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彩对话成就精彩课堂

精彩对话成就精彩课堂

精彩对话成就精彩课堂
精彩对话成就精彩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3032692.html,

精彩对话成就精彩课堂

作者:黎书柏

来源:《湖南教育·C版》2019年第03期

“少教多学”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其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发挥课堂主阵地功能,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提高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一次支教活动中,笔者有幸听了送教老师上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搭配问题”,觉得她在实施“少教多学”、转变师生角色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聪聪和明明,他们和你们一样都很喜欢数学。这不,他俩约好去数学乐园玩一玩。聪聪一起床就看到了几件衣服。(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装和三件不同的下装)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有2件上装,3件下装。

师:那该怎么搭配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其中的一种穿法?(生1上台摆了一种穿法)是的,像这样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强调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穿法?请你在作业纸上试着写一写、画一画,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你的思考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有的画衣服简图,有的用数字或序号代替衣服,有的用图形代替衣服,有的用字母代替衣服。

老师把生2书写的搭配方法(不全面,有遗漏)展示给学生看,并让生2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生3指出生2的搭配方法有遗漏,并进行补充。

老师把生4画的搭配方法(有重复)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他画得怎样?”

生5指出生4的搭配方法有重复,并进行纠正。

师:那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下面请大家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研究。

学生分组探索,教师巡视。約8分钟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生6:我们小组是用连线的方法。

师要求生6上台展示连线的方法。生6把上装1和上装2写在第一排,下装1、下装2、下装3写在第二排,然后将上装1分别与第二排的下装1、下装2、下装3连线,将上装2分别与第二排的下装1、下装2、下装3连线,共得6种搭配方法。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图片教学让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4-07T15:31:14.8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作者:吴声孟 [导读]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第三中学325804 摘要: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运用插图展开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图片不仅是教学资源,更是教学手段。运用图片,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分析原因;不仅可以系统归纳知识,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有时在巧妙的教学设计下,教师甚至仅用一张图片就能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图片教学的魅力可见一斑。恰当地利用图片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挖掘认识图片价值 我省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各种历史图片、地理图片是教科书中对文字材料辅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3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加强了插图,都采用彩色印刷,图片占用的篇幅比以前的教材更多,内容更丰富,不仅每课图片的数量增加到10幅左右,而且延伸到了课前引言和课后自我检测。 把图片运用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是对教学的润色,也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丰富,它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不是附属和装饰。我省现行的教材修订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老师需要也有必要去搜集、研究、运用图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图片可以成为教学设计的主线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的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与社会、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2011年浙江省优质课比赛中,绍兴上虞实验学校的徐楷杰老师就以四组图片完成了《停滞的帝国》的新课教学。徐老师以展示“中国人在吸食鸦片图”、“近代列强侵华系列战争图”及“列强侵华战争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图”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认识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失败的战争、一个个屈辱的条约使得中国人民面临内忧外患,中国的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空前地加剧。此时马戛尔尼受英国议会和国王委托,庆贺乾隆寿辰为由出使中国。徐老师以三组图片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落后的原因。这三组图片分别是“祝寿贺礼的马戛尔尼和乾隆皇帝的回礼图”、“马戛尔尼送礼沿途所见图”、“中外礼仪冲突图”阐释了中国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只注重传统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 2.中国“男耕女织”的封建经济制度落后于已经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3.中国狂妄自大、皇权至上的思想落后于西方民主、自由、民主的思想。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图片把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通过马戛尔尼使华,严谨再现了当时中英两国社会发展的情况,运用的图片资料也比较吻合课堂教学要求。 二、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中学生地理素养的养成与其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密不可分。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包藏了众多的显性和隐性地理知识,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复杂多样的地形”一课,我们只需要运用课文提供的图5-13“中国的地形图”就能引导学生完成整课的教学。图中包含的信息有:中国有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每种地形都有很多地形区;从分层设色看,中国地形面积最大的是高原和山地;深褐色(青藏高原)、黄色(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绿色(主要是平原)把中国分成西高东低三个阶梯。而我们本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认识中国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因此,这节课只要用这张图片就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让图片说出历史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教师无法使过去的史实重演。而人们的认识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尤其是初中学生在记忆内容方面,具体、形象识记仍占主导,抽象识记正在逐步发展。这就决定了图片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恰到好处地运用历史插图,将会让历史课堂生机盎然。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背景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英国人(权力)逼迫妇女(自由)喝“难咽的茶”》这幅图来辅助我们的教学。班长在结合其他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历史背景:1.英国人强迫向美国倾销茶叶,从英国男人强迫美国妇女喝茶中看出;2.美国人不满英国人的倾销损害他们的利益,从“难咽”二字和“妇女向英国男人喷射水柱”看出;3.美国的遭遇得到国际社会部分国家的同情,从另一个妇女的表现看出;4.部分国家坐山观虎斗。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解读本中提到了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史料的方法和技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从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和观点。图片不仅能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我们眼前,而且通过对图片的解析,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意识到历史插图的重大作用。我们相信,集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历史课是一块肥沃的热土,它正等待着有志之士的开发,它的明天将更美好、更灿烂。

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细节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使人们的命运发生转变。对个人来说,细节体现着素质;对部门来说,细节代表形象;对事业来说,细节决定着成败。 对于我的工作而言,事事要用心,时时要细心,细节是成功的关键,细节是制胜的法宝,事事精细成就百事,时时精细成就一生,如果我们人人关注细节,就能成就精彩的人生。 那么,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在物理学上可以细到粒子,医学上可以分到细胞,数学上可以从0到无穷大,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工作标准,从0做起,1就是1 ,2就是2,心中有一万,着眼1+1,才能创造出教育的价值。 有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小节无伤大雅,何必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意默化的作用,“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中学生心理特征比较复杂,而这种复杂的心理状况必将直接影响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态度和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留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对于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幼稚与成熟并存 中学时代是人的重要心理转型期。这个时期,学生“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他们观察力、注意力、接受能力、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世界观开始形成。 2、崇拜明星与偶像 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青春期心理特征开始显现,他们对新生或美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迷惑和梦想。崇拜青春偶像,喜欢模仿电影明星、歌星的打扮和行动方式。 3、情感意志较为薄弱 中学生渴望社会、师长给予他们成人般的信任和尊重,但同时又缺乏行为自主调控能力和是非辨别能力,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心里定力和承受能力均较差,情感意志相对薄弱,遇到挫折和困难极易产生极端情绪和逆反心理。 4、音乐认知能力增强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随着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明显增强,调式辨别能力相对突出,其听觉的灵敏度已接近或达到成人的水平。 5、喜爱流行音乐 由于特殊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存在一定的个人偏爱性。相当多的中学生表现在对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的热衷与偏执,有的甚至已达痴迷的程度。 以上学生的这些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需要教师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去引导,重视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正确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达到提高音乐

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科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社会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具艺术情趣的学科。照理,这种对母语的学习,应当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应是最理想的。但是,中学语文教材存在着许多问题:违背学生接受心理,泯灭个性想象创造能力,范文陈旧、落伍,整个体例安排上亦不合理,学生、老师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原因很多,但过分地强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而漠视课堂教学中艺术氛围的营造 是其中问题比较大的一个。 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该如何营造?我认为,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交流法 不少中学生对语文课或多或少都有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以搞小动作、看课外读物、低声讲话和睡觉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绪的产生,原因很复杂,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讲课时缺乏一个“情”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和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一个教师冷冰冰地进行知识发售而没有情感的交流,是上不好课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情感交流去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去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悱恻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去影响学生。

二、动作启示法 语文教师的手势、表情及走动等能传递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相互感知到的各种意识信号。语文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传情的特殊本领,当它被“引进”语文课堂领域后,就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对学生作意识上的导向,可以把课文的表现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自己所启示的思路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发明。语文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调控作用,表现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和喜爱,可以收到移情传神之功效。语文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教学的作用。 三、语气导航法 听觉信号输入是语文课堂管理信息输入的主要形式,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速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三者融为一体并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在上课时的问题行为产生迅速的诱导性影响。学生“耳闻”教师的“弦外之音”,从而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及时改正自己的误解行为。 有一位教师讲《为了忘却的记念》时,对文中第四节“原来如此!……”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先用饱含感情的语气分析课文,讲解鲁迅先生对烈士担心、关切和惦念的不能

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细节决定成败心得体会:小事成就大事, 细节成就完美 “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的问题”。[1] 这是我从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感受最深的两句话。在书中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晦涩难懂的道理,而是举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讲明了细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细节决定成败》粗一看这题目,似乎觉得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是仔细一读这本书,却是深有感触,作者在书中,不断强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揭示了细中见精,小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的真理.书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这段话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通病.再高的山都是由细土堆积而成,再大的河海也是由细

流汇聚而成,再大的事都必须从小事做起,先做好每一件小事,大事才能顺利完成.一个细节的忽略往往可以铸成人生大错,可以造成事业颠峰之危,而一个细节的讲究,可以让企业咸鱼翻身,可以在谈判中力挽狂澜于既倒. 海尔总裁张瑞敏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2]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古语有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胜人一筹,从而忽视小节,结果不但没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败.因为他们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会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树连接而成,骄人的战绩更是无数细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细节,酝酿过程中的细节之美.只有这样,你才会取得不断的成功.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他们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

浅谈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浅谈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我们必须不断的思考。如果教师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人!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完善自我,加强人格修养,当然这需要我们的努力。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这正是教师人格感召力的体现。 一、做好课前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离卷;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就会目不离屏。同样,一堂好课,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入授课中,从而提高整个课堂效率。 课堂的导入,必须基于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着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利用这些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只有问题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目的。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考虑内容、方式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索和探究,解决问题或得出正确结论,从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心求通而未得的问题类似“跳一跳才摘到的果实”,最有价值。因此,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才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二,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 给学生表现的氛围,让学生大胆的表现出来,才能给学生“身在其中”的愉快。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开发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蕴含的潜力,通过点拨使每个学生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愉快教育讲究寓教于乐。“乐”从何来?“乐”只能从学生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的内在体验中来,从学生自主学习成功的欢乐中来,所以愉快教育更多的是提倡自主活动式教育。而在传统教育观念与体制下,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自己心甘情愿地旁落为附庸。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消失了,完全是疲于应付,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应让自己的学生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单纯地学知识为主动自觉地既掌握知识和方法又培养能力。在这方面许多教师作了较多的探索,涌现出较多的模式。如以学生自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的“自学探索法”,以自学为主线,通过归纳与比较,掌握学习规律的“对比练习法”,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操作的“实践操作法”,运用电教媒体的“形象教学法”等等,都较好体现了愉快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大胆表现出来,使学生主体得到激发,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充分体现教学的艺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轻松的教学、幽默的启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创设教学的情趣和氛围,产生幽默中不失本分,欢乐中不乏启发的教学效果。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要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入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相辅,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从而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四、教师要有执著的敬业精神

点亮教育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13032692.html, 点亮教育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作者:崔婵琳徐丹 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1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许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所理解和接受。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只有将先进的理念具体化为各个细节,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等,才可能促成高效精彩的课堂。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细节;新课程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它隐藏机会,凝结效率,酝酿成功。在课堂上,教学细节也尤其重要。它可以是高效课堂的出彩环节,体现教学设计的思辨与灵动;它可以是教学内容中一张图片、一段材料,显示历史知识的丰富和严谨;它可以是教师授课时的一种语气、一个眼神,表达独特的教学风格。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实到位,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细节,彰显细节魅力,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也增强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感情。 一、教学内容,以细节引人入胜 历史有丰富多彩的事件、人物,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所以历史应该是形象生动的。但由于中学历史教材的囿于篇幅,由于我们今天学生所学历史的精心提炼等原因,基本没有什么曲折生动、耐人寻味可言。要将言简意赅编写的历史传授给信息丰富、见多识广的当代学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要能构建起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现实与历史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面向社会,把社会生活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对现实社会生活题材加以挖掘,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引入课堂,赋予历史知识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现实价值。比如在学习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这一国际机构的时候,要理解它是向会员国提供的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即可以之前不久发生的雅安地震的灾后重建为例,因为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也关乎国家基础设施如水利、环保方面的建设,所以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将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历史的课堂也充满现实的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不仅理解历史中的情和理,还可以用历史这面镜子认识社会,由此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安排,以细节别出心裁 传统的教育给人一种习惯性思维,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配合,就是比较规范完整的一节课,但是这种情况扼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也容易造成课堂的沉闷枯燥。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

对话式教学成就地理课堂精彩

对话式教学成就地理课堂精彩 【摘要】为了实现精彩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对话式教学方法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教师逐步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灵感,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地理课堂对话式教学问题 对话式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来开展和进行的。教师通过对话让学生产生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对于知识的认识也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在对话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实现。 一、问题引导,促进师生积极对话 为了促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的引导来掌握知识。有了问题作为载体,学生可以展开自己的探究,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等待教师对自己的指引。这样在问题的引

导下,师生一问一答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去探究知识。对话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促进了课堂学习气氛的活跃。 例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到教室,并且在水杯上覆盖一层塑料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水蒸发后就会有水蒸气在塑料袋上凝结,之后又滴入到水杯中。由此类推想到自然界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并让学生思考:自然界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吗?学生通过思考以及对于平时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总结,会回答出:自然界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水圈?”“水的存在形态和存在空间是什么?”有了问题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会自主地对教材进行探究,从而回答教师的问题。“水圈就是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的存在形态分气态水、固态水和液体水”。“水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问构成了一问一答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教师的问题,并且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分析,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师在对话式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课堂学

精彩源于细节,细节成就完美

精彩源于细节,细节成就完美 “以新课程的理论为依据,重建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育理念,更需要通过无数细节来研究有关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细节看得见、摸得着,它可以是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可以是师生的互动片段,是一个小的教学环节,甚至是一个提问,课程改革的目标正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细节组成,所以应当通过教学细节来研究、改造和创新。”江苏教科院基础教育所所长彭刚的这一论述,启示我们对语文教学改革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关注教学细节。只有关注教学细节,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才能得到落实,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才能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在字形教学中“变误为正”“变废为宝”,用生成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小学生会将形声字“荷”错写成“菏 ”,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已有经验“河”“萍”“落”等字的影响,所以在新授“荷”字时,我除了按形声字的规律启发学生记住“何”与“荷”的形、义外,还特别强调“荷”的第四笔是“撇”,而不“点”,这样,学生就能准确记忆“荷”的字形。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利用教学机智从学生的错误中挖掘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扭转错误,把正确的信息

传递给大脑,变“废”为“宝”,纠“误”为“正”。在写字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写字过程的指导,如教科书四(下)练习六的“写好钢笔字”栏中有“竭”一字,我是这样指导的:“立”的起笔要写在左中格偏上的位置,右上“日”要写得窄小,的下部要向中心偏移,处在外围框 的中的“亾”要写得小巧,位置偏上偏外。所以只有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写字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指导,学生方能写出一手美观、大方的钢笔字。 二、适度搭建平台,合理选用教学手段,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 教科书三(下)中有《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样写着:“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我们教师教学时都善于抓住教材资源设计“小鸟跟着小树来到( ),看见( )”这样的练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为了训练效果更有效,老师们特意制作了课件,课件上设计了“树林”“小溪”“瀑布”“湖边”等画面,这样学生说起来容易,说的质量也很高。可有的老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闭眼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可能会来到什么地方,会看到什么奇异的景色,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说得也很精彩。这给我一个启示:为了提高口语训练的有效性,我们应根据孩子

巧妙设计论文成就精彩课堂论文:巧妙设计成就精彩课堂

巧妙设计论文成就精彩课堂论文:巧妙设计成就精彩课堂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读熟课文,完成字词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配乐)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深情讲述: (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他们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火势的加大,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 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牺牲,世间许多生灵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价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触摸着自己的心跳,走进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问什么?

[设计意图:用故事导入,用有声有色的画面,渲染了氛围,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激起学生的热情,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触动了他们对生命思索的情怀,进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的学习,为实施以下的教学环节铺就浓重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命是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去感悟去思考。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2.指名分节读顺课文。 3.交流反馈: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再以“小标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感悟文本,品味生命 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文章,老师想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三个故事,划出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然后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例句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

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雕琢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摘要:教学中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包容着智慧的火种,成为思维的创新点,教学中每一个细节可能会生成一次精彩。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实践与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细节处理;精彩课堂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是教学行为的具体分解,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细节虽小,但它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却举足轻重。关注细节,其实是关注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也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一、细节的把握源于对教学环节的精心预设 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性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慧心设计。细节的设计源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后的精妙创设。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虽然对“循环”的意思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但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循环”的真正含义。

为了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老师在课始进行了巧妙的预设。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讲了两遍后,然后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老师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相同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在这种浓浓的人文情境下再教学“循环小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了。 二、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细节成就了完美! (一)值得“延伸”的环节。教学细节的处理,往往无法预设,有许多要靠教学机智,也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行为细节,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是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点,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 (二)值得“延迟”的评价。我曾看到有位老师的《万以内笔算退位减法》教学片段,老师问学生能否从高位减起。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并不是采取直接告知能与不能,也不是回避、堵塞、应付,甚至是置之不理的做法,而是用极大的耐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质疑的机会,让学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实施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2-06-28T16:20:56.43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8期供稿作者:金英明 [导读]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对话的现状,分析了“无效对话”的原因,并阐述了构建有效对话的策略。 金英明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对话的现状,分析了“无效对话”的原因,并阐述了构建有效对话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无效对话;有效对话;策略 对话,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课堂,要么是教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又不断地呈现结论,而学生忙于记录教师的箴言;要么是你说我说大家说,乱纷纷闹腾腾,课堂气氛“活跃”而实际效果极其有限……,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都与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是否“有效”有直接关系。 一、课堂教学中对话存在的问题 1.主体性欠缺。对话首先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不能将文本和教师的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仍旧高高在上,学生的活动、体验仍旧身不由己,缺少自主性,同时也出现了学生自我丧失,极度依赖教师的现象。 2.广泛性缺失。一堂课,有的教师一讲到底,完全是一个教授的角色;即使有对话,参与对话的也往往是少数人,很多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当中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调动,这样的对话就很难实现有效。 3.思辨性缺失。当前很多课堂教学设计,只关注对话的外显状态,而忽视了对话中的争鸣和思辨,缺少表面平静而暗流涌动的境况,课堂表象是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但有效对话的效果却不怎样。 二、课堂教学中对话“无效”原因探究 1.教师对有效对话认识有偏差。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对话主宰课堂、气氛热闹活跃就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误以为沉思中的“静”就是沉寂、冷场,而忘记了对话既是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生本、自省的对话,有效对话的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对话感知和体验,并进行分析思考,升华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2.有效对话实质性内容有缺失。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思维激发、共同发展的对话。它是人对人的生命主体间的心灵交流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开展对话,学生频频对话了,但仅仅充当了教师见解的“复述者”。 3.学生主体意识尚未激发。要让对话有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因“亲其师,信其道”的影响,学生更多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对话过程中更多是配合教师,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缺少独立性、自主性,更谈不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 1.平等民主中对话,和谐中孕育精彩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民主有效的对话,是成就语文课堂精彩的基础。《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离开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所谓有效的对话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 真诚、民主、平等,是和谐教育的关键词,也是有效课堂的核心特质。对话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是“平等”,在对话学习中,没有绝对权威,没有“真理”的权威;要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民主气氛中尝试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放下自己的“权威”架子,在同学们的纠错声中,在学生不唯师的宽松氛围中,满脸真诚地把“错误”改过来,那么地亲切,那么地平等。谁都知道,这完全是个“包袱”。由学生这个课堂的主体来抖开这个“包袱”,才能真正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实现语文课堂的精彩高效。这一切都归功于开课时创设的平等、民主的对话环境,方能让师生之间的对话在和谐中孕育出精彩。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意识,应该把自己看作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充当学生学习的倾听者、合作者,认真聆听他们的发言,耐心地引导他们求疑问难,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促进学生自己叩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2.体验感悟中对话,个性中绽放精彩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应充分重视“生活化”原则,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真实的生活交往情境,使学生拥有真切的生活交往需要,拥有开放的生活交往空间。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为了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对话,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书本语文”这个框框,向“生活语文”回归,回到现实的、流动的“原生态”中,进行真实、广泛的“对话”。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收获更多的个性化的东西。 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活化教材,把游戏、演讲、辩论、表演、当导游、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尝试在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展开“对话”,让学生在尝试的基础上解读课文;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环境展开”对话”,为学生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口。如尝试运用语文知识策划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亲近自然,用心聆听那风声、泉声、鸟语,体察那蝴蝶翩飞、花蕾绽放、流云溢彩……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而又绚丽的语文教育前景:“在线语文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在一种交互性的信息环境中直接“对话”,使沟通与合作成为教学的常态。建构大语文,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语文学习走向语文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美好前景,也是当务之急,这一点的实现,使学生在广阔的“人境”“人机”对话中不仅能享用到活的语文,还能提升学习、思考和生活方式,进而成就语文课堂更多的个性飞扬的精彩。 3.有效生成中对话,细节中造就精彩 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旁逸斜出“的现象,教师如果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这中间即兴创造的火花,将这种“消极”的意外转变为“积极”的教学资源,从而在有效教学中生成对话,开启学生智慧,在细节中造就更多的精彩。

细节成就精彩

细节成就精彩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图片,用一个词或简洁的话说出图片给你最初的触动。留心观察人物动作、神态、外貌,用心体会1分钟,然后告诉老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这是学子中考,家长烈日下等候的图片,留给我们的是感动,是震撼,透过图片我们直观地了解到人间真情。那除了图像资料,我们要把自己所看到的真实地告诉他人,这就要看你的笔下工夫了。也是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地内容——细节成就精彩。 板书:细节成就精彩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齐读) 首先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教师解读)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触动你心灵的细节呢?请同学们互相观察1分钟,记住你所看到的细节,然后与大家分享。 一生表述细节,其他学生猜描写的人物。 二、感受细节: 找一生朗读文段,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作者抓住了怎样的细节?——为儿子买橘子的细节,着力描写父亲蹒跚的背影。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细节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小结:作者细心观察,抓住典型细节,用文字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父爱的精彩瞬间。 三、为了进一步明确细节描写的方法,我们来比较下面几段文字: 出示思考:1、A好还是B好? 2、好在哪里?分别点评. A、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男生读,女生点评。) (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B、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女生读,男生点评) (增添了心理细节描写。“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老师作了修改,齐读,体会细节描写。 C、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增添了心理、语言细节描写。“我”与母亲相思之情表现得更真实、更生动、更浓烈,语言生动。

主题阅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主题阅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10-18T16:56:46.07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郭文学 [导读] 学生很欢迎课堂上多读书,读好书,课堂气氛很活跃。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房镇镇中心小学淄博 255000)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讲得过多,从字词段落到布局谋篇,从人物形象到写作特色,无一遗漏,生怕学生听不明白。结果是满堂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关键是改变教学方法。这时候,我们有幸与她牵手、与她结缘,她就是------主题阅读。随着课改的实施,主题阅读已受到我校语文教师越来越多的关注,让我们喜欢“她”、迷恋“她”。在上学年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开始重视将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目的就是利用拓展资源和大量的阅读上好我们的语文课。比如我学到了批注式阅读,找到文中关键的句子,学生找出句中的重点之词,反复品读,得其精华。我也会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学生记下说出自己的感受,以读为本,读中感 悟,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的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课外阅读课内上”。这便是语文主题阅读。“树立大语文观”,“从教材出发”,“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教学”,“以一个主题式问题引领单元阅读”……主题阅读不再是一课书一课书地教,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教;课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散敲碎打,而是围绕一个主题式问题的整组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繁琐讲解、不停发问,而是要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引领阅读方法,分享阅读体会”的刀刃上。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实际证明,学生很欢迎课堂上多读书,读好书,课堂气氛很活跃。主题阅读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发挥大量阅读读书多种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一、主题阅读,想象画面,进入意境。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种读书方法,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意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文本,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鲁教版三年级课文《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那么,对于从未到过南方的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呢?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及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在。出示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来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相机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从课件的描述中,感受到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还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关于榕树的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拓展阅读了《冠头岭看鸟》,“看各种各样的鸟儿像天女散花在空中飘荡。作者通过细致描述及小男孩的介绍让我们观赏了活生生的各种鸟儿:哺育幼鸟的犀牛鸟,把芭蕉叶卷成窝的缝叶莺,把窝织成小篮子的织布鸟……铺天盖地的鸟儿让你眼花缭乱,婉转悦耳的鸟声不绝于耳”,这岂不又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鸟的天堂”?同时,还阅读了新语文阅读的《小草》《瀑布》,读这些描写景物的文字,边读边想象,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是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学习《古诗两首》,我把两首写友情的诗词进行比较教学:交流对两位作者的了解,并复习所学过的诗词;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感知诗词大意;比较两首诗词所写时间、景物、各自特点有什么不同;通过吟咏诗词、想象画面、体会意境,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情感——“依依不舍”、“关切与祝福”。接下来的两节课,我又带领孩子们一起赏析了《经典诵读》中自己喜欢的有关送别、友情的古诗词,并结合语文园地“日积月累”的写情诗词名句进行了诗词拓展诵读。在分享赏析、反复诵读中,同学们不知不觉背下了《送友人》《赠范晔诗》《北郭闲思》《伯牙绝弦》等多首同主题的诗词。在最后的展示诵读环节中,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展示学习的收获,分享积累的快乐。 二、主题阅读,读中感悟,习得方法。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以三年级教材《一面五星红旗》为例,选编课文的意图之一就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本课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几乎不直接写“我”说了什么话,也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在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如“犹豫”“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和短语。我想,该如何让学生领会这一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呢?我想到了题目,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高度浓缩了课文的精华。先让学生找出含有国旗的句子,用多媒体出示,反复品读,通过我的言行看出我对国旗的热爱和珍惜,折射出我的拳拳爱国之心。同时,教师用手中的魔棒------“白板笔”轻轻地点点、画画、圈圈,围绕这些句子我们看出作者没有任何豪言状语甚至是只言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热情,这样写显得深沉而含蓄,却也深深的打动着我们。这其中教给了学生一个习作小方法,那就是“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接下来与学生一起阅读了《送我一枝草》,文中作者漂泊他乡,因为得到一枝草的“支助”而信心倍增,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也许付出“一枝草”的人更感快乐,因为他“吹着口哨”传递快乐,更因为他让快乐得到了无限延展。而新语文阅读中的《国旗的故事》,梁帆的话更让我们得出了:祖国对我们来说,必须比我们自己贵重。不同的阅读,相同的主题:爱,让世界没有距离。 主题阅读,正是体现了课标中“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主题阅读,学生会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从而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熏陶。在这里,他们可以领略爬山虎的蓬勃生机,可以欣赏钱塘潮的神奇壮观,可以感受九寨沟的奇绝美妙;他们会为动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大家庭而感到欣慰,为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而深感折服,为雄伟的长城而感到自豪;他们也会沉浸在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同情里,陷入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思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