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声音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

声音产生与传播导学案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组别:姓名: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神秘的声现象。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知识准备:

联想:自然界中物体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液体和。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往返一次就叫做振动了一次。

二、分组合作交流:

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发声现象,指出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 __ 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 _____

2、物体发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航员在外太空是如何进行交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

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5O 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三、反馈练习:

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传入人耳。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 m/s。

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 ______ 。

4、如图1甲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

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

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如图1乙,笛子

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5、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 C.空气D.耳朵的鼓膜

6、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1声B.2声C.3声D.4声

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不能传声。

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

《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及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 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方案: 有关声音的词语: chán chán cóng cóng 优美动听潺潺淙淙活泼叮叮咚咚 jījīzhāzhā 温柔清脆哗哗叽叽喳喳响亮欢快 活动一:完成表格 活动二: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请同学按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1.请找出用拟人手法的句子。(一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本段描写声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 1.本自然段讲了那几个动物歌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他们唱的是什么? 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 3.模仿第四自然段来写你所看到的,听到的。 走在________________里,听听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ǎn zòu fēnɡ qín wēn róu ɡǎn shòu ()()()()jī liè yuè qì qiāo dǎ mínɡ jiào ()()()() 二、连一连,读一读。 轻轻柔柔的乐曲 雄壮的海洋大合唱 热闹的山中小曲 轻快的音乐会 波澜壮阔的声音 三、小练笔: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配套K12】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传播》教案 一、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声音的传播》是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以及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 二、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我所面对的四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科学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考虑问题不深入,逻辑性思维不强,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课当中我将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 重点:理解声音是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的。 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五、教学方法 为了体现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课堂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目标,我将在每个小组准备土电话、1米唱的铝箔条、木质米尺、棉线、尼龙绳以及实验记录表进行实验活动。 七、教学过程 接下来,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展示一张有声贺卡,悄悄将他打开,并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呢?当位于教室各个位置的学

2.3 声音的利用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声的利用 【主体知识归纳】 1.声与信息 回声定位(或回声测距) 2.声与能量 (1)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超声除垢;超声碎石. 【基础知识讲解】 1.声与信息 信息是人们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任何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出信息.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是学习物理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阅读本节课文“声与信息”这部分内容,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回声定位,诊断疾病,检查机械故障等等,都是利用声携带的信息工作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定瓷器的好坏.这也是对声传递信息的应用.在上述各种应用中,“回声定位”在科学、医学、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你已有的知识,你能简单地说明回声定位的道理吗? 2.研究声与能量的方法 动),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通过类比,我们不仅猜测“声波也能传递能量”,而且找到了检验猜测是否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即只要证明声波能使物体随之摇动,也就证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学习方法指导】 1.声和声音 声和声音在物理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所以课本前四节分别讲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围绕讲的都是人耳能听见的声;而第五节讲的是“声的利用”,不但有人耳听见的,而且有人耳听不见的,如超声波. 2.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华:“为什么你们家不怕蚊子?”小华拿出一个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这是为什么呢? 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的雌蚊叮人更厉害.可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了.小华家那个盒子是一只电子蜂鸣器,能模拟雄蚊声音,

2012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 一.声的产生 活动1:观察课本12页”图1.1-1的四幅图” 四幅图说明: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用手按住发音的鼓面,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 (选填 发声、声音)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 。 二.声音的传播: 活动2:阅读课本13-15页“声音的传播”部分 声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的 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 活动3:阅读课本15页“声速”部分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声速的大小跟 和 有关(换句话:决定声速的大小的因素是 和 ) 合作探究: 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 的振动发声, ② 《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它们分别属于、、(选填固体、液体、气体) 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选填固体、液体、气体、空气) 当堂训练: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 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 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 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11、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精编版

单元课题:奇妙的声音王国 【课标要求】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产生的大小与高低。 2、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 3、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4、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强调观察描述技能以及根据经历做出解释能力的发展,由《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不同的声音》四课内容构成。 《声音的传播》一课是学生在前课已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介质和效果及传播方向等。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有一些肤浅的认识,面对于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传播效果知之甚少,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声音产传播的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声音传播的方向及现实应用。 课时课题:《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通过动手实践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知道固体传声效果是最好的。 3、探讨声音的传播方向及阻碍声音传播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比较不同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谈话激趣——探究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使用教材的构想] 教材所设计的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可适当增减,以探究声音的传播介质、传播效果及传播方向为重点,制作“土电话”可设置为课后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铃铛、球形瓶、胶管、酒精灯、音钹等。 学生准备:装入了米、水、空气的塑料袋或气球,也可以用袋装牛奶代替水。 [教学流程]

《声的利用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

§3《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用处。 知道噪声的来源、等级和危害;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了解噪声的两面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观看视频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噪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给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习法制意识。 学习重点: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相应的事例。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 学习难点:声音的利用 减弱噪声的途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4-47声的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利用包括哪些方面? 2、除课本上的内容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利用的例子?试举出三个 继续学习 阅读课本P48-51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3、什么是噪声?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4、分贝的符号?0分贝表示? 5、噪声对人有哪些危害? 6、控制噪声的措施有哪些? 7、噪声可以被利用吗?试举例 预习检测 1.声音可以传递和。 2.请分析以下事实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还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l)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5)利用超声波洗牙 (6)利用超声波使药液雾化,直达患处 3.为避免教室内学生上课时受到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二、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同台PK,正确答案多者胜 1、声的利用知多少 2、噪声知多少 三、点拨提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刘颖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教师:刘颖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2.教材内容特点;⑴.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 ⑵.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⑷.教材内容呈现多样化 ⑸.本节内容与老教材的区别:老教材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和“声音靠介质传播”是通过对演示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得出的,本节内容这两个结论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的。因此,新教材比老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精神,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⑶.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⑵.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⑵.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2.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四、教学准备 1.教具: ⑴.多媒体声音文件(悠扬的音乐、瀑布声、砂轮与金属的摩擦声、青蛙叫声), ⑵.音叉,泡沫塑料球、铜锣、盛水玻璃水槽, ⑶. 媒体展示(动画、视频)和习题精选(链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2.学具:橡皮筋、小鼓、薄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在教室里播放媒体音乐,让学生欣赏音乐,陶冶情操。 ■导入明标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有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让学生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备注】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进行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在学生观察图片的同时,依次播放与插图描述的声现象所对应的声音文件。 【学生活动】让学生归纳图片中发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归纳出:都有物体在发声。【备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做实验,并归纳出实验结果: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师活动】提问检查学生探究的结果,引导全班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估。

《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知道噪声防治的途径。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_______、_______体中比________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四、课内探究 【学点一】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频率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 2、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______;幅度越小,响度越______。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__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_____。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的利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声的利用》导学案 一、学前感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从物理角度看,噪声。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4.日常生活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有:、、。 5.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 二、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声音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活动1: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知识点(一)声音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活动二:演示:如图1.5-5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体 教师:每组两个相同的音叉、吉他、口琴、笛子、烧杯、抽气盘、抽气机。 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写下来。 看一看想一想: 看课本P33—P34页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 1.请同学们让我们所准备的物体发声,仔细观察或感受它们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请同学们用我们所准备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展示交流:(1)选用的器材。 (2)实验方法 (3)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阅读课本回答: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振动产生声音的,笛子等管乐器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口琴是靠 振动产生声音的。 巩固新知: 1.人说话是靠来发声的,人在游泳时,会引起水的而发声。 2.在风大的日子里,电线赶上架设的电线会嗡嗡的响,这种声音是由而产生的。 3.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科学探究: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老师的说话声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同学们耳朵中去的呢? 2.学生回答。 3.做课本图3-9实验,学生仔细听并回答问题: (1)在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2)如果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 (3)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 4.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也能听到音乐声,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请同学们按照图3-11做一做,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6.展示发挥:你能再举出一些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吗? 7.以上事实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中传播,还可以在和中传播。 8.阅读课本P38页并回答: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巩固新知: 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2.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 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最快,气体中最慢。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 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m/s,打雷时,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估算一下发生雷电处离你m。 拓展提升:课后作业1、2、3、4题

声音的传播教案

清江小学艾良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2、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设 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实验的能力,根据实验事实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合作学习、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能在气体 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效果不同。 三、教学难点:知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四、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土电话、水槽、音叉 生——水槽、音叉、木尺、铝箔尺、棉线、尼龙绳、记录单、土电话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老师这里有个玩具,见过吗?看看是什么?土电话怎么玩的? 预设: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玩这个玩具,玩的时候老师要和大家比一比看谁最安静,观察最仔细。谁不安静就算谁输了。 师:玩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预设:绳子要绷紧,但不能使劲绷,小心绷断了。说话声音不能大,要小声。周围要保持安静等。 师:师:每个组的两位同学先玩,不玩的同学要仔细观察,看谁有新发现哦。好,开始。 2 小组活动 3 交流: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土电话把声音从一边传到了另一边,传声时绳子将振动传到了另一头,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是通过绳子传播的...... 师: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你认为声音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 预设:如水、塑料管等(可以举例说明)(将其归纳为液体、固体) 师:我们面前的桌子能传声吗?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应用,主要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获得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进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1、声音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次声波?什么是超声波? 【学习新知】 一、声与信息 (一)、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6-47页“声与信息”部分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你了解了哪些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除了课本的例子请再列举2个)

2、蝙蝠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靠的是这种方法叫。声纳的原理是。 3、什么是“B超”?它探查对人体有伤害吗? (二)、交流展示、点拨归纳 1、小组内组员交流自己所写事例,然后整理,最后派代表起来班级交流展示 2、点拨归纳以上所有事例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声音可以传递 二、声与能量 1、小组合作探究实验(1)、器材:(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 小组交流后你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声音可以传递 2、交流展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那么你所见到的生活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事例有哪些那?小组内组员交流自己所写事例,然后整理,最后派代表起来班级交流展示 三、当堂练习 1、小明向远处的大山喊了一声,经过 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大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摄氏度) 2、蝙蝠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3、在海滩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侧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设计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teaching design of Volume 8 of "Physics of Soun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 计 【设计思想】 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 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情景导入】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段,歌曲的音调。 学习内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阅读课本P32至P35内容。 【自学检测】 1.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1 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Hz。 3.人的听觉范围:一般为20-2019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190Hz 的声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按课文P32图2.2-1方案进行(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1)

(2)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就越慢,音调就低。 2.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演示P332.2-2实验:观察音调波形图,提高对声音的音调认识(可以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通过屏幕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高音调的声音波形更密集,声音的频率高,低音调的声音的波形稀疏,声音的频率低。 对比分析P34〝小资料〞: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试听20 Hz-20190 Hz声波,增强对音调的认识)【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教师演示:按课本P34图2.2-3方案进行演示; (1) 同一音叉,用力敲击,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将钢尺的一端按压在桌沿上,在另一端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幅,听其响度; (3)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观察响度波形图,提高对声音响度的认识(借助于模拟示波器软件进行演示对比分析) 3.知识延伸: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小。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三】探究影响声音的因素——音色 1.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1)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是谁呢?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声音章节的导学案

涟源金石中学八年级(上)综合组物理科导学案编号:12810203 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第三节声的利用 课型:预+展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图片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的利用方面。 【基础知识】 一、声与信息: 1.声音可以传递。 2.回声定位应用例子:、、。 二、声与能量: 1.声音可以传递。 2.超声波应用例子:、。 【展示提升】 一、声与信息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蝙蝠即使被蒙上眼睛也不会“瞎”,人类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得到了什么启发?人类根据此原理制造出了什么? 二、声音与能量 1.在扬声器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打开喇叭,使音量开大一些,可以看见火焰飘动起来。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声波传递能量的其他事例吗? 2.如何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三、如何区别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 【当堂反馈】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远处隆隆的雷声 B.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 C.买西瓜时拍一拍 D.医生用听诊器诊病 3.以下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 C.超声洁牙 C.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5.某同学听到教室门口的铃声响起,就知道上课了,这说明了。 6.在一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这说明 。 【整理】(把本节内容整理到下书卷中,为以后复习准备。)

《声音的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学习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学习难点:双耳效应 二、知识准备 1、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影响。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 ②听小骨⑥传递信号 ③听神经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④耳蜗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骨传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跟踪练习: 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一、学前感知 1、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2、重点难点: 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 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3、课前准备: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气体液体固体V V V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 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 二、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 声的产生 活动1: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播放有关声的视频。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 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