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净土宗菩提心内涵

净土宗菩提心内涵

净土宗菩提心内涵
净土宗菩提心内涵

净土宗菩提心内涵: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大安法师]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1日

来源:东林寺作者:大安法师

净业行人的愿往生心,乃浊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觉莲华,洁净希有。非大智大勇,难以具足如此愿心。这种愿心具化为厌离行与欣求行。是故净宗愿门的本质内涵,即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然对凡惑众生来说,厌欣心的生起殊为不易。善导大师敏锐见到:“娑婆虽苦,处的已久,实不庸易离开;莲邦虽乐,概未曾到过,岂能遽往?必须真心彻到,对于娑婆深生厌恶,对于极乐渴望甚深,方得往生。”释迦本师针对旷劫轮转的迷倒众生,开折摄二门,激扬生死凡夫令起厌欣。众生耽恋娑婆五欲六尘,释尊则极言娑婆五恶五痛五烧之苦来折伏众生;众生矇然不知净土,释尊则详陈西方净土依正庄严、无苦纯乐来摄受众生。折伏意在警醒众生的沈迷,令起厌离秽土心;摄受意在鼓扬众生的善根,令生欣求净土心。此土大火聚,炎烧逼恼;彼土清凉池,熙怡畅乐;取舍趋避,不容片刻耽延。释迦如悲父,在娑婆秽土遣送众生;弥陀如慈母,在极乐净土摄受众生。一遣一接,折摄并运,配合默契,共成普度众生的佛事。

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吾人契入念佛法门的先决前提。如果我们于三界火宅中嘻怡流连,贪恋世乐,不厌不舍,对西方净土的殊妙不生神往之心,如此心态,于净宗之法将不得其门而入。《观经》中韦提希夫人作为娑婆苦恼凡夫的代表,正是具足厌欣心行,得以成就往生净业。韦提希夫人遭逢儿子阿阇世杀父囚母的恶逆,深感人心惨毒、世间剧苦,三界六道亦无安心之地,是故愿舍秽身,求生净土:“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韦提希深切的厌欣心感得释尊宣说念佛出世大法、弥陀住立空中放光加持,致使韦提希当即证得往生。身为国太夫人的韦提希如果没有儿子悖逆的苦迫,或在骄奢逸乐中醉生梦死,何能发起愿生净土的出世心?是故对阎浮提众生来说,困苦忧患正是成就厌欣行的逆增上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人宜将五浊恶世的一切苦境作为深信切愿的发起序。

厌欣心的滋培是净业行人修持的重大科目。吾人宜熟稔净宗经典所描述的西方净土种种功德庄严,用以作为返观娑婆秽土的参照系。刻刻提撕,激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慈云大师曾将娑婆、安养二土苦乐情状概述为十种: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但受华开见佛、常得亲近之乐;二者此土有不闻说法苦,彼土但受水鸟树林皆宣妙法之乐;三者此土有恶友牵缠苦,彼土但受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之乐;四者此土有群魔恼乱苦,彼土但受诸佛护念、远离魔事

之乐;五者此土有轮回不息苦,彼土但受横截生死、永脱轮回之乐;六者此土有难免三途苦,彼土但受恶道永离、名且不闻之乐;七者此土有尘缘障道苦,彼土有但受受用自然、不俟经营之乐;八者此土有寿命短促苦,彼土有但受寿与佛同、更无限量之乐;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但受入正定聚、永无退转之乐;十者此土有佛道难成苦,彼土但受一生行满、所作成办之乐。两土苦乐鲜明对照,能令吾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心,如一条四五寸的白道,出现在深广无边的贪瞋浊河中。循此白道而进,即能从娑婆此岸直入极乐彼岸。

净业行人厌离心的策发,亦可由近至远,由正报身心到依报环境。首先观照自己污秽的血肉之躯,唯苦无乐,常作不净观,发愿永离三界臭秽淫欲丑陋之身,愿得净土莲华化生的清净妙严的法性生身。其次观照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政治腐败,英雄偶象的陨落,文明婚恋观的瓦解,毒品孽花的泛滥,日益污染失衡的生态环境,贫富差距的拉大,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邪教遍布,计算机犯罪,分子生物学的潜在危险,核战争的威胁……等等。种种资料显示,人类生存境况日趋恶化,罗马俱乐

部发出的“人类面临灾难深渊”的警钟,持久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释尊亦曾悬记:“吾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吾人重温这段法语,对照现前的世态人心,于当代及未来人类命运,亦不言自明。《法华经》用火宅喻来比况三界的苦境:“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净业行人应以佛知见来观照吾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对苦难险境保持敏锐的感受力,以此增上出离心。是故吾人于此娑婆声色诸境,宜常作牢狱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作粪坑想,令心厌恶,厌则欲离,离则出此世界;对极乐世界宜常生安隐想,生故乡想,生解脱处想,生津梁想,令心欣慕,欣则欲往,往则生彼世界。一欣一厌的心理定势,导致临命终时,自然如箭离弦,弹指往生。厌离心与欣求心一体两面,互为增上。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以欣求极乐之净念转化耽恋娑婆之染心,以厌舍娑婆之大勇成就神栖安养之胜心。主伴因果,互渗相即。

生于浊世,居尘学道,应以般若慧照,长时生此厌欣之愿心。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临往生时,对信众最后垂示:“当于净土起忻乐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足见厌欣心的有无决定着往生净土的成败。宋代吴信叟进士,致仕之后,预作一棺,夜卧其中,令童子击棺而歌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自己亦从而和之,临终无疾念佛往生。可见解决生死大事,非泛泛悠悠之浮浅心所能克办,须具大丈夫作略,觑破世间幻

缘,以出世心修净土行,如是念佛,方可成就。释尊殷勤劝喻:“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净业行人的厌欣心宜应表现在行动中,身口意三业真实厌舍娑婆世间自他苦乐之境事,身口意三业至诚恭敬、称赞、忆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人生大事,无过于此。如此心行,庶可成办净业。

厌欣心表面看来似乎有小乘自了汉的味道,社会人士亦或将念佛求生净土讥之为消极避世。剋实而论,净宗厌欣心含摄着大乘佛教的精髓,具足大乘菩萨四弘誓愿。观照娑婆众苦逼迫,一切众生皆在生死海中头出头没,生起悲心,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观照自心诸惑炽盛,一切众生心中亦蜎集无量烦恼,起惑造业感报,无有中止,生起决断心,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上述二愿属厌离行摄。观照极乐世界一一庄严,全体理性;水鸟树林,常宣妙法;分身供养十方诸佛,广闻佛法,受菩萨记,生起度生求法之心,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观照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不退转位),一生圆成佛道,生希有心,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上述二愿属欣求行摄。证知,具足厌欣心的净业行人,乃大乘菩萨根机,是佛的第一弟子。善导大师曾云:“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净宗厌欣心具摄二种回向,一种是成就自己往生的往相回向,一种是倒驾慈航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济度众生的还相回向,这二种回向能成就大慈悲心。证知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即是净宗菩提心的本质内涵。

菩提子种类最全图解

菩提子种类最全图解 菩提,是梵语 bodhi 音译,是觉悟、智慧、知识、道路的意思,广义讲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的智慧。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菩提即为觉悟,成就佛果之意。据佛经记载,用菩提子念佛,可获无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法器之一无论显密都是如此。 1、白玉菩提 学名油棕,因质地手感类似白玉而得名,非常光滑,温润。因为此树成材极慢,开花结果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非常珍贵。文理清晰,每一颗上面都有种子发芽的芽眼。功能特点;不同的花纹,羊脂玉般的色泽,把玩后呈黄色,据讲此珠可吸收人体的病气,常持此珠对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有帮助。驱除病邪,长保平安。

2、太阳子 为热带产的一种红褐色坚硬果,每粒上都有一小白点,看起来好像旭日中天,本身的红褐色如同太阳之火,故名为太阳子。佛教称太阳神为日神。佛教密宗的主尊为大日如来,他随缘化现于世,破诸黑暗,开显菩提心,光照众生。太阳子,驱邪消灾,带给人十吉祥、安康。 3、月亮子 为热带产的一种深灰色坚硬果实,每一粒上都有一浅褐色圆点,如月挂天空,本身的灰白色像清凉明润的月光,故名月亮子。月亮代表阴柔,吉祥和平安。

4、金蟾子 是星月菩提一类,但比星月菩提坚硬。因每一粒状如金蟾,故名金蟾子,可聚宅增慧,带来安宁、吉祥。 5、长寿果菩提子又名缅茄 属苏木科,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原产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越南等地,为高大之常绿乔木。谐音“免邪”,可驱魔避邪ふ蛘护身じ主人带来幸运的力量和长命富贵,历来为收藏家所珍爱。

6、五眼六通 是一种不寻常的果实,蒂落后,顶部有五个小孔た此莆甯鲂⊙劬Γ首尾贯穿打洞,制成佛珠,便称为“五眼六通”。“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种能力馈傲通”是指神足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智证通。前五通各种修练都可达到,惟漏尽通为佛家的境界。是菩萨依定慧力所示现的六种无碍自在妙用。

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

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 胡晓光 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提要 本文依大乘佛教唯识、中观义理来抉择念佛法门的深层意蕴,从理论与方法两个层面阐释念佛法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并且认为唯识与中观与念佛法门是圆融的,只有以唯识与中观义理来解释念佛法门,才能契合念佛法门的本义。 关键词: 唯识中观念佛法门禅观 目次 一、念佛法门的本义 二、从唯识学看念佛法门的禅观理论及功效 三、从中观学看念佛法门的实相念佛之禅观 四、中观与唯识之事理合明则念佛法门之大道全彰 五、禅观在唯识和中观中的最高形态及用处 六、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禅观方法 七、念佛禅观的心识转依及其它 八、一行三昧是念佛法门的底蕴 九、结语 唯识与中观是大乘佛教两大车轨。唯识学以诠幻有,中观学以释性空。性空与幻有是一切法的一体两面。说幻有是法的缘起法相。说性空是法的无我法性。因缘起而性空,由性空故缘起。缘起性空是诸法实相也。大乘佛法是般若波罗密乘。空有二门是其双轮。凡诠一切法皆应依空有二门来释,方能尽其底蕴。中国化佛学的台贤禅净诸宗其实也是此二门的演化衍生而已。中观学讲一切法当体性空,这是见体,能破一切执。唯识学读一切法唯识所现,这是显用,能如实兴一切无漏功德。在印度佛教中,唯识学称瑜伽行学,中观学则称为般若学。瑜伽者相应义也,能所合一是为相应。般若者,智慧之义也。如实悉知悉见一切法性相事理为之智慧。笔者基于唯识与中观的学理欲对念佛法门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进行一番探

讨。旨在不囿于净土宗之樊篱,以异于中国化佛学之视角,来对此做如是观。当然笔者才疏学浅,无修无证。故此在行文中,难免尽是荒唐之词,故而希望教内大德们不吝指教,则幸甚矣! 一、念佛法门的本义 全体佛教都是起源于释尊的金口,念佛法门也不例外,它是释尊亲口宣讲的妙法。众所周知,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小乘只信一佛,即唯有释迦牟尼佛是佛,并无多佛多净土世界之观念,在小乘佛教中,念佛法门只是六随念之一,所谓六随念者,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施、六念天。念是不忘记之义,常念六法有自净其心之功,故六随念法是小乘道人都必须行持之法。与小乘佛教不同,大乘佛教信奉多佛多净土世界,在大乘经典中,常常看到佛陀称赞念佛功德,劝教世人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法门的深广含义在大乘法中得到充分阐扬。不论是在大乘佛教中,还是在小乘佛教中,念佛法门都是学佛者的共同必行的法门。佛教主张心为法本,心净则土净,心染则土染。净其心意是佛教的基本修道原则念佛法门中蕴含的道理很深,主要可以从能所自他之关系中得以阐释。心为能念,法为所念,心能念佛,心即佛,能可摄所,所归于能。念佛法门主旨就在于修心转识。佛者正觉之名,佛有二身:一是法身,二是生身。法身者是一切法之实相,在一切众生心中,即是佛性,这是人人本具的。自念佛就是自念佛性法身实相,这属于自力转依之法。生身佛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是人具足无量智慧神通,有摄受一切众生之法力,念生身佛名,可以得受庇之益也。中国化佛教的净土宗主要弘扬的就是念生身佛名。根据净土宗讲,念佛有四种:一是实相念佛,二是观想念佛,三是观像念佛,四是持名念佛。以这四种念佛法来看,它们都可以摄入禅观学范畴内。所谓禅观者,实是华梵合词,禅者是禅那之略称,其义是静虑、思维修、弃恶、功德的业林等。禅那以转一为定,故又称为禅定。观者梵语毗婆舍那,其义是智慧之观照也。禅与观结合为一词,就是定慧合一。念佛法门也是定慧合一之法,所以它可以摄入禅观范畴。实相念佛是慧学,观想、观像、持名皆是定学,唯因要求一心不乱为成就故。以上是念佛法门的本义略说竟。 二、从唯识学看念佛法门的禅观理论及功效 依唯识学观一切佛法,皆是观心治心转识成智而已。在印度佛教中。唯识学也称为瑜伽行学,所谓瑜伽者,就是相应之义也,能所合一,就是瑜伽。唯识学讲唯识无境,一切法相唯识所现,识是缘起能相之识。相由想生,能想与所想皆不离识,故心外无法。唯识就是自观其心性,唯识性就是圆成实自性。唯识学的禅观之理就是讲心识自缘自性的瑜伽相应。它的功效在于转识心为智心,由凡成圣。它的功效在于能够实现佛法的终极目的。根据唯识学的禅观之理,我们再看念佛法门之实质就会明了,念佛法门就是唯识学禅观之理的实践方法而已。转识成智的禅观方法是多样的,于理性层次划分,有所谓的五种唯识观法。唯识观在于证得圆成实性。于事相上下手,念佛法门确实最为捷径。事中寓理,事由理成,依事悟理。念佛法门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都是从事相门下手修行。欧阳竟无居士曾云:“唯识学诠用义为一大要旨”。所谓用者,就在于能观行也。“约观心说唯识”。心观佛想、心观佛像、心持佛名,这都是摄心念于一定处,久久功成,能所同化,自性佛光显照。《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1《成唯识论》云:“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2念是不忘的记忆力。在唯识学中,念佛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强化念佛之记忆力。念力坚持专一为定。定能引生慧,慧可知一切法性。在唯识学中念佛的义趣就在于由念而定,由定而慧,最终实现心识转依。

宗教知识

第五章宗教知识 第一节:概述 一、中国五大宗教:佛、道、伊、天、基 二、汉族宗教信仰特点:兼容并蓄(道教+外来宗教);外来宗教需汉化、地方化才能存发 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状况:(优先记忆内容少的) 第二节:五大宗教 一、各种宗教的创立

1】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迦野;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迦 2】伊斯兰教的一些名词: 伊斯兰:“顺服”,顺服唯一的安拉; 穆斯林:“顺服者”,顺服安拉意志的人(伊斯兰教教徒的名称)3】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 4】西方人忌讳数字13(最后的晚餐13人),视星期五(受难日)和13日为凶日的原因P166 二、各种宗教的发展与传播 (一)佛教的发展(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1】“菩萨行”:指自我解脱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践行之中2】密宗(教)的特征: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轨、世俗信仰

(二)佛教的传播(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三)道教的发展 1】早期道教:张陵创五斗米教,张鲁奉老子为教主,张角创太平道。2】全真道:金初王重阳创立;以道经、佛经和儒静为主要经典主张三教合一;修行上重炼丹,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之术,修身养性为正道;住宫观,不蓄妻室,有严格的清规戒律 3】正一道:元代张与材创立;以行符箓为主要特征(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祛灾);奉持《正一经》;道士可不出家,不住观。流行于江南和台湾省。 (四)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传播 1】多分布于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北非;伊朗的国教 2】在中国的传播⑴路上丝路传播:阿拉伯-伊朗-新疆-河西走廊(甘肃)-中原 ⑵海上丝路传播:阿拉伯-印度-马六甲海峡-广州、泉州 3】派别: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 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第一章 佛教知识简介

第一章佛教知识简介 一、佛陀创教 进入佛教寺院的巍峨大雄宝殿,正中有一尊结跏趺坐、表情安祥的佛像。这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相传2000多年前,在喜玛拉雅山脚下,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的提罗拉科特附近,有一个释迦族居拘萨属国的迦毗罗卫国。他们是古印度著名王族懿师摩王(义鸠王,汉译“甘蔗王”)的后裔。当时的国王叫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妻子摩耶夫人是与迦毗罗王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在佛经中又被尊称为摩诃摩耶(意为伟大的摩耶)。有一天,摩诃夫人梦见一头白象进入她的左肋,从而怀孕。她在怀胎十月后,按照当时的习俗回娘家待产,在四月的第八天于蓝毗尼园(Lumbini)停留。在园中她举手攀一根树枝(无忧树,或娑罗树)休息的时候,释迦牟尼即从她的右肋而出。 据记载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乃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这时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此日即为浴佛日。关于悉达多的出生年月古印度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佛经记载他活了八十岁。此时约当我国春秋战国时,与中国孔子大致为同一时代的人物。 悉达多出生七天,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由姨母波闍波提养育长大。幼年时代的悉达多生活是优裕舒适的,拥有适合不同季节居住的宫殿,冬天御寒,夏天避暑,雨季防潮。衣着华贵,饮食丰盛,歌舞于庭,极尽享受之乐。净饭王对王子寄予厚望,从小就从各方面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培养,让他向婆罗门大师学习文学、哲学、算学,跟武士学习兵法与武艺等等。希望他能继承王位,建功立业,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君--“转轮王”。王子16岁时,奉父命与表妹耶输陀罗完婚,生下儿子罗睺罗。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警策大众的八条重要开示 一、我未出家时,对于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的事,即使别人教我做,而自己感觉羞耻惭愧,丝毫也不肯做。为什么?因为我前世亲近好人,八识田中,含藏有好言语,所以今生自然见坏事便羞愧,不肯去做。你们要切实亲近好人,并在早晚发愿时,求生生世世亲近善知识。 二、我出家后,到处参访。当时遍融大师的德望很高,我到京城拜见他,跪着向前,再三请求。大师说:“你要守本分,不要去贪名求利,不要攀缘权势,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我受教出来,同行的大笑,认为这几句话,哪个说不来?我们千里远来,只说有什么高妙东西,原来不值半文钱。我说:“这个正看出他的好处。我们仰慕他,远道来此。他并不说玄说妙,来吓唬我们。只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实践过的,体会得深的,切实可行的工夫,叮咛开示。所以说正是他的好处!”我到现在还踏实遵守,没有抛弃。 三、十方僧众当中不少是圣贤。我见到他们都很尊敬,他没跪,我先跪;他没拜,我先拜。前次有个游方僧,相貌丑恶,袖衣破烂,别人都轻视他。后来会见我,大谈《楞严经》的妙理。所以你们决不可轻视人,记着记着! 四、要入佛法的门,信是第一。做坏事没有信心也干不成,何况善事。比如做盗贼的,被捕后,政府虽严刑惩办,可是释放后,照旧不改。为什么?他深信这条门路,不带一个本钱,自能获利无算,所以受尽痛苦,也决不改悔。现在人们念佛,不肯真切下功夫,由于没经过一番深思,因而没树立真信。不要说不信净土,就是世尊说“人命在呼吸间”这一句话,道理上并不难理解。你们眼里亲见,耳里亲闻的,不知有多少例子,现在你对这句话,还是信得不够。你如果真正信这句话,那念佛法门,不用我费尽气力,千万嘱咐,你自会像“水往低处流”,万牛也挽不回了。如前天送亡僧时,你们看这情景,当然心情沉重,互相警省说:“同道们,我和你今天送某僧,明天送某僧,不知不觉轮到自身,到那时悔恨来不及了!务要急切念佛,时刻都不放过才好。”我看你们自家也说可惜,对人也说可惜,等到殿堂念唱,照样谈笑自如。你就是不信“人命在呼吸间”嘛! 五、我看见新出家的人,才把一句佛号放在心头,杂念妄想,愈觉翻腾。便说这念佛工夫,不能收心。不知你无量劫来的生死爱恨,怎么能一下斩断?况这万念纷飞的时刻,正是做工夫的时刻,边收边散,边散边收,日子长了,功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再说你之所以能察觉妄念多,正亏有这句佛号。在不念佛时,一刻不停的思潮翻涌,你自己能察觉吗?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重点——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法轮;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1. 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 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 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 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 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 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 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 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 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 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10、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以教义划分: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为主)、密乘佛教(为主); (2)以传播路线划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 (3)以经典语言划分: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4)传播国家或地区: a、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密乘佛教主要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