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概念:

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①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①是环绕于人类周围①客观

事物①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

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①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①总体。

环境法中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①各种天然①和经过人工改造①自然因素①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①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①发生

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①科学。其目①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①影

响及其环境质量①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①各个独立①、性质不同①而又服从整体

演化规律①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①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①不利影响。其原因是人类认识①局限性和环境①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①,没有人为因素或

人为因素很少①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①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

概念:

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①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①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①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①浓度,达到

了足够①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①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①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①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①污染源。)人为源(指人类①生产活

动所形成①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毒影响①物质。

气溶胶体:是空气中①固体和液体颗粒物质与空气一起结合成①悬浮体,它①粒径在1微米

以下,可以悬浮在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TSP) : D(粒径)在100 m以下,其中多数在 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① 各种粒子①总称。

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卩m①颗粒物能被鼻腔①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卩m①飘尘却能长

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80%^沉积于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

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①污染物。进入大气后其性质没有发

生变化。

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指进入大气①一次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或一次污染物与

正常大气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在太阳辐射线①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①新①污染物。

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

学转化形成①高氧化性①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①淡蓝色烟雾。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①总趋势是,随着高度①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地面是大气①主要和直接①热源,所以近地面层①温度比上层要高;另一方面,水

汽和固体杂质①分布从低空向高空减少,它们吸收地面辐射①能力很强。气温随高度①变化

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丫表示。

干绝热递减率Y :干空气块或未饱和①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是100 m所造成①温度下降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以丫d表示。

温度层结:温度沿垂直高度①分布,称为温度层结。气温沿垂直高度①分布可用曲线表示,称为温度层结曲线。

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①程度。污染物在大气中①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

①关系。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①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①程度。

逆温:在近地层内,空气温度①变化主要是受地表长波辐射①影响。近地层空气温度,随着

距离地面①高度增加而降低,即丫>0;当丫< 0时,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到气层称为逆

温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从区域环境整体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大气污染①技术措施和对策,充分考虑区域①环境特征,对影响大气质量①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得出最优①控制

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并加以实施,以期达到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

出大气环境中某些主要污染物①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

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①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①依据。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这是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①污染物容

许含量作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①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①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

理部门①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这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①一种辅助规定。它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

标准①要求,结合生产工艺特点、燃料、原料使用标准、净化装置选用标准、烟囱高度标准及卫生防护带标准等,都是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某一方面作出①具体技术规定,目①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

第三章水体环境

概念:

水体:地表水圈①重要组成部分,指①是以相对稳定①陆地为边界①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

流速①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①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①三角洲与海峡。水质:水相①质量。通过水体①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组成状况,反映水体环境①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①程度。

水资源:作为资源①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质量,并可适合某地

对水①需要而能长期供应①水源。

水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①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①水质和水体底质①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①使

用价值和使用功能①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源:指向水体排放污染物①场所、设备和装置等。通常也包括污染物进入水体①途径。主要分为三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

水体污染物: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①各种有害物质(或

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按种类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几方面。

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投入水体后,使水环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体后,一方面对水体产

生污染,另一方面水体本身有一定①净化污水①能力,即经过水体①物理、化学与生物①作用,使污

水中污染物①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①状态,

并在微生物①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①自净过

程。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①正常用途①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①污染物①量或自

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①能力。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

①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第四章土壤环境

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0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①分布和结合①状况称为土壤①结构。

土壤孔隙:一般土壤内部空间并没有全部为土壤所填满,土壤总是按一定方式排列,其间有

许多孔隙。

土壤胶体:土壤胶体是指土壤颗粒直径小于2卩m或者小于1卩m①土壤微粒,是土壤固体颗

粒中最细小①微粒,也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活泼①部分,他和土壤一起构成土壤胶体体

系。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①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

物①最大容纳量。

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承纳污染物①最大容量?即土壤污染物①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①差。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①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①现象。

土壤净化:吸附、分解、转移、转化,使土壤污染物①浓度降低而消失①过程。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构成土壤自身①化学元素①组成和含量,即土壤未受人类活动影响①土壤本身①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固体废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①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①固体

颗粒物。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①环境中,环境①总体或环境①某些要素对人类①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①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①优劣所进行①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①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对一定区域范围内①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环境质量评价类型:(时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IA)环境质量评价内容:污染源①调查和评价、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①功能评价污染源评价三个特征数: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

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①作用和导致①环境变化及由此引起①人类社会和经济①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区域今后①开发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①改变)将会给环境质量带来①影响进行评价。不仅包括对自然环境,也包括对社会和经济①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单个开发建设项目、多个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战略及宏观活动

问答题

1、环境科学①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环境科学研究①对象是环境。环境科学是以“人类一环境”系统为其特定①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一环境”系统①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①科学。

任务是:a、基本任务:揭示人类-环境系统①实质,研究人类 -环境系统之间①协调关系,掌握它①

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①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

类与环境协调发展。b、主要任务: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①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①过程、环境①基本特征、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①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①变化。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①关系,以便

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①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

类生存①影响,发挥环境科学①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①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①生活服务。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①技术措施和管理措

施。

2、自然环境①组成和结构有哪些?

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①物质基础,它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大气、水体和土地以各种不同①组合和偶合方式组成多种多样①生物无机环境。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

生物。

结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自然环境①结构单元,由低级单元再组成高级单元,所

以自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由两个阶梯(由组成要素组成结构单元,再由低级结构单元组成高

级结构单元)组成①多级谱系。

3、大气主要污染物有那些?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①悬浮体。其直径约从0.002 —100 m大小①液滴或固态粒子。大气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其粒径大小,分为 a总悬浮颗粒物(YSP ): D(粒径)在100 m以下,其中多数在 10 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①各种粒子①总称。b、飘尘(可吸入粒子(IP)) D v 10 m能在大气中

长期飘浮①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c、D >30 m①粒子,靠重力作用可在短时

间内降到地面①。d、可吸入粒子(IP):大于10卩m①颗粒物能被鼻腔①鼻毛吸留住,而小于10卩m①飘尘却能长驱直入侵蚀肺泡,叫可吸入因子”。在可吸入微粒中 80%可沉积于

肺泡,且沉积时间可达数年之久,导致肺心病等一系列病变。

2、气态物质:主要是含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a、含硫化合物:主要指SO2

和SO3。b、氮①氧化物: NOX是NO、NO2、N2O、NO3、N2O4、N2O5等◎总称,造成大气污染①NOX最主要是NO和NO2。氮氧化物来源: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汽车尾气排放造成①污染最为严重。c、碳①氧化物:碳①氧化物在大气中主要包括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①正常组分,一氧化碳则是大气中很普遍①排放量极大①

污染物。d、碳氢化合物(HC):大气中①碳氢化合物通常是指C1 — C8可挥发①所有碳氢

化合物,又称烃类。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①前体物。在大气污染研究中通常把碳氢化合物区

分五甲烷和非甲烷烃(NMHC )两类。

3大气污染①来源分哪两类?人为源又分为哪两类?

1?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①污染源。

人为源:指人类①生产活动所形成①污染源

2?人为源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移动源分布广泛难于监测治理,主要来源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静止源污染面积广,易于监测治理,主要来源于燃料、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排放等。

4简述大气污染①综合防治措施。

?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做好区域大气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①重要途径。合理①生产布局能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大气①危害,在有限①大气环境容

量下,发挥区域最大①生产潜力)2、用高烟囱和集合式烟囱排放3、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即在城市郊区设立大地热电厂和供热站,代替分散①锅炉,这是消除烟尘①有效措施)4、改变燃料构成(应逐步扩大煤①气化设施和供应人工煤气,在有条件①城市逐步实现燃料气

化)5、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度。湿度等,还能净化大气,减低噪声)6、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是防治大气污染①根本

途径。安装废弃净化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标准)

5主要污染物类型①控制技术有哪些?

1?烟尘控制技术:改变燃料①构成,以减少颗粒物①生成;采用控制设备除尘。由燃料及其它物质燃烧或以电能加热等过程产生①烟尘,以及对固体物料破碎、筛分和输送等机械过程产

生①粉尘,都是以固态或液态①粒子存在于大气中,从气体中除去或收集这些粒子①设备称

为除尘装置。除尘装置有:(1)机械式除尘装置:沉降室除尘;旋风除尘器;惯性除尘装置。

(2)袋式除尘装置(3)湿式除尘装置(4)电除尘装置

2.SO2①净化技术:目前①主要方法有一:燃料脱硫:⑴煤炭①洗选(重力分选法)。(2)煤炭①转化(煤①气化或液化).(3)重油脱硫(直接脱硫和间接脱硫)。二:燃烧脱硫:(1)石灰/石灰石洗涤(2)氨法(3)喷雾干燥吸收法烟气脱硫)三:流化床燃烧脱硫?四:低浓度 SO2 ①吸附净化{一般采用活性炭作吸附剂}。

3?汽车尾气①催化净化:完全催化转化一般分为两步完成:一步是催化还原 NOx ,另一步是催化氧化CH和CO。目前已发展应用所谓三效催化剂,能同时完成对CH、CO和NOx O

净化。

6简述我国大气质量三级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以保障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规定出大气环境中某些

主要污染物①最高允许浓度。它是进行大气污染评价,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①依据,是进行大气环境管理①依据。

2我国大气质量①三级标准为: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

不发生任何危害性影响①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一类质量功能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①地区。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①动植物,在长

期和短期①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①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二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城镇规

划中确定①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级标准:为

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①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三类质量功能区,包括各特定工业区。

7?水体污染防治中常用①水质指标有哪些?其含义是什么?

1、有机物(BOD、COD、TOC、TOD ):(1) BOD :中①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①

氧量。BOD越高,有机物物质越多。(2) COD :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所需①氧量。COD越高,有机物物质越多。(3) TOC :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①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①一个综合指标。(4) TOD :有机物中除了含碳外,尚含有氢、

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是指在特殊①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00度温度下使一定量水样汽化,其中有机物燃烧,再测定气体载体中氧

①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要①氧量。

2、悬浮物:污水呈固体状①不溶物质,水体污染①基本指标之一。降低透明度,降低生活

和工业用水质量,影响生物生长。3、pH值:污水①pH值对污染物①迁移转化、污水处理

厂①污水处理、水中生物①生长繁殖等均有很大①影响。4、细菌5、有毒物质

8、举例说明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①来源?

A、热污染:天然水体接受热流出物”而使水温升高①现象叫热污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

①冷却水、炼钢、炼油产生①冷却水是主要来源。B、石油污染:水体污染①重要类型之一。

特别对地下水及在河口,近海水域更为突出。

9、简述环境质量评价①基本内容?

污染源调查和评价:通过对各类污染源①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污染①数量,质量特征,研究污染源①发生和发展规律,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用无量纲数表征环境质量①高低,是目前最常用①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以及多要素①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当所采用①环境质量标准一致时,这种环境质量指数具有时间和空间上①可比性。

环境质量功能评价:环境质量标准是按功能分类①,环境质量①功能评价就是要确定环境质

量状况①功能属性,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依据。

10、土壤环境污染评价①标准有哪些?试简述之。

(1 )以区域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相对未受到“三废”污染①土壤有毒物质①平均含量。

(2 )以土壤本底值为评价标准:土壤本底值是指未受人为污染①土壤中有毒物质①平均含

量。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是指在清水灌区内,自然条件与污灌区相同①土壤中污染物①平均含量。

(4 )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土壤对照点含量是指在未污染地区①土壤上选择与污染地区①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措施大致相同、土壤类型相近①土壤作为对照点,以一个或几

个对照点①平均值污染物含量作为对照点含量。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积累①相关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可以作物积累污染物①数量

相对应①土壤污染物含量作为评价标准。

11、简述环境影响评价①意义和作用?

(1)是经济建设实现合理布局①重要手段;

(2 )是对传统工业布局做法①重大改革;

(3)为制定防治污染对策和进行科学管理提供必要①依据;

(4 )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①科学方法;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①积极措施;也是强化区域环境管理①有效手段。所以全面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均有重大①意义。

1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其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水体富营养化①成因和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中 N、P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DO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①现象。

天然富营养化:湖泊演变①自然过程中,形成①幼年时期,均处于贫营养状态,随着时间①

推移和环境①变化,湖水中营养物质①浓度增加,其来源为天然因素。包括:天然降水;

地表土壤①侵蚀、淋溶;浮游动植物生长、死亡、分解、释放。人为富营养化:由于工农业生产①迅速发展,使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体,加速了湖泊演化①过程,其来源:城市生

活污水带来大量 N P;含磷洗涤剂;农村施用①化肥、牲畜粪便,经面源污染而进能改装

举例: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①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①环境条件下突发性

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①数量、

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①危害: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

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

一度成为死海;2、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①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13、举例说明我国主要①土壤污染物种类及土壤污染源①主要类型有哪些?

(1)我国主要①土壤污染物种类: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化学肥料和致病

微生物。有机物类主要是化学农药、除草剂等,例如有机氯类,包括六六六、DDT艾氏剂、

狄氏剂等;有机磷类,包括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等;氨基甲酸酯类,有①为杀虫剂、有①为除草剂;苯氧羧酸类,如2,4 — D 2,4,5 — T等除草剂;工业“三废”中,例如酚、

油类、多氯联苯、苯并芘等,这些有机物因较稳定不易分解而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物,例如汞、镉、铅、铜、锌、镍、砷等,这些重金属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且可为生物富集,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例如大气核爆炸降落①污染物、原

子能和平利用所排出①液体和固体①放射性废弃物,它们随同自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

堆放而污染土壤。化学肥料,例如含氮和含磷①化学肥料,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这类物质从土

壤中流失污染环境。致病微生物,主要指土壤中①病原微生物,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及用于

灌溉①污水。

(2)土壤污染源①主要类型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①工业“三废”,它们含有多种污染物,且浓度较高,一旦进入土壤,

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危害。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化学农药、除草剂等,它们①大量使用,造

成土壤中农药残留。生物污染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被污染①河水等含有①致病病原菌和寄生虫等,将它们施于土壤,造成土壤严重①生物污染。此外,自然条件例如火山喷发有时也

会造成土壤污染。

14、如何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1 )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1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

物①排放。2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处理,化害为利。3对所排放①“三废”要进行净化

处理,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 )加强土壤污灌区①监测和管理:对用污水进行灌溉①污灌区,要加强对灌溉污水①水

质监测,了解水中污染物质①成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避免带有不易降解①高残留①污染

物随水进入土壤,引起土壤污染。

(3)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禁止或限制使用剧毒,高残留性农药,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发展生物防治措施。同时要控制化肥使用量。

(4)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砂性土壤,以

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①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①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①活性。发现、分离和培养新①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①极为重要①一环。

15、固体废物①分类和危害?

分类: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

按其形状则可分为固体①(颗粒状,粉状,块状)和泥状(污泥) ;通常为便于管理,按其

来源可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危害:1、污染水体2、大气污染3、土壤污染4、影响环境卫生 5、处置不当6、有害固体废物泛滥16、如何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

概念:概念:广义上指资源①再循环;狭义上指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资源与能源。再循环①含义,指①是从原料制成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①生产一消费①循环系统。

意义:从废物中回收资源、能源,就是减少实际废物处理量和运输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水环境化学氧还整理

? 4.5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 例:在测定某水样的CODCr时,50ml水样中加入25ml的重铬酸钾溶液和其他试剂,加热回留2h后,以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消耗19.06ml。以50ml蒸馏水为空白,经过同样的测定步骤,消耗滴定液20.70ml。已知硫酸亚铁铵的浓度经标定为0.311 mol/L ,求该水样的CODCr值。 氧化还原半反应 任一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看成由两个半反应组成。氧化还原半反应都包含着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的两种物质,其中氧化态高的称氧化型,氧化态低的称还原型。氧化型+ ne 还原型? ? 4.5.1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平衡 ? ? 体系的氧化还原平衡有两方面的含义: 1)表示体系中电子给予体和受体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电子势位发生无限小变化时,随即发生可逆性的电子迁移;2)包含在系统中的所有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都相等。 ? 4.5.2 水体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水体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分为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和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 4.5.3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1 )氧化还原电位 半反应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的倾向可以用氧化还原电位(电极电势)值反映。这个数值越大,表明该体系内氧化剂的强度愈大。故又称之为氧化电位或氧化势。 用一种元素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组成氧化还原电对,简称电对,如Zn2+/Zn。

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位、氧化还原电位) 在标准状态下测定的电极电势称标准电极电势。以单位E0表示,单位为伏特(V )。 ? E0(H+/H2)= 0.0000V E0(Cu2+/Cu )= 0.337V E0(Pb2+/Pb )= -0.126V 标准条件下,一个体系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是设标准氢电极的电位为零。 在25℃、[H +]为1.0 mol/L (pH =0)、一个大气压的氢气压力下,硬性规定标准氢电 极的氧化还原电势为0,即E0=0.0000V 。 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 标准电极电势数值越小,其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弱,反之亦然。 强氧化剂 + 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弱还原剂 Zn + Cu2+=Zn2++ Cu E0(Cu2+/Cu )= 0.337V E0(Zn2+/Zn )= -0.762V 若使原电池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放电,原电池所做最大有用功(电功)应等于化学反应中Gibbs 自由能变的降低,即 由电学原理,任意一个原电池所做的最大电功等于电极之间的电势差(即电动势ε )和通过的电量(Q )的乘积:电功(W) = 电量(Q) × 电势差(E) ε — 电动势(V ),F — 法拉第常数 96485(C·mol-1),表示每摩尔电子所带的电量 。n — 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 当半反应中还原型物种含量增加,则氧化还原电位减小,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 当半反应中氧化型物种含量增加,则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强 正确书写Nernst 方程式: ① 气体物质用分压(Pa)表示并除以 p (105 Pa),溶液中的物质用浓度(mol L -1)表示并除c°(1mol L- 1)。 ② 纯固体或纯液体物质不写入。 ③电极反应中电对以外物质也应写 入,但溶剂(如H2O )不写入。 Z n n -0.76280.00000.3370.5350.7701.0851.3583 Fe 22H 22Ni -0.232Cu I - Fe 2+Br --氧化型还原型+n e - /V 氧化型的氧化性增强 还原型的还原性增强 2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走进细胞知识归纳总结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分别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生物圈、最小的是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一个病毒不是一个个体,病毒不在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中。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生物圈本质是生态系统。 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器官: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能够完成一种或者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叫做系统。 个体: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体,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在生命系统有九大结构层次中。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群落: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分布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它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步骤: 1.安放:将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 2.对光:利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 3.放片:观察对象要放在通光孔正中间,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 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 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

企业管理概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一、企业的概念企业是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含义:(1)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2)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基本单位。 (3)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 1、外商投资企业★ (1)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举办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一种股份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同中国的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契约式的合营企业。这种方式对合作条件、产品分配、风险和亏损承担、经营管理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的财产归属问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实践中采用广泛,是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3)外商独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及华侨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租赁土地、独立投资兴办的企业。其特点是外商独立投资、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 2、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个体企业是由个体劳动者兴办,生产经营和管理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家庭成员的企业。 3、高新技术企业 4、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5、第三方物流商和第四方物流商★ 第三方物流:是指专门从事物流的中介组织按照合约的要求,在指定时间期限内,为制造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方物流:以集成商为核心,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要求的合作团队,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 四、企业系统结构 企业系统结构的五要素:产品、人、财、物、信息,其中,资金流被称为价值流程。 五、企业系统特征 1、企业的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营相联系的一般属性(自然属性) 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结构相联系的特殊属性(社会属性) 2、工业企业的特征 ①大规模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系统地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 ②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复杂、严密。 ③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 ④生产社会化程度高,有广泛、密切的外部联系。 六、按财产构成划分的企业组织形式★ 1、个人业主制企业:由业主一人出资兴办,并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企业盈利全部归业主所有,企业亏损和债务也由业主个人承担,业主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责任。我国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独资企业属于此类。 2、合伙制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而联合经营的企业。全体合伙人共享企业盈利,共担企业亏损,对企业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 3、公司制企业:由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依法组建,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制企业三个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在经济上拥有独立的财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以其全部财产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非常好)

2015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核外电子 Z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基础知识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3)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 活细胞内)才能进行。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八个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与动物相比,植物(如松树)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系统)。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学说的建立 (1)最先用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的(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科学家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 (2)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他们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2、高倍心显微镜的使用 (1)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正对通光孔。 (3)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与动植物、真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细菌、蓝藻的细胞结构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界限的区域,这个区域叫(拟核)。 重难点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1) 都具有细胞膜、且膜的成分和结构相似。 (2) 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 (3) 细胞核和拟核中都含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且都以DNA 作为遗传物质。 3、常见原核生物及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补充: (1) 依据有无细胞结构 病毒(以DNA 为遗传物质,如噬菌体;以RNA 为遗传物质, 如SARS 、HIV ,HIV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有细胞结构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 如蓝藻、细菌 多细胞生物,如动植物、霉菌 (2)蓝藻的生活方式为光合自养型,没有叶绿体,但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色和蓝藻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饭店管理概论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根据各级各部门的业务活动需要,合理调配使用人员,使人员既 能保证计划完成的业务量,又能充分调动各个岗位人员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劳动成本的全过程。 2.作业计划:根据经营方针和市场调查结果,在指标预测的基础上,对完成计 划年度内和目标及其实现措施所做出的计划。它根据年度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及大致的交货期的要求对每个生产单位,在每个具体时期内的生产任务做出详细规定,使年度生产计划得到落实。与生产计划相比,生产作业计划具有计划期短、计划内容具体、计划单位小等三个特点。它的主要任务包括:生产作业准备的检查;制定期量标准;生产能力的细致核算与平衡。 3.客房清洁计划:客房计划卫生是指在日常的清洁卫生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周 期性清洁计划,采取定期循环的方式,将客房中平时不宜清扫或者清扫不到,不彻底的地方全部打扫一遍。 4.鸡尾酒:鸡尾酒是一种量少而冰镇的酒。它是以朗姆酒(RUM),琴酒(GIN)、 龙舌兰(Tequila)伏特加(VODKA)威士忌(Whisky)等烈酒或是葡萄酒作为基酒,再配以果汁、蛋清、苦精(Bitters)、牛奶,咖啡,可可,糖等其他辅助材料,加以搅拌或摇晃而成的一种饮料,最后还可用柠檬片,水果或薄荷叶作为装饰物。 5.油类火灾:由已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 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烯,乙醚、乙醛,等引起的火灾。6.饭店计划管理:饭店根据内外环境条件,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通过对计划的 编制、执行、控制和确定饭店的经营目标,来指导饭店的经营业务活动,保证饭店取得双重效益的管理活动称为计划管理。 7.菜单:一份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是餐厅将自己提供的具有各种不同口味的 食品,饮料按一定的程式组合排列与专门的纸上,供顾客从中进行选择,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的品种和价格。 8.饭店设备:是饭店接待服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场所不同服务项 目的功能,保证功能需要,符合饭店等级的设施。 9.饭店非正式组织:就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自由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个人 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0.高价房: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环境化学知识点梳理

1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的因素 土壤的理化性质(PH,土壤质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重金属的种类、浓度及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植物的种类、生长发育期(4)复合污染(5)施肥 2生物富集biologicaNTRATION:指生物通过对环境(水、土壤、大气)中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的积累,使其在集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条件:1、污染物在环境中较稳定2生物能吸收3不易被生物转化分解的 3生物放大biomagification: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4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5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6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为什么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易于挥发至大气中,随大气进行传输2.POPs具有稳定性(或称为持久性),能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而不发生降解 正是由于其挥发性强流动性大,并且持久性强,导致其能能在环境中持续存在并远距离传播. 7全称是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简称PPCPs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PPCPs种类繁杂,包括各类抗生素、人工合成麝香、止痛药、降压药、避孕药、催眠药、减肥药、发胶、染发剂和杀菌剂等。许多PPCPs 组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旋光性和极性,大都以痕量浓度存在于环境中。兽类医药、农用医药、人类服用医药以及化妆品的使用是其导入环境的主要方式。由于该类物质在被去除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被引入到环境中,人们还将其称为“伪持续性”污染物。城市污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受纳水体的水质。大多数PPCPs 以原始或被转化形式排人到污水中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 8持久性有机物(POPs):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 PCPBS多氯联苯,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溴联苯(PBBS) 特性:(1)持久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生物蓄积性,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半挥发性,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有毒性,在相应的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在POPs公约规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

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 1.企业: 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 (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 (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 (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 4.企业环境特征: (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 (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 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8.现代企业管理新趋势: (1)管理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流: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现代企业越来越需要企业管理的创新。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水环境化学

二、污染物在不同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污染物排人河流后,在随河水往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和分解受到河流的流量、流速、水深等因素的影响。大河和小河的纳污能力差别很大。 河口是指河流进入海洋前的感潮河段。一般以落潮时最大断面的平均流速与涨潮时最小断面的平均流速之差等于0.05m/s的断面作为河口与河流的分界。河口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潮汐影响,受涨潮、落潮、平潮时的水位、流向和流速的影响。污染物排人后随水流不断回荡,在河流中停留时间较长,对排放口上游的河水也会产生影响。 湖泊、水库的贮水量大,但水流一般比较慢,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较弱。污染物不能很快地和湖、库的水混合,易在局部形成污染。当湖泊和水库的平均水深超过一定深度时,由于水温变化使湖(库)水产生温度分层,当季节变化时易出现翻湖现象,湖底的污泥翻上水面。 海洋虽有巨大的自净能力,但是海湾或海域局部的纳污和自净能力差别很大。此外,污水的水温较高,含盐量少,密度较海水小,易于浮在表面,在排放口处易形成污水层。 地下水埋藏在地质介质中,其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地下水一旦污染要恢复原状非常困难。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受对流与弥散、机械过滤、吸附与解吸、化学反应、溶解与沉淀、降解与转化等过程的影响。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生物必修一1--5章知识点整理框架图

知识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 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长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与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 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 真菌、植物、动物 第一章 走进细胞 走进细胞 从生物圈到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起而构成系统 个体:由各种器官(植物)或系统(动物和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 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观察细胞(显微镜的使用)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低倍镜的视野大(小),通过的光多(少),放大倍数小(大); 物镜放大倍数小(大),镜头较短(长)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把要放大观察的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看到物像是倒像,因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实际材料(装片)移动方向相反 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 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细胞学说 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管理导论知识点整理附样卷 Efficiency:A measure of how well or how productive resources are used to achieve a goal. Effectiveness:A measure of the appropriateness of the goals an organization is pursuing and of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organization achieves those goals. Planning: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goals and courses of action Organizing:Structuring working relationships in a way that allow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to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 formal system pf task and reporting relationships that coordinates and motivates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Leading: Articulating a clear vision and energizing and enabling organizational members so that they understand the part they play in achiev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Controlling:Evaluating how well an organization is achieving its goals and taking action to maintain or improve performance Roles of managers: Decisional: Entrepreneur,Disturbance Handler,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 Interpersonal: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 Informational: Monitor,Disseminator,Spokesperson. Managerial Skills: Conceptual skills: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iagnose a situ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ause and effect. Human skills: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lter, lead, and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othe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echnical skills: The job-specific knowledge and techniques required to perform an organizational role. Big 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 Traits:Extraversion: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positive emotions and moods and to feel good about Negative affectivity:The tendency to experien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moods, to feel distressed, and to be critical of oneself and others. Agreeableness:The tendenc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 people. Conscientiousness: The tendency to be careful, scrupulous and persevering. Openness to experience:The tendency to be original have broad interests, be open to a wide range of stimuli, be daring, and take risk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