析春、秋分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与纬度有何关系? (4)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半球的昼夜长短有什么关系? (5)探究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答案(1)夏(冬)至日时,南(北)极圈及其以南(北)地区出现极夜,北(南)极圈及其以北(南)地区出现极昼,从南(北)极圈向北(南)到北(南)极圈昼渐长,北(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北)半球相反。 (2)春、秋分时全球各个纬度昼夜等分。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赤道地区,全年昼夜长短无变化。 (4)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其昼长大于夜长。 (5)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反思归纳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与直射点位置无关。

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1课时 环 5 2 5 5

(提问)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提问)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 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 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 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1:500000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能不 能知道?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提问)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 不仅会读比例尺,还要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提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提问)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第三章 第三节 第课时

第2课时乙酸 [目标导航]1、掌握乙酸得组成、结构及主要用途。2、掌握乙酸得物理、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得概念。3、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得应用及与人体健康得关系。4、学会分析官能团与物质性质关系得方法。 一、乙酸 1.组成与结构 2.物理性质 俗名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 醋酸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与乙醇易挥发 3、化学性质 (1)弱酸性 ①弱酸性:乙酸在水中得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就是一元弱酸,具有酸得通性。 ②醋酸与碳酸酸性强弱得比较实验 (2)酯化反应 ①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与水得反应。 ②反应特点:酯化反应就是可逆反应且比较缓慢。 ③乙酸与乙醇得酯化反应 实验现象(1)饱与Na2CO3溶液得液面上有透明得油状液体生成; (2)能闻到香味

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 浓硫酸 △CH3COOC2H5+H2O 点拨①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生成酯与水。 【议一议】 1.判断正误: (1)乙酸得官能团就是羟基。() (2)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 (3)可用食醋除去水壶中得水垢(以CaCO3为主)。() (4)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得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答案(1)×(2)√(3)√(4)× 2.乙酸、碳酸、水与乙醇中分别加入少量金属钠,反应最剧烈得就是哪种?为什么? 答案反应最剧烈得就是乙酸,因为乙酸中羟基氢最活泼。 二、酯 1.酯 羧酸分子羧基中得—OH被—OR′取代后得产物称为酯,简写为RCOOR′,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警示乙酸中羧基上碳氧双键与酯基中碳氧双键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2.物理性质 低级酯(如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芳香气味。 3.用途 (1)用作香料,如作饮料、香水等中得香料。 (2)用作溶剂,如作指甲油、胶水得溶剂。 【议一议】 3.除去乙酸乙酯中得乙酸或乙醇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不能,因为此时乙酸乙酯会转化为乙酸钠与乙醇而将乙酸乙酯反应掉。

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课时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加深对电子配对法的理解;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特征;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 [复习]1.什么是化学键? 2.什么是离子键?哪些元素化合时可形成离子键?

3.用电子式表示NaCl,CaF2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回答、板书后,给予纠正,补充。 [引入新课]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 引出课题。 [讲解]以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例,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结合投影片,氢原子电子云的重叠过程) 分子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活泼的金属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 引导学生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进行对比导出共价键的概念。 电子不是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是在两个原子间共用,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共用电子对在两个原子核周围运动,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一、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 [提问]你学的分子中,有哪些原子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的?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举例Cl2,N2,H2O,NH3,CO2的分子中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引导学生分析 [过渡]在前一节,我们学习过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那么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如何呢?

第一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第1课时碳化合物、糖类和脂质 脂肪肝、糖尿病等。因此,在日常饮食中,不少人对糖类和脂质是唯恐避之不及,更有一些爱美人士因害怕变胖,而把糖类和脂质视为大敌。 糖类和脂质有哪些种类?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有哪些作用呢? 方式二一头猪在“5·12”大地震中被埋36天后获救,创造了一个生命奇迹,网友们为它命名“猪坚强”,这头猪被困期间体重减轻了2/3。这头猪减轻的2/3体重主要是什么物质?能为它提供能量的又有哪些物质? 一、碳化合物、糖类 1.碳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①定义: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以外的几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②作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2)生物体的核心元素——碳元素 ①碳原子的结构: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形成4个共价键。 ②碳原子的特点: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长链,也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并且还可以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化合物。 (3)生物大分子:指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这些有机物都可以用专门的指示剂检测出来。2.糖类 (1)元素组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2)主要功能: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3)分类

①单糖????? a.不能水解的糖b.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 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 的主要能源物质 ②二糖????? a.蔗糖――→水解葡萄糖+果糖b.麦芽糖――→水解葡萄糖+葡萄糖 c.乳糖――→水解葡萄糖+半乳糖 ③多糖????? a.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b.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糖元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 归纳总结 (1)糖的化学组成、种类及分布 (2)糖类的功能 ①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 ②部分多糖贮存能量,如淀粉和糖元。 ③参与植物细胞壁的构成,如纤维素。 ④有润滑作用,如粘多糖。 ⑤有细胞之间识别作用,如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例1 (2019·绍兴高一期中)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 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元是动物特有的糖 ③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元 ④淀粉和糖元都是贮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此生物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元,所以是动物;关于糖的转化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可以发生于动物的消化道中,葡萄糖→糖元可发生于该动物的细胞中。 方法技巧 根据糖的种类判断生物种类的技巧

高中化学选修5全书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第三节羧酸酯 第1课时羧酸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羧酸的结构特点及简单分类。2.能够以乙酸为代表物,掌握羧酸的性质及用途。 一、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1.羧酸的组成和结构 (1)羧酸: 分子中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2)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R—COOH,官能团为—COOH或。 2.分类 现有下列几种羧酸: ①乙酸:CH3COOH;②硬脂酸:C17H35COOH; ③苯甲酸:C6H5COOH;④油酸:C17H33COOH; ⑤乙二酸:HOOC—COOH。 (1)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④⑤属于脂肪酸,③属于芳香酸。 (2)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属于一元酸,⑤属于二元酸。

羧酸? ???? 饱和一元羧酸通式C n H 2n +1COOH 或C n H 2n O 2 分类????? 根据烃基分? ???? 脂肪酸芳香酸根据羧基数目分???? ? 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 例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烃基与羧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羧酸 B.饱和链状一元羧酸的组成符合C n H2n O2 C.羧酸在常温下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羧酸的官能团是—COOH 【考点】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题点】羧酸的组成与结构 答案 C 解析酯化反应的条件是酸和醇在浓硫酸并且加热条件下发生的。 例

2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考点】羧酸的结构与分类 【题点】羧酸的同分异构现象 答案 B 解析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说明该有机物为羧酸,将C5H10O2改写为C4H9—COOH;C4H9—有4种,故该有机物有4种,即:CH3CH2CH2CH2COOH、 二、羧酸的性质 1.乙酸的物理性质 乙酸俗名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 2.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强,具有酸的通性。在水中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 ①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②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CH3COOH―→(CH3COO)2Mg+H2↑。 ③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