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药内服外敷”

“中药内服外敷”

“中药内服外敷”
“中药内服外敷”

“中药内服外敷”

——北京长峰血管瘤医院北京长峰“中药内服外敷”法开启血管瘤非西医治疗新时代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患了血管瘤,据记者了解: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的、血管性疾病,约80%都属于先天性的,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的发病率占全身的60%,其中大部分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唇、舌扣底。它不仅给人们的容貌上带来了影响,而且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了威胁,所以得了血管瘤,一定要及时治疗。

此前,在治疗血管瘤方面,我国乃至世界一直以西医治疗为主,但因其疗效差,疗程长,费用高,且治疗后所产生的瘢痕、毁容情况较多,因此,许多患者对此深恶痛绝,为改变这种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及医疗机构不断加强对攻克血管瘤的研究力度,经多年探索及研发,终于由北京丰台长峰血管瘤医院成功研制出“中药内服外敷法”。

在采访中,北京丰台长峰医院的负责人汪文杰表示:“中药内服外敷法”是一种以中医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症,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结合大量的临场验证经验,通过辨证施治,根据人体差异不同,血管瘤状况不同,研制出的一种对各种血管瘤疗效显著的中药内服外敷疗法,该疗法通过外敷化瘤方Ⅰ号、Ⅱ号、Ⅲ号和内服血管瘤康方Ⅰ号、Ⅱ号,相结合治疗血管瘤,效果突出,无副作用,深受患者信赖。

该技术在治疗血管瘤的同时,更注重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所以治愈后不易复发,疗效持久稳定,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血管瘤治疗领域开启了一个非西医治疗的全新时代。

外用中药配方

外用中药配方(作离子导入治疗用) 风湿性关节炎 白芷15g 独活15g 草乌5g 防风15g 两面针20g 羌活15g 川乌5g 灵仙10g 透骨草30g 桂枝15g 红花15g 土鳌虫15g 乳香10g 没药15g 类风湿性关节炎 乌蛇20g 土鳌虫15g 蜂房10g 三七10g 当归15g 熟地15g 海桐皮15g 葶苈子15g 芄蓁20g 灵仙12g 桂枝15g 川乌10g 骨质增生 乳香20g 没药20g 三七10g桂枝20g 土鳌虫15g 桃仁5g 五灵脂15g 威灵仙10g 红花10g 牛大力20g 腰椎间盘突出症 乳香10g 没药10g 黄连15g 公英10g 当归15g 丹参30g 红花10g 连翘10g 土茯苓20g 威灵仙10g 偏头痛、高血压 川芎10g 白芷5g 桂枝5g 独活5g 羌活15g 红花10g 夏枯草15g 蔓荆子15g 钩藤10g 远志10g 酸枣仁10g 神经衰弱、失眠 茯神10g 酸枣仁10g 柴胡15g 生地10g 白芍15g 川芎10g 黄花30g 五味子10g 远志10g 坐骨神经痛 桃仁15g 红花15g 赤芍15g 当归15g 茢芥15g 防风15g 公英10g 鸡血藤15g 木瓜15g 麻黄15g 乳腺增生 鳖甲珠10g 川芎5g 白芷5g 威灵仙5g 川乌5g 灵脂5g 桂枝5g 红花10g 艾叶5g 使用方法:取上述药方一剂,用40度以上的白酒一斤浸泡15天以上,取其药酒浸湿药物离子导入器上棉花外用即可,不可内服。如有皮肤遇酒精过敏者,可将上述药方熬制成汤剂约300ml,使用时适量浸湿药物离子导入器上棉花外用即可。

中药外用制剂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附件4 中药外用制剂相关问题的处理原则 中药外用制剂主要是指通过皮肤、粘膜、腔道等途径给药的中药制剂。与口服给药的中药制剂相比,中药外用制剂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制剂工艺较为特殊、辅料变化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药物多发挥局部作用、对用药剂量的精确性要求相对较低、用药的安全性相对较大等。在相关药品的研究与评价中,需充分考虑到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 过渡期品种中药8、9类(外用制剂)的注册申请是依据2002年12月公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2005年5月公布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按照工艺无质的改变申请减免临床研究直接申报生产的改剂型注册申请,以及申报生产的仿制药的注册申请。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此类中药外用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根据国家局《关于印发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8〕128号)精神,结合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在中药外用制剂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和仿制的研究与评价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是否明确的判断标准 (一)制成总量 中药外用制剂的制成总量是保证制剂含药量稳定以及不同批次产品质量均一的重要参数,因此,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的制成总量应该明确。 鉴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特点,用于完整皮肤中药外用制剂的质量标准,属于以下情形的可视同制成总量基本明确: 1.处方原料或提取物(中间体)与辅料的比例明确的; 2.其它可以通过质量标准的规格或制法项推算出制成总量的。 (二)日用生药量

中药制剂的日用生药量一般由处方量、制成总量、用法用量决定,在处方量和制成总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用法用量成为影响日用生药量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部分中药外用制剂的用量在临床使用中需要根据用药部位及适应症的特点确定,对于中药外用制剂的用法用量要求如下:1.局部给药发挥全身作用的,应明确每次用量和每日用药次数。 2.粘膜给药(主要指鼻腔、口腔和眼部的粘膜给药)、创面给药、破损皮肤和完整皮肤给药: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往往可以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确定。该类中药外用制剂,如果是发挥局部作用的,应明确每日用药次数。 3.腔道给药(主要指阴道、直肠等):考虑到此类制剂的用药特点,一般情况下,应明确每次用量和每日用药次数。但是,由于洗剂等在临床应用上有其特点,如果是发挥局部作用,应明确每日用药次数。 除以上要求外,中药外用制剂原标准是否明确的其它判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按照《中药质量标准不明确的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中药工艺相关问题处理原则》等相关原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二、中药外用制剂安全性、有效性的一般原则 (一)处方中含有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颁布的28种毒性药材和法定标准记载为大(剧)毒药材的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试验的改剂型时,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 (二)处方中含有现代研究发现有严重毒性的药材,如含有马兜铃酸成分药材的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时,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方面的一致性。 (三)处方中含有化学药物(维生素等除外)或单一中药有效成分的中药外用制剂,在仿制和减免临床研究的改剂型时,应注重辅料改变对药物吸收利用的影响,应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料,说明仿制药与已上市药品,改剂型品种与原剂型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一致性。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方法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养护 为了做好养护工作,必须掌握各种药材的性质和变异特点。下面将药材分为易生虫,易泛油发霉、易变色走味、易融化怕热、易潮解风化和失油,等几种类型。 一易生虫药材 1、质地松软、含糖类、脂肪较多的党参、陈皮、柏子仁、枸杞子等 2、含脂肪蛋白质较多的鹿茸、刺猬皮、蜈蚣等 3、质地坚实,含淀粉较多的赤小豆、皂角、薏苡仁、芡实等 4、质地松散,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玫瑰花、款冬花和菊花等 二易生虫药材的查看 1、首先检查垛的上面以及垛底是否有虫丝或蛀粉等,对易生虫的药材的重点品种进行开包检查。保管易生虫药材不仅要勤加检查外,必须从杜绝害虫来源,控制其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首先库房必须干燥通风,库内清洁卫生。此外要合理安排出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易生虫的药材先出库。 三易泛油、发霉药材 1、含脂肪油、挥发油和粘性糖质的某些药材易泛油。含油脂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含粘性糖多的易受湿度的影响。 2、当药材本身含水量在15%,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70%,温度在20—35摄适度时,易发霉。 3、对已泛油、发霉的药材的治理 (1)撞刷:发霉不严重的药材,经“日晒或烘烤”干透后,可放入麻袋或布袋内来回摇晃,通过撞击摩擦,可将霉去掉。至于条根或片状药材,不易使用此方法,可用刷子将霉刷掉。 (2)发霉后不易撞刷的药材,可用淘洗的方法除霉。淘洗时可将药材放在缸内或盒内,搓洗或刷洗,去霉后捞出晒干即可。 (3)沸水喷洗:发霉后不易水洗的药材,可以用开水喷洗。具体方法是:将发霉药材滩在席子或干净的地面上,用沸水喷洒,并随喷随翻,喷湿后将其堆在一起,要用麻袋盖上闷润约1小时,再用少量的硫磺熏蒸,然后取出晒干即可。 (4)醋洗:不能沾水的药材,如山茱萸、五味子等发霉后,可用醋喷洗,每100公斤用醋10-12公斤。具体方法与水洗相同。 (5)油擦:不能见水见热的药材,如各种附片发霉后,可用油擦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用布沾无异味的食用植物油,在药材上反复搓擦,即可除去霉迹。 四易变色及散失气味药材 1、有一部分花、叶、全草及果实种子类药材,由于质地较薄,个体细小,其所含的色素叶绿素及挥发油等易受温度、湿度、空气、日光等影响而失去原有的色泽或气味,在潮湿的情况下往往易发霉或生虫。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正确煎法和服用的注意事项中药在煎煮的时候和服用的时候都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平时要注意,否则可能达不到服用中药的效果,甚至还有害健康。 一、特殊煎法: 1、要求先煎的药物,应当先煎20-3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同煎; 2、后下的药物,应当待其它的药物煎沸后再加入同煎15分钟; 3、要求烊化的药物,应当先加少许水蒸化后,再兑入药汁同服; 4、冲服的药物,应当将药物粉末分次加入药汁同服。 二、服用中药饮食禁忌: 1、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性多温热,易耗气动火、伤阴动血。如葱姜、蒜、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食品,如若食用,会抵消药效,甚至促发炎症。 2、忌生冷食品:生冷食品容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取,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腥膻食品:很多中药均含有芳香物质,并赖以发挥治疗作用,尤以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为甚,而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宜。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4、忌饮浓茶:由于茶叶中含有单宁酸,浓茶里含的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取或破坏某些药效成分,药效会大大减低。 5、忌食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生吃萝卜(服理气化痰的药除外),

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尤其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人参的补益作用,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6、忌食油腻食品:油腻食品性多粘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三、中药的服用方法: 1、药液温度:一般汤剂应当温而不凉时服用,但热性病者应当冷服,而寒性病者应当热服。 2、服药次数: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一次,使药效持续;呕吐的患者或小儿宜小量频服。 3、服药时间:一般药物宜于饭后服用,滋补药宜饭前煎服,驱虫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眠药宜睡前服,抗疟药宜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四、中药汤剂保存: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常温下保存期为7天,冰箱冷藏保存期为14天.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于变质,不宜服用。 五、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炎,又称冻结户、冰冻肩等。它是肌肉、肌腱及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 1、肩周炎发病的症状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更易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大部分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2、预防肩周炎的方法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3、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

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臧书文)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银屑病100 例报告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银屑病100 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5-05-18T14:34:19.3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2期供稿作者:徐光中宋方平[导读] 中药在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医生予以关注。 杨红金芳 (湖北省嘉鱼县鱼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7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100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并与80例用西药进行治疗的疗效比较。中药在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医生予以关注。 【关键词】银屑病;扶正祛邪;中药内服外敷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50-01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中医所说的“白庀”“松皮癣”,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营血亏损、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本人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从对用中药治疗的患者疗效追踪来看,中药疗效肯定,现给予报告。 1 一般资料 临床分为两组作为对照。甲组采用中药治疗,随机选择银屑病患者100例。乙组用西药治疗,随机选择患者80例。甲组男72例,女2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36年,最短4 个月。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3%—80%。其中皮损面积占体表30%以下34例,30%—50%52例,50%—80%14 例。包括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发病后曾用过各种方法治疗者占85%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甲组(中药治疗组)给予生地、紫草、土茯芩、山豆根、白藓皮、大青叶、仙灵脾、贝母、银花等。本病的常见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根据病情在基础方加减。如在初期皮损呈地图状紫红色皮疹,自觉口干思饮、舌干苔黄、扁桃体肿大、脉弦滑,加花粉、黄芩增液清热。若皮疹为斑片状鳞屑较多,皮疹以上肢或躯干为主,瘙痒、舌绛苔光,大便秘结,显是血热过营,风燥耗阴之证,重用大剂生地、丹皮、赤芍、丹参。边缘明显、病程较长,下肢严重、瘙痒、舌质紫红、苔黄、胸腔满闷,四肢沉重者加清热利湿解毒药:土茯芩、茵陈、薏以仁等,每日1 剂,煎服,30天为1疗程,一般2—4 个疗程。 2.2 乙组(西药治疗组)给予VitA2.5 万单位,Tid、ViteE0.1gTid,乙双吗啉片0.2gTid,外加利血生片,抗菌素等,外用维甲酸霜。 3 疗效标准治愈:全身基本近于正常肤色,有的呈浅褐色。显效:治疗期间消退的皮损在70%以上,症状明显减轻。有效:在治疗期间用药2个疗程消退在30%以下。无效:改变不明显,但程度较前好转。 4 治疗效果 见下表:甲组总有效率为89%,乙组总有效率为6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5 典型病例 袁某:女,48 岁,患病15 余年,曾用中西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症状时好时发。2011 年住院治疗入院时:头皮、颜脸、躯干、四肢除双手外,均见地图状紫红色皮损,表面覆盖鳞屑,刮之出血,口干、思饮、舌红苔黄,故在基础上加花粉、黄芩增液消热,服用2 个疗程后皮损明显减轻,继服4 个疗程,同时加用中药外洗6个疗程后痊愈,半年后下肢及背部又复发,经用本方2个疗程治愈,至今未复发。 6 讨论 6.1 从以上治疗结果看,经中药治疗的100 例,总有效率为89%,而乙组用西药有效率为66.33%,说明中药治疗银屑病有满意的疗效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6.2 依据祖国医学辩证施治的原则,对银屑病应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中医理论认为:久病不愈之症多属虚证或本虚标实。银屑病由于平素血热,外受风邪而致、血热于风、风盛则燥,故皮损潮红、脱屑、风燥日久,伤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叠起白屑。 6.3 根据银屑病患者一般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的特点,需经持用药,才能巩固疗效。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煎煮中药的注意事项 中药的煎煮和服用对药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服用和煎煮的方法不正确,所服用的中药就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或疗效大打折扣。煎煮中药时有十点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注意药材冲洗:大多数中药材都有灰尘和杂物,为此在煎煮前宜先用水快速冲洗,以除去灰尘杂物。如药材中有花、叶、果及肉类药材的,需要将其淘洗。小包装饮片可以不冲洗。 2.注意煎煮前浸泡:清洗后可将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而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时间长些;夏天气温高时,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3.注意煎煮容器的选用:首选用砂锅、砂罐来煎煮中药,其次也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铅等金属容器。 4.注意煎煮的用水量:煎煮药材时加水量一般以淹过药材表面2~3厘米为宜,质地坚硬的如何首乌、白芍等加水量可多些,质地疏松的药材如蒲公英、藿香等加水量只须淹没药材即可。 5.注意煎煮火力与时间:一般药物未沸前用大火煎煮,沸后用小火使药物保持微沸。如果是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等及芳香性药物如藿香、佩兰等,一般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10~15分钟。如果是骨角类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补益药人参、白术等,一般用文火久煎。

6.注意煎煮的先后次序:一般情况下,中药材可以同时入煎,但有时需要特殊处理;如标有“先煎”的药材如磁石、牡蛎等矿物药、贝壳类药物则应先放入锅中煎约30分钟再与其他药物同煎;标有“后下”的药物应在其他药物煎煮得差不多时投入,只需煎沸几分钟即可;标有“包煎”的药材需用纱布包裹后煎煮。 7.注意服用方法:如果药方中有人参时,应当将其另外单独煎煮,再同服,以免造成浪费;阿胶之类的含胶质类的药材另加清水熬融,再与其他药汁兑服;如方中标有“冲服”的,可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即可。 8.注意服用技巧:为了疗效,一剂中药建议您煎煮2次,一日两次服用。如果有恶心、呕吐时应少量频服,可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不致药入即吐。 9.注意服用时间:于饭前或饭后服1小时服用汤药,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药效的发挥。煎好的中药汤剂一般应温服,但如果是寒症时宜热服,热症时应凉服。 10.注意忌口:服中药时最好忌食生冷、辛热、油辣、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止痛活血化瘀中药药方大全

葛根 功效: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着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养护中药方法

中药养护方法 1、目的: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方法,规范其养护工作,确保中药材、中药饮片符合规定要求。 2、依据: 3、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养护。 4、责任: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5、内容: 5.1、分类:为了便于分别养护,应将在库药材、饮片按其特性划分为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等类型。 5.2、制定养护计划、方案: 针对不同品种、类型、性能,结合企业仓库实际,制定养护计划、方案。养护方案应明确: 5.2.1、养护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5.2.2、存放位置:根据仓库环境和设备条件,根据各种药材、饮片需避光、防潮、防压、防冻、防鼠等不同要求,将药材、饮片置放于适宜的地方。 5.2.3、重点养护时节:较易发生霉变、虫蛀、泛油的黄梅天、三伏天等季节。 5.2.4、重点养护品种: 5.2.4.1、易霉变、虫蛀、变色、泛油、散失气味、风化、潮解、升华、挥发、粘连、腐烂的药材和饮片; 5.2.4.2、珍贵药材和饮片; 5.2.4.3、贮存期较长的药材和饮片。 5.2.5、养护周期:一般品种3个月,重点品种1个月。 5.3、养护:按照养护计划、方案,采用传统及现代养护方法,科学地对在库药 材、饮片进行养护,以保证药品质量。养护方法主要有: 5.3.1、干燥养护方法:干燥可以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变质的效果。 5.3.1.1、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中药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中药等。 5.3.1.2、高温烘燥法:对含水量过高的中药,可以采用加热增温以去除水分,所用方法有火盆烘干、烘箱烘干与干燥机烘干三种。此法适用于大多数药材。 5.3.1.3、石灰干燥法:凡中药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量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生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冻结肩,是肩周肌、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因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外感风寒湿或劳作过度等所导致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临床以肩关节内、外粘连,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40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与动作、姿势有明显的关系,伴肩关节外展、外旋及后伸等活动障碍。临床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的方法治疗,通常可获满意的疗效.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4型:风寒侵袭,寒湿凝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 风寒侵袭 内服方:姜黄10克,羌活12克,当归12克,黄芪15克,白芍10克,甘草6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威灵仙10克。 外敷方:防风、细辛、威灵仙、羌活、独活各20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桂枝30克。 该型多由风寒侵袭于患者的肌肤经络,导致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治法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蠲痹汤加减。 寒湿凝滞 内服方:独活12克,桑寄生10克,细辛2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

牛膝10克,杜仲10克,肉桂6克,生地黄12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芍药1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黄芪15克. 外敷方:防风、威灵仙、羌活、独活、乳香、没药、木瓜、吴茱萸各20克,川乌、草乌、细辛、紫苏叶各15克。 该型多由外界寒湿之邪侵及并滞留于肩部,日久寒湿内结,使肩部经脉闭阻而引起,治法以散寒除湿、化瘀通络为原则,代表方为独活寄生汤加减。 瘀血阻络 内服方:当归12克,芍药10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木通12克,生地黄15克,甘草6克,乳香10克。 外敷方:归尾、川芎、桃仁、乌药、木通、苏木各20克,红花、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克。 该型多由外伤内挫,导致肩部经络损伤而引起.治法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原则,代表方为肢伤一方加减。 气血亏虚 内服方:黄芪15克,肉桂10克,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5克,川芎12克,熟地黄12克,白芍10克。 外敷方:白芍、当归、秦艽、川芎、细辛、威灵仙各20克,赤芍、鸡血藤、葛根各30克。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治疗多种疾病敷脐疗法 中药外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加入一定辅料 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或特定穴位(常用的为神阙穴和涌泉 穴),从而起到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等功效的一种外治法。该疗法历史悠久,方简效捷,现重点 此处皮肤是全身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的地方,药 物敷于此,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可发挥神奇的治疗作 用。药物敷脐后最好热敷半小时,可使局部毛细血管稍微扩 张,促进药物吸收。少数患者在初次用药时,脐周会隐隐作 痛,或肠鸣软便,或呕恶不适,不必过于担心。中药敷脐在 淡豆豉、盐各适量炒热敷脐。 (2)肠胃炎:生白芷末 小麦粉 15 克,食醋调糊敷脐。 ( 3)黄疸:茵陈、栀子、 芒 硝、大黄各 30 克,杏仁、常山、鳖甲、巴豆霜各 12 克,豆 豉 60 克,共煎汁热敷于脐。 ( 4)便秘:生姜 60 克,豆豉 15 克,葱头 3 根,共捣敷脐。 ( 5 )尿闭:葱、姜、蒜共捣 敷脐中;或葱、车前子捣敷脐中;或用海金砂 6 克捣敷;或 用鲜青蒿 200 至 300 克,捣烂敷脐。(6)遗精:五倍子、牡 蛎,盐水调敷脐中。 ( 7)腹胀:厚朴、枳壳等量研末,每次 介绍中药外敷神阙和涌泉。 中药敷神阙】 神阙即肚脐, 临床上应用广泛, 具体如下: ( 1 )感冒:葱、姜、 60 克, 取 0.3 克,食醋调后敷脐。 中药敷涌泉】涌泉穴位

于足心,是人体最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中药敷涌泉蕴含着 上病下取,引火归原”之意,适应症广,简便验廉,可治疗 感冒、呕吐、发热、火眼等病症,还可用于催产,具体应用 如下。(1 )口腔炎:吴茱萸 5 至 15 克,研末,加适量陈醋 调成糊状敷涌泉穴, 24 小时后取下。也可用吴茱萸 15 克, 6 克,大黄 6 克,生南星 3 克,研末,以醋调后敷涌 艾叶和白酒贴肚脐的特效好方法 用艾叶和白酒捣成一厘米厚,三厘米宽的圆糊饼状,贴在肚 脐上,不过十来分钟, 本来闻不到香气的鼻子就闻到了香味, 读完想想有道理, 鼻窦炎一般都是元气不足, 寒凝鼻窍所致, 而艾叶理气逐寒,通过白酒助力,定能把寒气驱散,恢复元 气,特别是肚脐这个地方,对风湿,脾虚寒等症应该也有特 胡黄连 泉穴, 12 小时后取下。 2)小儿口角流涎:吴茱萸 12 克, 胆南星 4 克,研末,用陈醋糊后敷涌泉穴;或用生南星 9 至 12 克, 研粉,醋调后于临睡前外敷涌泉穴,连用 2 至 4 天。 3 )腮腺炎:吴茱萸 9 克,虎杖 5 克,紫花地丁 6 克,胆 南星 3 克,研末,醋调后敷涌泉穴。 ( 4)小儿哮喘:吴茱萸 10 克,研末, 醋调后敷涌泉穴, 48 小时后取下。(5)鼻衄: 将大蒜捣成泥状,左侧流血敷右侧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侧 涌泉穴, 般 1 小时左右流血可止。 ( 6)肺结核咯血:大蒜 10 克,硫磺粉 6 克,肉桂粉 8 克,冰片 8 克,捣匀敷贴双 侧涌泉穴,隔日换药 1 次。 奇效的敷脐疗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内容详实)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 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

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 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 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 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口服庆大霉素 颗粒、洛哌丁胺胶囊,有脱水者补水。1次见效,1-3次治愈。 C、消化不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不思饮食、脘腹胀满、 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 治疗:健脾利湿、温中散寒。参苓白术散(加减),沙蒿 子加溶媒, 6542针,湿贴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和参苓白术颗粒(健脾颗粒)。7天1疗程。 D、小儿秋季腹泻:初期不可直接止泻,如脱水可补液,治疗期间节食,忌口母乳、奶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改食面

中药养护知识要点

中药养护知识 中药贮存中常见的变异现象及其防护 一、霉变 霉变又称发霉,是指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世医德温度(20°C-35°C)、相对湿度达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酶溶蚀药材组织,致使中药成分发生变化。 (一)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 1.中药内含可供霉菌生长、繁殖的养料(中药含水分、蛋白质、淀粉、糖类及黏液质等); 2.受潮湿影响; 3.中药本身“发汗”(中药含水量较高,在相对密闭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表面的现象,也称水淞); 4.生虫后引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后,害虫在生活过程中要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因此,中药温度湿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往往引起霉变); 5.环境不清洁。 (二)中药霉变的防护措施: 1.严格控制中药含水量; 2.调控贮藏环境,包括密封,用生石灰、木炭、硅胶、氯化钙等吸湿,气调养护(用充氮降氧、充二氧化碳降氧或抽真空降氧等方法),冷藏(将温度控制在10°C以下、0°C以上); 3.药剂熏蒸(用硫黄、磷化铝、环氧乙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但要小心使用)。 (三)容易发霉的常见中药: 1.根及根茎类,如党参、当归、人参、知母、紫菀、天冬、怀牛膝、泽泻、独活、玉竹、黄精等。 2.果实种子类,如白果、柏子仁、胡桃仁、火麻仁、橘络、全瓜蒌、山茱萸、女贞子、莲子心、桑椹、巴豆、千金子、枸杞、大枣等。 3.花类,如菊花、红花、金银花等。 4.全草、叶类,如马齿苋、大蓟、小蓟、豨莶草、鹅不食草、车前草、龙葵、蒲公英、扁蓄、桑叶、大青叶等。 5.动物类,如蛤蚧、刺猬皮、鹿筋、狗肾等。 6.茎皮藤木类,如黄柏、桑白皮、桑寄生、川槿皮、鸡血藤、首乌藤等。 二、虫蛀 虫蛀是指害虫侵入中药内部所引起的破坏性作用。 (一)的主要来源: 1.原药材在产地采收加工处理不当; 2.运输过程中出现害虫; 3.贮藏过程中出现害虫; 4.贮藏中药的包装物或容器出现害虫或虫卵; 5.库房内清洁工作做得不好。 (二)中药害虫的危害性: 1.使中药重量减轻,甚至降低以致失去疗效; 2.使中药不洁或污染,不仅对治疗无益,反而带来危害; 3.有的品种被虫蛀之后,容易走油或影响饮片的质量;5.带来经济损失。 (三)中药害虫的趋性: 所谓趋性,即害虫在外界条件刺激下引起运动的反应。1.趋光性;2.趋温性;3.假死性; 4.趋化性(对异性分泌的生物激素有正趋性,对化学药剂有负趋性。 (四)中药虫蛀的防护措施: 1.清洁卫生; 2.密封; 3.控制环境因素; 4.对抗贮藏; 5.高温杀虫:1)曝晒法,适用于不怕变色、不宜融化和不宜碎裂的药物;2)烘烤法,将温度控制在50°C以上、80°C以下,适用于体积不大,成分不易挥发或不易泛油的药物;3)蒸煮法,适用于性质特殊、蒸后不失气味、不变色、不泛油的药物。 (五)容易生虫的常见中药: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在临床上属疑难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早期往往有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表现为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西医多采用抗风湿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副作用极大且减药后病情容易反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药皮肤给药1)经表皮各层穿透及吸收通过药物释放在局部形成较高浓度,局部给药效果明显,2)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与肝脏的损害,3)避免了胃肠及肝脏对药物的影响。现将我院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或门诊的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按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中,男13例,女19例;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平均5.26年。对照组3l 例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3岁,平均42.5岁;病程最长20.5年,最短6个月,平均4.98年。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P>,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有关标准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严重致残及多系统损害不愿停用其他疗法者均不纳入观察中。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时间、功能等以及实验室指标如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治疗方案用非甾体抗炎药加慢作用药。非甾体抗炎药:扶他林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口服,每次7 mg,1次/d饭后服,当急性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后停用。慢作用药:(1)甲氨喋呤(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口服1次/w,剂量从5 mg开始,每周增加2.5 mg,一般剂量7.5一15 mg,维持剂量2.5—7.5 mg;(2)柳氮磺胺吡啶(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口服,开始每次0.25 g,2次/d;每周增加13剂量0.25 g,至每次0.5—1 g,4 ek/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至维持量每0:0.5 g,每日3~4次。 2.2治疗组治疗方案 2.2.1中药内服按中医辨证,(1)寒湿阻络型:制川乌6 g(先煎),黄芪15 g,桂枝6 g,秦艽10 g,防风8 g,麻黄8 g,炒白术10 g,当归10 g,白芍10 g,甘草6 g。(2)湿热阻络型:苍术10 g,忍冬藤8 g,地龙5 g,连翘8 g,黄柏6 g,薏苡仁10 g,防风10 g,川牛膝10 g,威灵仙10 g,桑枝10 g。(3)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型熟地12 g,桑寄生10 g,续断10 g,制附子6 g先煎,淫羊藿10 g,威灵仙10 g,知母10 g,伸筋草10 g,红花10 g,皂角刺6 g。1剂/d,水煎温服,早晚2次。10 d为l疗程,一般治疗4疗程。 2.2.2中药旺草胡蜂醋热敷药物组成:皂荚,大胡蜂,白花蛇,全蝎,蜈蚣,鸡血藤,藏红花、寻骨风,透骨草,海风藤、络石藤、桑寄生、狗脊、醋酸等。把胡蜂醋倒入干净的器皿中(能浸湿纱布即可,不要倒过多,用过后不能再倒回瓶中),取医用纱布浸入器皿,待纱布完全浸润后捞出挤压至不滴水为准,把药液浸泡过的纱布敷在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 驱风止痛膏 1.药物组成 天南星粉,半夏粉,川芎粉,草乌粉各30克,薄荷脑,樟脑,胡椒粉各10克,松香1000克,蜂蜡90克,花生油210毫升。 2.制作方法 先将松香、蜂蜡、花生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前四种药粉至不粘手为度,入冷水一周后加后三种药粉即成。每贴用3-5天。 3.主治范围 风湿腰腿痛及跌打损伤。 4.方剂来源 黑膏药网。 新型黑膏药 1.药物组成 A.麻黄45 稀签草50 海风藤50 羌活50 桂枝35 生马钱子30 田七10 生龙骨15 炮甲15 白附子30 乳香20 没药20筚拨30 山萘20 独活20 玄参25 当归40 荆芥35 双花30 川椒40 干姜45 急性子30 木瓜45 川芎40 牛膝50杜仲50 生川乌40 生草乌40 生南星40 生半夏40 牙

皂50 云南一枝篙50 B公丁香血竭各12 土鳖虫炒白介子煅自然铜红花川断蜈蚣全虫五倍子水牛角粉各20 乳香没药各6共为细末. 2.制作方法 将处方A的药物水煎三次,头两次煎三小时过滤,第三次煎两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熬成流浸膏.膏药制作方法:医用压敏热溶胶1000克,放入锅内加热融化,先将药粉徐徐加入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流浸膏,50毫升氮酮,继续搅拌,然后摊膏. 3.主治范围 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4.注意事项 忌食鱼腥,牛肉,狗肉,鸡,竹笋等发物。 5.方剂来源 黑膏药网。 自制痹痛膏 1.药物组成 川乌80g 草乌80g 川芎80g 威灵仙80g全蝎80g 土元80g 乳香80g 透骨草8g 没药80g 大黄80g 杜仲80g 川断80g 僵蚕80g 白芷80g 丹参80g 骨碎补80g 远志80g 冰片80g 黄芩80g 黄柏

中药药剂学 第九章 外用膏剂

第九章外用膏剂(1-3分) 外用膏剂: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TTS)。 1、特点: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2、分类:软膏剂;膏药(黑膏药、白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 3、药物透皮吸收过程:释放:从基质脱离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作用。吸收: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4、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完整表皮--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 5、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⑴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温度与湿度、清洁。 ⑵药物性质:理想药物: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 ⑶基质的组成与性质: ①吸收:乳剂型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基质。 ②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 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 a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 ③附加剂: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 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⑷其他因素: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 注: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 软膏剂: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1、特点: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作用。 2、常用的基质:油脂性(油膏)、水溶性和乳剂型(乳膏--水包油型、油包水型)。 理想的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①具有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②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③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④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⑤易洗除,不污染衣物。 油脂性基质: ⑴特点:优点--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 缺点--①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②药物释放较差;③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④用水也不易洗除;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⑵分类:口诀:软膏油基分四类,油脂动植氢化油,类脂羊毛动物蜡, 烃类石蜡凡士林,硅酮乳膏不宜眼。 油脂类:动物油--豚油;植物油--麻油+蜂蜡→中药油膏;氢化植物油--不易酸败。 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好,提高药物渗透,黏稠;蜂蜡(黄、白)--调节稠度,辅助乳化;虫白蜡--增加稠度;鲸蜡--增加稠度。 烃类:凡士林--黄、白;固体石蜡--调节稠度;液状石蜡--调节稠度。 硅酮(硅油):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乳膏(无毒,但对眼有刺激作用,不作眼膏基质) 注:凡士林:白凡士林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油腻性大而吸水性较差、(仅能吸水5%),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合用羊毛脂、鲸蜡醇、胆甾醇→增加吸水性。合用表面活性剂→改善药物的释放与穿透性。调节稠度:四蜡--蜂蜡、虫白蜡、鲸蜡、石蜡。 乳剂型基质:

中药外敷肚脐治鼻炎

中药外敷肚脐 药物敷脐:独特而理想的给药途径对危重病人口服药疗效不显著者,敷脐疗法可收奇效。 肚脐没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肚脐作为人体一个独特的给药途径,用药物贴敷或施以热熨等方法,有复元回阳、开窍固气之功能。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中药敷肚脐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1:天麻或天麻片 穴位:神阙穴(肚脐) 方法:从药店买来成块的天麻或中成药天麻片,打粉后填入肚脐内,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贴,早晨取下。 疗小叶增生的外敷方法 小叶增生大概是女性朋友中最常见的疾病了。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经常郁闷,便会发现自己一侧或两侧乳房中出现了肿块,摸上去感觉硬硬的,又很有韧性,有点儿像摸橡皮块的感觉,用手去推还能推动,这就是小叶增生。 其实小叶增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疾病,大多数患上此症的女性朋友会在发病数月或一两年后自行缓解,无需治疗。不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一直有着小叶增生的,虽然不痛不痒,但是乳房中有肿块,终究是一件让人心里不太舒服的事情,有些女性还总担心它会转化成肿瘤什么的,所以,我给大家提供一则可以帮助消除小叶增生的外治方法:把天麻打成粉填入肚脐内。 友情提示: 配合逍遥丸,效果更好 2;胃气不足。方法:取一粒健胃消食片或补中益气丸捣碎,填 入肚脐,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然后休息 12个小时。? ?3;肚脐敷药治疗鼻炎 ,处方:党参10g,白术7g,干姜5g,炙甘草3g,扑尔敏2粒。粉碎成细粉,填神阙穴 4 ;自汗,盗汗,遗尿-----用五倍子打成粉贴在肚脐上。 可用五倍子15克(或五倍子30克、朱砂3克),焙干研细,睡前敷于肚脐或涌穴上治疗盗汗。 5;失眠-----桑葚子煮汤。还可用归脾丸,贴在肚脐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贴上,早上拿下来。 6: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 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吃生冷寒凉的瓜果、当时觉得很舒服,但时间久了,肠胃就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很多人都找不到原因在哪儿,往往都是随便吃点什么止泻药就了事,殊不知,大热天过食寒凉之物所导致的肠胃问题可不是这么简单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不注意的话,往往就此埋下了病根。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