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0

258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傅盈盈

(南京市高淳区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方法对602例全麻患者进入复苏室的观察,术后心理护理,观察呼吸,预防意外损伤,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结果 602例全麻患者在复苏期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安全。结论全麻复苏期间患者情况多变,存在危险性,为使患者顺利度过复苏期,对其进行心理,全身监护非常重要。

关键词:全麻;复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30.174

本文引用格式:傅盈盈.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0):258-259.

0 引言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观念的改变,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越来越被人们选择,全身麻醉的并发症越来越被重视。患者在复苏期容易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神经系统的改变,观察和护理措施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602例,男326例,女276例,年龄2-84岁,185例患者为肿瘤手术,112例为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和喉罩进行全身麻醉,予复苏室进行监护。

1.2 复苏期并发症

躁动32例,恶心呕吐16例,呼吸道梗阻5例,低血压23例,高血压31例,心律失常7例,低氧血症9例,低体温14例,苏醒延迟5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复苏室应备好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调节好室温,患者入室后,立即给与氧气吸入,连接监护仪的各导联线。保暖,安置合适的体位,观察生命体征,估计麻醉深度,保持输液输血的通畅,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同时观察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

2.2 心理护理

患者苏醒时,周围患者的呻吟声,仪器声,报警声,均会增加患者的紧张心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自我介绍,向患者说明手术顺利完成,解释说话和行动困难的原因,增加患者的信任感,鼓励患者自主表达不适及疼痛,酌情给与安慰和处理。

2.3 预防意外

患者在复苏期意识不清,出现幻觉,躁动,应给予适当约束,防止意外拔管和坠床的发生,防止各种引流管的拔脱,发生躁动应耐心安慰,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病情及麻醉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接吸氧管给氧,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待患者意识和肌张力基本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并再次吸出分泌物,改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血氧饱和度,有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的发生。如发生舌后坠,头后仰,张口托颌一般可缓解,严重者需用口咽通气管和鼻咽通气道,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一旦发生,应使患者保持安静,同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和激素类药物。如没有效果,使用肌松剂后行气管插管,麻醉清醒后,气管插管后刺激咽喉,拔出导管后,咽喉部会产生不适,发干,发痒等症状,拔管后应指导患者少说话,有痰及时咳出,深呼吸,促进气体交换。

2.5 防止呕吐及误吸

全麻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吞咽反射微弱,患者宜去枕平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术前应了解是否饱胃,如有,应提前插好胃管,排空胃,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除分泌物,防止返流及误吸。

2.6 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醉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剂,观察患者的面色,引流液的色,质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区别麻醉剂影响和手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高血压的原因:麻醉作用消失,患者伤口疼痛:患者无法耐受插管;术中术后输液过多;低氧,二氧化碳蓄积;术前患者有高血压。不及时处理,可致脑血管意外。重大手术后及老年患者尤其要监测血压波动情况,若血压过高,应及时汇报医师,遵嘱使用降压药,静脉使用降压药要注意控制滴速,防止血压骤降,高血压,心律失常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至体征稳定。由于手术和麻醉的影响,手术患者早期可能存在轻重不一的低氧血症,表现为呼吸频率慢,氧饱和度下降,潮气量低,伴皮肤黏膜紫绀,复苏期间应严密监测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患者的面色,皮肤黏膜,一旦发生通气不足应给予吸氧,通知医师并备好呼吸机。

2.7 返室指征

根据steward评分标准,患者神志清醒,有定向力,能正确回答问题,呼吸平稳,可深呼吸和咳嗽,脱氧后脉氧95%以上,血压和脉搏平稳30分钟以上,心电图无心律失常,评分达4分以上,由麻醉医师送出复苏室,与病区医护人员做好交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较重需要监护者,由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携带急救药品送至ICU监护治疗。

3 护理体会

全身麻醉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全麻患者复苏期与诱

·临床监护·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1.迎接安置病人,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了解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名称、术 中情况、术后诊断等。交接皮肤及输液情况。填写护理记录单及病人交接卡。 2.接监护仪连续监测病人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必要时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动脉血压等,视病情设定报警上下限,及时处理各项报警。 3.视病情予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面罩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 氧流量和氧浓度。上呼吸机者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4.麻醉未醒前,注意约束病人肢体,加床栏,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发生坠 床、管道脱落、输液针头脱出、自行拔管等意外、 5.将强巡视病人,注意有无术后早期并发症: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血压、 低血压、呕吐、疼痛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准确及时记录各项参数,苏醒前每15分钟记录生命体征一次,清醒拔出气管 导管后,每30分钟记录一次,抢救病人随时记录。 7.专人护理,评估病人病情(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及肌力),掌握拔 管时机,配合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拔管后常规吸氧并观察病人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 8.正确及时执行各种医嘱并记录,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9.冬季保暖,夏季防暑,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低温病人复温时防止烫伤。 10.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外渗,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必要 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 11.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避免脱落。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与性状,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正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及时送检。 14.对留置动脉置管者,应注意保护,防止脱出、堵塞。转出PACU前拔除,并按 压5分钟以上。 15.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可转出PACU,并与病房医护人员 详细交班,有术后镇痛泵患者应与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16.做好患者入室前床单位的准备、出室后床单位的整理以及病房终末消毒处理。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38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8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期;烦躁;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意识恢复阶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大部分对当时的情况无记忆。引起烦躁的原因有疼痛、尿管刺激、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烦躁原因后再处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入住本科监护的全麻术后患者402例,在全麻清醒期出现烦躁的38例,其中男32例,女6例,平均年龄40岁。 1.2 临床表现本组38例,在苏醒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表现为要坐起来、身体不停扭动、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或口咽通气道、不断敲床、不停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套管、用力吐气管套管和牙垫等。大声喊憋尿,要下床小便等。经合理处理后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2 烦躁原因分析 2.1 切口疼痛是引起术后烦躁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开胸手术患者,患者表现为要坐起来,大喊大叫,身体不停扭动,手伸向疼痛部位,拒绝挤压引流管等。 2.2 尿管刺激大部分发生于男性患者,患者术前无尿管,实施麻醉后在患者无意识的情况下安置了尿管,患者麻醉后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清醒,不能用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且对尿管刺激无耐受性,出现不适感,表现为烦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要下床小便或大声喊憋尿。检查尿管通畅无误。排除其他原因所至。 2.3 气管导管刺激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患者只清楚给予全身麻醉,并不知道还需经口腔插入气管导管,在麻醉恢复期患者一旦感觉导管的存在,而不能发音时,必然要做出对抗性反应,表现为不停地扭动头部,用牙咬气管导管,甚至欲强行将气管导管拔出。 2.4 麻醉药物残余作用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致使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而疼痛感受已恢复,患者不能有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为烦躁不配合。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8-14T16:10:22.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龙章凤[导读]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龙章凤 (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靖州分院手术室 41840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25-02 【关键词】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护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 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 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1] 3 躁动程度分级类 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2] 4 护理 4.1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有研究表明,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最常见的原因。[3]对于全麻苏醒期的患者,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适时拔出气管导管,避免过度刺激,对于带气管内导管的躁动患者,根据病情不适合拔管要求的,可根据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的眯唑安定或少量丙泊酚镇静,继续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防止因为躁动导致气管内导管脱出,造成患者窒息。符合拔管要求的患者,应协助麻醉医生清除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个别拔管后出现躁动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临床表现,对症处理。 4.2在患者全麻苏醒期,患者应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重度躁动患者要防止因躁动发生坠床,软组织损伤,骨折等以外伤害及自伤发生。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四肢血液循环,保证静脉回流良好,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4.3控制疼痛由于疼痛是患者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因此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止痛剂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先疼痛控制,再给予镇静剂,唯有疼痛缓解后,镇静剂的作用才能完全发挥。 4.4加强非语言沟通技巧由于气管插管,病人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护士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动作,手势,表情等来观察判断病人的需要,并且耐心做好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4.5全麻苏醒时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如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患者多呈腹式呼吸,呼吸浅,急促而无力,并伴有抽搐样挣扎,表情痛苦,此时,护士应立即汇报给麻醉医生,协助麻醉医生疏通患者气道,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及时运用肌松拮抗剂,同时做好插管急救准备。患者因催醒药导致的躁动,往往表现患者意识恢复欠佳,此时护士应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防等,防止因催醒药物作用消失后,残留的麻醉药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并同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4.6针对手术类型进行有计划的护理,不同手术类型引起的躁动护理重点应有所不同。如对于耳鼻喉手术的患者,除了术前访视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如病情允许,尽量选择全静脉麻醉;术后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避免患者发生误吸引起缺氧而加重躁动;胸外科手术属较大手术,护理重点在于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循环系统的稳定;乳腺手术多为女性,因此要针对女性的特点,加强术前访视和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全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35. [3]华勤学.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16(6):224~225.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安全转运措施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妥善的医疗和护理,杜绝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医院工作的核心,是每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如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是我们医护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行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还未完全清醒的转运过程中,手术护士如何认真遵守交接流程是保障手术成败最后的关键。根据我院近年来临床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分析其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和规范。 1 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1.1 呼吸系统 常见有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呼吸抑制是麻醉剂残余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而致,主要表现在: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可致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胸腹交替运动的呼吸;芬太尼麻醉后,虽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但呼吸中枢还处于抑制状态,呼吸极不规则,或无自主呼吸,表现为呼吸遗忘。呼吸道梗阻常见原因有:气管插管拔管后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术后意识尚未完全复苏,舌肌松弛易致舌后坠;颈部敷料包扎过紧也易致呼吸困难,导致呼吸道梗阻。 1.2 循环系统 患者术后从手术间被搬运到病房需经过一段路程,搬运时体位的变动可导致循环系统功能改变,正常人通过机体自身调节可以代偿,但麻醉后患者由于骨骼肌张力、心肌收缩力以及血管舒缩等代偿功能被抑制,因而改变体位所致的心脏功能变化更明显。突然改变体位,使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诱发循环虚脱,甚至循环停止,尤其易发生于手术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1.3 坠床 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作用致使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全复原,任何不良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尤其是使用了拮抗剂与催醒剂的患者可迅速引起躁动,或因其他不适而挣扎,在返回病房途中未将床档立起,对患者照顾不周极易造成患者坠床。 1.4 意外伤害 较大手术后患者往往带较多的管路(胸管以及各种引流管),手术后从手术床转到手术转运车上或转运车转到病区床位可能造成脱管的意外伤害,如移动患者时不能协调一致,致使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最严重的是胸管脱落,许多时候需要重新手术方可解决问题。 2 护理对策及交接流程 2.1 防止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的护理对策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护理方法总结 发表时间:2014-05-22T15:59:41.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8期供稿作者:卢岩[导读]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 卢岩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113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结论护理人员要知晓躁动的原因,从而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躁动全麻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082-01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可能会有躁动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躁动、兴奋、不按指示行动、定向障碍和不自主运动等[1],严重者可能造成自身的意外伤害,后果严重[2]。我们对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全麻患者苏醒时躁动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因躁动给患者带来的伤害,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行全麻患者309例,年龄10-71岁,平均4 2.57±7.21岁。手术科室:骨科51例,普通外科207例,妇产科42例,心胸外科8例。全部患者行静脉麻醉或静吸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 2.护理2.1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其产生陈述性记忆,消除其心理顾虑,提高其心理承受值。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讲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疼痛感,特别对于男性需要留置导尿的患者,需强调术后会有导尿管的刺激感和尿意,使患者心理有一定准备,当术后发生尿道不适时心理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需提前告知全麻患者,他们可能需要口腔防止口罩等,以消除术后可能出现的顾虑,减少躁动的发生。 2.2外源性刺激所致躁动的护理苏醒期的患者对外界的刺激敏感度高,即使是轻微的刺激或疼痛即可引起躁动的发生,例如吸痰、切口疼痛、导尿管和引流管等引起的刺激,患者表现为呻吟或狂躁,甚至是自行拔除插管。对此,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拔除相应的导管,消除刺激。对于不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可噂医嘱给予少剂量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给予镇静,继续给予呼吸机通气,防止因气管脱出而造成的窒息;符合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协助医师将其拔除,清理好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拔管后,患者如仍发生躁动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患者躁动伴有辗转反侧,可能是尿管的刺激,患者可能会试图拔扯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及时制止,并解释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适当挪动导尿管,减轻患者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2.3手术相关原因引起的躁动的护理上腹部或心胸外科手术创面较大,术中窗口暴露时间长,术后留置的管道较多。入ICU后虽然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导致机体的舒适度发生改变,而且由呼吸运动而导致的疼痛一般非常剧烈,患者难以忍受。耳鼻喉外科的手术常因患者鼻腔塞满填塞物而导致通气不畅,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和不安。针对此类原因,我们将患者均取平卧位,专业护理人员监护。重症躁动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坠床、自伤、软组织损伤和骨折等的发生。骨突处垫以衬垫。注意静脉输液情况,保证通畅,防止皮肤受压。因术后剧烈的疼痛所引起的躁动会造成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对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心功能差的患者,可根据疼痛的情况,噂医嘱给予止痛药处理。剧烈的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会导致呼吸受阻,此时可加大供氧流量,鼓励患者做深大呼吸,同时噂医嘱给予适当止痛药,用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意识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 2.4使用催眠药而致的躁动的护理有时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残留相关[3]。研究表明,多沙普伦可以直接兴奋延髓上的呼吸中枢,用药后容易出现剧烈挣扎、躁动,增加机体躁动的发生率[4] 。针对此类原因,护士应注意与医生的交流,当患者急促而无力,表情痛苦并伴有抽搐动作时,要立即通知医生,给予面罩加压供氧,鼓励患者做有序的呼吸动作。由催醒药物所致的躁动,患者意识往往不好,此时,护理人员应将其四肢固定于床边,防止坠床的发生,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5因肌松药残留所致躁动的护理肌松药残留的患者会使呼吸的幅度变浅、频率变快,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生,托起患者的下颌,加大氧流量,医嘱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静脉注射,鼓励患者进行规律呼吸,同时做好急救物品和气管插管的准备,严密注意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等的变化,防止药物残留所引起的呼吸抑制。 2.6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在未明确躁动原因前应加强患者的防护工作,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给氧,防止窒息,备好软垫和约束带,如躁动严重可以固定好患者的四肢,但要防止固定过紧造成患者的副损伤,而且过紧的束缚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躁动,所以,约束带的松紧要适宜,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四肢血运情况,保证静脉回流良好。 3.结果309例患者发生躁动61例,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后,症状缓解。 4.小结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较为常见,而发生躁动的原因很多,如手术部位、术后是否使用催眠药、肌松药、术后的不良刺激等、心律失常、胃肠胀气等。医护人员可根据不同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加强患者安全意识,防止其坠床、自伤等的发生。术后尽量排净吸入的麻醉药,将麻醉药的浓度慢慢降低,谨慎使用止痛措施;如使用雷米芬太尼,在停药后要有后续的持续止痛措施;尽量减少能够引起躁动的因素,如导尿、吸痰、插管等;如已发生躁动,应给予适量的镇静镇痛药,加强通气;尽量避免引起躁动的可能因素;术中注意调控肌松药的用量,尽早停药肌松药,肌肉松弛后在一定麻醉深度下拔管,少量注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以减少躁动;注意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伤害等的发生,避免二氧化碳潴留。躁动是全麻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手术效果、生理功能和术后恢复会产生重要影响,临床医护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果断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当前,对于躁动发生的机制不清,护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参考文献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01T00:01:0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陈济丽[导读]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陈济丽 (广西岑溪市中医院手术室广西岑溪 5432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39-02 利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以达到意识及痛觉消失,反射活动减弱,有的可使肌肉松驰,称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中枢抑制深浅程度可以控制,整个抑制过程也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无后遗症。我院规定全麻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在手术室清醒后,才能送回病房。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256例病人实施全麻手术,术后需麻醉复苏的23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复苏病例232例。男120例,女112例,年龄5岁—86岁。麻醉复苏时间最短0.5小时,最长3小时。经过精心护理,232例手术麻醉病人全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一天做好术前访视,给合作的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方法,术前准备,注意事项,配合的重要性等;术后我们要求患者所做的动作,如点头、握手、睁眼等,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未行气管插管的护理 未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后我们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注意舌头是否后坠,后坠的应托起下颌,使其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保持血氧在正常范围。随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注意固定好患者,专人看护,以免清醒前烦躁,坠床、跌伤、呕吐物倒流至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并注意术后各种管道通畅,以免被患者抓脱。 2.2.2气管插管的护理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按医嘱给予麻醉拮抗剂,使病人尽快清醒,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密切观察口唇、指端颜色以判断有无缺氧,观察其胸廊运动是否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清痰对使用呼吸机通气的病人,随时注意是否有痰液瘀积,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应给予吸痰:病人咳嗽出现呼吸窘迫征;听诊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时;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突然降低时。准备吸痰前5分钟应给100%氧浓度吸入,待血氧饱和度达到99%以上后,在呼吸机接头处断开,用适当的吸痰管由内向外快速抽吸。吸痰时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低于87%应接上呼吸机接头,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7%以上再进行下一次的抽吸。吸痰最多连续抽吸3次,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0秒,吸痰完毕后再给予患者吸纯氧,将氧浓度调至80%,2分钟后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浓度。吸痰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以防肺部感染。 雾化有时病人的痰液非常稠密,不易吸出时,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倒入呼吸机雾化糟内,雾化后如有积液或瘀痰咳出,应及时给予抽吸。 氧气的更换呼吸机所接氧气瓶中氧分压用至5kpa时,就应更换氧气。先把满压氧瓶推至呼吸机旁边,不用人机分离,但呼吸气囊中所贮存的氧气只能供病人1分钟内氧气所需,所以应在1分钟内熟练完成氧气瓶的更换。应注意的是,当断开呼吸机氧气接头时,呼吸机会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当完成更换氧气输入正常后会自行停止报警。 拔管的护理病人清醒达到拔管指征时,脱氧观察5—10分钟,若血氧在正常范围,我们准备了吸痰机,气管插管用物,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把固定导管的胶布撕开,把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吸痰,一边把导管从气管拔出。拔管后再给予面罩给氧,观察血氧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通过上述护理,232例全麻手术病人全部清醒后送回病房,无并发症。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645例全麻患者苏醒期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645例全麻患者在复苏室均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各项生命指征基本平稳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严密临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平衡地度过复苏期的关键。 【关键词】全麻;复苏期;护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领域的不断扩大,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越来越多被手术患者选择,大部分手术病人术后需尽快苏醒,以便于观察手术疗效及进行护理。麻醉复苏是指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苏醒的过程。由于手术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麻醉后并发症,若临护不够,将危及患者的安全及健康,因此,复苏期要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共有全麻患者645例,男393例、女252例,年龄2个月至92岁,平均年龄43.5。其中妇产科70例、泌尿外科116例,普外科250例、神经外科105例、耳鼻喉科58例、口腔科46例。麻醉方法为静脉复合全麻,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除手术时间短的小儿科外,所有全麻患者均停留尿管。 1.2复苏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18例,心律失常4例、高血压10例、低血压30例(术后出血2例),低氧血症8例、低体温15例、尿潴留10例、苏醒延期2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患者至复苏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及药品呈备用状态,调节好室内温度、备好保暖设备。立即给予氧气吸入,连接临护仪的各条导线,要注意保暖。安置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以防病人苏醒期躁动时使输液针头及引流管脱出。将输液输血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置,保持静脉通畅。如有留置尿管应固定好,及时倾倒尿液并记录尿量。对未清醒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眼睑反射及对呼吸的反应程度,正确判断麻醉恢复期病人的意识状态,每1~15分钟临测记录1次。根据临测指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或血压)用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控制输血输液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出血现象。密切临护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通过观察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大或正常,睫毛反射存在,呼吸浅速,表示即将苏醒,若伤口渗血较多或有休克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2.2保持呼吸通畅主要是预防和及时解除梗阻,防止窒息的发生。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呛咳、吞咽反射微弱,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发生,患者应去枕平卧,头侧向一边,有呕吐物及时吸出。若出现喉头水肿,抬高头部。全麻患者苏醒前容易舌后坠,堵塞咽喉气道,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道。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充分加压给氧。 2.3保持循环系统稳定全麻药物的作用及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全麻患者复苏管理措施及流程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老年病人,术前有合并症的病人以及复杂手术比例的增加,麻醉方法上全麻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并不意味着全麻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恢复,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功能紊乱未彻底纠正,全麻后的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及镇静镇痛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常易发生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恶心呕吐、误吸或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各种并发症的危险。若术后未精心护理和仔细观察,可能出现意外,甚至死亡。 全麻手术患者复苏管理工作根据患者术后不同情况分手术室复苏、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ICU复苏。 一、手术室复苏 在手术室没有连台手术及监护患者复苏医务人员保障下,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复苏,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复苏。患者苏醒后,监测患者呼吸循环情况许可,由相应人员送入病房或ICU。 二、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接受手术室中当日未苏醒的全麻病人,部位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意外部位麻醉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监护和治疗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如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监测治疗工作由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治疗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征。麻醉科医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工作。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疗。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或输血。观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善固定,引流通畅。保持伤口敷料完好,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烦躁病人用约束带约束。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三、直接转入ICU (一)、下列手术患者术后直接进入ICU进行苏醒观察: 1、在手术室苏醒时间超过1小时未苏醒或苏醒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2、重大手术、经医务科审批手术患者; 3、年龄超过65岁或小于3岁的全麻插管术后患者; 4、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5、术后需呼吸支持者; 6、全麻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者; 7、术前有以下合并症者:⑴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⑵有糖尿病合并症者;⑶有脑卒中病史者;⑷高血压Ⅱ期以上者;⑸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8、其他临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入ICU监护者。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并发症护理 发表时间:2017-05-13T16:01:55.3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 1商杰袁媛媛通讯作者[导读] 应以患者病情为基础,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使患者尽快康复。(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麻醉科邮编:250031)[摘要]目的:对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 (16.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应根据患者情况,对其加强监测,预见性的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关键词:麻醉复苏期;针对性护理;并发症医院治疗疾病的种类多样,收治的患者也各不相同,不同患者病情有所不同,药物过敏史不同,麻醉药物选择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导致了患者手术后可能存在麻醉药物残留,患者可能在复苏室尚未清醒,就已经被护送回病房,若处理不当则患者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1-3]。为了使麻醉复苏期患者并发症减少,保证患者预后,本文对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中选取106例进行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麻醉复苏期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53例。干预组患者中男28例(5 2.83%),女25例(47.17%),年龄介于20岁和70岁之间,平均年龄(35.12±4.37)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50.94%),女26例(49.06),年龄介于21岁和72岁之间,平均年龄(36.28± 3.86)岁。干预组患者中有18例行骨科手术,12例行妇科手术,13例行腹外手术,10例行胸外手术;对照组中17例行骨科手术,11例行妇科手术,14例行腹外手术,11例行胸外手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因素上差别不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并发症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麻醉复苏期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舌后坠、喉头水肿、喉头痉挛、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呼吸遗忘等。干预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喉头水肿、喉头痉挛:这类并发症在气管插管或者易对呼吸道造成损伤的相关操作之后,术中动作需轻柔、谨慎,不能暴力操作,术后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采取面罩加压吸氧法,同时应该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注射液体为地塞米松。(2)舌后坠:在体内残留麻醉药物,易使患者肢体控制能力减弱,让患者取仰卧位则很容易使舌根在动力作用下向呼吸道后坠,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把舌头牵拉至唇外,同时应该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避免因舌后坠使呼吸道堵塞,让患者因氧分压较低影响患者呼吸功能。 (3)呼吸遗忘:在麻醉复苏期内的有些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是会出现呼吸暂停,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监测,尤其是一些发生鼾声的患者,应该对其做到经常呼唤,让其做一些简单动作例如举手、摇头等,让患者保持清醒,若患者呼吸异常,则应该及时作出处理。(4)心血管并发症:苏醒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电监护,对一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护理人员应该做到十分熟悉,以免患者心电图异常时无法及时作出判断。患者血压变化也应注意,苏醒期患者在疼痛刺激的作用下,血压会升高,护理人员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让患者疼痛减轻,从而让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若血压成明显的下降或者上升趋势,则应及时查明原因,有针对性采取对应措施。 1.3评价标准本次研究中的主要评价指标是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护理效果越好,反之,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护理效果越差。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护理

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护理 我科苏醒室(PACU)2012年12月成立,共4张床位,由1名麻醉医师和一名护士管理,收治 全麻术后患者,年龄7个月—90岁。留观时间1—3小时。超过3h不能转出者均转入ICU。 2 麻醉种类??静吸复合加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硬膜外加静吸复合麻醉。 3 进入PACU指征由麻醉医生判断是否收入PACU 全麻术后未清醒, 自主呼吸未恢复或未 完全恢复,带气管插管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肌张力恢复不满意;呼吸、循环不稳定,有特殊病 情变化需短期观察的患者。 4 离开PACU的指征?? 由麻醉医生判断??患者神志清醒;肌力、肌张力、呼吸恢复满意;咳嗽、吞咽等保护性反射恢复;脱氧条件下SpO2维持在94%,持续5min以上;血流动力学稳定。 5 入PACU护理措施 5.1 一般护理 全麻患者手术毕入苏醒室,苏醒室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常规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 2-3L/min.无自主呼吸的患者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 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的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 盖好,注意保暖。根据医嘱每5~10 min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 5.2 保持呼吸道通畅 5.2.1自主呼吸未恢复或未完全恢复带气管插管的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患者 病情、SpO2、血气分析等调节呼吸机模式和参数,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恢复 后常规给予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并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SpO2、呼吸动度。 5.2.2 气管插管拔管指征:PaO2在正常水平(>80mmhg),SpO2>95%,患者神志完全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恢复,呼吸动度良好,节律正常,呼吸频率<30次/分,肌张力恢复,四肢活动自如,能完成指令动作。 5.2.3 气管插管拔管拔管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准备好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气管和口 腔充分吸痰后,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一边吸痰一边拔管,拔出气管导管后立即给予 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拔管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鼻翼煽动、三凹征、心率增快、呼吸困难、SpO2下降等缺氧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床旁备气管切开包,简易呼吸球囊等急救器材。本组病例拔管后发生喉痉挛3例, 经及时打通气道,简易呼吸球囊辅助通气,应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后呼吸困难缓解,SpO2恢复正常。 5.2.4 全身麻醉时用药量过大或辅助药物过多,均会导致苏醒延迟、呛咳、吞咽反射微弱。为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口咽分泌物和呕吐物误吸,随时吸引;遇到舌后坠患者,头后仰、张口、托下颌一般可以缓解,严重者可应用口咽通气管和鼻咽 通气道;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较为少见,一旦发生要及时抢救,一般采取充分供氧、地塞米松10~20mg静滴、氨茶碱250mg加50%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不缓解者,应用肌松剂后气管插管较为安全[1]。 5.3 保持循环系统稳定 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不因为手术结束而消除。由于突然改变体位,使患者血液在脑、心脏、动静脉及肺血管床异常分布,重要脏器短时间内得不到供氧,极易

对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苏醒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对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苏醒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4T13:21:58.6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3期作者:杨红英 [导读]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一般护理都更具优势,对于临床护理来说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恢复室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全身麻醉苏醒期与诱导期一样具有相同的危险性,患者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谢等方面的异常。研究探讨对全麻手术患者进行苏醒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可能的问题并积极处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临床经验的积累与学习。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并处于术后麻醉苏醒期的200例患者进行分别护理,分析研究。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100例患者,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对于全麻手术后进入PACU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100例实验组患者则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苏醒期可能出现的情绪躁动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中处于苏醒期时发生躁动的概率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76例(76%)患者对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感到满意,16例(16%)患者对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感到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2%,而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对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满意度仅达到68%。实验组患者中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7例(7%),而对照组中发生情绪躁动的患者有20例(20%)。结论:对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术后麻醉恢复中处于苏醒期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一般护理都更具优势,对于临床护理来说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3-0161-02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了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手术中实施了麻醉并处在术后麻醉苏醒期间的患者200例,其中女性患者106例,男性患者94例;其中超过60岁患者21例,200例患者平均年龄34岁;其中实施了胸部手术的患者有18例,实施了腹部手术的患者有116例,实施了骨科手术的患者35例,实施其他普外科手术的患者31例;其中行气管切管并携带气管插管进入PACU的患者有122例,实施引流管及导尿管插入的患者195例;其中无糖尿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失去意识患者;其中20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生活背景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入PACU后应立即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等相关生命体征,随时监控病人状况直至病人的体征恢复平稳。在监控过程中如果发生异常状况,立刻通知医生并时刻准备抢救;对发生异常状况的患者进行记录。 1.2.2实验组常规护理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苏醒期躁动。针对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对患者做针对性的护理。①体位摆放:术后不当的体位会导致患者疼痛,有可能使得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由于疼痛而产生躁动。实施了全身麻醉的患者手术后由医护人员接应返回病房后应当立即给予病人去枕平卧位,并保证去枕平卧位保持6~8小时,体位摆放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密切观察病人状况及伤口出血状况,同时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诉家属这种体位可以有效防止颅内压降低引起的头痛症状。等到患者恢复意识并且病情平稳后,可在护士及家属的帮助下采取半卧位,半卧位能够有效减轻伤口的张力,缓解病人的疼痛感,并且这种体位对于病人的引流也有好处。②基础护理:患者手术结束转入麻醉后恢复室之后,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监控与护理外,还应当时刻注意患者状况,防止发生并发症。一旦有异常出现,及时迅速通知医生并时刻准备抢救。麻醉后恢复室内室温维持在25℃左右,湿度维持在50%左右,通风透光良好,屋内确保保暖防止患者受凉。体内放置了引流管及导尿管的患者,应该注意插放引流管的方式及引流管是否合格,密切观察患者排尿的量、性质、颜色、引流管有无堵塞,切口的皮肤有无红肿,是否有积液。患者体内引流管放置不当及体内引流管过多都可能导致患者不适,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③生命体征护理:由于患者手术中进行了全身麻醉,因此术后患者暂时失去了运动能力,此时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排痰、排便、咳嗽、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防止呛咳窒息。④注意保温: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患者,体温偏低是经常出现的状况,应当利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保温,热水袋的温度不超过50℃,并用热水袋套或毛巾包好,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烫伤;体温低亦可影响SpO2监测,应与低氧血症相鉴别,低氧者要采用低流量吸氧、辅助或控制呼吸(PEEP)进行纠正。⑥健康指导:当患者情况符合steward麻醉后恢复评分标准后可将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在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进行全程陪护监控,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及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苏醒后的各种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患者转病房的过程中,做好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的工作交接,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生理反应进行密切观察,手术完成次日对患者的麻醉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询问记录。⑦维持麻醉苏醒患者的循环系统稳定:麻醉药物以及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是不可逆的,不会因为手术的结束而立刻消失,因此在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要严格监测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各项指标,监测ECG;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麻药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输液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检查有无内出血,残余麻醉药可用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1~2mg/kg静注对抗;高血压多由麻醉减浅时留置气管导管和手术部位疼痛刺激引起,处理以酌情拔除气管导管和应用利喜定注射液10~50mg静滴;心律失常要明确诊断,对症处理,直到循环稳定。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76例(76%)患者对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感到满意,16例(16%)患者对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感到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达到92%,而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对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满意度仅达到68%。实验组患者中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7例(7%),而对照组中发生情绪躁动的患者有20例(20%)。 3.讨论 施行麻醉术的目的是为了在手术或各种诊断性检查的过程中减轻患者承担的痛苦,为患者实施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苏醒期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伤口恢复,因此,全身手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4.结论 对全身麻醉术后处于苏醒状态中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