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Word函数数据计算

Word函数数据计算

Word函数数据计算
Word函数数据计算

Word: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

实例1:给Word表格添加计算功能

怎样排出漂亮的表格不是今天的重点,下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Word中的数据运算问题,我们以简单的学生成绩统计表的制作为例加以介绍,其实朋友们可以举一反三,将下面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多个领域中,如收支预算、简单投资理财、购物统计、数据汇总等。

第一步:如图1所示,首先在Word中制作出学生成绩统计表,填写好固定的内容及成绩数据,那些需要计算才能得出数据的单元格暂且空着。

图1 统计表

第二步:首先在张三同学的总分栏中点击一下鼠标,然后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打开如图2所示的公式对话框,里面已默认输入了公式“=SUM(LEFT)”。熟悉Excel的朋友差不多能明白,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该行表格左侧(LEFT)的所有数据相加的意思。直接单击“确定”返回,即可自动得到张三同学的成绩总分了。

图2 公式编辑

第三步:同样,在李四同学的总分栏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这次的公式对话框中默认公式为“=SUM (ABOVE)”,它的意思是计算当前单元格上方(ABOVE)的所有数据,显然,这里我们依然要计算的是左侧的数据,所以将ABOVE改成LEFT,确定后返回,即可得到李四同学的各科总分。以此类推,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第四步:接下来计算各科平均分。将光标置于张三同学的均分单元格中,依然是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在公式对话框中,删掉默认输入的SUM公式(保留前面的“=”号),然后单击“粘贴函数”下拉按钮,选择“AVERAGE”,这就是计算平均数的函数了。在自动显示的AVERAGE函数后面的括号中手工输入“B2:D2”(此时完整的公式应为:“=AVERAGE(B2:D2)”),确定后即可得到张三的各科平均分了。

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命名规律

上面的公式“=AVERAGE(B2:D2)”,有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其中的“B2:D2”参数是怎么得出来的,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从表格第2行第2列到第2行第4列之间的所有单元格。与Excel类似,Word表格中,列号以英文字母表示,行号以数字来表示,单元格的名称则由列、行序号组合而成,如图3所示。

图3 单元格规则

小知识

在我们点击“粘贴函数”下拉按钮时,可以发现Word支持的数学函数有近20个之多,下面给出这些函数的简介列表,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看Word的帮助文件,研究一下各函数的使用方法。

表格:Word公式中的数学函数

函数简介

ABS 绝对值

AND 与运算

AVERAGE 平均值

COUNT 计数

DEFINED 判断表达式是否合法

FALSE 假

IF 条件函数

INT 取整

MAX 最大值

MIN 最小值

MOD 余数

NOT 非

OR 或

PRODUCT 一组值的乘积

ROUND 四舍五入

SIGN 判断正负数

SUM 求和

TRUE 真

实例2:快速复制公式

Word公式其实就是Word“域”,它是不能用普通的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复制的,所以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需要一个一个地输入公式来计算,非常麻烦。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步:我们还是以上面的表格为例,在E2单元格(即张三的总分栏)中,通过公式对话框插入公式“=SUM (LEFT)”,此时该单元格中自动显示的是张三的总分数。

第二步:右击E2单元格,选择“切换域代码”命令(快捷键为Shift+F9),则张三的总分数转变成了域代码,显示出我们实际输入的公式函数,其中外层的大括号是Word自动加上的,表示该内容为域代码。

第三步:全选域代码,再点击右键,此时就可以选择“复制”命令了(或者按CTRL+C键)。在总分栏的其他单元格中,依次右击并选择“粘贴”命令(或者按CTRL+V键),即可快速将公式粘贴到其他单元格中。右击E2单元格,选择“切换域代码”,关闭域的显示。

第四步:此时大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人的总分都与张三相同!不用担心,分别右击其他人的总分,再选择“更新域”命令就可以了(快捷键为F9)。

在复制平均值公式时需要注意,粘贴到新单元格中的域,需要按Shift+F9键切换到编辑域代码状态,再将参数“B2:D2”相应变成“B3:D3”、“B4:D4”等,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其中的原因,大家很容易就能想明白。

(完整版)MATLAB常用函数大全

一、MATLAB常用的基本数学函数 abs(x):纯量的绝对值或向量的长度 angle(z):复数z的相角(Phase angle) sqrt(x):开平方 real(z):复数z的实部 imag(z):复数z的虚部 conj(z):复数z的共轭复数 round(x):四舍五入至最近整数 fix(x):无论正负,舍去小数至最近整数 floor(x):地板函数,即舍去正小数至最近整数ceil(x):天花板函数,即加入正小数至最近整数rat(x):将实数x化为分数表示 rats(x):将实数x化为多项分数展开 sign(x):符号函数(Signum function)。 当x<0时,sign(x)=-1; 当x=0时,sign(x)=0; 当x>0时,sign(x)=1。 rem(x,y):求x除以y的馀数 gcd(x,y):整数x和y的最大公因数 lcm(x,y):整数x和y的最小公倍数 exp(x):自然指数 pow2(x):2的指数 log(x):以e为底的对数,即自然对数或 log2(x):以2为底的对数 log10(x):以10为底的对数 二、MATLAB常用的三角函数 sin(x):正弦函数 cos(x):余弦函数

tan(x):正切函数 asin(x):反正弦函数 acos(x):反馀弦函数 atan(x):反正切函数 atan2(x,y):四象限的反正切函数 sinh(x):超越正弦函数 cosh(x):超越馀弦函数 tanh(x):超越正切函数 asinh(x):反超越正弦函数 acosh(x):反超越馀弦函数 atanh(x):反超越正切函数 三、适用於向量的常用函数有: min(x): 向量x的元素的最小值 max(x): 向量x的元素的最大值 mean(x): 向量x的元素的平均值 median(x): 向量x的元素的中位数 std(x): 向量x的元素的标准差 diff(x): 向量x的相邻元素的差 sort(x): 对向量x的元素进行排序(Sorting)length(x): 向量x的元素个数 norm(x): 向量x的欧氏(Euclidean)长度sum(x): 向量x的元素总和 prod(x): 向量x的元素总乘积 cumsum(x): 向量x的累计元素总和cumprod(x): 向量x的累计元素总乘积 dot(x, y): 向量x和y的内积 cross(x, y): 向量x和y的外积 四、MATLAB的永久常数

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如何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Word对表格的单元格进行了编号,每个单元格都有一个惟一编号。编号的原则就是:表格最上方一行的行号为1,向下依次为2,3,4,…表格最左一列的列号为A,向右依次为B,C,D,…单元格的编号由列号与行号组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1.求数据的与 求一行或一列数据与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存放结果的单元格。若要对一行求与,将光标移至该行右端的空单元格内;若要对一列求与,将光标移至该列底端的空单元格内。 (2)单击“表格与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与”按钮。 (3)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如果要对整行或整列求与,则在每个空单元格中输入零。 2.数据的其她计算方法 除了求与外,还可以对选中的某些单元格进行平均值、减、乘、除等复杂的运算,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一般为某行最右边的单元格或者某列最下边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调出“公式”对话框。 (3)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其中的符号“=”不可缺少。指定的单元格若就是独立的则用逗号分开其编号;若就是一个范围,则只需要键入其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单元格的编码,两者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A VERAGE(LEFT)表示对光标所在单元格右边的所有数值求平均值;=SUM(B1:D4)表示对编号由B1到D4的所有单元格求与,也就就是求单元格B1、C1、D1、B2、C2、D2、B3、C3、D3、B4、C4与D4的数值总与。 (4)在“数字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出结果的格式。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公式,输入到“公式”文本框中。 (5)设置好公式后,单击“确定”按钮,插入计算结果。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就是大括号与代码,例如:{=A VERAGE(LEFT)},而不就是实际的计算结果,则表明Word正在显示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按Shift+F9快捷键即可。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4: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2.年级:八年级下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电子工业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八年下册第4单元第1课时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作表的编辑和美化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利用Excel所提供的各种公式,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因此,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以帮助老师计算学生考试总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课本资源,从单纯学习信息技术处理技能转为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使学生在独自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既满足对新知的渴求,又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中公式运算的功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细心认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尝试操作探究相结合;体验Excel中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公式的概念及输入公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创建、修改公式,正,能结合数学内容理解公式的概念并能灵活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创建和编辑公式、掌握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教材中的“做一做”和“试试看”练习体会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提示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协作互助,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懂得寻求协助,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在电子表格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如何操作,以及对知识点枯燥地讲解,而是安排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动手做,从中观察、体会、理解、掌握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中对单元格的引用,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善于抓住典型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金钥匙”和“小博士”中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任务、完成任务。 教学方法:

考勤工资计算常用Excel函数

Excel函数应用之逻辑函数 编者语:Excel是办公室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款软件,很多巨型国际企业都是依靠Excel 进行数据管理。它不仅仅能够方便的处理表格和进行图形分析,其更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然而很多缺少理工科背景或是对Excel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不了解的人却难以进一步深入。编者以为,对Excel函数应用的不了解正是阻挡普通用户完全掌握Excel 的拦路虎,然而目前这一部份内容的教学文章却又很少见,所以特别组织了这一个《Excel 函数应用》系列,希望能够对Excel进阶者有所帮助。《Excel函数应用》系列,将每周更新,逐步系统的介绍Excel各类函数及其应用,敬请关注! 用来判断真假值,或者进行复合检验的Excel函数,我们称为逻辑函数。在Excel中提供了六种逻辑函数。即AND、OR、NOT、FALSE、IF、TRUE函数。 一、AND、OR、NOT函数 这三个函数都用来返回参数逻辑值。详细介绍见下: (一)AND函数 所有参数的逻辑值为真时返回TRUE;只要一个参数的逻辑值为假即返回FALSE。简言之,就是当AND的参数全部满足某一条件时,返回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 语法为AND(logical1,logical2, ...),其中Logical1, logical2, ... 表示待检测的1 到30 个条件值,各条件值可能为TRUE,可能为FALSE。参数必须是逻辑值,或者包含逻辑值的数组或引用。举例说明: 1、在B2单元格中输入数字50,在C2中写公式=AND(B2>30,B2<60)。由于B2等于50的确大于30、小于60。所以两个条件值(logical)均为真,则返回结果为TRUE。 图1 AND函数示例1 2、如果B1-B3 单元格中的值为TRUE、FALSE、TRUE,显然三个参数并不都为真,所以在B4单元格中的公式=AND(B1:B3) 等于FALSE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 平时,当我们需要编排出漂亮的报告、论文、信函、小册子等文档的时候,首先会想到Word,而一旦涉及到数据计算、汇总统计等问题时,专业电子表格软件Excel则成了首选。其实,Word可不是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排版“花瓶”,数据运算同样难不倒它。当你既想获得漂亮的版面设计,又需要实现一些数据运算的时候,不妨用“美貌与智慧并重”的Word 来试试。 友情提示 如果数据量非常大,并且运算复杂,则最好还是使用Excel,毕竟Word不是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它的本职工作还是排版。 实例1:给Word表格添加计算功能 怎样排出漂亮的表格不是今天的重点,下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Word中的数据运算问题,我们以简单的学生成绩统计表的制作为例加以介绍,其实朋友们可以举一反三,将下面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多个领域中,如收支预算、简单投资理财、购物统计、数据汇总等。 第一步:如图1所示,首先在Word中制作出学生成绩统计表,填写好固定的内容及成绩数据,那些需要计算才能得出数据的单元格暂且空着。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_中国教程网 图1 统计表 第二步:首先在张三同学的总分栏中点击一下鼠标,然后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打开如图2所示的公式对话框,里面已默认输入了公式“=SUM(LEFT)”。熟悉Excel的朋友差不多能明白,这个公式的意思是将该行表格左侧(LEFT)的所有数据相加的意思。直接单击“确定”返回,即可自动得到张三同学的成绩总分了。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_中国教程网 图2 公式编辑 第三步:同样,在李四同学的总分栏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这次的公式对话框中默认公式为“=SUM(ABOV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2010338.html,)”,它的意思是计算当前单元格上方(ABOVE)的所有数据,显然,这里我们依然要计算的是左侧的数据,所以将ABOVE改成LEFT,确定后返回,即可得到李四同学的各科总分。以此类推,计算出其他同学的总分。 第四步:接下来计算各科平均分。将光标置于张三同学的均分单元格中,依然是执行“表格→公式”菜单命令。在公式对话框中,删掉默认输入的SUM公式(保留前面的“=”号),然后单击“粘贴函数”下拉按钮,选择“A VERAGE”,这就是计算平均数的函数了。在自动显示的A VERAGE函数后面的括号中手工输入“B2:D2”(此时完整的公式应为:“=A VERAGE(B2:D2)”),确定后即可得到张三的各科平均分了。 Word表格中的单元格命名规律 上面的公式“=A VERAGE(B2:D2)”,有的朋友可能不太明白其中的“B2:D2”参数是怎么得出来的,其实它的意思就是:从表格第2行第2列到第2行第4列之间的所有单元格。与Excel类似,Word表格中,列号以英文字母表示,行号以数字来表示,单元格的名称则由列、行序号组合而成,如图3所示。 Word教程:教你用函数实现数据计算_中国教程网 图3 单元格规则 [next] 小知识 在我们点击“粘贴函数”下拉按钮时,可以发现Word支持的数学函数有近20个之多,下面给出这些函数的简介列表,限于篇幅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看Word 的帮助文件,研究一下各函数的使用方法。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学设计

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4单元在 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第二课时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 4.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功能; 3、掌握SUM、AVERAGE、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三个函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数据范围的选择,条件的输入; (二)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第4单元主要是利用Excel提供的各种公式和函数,完成对工作表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在工作表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使用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在整册课本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本课时中,主要介绍了求和函数SUM、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条件统计函数CO UNTIF,这部分内容相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说比较复杂。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三个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上,而难点则应该放在用函数进行计算时在编辑栏或“函数参数”对话框中进行单元格区域的修改。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中利用公式计算三科总分、折算后总分,总分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 xcel中使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常用计算公式和函数

公式运用: 请在注册后使用:音视频转换工具软件 名称: crsky 注册码: WHAT-DOYO-UWAN-TTOD-00CE-58F8-5D10-2F1A 常用公式: 一、 1:求和:SUM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总和。如算总分。 2:求平均数:average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平均值。如算平均分 3: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counta /count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有内容/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如算参加考试的学生数。4:求满足条件的非空单元格的个数:countif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有内容的同时又满足某个条件的单元格个数。如算满足6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即及格人数。 5:标准差:STDEVP 可以利用来算一行或一列数字的标准差。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反映学生的分数分化差异。 二、自由公式的运用 1.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电脑键盘的右边,小键盘上有。 加:+ (如:=A1+A2)也可: =5+5 减:- (如:=A1-A2)也可: =5-5 乘:* (如:=A1*A2)也可: =5*5 除:/ (如:=A1/A2)也可: =5/5 2.组合公式运算: A.算及格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及格人数和总人数。利用及格人数除以总人数 及格人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COUNTIF(A1:A50,”>=60”) 总人数:可以手写如50,也可以counta来算。 公式组合:= COUNTIF(A1:A50,”>=60”)/ counta(A1:A50) B.算优秀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优秀人数和总人数。利用优秀人数除以总人数 优秀人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 总人数:可以手写如50,也可以counta来算。 公式组合:= COUNTIF(A1:A50,”>=80”)/ counta(A1:A50) C.算难度系数:组合公式原理:知道平均分和总分。利用平均分除以总分 平均分公式:average来计算。 总分:试卷小题有标注,如3分 公式组合:= average (A1:A50)/ 3 D.选择题选A率:组合公式原理:知道选择了A的总数和班级总人数。利用选择了A的总数除以班级总人数 选择A的总数公式:countif来计算。

word2003 表格计算公式中的函数公式的意义

word2003表格计算公式中的函数公式的意义 ABS用途:返回某一参数的绝对值。语法:ABS(number)参数:number是需要计算其绝对值的一个实数。实例:如果A1=-16,则公式"=ABS(A1)"返回16。2.ACOS用途:返回以弧度表示的参数的反余弦值,范围是0~π。语法:ACOS(number)参数:number是某一角度的余弦值,大小在-1~1之间。实例:如果A1=0.5,则公式"=ACOS(A1)"返回1.047197551(即π/3弧度,也就是600);而公式"=ACOS(-0.5)*180/PI()"返回120°。AND用途:所有参数的逻辑值为真时返回TRUE(真);只要有一个参数的逻辑值为假,则返回FALSE(假)。语法:AND(logical1,logical2,…)。参数:Logical1,logical2,…为待检验的1~30个逻辑表达式,它们的结论或为TRUE(真)或为FALSE(假)。参数必须是逻辑值或者包含逻辑值的数组或引用,如果数组或引用内含有文字或空白单元格,则忽略它的值。如果指定的单元格区域内包括非逻辑值,AND将返回错误值#V ALUE!。实例:如果A1=2、A=6,那么公式"=AND(A1A2)"返回FALSE。如果B4=104,那么公式"=IF(AND(1B4,B4p AVERAGE用途:计算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语法:A VERAGE(number1,number2,.)。参数:Number1、number2、.是要计算平均值的1~30个参数。实例:如果A1:A5区域命名为分数,其中的数值分别为100、70、92、47和82,则公式"=A VERAGE(分数)"返回78.2。COUNT用途:返回数字参数的个数。它可以统计数组或单元格区域中含有数字的单元格个数。语法:COUNT(value1,value2,.)。参数:Value1,

第14课数据的计算_用函数计算数据

《数据的计算一用函数计算数据》教学设计 ――张振丽 一、教学设计说明: 信息技术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适当讲解并演示后,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新知,掌握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为用函数计算数据,它与前面所讲的公式计算数据、单元格地址引用紧密联系,且是它们的延续,对于整个EXCEL 勺数据处理而言,它又是一个基础。 三、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分析: 1、教学对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公式计算数据的学习,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函数计算数据的讲解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同学协作、交流等方式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教学方法: 四、学法设计: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理解函数的概念,熟悉函数的调用方法;掌握利用常见的函数(MAX函数、MIN函数、SUM函数‘AVERAGE! 数)进行数据计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 I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通过任务完成理解Excel函数 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 I函数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的探究完成过程中让学

生亲身体验EXCEL?数的强大计算功能,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利用常见函数(MAX函数、MIN函数、SUM函数,A VERAGE i数、)进行数据的简单计算。 2、教学难点:函数参数的正确设定以及修改。

《数据的计算任课老师:张振丽用函数计算》教案 指导教师:

Excel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大全

EXCEL的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单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单组数据求加和公式:=(A1+B1) 举例:单元格A1:B1区域依次输入了数据10和5,计算:在C1中输入 =A1+B1 后点击键盘“Enter(确定)”键后,该单元格就自动显示10与5的和15。 ②单组数据求减差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差值5,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③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积值50,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④单组数据求乘法公式:=(A1/B1) 举例:在C1中输入 =A1/B1 即求10与5的商值2,电脑操作方法同上; ⑤其它应用: 在D1中输入 =A1^3 即求5的立方(三次方); 在E1中输入 =B1^(1/3)即求10的立方根 小结:在单元格输入的含等号的运算式,Excel中称之为公式,都是数学里面的基本运算,只不过在计算机上有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与“*”同、“÷”与“/”同、“^”与“乘方”相同,开方作为乘方的逆运算,把乘方中和指数使用成分数就成了数的开方运算。这些符号是按住电脑键盘“Shift”键同时按住键盘第二排相对应的数字符号即可显示。如果同一列的其它单元格都需利用刚才的公式计算,只需要先用鼠标左键点击一下刚才已做好公式的单元格,将鼠标移至该单元格的右下角,带出现十字符号提示时,开始按住鼠标左键不动一直沿着该单元格依次往下拉到你需要的某行同一列的单元格下即可,即可完成公司自动复制,自动计算。 二、多组数据加减乘除运算: ①多组数据求加和公式:(常用) 举例说明:=SUM(A1: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数据相加; =SUM(A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加; ②多组数据求乘积公式:(较常用) 举例说明:=PRODUCT(A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乘; =PRODUCT(A1: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乘; ③多组数据求相减公式:(很少用) 举例说明:=A1-SUM(A2:A10)表示同一列纵向从A1到A10的所有该列数据相减; =A1-SUM(B1:J1)表示不同列横向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减; ④多组数据求除商公式:(极少用) 举例说明:=A1/PRODUCT(B1:J1)表示不同列从A1到J1的所有第一行数据相除; =A1/PRODUCT(A2:A10)表示同列从A1到A10的所有的该列数据相除; 三、其它应用函数代表: ①平均函数 =AVERAGE(:);②最大值函数 =MAX (:);③最小值函数 =MIN (:); ④统计函数 =COUNTIF(:):举例:Countif ( A1:B5,”>60”)

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计算w o r d表格中的数据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如何计算word表格中的数据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表格中的数据计算,Word对表格的单元格进行了编号,每个单元格都有一个惟一编号。编号的原则是:表格最上方一行的行号为1,向下依次为2,3,4,…表格最左一列的列号为A,向右依次为B,C,D,…单元格的编号由列号和行号组成,列号在前,行号在后。 1.求数据的和 求一行或一列数据和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存放结果的单元格。若要对一行求和,将光标移至该行右端的空单元格内;若要对一列求和,将光标移至该列底端的空单元格内。(2)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 (3)如果该行或列中含有空单元格,则Word将不对这一整行或整列进行累加。如果要对整行或整列求和,则在每个空单元格中输入零。 2.数据的其他计算方法 除了求和外,还可以对选中的某些单元格进行平均值、减、乘、除等复杂的运算,操作步骤如下。 (1)将光标移动到要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一般为某行最右边的单元格或者某列最下边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公式”菜单命令,调出“公式”对话框。 (3)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其中的符号“=”不可缺少。指定的单元格若是独立的则用逗号分开其编号;若是一个范围,则只需要键入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编码,两者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AVERAGE(LEFT)表示对光标所在单元格右边的所有数值求平均值;=SUM(B1:D4)表示对编号由B1到D4的所有单元格求和,也就是求单元格B1、C1、D1、B2、C2、D2、B3、C3、D3、B4、C4和D4的数值总和。 (4)在“数字格式”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输出结果的格式。在“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所需的公式,输入到“公式”文本框中。 (5)设置好公式后,单击“确定”按钮,插入计算结果。如果单元格中显示的是大括号和代码,例如:{=AVERAGE(LEFT)},而不是实际的计算结果,则表明Word正在显示域代码。要显示域代码的计算结果,按Shift+F9快捷键即可。 (6)为求平均值的公式,单击“确定”按钮 3.“公式”对话框 用户通过使用“公式”对话框,可以对表格中的数值进行各种计算。计算公式既可以从“粘贴函数”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也可以直接在“公式”文本框中键入。计算公式主要是由函数和操作符组成的。

在Excel中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一、导入(3分钟) 创设情景:减肥问题,怎样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是否正常? BMI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数据繁复,可以利用excel快速确凿的计算结果。 引入新课:(板书)在excel中使用公式计算数据 二、新授 以简单例子入手体会公式的优势,然后逐步解决难题。学生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公式的使用,并熟悉输入公式的步骤(2分钟) 1、公式的概念:对数据进行运算的算式。(8分钟) 请学生说教师演示计算三科总分的方法,演示过程中讲解输入公式的步骤。 ①确定并选定存放计算结果的xx ②输入“=”:可以在编辑栏里输入,也可以在单元格中输入。强调公式的标志“=”③输入=C3+D3+E3(所有参与运算的数值与符号都必须是英文半角字符,结果正确吗?刚才同学们看课本,发现有这样一句话,在excel中输入公式时,大凡不输入数字,而是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为什么要用单元格地址呢?演示修改某科成绩其结果发生变化。)④确认输入(回车或者编辑栏里的对勾),提示取消输入的方法 2、复制公式:(3分钟) 做完第一位同学的成绩后,第二位、第三位的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习62页的小博士) 三、小组对抗(小组内相互协助,小组间竞争)(14分钟) 1、学生活动:将班级学生分为3大组,第一组完成任务一、第二组完成任务二、第三组完成任务三,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去完成其两组的任务。(6分钟)

2、学生演示:请各组一位同学上教师机演示操作,并针对出现问题统一讲解(6分钟) 3、根据小组内完成情况给小组评分(2分钟) 四、实践活动(3分钟) 学以致用,请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利用公式计算每位职工的体重指数。 提示:BMI=体重/(身高*身高) 学生演示,教师小结:使用公式计算数据过程中注意优先顺序,使用括号(2分钟)情感价值: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不要盲目减肥,帮助你的家人或者朋友诊断他们的健康状况。 五、课堂小结(2分钟) 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幻灯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强调输入公式的四个步骤。 六、评价(1分钟)填写自评表,并计算总分。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实用)

Excel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案)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教案) ——制作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执教人:信息技术教研组王荔虹) [课题] Excel利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 [教学内容] Excel数据的函数运算 [教学对象] 1、子江中学初一(1)班。 2、对Excel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组成和使用方法; 2、掌握SUM、A 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3、了解设置单元格格式的基本方法; 4、学会利用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Excel运用公式与函数运算的对比,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何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情感目标:体验应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的优势。,感受计算机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SUM、A VERAGE、MAX、MIN等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函数的参数和函数参数的格式。 2、函数中的选定数据范围(包括连续和不连续)。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教师创设好Excel的故事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讲授法:通过有趣的游戏环节,讲解Excel中什么是函数,通过故事内容中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公式运算与函数运算。 3、任务驱动法:根据布置任务的具体要求,利用习得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4、自主探究法:分小组结合书本、教师提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提供Excel运算的辅助材料,如练习、导入材料等。 2、学生准备:课前分好小组。 3、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财务常用函数

常用函数 一、投资函数 (一)PV 1.含义:返回投资的现值。现值为一系列未来付款当前值的累积和。例如,借人方的借人款即为贷出方贷款的现值。 2.语法:PV (rate, nper, pmt, fv, type)。其中: rate为各期利率。例如,如果按10%的年利率借人一笔贷款来购买汽车,并按月偿还贷款,则月利率为0.83%(即10%/12)。可以在公式中输人10%/12或0.83%或0.0083作为rate 的值。 nper为总投资(或贷款)期,即该项投资(或贷款)的付款期总数。例如,对于一笔4年期按月偿还的汽车贷款,共有48(即4x12)个偿款期次。可以在公式中输人48作为nper 的值。 pmt为各期所应付给(或得到)的金额,其数值在整个年金期间(或投资期内)保持不变。通常pmt包括本金和利息,但不包括其他费用及税款。例如,10 000元的年利率为12%的4年期汽车贷款的月偿还额为263.33元。可以在公式中输人263.33作为pmt的值。 fv为未来值或在最后一次支付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如果省略fv,则假设其值为零(一笔贷款的未来值即为零)。例如,如果需要在18年后支付50 000元,则50 000元就是未来值。可以根据保守估计的利率来决定每月的存款额。 type为数字0或1,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期末。如果省略type,则假设其值为零,期末付款。 说明:应确认所指定的rate和nper单位的一致性。例如,同样是4年期年利率为12%的贷款,如果按月支付,rat。应为12 % /12, nper应为48(即4x12);如果按年支付,rate 应为12%,nper为4。 3.示例。假设要购买一项保险年金,该保险可以在今后20年内于每月未回报500元。此项气金的购买成本为60 000元,假定投资回报率为8。现在可以通过函数PV计算一下这笔投资是否值得。该项年金的现值为: PV(0.08 /12,12*20,500-0)=一59 777.15(元) 结果为负值,因为这是一笔付款,亦即支出现金流。年金59 777.15元的现值小于实际支付的60 000元。因此,这不是一项合算的投资。 (二)NPV 1.含义:基于一系列现金流和固定的各期贴现率,返回一项投资的净现值。投资的净现值是指未来各期支出(负值)和收人(正值)的当前值的总和。 2.语法:NPV (rate, value 1, value 2,…)。其中: rate为各期贴现率,是一固定值。 value 1, value 2,…代表1-29笔支出及收人的参数值。 (1) value 1, value 2,…所属各期间的长度必须相等,而且支付及收人的时间都发生在期末。 (2) NPV按次序使用value 1, value 2,?来注释现金流的次序。所以一定要保证支出和收人的数额按正确的顺序输人。 (3)如果参数是数值、空白单元格、逻辑值或表示数值的文字表达式,则都会计算在内;如果参数是错误值或不能转化为数值的文字,则被忽略。 (4)如果参数是一个数组或引用,只有其中的数值部分计算在内。忽略数组或引用中的

EXCEL表格中的数据运算

【教材分析】 《Excel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2006年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在上一节中,同学们学会了建立表格的基本方法、在表格中录入信息以及自动填充功能的熟练掌握。本节课,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实行公式、函数运算,协助用户方便的对原始数据实行运算,从而为下节课分析数据和展示分析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学生,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基础,而部分学生仍然是零基础学习。虽然Excel的运算在本教材中所占篇幅不长,只简单涉及到了“求和”、“求平均值”个最常用函数,但在近几年的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对函数部分的考查比例持续增加,尤其是IF函数,更是历年必考的内容。所以在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上,拓展了5个常用函数,也把重点放在让同学们能清楚数据计算的思路,达到灵活使用公式、函数的计算功能,以方便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更加好的驾驭操作题部分。 本节课内容实用性强,如果举例恰当,由简到难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对应操作,能极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掌握相对应的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及其格式。 (2)学习用Excel处理数据的基本技巧,掌握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3)灵活利用函数运算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通过体验用Excel实行数据统计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Excel的热情。【教学重点】 公式、函数以及填充功能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公式和函数的灵活使用、数据范围的选择。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师讲解、指点协作完成。 【教学环境】 1、硬件:网络机房。 2、软件:教学广播软件、Excel200 3、演示幻灯片、Excel文档(学生成绩表、教师工资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Word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技巧

Word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技巧 大家都知道,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那是非常的强大,什么排序、筛选、分类统计都不在话下,函数公式、透视表等功能更是让人神往!可是,写报告时,我将数据表格已经录入到Word中了,再将表格弄到Excel中处理有点太麻烦,在Word 中可以对表格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么? 01 Word表格数据排序 如下图,在文档中列出了一个商品销售统计表格,发现销售额未排序,现在想对表格以销售额从大到小降序排列商品,在Word中应该怎么做? 操作步骤: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表格工具】-【布局】-【排序】命令: 在弹出的【排序】对话框中,将“销售额”设置为主要关键字,排序类型为“数字”,排序方式为降序:

在Word中,可以按笔划、数字、日期和拼音等四种不同类型进行排序;最多可以设置3个关键字。本例最后排序效果如下图: 02 Word表格中的“公式” 还是刚才的商品销售表,现在想增加一个“利润”列,假设利润率按5%来计算,那每种商品的利润就是:销售额*5%,既然数据已经在Word中了,像这样的简单计算就没有必要再麻烦Excel或计算器啦!

首先,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Word表格的命名规则,其实,在Word中,表格中的每一个单元格,同样可以像在Excel中那样用列标加行号的方式来表示,比如第一列第1行的“序号”这个单元格,可以理解为A1单元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存在合并单元格,那这个合并单元格会以合并前的单元格区域的左上角单元格的位置来表示。 好,有这个知识做铺垫,现在就可以直接在Word表格中来输入【公式】啦!将光标定位到芹菜行的利润单元格,单击【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中的【公式】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 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D2*0.05”,单击确定,该商品的利润值即被自动计算出来。由于Word表格中单元格的表示方式始终为绝对引用,因此需要对其他单元格逐个输入或批量粘贴后再逐个修改。 将第1行的利润值选中复制,并粘贴到下面的空单元格中:

(完整版)excel基本常用函数公式大全

1、查找重复内容公式:=IF(COUNTIF(A:A,A2)>1,"重复","")。 2、用出生年月来计算年龄公式: =TRUNC((DAYS360(H6,"2009/8/30",FALSE))/360,0)。 3、从输入的18位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计算公式: =CONCATENATE(MID(E2,7,4),"/",MID(E2,11,2),"/",MID(E2,13,2))。 4、从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内让系统自动提取性别,可以输入以下公式: =IF(LEN(C2)=15,IF(MOD(MID(C2,15,1),2)=1,"男","女"),IF(MOD(MID(C2,17,1),2)=1,"男","女"))公式内的“C2”代表的是输入身份证号码的单元格。 1、求和:=SUM(K2:K56) ——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 2、平均数:=AVERAGE(K2:K56) ——对K2 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 3、排名:=RANK(K2,K$2:K$56) ——对55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 5、学期总评:=K2*0.3+M2*0.3+N2*0.4 ——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 6、最高分:=MAX(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

7、最低分:=MIN(K2:K56) ——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 8、分数段人数统计: (1)=COUNTIF(K2:K56,"100") ——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 (2)=COUNTIF(K2:K56,">=95")-K57 ——求K2到K56区域95~9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 (3)=COUNTIF(K2:K56,">=90")-SUM(K57:K58) ——求K2到K56区域90~9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 (4)=COUNTIF(K2:K56,">=85")-SUM(K57:K59) ——求K2到K56区域85~8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 (5)=COUNTIF(K2:K56,">=70")-SUM(K57:K60) ——求K2到K56区域70~84.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 (6)=COUNTIF(K2:K56,">=60")-SUM(K57:K61) ——求K2到K56区域60~69.5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 (7)=COUNTIF(K2:K56,"<60") ——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

word表格中数字相加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word表格中数字相加 篇一:怎样给word表格中的数字求和 怎样给word表格中的数字求和 03版woRd:单击表格内要求和的地方,点菜单里的"表格"-"公式",之后直接输入公式就行。07版woRd:单击表格内要求和的地方,在布局工具组里点"公式"在对话框里输入公式。word里的公式格式要求和excel差不多,只不过要计算的数据位置或区域要写清楚。比如"=a1+c1“即跳列求和、 "=sum(a1:d1)”即横向区域求和、"=sum(above)"即求上方数据合计、"=sum(left)"即左侧数据求和、、 "=sum(right)"即右侧数据求和等等 在你的求和的呢个单元格里面输入=sum(a1:e1)sum是求和公式,括号里面是输入开头的一个单元格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行编号,就可以了 1、把光标放在要求求和的单元格中 2、鼠标点击表格 3、公式()…

在“=sum() 括号中输入字母: 输aboVe是对上面的数字求和; 输入below是对下面的数字求和; 输入 leFt 是对左边的数字求和; 输入Right是对右边的数字求和 → 点击确定就ok了。 上:=sum(blow) 从上往下是above:=sum(above) 左:=sum(right) 从左往右是:=sum(left) 你也可以这样做: 点“表格”→“公式”,输入“=sum(above)”即为对该位置上方的数据求和,输入“=sum(left)”即为对该位置左边的数据求和,同理,输入“=sum(right)”即为对该位置右边的数据求和。 在你的求和的呢个单元格里面输入=sum(a1:e1)sum是求和公式,括号里面是输入开头的一个单元格和最后一个单元格的行编号,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