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标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标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标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标红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绪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P2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

D.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是()。[ P2 ]

A.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B.人民大众的思想体系

C.革命阶级的思想体系

D.革命政党的思想体系

3、从人类解放的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是()。[ P2 ]

A.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B.革命政党的思想体系

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P2 ]

A.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B.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C.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 P2 ]

A.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B.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C.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D.泛指的马克思主义

6、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后期就已经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孕育成长。[ P3 ]

A.12世纪

B.13世纪

C.14世纪

D.15世纪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P3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P3 ]

A.18世纪90年代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10年代

9、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 P4 ]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思维科学

D.哲学

10、下列不属于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是()。[ P4 ]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欧姆定律

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P4 ]

A.科学技术的发展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12、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是()。[ P5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康德

D.谢林

13、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到19世纪前半期由()创立。[ P5 ]

A.黑格尔

B.康德

C.费尔巴哈

D.谢林

14、下列不属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P5 ]

A圣西门 B傅立叶 C基佐 D欧文

1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P5 ]

A.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B.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C.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D.亚当·斯密和凯恩斯

16、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 )。 [ P5 ]

A.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辩证法

D.辩证法

1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 [ P5 ]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1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是()。[ P6 ]

A.《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德意志意识形态》

19、列宁提出了()可以在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的一国首先获胜的理论。[ P6 ]

A.社会主义革命

B.资本主义革命

C.封建主义革命

D.共产主义革命

20、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科学社会主义才由学说变成()。[ P6 ]

A.理论

B.真理

C.实践

D.体系

21、“三个代表”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科学思想。[ P7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2、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 [ P7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3、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和()的统一。 [ P9 ]

A.辩证法

B.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24、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 [ P9 ]

A.唯心史观

B.唯物史观

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5、()是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根本标志。 [ P10 ]

A.物质

B.运动

C.实践

D.规律

2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任务是()。 [ P10 ]

A.为解放全人类服务

B.为传播真理

C.为消灭封建主义服务

D.为资本主义国家服务

27、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最终完整的真理体系,而是看作()的创造性的理论。 [ P11 ]

A.运动

B.发展

C.变化

D.静止

2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马克思清楚地看到了()必然灭亡。[ P11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9、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要努力掌握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P12 ]

A.批评与自我批评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群众路线

30、()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P12 ]

A.实践性

B.时代性

C.理论性

D.客观性

31、()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P12 ]

A.理论

B.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C.实践

D.思想

32、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P12 ]

A.改革

B.稳定

C.发展

D.创新

33、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是()。[ P12 ]

A.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D.进入共产主义阶段

34、()是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载体。[ P13]

A.工人阶级政党

B.工人阶级

C.人民群众

D.劳动人民

35、()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P13]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3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 [ P13]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以人为本

3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P13]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38、在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趋势深入发展。[ P14]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单一化

C.文化单一化

D.企业化

39、唯物史观认为,()的发展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基础。[ P14]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社会制度

二、多选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P2 ]

A.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P4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武装起义

C.1838-1842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 P6 ]

A.战争

B.和平

C.发展

D.改革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P9]

A.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C.它们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不同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具体科学为哲学基本原理提供养料和根基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或基本特征,集中表现为()。[ P12 ]

A.时代性

B.实践性

C.阶级性

D.批判性

6、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有()。[ P12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三、判断题

1、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9年专门作了说明。() [ P2]

2、从哲学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 [ P2] 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P2 ] 4、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在社会历史观上仍然没有越

出唯心主义的范畴。() [ P5]

5、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 [ P5]

6、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学说。()[ P8 ]

四、填空题

1、从实践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 P2]

2、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P4]

3、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直接理论来源。 [P5]

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就决定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P7]

5、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是()。[P5]

6、俄国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才由学说变成实践。[P6]

五、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8]

2、试述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主要内容。[P10]

3、谈谈我们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P16]

第一章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72)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P20]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提出的。[ P20]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列宁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P20]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 [ P20]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世界有两个本质 D.世界是神创的

5、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 [ P20]

A.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世界有两个本质 D.世界是神创的

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P20]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

7、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 P20]

A.意识 B.物质 C.精神 D.神灵

8.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 P21]

A.机械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P22]

A真实性 B客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实在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P22]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11.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P22]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P22]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3.运动是物质的( ) [ P23]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14.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 ) [ P23]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

1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 [ P24]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1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P24]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1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 P24]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8.相对静止是() [ P24]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

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P24]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 ) [ P24]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 [ P24]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2.时间和空间是 ( ) [ P24]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23.时间是指 ( ) [ P24]

A.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顺序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

24.空间是指 ( ) [ P24]

A.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

25.空间的特性是 ( ) [ P24]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26.时间的特性是 ( ) [ P24]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27.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 P25]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二元论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

28.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P26]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

29.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P27]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30.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 P27]

A.被动性

B.历史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的

31.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P28]

A.自然界

B.人类社会

C.精神

D.实践

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P33]

A.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B.辨证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33.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P33]

A.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

B.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C.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

D.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

3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P35]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

35.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P35]

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

3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P37]

A.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 D.事物的发展的无限性

37.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P38]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需要的方面

3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P38]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39.“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理论根据是()[P38]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0.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P39]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否定

C.克服又保留

D.纯粹的肯定

4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P39]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4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P39]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

43.矛盾的含义是()[ P39]

A.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

C.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D.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44.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P39]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

C.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4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P39]

A.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相互反对、相互否定

C.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渗透

46、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P39]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47.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P39]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相互吸引、相互贯通

48.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P40]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49.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 P40]

A.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

B.各自分别起作用的

C.同一性先起作用

D.斗争性先起作用

50.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 [ P40]

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

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

51.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P40]

A.矛盾

B.普遍矛盾

C.特殊矛盾

D.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5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P40]

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53.()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P40]

A.改革

B.科学技术

C.矛盾

D.革命

54.内因指一事物的() [ P40]

A.外部矛盾

B.内部矛盾

C.矛盾

D.特殊矛盾

55.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引起的。[ P40]

A.内因

B.外因

C.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以上都是

56.党的自主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哲学依据是()[ P40]

A.内因

B.外因

C.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以上都是

5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P41]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

5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方式是()[ P41]

A.辩证法

B.形而上学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59.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 P42]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不废江河万古流

D.人定胜天

6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P42]

A. 用思维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 .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61.规律是人可以认识的,符合()[ P43]

A.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B.先验论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62.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是()[ P43]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不是

B.自然规律是稳定的,社会规律不是

C.自然规律是必然的,社会规律不是

D.社会规律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

63、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符合()观点 [ P44]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是

6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 [ P44]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意识决定物质

C.物质来源于意识

D.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65.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P44]

A.人类意识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B.动物也有意识

C.动物没有心理

D.以上都是

66.科学证明人脑是()[ P45]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7.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P46]

A.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思想解放

D.精神振作

68.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前提是()[ P46]

A.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B.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C.正确认识并自觉遵守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

69.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P46]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70.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P46]

A.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B.规律是客观的,人是无奈的

C.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D.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

7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P46]

A.按客观规律办事

B.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具有更多的创造性

72.“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 P46]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多选题(11)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P20]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 P20]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现代西方哲学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P24]

A.动中有静

B.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C.静中有动

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4.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P27]

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无限多样性

5.人类世界包括()[ P31]

A.人化自然

B.自在世界

C.人类社会

D.自然界

6.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具有()[ P33]

A.客观性

B.普遍性

C.描述性

D.多样性

7.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 P33]

A.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C.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8.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P35]

A.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P36]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0.辩证的否定是()[ P38]

A.事物自我的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有( )。[ P40]

A.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C.外因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三、判断题(11)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P22]

2、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P22]

3、时间是有有限的,空间是无限的。() [P25]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既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P26]

5、自在世界就是自然界。() [P31]

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P41]

7、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P44]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P45]

9、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P45]

10、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P46]

11、人们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P46]

四、填空题(11)

1、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P20]

2、实践主体又是一种社会结构。它的构成是: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人类主体。[P29]

3、客体同主体一样都是历史的范畴,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P29]

4、系统的主要特征有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结构性、系统的层次性、()。[P34]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自我运动的全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肯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P38]

6、形而上学通常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专指那种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的思维方法。[P41]

7、思维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8、意识是人脑的()。[P45]

9、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P44]

10、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和()的趋势。[P42]

11、内因指一事物的()。[P40]

五、论述题(5)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P22]

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 P28]

3、什么是质变与量变? [ P36]

4、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 P45]

5、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P46]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选题

1.人类认识事物的秩序是( )

A. 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B. 从同一性到斗争性再到同一性

C. 从实践到感性认识再到实践

D.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A. 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普遍联系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客体是( )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人类活动之外的事

D. 人的认识和实践所指向的对象

4.感性认识和理性统一的基础是( )

A. 客观世

B. 感觉

C. 实践

D. 思维

5. 认识过程和两次飞跃是( )

A. 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B.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C. 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

6. 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 )

A. 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

B. 主体的属性

C. 客体的属性

D. 意义

7. 真理是( )

A. 标志主观的范畴

B. 标志客观的范畴

C. 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 标志规律的范畴

8. 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上的( )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机械论

9.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质上是主张( )

A. 真理都是相对的

B. 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

C. 理都是绝对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10. 真理和谬误相统一的含义是( )

A. 真理中包含谬误

B. 者互为因果

C.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11.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

A. 唯物论

B.辩证法

C.历史观

D. 二元论

12. 真理的首要的基本属性是( )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客观性

C.真理的绝对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13.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指的是( )

A.真理和权威相互排斥

B.真理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和权威相互依存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成为权威

14.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15. “小儿辩日”:近热远凉、近大远小的故事,启示我们(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 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16.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B.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17.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说明()

A.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8. 我们要坚决反对看相算命等封建迷信,因为封建迷信( )

A. 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片面的

B.是主观的东西,主观与客观是对立的

C. 与科学的认识是对立的

D.只反映事物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

19. 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C. 路遥知马力

D.日久见人心

20.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1. 实践高于理论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2.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3. 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要看它(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施

D. 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25.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宣布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26.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指()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途径

D.实践标准具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27.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2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29.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30.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这说明(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3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3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3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 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35.“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6.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3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3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9.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

A、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

40.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4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42.承认知识的相对性( )

A.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沦 D.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4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44“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不仅善于观察事物,而且善于思考问

D. 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45.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46.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4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具体性 B.客现性 C.终极性 D.全面性

48.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4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 )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补充手段

C. 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

5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51.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52.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5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5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

A.从感觉到知觉,认知觉到表象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5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联系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唯物论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57.判断对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已经过多次反复

D.对该事物的理性认识是否已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58.把真理归结为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观点,其性质是( )

A.唯物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

C.主观唯心主义的 D.历史唯物主义的

59.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0.社会规律具有( )

A. 相对的重复性

B. 同自然规律同样的重复性

C. 精确的重复性

D. 外貌的重复性

6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

6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63.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的特殊性

64.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65.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 求知欲望

D. 好奇心

66.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 人与人的关系

C. 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 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67.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 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68.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观点

A . 客观唯心论 B. 主观唯心论 C. 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

69.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 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 .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70.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 )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

7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 内在认识

D. 正确认识

7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

A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 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真理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谬误,所以真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有客观物质性所以要相信真理和坚持真理

C. 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基本上正确的真理

D. 真理不是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而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正确认识

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体现在(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 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C. 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

D. 真理的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 )

A.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

B.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C. 实践的标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

D. 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也可能是谬误

4. 一切真知最终来源于( )

A. 书本知识

B. 社会实践

C. 天资聪明

D. 直接经验

5. 任何真理都具有( )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具体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6. 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受到( )

A. 历史条件的限制

B. 实践水平的限制

C. 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的限制

D. 事物本质的暴露程度的限制

7.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表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共明”

C. 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D. 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8. 科学家们终于绘制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表明( )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 人类能认识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D. 正确认识可以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9.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

A.认识关系

B. 实践关系

C. 价值关系

D. 审美关系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区别在( )

A. 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B是否承认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是否承认认识起源于经验

D. 是否承认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 对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说明( )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B.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

C. 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无限循环

D.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公式有( )

A. 个别——一般——个别

B. 实践——认识——实践

C. 群众——领导——群众

D. 团结——批评——团结

14. 感性认识包括的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有( )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回忆

15. 理性认识包括的逻辑思维形式有()

A.论证 B概念 C判断 D推理

16. 实践决定认识是因为(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践是认识的目的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7. 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

A. 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发展深化

B. 实践提供认识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C. 实践改造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判断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获得知识必须经过自己的亲自实践。()

2.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3. 相对真理是基本正确但还包含错误成分的真理。()

4. 每一个时代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 )

5.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人们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践。()

6. 真理都是有用的,有用的都是真理。()

7.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知识和理论都是根源于实践的。( )

8.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因此它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

四、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的观点。

2.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3.实践主体是指具有()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的()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5.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只有按()办事,在实践中才能成功。

6.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和价值尺度。

7.价值是指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主体()的意义。

8.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按照()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世界。

9.认识的辩证过程首先是由()到认识的辩证过程。

10.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的反映。

11.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回到实践。

五、论述题

1. 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反复强调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结合上述文字,从哲学上说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道理。

2.试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社会结构

一、单选题

1.社会结构这座大厦中最基础的部分是()

A. 经济结构

B.政治结构

C. 文化结构

D. 观念结构

2.物质世界中有着本质区别的两种基本存在形式是()。(P74)

A. 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

B.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C. 自然界与生物界

D. 自然界与动物界

3.人类产生的社会前提是()。(P74-76)

A. 古猿的形体结构

B. 古猿的群体结构

C. 古猿的生存环境

D. 劳动实践4.人类社会是()。(P76-78)

A. 活的有机体

B. 彼此孤立的分散体

C. 机械的组合体

D. 物质的简单聚合体5.社会有机体是()。(P76-78)

A. 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动态的集合体

B. 固守不变的系统

C. 无序的偶然事件的堆集

D. 超脱自然界并与自然界无关的一个独立的存在

6.生产力的含义是()。(P79)

A. 人类改造客体,提升客体品质的能力

B. 人类改造自身,促进医学进步的能力

C. 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D. 人类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7.生产力实体性要素包括()。(P79-81)

A. 人的体力和智力

B. 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与原材料

D. 科学管理与生产设备

8.构成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是()。(P79-81)

A. 水力、风力、畜力等自然力之总和

B. 人力之总和

C. 人的知识之总和

D.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9.生产力标志的是()。(P79)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自然物之间的关系

D. 人与物的关系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P81)

A. 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

B. 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

C. 不用经过生产过程就能发挥生产力倍增的效果

D. 渗透到实体性要素中并参与生产过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11.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是指()。(P79-80)

A. 纳入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

B. 进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

C. 纳入生产过程未经加工的自然物和经过加工的原料

D. 机器设备

12.生产关系是指()。(P81-82)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3.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P82)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产品的分配关系

C. 产品的交换关系

D. 产品的消费关系

14.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P83)

A. 由最先进的生产力决定

B. 由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

C. 由公有制决定

D. 由私有制决定

15.半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B. 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 是否适合生产力状况

D. 分配是否公平

16.在封建社会中()。(P83)

A. 只存在单一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

B. 只存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因素

C. 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三种生产关系并存,但封建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

D. 各种所有制关系均衡发展

17.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集中表现为()。(P83-84)

A.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B. 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

C. 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D. 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

18.社会政治结构的演进集中表现为()。(P88)

A.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B. 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

C. 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D. 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

19.社会文化结构的演进集中表现为()。(P94)

A. 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B. 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

C. 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D. 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

20.政治结构对经济基础的作用()。(P85)

A. 在任何情况下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 在任何情况下都阻碍生产力发展

C. 为先进生产力服务就促进生产力发展,否则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D. 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21.政治结构()。(P84)

A. 是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

B. 属政治上层建筑

C. 属思想上层建筑

D. 具有超阶级性

22.文化结构()。(P89)

A.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B. 属政治上层建筑

C. 属思想上层建筑

D. 具有超阶级性

2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P84-89)

A. 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C. 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4.政治结构的核心是()。(P85)

A. 国家政权

B. 政党

C. 警察

D. 军队

25.国家是()。(P85-86)

A. 君权神授的产物

B. 人们共同约定的产物

C. 维系血缘关系的产物

D. 社会分化为不同的阶级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6.国家的实质是()。(P85-86)

A. 按地域建立的组织

B. 按人口建立的组织

C. 按实力建立的组织

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

27.国体是()。(P86-87)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 国家的管理形式

C. 各阶级在国家中地位

D. 民主的程序和方法

28.政体是()。(P86-87)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 国家的象征

C. 各阶级在国家中地位

D. 人民的政治地位

29.区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P86-87)

A. 政体

B. 国体

C. 生产力水平

D. 领土大小、人口多少和力量强弱30.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P86-87)

A.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31.下面正确反映国体与政体关系的是()。(P86-87)

A. 国体和政体互相依赖,相互决定

B. 政体决定国体,国体为政体服务

C.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须与国体相适应;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

D. 国体与政体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32.以下属政治结构范畴的是()。(P84-85)

A. 政治法律思想

B. 政治法律设施

C. 道德观念

D. 宗教哲学33.以下属文化结构范畴的是()。(P89)

A. 政治法律思想

B. 政治法律设施

C. 政治法律制度

D. 国家机构34.以下属非意识形态的是()。(P89)

A. 自然科学

B. 哲学和宗教

C. 政治法律思想

D. 道德和艺术35.从高低层次上看,社会意识可以分为()。(P89)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汽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及其答案范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 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b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C) A、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加速时间 B、最高车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C、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D、最大功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汽车行驶的道路阻力包括(A) A、滚动阻力+坡度阻力 B、滚动阻力+空气阻力 C、空气阻力+坡度阻力 D、空气阻力+加速阻力 4、下列关于改善燃油经济性说法错误的是(B) A、缩减汽车总尺寸 B、减少档位数 C、降低汽车总质量 D、尽量使用高档 5、峰值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一般出现在(C)。

重磅设计标志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内容】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下)第15课《设计标志》 【设计者】浙江省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潘长国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下)第三单元《网络应用》的最后一课,也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课,本课的内容应该是建立在前两课《各种各样的标志》和《标志知识知多少》的学习基础上,是对标志认识的创新。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课关键在于第一部分的内容,即设计标志。而第二部分的制作标志是将构思付诸实践,包括Word 软件的自选图形的绘制、颜色和线条的设置、图形的组合、写上标语等,是这课教学的主体部分。 2.学情分析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代表一定意义的标志,这是难度相当大的事,更何况教学本课时,《各种各样的标志》和《标志知识知多少》这两课还没学习,学生对标志的认识仅凭日常生活的积累。不过,四年级学生的想像力比较丰富,所以如何引导他们设计就成了本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学生的操作水平受家庭条件等因素影响,表现出水平差异也一定较大。不过,我在和学生见面的时候,大致了解了一下爱山小学的学生,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总体较高,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可以把设计标志、制作标志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出不同的等级,体现出学习过程中的层次性。 【教学策略】 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在这节课中以“设计标志”为主题,借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标志来激发学生对班级、学校、集体等的热爱,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心。因此,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除了原有的设计标志和制作标志外,另加了标志的认识和欣赏,并把设计标志的主题分为三个等级主题任务:为美化校园而设计新教学楼的楼层标志、为保护校园绿化而设计的警示标志、为体现班级特色而设计的班级标志。这样的任务具体明确,难度不同,便于学生选择和操作。

《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标志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2BJZ107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学分:2 学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12学时课内实训学时:20学时先修课:字体设计、创意图形设计、版式设计 后续课:包装设计、VI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类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属专业设计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构成与图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表现手法,目标是通过对标志设计的理论学习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做好铺垫。 本课程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抽象性思维、概括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走再时代的前沿。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标志的概述 一、标志的新价值 二、标志的功能作用 1、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企业与经营部门 2、区别同类产品的不同质量 3、方便消费者去认牌购货 4、宣传企业产品的广告作用 5、具有美化产品的功能 6、有利于国际经济交流 教学重点:对标志的认知及标志范围的掌握。

教学难点:标志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标志课的正确认识,并且对标志课产生兴趣。教学方法:用实例去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业: 思考题:标志设计的意义 第二章标志的设计准则 一、成功的标志应该符合下列四个准则: 1、间明易认,便于记忆 2、内涵明确,个性突出 3、新颖独特,引人注目 4、永久性强,适合性好 二、成功的标志,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设计新颖独特 2、容易认知识别 3、个性品位突出 4、力求单纯明快 5、造型美观大方 6、适合性能良好 教学重点:对标志设计的准则的掌握及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在标志设计抓住主题的内在寓意。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用多种形式去对标志设计进行发散思维的练习。教学方法:启发示教学与学生互动。 作业:回想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标志并进行分析 第三章标志的本质与美感特性 一、象形的表现形式 1、表象类 2、象征性

汽车理论 期末考试试题 及其答案

一、填空题 1、汽车动力性主要由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爬坡度三方面指标来评定。 2、汽车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3、汽车附着力决定于地面负着系数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力。 4、我国一般要求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不小于60%。 5、汽车行驶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6、传动系损失主要包括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7、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小,燃油消耗率越大。 8、在我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L/100KM,而在美国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单位是mile/USgal。 9、汽车带挂车后省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二是增大了汽车列车的利用质量系数。 10、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和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11、评定制动效能的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12、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和托尾失效。 12、车身-车轮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车身固有频率为,驶在波长为6米的水泥路面上,能引起车身共振的车速为54km/h。 13、在相同路面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档位越高,后备功率越小,发动机的负荷率就越高,燃油消耗率越低。 14、某车其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若总制动器制动力为20000N,则其前制动器制动力为1200N。 15、若前轴利用附着系数在后轴利用附着系数之上,则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16、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心转向和过多转向。转向盘力随汽车运动状态而变化的规律称为转向盘角阶段输入。 17、对于前后、左右和垂直三个方向的振动,人体对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最为敏感。 18、在ESP系统中,当出现向左转向不足时,通常将左前轮进行制动;而当出现向右转向过度时,通常将进行制动。 19、由于汽车与地面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起、无法通过,称为间隙失效。 20、在接地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在增加履带长度和增加履带宽度两个方法中,更能减小压实阻力的是增加履带长度。 21、对于具有弹性的车轮,在侧向力未达到地面附着极限的情况下,车轮行驶方向依然会偏离其中心平面的现象称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22、车辆土壤推力与土壤阻力之差称为挂钩牵引力。 二、选择题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C) A、最高车速、最大功率、加速时间 B、最高车速、最大功率、最大扭矩 C、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D、最大功率、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 2、同一辆汽车,其车速增加一倍,其空气阻力提高(D)。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3、汽车行驶的道路阻力包括(A)

汽车理论试题及答案2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汽车理论A 姓名 学年学期:学号 考试时间:班级 一回答下列问题( 1/ 汽车的瞬态响应中有那几个参数来表征响应品质的好坏? 2/ 什么是中性转向点?什么是静态储备系数? 3/ 请指出ISO2631-1;1997(E)标准,规定的人体坐姿受振模型中的输入点和轴向振动。 4/ 什么是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如何利用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量曲线来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5/ 汽车制动器制动力分配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有几种? 6/ 横向稳定杆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有的车装在前悬架,有的车装在后悬架? 7/ 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其指标有哪些?它们是否关联? 8/ 什么是汽车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9/ 座椅支撑面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最敏感的频率范围是多少?机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哪些因数? 10/ 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有哪些?什么是汽车挂钩牵引力? 二简答题 1/ 从受力情况分析汽车制动时,前轮抱死拖滑和后轮抱死拖滑两种运动的制动方向稳定性。 2/ 请画出车身与车轮双质量两个自由度振动系统,并写出偏频,刚度比,质量比。 3/ 如何选择传动系的最小传动比?如何确定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 4/ 画出轮胎坐标系,并标出正侧偏角,正侧倾角,回正力矩等? 5/ 请分析左右车轮载荷的重新分配对轮胎的侧偏刚度与稳态转向性的影响?

三分析/计算题 1 什么是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试用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来分析汽车的动力性(以四档为例)。 2 某一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φ0=0.65,用Ⅰ曲线β线f组和r线组来分析汽车在附着系数φ=0.5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的全过程。 3 已知某一车辆,其总质量=1395,质心高度为0.502 ,轴距为2.37,质心到前轴距离1.14,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为=0.68.试计算: (1)同步附着系数φ0 ? (2)当制动强度为0.7时,那个车轮先抱死?

雷达标绘

幻灯片1 雷达标绘 ●雷达标绘与作图的用途 ●通过雷达标绘与作图,可以充分发挥雷达在避碰中的作用,确保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 的安全航行。在避碰中雷达标绘与作图有如下作用: ●能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 ●能准确获得两船的最近会遇距离和会遇时间; ●可精确求得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可求出本船有效的避让措施; 可判断来船的行动及双方避让行动是否有效。 幻灯片2 碰撞案例分析 幻灯片3 碰撞案例分析 ●碰撞危险判断: Vysotsk,14kn, 由310°转向至 304°及 290° 进一,停、倒车Diego Silang 120°,13.5kn Brazilian Faith 125°, 5kn 三艘拖轮拖航 幻灯片8 舰操绘算图

●使用舰操绘算图作相对运动图,具有标绘迅速、方便等优点。图上印有等距离圈、方位 圈、比例尺及对数比例尺等,可以直接使用。 幻灯片9 一、求来船的运动要素(航向与航速) ●作出本船航向线。 ●根据两次观测得来的来船的方位和距离,在舰操绘算图上标出第一次的A点和第 二次的C点,连接AC并延长。如果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为t,则相对运动速度, 相对运动方向为矢量。 ● 根据我船的航向和航速,过A点作我船航向的反航向线,截取(V0为我船的航速), 连接BC,则矢量即为来船的航向和航速。BC的长度为来船在时间间隔t内的航程,来船航速为。将矢量平移至原点O,在方位圈上读取的度数即为来船的航向。 幻灯片10 一、求来船的运动要素(航向与航速) ●例题1:设本船真航向010°,航速12节,雷达观测来船回波资料如下: ●1030真方位050°,距离8.′0海里 ●1040真方位049°,距离6.′5海里 ●求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解:(参见图9—3) ●作出本船航向线。 ●在舰操图上分别标出A点(050°,8.′0)和C点(049°,6.′5),连接A点和C点 得相对运动线AC。

插画设计课程设计

动漫设计专业 《插画设计》 课程设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插画设计》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也是获取《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 《插画设计》课程在装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插画设计技法的训练为主,通过命题创作的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插画设计的表现手段和技能技巧,强化学生的实践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该技能是从事装潢艺术设计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本课程是学生考取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资格证书必考的专业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后能胜任设计岗位工作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通过本专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并针对标志设计工作领域的标志投标、项目实践工作任务和对应的职业能力,按照基于工作过程、任务引领知识的教学思路整合课程内容,设计学习项目,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能够完成调研分析、创意设计、综合表现的设计流程工作任务,提交合格的设计稿。《插画设计》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1。 表1-1课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二)课程目标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两个系统设计”来组织课程内容,即“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两个系统互为依托、相互递进,交叉融合。两个系统设计以“以德为先”思想为基础,强化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该课程教学内容除知识和技能学习外,还包括:市场环境调研分析训练;教学活动中与人交流能力训练;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四 1、 (1)什么是纵向滑动率?作出附着系数与纵向滑动率的关系曲线,并描述该曲线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轮胎的侧偏特性?试分析轮胎侧偏特性产生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汽车使用因素与轮胎自身结构与特性的因素)。 (3)结合下图(包括轮胎的侧偏特性)说明:转弯时汽车滚动阻力大的原因,并说明滚动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 (1)动力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三个?各个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样影响的? (2)结合公式及绘图,说明后备功率的概念。 (3)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可通过作图法,具体可用哪几种

特性的图?大致过程怎样? 3、 (1)画图并说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2)已知某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试结合线、I 曲线、 f 和 r 线组分析汽车在附着系数ψ2=0.8 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的全过程。 (3)在图上标明:在ψ1=0.3 和ψ2= 0.8的路面上车轮抱死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制动力的差别。 4、 (1)较常用的汽车百公里油耗有哪些? (2)汽车的等速百公里油耗与车速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5、 (1)结合有关公式,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有关公式,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2)定性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3)驾驶员的不同转向操作对汽车的转向与操纵稳定性特性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4)曲线行驶时,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在驱动与制动时,

纵向力对其稳态特性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 6、 (1)进行汽车平顺性分析时,一般对哪几个振动响应量进行分析?以车身单质量振动系统为例分析频率比、阻尼比及其相关的质量,刚度,阻尼对三个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2)在车身与车轮的双质量振动系统中,已知车身部分偏频为π,车身与车轮的质量比、刚度比分别为8和9, 试计算车轮部分偏频,并说明主频与偏频的定义及其大小的关系(用“<”号表示)。 答案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引言 (3) 任务与分析 (3) 1. 市场调查 (4) 1.1周边企业、产品及其标志的调查分析 (4) 1.2企业定位 (7) 1.3公司名称 (8) 2标志设计及其标准化 (9) 2.1标志设计初步构想 (9) 2.2标志设计 (11) 2.3.标志的标准化 (12) 3广告策划及设计 (19) 3.1市场调研 (19) 3.2广告主题的确定 (22) 3.3广告策划书 (22) 3.4广告设计 (23)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7)

摘要 眼镜行业是一个半医半商的行业。近几年来,眼镜更从功能性商品进化到时尚商品,加深了管理的深度与难度。国内眼镜零售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从国营企业发展起来,很多老字号在全国各地都隶属地方政府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眼镜零售业最早发展连锁。全国各地的眼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连锁规模,但大多数是地方上的连锁,很少有跨省发展的眼镜连锁集团。 基于上述现状,眼镜行业在中国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抓住机遇,成立了一个眼镜公司。我们确定公司的客户群是学生与教师。为达到公司发展的目的,我们对其进行了CIS设计。我们对公司标志进行了设计,对公司的标准字进行了规范,确定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并对公司进行了广告策划。以达到公司可持续与迅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眼镜视觉传达设计标志广告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是设计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着重于逻辑思维和创造性设计思维的表达,应用范围广泛。此课程设计要求将信息表达、基本设计原理、编排设计、字体设计、广告设计等方法运用在设计中,得到信息表达准确、同时具有审美性的作品,以达到受众接受和理解的目的。 任务与分析 通过对西华大学周边的商铺和公司及其营销状况展开调研,寻找出一个有较大市场行业。并假设在西华大学周边开设这样一家公司。对公司企业定位,目标客户群确定、经营理年、公司名称等进行确定。对公司的标志进行设计及标准化,并做一份公司的广告策划。此外,还需要做一个VIS系统手册。

新雷达标绘测试题

题卡1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352°2.6kt /100°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30°,航速10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100 060°11.0 1106 060°9.0 1112 060°7.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若本船于1115向右转向30°避让,求转向后的DCPA,TCPA?263°12.5 kt / 1.3nm 1132 180

270

题卡2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120°,航速9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006 160°11.4 1012 160°10.2 1018 160°9.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若本船于1028向右转向30°避让,求转向后的DCPA,TCPA?29°7.5kt / 2.1nmile 1055 270

题卡3 1.本船雾中航行,航向060°,航速8kn,雷达观测他船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1500 080°7.0 1508 080° 6.0 1516 080° 5.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 (2)本船1516转向使他船从本船左舷3海里出通过,求本船的新航向? 2.本船雾中航行,航向185°,航速12kn,雷达观测数据如下: 时间T 方位B 距离R 0830 220°10.0 0836 219.5°8.5 0842 219°7.0 求:(1)他船的航向、航速?095°9kt /2.2nm /0904 (2)本船于0846时刻向右转向30°避让,求本船转向后与他船的DCPA? (3)若本船于他船保持DCPA=2海里通过,何时可以恢复原航行? 270 180

汽车理论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全新整理)1月.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浙江省 2018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汽车理论试题 课程代码: 02583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影响轮胎侧偏特性的主要因素有轮胎的结构、轮胎垂直载荷、轮胎充气压力、路面种类 状态、汽车行驶速度和() A. 主销内倾 B. 低压轮胎 C.轮胎外倾角 D. 子午线轮胎 2.汽车的驱动力值只等于滚动阻力和加速阻力之和时,说明不满足汽车行驶的()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 C.附着条件 D. 充要条件 3.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在规定条件下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该条件是() A. 水平良好路面空载 B. 水平良好路面满载 C.任意良好路面空载 D. 高速公路半满载 4.在动力特性图上,D-u a和 f-u a曲线间距离的g/δ倍就是汽车各档的() A. 加速度 B. 最高车速 C.最大爬坡度 D. 最大动力因素 5.在汽车功率平衡图上用来加速或爬坡的参数是() A. 后备功率 B. 发动机功率 C.阻力功率 D. 最高车速 6.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百公里油耗 增加? () A. 低速 B. 高速 C.中速 D. 减速 7.在使用方面,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有行驶车速、正确保养与调整和() A. 节气门全开 B. 增加燃油压力 C.增大后备功率 D. 档位选择 8.提高汽车的平顺性,轮胎的以下措施哪个是正确的?() 1

雷达标绘练习题

《雷达标绘》练习题 本内容适用船舶驾驶人员参加二小证培训之用,内容包括:真运动作图、相对运动单次避让作图、相对运动多目标避让作图、相对运动多次避让作图四部分。 作图精度要求:航向方位误差在±3°之内 速度误差在±1节之内 距离误差在±0.′3之内 时间误差在±3m之内 一、真运动作图 1、本船雾航,航向120°,航速15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1154 220° 10′ 1200 219° 8′.8 1206 217° 7′.9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10分钟后,来船的距离和方位。 2、本船雾航,航向350°,航速20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0610 275° 8′ 0616 271.5° 6′.8 0622 268° 5′.7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本船0622右转30°,求来船0628的方位、距离。 3、本船雾航,航向210°,航速15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0800 270° 7′ 0806 271° 6′.2 0812 272° 5′.4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0818本船减速到5节(不计冲程),求0828来船的方位、距离 4、本船雾航,航向010°,航速20节,雷达测得回波数据如下: 时间真方位距离 0610 060° 9′ 0616 060° 8′ 0622 060° 7′ 试作真运动图,求: (1)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2)本船0625右转40°,并测得来船真方位060°,距离6′,0631测得来船真方位

logo设计说明怎么写

logo设计说明怎么写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每一样设计都有它的寓意,设计绝不是毫无灵魂和想法的涂鸦或是简单的图形图像而已,我们通常在辨别一个logo设计是否好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它所象征的意义,人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描摹着同一个图形,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传统图形后面,往往蕴藏着更多更深的吉祥意义。这样不仅能够提炼和创新传统图形的形,还能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从而延展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念精神,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这也是现代logo设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对图案的描述 logo设计都是由文字,图案和颜色构成的,对一个logo设计进行说明,自

然是要解释一下它的组成成分了,logo 是具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大众传播符号和图形,因此,对图案进行描述也是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经常介绍的图案就是,这个图案是什么,还有就是这个图案所代表的意义。 4、要说明该logo及其机构的文化是否吻合 这就涉及到logo设计与公司文化的关系了。logo设计的目的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logo是企业的一个形象logo,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里,这些logo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将企业的发展推向更高的层次。那么企业logo设计就是logo存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logo自然也是要与企业文化相互辉映才是。 5、把握常用词汇 LOGO设计说明企业商标logo释义通常有自己惯用的词汇,它们涉及到企业理念、行业特质、设计术语、美学、吉祥用语等等方面。若将这些词汇有机地搭配或举一反三地加以发挥运用,你

就不会犯愁写不出好的释文了。 6、logo设计说明例子 a、公司标志设计说明:此款金融公司logo采用正方体造型,如容器,指吸纳资金;又形如三个箭头向外,意指对外投资,中央红心代表了企业投资与发展理念。独特的构思,令此款LOGO设计充满了国际化品牌气息。特点:简洁,大气,国际化。 如何写好logo设计说明 首先,应该先从设计logo的设计思路说起;其次,从logo所象征的意义入手;再次,对图案的描述;最后,要说明该logo 及其机构的文化是否吻合。logo设计说明: 一、设计定位 1、视觉效果:科技、绿色环保、追求、稳定、形象。 2、设计语汇:科技化、国际化、图文化、装饰性。 二、设计主题 “高科技、绿色自然”

实验一 LOGO设计制作

实验一 LOGO设计制作(文件名保存格式:姓名第X组实验X) 实验时间: 系别: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成绩: 一、实验目的 了解CorelDRAW软件,通过操作熟练掌握LOGO制作过程 二、实验步骤 证券LOGO的预览效果图 知识提要 ◇钢笔工具、多边形工具、椭圆工具等基本工具的使用 ◇转换为曲线操作、简化操作、变形操作设置 ◇渐变填充设置技巧。 ◇交互式阴影工具的应用 制作步骤 1. 绘制多边形 步骤1 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单击【文件】|【新建】命令,建立一个新的文件(或按键盘上的Ctrl+N快捷键),设置其大小与方向属性如图3-1-1所示。 图3-1-1设置页面大小 步骤2绘制多边形

在工具箱中选择【星形工具】,在页面中绘制星形对象,并将星形对象填充的CMYK 值设置为(0,100,100,0),如图3-1-2所示。 图3-1-2绘制星形 选择星形对象,依次执行【排列】|【转换为曲线】命令,将星形对象转换为曲线。在工具箱中双击【多边形工具】,打开【选项】对话框,设置参数如图3-1-3所示。 图3-1-3设置多边形选项 参数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并保存设置,在图层中绘制一个12边形,如图3-1-4所示。

图3-1-4绘制多边形 步骤3变形多边形 选择多边形的其中一个节点,用鼠标旋转对象,执行效果如图3-1-5所示。 图3-1-5变形多边形 选择变形后的对象,按下Shift键同时用鼠标向里拖动鼠标,将对象等比例缩小。给对象设置黄色边框,并将对象移动到前面绘制的五角星上面,如图3-1-6所示。

图3-1-6设置黄色边框 步骤4 简化设置 同时选择变形后的对象与五边形对象,依次执行【排列】|【整形】|【简化】命令,打开简化设置对话框,如图3-1-7所示。 图3-1-7简化设置 在对话框中直接单击【应用】按钮,执行后的效果如图3-1-8所示。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期末试卷及答案

模拟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考试科目汽车理论[I] A 卷闭卷共页 10题,每题1分) 1.一般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最大功率比外特性的最大功率通常约小 【B 】 A.25% B.15% C. 5% D.35% 2.从汽车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各档发动机功率曲线所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低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B.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C.低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 D.高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 3.关于附着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 A.驱动轮的附着率小于等于地面附着系数 B.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驱动轮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最低路 面附着系数 C.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D.汽车的动力性好坏与驱动轮上的附着率无关 4.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能,表述错误的是【C 】 A.通常和液力耦合器或锁止离合器组成综合液力变矩器 B.汽车采用的液力变矩器通常透过性的 C. 液力变矩器能够改善汽车良好路面上的动力性 D.采用液力变矩器的目的通常为了操作简便、起步换挡平顺 5.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百公里油耗大大增加【 B 】 A.低速 B.高速 C.中速 D.减速 6.汽车在循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更能够反映实际工况,以下哪种工况不是循环行驶的基本工况【】 A.匀加速B.匀速

C.怠速D.减速 7.现代中型货车的比功率一般为【】 A.小于7.35kW/t B.10kW/t左右 C.14.7~20.6kW/t D.大于90kW/t 8.变速器档位数增多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B.动力性提高,经济性下降 C.动力性下降,经济性提高D.动力性提高,经济性提高 9.汽车制动过程中,弹性车轮作纯滚动时,滑动率通常为【】A.15%~20% B.0 C.50% D.100% 10.关于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附着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面制动力等于附着力B.制动器制动力大于附着力 C.制动器制动力总是大于或等于地面制动力 D.制动器制动力总是等于地面制动力 10题,每题1分) 1.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超车行驶时,受到的行驶阻力有【】 A.驱动力B.加速阻力 C.坡度阻力D.空气阻力 E.滚动阻力 2.能够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结构方面的因素有【】 A.保证发动机与底盘良好工作状态B.采用子午线轮胎 C.减轻汽车的总质量D.尽量在高档位行驶 E.采用多档手动变速器或高效率无级变速器 3.在初选传动系最小传动比时,以下原则正确的有【】 A.满足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B.满足最大爬坡度 C.满足最高车速的要求D.满足后备功率的要求 E.满足驾驶性能的要求 4.下面说法中,可能发生汽车后轴侧滑的有【】 A.前后轮同时抱死B.汽车后轮先抱死,前轮再抱死 C.前轮抱死,后轮不抱死D.后轮抱死,前轮不抱死 E.前后轮都不抱死

标志设计实验任务指导书

实验一标志设计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对标志设计作品的展示、分析,使学生初步直观感受标志设计的内在魅力,了解优秀的标志对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细分市场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耗材 专业配置的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调查收集5组喜爱的标志(商标)并分析其适应范围及作用 1、分组调查并收集标志设计作品; 2、分析同类标志作品创意,并用书面文字形式进行归纳; 3、按每小组4-5人分组进行实训,每小组收集不少于5种的处于竞争的同类标志作品,小组集体分析研究结束后,上交1份《关于标志(商标)应用的调查分析报告》,不少于500字. 五、实验步骤 实验(一):标志的构成表现 在“手的联想创意”中选取一个比较满意的草图为素材,选用本章讲解的的构成表现手法进行视觉表现;力求突破原有单调形式,深入思考,感受具体形态的造型、结构,设计出具有表现力的图形形象。 1)用本章讲解的的构成表现手法进行视觉表现,手法可以任意选择 2)至少应用三种构成表现手法来制作 3)构成表现应合理,源点形象可辩识 实验(二):标志图形设计 1)调查分析。在接受商标标志设计任务进行构思设计之前,应先对委托设计者

——企业或单位,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调查的内容包括商品的本质特征,商品拥有者的经营现状与发展方向,消费市场环境,同类商品的资料,以及消费者对商品的现有印象与需求等。在全面调查、掌握商品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分析,建立客观评价,以确立商标设计的基础,以便顺利的将信息化的抽象涵义转换成系统化的视觉形象。 2)设计制作。商标的设计是将具有识别性的抽象概念转换成系统化、象征化的视觉形象。对市场进行调查,对企业、商品进行分析,进行原创性的构思,创作出一定数量的创意图形,从中优化选择,将有个性和代表性的构思草图进行设计稿的制作,最后再从设计稿中确定正稿的制作。正稿的制作一般包括彩色稿和墨稿(也称黑白稿)两个部分 六、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通过各类电子作业考查学生对标志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2、通过实题作业较全面的考核学生运用标志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综合设计能力 七、思考题 1.如何分组调查并收集标志设计作品? 2. 如何分析同类标志作品创意?

长安大学汽车理论期末试卷及答案汇总

------------------------------------------------------------精品文档-------------------------------------------------------- 模拟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页共闭卷汽车理论[I] A 卷考试科目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分,共10题,每题1分) 得分评卷人 1.一般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最大功率比外特性的最大功率通常约小 【B 】 A.25% B.15% D.35% C. 5% 2.从汽车功率平衡图上可以看出,各档发动机功率曲线所对应的车速位置不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低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B.高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宽 C.低挡时车速高,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 D.高挡时车速低,所占速度变化区域窄 3.关于附着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 A.驱动轮的附着率小于等于地面附着系数 B. 驱动轮的附着率是驱动轮不滑转工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所要求的

最低路面附着系数 C.附着率是表明汽车附着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D.汽车的动力性好坏与驱动轮上的附着率无关 4.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能,表述错误的是【C 】 A.通常和液力耦合器或锁止离合器组成综合液力变矩器 B.汽车采用的液力变矩器通常透过性的 C. 液力变矩器能够改善汽车良好路面上的动力性 D.采用液力变矩器的目的通常为了操作简便、起步换挡平顺 5.汽车在哪种车速行驶时,虽然发动机负荷率较高,但行驶阻力增加很多而使百公里油耗大大增加【 B 】 B.A.低速高速 D.减速中速C.6.汽车在循环行驶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更能够反映实际工况,以下哪种工况不是循环行驶的基本工况【】.匀速B .匀加速A. C.怠速D.减速 7.现代中型货车的比功率一般为【】 A.小于7.35kW/t B.10kW/t左右 C.14.7~20.6kW/t D.大于90kW/t 8.变速器档位数增多后,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性下降,经济性下降B.动力性提高,经济性下降 C.动力性下降,经济性提高D.动力性提高,经济性提高

雷达标绘

精心整理幻灯片1 雷达标绘 ●雷达标绘与作图的用途 ●通过雷达标绘与作图,可以充分发挥雷达在避碰中的作用,确保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时的安全航行。在避碰 中雷达标绘与作图有如下作用: ●能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 ●能准确获得两船的最近会遇距离和会遇时间; ●可精确求得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可求出本船有效的避让措施; 可判断来船的行动及双方避让行动是否有效。 幻灯片2 碰撞案例分析 幻灯片3 碰撞案例分析 ●碰撞危险判断: S HAPE\*MERGEFORMAT 幻灯片8 舰操绘算图 ●使用舰操绘算图作相对运动图,具有标绘迅速、方便等优点。图上印有等距离圈、方位圈、比例尺及对数比 例尺等,可以直接使用。 幻灯片9 一、求来船的运动要素(航向与航速)

●作出本船航向线。 ●根据两次观测得来的来船的方位和距离,在舰操绘算图上标出第一次的A点和第二次的C点,连接AC 并延长。如果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为t,则相对运动速度,相对运动方向为矢量。 ● ●根据我船的航向和航速,过A点作我船航向的反航向线,截取(V0为我船的航速),连接BC,则矢 量即为来船的航向和航速。BC的长度为来船在时间间隔t内的航程,来船航速为。将矢量平移至原点O,在方位圈上读取的度数即为来船的航向。 幻灯片10 一、求来船的运动要素(航向与航速) ●例题1:设本船真航向010°,航速12节,雷达观测来船回波资料如下: ●1030真方位050°,距离8.′0海里 ●1040真方位049°,距离6.′5海里 ●求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解:(参见图9—3) ●作出本船航向线。 ●在舰操图上分别标出A点(050°,8.′0)和C点(049°,6.′5),连接A点和C点得相对运动线AC。 ●过A点作本船航向的反航向线AB,AB等于我船在时间t(t=1min)内的航程,即海里。 ● ●连接BC,量得BC=1.4海里,则来船航速节;将BC平移至原点O,得来船航向为321°。 幻灯片11 一、求来船的运动要素(航向与航速) 幻灯片12 二、求最近会遇距离与会遇时间(DCPA和TCPA) ●由图9—2可知,是相对运动线,即 ●它是判断会遇最近距离及到达会遇最近的时间的重要依据。如果相对运动线的延长线通过雷达荧光屏中心O 点,说明会遇最近距离为零,存在碰撞危险;如果不通过雷达荧光屏中心O点,则可以通过该线求出两船会遇的最近距离,我们称之为最近会遇距离,用DCPA表示。若DCPA小于1海里,我们也应认为存在碰撞危险。将两船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的时间称为最近会遇时间,用TCPA表示。 幻灯片13 二、求最近会遇距离与会遇时间(DCPA和TCPA) ●1、过原点O作AC延长线的垂线,垂足为D,则OD即为与来船会遇的最近距离DCPA。 ●如果垂足在本船正横前,表明他船将在我船前方通过 ●如果垂足在本船正横后,则表明他船将从我船尾后通过。 ●2、以的长度为一个度量单位,在相对运动线由A点量到D点,则: ●或 ●式中:TA和TC分别为A点和C点的时间。 幻灯片14 二、求最近会遇距离与会遇时间(DCPA和TCPA) ●例题2:我船真航向340°,航速12节,从雷达荧光屏上测得来船回波数据如下: ●1035右舷28.5°,距离12海里 ●1041右舷28°,距离10.5海里 ●1047右舷27°,距离9海里 ●求来船的航向和航速。 ●求与我船会遇的最近距离DCPA和最近会遇时间TCPA。 ●解:(参阅图9—4) ●1、标出A点(28°.5,12′)和C点(27°,9′); ●2、过A点作我船的反航向线AB,。

2008~2009第二学期《汽车理论(一)》考试试卷B答案

(勤奋、求是、创新、奉献) 2008 ~2009学年第2 学期考试试卷 主考教师:__ 吴训成_____ 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汽车理论(一)》课程试卷B答案 (本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汽车的驱动力由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来产生。 2、汽车的动力性一方面受驱动力的制约,另一方面还受到轮胎与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 3、汽车带挂车后省油是因为增加了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大了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 4、当传动系最大与最小传动比确定后,挡数多少将影响到挡与挡之间的传动比比值,比值过大会造成换 挡困难,一般认为比值不宜大于 1.7~1.8 。 5、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的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直 线行驶制动时,虽然转动转向盘但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写在该小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 B )。 A.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大传动比 B.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C.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传动系最小传动比 D.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最大驱动力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2、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包括( D)。

A .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 B. 摩擦阻力和干扰阻力 C .形状阻力和干扰阻力 D. 摩擦阻力和压力阻力 3、 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C )。 A.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成正比 B.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成正比 C. 与迎风面积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D. 与迎风面积的平方和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4、 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行驶时,发动机提供的功率包括( C )。 A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B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C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D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所消耗的功率及传动系损失的功率 5、 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是指( A )。 A .Ⅰ挡最大爬坡度 B .Ⅱ挡最大爬坡度 C .Ⅲ挡最大爬坡度 D .Ⅳ挡最大爬坡度 6、 汽车的质量利用系数是指( C )。 A .汽车整备质量与总质量之比 B .汽车装载质量与总质量之比 C .汽车装载质量与整备质量之比 D .汽车整备质量与装载质量之比 7、 确定汽车传动系的最大传动比时,需要考虑( A )。 A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最低稳定车速和附着率 B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最高车速和附着率 C .汽车的最大爬坡度、最低稳定车速和最高车速 D .汽车的加速时间、最高车速和附着率 8、 若使汽车的最高车速max a u 大于发动机最大功率对应的车速p u ,则( B )。 A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变好 B .汽车的动力性变好,燃油经济性变差 C .汽车的动力性变差,燃油经济性变好 D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都变差 9、 滑动附着系数对应的滑动率为( A )。 A .100% B .75% C .50% D .20% 10、汽车制动的全过程包括( D )。 A .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的作用时间和持续制动时间 B .驾驶员反应时间、持续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的消除时间 C .制动器的作用时间、持续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的消除时间 D .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的作用时间、持续制动时间和制动力的消除时间 三、判断题(只判断正确与错误,在正确的小题后括号内写“T ”,在错误的小题后括号内写“F ”, 不标明正确与错误者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当汽车的所有车轮都飞离地面后,其滚动阻力仍然存在。( F ) 2、 设置超速挡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T ) 3、 只要发动机省油,汽车就一定省油。( F ) 4、 轮胎的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值有很大的影响。( T ) 5、 减少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F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