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8(教师版111-120)课件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120回(教师版)

第一百十一回:邓士载智败姜伯约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四伐中原,邓艾料敌如神,已经作好了准备。姜维布下疑兵,去攻南安,又被邓艾识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yí)阵亡,姜维退回汉中,仿诸葛亮兵败自贬的旧例,上表自贬为右将军。

魏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满于司马昭的行为,便送子质于吴,联合东吴征讨司马昭。东吴大将军孙綝派兵援救,司马昭迫使曹髦御驾亲征,双方对峙于寿春。

【经典情节复述】

1、邓艾智败姜伯约

①姜维出兵伐魏,见魏兵已有准备,便留下少量兵力迷惑邓艾,自领大军去攻南安。②邓艾看破姜维的计谋,领兵去上懈、段谷埋伏。③姜维中了埋伏,被夏侯霸救出。④魏将陈泰、邓艾追击之,所幸援兵张嶷赶到,⑤姜维、夏侯霸趁势杀出重围,张嶷则被乱箭射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姜维狄道城外中了埋伏,败退汉中后,用什么理由说服众将“必取陇西”的?魏将邓艾凭什么断定姜维“必出汉中”?邓艾为什么会制胜姜维?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1.魏洮西一战,挫尽锐气,我军虽败,不曾损折;2.我军船载而进,不致劳困,敌旱地来迎士卒疲惫;3.吾兵久经训练,敌乃乌合之众;4.

吾兵自出祁山,掠抄秋谷为食;5吾兵一处而去,敌兵力分开,难以救援。(答出其中三条得满分)

知彼知己,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精心设谋,而姜维对敌方却一无所知,全然不知自己的行动全在敌人的掌握之中,所以邓艾会赢得这场战斗。

第一百十二回:救寿春于诠死节取长城伯约鏖兵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昭采取钟会的建议,三面包围寿春,以分散诸葛诞的军心。诸葛诞暴虐无度(杀文钦),部将蒋班、焦彝等出城而降。吴将全端、文鸯等人投降司马昭,诸葛诞被杀,吴将于诠为乱军所杀。

姜维乘魏国内乱之机,五伐中原。中散大夫谯周作《仇国论》一篇,劝阻姜维,维不听。姜维起兵进攻长城,守将司马望奋力抵抗。邓艾父子来到,抵住了姜维,并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救应。姜维忧被邓氏父子与关中兵三面夹击,又传东吴兵败,只得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简述诸葛诞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忠于朝廷;(怒斥贾充,怒斩乐綝)2.讨逆决心坚定;(具表声讨,送子入吴为质,借东吴兵力)3.勇气有余,谋略不足;(只知硬打,不知用计)4.对部下粗暴、猜疑、残忍。(斥蒋班、焦彝,杀文钦,对守城士兵以杀为威)

思考题2:钟会在司马昭战胜诸葛诞的战斗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举

例说明钟会是如何给司马昭出谋划策的。

参考答案:1.让魏兵弃车仗牛马以诱敌,然后引兵掩杀;2.三面围城攻打,一面纵敌,在运动中消灭敌人;3.轻骑抄吴兵之后,杀散吴兵,合围寿春城;

4.审时度势,在诸葛诞营内蒋班、焦彝、文鸳、文虎等反水,诸葛诞暴杀部下,人心以变之时,果断发起攻城。

第一百十三回:丁奉定计斩孙綝姜维斗阵破邓艾

【情节梳理填空】

此时吴主孙亮才十六岁,大将军孙綝飞扬跋扈,吴主孙亮与全纪密谋除掉孙綝。全纪的母亲泄了密,全纪全家被杀,孙亮被废为会稽王。

孙权的第六子孙休即位后,对孙綝明示恩宠,暗中防范。孙綝不知,愈发骄横。孙休与老将军丁奉定计斩了孙琳。后主刘禅派人作贺,孙休派人还礼,吴使薛羽谓吴主蜀之大厦将倾。

孙休派使者到蜀国,说司马昭不日将篡位,必将入侵蜀、吴以示威,两国应早加防范。姜维得到此信,再次上表,率兵二十万六伐中原。于祁山安寨,与邓艾斗阵,将艾围在垓心,为司马望所救;二次斗阵,邓艾欲从后刺杀,却被姜维识破而大败之。邓艾派党均到成都行使反间计,结连中常侍宦官黄皓散布姜维怨上投魏流言,后主下星夜派人召姜班师。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第一百十三回中丁奉定下什么计策斩杀东吴大将孙琳的?

参考答案:丁奉借第二天是腊日(古代年终总祭百神之日)皇上要大宴群

臣为由,丁奉和魏邈、施朔掌管外部事务,张布作为内应,诱捕了孙綝,然后吴主孙休下令把孙綝宰杀于殿东。并处死同党数百人,灭其三族。

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驱车死南阙姜维弃粮胜魏兵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魏。

司马昭见曹髦对自己有怨愤之心,与贾充合谋,竟然在朝廷上对曹髦横加指责。曹髦不堪其辱,带人去杀司马昭,在路上却被贾充部下武士成济杀了。司马昭另立曹奂为帝,封昭为相国、晋公。

乘魏国内乱,姜维借昭弑君之名兴师问罪,七伐中原,分三路出祁山。邓艾遣参军王瓘(guàn)诈降姜维,约邓艾里应外合,却被姜维识破,送给邓艾的密信又被截获,结果魏军大败。邓艾杂于军中而逃,王瓘投黑龙江死。但蜀军折了许多粮草,栈道又被烧毁,姜维只好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姜维七伐中原时,是如何处置诈降的魏将王瓘的?

参考答案:当王瓘率兵来降时,姜维就识破了他的诡计,于是就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把王瓘的五千人马分成两拨,让王瓘带三千人马去运粮,留下两千人马随征听用,这样就削弱了他的力量。当得知王瓘与邓艾密谋,在八月二十日从小路运粮送归大寨,让邓艾在山谷中接应时,姜维又将计就计,将时间改为八月十五日,让随征听用的两千魏军赶着装载干柴茅草的假运粮车来迷

惑魏军,引诱邓艾出兵,然后重兵包围突击杀得魏兵尸横遍野。王瓘得知阴谋败露后,下令烧了粮草车辆,在蜀兵四面包围攻击中,投黑龙江而死。

第一百十五回:诏班师后主信谗托屯田姜维避祸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一意孤行,八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司马望按照邓艾的计策,于洮阳巧设伏兵,射死了夏侯霸。张翼攻打祁山,与邓艾相持。

后主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

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刘禅加害于自己,从秘书郎郤正言,便要求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

司马昭见时机成熟,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配合邓艾,趁蜀国腐败兴兵灭蜀。

【经典情节复述】

九伐中原

姜维承诸葛丞相遗志,以攻代守,九伐中原,以图兴复汉室。姜维欲结连羌胡,不断开拓疆域,秣马厉兵。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独力与魏国众将作战,降李简部、斩徐质、射郭淮、破王经。曾围司马昭于铁笼山,几使司马昭陨命,一时挫魏国之威。

尽管姜维在前线为西蜀效命,但却抵不上宦官黄皓受宠。黄皓暗受邓艾贿赂,散布谣言:姜维埋怨天子,不久将投靠魏国。于是姜维被宣入朝,不得不放弃与魏军斗争的有利局面。后姜维往沓中种麦屯田,徐图进取。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本回如何体现姜维之“忠”?

参考答案:本回主要采用对比手法表现姜维之“忠”。首先,八出祁山之执着,与后主沉溺酒色对比,表现了姜维对国家复兴的渴望。其次,在后主听信谗言下诏招回之后,怒斥谗臣,与宦官黄皓的小人嘴脸对比,表现了臣子对国之忠。第三,即使处于避祸之中,依然带兵屯田,表现了对国家君王不离不弃。

思考题2:司马昭伐蜀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统一天下。2. 蜀主刘禅溺于酒色,信用黄皓,大臣皆有避祸之心3. 姜维在沓中屯田,正避祸之计4.钟会已画好伐蜀图本,细载一路安营下寨屯粮积草之处,从何而进,从何而退。

第一百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武侯显圣定军山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屯田,便派邓艾和钟会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姜维向刘禅求援,刘禅向宦官询问此事,宦官装神弄鬼,说蜀国天下太平,魏国土地不久也将归蜀。刘禅听信巫婆的鬼话,竟然不再听姜维所言,不肯发兵。姜维的告急文书全被宦官隐藏起来。

钟会一举夺下了阳安关,蒋舒投降,傅佥战败自刎。阳安关附近是定军山,诸葛亮正葬于此。是夜,诸葛亮在定军山显灵,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之后,不要乱杀无辜。钟会听言,在军前立出一支白旗,上书“保国安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汉中百姓出城相迎。乐城守将王含、汉城守将蒋斌投降,钟会因此得了汉中。姜维此时被邓艾战败,后用声东击西之计,使得魏将诸葛绪退兵,退守剑阁。

【经典情节复述】

1、武侯显圣定军山

①钟会进驻阳安关的当夜,诸葛亮显圣,②定军山上愁云布合,狂风大作,似有数千骑突出。③次日钟会到诸葛亮墓前致祭,祭毕,狂风愁云变成了清风细雨,天色晴朗。④是夜,诸葛亮托梦告诫钟会蜀汉气数已尽,劝钟会进川后不要乱杀无辜。⑤钟会听其言,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钟会为何要祭拜诸葛亮之墓?

参考答案:首先来源于古人对神灵、先贤的景仰。其次,诸葛亮对蜀地巨大的影响,钟会可以借诸葛亮之语来安抚蜀地百姓,用武侯的话: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来竖起“保国安民”的大旗,加速了平定蜀国的战争进程。

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情节梳理填空】

邓艾部将诸葛绪违了军令,钟会下令将诸葛绪押送魏国,自此钟会、邓艾二人不睦。

钟会攻打剑阁,邓艾则带领精兵取道阴平岭,从险峻之地度过,攻取江油、涪城,军民俱降(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并献了地图)。邓艾挥师进攻绵竹,后主从郤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来应敌。

诸葛瞻守绵竹,拼死力战,邓艾欲招降不成,乃设计围困蜀军,诸葛瞻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战死于军中。

【经典情节复述】

1、偷度阴平(二士争功)

司马昭命大将军邓艾,钟会分别率军攻蜀。钟会夺取汉中后,邓艾建议钟会率一军从阴平小道出汉中,奇取成都,此时,姜维必撤兵回救,钟会则可乘虚取剑阁。钟会不以为然。

邓艾便自选精兵三千,自阴平小道进军,二十余日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沿途翻山开路,造桥作阁。行至摩天嶺,悬崖当道,无法前进,艾以毯裹身滚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径取江油城,为灭蜀准备了条件。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在本回中,作者为我们塑造了“邓艾”这一智勇双全的人物,请简述其中他“勇和谋”的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邓艾实行“由阴平小路进兵”的计划时,他分析了当地的地形,

先令他的儿子邓忠带五千精兵,不穿衣甲,各执斧凿器具,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此扎寨。邓艾沿途下了数寨。从这一“扎寨”过程来看,他懂得“战术和防术”,清除这一道路行军的隐患,所以他事先做好准备,是一个考虑问题周全的人,这个细节表现了他的“谋”。当邓艾来到“摩天岭”的时候,看见邓忠和开路壮士在哭泣,问明原因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于是自取毡裹其身,先滚下摩天岭,其它副将也取毡裹其身,跟着邓艾滚下去,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枝,鱼贯而进。所以,邓艾二千大军及开山壮士,都度了摩天岭。从这一行为可以看出邓艾是一个勇士。胆量过人,遇到危险,沉着冷静,敢于迎接挑战。

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庙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争功

【情节梳理填空】

邓艾进军成都,兵临城下,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后主来日出降,蜀汉灭亡。其子北地王刘谌坚决不降,割妻并三子头至昭烈庙中,哭着祭了祖庙,眼出血而自刎。

姜维见刘禅令自己归降,大惊失语,在危急中忽生一计,为复兴汉室,假意投降了钟会,并与钟会结为了兄弟,离间其与邓艾关系,欲借钟会之力消灭邓艾。

邓艾夺下成都以后,恃功而傲。听说姜维降了钟会,非常痛恨钟会。于是

派人送信给司马昭,说大军疲惫,要留在蜀中休养,并说应厚待蜀后主刘禅。司马昭见信,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于是派人送去诏书,让邓艾行事之前必须奏报。邓艾又上书给司马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马昭看后大惊,便封钟会为太尉,命令他观察、防范邓艾。

钟会受封,向姜维请教制约邓艾的方法。姜维让钟会向朝廷上书说邓艾专权,结好蜀人,早晚必反。然后又派人截了邓艾给朝廷的文书,仿照他的笔迹重新写成,里面全是傲慢之语。司马昭看后大怒,令钟会收服邓艾,又假计邓艾而实防钟会,与曹奂出师长安。

【经典情节复述】

1、哭祖庙一王死孝

①邓艾兵临成都,谯周劝刘禅降魏。②刘禅第五子刘谌力谏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刘禅不听。③刘谌妻触柱而死,刘谌割妻及三子头至昭烈庙,哭祭先祖,然后自刎。④次日,刘禅率着太子诸王和群臣,面缚舆榇,出北门而降,⑤蜀汉灭亡。

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情节梳理填空】

钟会与姜维星夜驱兵来到成都,派卫瓘出其不意地收捕了邓艾。邓艾的军马全部归钟会统领。姜维劝钟会另谋出路。自此,两人每日商议谋反大事。一日,钟会接到司马昭书信,说已率大军来到长安。钟会大为惊恐,知道司马昭

已怀疑他要谋反。于是与姜维商量决定,诈称魏太后有遗诏,令讨伐司马昭,诸将不服。钟会将诸将困在宫内,并准备将不顺从者全部杀掉。却不想部将胡烈遣子胡渊出告卫瓘,卫瓘引军来收钟会。钟会被乱箭射死,姜维仰天长叹后,自刎身亡。邓艾也被卫瓘派去的田续杀死。

蜀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第二天,后主亲自到司马昭府下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并在席上演奏蜀国音乐,座中蜀官纷纷落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过三巡,司马昭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回答“乐不思蜀”。一会儿,后主起身如厕,旧臣郤正跟出来说:“您怎能说乐不思蜀?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说祖先之墓都远在蜀地,无日不思西蜀。这样,司马昭必定会放你归蜀。”回到席上,司马昭果然又问后主是否思念蜀国。后主照郤正所言回答,但欲哭无泪,干脆闭上眼睛。司马说:“你这话怎么有些像郤正的话?”后主睁开眼睛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司马昭见后主如此诚实,便不再疑他。

魏主奂封昭为晋王,昭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司马昭中风而死,司马炎效曹丕废帝之事,以与汉家报仇为由逼迫曹奂禅位,曹奂只得举行禅让大典,将江山让给了司马炎,魏国宣告灭亡。这时距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仅四十五年。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不准他再入洛阳,然后改国号为大晋。大事已定,司马炎每日设朝,与群臣商议伐吴之策。

【经典情节复述】

1、安乐公乐不思蜀

①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很感谢司马昭的不杀之恩,到司马昭府下拜谢。②

司马昭各酒招待,并令蜀人演奏蜀乐,③蜀官们尽皆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

④酒至半酣,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⑤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亡国之痛在他心中荡然无存。

2、再受禅司马炎立晋

①司马炎即晋王位后,引曹丕以受禅之名夺汉政权之事,要借受禅之名篡位。②次日,司马炎带剑入宫,谴责曹魏篡夺汉室,逼魏帝曹奂让位。③曹奂只好筑受禅坛,捧传国玺。④司马炎即帝位,国号大晋,⑤封曹奂为陈留王,非宣诏不许入京,魏遂亡。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姜维投降钟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姜维的真正目的是在魏国制造内乱,乘机恢复汉室。在后主派人劝说姜维归降时,姜维见众人一心思汉,便决定假意投降钟会,先借钟会之手除去猛将邓艾,再唆使钟会谋反,假郭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欲借钟会除去司马昭,从而恢复汉室。结果事露兵败,姜维自刎。

思考题2:试分析蜀汉北伐大业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殁于伐魏前线五丈原草营,对蜀汉政治是一重大损失。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挥,但总显人才匮乏,后继无人。

在三国鼎立中蜀汉政权相对而言,形成气候晚于曹魏、孙权。军事实力远

不及魏、吴。人才将相与才多将广,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较,差之远矣。

蜀汉朝廷宦官黄皓等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

北伐战事中,关键时刻用人失误,马谡失街亭,李平误军粮,失去大好战机,机不可失,失不在来,失之难以挽回。

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根据地,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粮尽兵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与此,曹魏采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第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情节梳理填空】

吴主孙休听说司马炎已篡魏,知道他必伐东吴,忧患成疾,卧床不起。孙休召丞相濮阳兴入宫,令太子出拜。孙休手指太子而死。濮阳公与群臣商议,欲立太子为君。众臣都议太子年幼,不能治国,于是立乌程侯孙皓为君。

当年七月,孙皓即位,沉溺酒色,宠幸宦官,且凶暴日甚,杀忠臣四十余人。群臣不敢劝谏。孙皓奢侈无度,大兴土木,国库空虚,人民怨声载道。

晋帝司马炎派羊祜前往伐吴,吴国将军陆抗屯兵襄阳,与羊祜和平相处。孙皓大怒,罢免陆抗。

羊祜上表让伐吴,司马炎赞许,后又悔之,羊祜病死,死前荐杜预。杜预上请伐吴,司马炎许之,拜杜预为大都督,遣王濬等人分兵攻击东吴。

孙皓以铁锁横断江路,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御晋军大船,但王濬用木筏数十,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从此,东吴皆归大晋,吴国宣告灭亡。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这正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经典情节复述】

1、三分一统(三国归晋)

①蜀汉后主刘禅昏聩,宠信宦官黄皓,姜维避祸,到沓中屯田去了。司马昭得知,决定立即讨伐蜀国。魏军兵临蜀国城下,刘禅向邓艾开门归降,蜀国宣布灭亡。②司马昭中风死后,儿子司马炎逼曹奂禅位,改国号为晋,魏国宣告灭亡。③孙皓即位为吴主,荒淫暴虐,④司马炎令杜预出师伐吴,吴军溃败,孙皓效法刘禅投降了晋国。⑤至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1.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中有“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诗句,这两句诗形象地概括了一段怎样的历史?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晋灭蜀之后,派兵从水陆两路向东攻打吴国,其中龙骧将军王濬领水陆兵二十余万,战船数万艘,一路东进。东吴常侍岑昏献技于吴主孙皓,在沿江重要关口设连环锁条,横锁江面,并在江中暗置铁锥,以为天险难破。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顺流鼓棹,直取金陵。孙皓自缚,效法刘禅,率文武百官开门归降。

思考题2:羊祜镇守襄阳时,如何处理与吴军的关系?请举二例加以说明,并简析其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羊祜与吴军和平相处,静观其变。例一:羊祜打猎,正值陆抗出猎。羊祜下令只在晋地打猎,不犯吴境。晚上清点猎物时,凡是被吴人先射伤者皆送还。例二:有一天,陆抗派人问候羊祜,羊祜得知陆抗生病,主动送药给陆抗治病。羊祜的性格特点:审时度势,以德治军。

思考题3:简析吴主孙皓失败的原因。

答:个人原因:(1)奢侈无度,暴虐无道,拒绝谏言,不修德政,民心涣散;(2)昏庸无知,听取岑昏计谋,于江中设铁链铁锥,以为险固,不作他备;

外部原因:晋国实力强大,晋主善纳谏言,礼贤下士,晋将英勇善战,杜预和王濬有勇有谋,军纪严明。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3(66-70回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66-70回 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情节梳理填空】 孙权命诸葛瑾赴成都讨荆州,孔明设计使其奔波无获而回。 鲁肃定计请云长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赴“鸿门宴”,企图杀之,索取荆州。云长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单刀赴会。 操欲起兵南征,从谏作罢,王粲等人欲尊操为“魏王”,荀攸反对,操言其欲效荀彧,荀攸愤疾而死。(注意:区别于61回荀彧之死:董昭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反对,后曹操兴兵下江南,彧已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曹操权倾朝野,汉献帝如坐针毡,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曹操逼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贵人为皇后。汉献帝不敢不从,群臣也都不敢说话。见宫内平定下来,曹操率兵西征,想先取汉中,再夺巴蜀,然后一举夺得天下。 【经典情节复述】 1.单刀赴会 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

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思考题:关云长说:“昔者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一回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到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浑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率兵攻打汉中张鲁,操派兵抄追杀曹兵的杨昂、杨任之后,胜得阳平关,又得南郑。操计收张鲁大将庞德又得东川。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张鲁也降了曹操,杨松因卖主求荣被操杀。西川人闻操至,皆惧。 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江夏、桂阳三郡还给孙权,请孙权趁曹操在汉中之际兵进合淝。诸葛亮许诺,等刘备夺下汉中后,将荆州之地全部奉还东吴。 合淝守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齐心协力,在逍遥津大破孙权进攻的队伍,自此张辽威震东吴。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教师版1-10回)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0回)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思考题2: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思考题3:由对刘备、曹操二人出场的不同描写可看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流露出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尊刘贬曹,以汉室为尊,以曹操为奸雄。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10回(参考答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参考答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三国演义》1-40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40 回讲义教师版 三国演义》1-40 回讲义 一、填空题 1、回目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孙伯符大战严白虎第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 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第四十

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 2、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但被发现。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来此是为了进献宝刀。 3、曹操行刺失败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出庄买酒。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其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途中又杀了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并声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分别是 5、书中人物几乎人人都有绰号,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 6、宛城之战中,张绣用贾诩之计夜袭曹营,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人偷了他的短戟,致使他在掩护曹操出逃之时,身无片甲。虽奋力以腰刀砍杀二十余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死。 7、曹操征张绣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没想到禁令刚下,曹操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曹操割发代首以示受罚。8、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操从其言。关公告甘、糜二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讲义

三国演义 三 国 演 义 一、《三国演义》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 1330 年-约 1400 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参加过张士诚起义。 2、成书背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 3、主要线索:魏蜀吴之间的斗争。 4、主要人物: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 (三绝:曹操:奸绝 关羽:义绝 诸葛亮:智绝) (1)诸葛亮:智 (2)刘备:仁 (3)关羽:义 (4)张飞:莽 (5)曹操:奸 二、人物形象分析 1、诸葛亮 (1)简介 诸葛亮(181 年 7 月 23 日—234 年 8 月 28 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明 德 教 育

三国演义 ?????????????????????????ǖ????Ь???????????Ь????????????????????????ǖ???????????Ь??ǖ ?????????ь???????????????????????< >??????????郃< >???????????????????????< >ǖ?????????????????????????????с?????????? ????????????????????????????????Φ????????????????????????????л???????????????????ǖ? ●舌战群儒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 30达 多 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 24书 卷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 120回 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2)相关事件 ●空城计 明 德 教 育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熟知三国故事,有关人物的成语、歇后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 2.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演方面的才能以及客观地分析人物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及对三国人物雄才韬略的崇敬之怀。 4.进一步让学生知道课外阅读的方法,并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外书的阅读,学会查阅资料,认真做笔记。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 2.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赤壁之战、三顾茅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到《三国演义》,我想大家都熟悉,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古典小说,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一定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这节课外阅读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国演义》。 二、小组探究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它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还有三大名著及其作者你知道吗? 2.“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主要人物是谁? 3.简述作品的主要内容。 小组交流,汇报,评价。 三、欣赏、品味作品 (课件)在众多的人物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请评头论足。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

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作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四、推荐名句段 1.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作品中的名段。 2.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五、课堂检测 1.下列歇后语的来历你们知道吗?不知道的课后还要继续阅读。 张飞穿针_______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 曹操败走华荣道______不出所料、不幸中的万幸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_______化险为夷、有惊无险 关羽走麦城______骄兵必败、最后一着 徐庶进曹营______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摔孩子______假仁假义 2.请说一说来自三国的成语,并说出主人公。 六、畅谈感受 1.谈谈读书的意义 2.你会想到哪些名言? 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并且还写了自己的读书感言,在此交流一下,请在记忆库中快速搜索一下,也可即兴创作一句。 4.老师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5.教师小结: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3(教师版66-7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66-70回(教师版) 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情节梳理填空】 孙权命诸葛瑾赴成都讨荆州,孔明设计使其奔波无获而回。 鲁肃定计请云长于陆口寨外临江亭上赴“鸿门宴”,企图杀之,索取荆州。云长领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单刀赴会。 操欲起兵南征,从谏作罢,王粲等人欲尊操为“魏王”,荀攸反对,操言其欲效荀彧,荀攸愤疾而死。(注意:区别于61回荀彧之死:董昭上表请尊操为魏公,加九锡。荀彧反对,后曹操兴兵下江南,彧已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于寿春。忽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 曹操权倾朝野,汉献帝如坐针毡,汉献帝与皇丈伏完密谋杀曹操,事机败露,伏完全家被杀,伏皇后也被曹操下令处死。曹操逼汉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贵人为皇后。汉献帝不敢不从,群臣也都不敢说话。见宫内平定下来,曹操率兵西征,想先取汉中,再夺巴蜀,然后一举夺得天下。 【经典情节复述】 1、单刀赴会 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思考题:关云长说:“昔者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小说作者在这一回里也引“后人有诗赞关公曰:‘……当年一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这一回所说的“尤胜相如在渑池”指的是什么事?关云长又如何显示他的“英雄气”的?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到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浑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 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率兵攻打汉中张鲁,操派兵抄追杀曹兵的杨昂、杨任之后,胜得阳平关,又得南郑。操计收张鲁大将庞德又得东川。杨松收受曹操贿赂,献城投降,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导读讲义全

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 把《三国》读“薄”,掌握三国故事情节脉络; 把《三国》读“厚”,了解三国时代背景; 把《三国》读“活”,抓住三国人物精彩片段; 把《三国》读“死”,熟记三国诗词常识。 孟德、玄德、仲谋,“德”“谋”对决,纵横驰骋; 诸亮、周公瑾、司马懿,“智”“慧”对决,明争暗斗; 子桓、子建、仓舒,“亲”“情”对决,手足相残; 关云长、吕奉先、文远,“忠”“勇”对决,义薄云天。 来吧,学历史,使人明智;读文学,享受人生沉浮的洗礼! 导读任务(一)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一回 二、讨论主题 1.你知道什么是演义吗?从《三国演义》这个名字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关于作者知多少?“三国”历史知多少? 3.小说前面的《临江仙》词是点睛之笔,其风慷慨悲凉,传唱不绝,背诵这首词并默写一遍。 4.梳理本回情节脉络(答案不固定) 十常侍之乱→()→幽州募兵→三英结识→()→剿灭黄巾 5.关三人出场时面貌各异,均有肖像描写,请根据文字描述为三人画像,比一比谁画的像。(不求形同,但求神似)

7.仔细阅读备、操出场的文字,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导读任务(二)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二回 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 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 二、讨论主题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飞和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导读任务(三) 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 概括故事情节: 二、讨论主题 1.结合文章的具体容,谈谈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教师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教师版)

————————————————————————————————作者:————————————————————————————————日期: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教师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5教师版26 3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26-30回(教师版) 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 【情节梳理填空】 颜良被斩后,沮授说是关羽所为,袁绍大怒,欲斩刘备。刘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信之而责沮授。河北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沮授认为留屯延津,分兵官渡, 乃为上策,袁绍不从,沮授叹息,遂托疾不出议事。玄德随文丑同往。(目的是探云长实信) 曹操为关羽请功,加封他为汉寿亭侯,并铸印送他。操使计(弃粮、弃马以诱敌,设下伏兵,此计只有荀攸识破)击文丑,文丑军大乱,文丑挺身独战,射翻张辽马,徐晃亦不敌,关公只三合,脑后一刀便斩文丑于马下。(衬托手法)孙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将领龚都不战而败,愿让汝南于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羽得到刘备来信后,毅然决定离开曹操。曹操为留住关羽,先令张辽来探其意,继而悬回避牌于门。无奈,关羽挂印封金,将曹操馈赠之物全部留下,留下书信一封,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不辞而别,出北门往河北寻刘备。 【经典情节复述】 1、斩颜良诛文丑 刘备暂时投靠袁绍,绍欲进兵赴许都为之复仇。绍遣大将颜良作先锋,进攻白马。 颜良横刀立马,斩宋宪,劈魏续,败徐晃。程昱举荐关公。关公奋然上马,径奔颜良。颜良方欲问时,措手不及,被云长一刀刺于马下。 颜良被诛,袁绍心痛,欲为颜良报仇,文丑应声而进。关云长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以报曹操,解了曹操白马之围,曹操大驱人马掩杀。关羽于战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义无反顾前去追随。 2、挂印圭寸金 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立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追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正是这次战斗,关羽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 关羽把刘备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张辽也推托有病不接见。 关羽知道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关公离开曹操之前,做了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战场上和龚都演双簧,让对方诈败,夺得州县;瞒住两位夫人,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三国演义》课外阅读指导计划 制定:高一语文备课组执笔: 一、阅读目的 1、执行顺德区教研室的指导意见; 2、为学校“书香校园”活动锦上添花。 二、阅读任务 1、了解《三国演义》一书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情况; 2、揣摩小说语言、理清情节结构,增加知识积累,尤其是战争、谋略的描写; 3、学会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4、使学生初步养成阅读长篇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时间安排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下半学期。 四、阅读方法 1、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2、讨论法; 3、合作探究法。 五、实施步骤 1、导读(1——2课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对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小说《序言》部分,了解有关情况。 2、逐回阅读(5——6周)。每周二十回左右,以泛读方式为主。在泛读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回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可分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对于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答疑。作业: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每周分类摘抄小说中精妙词语、精彩段落。向别人讲述《三国演义》故事。完成三国演义知识竞赛试题。 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课上安排一课时,其余课下完成)。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课下讨论,各组安排一位代表发言。上课时,学生代表发言后,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发表自己的见解。 4、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性格(2——3周)。重点分析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周瑜、鲁肃等形象。学生首先细读有关人物的情节,梳理之后加以分析,然后分组讨论,概括人物性格。小组成员每人写出一篇读书笔记,各组推选出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上课时全班交流。教师总结,评价各组表现。作业:读书笔记3——4篇,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小说《三国演义》以高超的手法描写战争的特点等。作业:读书笔记1——2篇。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6、学生自我总结。作业:(1)谈谈阅读《三国演义》后有那些收获;(2)总结一下应该如何阅读长篇小说;(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完成一篇想象作文。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9(教师版46-5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6-50回(教师版)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情节梳理填空】 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只需三日即可。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也去诈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经典情节复述】 1、草船借箭 ①周瑜决意杀诸葛亮,委任他十日打造十万支箭。②诸葛亮领命说只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③他算定第三天江上会有大雾,便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草船,于是夜趁雾色靠近曹营。④曹军不知虚实,只命射箭不止。⑤孔明不费一兵一卒借回十万多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2、黄盖行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前,周瑜苦思破曹之际,适逢曹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周瑜将计就计。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起因)第二天,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黄盖假装不服从军令,与周瑜顶撞起来,周瑜大怒,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经过一)黄盖夜遣参谋阚泽到曹营献降书。二蔡亦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曹遂不疑。(经过二)结果赤壁一战中,黄盖以投降为名率先引火船冲入曹营,成功展开火烧赤壁之战。(结局)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怎样刻画诸葛亮的? 参考答案: 因素:知天:三天后必有大雾;知地:回来时顺风顺水;知人:鲁肃忠厚必能相助,曹操多疑不敢出兵。 刻画方法:多次以鲁肃的“不解其意”、事事被动的愚钝反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思考题2:鲁迅认为,《三国演义》表现孔明的机智太夸张了,“多智而近妖”。你认为呢?请以“草船借箭”为例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1)同意。孔明“料定”三日后有大雾且没有误差,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不符合客观实际。何况,“对面不相见”的大雾中,孔明的20条船确实难以接近曹军水寨。再说,长江水流很急,曹军船只可以靠岸停泊,孔明的20条船无法在江流中停泊。可见,太夸张了。(2)不同意。孔明“算定”大雾,是有科学根据的。孔明抓住曹操多疑性格,利用大雾,大胆冒险,完全符合心理情感的真实。曹军弓弩手“约一万余人”,每人射几十枝,就有几十万枝箭;同时,孔明20条船,“各束草千余个”,每船得箭“约五六千”,并不难。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6(教师版91-100)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6(教师版91-100)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91-100回(教师版) 第九十一回: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情节梳理填空】 南蛮平定,诸葛亮祭祀了泸水的鬼魂后胜利班师回成都。 魏主曹丕崩,曹睿立。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注:第100回,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也对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 孔明上《(前)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并准备伐魏,谯周谏阻不听。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曹睿封夏侯楙(mào夏侯渊之子,武帝曹操女婿)为大都督,司徒王朗谏劝不听。楙率兵二十余万,星夜到长安,来敌孔明。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诸葛亮在《(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刘备讨伐东吴,兵败,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哭拜在地,表示一定会忠诚辅佐,直到死去。刘备还提醒马谡是个言过其实的人,不可重用。他又嘱咐赵云要看好刘禅。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事诸葛亮如父。 思考题2: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 思考题3: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但是诸葛亮开始伐魏的时候,魏国并没有让司马懿迎战诸葛亮,试简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诸葛亮用了反间计;魏主曹睿多疑,中了诸葛亮的计谋;魏主曹睿手下乱出谋划策。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诸葛亮智取三城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不用魏延长驱直入之计,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蜀、魏两军在西凉大战,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瑛、瑶、琼、琪)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 赵云为先锋,此时已是七旬老将,仍不减当年之勇。魏军大败,楙退入南安郡。孔明兵围南安后,又骗出了安定守军,智取安定、南安,活捉了夏侯楙。 78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一、阅读目标: 1.认真阅读,积累精彩语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理清故事脉络,能够复述故事概要。 3.醉心阅读,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二、阅读过程: 1.每周二晚阅读课研读《三国演义》,最后30分钟集中做读书笔记。 2.小周周五晚阅读课第一二节研读《三国演义》,第三节观看《三国演义》影像视频资料。 3.大周周末学生自主阅读《三国演义》8章内容,并做好读书笔记。 4.每周研读8—10章,引导学生醉心阅读,交流读书感受。 三、阅读指导: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和戏唱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楼粉妆》《隋唐志传》,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有:《三国演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本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公元三世纪东汉末年,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由于各国后主过于无能而亡国。蜀后主刘禅被钟、邓合军擒于成都,吴后主惧战而降,魏后主曹奂被迫移位于司马炎改年号为晋,从此天下皆归司马掌控。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三十多种。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现在人们看到的《三国演义》。 四、主要的故事情节 1.《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战役。 (1)官渡之战北方曹操势力壮大令袁绍不安,故举兵进攻许昌,两军对垒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但将士用命;袁军兵强粮足,但军心涣散,且绍优柔寡断而多疑,不用许攸之计。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操用许攸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全面溃败。(见《三国演义》第30回) (2)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八十万取荆州后,虎视江东。为抗衡曹操,孙刘联盟,委任周瑜督军五万,与曹军对峙赤壁。联军依据长江天险,并通过“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最终一把大火把曹军战舰为灰烬。(见《三国演义》第48、49回) (3)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为替关羽报仇,刘备挥军攻打东吴,连连告捷。孙权命陆逊总督东吴军马,陆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陆趁机调动各路军马火烧蜀军营寨七百里,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4)关羽大意失荆州曹操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但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使东吴无可奈何,后来,吕蒙采用陆逊之计,辞职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中计,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吕蒙趁机用白衣渡江之计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俘虏并杀害。(《三国演义》第76、77回) (5)马谡失街亭为阻挡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请战,并立下军令状。却因骄傲自大,听不进王平建议,又违背了孔明的嘱咐,把当路驻扎改成了在山顶驻扎。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致使军心大乱,大败而回,被孔明依军令状斩首。(《三国演义》第95、96回) (6)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各路诸侯集结讨伐董卓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连杀数将。关羽立下军令状,愿去斩华雄的首级。出征前,曹操敬关羽一杯热酒,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便拍马出阵。当他提华雄人头进帐时,那杯酒还微微烫手。(《三国演义》第5回) (7)七擒孟获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用反间计诈降计等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蛮于是安定,使蜀汉朝廷得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曹魏政权。(《三国演义》第87-90回) 2.《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3.《三国演义》中骄兵致败的战役。马谡失街亭之战关羽大意失荆州之战 4.《三国演义》中的智谋故事(几次主要的计策) (1)“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之才,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完成任务。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最终获得超过十万支的箭。(《三国演义》第46回) (2)“空城计”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 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司马懿率领15万军队往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立即传令将旌旗隐藏,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 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琴于城上,焚香操琴演奏。司马懿见此情景,以为有埋伏,便退了兵。(《三国演义》第95回) (3)“反间计”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去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导致蔡瑁和张允被杀。 (4)“苦肉计”东吴老将黄盖为了周瑜火攻曹营成功,便和周瑜密谋诈降,为使曹操相信,两人故意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而后周瑜痛打黄盖,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倒。最后,黄盖诈降得到曹操信任,帮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5.《三国演义》中的外交故事。 (1)“诸葛亮舌战群儒”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2(教师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15回(教师版) 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情节梳理填空】 势单力薄的陶谦向北海太守孔融求援。孔融与陶谦交往深厚,决定出兵。部队正要出发,一支起义的黄巾军(由管亥率领)来借粮食,孔融不肯,黄巾军便把北海城四面围住。孔融只好派同乡太史慈向刘备求助。刘备早就听说了孔融的名字,当即带刘关张解了北海之围。随后,刘备又应孔融之请去救徐州陶谦。 刘备向公孙瓒借了二千步兵和猛将赵云,来到徐州。这时,青州田楷的救兵也来到徐州城外。曹操见对方援兵来到,不敢贸然攻城。 陶谦要一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刘备给曹操写去一封信,请他退兵。曹操本不想退兵,却接到消息,说后方有失,吕布助张邈攻占了他的大本营兖州,于是曹操决定退兵回去收复兖州,顺便卖刘备一个人情。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曹操与吕布在濮阳展开大战,被吕布战败,为部将典韦、夏侯惇救出。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刘备为什么坚决拒绝陶谦的徐州之托? 参考答案:(1)刘备重“仁”,他不会去做乘人之危之事,且刘备帝室之胄,他应顾及自己和宗室的颜面。(2)刘备重“义”,刘备知道自己此行是守诺救援,不图占有,此时接受徐州之托是不义之举,如“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今为大义,故来相助”。(3)刘备使用“欲擒故纵”法,由前两点可知,刘备也很自知。刘备深知徐州战事,也懂陶谦之心,只是此时接受不利于对徐州的统治。因为自己在此还不能服众,所以欲擒故纵,以窥臣民之举。十二回应道“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时机业已成熟,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 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 【情节梳理填空】 吕布用陈宫计,让城中富户田氏诈降,诱曹操入濮阳城。曹操中计,在北门与吕布遭遇,曹操以手掩面,谎言轻松脱困。曹操将计就计,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蝗灾缺粮而罢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牧。曹操听说此事大怒:“我杀父之仇未报,你倒不费半箭之功,白得徐州。我要夺回徐州城,先杀刘备,再挖出陶谦尸体,为我父亲报仇。”他的谋士荀彧劝道:“弃兖州而取徐州,是舍本求末,以安易危。不如先平定山东,既可以获得充足的军粮,供养三军,又可以得到朝廷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护。”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余党何仪、黄邵。又用计收了虎将许褚。 操复攻兖州,乘兖州空虚,曹操攻取。 曹操进兵濮阳,吕布不听陈宫劝告,被六员大将共攻。吕布不敌,拨马回城,却因田氏投降内应曹操,无法进城,引军逃往定陶。 曹操亲自引军至定陶,设计埋伏,吕布不听陈宫提醒,大败而逃。曹操至此平定山东。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课教案 泗洪人民路小学侯素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三国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学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三国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的连环画、《三国》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搜集相关的歇后语和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书名,简单介绍。 2.作者简介。 3.刚才我们听到的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 小说的卷首词《西江月》。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三国演义》已经远播于海内外,俄国汉学家称赞该书是“一部真正丰富人民性的杰作”。法国学者认为“在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最著名的一部”。在崇拜英雄的美国

社会,人们夸奖《三国演义》是“描写英雄业绩的一部早期的杰作”。英国学术界一致推荐《三国演义》为“史诗般的作品”。而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作为中国的一名莘莘学子,你想不想了解《三国演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共同走进《三国》。 一、七嘴八舌猜英雄 竞赛办法: 1.全班参加,每组三名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2.每道题有三个提示,根据提示不同得分也不同,分值分别为 30分 20分10分 题目类型:抢答题 抢答秘诀:速度快者根据分值得分。 (1)三国英雄之曹操 提示一: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 . 提示二:他是三国英雄中少有的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 提示三:他的生活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2)三国英雄之诸葛亮 提示一:东汉末年,南阳人士。三国时期非常杰出的外交家。 提示二:他留给后人了“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 提示三:“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是杜甫对他的评价。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3)三国英雄之关羽 提示一:他曾被曹操封为汉寿亭候. 提示二:他有着骁勇非凡、武艺绝伦、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素质。 提示三:他的武器是冷艳锯,重82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