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下载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王耀祖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

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

(一)铸造基本工艺。见图2.

图2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

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

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

图4离心铸造工艺流程

离心铸造主要用于生产空心旋转体零件如铸管、铜套、双金属华东轴承等。

3.熔模铸造,是依赖可熔性的模样造整体型壳,一般是制造蜡模,将蜡模修正后焊在蜡制浇注系统上,即得到蜡模组。然后把蜡模组浸入用水玻璃和石英粉配制的涂料中,硬化结壳,再溶化蜡模而流出型壳,形成铸型型腔。为排除型壳中残余挥发物,提高型壳强度,还需将其放在850-950摄氏度的炉内焙烧。焙烧好的型壳置于铁箱中,周围填以干砂,制成砂箱,然后进行浇注。熔模铸造工艺流程见图5

图5熔模铸造工艺流程

熔模铸造主要用于制造熔点高,形状复杂及难以加工的小型碳钢和合金钢铸件。

4.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特种铸造工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同上述铸造工艺。此外,在熔模铸造过程中还存在松香、石蜡等有机物高温氧化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等。

二.鍜压

鍜压是鍜造和冲压的总称。鍜压时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部分或全部的塑性复形,从而获得鍜件的加工方法。

一.鍜压基本工艺

鍜压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见图6.

图6.锻压生产工艺流程

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见图7

图7典型的粉末锻造工艺流程

(二) 锻压常用设备 1. 加热设备

主要有反射炉、燃烧炉和电加热炉三类。其中燃烧炉包括燃煤工业窑炉、煤气炉和燃油炉,电加热炉包括电阻炉、盐浴炉、接触加热和感应加热炉等。 2. 锻压设备

粉末锻造

主要有空气锤,切边压力机、热模锻压力机、螺旋压力机、摩擦压力机、冲压、

剪床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噪声和振动,脉冲噪声是锻压工序中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高温和热辐射,加热炉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锻件温度也在500-800摄氏度之

3.生产性粉尘,锻造炉、锻锤工序中加料、出炉、锻造过程中可产生金属粉尘、

煤尘和炉渣尘等,尤以燃煤工业窑炉污染较为严重。

4.毒物,燃烧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三.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主要是使金属零件在不改变外形的条件下,改变金属的性质(硬度、韧性、弹性、导电性等),达到工艺上所要求的性能,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热处理包括正火、淬火、退火、回火和渗碳等基本过程。热处理工艺很多,在此主要介绍普通热处理。

(一)普通热处理工艺,见图8.

图8.普通热处理工艺流程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有毒气体

机械零件的热处理工序要用品种繁多的辅助材料如酸、碱、金属盐、硝盐等。如用

氯化钡作加热介质,会产生氯化钡烟尘;氯化工艺过程中有大量氨气排放于车间空

气中;在渗碳、氰化等工艺过程式与那个氰化盐(亚铁氰化钾),会产生氰化物;

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与工件的油污作用产生氮氧化物。此外,热处理过程中常使用

甲醇、乙醇、丙醇、丁烷、丙酮、及汽油等有机溶剂。

2.高温与热辐射

机械零件的正火、退火、渗碳、淬火等热处理工序都是在高温下进行的,车间内各种加热炉、盐溶槽和被加热的工件都是热源。

3.高频电磁场

利用高频电炉进行热处理时,可产生高频电磁场职业危害。

4.噪声与振动

多数热处理车间噪声强度超标现象较为多见。

四.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利用各种机床对金属零件进行的车、创、钻、磨、洗等冷加工(又称金加工、金属切削)。这是常见的一般机械加工,此外,还有特种机械加工,是指物理化学加工、电加工和复合加工的方法,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和激光加工等典型的特种加工方法。

五.机械装配

根据产品设计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称为装配。机械装配是机器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序。

机械装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其他工艺有关,如需使用焊接的,则存在电焊职业病危害,如需使用涂装工艺,则存在涂装工艺的职业病危害,都可在相关的内容中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焊接工艺

目前常用焊接工艺有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离子焊以及二氧化碳保护焊。要了解焊接工艺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首先要熟悉焊条的组成。焊条有焊芯和药皮组成,焊芯的主要成分为钢,另外尚含有微量的碳、锰、硅、鉻、镍以及硫和磷等化学元素。焊条药皮一般有7种以上原料配成。根据药皮组份可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种。酸性焊条药皮涂料主要含氧化铁、氧化锰、和氧化钛等化合物。酸性焊条只适宜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不重要结构钢。碱性焊条药皮成分中不含铁或锰等氧化物,而大理石(CaCO3)和萤石(CaF2)

含量较多,碱性焊条适用于焊接大多数的合金钢。

几种常用的焊接工艺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见表3

表3几种焊接工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

从表3种看出,无论哪一种焊接工艺,共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紫外线、电焊烟尘、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与高温等六种。不同的是手工电弧焊中的臭氧与一氧化碳产生量较小;氩弧焊焊接时的主要有害气体是臭氧和氮氧化物;等电子焊由于弧区温度高达10000摄氏度以上,所产生光辐射的强度均较手工电弧焊、氩弧焊为高;二氧化碳保护焊在焊接时一氧化

碳产生量较前几种要大,臭氧的产生量较氩弧焊低。

关于高温因素问题,一般手工电焊电弧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局部操作位存在高温危害而等离子焊电弧温度超过10000摄氏度,局部操作位不仅是高温且热辐射明显。既然有高温危害因素存在,电焊作业算不算高温作业?对此,曾经做过界定,凡是专业电焊作业(或车间)例如造船厂等,可以划为高温作业,不是专业的或流动的电焊作业不属高温作业。关于电焊烟尘问题,电焊烟尘是一种无机性烟尘,属于金属氧化物凝聚所成的气溶胶,一般来说电焊时不存在铁氧化物、锰氧化物、鉻和镍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都凝聚成为电焊烟尘。

关于锰的问题,一般酸性焊条的含锰量高于碱性焊条,或者在焊接锰钢时空气中二氧化锰浓度较高。因此在评价手工电弧焊工受二氧化锰危害时,应进行具体分析。

关于鉻和镍的问题,一般碳素钢焊条中不含鉻和镍,只有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时在电弧高温下可氧化产生氧化鉻(主要为二氧化鉻和三氧化鉻)以及氧化镍(为氧化镍和五氧化二镍)。

关于氟化氢的问题,只有在使用碱性焊条时,可产生氟化氢。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一门既古老,又处于迅速发展的传统技术,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传统涂漆工艺带来的职业性苯中毒问题和电镀工艺带来的职业性鉻鼻病、职业性皮肤病等一直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表面处理技术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电镀以及涂料和涂料等二个方面方法。

一.电镀

(一)镀前工件表面处理

1.磨光

磨光磨料可分为天然矿物料或人工制造料两大类。

表4.常用磨光磨料的化学成分与用途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磨光过程中产生的磨光粉尘,其粉尘的危害程度决定于所选磨料的种类,如石英砂游离SiO2含量最高,危害性最大;磨光机及磨光过程产生的噪声与振动。

2.抛光

抛光多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过程中要使用抛光膏,常用的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见表5.

表5 常用抛光膏的化学成分及用途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抛光机及抛光过程产生噪声与振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抛光粉尘相对较少,但皮肤直接接触抛光膏可能产生一定的刺激与腐蚀作用,特别是绿抛光膏,因含有氧化鉻,对皮肤有腐蚀和过敏作用。

3.除油

4.浸蚀

常用的浸蚀剂有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氢氧化钠等,此外,还需加入一定量的缓蚀剂,如硫化动物蛋白、皂荚浸出液、二邻甲苯硫脲、硫脲、尿素、六亚甲基四胺以及氯化亚锡等。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酪酐、氢氟酸雾;噪声;电化学浸蚀还可产生极低频电磁场。

(二)镀锌

1.氰化物镀锌,根据电镀液含氰量的高低,分为高氰镀锌,中氰镀锌,和低氰镀锌三种。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剧毒的氰化物蒸汽和氢氧化钠雾。

2.锌酸盐镀锌,主要成分是氧化锌,溶液中加少量表面活性物质作为添加剂以提高阴

极极化,有时还添加适量光亮剂和综合剂,以改善溶液和镀层性能。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氢氧化钠、碳酸钠、三乙醇胺。

3.氯化纳镀锌,电镀液主要有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聚乙二醇、洗涤剂等组

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氯化锌、氯化铵、氨三乙酸

4.硫酸盐镀锌

硫酸盐镀锌溶液主要有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和硼酸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硫酸锌、硫酸钠、氯化铵、硫酸铝。

5.钝化处理

(1)钝化工艺流程

图8 镀锌钝化工艺流程

钝化液配方为鉻酸酐、硝酸、硫酸、磷酸等,黑色钝化时需用硫酸铜和硝酸银。出光液配方为硝酸、氢氟酸、盐酸、双氧水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各种高浓度的酸雾,特别鉻酸雾和鉻酸溶液。钝化设备可产生噪声与振动,干燥设备可产生高温和热辐射。

(三)镀铜

1.氰化物镀铜

氰化物镀铜以电解铜作阳极,一般工艺温度为50摄氏度至60摄氏度。镀液主要成分是铜氰鉻合离子和游离氰化物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氢氰酸气体

2.酸性硫酸盐镀铜。

镀液主要有硫酸铜、硫酸和数种表面活性剂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电镀液蒸发产生的硫酸雾。

(四)镀镍

镀镍溶液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电镀暗镀镍液、半光亮镀镍液、光亮镀镍液和特殊要求的镀镍液等。暗镀镍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镍、氯化镍、硼酸、氨基磺酸镍等。光亮镀镍液主要成分为硫酸镍、氯化镍、硼酸、甲醛、氮化钠、醋酸、糖精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电镀液气体搅拌产生的酸雾和镍盐雾。(五)镀铬

镀铬溶液其化学成分可分为:

1、普通镀铬液,由铬酸酐和硼酸组成。按铬酸酐的含量,可分为高浓度(350-500g/L)、中

等浓度(11-250g/L)和低浓度(50-150g/L)三种镀液。

2、复合镀铬溶液,由铬酸酐、硫酸和氟硅酸组成。

3、自动调节镀铬液,除铬酸酐外,还有硫酸锶和氟硅酸钾。

4、快速镀铬溶液在普通镀铬液的基础上再加入硼酸和氧化镁。

5、四铬酸盐镀铬溶液除含有铬酸酐和硫酸外,还含有氟化钠、柠檬酸钠等。

6、常温镀铬溶液由铬酸酐和氟化物组成。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论采取何种镀铬溶液配方,均以铬酸酐作为铬的来源,因此电镀液中均含有高浓度的铬酸和重铬酸。电镀过程中在工艺温度70度下,产生大量的铬酸雾。

(六)镀银

镀银液分为氰化物镀银溶液、硫代硫酸钠镀银溶液、磺基水杨酸镀银溶液和亚氨基二磺酸铵镀银溶液等。

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碱雾、氰化物。

(七)镀铜锡合金

铜锡合金俗称青铜,镀铜锡合金最常用的方法是氰化镀铜锡合金。

根据合金镀层中含锡量的多少可分为:低锡青铜,含锡8%-15%,镀层呈黄色;中锡青铜,含锡15%-35%,镀层呈金黄色;高锡青铜,含锡40%-55%,镀层呈银白色,俗称白青铜。

根据镀液中氰化物含量高低可分为低氰镀、中氰镀和高氰镀。常用镀铜锡合金溶液成分有:氰化亚铜、锡酸钠、游离氰化钠、氢氧化钠、三乙醇胺、酒石酸钾钠、醋酸铅、

碱式硫酸铋、明胶、OP乳化剂。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剧毒的氰化物雾。

(八)镀铜锌合金

铜含量高于锌的铜锌合金俗称黄铜。常见的黄铜含铜量为68%-75%,含铜量达到70%-80%的呈金黄色。

常用镀铜锌合金溶液成分有:氰化亚铜、氰化锌、游离氰化物、总氰化钠、氢氧化钠、硫氰化钾、碳酸钠。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剧毒的氰化物雾。

(九)镀金合金

镀金合金,一般以18K-24K金的色泽和硬度较好,它们的含金量为70.9%-87.5%。金合金镀液有碱性、酸性和中性镀液三类,但这三类镀液均含有氰化物。

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剧毒的氰化物雾。

二、涂料与涂装

涂料是一种涂覆在物体表面所形成完整的膜,并能与物体表面黏合的物质,而实施这一涂覆过程的工艺俗称涂装。

(一)涂料的组分

常用的涂料有油脂涂料、天然树脂涂料、酚醛树脂涂料、沥青涂料、醇酸树脂涂料、氨基树脂涂料、硝基涂料、乙烯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丙烯酸树脂涂料、氨基树脂涂料、硝基涂料、环氧树脂涂料和聚氨酯涂料。

涂料一般由成膜物质、溶剂、助剂和颜料四部分组成。

涂料的作用主要有:1)保护作用,是基体(金属或非金属)表面免受外界大气、盐雾、酸雾、化学药品、有机溶剂等的侵蚀。2)装饰作用:改变基体外观,使其表面美化。3)改性作用,基体通过表面涂装后,可改变其阻燃性、绝缘性、辐射性、保温性等。

1、成膜物质

成膜物质可分为油料和树脂两大类,早期的涂料主要由天然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和天然树脂等制成,因此涂料又成为油漆。随着石化工艺和高分子合成工艺的迅速发展,为涂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目前的涂料除了少量采用天然树脂和油脂外,主

要是以合成树脂为成膜物质。成膜物质分类见表6。

2、溶剂

溶剂的主要作用是使涂料保持溶解状态,并可调整涂料粘度,以便于施工,溶剂在涂料成膜过程中逐渐挥发掉,不会长期存在于漆膜中。

常见的溶剂主要有:

1)200号溶剂汽油,溶解能力中等,主要选用于油脂漆和天然树脂漆。

2)苯,是良好的油脂漆和树脂漆溶剂,但因毒性大,现很少单独使用。

3)甲苯,挥发速度快,溶解能力强,是天然干性油、树脂(改性酚醛、醇酯、脲醛、沥青、、乙基纤维等)的强溶剂。

4)二甲苯,挥发速度适中,溶解能力次于甲苯,既可用于常温干燥涂料,也可用于烘干涂料,如氨基醇酸烘漆、酚醛漆等。

5)乙醇、丁醇等醇类溶剂,不能溶解一般树脂,但能溶解虫胶、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丁醛溶解能力比乙醇差,且挥发较慢,可为氨基树脂的溶剂。

6)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溶剂,是良好的硝化纤维、油脂和树脂等物质的溶剂。

7)甲乙铜和甲基乙丁基酮是环氧树脂和乙烯类树脂的溶剂。

3、助剂

为改善涂料的施工性能,需加入各种助剂。常用的助剂有催干剂、增塑剂、固化剂、防结皮剂、防沉淀剂、紫外线吸收剂、增滑剂、消泡剂等。

1)催干剂

催干剂的作用是缩短漆膜干燥时间,催干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几种催干剂联合使用。许多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类均可作为催干剂。

2)增韧剂

增韧剂又称增塑剂、软化剂,用后增加漆膜的韧性,提高附着力,消除漆膜脆性。常用的增韧剂为蓖麻油、邻苯二甲酚二丁酯、邻苯二甲酚二辛酯、磷酚三甲酯等。

4、颜料

颜料是一种不溶于水,呈粉末状的有色物质。可均匀分布于介质中,其作用是增加漆膜遮盖性,增加漆膜强度,耐老化,阻止紫外线透过和耐高温等。颜料可分为有机和无机颜料两大类。常用品种有铁红粉、钛白粉、锌钡白粉、铅铬黄粉、铅铬绿粉、炭黑粉、铝粉、铜粉等。

(二)工件涂装前表面预处理

钢铁工件表面必须认真预处理,否则将影响涂层的附着力和平整性。

主要处理工序如下:

1、除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表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代码范围生产性粉尘FC1~FC14 化学毒物金属及其化合物HX1~HX16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HX17~HX21 刺激性气体HX22~HX30 窒息性气体HX31~HX35 酸、碱HX36~HX40 有机溶剂HX41~HX53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HX54~HX65 酚、醇、醚类化合物HX66~HX73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HX74~HX82 油类、合成树脂HX83~HX93 农药及药物HX94~HX103 其他HX104~HX113 物理性因素WL1~WL9 生物性因素SW1~SW5 表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代码粉尘 FC1 矽尘FC2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FC3 石墨尘FC4 炭黑尘 FC5 石棉尘FC6 滑石尘 FC7 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FC8 云母尘 FC9 陶瓷尘FC10 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FC11 电焊烟尘FC12 铸造粉尘 FC13 棉尘FC14 其他粉尘 代码化学毒物 HX1 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HX2 汞及其化合物 HX3 锰及其化合物HX4 镉及其化合物 HX5 铍及其化合物HX6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HX7 钡及其化合物HX8 钒及其化合物 HX9 铀及其化合物HX10 铬及其化合物 HX11 镍及其化物(不含羰基镍)HX12 四乙基铅 HX13 羰基镍HX14 氧化锌

HX15 有机锡HX16 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除外) HX17 磷化锌HX18 磷化铝 HX19 氰化钠、氰化钾HX20 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HX21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 HX22 甲醛 HX23 氮氧化合物HX24 碳酰氯(光气) HX25 二氧化硫HX26 氨气 HX27 氯气HX28 硫酸二甲酯 HX29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HX30 一甲胺 HX31 硫化氢HX32 磷化氢(膦) HX33 一氧化碳HX34 砷化三氢(胂) HX35 氰化氢HX36 氟化氢 HX37 硫酸HX38 硝酸 HX39 盐酸HX40 氢氧化钠 HX41 苯HX42 甲苯 HX43 二甲苯HX44 正己烷 HX45 汽油HX46 二硫化碳 HX47 二氯乙烷HX48 三氯甲烷(氯仿) HX49 氯乙烯HX50 氯丙烯 HX51 三氯乙烯HX52 氯丁二烯 HX53 四氯化碳HX54 苯胺 HX55 N-甲基苯胺HX56 N-异丙基苯胺 HX57 对硝基苯胺HX58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 HX59 二苯胺HX60 二甲基苯胺 HX61 联苯胺HX62 硝基苯 HX63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HX64 二硝基甲苯 HX65 三硝基甲苯HX66 苯酚 HX67 对苯二酚HX68 多氯酚(含五氯酚) HX69 硫氯酚HX70 甲醇 HX71 乙醇HX72 醚类化合物 HX73 氯甲醚HX74 多氯联苯 HX75 氯化萘HX76 多氯萘 HX77 醌HX78 蒽醌 HX79 吖啶HX80 菲 HX81 荧光素HX82 荧光增白剂 HX83 油彩HX84 柴油 HX85 煤油HX86 蒽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

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 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前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 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用版)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 用版) By learning safety knowledge,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knowledge in daily life. Saf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and life.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通用版)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 3、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执行日期:2001年10月27日 可在本位置填写公司名或地址 YOU CAN FILL IN THE COMPANY NAME OR ADDRESS IN THIS POSITION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 试学习、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下载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识别及现场调查 王耀祖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是职业卫生工作基本任务之一。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健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识别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的“灵魂”,是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前提。 下面就通过机械制造、焊接工艺、表面处理三大行业的现场调查,以提高对这三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能力。 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是各种工业的基础,机械制造水平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机械制造工业涉及范围广泛,飞机、轮船、机车、汽车、各种类型机床、纺织机械、发动机以及五金机械等等的制造统称为机械制造。 机械制造的基本生产过程概括为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装配等生产工序,见图1: 图1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从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图可看出表面处理和焊接工艺也属于其中,由于这两个行业的特殊性,下面将另行阐述,在此不再复述。 一.铸造 (一)铸造基本工艺。见图2.

图2 铸造工艺流程 铸造用砂(型砂)品种很多,常用的是石英砂、黄砂,其次为长石以及少量的云母、铁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碱金属氧化物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三)几种特种铸造工艺 1.压力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一定压力下快速注入铸型,并在压力下冷却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基本工艺流程如图3 图3压力铸造工艺流程 2.离心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入旋转的铸型中,在离心作用下成型,凝固的铸造方法。基本工艺流程见图4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docx

精品文档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序 岗位人数接触 部门(工段)危害来源 号时间 1制造部喷砂工岗4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与噪音危害因素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 铝尘(铝、 氧化铝、 除尘系统口罩、耳塞铝合金粉 尘)、噪音 2制造部粘碳岗8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与噪音 其他粉 口罩、耳塞尘、噪声 3制造部磨配组装 8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岗 4制造部冲压岗20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 5制造部冲碳条岗1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与噪音 其他粉 口罩、耳塞尘、噪声 6制造部检包岗5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

序 部门(工段)岗位人数接触 危害来源危害因素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 号时间 7制造部光饰清洗 18设备运行噪音噪声耳塞岗 8制造部加工中心 28设备运行噪音噪声耳塞岗 9制造部磨床岗28设备运行噪音噪声耳塞10制造部电火花岗28设备运行噪音噪声耳塞11制造部线切割岗4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12制造部机加岗4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

序 部门(工段)岗位人数接触 危害来源危害因素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 号时间 13制造部磨削岗2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14制造部钳工岗4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 15制造部中间环机 12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加岗 渗碳岗 一氧化 16制造部(连续38设备运行时使用辅料产与噪音废气处理系统口罩、耳塞 碳、噪声 炉) 17制造部锻压岗24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与噪音 其他粉 废气处理系统口罩、耳塞尘、噪声 18制造部冲压岗8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噪声耳塞

序 部门(工段)号 19制造部20制造部21制造部22制造部23制造部 岗位人数 接触 危害来源 时间 热前机加 28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与噪音 岗 去毛刺作 28设备运行时使用辅料与噪音 业位 超声波清 28设备运行时使用辅料与噪音 洗岗 渗碳岗 (渗碳48设备运行时使用辅料与噪音 炉) 渗氮岗28设备运行时使用辅料与噪音 精品文档 危害因素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 其他粉 口罩、耳塞 尘、噪声 氢氧化 口罩、耳塞 钠、噪声 一氧化 口罩、耳塞 碳、噪声 氨气、噪 口罩、耳塞 废气处理系统 声 一氧化 碳、甲醇、口罩、耳塞 噪音 其他粉 24制造部压淬岗88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粉尘与噪音废气处理系统口罩、耳塞 尘、噪音

(完整版)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 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较长时间飘在空气中的各种粉尘,如滑石粉、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2.物理性因素:包括各种异常气象条件:如夏天进入油罐车或油槽车内进行高温作业等;低温:如石蜡 成型的冷酷;生产性机械声:如球磨机、粉碎机等发出机械噪声;振动:如锻锤,风锤等;非电离辐射:如高频电磁场、电焊等产生的紫外线;电离辐射:如工业探伤用的X射线。 3.生物性因素:主要指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能引起的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生物性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所产生的紧张心理。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身体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光线不足使视力紧张。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头部受长时间太阳辐射而发生中暑。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车间布置不当、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有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环境污染因素:如氯碱厂泄露氯气,处于下风侧的无毒生产岗位的工人,吸入了氯气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与预防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 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肌体反映,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死亡”时,最终导致尘肺病,人将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尤其是二氧化硅能引起严重的尘肺。 2.工业防尘有两套方法,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方法和以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 尘措施办法。 3.另外还有一些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同时接触粉尘的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过吸入,由呼吸道进入肺循环;经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经口腔进入血液循环。 2.毒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出汗、腹痛、腹泻、头晕、流涎等症状,甚至出现呼吸 困难、心动过缓、昏迷等严重症状。 3.工业防毒主要通过工艺改革,密闭通风净化系统;局部排气罩;以及排除的气体需要净化达到降低毒 物的危害。 4.个人防毒主要有: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基本防护措施,同时可以配 戴防毒面具、防护口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编号:BZH-JL-10-05 序 号 识别时间识别车间识别岗位危害因素有害物质导致的职业病防范措施备注 1 2015.10.15 生产车间破碎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粉尘、噪音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佩戴防尘口罩,戴耳塞 2 2015.10.15 加料机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粉尘、噪音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佩戴防尘口罩,戴耳塞 3 2015.10.15 卸料机物理因素噪音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和神经 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戴耳塞 4 2015.10.1 5 检修工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粉尘、噪音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佩戴防尘口罩,戴耳塞 5 2015.10.15 中控室物理因素高温、噪音肺尘病、热射病耳塞,手套,尽量避免接触高温 部位 6 2015.10.15 造粒包装 组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尘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 7 2015.10.15 造粒操作 工 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高温 肺尘病、热射病 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和神经 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尽量避免接触 高温部位 8 2015.10.15 锅炉房检修工化学因素粉尘、高温肺尘病、热射病佩戴防尘口罩和手套,其他劳保 用品穿戴齐全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1

9 2015.10.15 司炉工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高温 肺尘病、热射病、引起岗位工人 听力减退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 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尽量避免接触 高温部位。工作时劳保佩戴齐全 10 2015.10.15 出渣工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高温 肺尘病、热射病、引起岗位工人 听力减退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 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尽量避免接触 高温部位。工作时劳保佩戴齐全 11 2015.10.15 水化员物理因素 化学因素 噪音、粉 尘、 肺尘病、引起岗位工人听力减退 和神经衰弱征,严重时造成耳聋 防尘口罩、耳塞 12 2015.10.15 仓储部 叉车司机化学因素粉尘肺尘病防尘口罩13 2015.10.15 铲车司机化学因素粉尘肺尘病防尘口罩 14 2015.10.15 品管部化学分析化学因素酸、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对皮肤容易 造成损伤、黏膜刺激症 工作时劳保佩戴齐全 注:每年识别记录一次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编号:SM-ZD-75228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 化学性因素 (1)生产性毒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2)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如矽尘、滑石尘、电焊烟尘、石棉尘、聚氯乙烯粉尘、玻璃纤维尘,腈纶纤维尘等。 2. 物理性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高温,如热油泵房、催化剂生产的焙烧岗位、加氢催化剂反应器内操作、夏天进人油罐车或油槽车内作业等;低温,如石蜡成型的冷库。 (2)噪声如来自机械力(固体或液体表面的振动),气体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 (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制度(最新版) 1概述 1.1监测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系统地收集、汇总、分析、解释并评价有毒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信息,为职业病防治计划执行过程提供有用信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价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信息服务。 1.2监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简称《尘肺病防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技术标准是制定本信息监测方案的依据。 1.3适用范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机构、卫生防疫站,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活动的各级医疗卫

生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等均适用本方案。 2监测类型 2.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 2.2全国常规监测 2.3主动监测 3监测内容 3.1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的劳动者。农药中毒病例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而引起中毒的患者和由于误服、有意接触农药的患者(不包括食物农药残留超标和属于刑事案件的中毒患者)。 3.2监测点依据不同的监测类型确定监测点。 3.2.1职业病危害事故监测首诊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 3.2.2常规监测的法定监测点凡符合《职业病防治法》所规定的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活动的医疗卫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完整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02完整版) 【颁布单位】卫生部 【发文号】卫法监发[2002]63号 【颁布日期】2002-03-11 【实施日期】2002-03-11 【标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 2、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 (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 (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 (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 (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 (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 (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 (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 (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 (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 (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 (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 (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 (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 (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 (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 (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 (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 (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 (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 评价机构: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 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八日

说明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进行; 2、本评价报告只对检测时现场状况进行评价; 3、评价报告只向被检测单位和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对本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 单位提出书面意见,过期概不受理; 5、本报告应加盖公章,无公章或涂改无效; 6、本报告未经许可请勿复印,不得做广告宣传用; 7、本报告共8页。 8、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证书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对该单位井下粉尘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义煤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所于2013年10月18日对义煤集团新安县云顶煤业有限公司工作场所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合职业病发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对该单位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 1检测评价目的 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为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 1.3检测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4为行政监督检查提供检测依据。 2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 2.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1]60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1、评价检测 2、日常检测 (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 4、事故性检测 (二)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 1、现场检测 A、检气管法 注意事项: 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 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 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 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 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 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 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

⑶是否是标准方法; 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 2、实验室检测 (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一、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 (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 三、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四、检测前期准备 (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 (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五、现场采样 六、现场检测 七、实验室检测 八、数据处理 九、报告编制 十、报告审核签发 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 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则

编号:SM-ZD-1031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及注意原则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注意原 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 尽管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在职业卫生领域中的应用广泛,方法与手段众多,识别对象千变万化,且往往不同属性的识别对象要用不同的识别方法,但究其识别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基础而言仍是基本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思维方式与依据的理论统称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有从因到果原理、类推原理和从量变到质变原理等。 1 从因到果原理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生产工艺过程中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能量的转换以及物料的泄漏等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工作场所异常气象条件、通风不良、劳动组织与管理失误等则是职业病危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图1—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一、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 为了解工作场所中待测物浓度变化规律和劳动者的接触状况,正确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的卫生学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

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 三、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应根据现场调查情况以及GBZ1、GBZ2.1、GBZ2.2、GBZ/T160和GBZ159规范的要求,确定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代表性的现场检测点和样品采集点、采集对象和数量,并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类型和检测方法制定现场采样和检测实施方案。 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集地点、采集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检测方按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沟通工作。 四、检测前期准备 为确保现场检测工作的效率和安全,实施现场采样检测前应做好人员、设备、材料、现场采样检测记录以及相关辅助和安全防护设施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具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

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2016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 序号名称CAS号 含量≥10%)14808-60-7 1矽尘(游离SiO 2 2煤尘 3石墨粉尘7782-42-5 4炭黑粉尘1333-86-4 5石棉粉尘1332-21-4 6滑石粉尘14807-96-6 7水泥粉尘 8云母粉尘12001-26-2 9陶土粉尘 10铝尘7429-90-5 11电焊烟尘 12铸造粉尘 13白炭黑粉尘112926-00-8 14白云石粉尘 15玻璃钢粉尘 16玻璃棉粉尘65997-17-3 17茶尘 18大理石粉尘1317-65-3 19二氧化钛粉尘13463-67-7 20沸石粉尘 含量<10%) 21谷物粉尘(游离SiO 2 22硅灰石粉尘13983-17-0 含量<10%)61790-53-2 23硅藻土粉尘(游离SiO 2 24活性炭粉尘64365-11-3 25聚丙烯粉尘9003-07-0 26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7聚氯乙烯粉尘9002-86-2

序号名称CAS号28聚乙烯粉尘9002-88-4 29矿渣棉粉尘 30麻尘(亚麻、黄麻和苎麻)(游离SiO 2含量<10%) 31棉尘 32木粉尘 33膨润土粉尘1302-78-9 34皮毛粉尘 35桑蚕丝尘 36砂轮磨尘 37石膏粉尘(硫酸钙)10101-41-4 38石灰石粉尘1317-65-3 39碳化硅粉尘409-21-2 40碳纤维粉尘 41稀土粉尘(游离SiO 2 含量<10%) 42烟草尘 43岩棉粉尘 44萤石混合性粉尘 45珍珠岩粉尘93763-70-3 46蛭石粉尘 47重晶石粉尘(硫酸钡)7727-43-7 48锡及其化合物粉尘7440-31-5(锡)49铁及其化合物粉尘7439-89-6(铁)50锑及其化合物粉尘7440-36-0(锑)51硬质合金粉尘 52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他粉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 2002年5月1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 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棉尘;不良作业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 国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并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随着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职业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符合企业广大员工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控制的常见问题 1、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其它危险源进行一起识别,常用LED法进行风险评价。一是识别出来的职业危害因素少,风险值低,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描述不准确。二是物理危害因素没有按照国家《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其相关附录的要求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 2、缺少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依据及相关控制措施。 用LED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不够详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致害途径、危害大小、产生的后果等辨识不清楚,评价出来的结果也不能指导企业进一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3、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不清楚,导致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不明确。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严格选择有国家许可的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为了规范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避免以上系列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对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充分辨识和评价。笔者结合多年在烟草基层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参照“LEC”风险评价法并加以改进,建立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方法,为加强烟草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方法的建立 1、建立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模式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危害风险大小与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员工暴露时间E、危害后果严重性C相关,还与包括企业的管理控制水平及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的管理因素M有关。 D=L×E×C×M [1] D——职业危害风险 L——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因素的数量H、传播性I、释放性J 及接触可能性K等因素相关,根据经验,H、I、J、K对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关联度不同,因此依其关联度大小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分别为1、2、3、4。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为H、I、J、K的加权平均数,算式为L=(1H+2I+3J+4K)/10 E——人员暴露在危害场所的时间 C——危害的后果 M——管理因素。 2、评价算式中各因素的取值[2]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2002年5月1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噪声聋的危害因素;导致铬鼻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牙酸蚀病的危害因素 九、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酸盐 十、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棉尘;不良作业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 2、行业举例: (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 (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