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

摘要: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对中国市场结构和企业产生了冲击。本文从行业层面上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竞争策略和运作特点,分析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提出中国竞争企业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产品;策略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实现其全球化战略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新兴市场的布局,加强了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其结果对中国市场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制定中国竞争企业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产品策略呈现了几个新的转变态势:从产品差异化向产品标准化转变;从产品多样化向产品专业化转变;从资源性产品向环保性产品转变;从效用性创新向知识性创新转变。这种趋势同样也体现在跨国

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上来。新产品一般包括:全新功能型新产品;改良型新产品;进入新市场的现有产品;发现新用途的现有产品。本文主要从汽车、通讯和洗涤行业着手,研究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一)新产品开发一般策略

跨国公司制定多国产品开发策略时,一般将产品策略分为三个层面:产品技术的来源地、产品的销售市场、产品的生产地,然后分别从其母国和东道国角度考虑,可以组合成八种基本的产品开发策略。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我们可以用美国学者Ansoff的模型来描述:

?现有产品?新产品

现有市场?市场渗透市场渗透

新市场?产品开发?多元化

Ansoff模型基本上概括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其战略目标一是全球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延伸,发挥

规模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品牌策略在中国的扩张,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1.全球产品延伸策略。首先是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延伸。由于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跨国公司将标准化的全球产品延伸到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是其在华产品策略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产品标准化策略一方面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一方面可以快速抢占中国市场从而取得领先者优势。对于一些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快、竞争激烈的行业,跨国公司还会把处于导入期和成长期的产品打人中国市场,或采用高定价策略获取高额利润,或采用快速渗透的低定价策略迅速打开市场。如摩托罗拉公司的通讯产品;IBM的计算机产品;可口可乐、麦当劳等。

利用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跨国公司也会把在其母国处于成熟期甚至是衰退期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以期延长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大众汽车引进的桑塔纳轿车,在德国市场被淘汰后又在中国生产延长了15年,而且还在生产。

其次是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延伸。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以及众多消费者偏好的差异,使得跨国公司在华推行产品差异化

策略有着很大的潜力。产品差异化不仅体现在跨国公司之间全球化产品的差异,而且体现在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不同:既有改良型新产品的开发,也有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全新型产品。采用产品差异化策略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同时也是跨国公司实施挑战者策略的主要手段。美国通用汽车上海公司2001年开发的“赛欧”系列汽车,是通用汽车欧美版的改良型,而2003年推出的别克“君威”系列汽车,则是完全针对中国消费者设计的, “在中国制造的这款君威比我们在美国制造的同类产品要好很多。”(美国通用汽车主管产品开发的副董事长鲍伯.鲁茨语)表明了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2.品牌扩张策略。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强势的国际品牌。用强势品牌来扩大产品影响,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占有率,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锐利武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高价的国际品牌偏好也在增长。

因此,跨国公司在华展开了长期的品牌扩张策略,其中,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围绕着品牌来进行的。

以新产品维护品牌。创新能力是品牌的核心,为了培养和巩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新产品开发一直都是品牌策略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实上,跨国公司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就是以新产品为主进行品牌推广的。迄今为止,中国消费者耳闻目染的可口可乐、麦当劳、摩托罗拉、索尼等都是品牌策略的印证。当然,认同品牌的载体还是跨国公司开发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系列现实的“新产品”。例如,可口可乐——雪碧——醒目;摩托罗拉传呼机——模拟手机——数字手机等。特别是近两年,跨国公司纷纷把全球化的新产品同时在中国上市,强化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

以新产品开发细分市场。无论是采用多品一牌策略还是一品多牌策略,跨国公司对中国细分市场的开发都是以新产品为主导——改良型新产品或是全新型产品。

对于原有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的“水土不服”,跨国公司甚至还会采用创建新品牌策略。如宝洁公司仅洗发水就一连创建了5个品牌:海飞丝—“去头屑”、润妍—“乌法”、潘婷—“健康、亮泽”、沙宣—“保湿”、飘柔—“柔顺”。通过不同品牌的定位与市场细分,宝洁公司占据了中国日化品的半壁江山。

以新产品引导消费观念。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差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跨国公司全球化产品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引导新的消费观念是弥补这一差距的主要手段,跨国公司利用强大的品牌优势,一方面输入西方的消费文化,一方面输

入新产品,通过十几年的运营已经培养了大量的消费者,尤

其是在中国的白领阶层和少儿阶层。

许多“舶来品”慢慢成为了“必需品”,例如,可口可乐、雀巢、麦当劳等系列饮食产品;微软、任天堂、索尼等系列电子产品。

以新产品取代本土品牌。获利、扩张直到垄断,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战略不同阶段的目标。对于完全竞争的消费品市场,取得寡占优势是跨国公司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国内竞争企业进行合资、兼并、收购,抛弃国产的品牌从而推出自己的新品牌、新产品是跨国公司常用的策略。据统计,我国的三资企业中,90%以上使用的是外方的品牌;在洗涤

用品市场,比较着名的国产品牌如熊猫、菊花、佳美分别被宝洁、联合利华、花王公司收购并替代;家电市场中的中意冰箱、孔雀电视已变成了伊莱克斯、飞利浦。

(二)跨国公司之间的新产品竞争策略

在中国市场,企业的竞争态势正在迅速向国际化转变,

跨国公司之间的“巨人之战”已经成为中国许多行业市场竞争的主旋律。随着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和市场化速度在许多行业已经取代成本和价格成为跨国公司争夺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之间在高端产品的新产品开发上,

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1.抢先策略。对于那些较早把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提前进入中国的先发优势使公司既赚取了超额利润又获得了品牌认同。新产品抢先策略首先是用现有产品打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然后进行改良开发,最后再开发全

新型产品。跨国公司一般选择收入弹性较高的产品来进入中国市场,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从桑塔纳一桑塔纳2000—帕萨特;摩托罗拉公司从数字传呼机一中文传呼机一手机的开发过

程都体现了这种策略。

近几年,竞争的加剧使得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手机市场上,新产品的推出层出不穷,2002年为争夺高端的彩屏手机市场各大跨国公司推出了30多款机型,同时还限制对国产厂商的彩屏供货量。在汽车市场上,新车的

上市速度在2002年更是前所未有,高端产品中的别克君威、新本田,中端的索纳塔、宝来,低端的波罗、派力奥等全线出击,竟然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市场制高点,扩大市场份额,纷纷采用抢先策略来开发新产品。

2.紧跟策略。出于低风险的考虑以及对已有市场领域的保护,对市场高度敏感的跨国公司经常也采用紧跟策略开发新产品。市场领先者对于新进来的竞争者,会迅速跟随开发出相应的新产品,而且往往是现有产品一体化形成的更高一挡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巩固品牌优势,一方面可以利用渠道优势迅速占领市场。摩托罗拉针对后进人中国市场的几个全球主要对手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接连开发了一系列相对应的新产品,并且保持了树立已久的高档产品形象,

始终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者的地位(参考表1)。市场跟随者对于领先者的领跑,采用紧跟策略是明智的选择。市场一旦出现新产品,跟随者立即组织力量进行仿制,并且改进和消

除领先者产品的缺陷,一般利用低成本优势来巩固甚至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韩国的三星、LG等公司在中国市场紧跟欧、美、日,其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三)跨国公司新产品开发的运作特点

新产品开发包括市场调研、设计、生产、营销几个过程。跨国公司长期形成的经营理念——系统、规范、可操作——也会渗透到新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新产品,跨国公司的运作有其特点。

1.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跨国公司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企业找到目标市场。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引起了跨国公司的重视:宏观的环境信息和微观的环境因素都有其特殊性。在调研的对象上,除了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外,跨国公司特别注重研究政府的政策和行为,和各级政府建立良好关系是其基本原则。在调研方法上,跨国公司大多借助外部的研究和调查机构(如着名的SRG公司),采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尤其是定量分析进行研究。对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利用专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在调研的力度上,跨国公司采用其全球通用的规则进行投入,如广州宝洁公司的市场调研经费占其销售额的%-3%;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为开发一款适合中国的家庭轿车,要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调研,相继推

出了赛欧和凯越轿车。

2.设计。在新产品设计思想上,首先,跨国公司把在华的新产品看作其全球化产品的一部分,要符合国际产品发展的趋势:结构设计标准化、功能设计专业化、材料设计绿色化,

以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要求。实际上,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的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都满足了国际化需求。其次,充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偏好以及产品使用的物理环境,主要利用本土人才进行设计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在赛欧轿车的设计上,通用汽车公司做了100多项改进来适应中国市场;雅芳公司的化妆品和宝洁公司的洗涤品就是针对东方人的

皮肤而设计的。另外,跨国公司还积极申请中国专利以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其技术优势。

3.生产。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把中国作为世界产品制造基地是跨国公司的共识。基于这种思想,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兼并、联盟等手段,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到中国,把中国相关行业的制造商纳入其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甚至把竞争对手变成其OEM制造商。在新产品生产上,零部件国产化率是跨国公司主动追求的目标,往往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比例,而且,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模式,也为新产品质量体系提供了保障。

4.营销。营销是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的关键,也是其优势所在。跨国公司在定价、渠道、促销和售后服务策略上都有其独到之处。跨国公司对新产品定价大部分采用的是高定价策略,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对企业目标、市场需求、

成本结构、竞争者行为和公共政策等因素系统分析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价格是严谨合理的。

近两年,有朝着低定价方向发展的趋势,如家电行业,汽车行业。快速进入市场对于新产品而言尤为重要,跨国公司一般利用传统渠道在全国实施同时上市的密集策略,保证新产品的快速上市,另外还利用新兴网络渠道和快运渠道予以补充。新产品促销策略更是多不胜举,这里不在赘述。需要强调的是,对新产品成长影响最大的售后服务策略是跨国公司特别关注的环节。为顾客提供产品全过程的解决方案,是现代营销服务的核心理念,例如国内兴起的4s(销售、维修、配件、指导)汽车销售店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在售后服务中与顾客零距离的接触,是对品牌的忠诚度培养的重要手段。

二、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及中国竞争企业的对策从1995年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上市势头强劲,对中国市场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对行业结构的影响

在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国有企业的新产品销售额增长缓慢,1995年到2001年年均增长率仅为%,占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也从%下降到%。

而同期的外资企业的新产品销售额呈高速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占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上升到2001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专利申请,1995年国有企业为475件,2001年为575件,比重从%下降到%。同期外资企业专利申请由50件增加到795件,比重则从%增加到%。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差距逐渐拉大。

在汽车行业,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居主导地位,尤其在轿车领域,新产品开发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从2001年到2002年,外资企业共开发20多种新型轿车上市,而2003年则计划开发40多种新型轿车。据统计,2002年1-11月,汽车行业外资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亿元,同比增长%。目前,全球汽车行业前10位的跨国公司已有9个在华投资,而且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该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但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在电子与通讯设备行业,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竞争最为激烈。该行业规模大、增长快,1995—2001年年平均增长率为%。?2001年电子与通讯设备行业的产值达6900亿元,其中新产品销售额为元,所占比重为%。目前基本形成了跨国公司占据高端产品市场、中国企业占据低端产品市场的局面,而且竞争双方有朝着对方市场相互渗透的趋势,行业结构变数较大。

在洗涤品行业,外资品牌和国外品牌在化妆洗涤用品市场中仍处于主角地位。在美容护肤市场,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前10名中合资和国外品牌占据8位;洗发护发市场前10名中全为合资或国外品牌。而洗衣粉市场国产品牌呈上升趋势,国产品牌采取低价策略迅速占领、扩张该类市场。该行业品牌集中度较高,广告效应弹性较大。

(二)中国竞争企业的对策

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也是跨国公司角逐的主要区域,更是中国企业的舞台。下面我们从企业层面上,探讨在新产品开发上中国企业的竞争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中国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认清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法能够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具体来讲,在新产品开发上,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产品目标市场容量大、能够把握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成本较低。不足之处在于研发水平低、营销手段落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激发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也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新产品开发机会。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在一些行业取得了竞争优势。比如在家电行业,彩电品牌的前8位均为中国品牌,市场集中度达%,在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产品上都居领先优势。

在通讯行业,我国企业的追赶步伐正在加快,表l列出的1999年~2002年手机产品的销售数据从一个方面表明了这种趋势。

? 表1 1999—2002年手机分品牌国内销售情况(%)

┏━━━━━┳━━━━┳━━━━┳━━━━┳━━━━┓

┃┃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

┣━━━━━╋━━━━╋━━━━╋━━━━╋━━━━┫

┃摩托罗拉┃┃??┃??┃??┃

┣━━━━━╋━━━━╋━━━━╋━━━━╋━━━━┫

┃诺基亚┃┃??┃??┃??┃

┣━━━━━╋━━━━╋━━━━╋━━━━╋━━━━┫

┃西门子┃? ┃?┃?┃?┃

┣━━━━━╋━━━━╋━━━━╋━━━━╋━━━━┫

┃爱立信┃? ┃?┃?┃?┃

┣━━━━━╋━━━━╋━━━━╋━━━━╋━━━━┫

┃四家合计┃┃??┃??┃??┃

┣━━━━━╋━━━━╋━━━━╋━━━━╋━━━━┫

┃国产品牌┃? ┃??┃??┃??┃

┗━━━━━┻━━━━┻━━━━┻━━━━┻━━━━┛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统计资料

其次,重视新产品开发策略的制定,做好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的衔接。第一,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重视市场的前期调研,选好目标市场。第二,短期内以紧跟策略为主,选择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产品重点开发,以低成本战略扩张市场份额。立足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全球市场,规划中长期内新产品开发的项目,敢于采用抢先策略来强化自有品牌。第三,加强R&D的投入,开掘新产品的根本之源。

最后,在以上战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具体有效的竞争对策,是中国企业参与新产品开发竞争进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1)组建R&D战略联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竞争企业大都是规模很小,R&D投入更少,阻碍了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充分利用市场其他资源组建R&D战略联盟,是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主要手段。R&D战略联盟可以建立在内资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也可以在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在海外建立。

这样既能开发面对国内市场的产品,也能开发面向全球的产品。海尔、华为等公司已经树立了榜样。

(2)强化品牌策略,积淀无形资产。品牌是企业长期经营所积淀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差距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最大的差距。

正因如此,培育和强化品牌是中国企业长期的战略任务。

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而品牌之树常青。当然品牌的维护需要不断上市的新产品来支持,进而维持对品牌忠诚的消费群,反过来,每一种新产品上市也需要品牌的支持得以延伸。

(3)细分目标市场,推行整体营销。跨国公司在华实施的产品攻略行动,导致了中国市场结构的变化,中国企业应正视这种局面。短期内,应避其锋芒实行错位经营,寻找特定的细分市场,推出面向特定顾客群的产品。

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推行整体营销是成功开发新产品有效手段。从产品的定位,产品组合,营销过程的更新、

再造,渠道的选择、培养,必要的广告和促销及定价策略,把营销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做,合理地组合搭配,才能富有成效。

(4)发挥生产潜能,取得竞争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加上跨国公司在华的“技术溢出”效应,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以极大提高,已经成为全球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设备和工艺的改进,人工和管理费用的低廉,使中国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在一些行业(如家电、一般消费品、基础工业)取得了竞争优势,具备了生产全球化产品的能力。那么,巩固和加强这种竞争优势,需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策略中。进一步,在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产品上,采用紧跟策略开发新产品,发挥成本领先优势仍然是扩张市场份额的锐利武器。

参考文献:

【1】戴志敏.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1,(1).

【2】邱立成.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薛求知.跨国公司与中国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高技术产业分类及发展状况研究.200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1投资努力加强 根据对外经贸合作部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月到12月,中国外资总额为692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0.43%;实际利用外国资本46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14.90%。2002年1月到12月,外资总额为439.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31.47%;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8.69%。到2002年6月末,外资总额为789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 1.2投资项目系统化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服务”趋势加强。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在制造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把一般制造业,制造业装配线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变成了跨国公司制造业发展的首选地。 1.2.1继续投资制造业 在中国加入WTO后,给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他们已经作出调整,和投资计划一致。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并建立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制造公司。中国制造公司已经在许多消费型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关于这些领域,跨国公司没有再投资和建立新的工厂,而只是向某些制造产业项目进行采购。 1.2.2投资产品服务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包括银行金融产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包括批发、零售、外贸、分销的物流产业还包括法律咨询产业、会计、管理、公共关系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跨国公司正在促进它在中国的公司投资到当地的总部。一些公司把中国的总部作为亚太总部。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操作中心。在当地总部之下,也经常有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媒介中心等等。 1.3投资区域集中化 自从2005年,跨国公司已经增加投资到渤海经济圈,把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扬子江经济圈,把上海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把香港作为中心。到2005年,85.96%外资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中西地区的投资,而是依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关键地点,并且有扩大在东部投资的趋势。 1.4投资方式多元化 1.4.1根据UNCTAD’S的统计数据,跨国并购在中国可能10亿到20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大约300到400亿美元,将近5%是跨国并购,其他大部分是新建项目投资。同时,在中国出现一些非典型并购。当建立合资,许多持有现金和技术的外国商人被估计为股本,获得中国企业的已经存在的股本。对于中国方面,这也是合并和收购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福特电机公司用4千万美元采购中国江陵汽车公司80%B股,因此导致江陵汽车20%的资本股变为江陵汽车重要股份。 1.4.2从合资到独资 独资趋势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趋势。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2000年开始,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可见,独资企业越来越超过合资企业。例如,中国外资额为1 5643,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的外商合资8894,合同外资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是合资企业项目数的2倍。 1.4.3从单个投资单个项目到投资产业链 大型跨国投资不是单独在中国,而是完整的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能驾驭完整的产业链投资到一起,或者在中国建立必要完整的系统,它能获得在中国竞争的主动权。Nokia是一个在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概要

跨国公司发展新趋势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最近十多年,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企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向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s)的转型。按照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定义,简要地说,跨国公司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建立分支机构,由母公司统筹决策和控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全球公司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大大提高,其跨国指数(海外资产、海外销售和海外雇员与总资产、总销售和总雇员的比例)超过50%。由于主要收入、主要资产均来自海外,全球公司发展战略、管理结构和理念文化与一般跨国公司相比更注重全球,形成了全球经营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

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

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90年代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的新转变 90年代跨国公司国际产品策略的新转变包括:从产品差异化向产品标准化转变、从产品多样化向产品专业化转变、从资源性产品向环保性产品转变、从效用性创新向知识性创新转变。 随着90年代跨国公司的空前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跨国公司不断地对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在策略上呈现出几个新的转变态势。 一、从产品差异化向产品标准化转变 二、跨国公司实施由产品差异化策略转向产品 标准化策略始于90年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 多数实行产品差异化策略的跨国公司都需要针对 每个东道国市场采取不同的策略方针,使公司疲 于应付各国市场上的竞争者,造成国际产品营销 上的巨大困难,这种产品营销上的困难使跨国公 司开始寻求一种更能突出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 的产品策略;另一方面随着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 的加强,文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各国文化呈 现出逐渐趋同的发展态势,这种各国文化的趋同 化使跨国公司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在全球范围销 售,各国共同消费成为可能。 三、产品的标准化是指跨国公司忽略市场的差 异性,将各国市场看作一个整体,对产品的各个

环节进行统一的标准化治理。具体说来,在产品 的开发上,公司拨出专门的科研经费,抽出专门 的科技人员组成一个研究与开发部门,根据市场 需求信息,集中力量开发出一种未来市场需求巨 大的产品。在产品的生产上,公司选择一个或少 数几个原料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并且离最终市 场较近的最佳生产地点,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在 产品的定价上,公司或以成本为导向,或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对产品进行统一的定价,然后从公 司已经建立的分销渠道流向市场。在产品的促销 上,公司可以在各国市场同时组织相同的促销活 动,以求整体市场的销售额和占有率提高。实践 证实,产品标准化策略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跨国 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四、 1.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 成本。跨国公司为各国市场提供同样的产品,其 研究与开发部门无需为每个市场设计独特的产 品,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分 摊到各市场上的份额就大大降低了。跨国公司在 世界范围内设置少数几个地理位置优越,材料来 源充足的制造基地,组织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 制造成本。跨国公司设计全球都普遍接受的广告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西安工业大学北信学院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院系:经管系 专业:国际贸易 班级:1班 学号:B09040124 提交日期:2012 年 5 月23 日 姓名茹雪学年论文成绩

跨国公司对华营销策略分析 1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现状: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低位日益突出。目前,跨国公司在华分支机构已经占到了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额的23%,税收的18%和出口额的48%,外资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也从1995年的19.6%上升至2000年的32.3%。《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95年仅为20亿美元,2000年增至410亿美元,同期的我国整体的出口规模也从260亿美元迅速增至2490亿美元;初级产品和资源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从1985年的49%降至2000年的12%,二同期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则从3%增至22%。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89年的不足9%增值2001年的48%,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增长更为迅速,从1996年的59%增至2000年的81%。时至今日,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部分高科技行业出口增长的支柱。这些高技术行业包括电子元器件行业、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和移动电话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的资料显示,在2001年中国吸引了47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FDI),比起2000年上升了15%。较低的劳动成本,加入WTO以及迅速发展的本地消费者市场是中国成为了亚洲最有吸引力的地方。A.T.Kearney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能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地方。大型跨国公司的生产网络纷纷登陆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这些新增加的投资,许多是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主要的电脑、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厂商已将它们的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跨国公司对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的各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了销售、售后服务网络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4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居占杰,社会主义研究,2004.6 【摘要题】跨国公司研究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趋势/影响/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2002-10-10(16). [2]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3]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M].联合国出版,1999. 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跨国公司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和跨国企业等。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作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跨国公司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它是通过输出企业资本,在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设立分公司或控制当地企业成为它的子公司,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已具有跨国公司的雏形。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真正具备现代跨国公司组织形式的工业垄断企业。当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国家,一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三家:1865年,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拜耳化学公司在美国纽约州的奥尔班尼开设一家制造苯胺的工厂;1866年,瑞典的阿佛列·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开办了一家炸药工厂;1867年,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在英国的格拉斯哥建立了一个缝纫机装配厂。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早期的跨国公司。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跨国公司真正加速发展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情。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6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有跨国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国公司的数量已增到1万多家,由其控制的国外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已达10万家。而到1996年,跨国公司则增至4.4万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则达28万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员也增长到7000多万人。2001年跨国公司达6.5万家,有85万家子公司,年销售额19万亿美元。[1]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50-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且拥有全球90%的技术转让份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是伴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分工是跨国公司形成的条件;国际贸易是跨国公司形成的基础;资本的国际化运动与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形成的重要手段。在促使跨国公司形成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系列新趋势: 第一,发展战略全球化。实施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各国经济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依存度普遍提高,国际市场的相互开放程度也在加大,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加速形成。这将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容量,促使其展开更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充分实现规模效益。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也意味着跨国公司正面临着竞争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产品全球化和管理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和跨国公司的内在发展要求,使得跨国公司不得不实施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它迫使跨国公司逐渐改变以前那种单纯以利用国外廉价资源、抢占国际市场、转移相对落后的污染型生产能力为目的的投资目标,要求跨国公司以全球为着眼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规划,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取得全球利润,以求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一些大型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 品牌是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商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之—。品牌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识别性,它己成为产品、服务质量强弱的力量和企业形象的载体,是企业经营状况、市场信誉和消费者认可程度的体现。品牌在跨国公司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可谓是企业的灵魂。总的来说,品牌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无形资产,同时它也是企业、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关系。品牌是品牌经营者与消费者互相之间心灵的烙印,简言之,品牌就是心灵烙印,烙印是美丽还是丑陋,是深还是浅,就决定着品牌力量的强弱,品牌资产的多寡和品牌价值的高低。 当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逐渐转向品牌竞争时,品牌战略就成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有学者将此战略定义为:“企业为获得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商标制度提供的保护手段,达到树立企业形象,促成产品或服务占领市场的总体性谋划。” 自有品牌、中国民族品牌的创立与推广,在当前外贸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效应。 在知识产权体系中,品牌主要以商标、商号名称、专有技术、经营管理的方法与经验等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中国是耐克运动鞋的主要加工地,同样一个定牌加工制造耐克运动鞋的厂家,制造的同款式、同档次、同质量的运动鞋,如果采用不知名商标在国外销售,与耐克运动鞋的售价比大约是1:10。 一、跨国公司的品牌意识 跨国企业的品牌是跨国企业进行全球扩张争取了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工具。品牌是跨国企业竞争力的表现,也是边际利润产生的重要源泉。跨国公司在进行扩张时通常伴随着周密而专业的品牌规划,采用品牌战略先行原则规划公司战略。 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在一个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是一项关键性的资产,一个认可度高的品牌是一个公司能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之一。星巴克、英特尔、易趣、丰田、迪尼斯这些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全球都保持着持续的存在感,就是因为它们将品牌形象成功地植入到了消费者的脑海中。跨国公司迫切需要推出具有鲜明特征和形象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并为他们带去利益,而且公司还要将其区分为现存的和潜在的竞争者。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品牌战略中,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受益于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发展,通过采取全球化策略或跨国策略,许多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从只关注国内市场扩展到用国际化视野做营销。 公司的品牌意识不仅仅表现在战略规划意方面,还表现在公司注重创造品牌文化、融入品牌所涉及的当地社会。但是品牌文化要由产品质量做保证,质量是跨国公司生存的基础。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二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 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的发展。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

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变革教学提纲

全球战略下跨国公司的营销战略变革 营销变革战略管理的认识 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销变革战略实施越来越成为企业决战市场的制胜的法则;营销变革战略的制订是为了应对“单一”和“多重”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选择;为了判断不同竞争对手之间营销战略的有效性作者曾在“网道营销”理论系统中作过比较性的研究,在这里我只是想就营销战略管理的变革认识转型作以下对比性的分析;为了判断传统的或单一营销力量的优劣,以便给营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不同竞争对手之间都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层面按自身资源去调整营销变革战略。然而,现代企业在信息化、国际化的市场条件下,从“内部环境”向“外部环境”方向的发展变化,营销变革战略竞争性策略选择或制订正在发生很大变化。 一、营销变革战略管理从“个人能力”向“系统能力”的转型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发展初期,在一定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不同的产品属性引导企业营销变革战略的计划与实施;通常情况下都是企业主与所谓的“裙带关系”在有一定的公共关系资源的情况下市场中的个人能力的展现;在这种营销生态和模式里; 很多中国企业忽视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凭借市场机会、市场感知、终端取巧,贴身博弈;无暇顾及竞争对手在营销变革战略系统方面去进行对比性分析,以经销商为导向,在非均衡经济、非理性消费、非市场饱和、机会主义等因素的作用下,偶尔也能找出相应的一定的比值;并以此来判断不同的竞争对手,预测、评估市场的结局。这种对比,主要表现为个体能力的主观体现。而在市场信息化条件下的营销变革战略,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营销变革战略系统是由情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危机处理系统、品牌维护系统、服务保障系统等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就是要从战略角度思考营销变革问题,要把营销变革战略作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从短期营销效益提升到长期营销行为,要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营销组织,建立科学的战略营销决策机制与决策程序,要以营销策略调整渠关系。企业要从追求短期市场扩张转向注重市场培育,注重市场生态关系,注重整体的市场规划与运作,要致力于建立企业整体的营销核心竞争力。未来中国企业营销的管理能力,首先来源于它的战略管理能力。在各种市场信息网络的联动下,形成了一个互为依存的严密整体体系,营销变革战略能力的强弱表现为整个系统“合力”。单个能力都强的一方,系统合力未必就强。因此,要科学地判断营销变革战略能力的优劣,就不能只进行单方面的单个能力对比,而应把经营策略、品牌策略、竞争策略、产品策略、销售策略、价格策略等“系统结构能力”的连动与协同作为主要指标。营销变革战略的“系统能力”首先是营销组织的问题,为了提高组织速度与组织效率。中国企业在营销组织管理中往往高层专业能力与中层环节处于发育不良的状态,造成管理失控;所以,中国企业的营销组织变革的核心要通过组织运行机制的创新,减少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通过发育高端职业管理能力,化组织对市场的有效规划与控制;通过建立目标责任体系,使各层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承担起营销责任,提高营销执行力。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2009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产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FDI以其强大的资本存在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外部效应,这种资本存在由于其规模巨大,对东道国的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了外在的影响,因此,研究FDI外部性对东道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有其必要性。 FDI外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带来了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又加剧了国民收入的差距;另一方面,FDI带来了总就业量的增加,但同时也带来的就业的挤出。FDI对其他方面,如环境、对外经济关系的负面影响,更是日益严重。因此,目前我国已为利用FDI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并且FDI已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考虑到我国目前利用外资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新形势,本文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跨国公司及其FDI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把促进中国本土企业、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实现中国的自立发展作为引进外资的战略目标。为此,从对外的引资政策和国内的配套政策做出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国外直接投资,产业安全,外部效应,引资政策

The Status Atation, Impact of Factors and Trend Analysis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the impact of FDI-induced externalities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ies and takes China as a case study.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studying the impact of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The mere capital existence of magnitude can also cause immense externalities on a host country’s macro economy, which make it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FDI externalities on domestic macro economy. Consider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DI trends, the article conclude that the role and status of FDI in China’s economy should be reexamined and China should set up new FDI strategy focusing on fostering local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the associated polici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e article. 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Industry safe, Externalities, FDI strategy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2884748.html,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孙佳美 来源:《商情》2016年第4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实现了长远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就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跨国公司发展的有效策略,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跨国公司现状发展 现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不仅给我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的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的进步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得自身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有效地策略,促进跨国公司实现快速、稳定的进步。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海外投资结构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我国公司投资中,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加工型项目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家支持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重要的战略产业占有的比例不高。在地区结构上,虽然我国跨国公司投资的数量比较多,跨国公司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港澳地区以北美地区所占的比例依旧不高,对于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市场布局的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和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在经营发展上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经营目标并不明确,发展不够盲目。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查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也不到位,企业在境外投资主要是为了享受国家对跨国公司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的旧有设备得以转移。而且有些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境外投资比较盲目,投资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使得跨国公司承受严重的损失,跨国公司今后的境外投资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最后跨国公司中缺少高素质水平的人才。跨国公司一般都是生产加工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跨国公司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跨国公司中缺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人才以及资金。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投资以及人力投入等比较少。我国的跨国公司涉及到很多企业,并且其投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国外的一些工业产业、境外研发中心已经纷纷建立,但是产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国海外投资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资源开发为主,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转换结构以及速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docx

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 一、当代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跨国公司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其全球性的经营战略正进行着战略性的调整,正确认识企业跨国经营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及时地把握最新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指引方向。 (一)各大跨国公司实施国际战略联盟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同一战略目标因而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包括核心技术的共同研发、交换销售网络信息,一起生产等等。跨国公司缔结战略联盟,可以广泛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利用联盟伙伴的技术、资本、供应渠道以及营销网络等资源,从而来实现自身全球战略。通过联盟降低了风险,使得企业产生规模效应,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 (二)技术发展中更强调研究和开发(R&D)技术发展一直以来是跨国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跨国公司必须使本企业的技术要素在全球各地优化配置,以此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偏好,使得产品多样性,从而通过研究和开发,利用不同国家的科技技术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使得技术利用最大化,从而带来最大的收益。 (三)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新趋势———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它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形态,并形成了自己的市场,通过互联网,跨国公司交易的时间和地点不受限制,并可以通过它的

组织结构,接触到更大的市场空间,把原来不可能的市场转变为新市场,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并且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得跨国公司内部资源能有效整合,连接了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交易成本的下降。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 (一)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有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盲目跃进,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事先没有制定详细的国际化战略和步骤,所以在海外扩展实战中,经常出现成本核算超支,最后造成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二)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大多数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能认识到风险,但是对具体何种风险,特别是在各个东道国具体的政Z 环境下,临时碰到的风险完全没有防范能力,还有不熟悉东道国法律制度,触犯法律,直接遏制了海外发展。 (三)政F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不够中小企业实质是中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主体,也是市场中最活跃的,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想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但是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政F政策偏向国企和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欠缺,特别是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上,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四)国内企业缺乏行业协会协调导致内部竞争严重中国很多行业没有自己专门的行业协会,所以在国内导致竞争的无序性,没有统一的行业协会做指导,并且随着中国企业迈出国门,这种竞争延续到

跨国公司的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启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大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资本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跨国公司已经屡见不鲜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国际贸易的主体不断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作出巨大贡献,在“财富500强”中,目前已经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世界级跨国公司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在华投资。而后在华投资的几年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也遭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近几年来跨国公司也相应的调整了其在华的投资战略,由以前被动的、试探性的投资转为积极主动的战略规划。随着中国投资软硬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开放,跨国公司开始较大规模地对华投资。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外商投资的结构和质量也不断优化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加速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华本土化趋势加强,在华投资项目去向系统化,加大对中国服务业的投资,趋向独资或合资控股的投资方式并积极开展并购。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外资 一、我国引进外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外资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据有关数据表明无论国际经济如何变化,FDI 流量如何波动,我国的FDI一直稳步增长。据统计,2016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1292家,同比增长12.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90.3亿元人民币(折950.9亿美元),同比增长4.2%。 9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4家,同比增长27.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02亿元人民币(折9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一、价值链的概念和构成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为企业的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价值。如果把“企业”这 个“黑匣子”打开,我们能够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 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其总和 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 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实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 管理活动就是这个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企业的价值链及其实行单 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该企业的历史、战略、实施战略的方式以及活 动自身的主要经济状况。 价值链能够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绝大多数。企业的 基本增值活动,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如材料供应、成 品开发、生产运行、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都与 商品实体的加工流转直接相关。企业的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这里的技术和采购都是广义的,既能够包括生产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的开发管理,例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采购管理既包括生产原材料,也包括其他 资源投入的管理,例如,聘请相关咨询公司为企业实行广告策划、市 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长期战略计划等。 价值链的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 能够影响到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比方说,如果多花一点成本采购 高质量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中就能够减少工序,少出次品,缩短加工 时间。虽然价值链的每一环节都与其他环节相关,但是一个环节能在 多大水准上影响其他环节的价值活动,则与其在价值链条上的位置有 很大的关系。根据产品实体在价值链各环节的流转程序,企业的价值 活动能够被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在企业的基本 价值活动中,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能够被称为“上游环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 (3)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4)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4)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5)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7) 参考文献 (9)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 格局由原来“****化”(美、日、韩)转变为“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68.5%,2001年达63.3%。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推行“绿色管理”战略。随着人类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跨国公司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将环境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如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竭力争取“绿色商标”等。因此,塑造“绿色企业”形象,将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