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教学论文2

数学教学论文2

谈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课改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探讨的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下要保底,上要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要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要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仔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培养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三角形这部分内容的联练习时,为了让学生巩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在从三角形A的顶点出发,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问: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共是多少度呢?问题的抛出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学生间激烈的争论

起来,有的说是180°,有的说是360°,在肯定后者情况后,有学生问道:“老师,怎么回多了180°?”于是,我便将三角形B、C分开,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这多出的180°是从哪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高昂,这时再把两角合并起来。通过引导观察,学生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二、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索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饿“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相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等等。如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第一次接触12 + 8× 3 这类题目时,“为什么要先做乘法,再做加法?”,教师是直接把运算顺序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大不一样。我在新授这一内容时,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展示生活情景,出示一个标价12元的铅笔盒和一本标价8元的书,询问“这两样物品多少钱?”然后又出示

两本书,标价也都是8元,询问“现在这些物品多少钱?”学生列式是12 + 8 +8 +8或12 + 8 × 3 。第二步,讨论“12 + 8 × 3”怎样算?有的学生说先算12和8的和,再乘以3;有的说先算8与3的积。再加上12。经过讨论,当学生意见趋于统一时(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结果推算运算顺序)。教师立即又追问:“为什么先算8与3的积,请根据具体事例说明。”最后学生搞清楚在计算两种不同的物品的总价时,首先要分别知道书和铅笔盒各多少元,然后再计算他们的总和。第三步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是又一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购买两种物品的情景,和计算总价的方法,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之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提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持之以恒,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形成。

三、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和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

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练习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出示一道题:“前墙壁长14米,高3.1米,门窗面积4占12.34平方米,一共需要刷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用漆0.6千克,共需多少千克的漆?”真实的生活画面,极大地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诱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数学与计算机系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数学与计算机系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类型类别序号题目 A: 题目型A1: 初 中 数 学 1 判别式与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 2 构造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3 巧用图形拼补、分割方法解题 4 谈谈几何作辅助线的技巧 5 浅析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6 浅谈判别式的其他应用 7 浅谈隐含条件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8 浅谈韦达定理的活用 9 三角形的面积等分问题的探索 10 例说因式分解的方法与技巧 11 浅谈换元法在解方程中的巧用 12 有条件的分式求值的若干技巧 13 勾股数组的探讨 14 例说分式求值的常用技巧 15 浅析用判别式解题的常见错误 A2: 高 中 数 学 16 寻找规律破解数列求和问题 17 数列中常数存在性问题的探究 18 由递推式求数列通项问题归类解析 19 微积分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20 浅谈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21 运用函数知识,解决数列问题 22 浅谈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23 例谈一类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4 用换元法证明不等式 25 浅谈一元高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法 26 三角函数中给式求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27 应用导数求函数区间最值 28 运用向量知识求解函数的最值问题 29 例谈充要条件在解题中的应用 30 求函数值域的几种方法 31 几类无理函数最值问题的几何解法 32 例谈函数单调性的应用 33 求三角函数最值的多种方法 34 条件最值问题的解法探求 35 例说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 36 巧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 37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方程和中点弦长公式 38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向量判定与应用 39 圆的几何特征在解几中的应用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 全文如下: 简论初等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方法 【摘要】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动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能引导学生把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原 有知识结构中,能及时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信息,能让学生尝到掌握知识的愉悦感,还可 以通过引导、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展开,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升华和运 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 【关键词】初等数学;教学;结束技能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J2021B153,KJ2021Z258,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21jyxm595,数学教育省级特色专业20211184专项资金资助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很重视结束,“善始善终”就是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有好的开头,也 要有好的结尾.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动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导入是“起调”,结束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课堂教学的结尾,要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将学生分 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一、课堂教学结束概述 教学结束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扩展、延伸,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 课堂结束,不仅是结束课程,也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归纳和总结,使教学重点进一步突出.从信息及其加工的角度看,课堂结束是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简化,有重点地记忆、储存,并通过与原有知识信息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和 迁移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对学生可以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促进思维活动深入开展. 二、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方法 课堂结束的方法可分封闭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封闭型结束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开放型结束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向外延伸,以拓宽学 生的视野,激发学习的兴趣,或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一封闭型结束 封闭型结束又称“认知型结束”.它是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巩固而结束教学的方法,其目的侧重在“感知→理解”上.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屮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篇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对教 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在探索教育发展屮,深度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剖析高屮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教师改变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促进高屮数学教学领域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在数学的深度学习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本身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l]o因此,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深度学习的现状及影响高屮数学深度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深度学习在高屮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一)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突岀

数学学习内容的联系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自学、乐学的能力,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深度学习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自身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实现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数学深度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2]。 二、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分析 (一)从家庭文化角度分析从目前的家庭教育形式来看,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及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数学论文.doc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数学论文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

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 【作者】黄华蓉 【关键词】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合作交流 【指导老师】冉彬 【专业】小学教育 【正文】 1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1.1探究式课堂教学提出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以书面习题为主,而很少布置如查阅资料、社会调查这一类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一状况需要改变。 1.2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明确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首倡者是美国课程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1]。1961年,他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了“作为探究的理科教学”的观念,认为传统的课程对科学进行了静态的、结论式的描述,这恰恰掩盖了科学知识是试探性的、不断发展的真相,极力主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世界进行探究。在施瓦布等人的推动下,探究教学在英美等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先后涌现出几种著名的探究教学模式,如: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施瓦布的生物科学探究模式、马希尔斯和考克斯的社会探究模式,以及学习环模式和5E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于提高综合国力和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都普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探究教学的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 (1)国外发展情况 以英美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推动探究教学的发展。英国推出《1998年教育改革法案》,首次将科学课程与英语、数学并列为三大核心课程。而在科学课程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后出台了两部具有纲领性的科学教育文献。一是1990年美国科学教育研究会提出的《2061计划》,二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1996年推出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这两部文献都强调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后者甚至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就是探究”,并对探究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标准。 (2)国内发展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少地方也开展了探究教学实验研究,其中上海市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尤有影响。不久前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论文

教 学 论 文 年级二年级 科目数学 教师朱维 育才学校

【2011-2012学年度】 一、教材内容介绍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认识万以内的数、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估算,常见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角的认识、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找规律。 “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教学事件发生可能性相等或不相等。重点:把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能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呈现;难点: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浅谈如何让学生对教材产生兴趣 我从事小学教育两年来,最大的发现就是: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父之教,身体力行也!面对“三教九流”的学生,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细心指导也不可或缺。 随着新教材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更加不可动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重中之重呢?个人认为首先要让他们对数学充满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他们有兴趣就肯定能学好,同时我也要对他们有信心,要经常鼓励他们!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

那么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个人认为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做游戏的方式(例如找规律和万以内数的认识就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不仅能把学生置于中心位置,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观的方式(图形与空间就要采用多媒体找一些活动的图片、让学生来观察并解决。),可以去掉一些繁琐、无关紧要的认知过程,让学生“直截了当”进入主题;还可以两者兼之,等等。总之,尝试并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 三、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例如:被除数÷除数=商”中的“商”,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什么叫商,就是指得数。然而也知道“商×除数=被除数。 又如,“小括号”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先出示“8+6×5”与“6×5+8”两道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工人老师傅上午工作3小时,下午工作4小时,每小时做5个零件,他一天共做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 学生列式计算如下: 5×3+4=5×7=35(个), 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对吧?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问题的设计,

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宁德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专业数学教育 指导教师 学生 学号 题目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 2012年5月27日

浅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 摘要: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谈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心理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学习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基础是学好知识的关键,我们之所以将教育分为小学与中学,也是按着这个道理进行设计的.小学是打基础阶段,中学时借着小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的.但是即便是基础的加深,这之间的程度变化就让好多学生难以适应了,小学进入初中后,许多学生就开始成绩下降,就算是小学读得成绩不错的同学也不例外.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中小学教师都是苦思冥想,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都是按照课程标准来的,学生毕业前都是学好了扎实的基本功的,中学教师却一直认为小学教师没能将知识巩固扎实,使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各方面能力偏差,比如计算能力,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偏差,轻者容易出错,重者是计算错误,这让中学教学如何继续进行……这样的相互抱怨是很经常见到的,其实这归根到底就是中小学学习衔接不上,与其纠结这些问题,倒不如来看看中小学数学知识链接不上的原因.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很系统的,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要绝大多数小学生有达到课程标准的,都能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方法,几何知识等小学基础知识,这对于学好初中知识并不是难事,教师不应自相埋怨,应检讨自己教学方面的欠缺,分析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状况等因素等来做好衔接,这才是关键. 1中小学生心里存在的变化教师应采取的策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进入初中也正是进入青春期的阶段,而且进入初中,学校环境的变化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各种因素促成学生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追求、新的需要、新的动机、新的学习情感……把握好他们的这些好奇感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教师在衔接过程中若能运用好这些,教学工作会事半功倍. 1.1 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 进入初中后,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于是学生便觉得自己在成长,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小大人了,他们对老师的不再是投以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是更希望与老师作为朋友般与自己交流沟通,他们很重视教师对他们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应主动积极的跟他们融合,对他们的积极性加以肯定,让他们觉得亲切易于交流.而且这段期间,学生大都不喜欢受到太多的束缚,他们希望学校以及家长能放任他们自由,我们知道过多的放任即是放纵,但是适当的放任是有必要的,抓得太紧反而是适得其反. 1.2 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教科书下,就算是懵懵懂懂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好奇:初中到底要学什么?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刚进入初一,知识其实还未深入,如果这时候,教师能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用学生感兴趣的教法,板书,言语,方式等新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新需求,尽量不让学生再感受小学的机械学习,这样避免刚入初中的学生就对数学产生乏味,以至于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1.3 注意应对不良情绪以及消极情感 都知道初中生是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学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从众心理最为强烈,喜欢模仿是学生的天性,但是分不清是非也是学生的天性,更多的时候学生不懂真假是非,听风就是雨,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而一蹶不振,又由于基础不扎实或者是难度的提升不适应使之在学习方面产生了消极的情感,这对以后的教学

数学教育相关毕业论文

数学教育相关毕业论文 《改革数学教育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当前的数学教育教学发展面临改革的背景下,从新课改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出发,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和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应当解决的 问题。本文从数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总结方法,并进行提高数学教 学有效性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来,数学教学就成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尽管教师明确这一现状,并在教学中投入极大精力,但获得的教学收效微乎其微。探 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的、综合的训 练方法,教学方法不当;二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可以 从与教材相结合的前提下,从改变教学方法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能力。 一、明确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目标 在新课改中,数学教学中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训练,将生活寓于 教学中,老师应该按照课标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数 学良好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按照考试的要求来 完成教学,追求速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引导,导致数学课堂单调乏味,没能真正达到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应在新课标的明确指导下,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多元化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数学教学方法历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教师善于灵活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兴趣,点燃学生自信,是将

【毕业论文选题】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小学数学教材问题探析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X教学方法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研究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探究 小学数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六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答式学习课堂教学怎样转向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农村课堂的有效交流 浅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层次性体验”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点滴 “观察、品味、顿悟” 我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 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润物细无声--小班化数学作业面批有效策略的尝试 “我的妈妈体重50 千克” 对培养良好数感的思考 “圆的面积” 教学一得 利用图解法解决逆推题 我教《24 时计时法》 《解简易方程》教学反思 “可能性” 的反思 折线统计图折射出的“光芒” 《平均数》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上的“失误“也是一种资源 幽默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圆的认识” 教学片断与反思 计算机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听课反思 听“逆向求和应用题” 有感 小学低年级教学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相遇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如何提高课堂语言评价的有效性 剩下两只小鸡怎么办 “20 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调商” 的教学反思 由教学《分数的意义》想到的 《六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

数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数学毕业(学位)论文题目汇总 一、数学理论 1.试论导函数、原函数的一些性质。 2.有界闭区域中连续函数的性质讨论及一些推广。 3.数学中一些有用的不等式及推广。 4.函数的概念及推广。 5.构造函数证明问题的妙想。 6.对指数函数的认识。 7.泰勒公式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8.导数的作用。 9.Hilbert空间的一些性质。 10.Banach空间的一些性质。 11.线性空间上的距离的讨论及推广。 12.凸集与不动点定理。 13.Hilbert空间的同构。 14.最佳逼近问题。 15.线性函数的概念及推广。 16.一类椭圆型方程的解。 17.泛函分析中的不变子空间。 18.线性赋范空间上的模等价。 19.范数的概念及性质。 20.正交与正交基的概念。 21.压缩映像原理及其应用。 22.隐函数存在定理的再证明。 23.线性空间的等距同构。 24.列紧集的概念及相关推广。 25.Lebesgue控制收敛定理及应用。 26.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的关系。 27.重积分与累次积分的关系。 28.可积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 29.有界变差函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 30.绝对连续函数的性质。 31.Lebesgue测度的相关概念。 32.可测函数与连续函数的关系。 33.可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34.分部积分公式的推广。 35.Fatou引理的重要作用。 36.不定积分的微分的计算。 37.绝对连续函数与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关系。 38.Schwartz不等式及推广。 39.阶梯函数的概念及其作用。 40.Fourier级数及推广。

41.完全正交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42.Banach空间与Hilbert空间的关系。 43.函数的各种收敛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4.数学分析中的构造法证题术, 45.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46.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法 47.微积分与辩证法 48. 积分学中一类公式的证明 49.在上有界闭域的D中连续函数的性质 50.二次曲线中点弦的性质 51.用射影的观点指导中学初等几何内容 52.用近代公理分析中学几何中的公理系统 53.球上Hardy空间上的加权复合算子 54.多圆盘上不同Bergman空间上的加权复合复合算子 55.从加权Bergman空间到Bloch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 56.从加权Bergman空间到加权Bloch空间的加权复合算子 57.刻画I[x] ,K[x,y](进而R[x],R为Pid)中的素理想,其中I为整数环,K为域。 58.给出求方程X2+Y2=Z2 的所有整数解的三种不同方法。 59.对于每个n≥2,找出对称群Sn 在Mn(Z) 中的一个表示(模型),其中Mn(Z)为整数环Z上的n 阶矩阵环. 60.给出Euler定理(若(a,m)=1,则) 的三种不同证明。 61.试论矩阵环(代数)Mn(K)的基本结构性质,其中以为域,n≥2. 62.试述函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3.阐明函数理论在高等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4. 浅谈微分学(或积分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65.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6.初等几何变换在中学数学(代数、几何、三角)中的应用 67.从随机方法(概率方法)处理非随机数学问题看数学的统一性。 68.构造函数证题的妙想与思维方法的特点 69.数学知识的分类及其教学策略 70.数学知识的分类测量与评价 71.关于导函数性态的讨论与研究 72.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73.概率方法在讨论其它数学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74.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及其求法 75.用微积分理论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76.数学分析中的化归法 77.微积分与辩证法 78.刻画I[x] ,K[x,y](进而R[x],R为Pid)中的素理想,其中I为整数环,K为域。 79.给出求方程X2+Y2=Z2 的所有整数解的三种不同方法。 80.对于每个n≥2,找出对称群Sn 在Mn(Z) 中的一个表示(模型),其中Mn(Z)为整数环Z上的n 阶矩阵环. 81.给出Euler定理(若(a,m)=1,则) 的三种不同证明。 82.试论矩阵环(代数)Mn(K)的基本结构性质,其中以为域,n≥2.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0篇

第一篇:小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 的实践 10 级学校教育 07 号 目录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 境(二)组织生活化问题 1.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2.设计生活化的探索过程 3.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一)数学教学与 学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结合(二)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践论文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设计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

的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生活化激趣探索 正文: 人类“结绳计数” 告诉我们: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 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主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是学习的起点与基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数 学现实”,并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背离的难题,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气息融入数学课堂,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实现从真实生活走进符号世界。将非数学事物数学化,根据客观现实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的转变,对数学世界和生活世界作出教学意义的对话与沟通。数学知识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就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的客观事物数学化,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已获得生命意义的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使生活世界中的经验得以提升成为“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情境学起源于问,问题是创新的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利于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 20 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民和五小仇群红 一、数学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体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与方法。换而言之,体验教学实际上是“为了体验,在体验中,通过体验”的教学。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体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将课程从“文本课程”转变为“体验课程”,因此,“体验”自然也就成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鲜活个性的人,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学习、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师过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结论而不是向学生暴露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学生体验不到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从而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另外,学生自学能力不够,缺少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意

识不强烈,往往造成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吸引力,较枯燥呆板。 三、创设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情境策略的体会与思考 (一)创设活动体验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创设问题体验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用简单浅显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及问题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如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书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书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教师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 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书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反思体验情境。有反思意识的学生,一旦意识到问题,内

浅谈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毕业论文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比较重要,要能充 分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才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将现代化技术在初 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应用,是落实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也对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契合,能将教学的效率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以及优势发挥详细 分析,然后对其应用趋势和具体的策略应用详细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 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显著,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 中的应用,就能和教学改革的要求相契合,对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就比较有利. 通过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能有效保障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面对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积极改革就比较紧迫.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和优势 1.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用分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对素质 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符合.通过多 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有效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将音视频以及图像文字等功能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学生的多感官能有效调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得以激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数学课堂的动态化营造上得以有效实现,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再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规律揭示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效 地将数学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从而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 学习过程中,对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数学 教学的信息扩充有着积极作用,也能有助于课堂容量的增加,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 起到促进作用.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教育领域能够得到 广泛应用,就是因其自身的优势比较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能够通过音视频以 及图像文字的综合性应用,创设动态化的教学课堂,这对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就比较有利.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能够将数学知识得到具体化的呈现,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上会有诸多的抽象化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力,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得到良好的体现,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比较方便.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少一点惯性,多一点个性 ――小学档案袋评定应用初探 绍兴县实验小学金洪芳成长记录袋,英文单词是portfolio,国外应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在对各种不同的定义方法进行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本土化的定义,并指出成长记录袋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的作品 ·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随机的 ·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成长记录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成长记录袋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省的机会 ·教师要对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一. 建立“小学数学档案袋”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被困在数学高分的围墙内,每次看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否进步,只看单元测试,只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对他们的评价似乎一直围着分数在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其它方面的许多优点不能被发现,不少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不足之处也未能暴露出来,高分遮百丑,袒护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在“分!分!分!”的竞争氛围中,搞题海战术,他们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失去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热情,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心理发展很不健康,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产生了厌学情绪,创新意识和创新火花也在题海中熄灭了。看到学生们这样的状况,我渴望给予他们一种新的评价, 我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档案袋,并在档案袋评定应用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二. 建立“小学数学档案袋”的几点做法 1、精心指导学生搜集档案袋资料 搜集的资料一般来自于学生的发言,课堂表现,纪律及作业情况。 (1)制作”创新思路卡” 在课堂上,做个有心的老师,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每一个回答 ,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海口市琼山第六小学吴惠婉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我在教学“时间”这部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三个星期前就先告诉学生,三个星期后我们要学习时间,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然后我有意创设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大家接触,结果学生来了兴趣,在学这部分知识时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解决相关的问题就容易多了。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判断学校的方向,再来判断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这样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加深对着部分知识的理解。多让他们实践,就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