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

41

种(一)

1.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 )(图1)

英文名:ric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触角8节,

第2 一7节约等长。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I个红褐色斑,后

翅发达。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 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

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 4 一12代。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 一5代,

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 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40d。成虫于4月

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 2 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

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在25C和相对湿度70%勺条件下,卵期4 d 一6.5d ,

幼虫期18.4 d 一22d,蛹期8.3 d 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 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C下需26d,在21 C下需

43d,在18C下需96d。成虫寿命约7 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C—34C,最适温

度为26 C一31 C ;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 100%最适的相

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

药材等。

1.成虫;

2.雄虫阳茎;

3.雌虫“ Y”形骨片;

云南、广东、广西。

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图2)图1米象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

1

n!

3.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英文名:l esser grain borer

(Fbricius ) (图3)

图2 玉米象

1.成虫;

2.雄虫阳茎;

3.雌虫“ Y ”形骨片; 英文名:maiz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称此为“喙”。雄虫的喙短粗,表面粗糙;雌虫的喙比较细长,

表面光滑。触角膝状,无刻点,柄节长大,第3节与第4节长度之比约为5: 3;端节呈长

椭圆形,实际由第8 9两节好似愈合而成,故看起来象由8节组成似的。前胸背板端缘较

后缘狭,与头部相连接的部分呈一窄领状,中央稍向后方凹入。在领状的后缘生有刻点,呈一横列,并生有,淡黄色叶状毛。整个前胸背板布着圆形刻点,中央仿沸有一隆起线似的,但有的个体不明显。鞘翅长形,后缘细而尖圆。两鞘翅刻点和隆起线不明显,约有13条纵

刻点行。每鞘翅基部和端部各有一个橙黄色黄色的椭圆形斑纹。后翅发达,膜质透明。足三

对,前足最粗大,次之为后、中足。各节以腿节最粗,特别是前足腿节。跗节5节,第1、

2等长,第3节二裂,第4节微小隐于第3节背面的凹陷内,第5节细长,具2爪。

雄虫外生殖器阳茎表面几乎扁平,但中间有一条纵隆脊,脊两测各有一条明显的纵沟。

因此,阳茎横切面呈“山”字形。阳茎基片呈长三角形。雌虫外生殖器的“Y”形骨片两臂

较狭长,略向内弯。臂的顶端略尖。

生活习性:在我国北方地区一年发生I?2代,在中原地区3?4代,亚热带地区可达6?7代。主要以成虫越冬。当气温下降到15C以下时成虫不再活动。成虫用喙在粮粒表面做卵

窝,每个卵窝内产I粒卵,然后用粘液封口。卵期一般为3?16d,幼虫期13?28d,前蛹期

l?2d,蛹期4?12d。幼虫有4龄。在27C及66?72%RHF, l?4龄幼虫的历期分别为3.6d、4.7d、4.8d、5d。玉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34C,最适温为27?31 C ;发育的相对湿

度范围为45?100%最适相对湿度为70%

经济意义:玉米象为储粮的头号大害虫,对多种谷物及加工品、豆类、油料、干果、药

材均造成严重危害。在适宜的条件下,粮食储藏期所造成的重量损失在3个月内可达11.25%,

6个月内可达35.12%。

分布:国内各省区。

分类地位:鞘翅目( Coleoptera )长蠹科( Bostrichidae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mm长圆筒形,赤褐至暗褐色,略有光泽。触角叶片状,10节,第l 、第2 节几等长,末端3 节扁平膨大呈三角形。前胸背板遮盖头部,前半部有成排的鱼鳞状短齿作同心圆排列,后半部具扁平小颗瘤。小盾片方形。鞘翅颇长,两侧平行且包

围腹侧;刻点成行,着生半直立的黄色弯曲的短毛。

生活习性:在华中地区一年发生2 代。在广东可发生4 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常在发热的粮堆中,或当粮温降低时向粮堆下层转移,蛀入仓底与四周木扳内,以仓扳和储粮接触处为最多。也有的潜伏在粮粒内或飞至野外树皮裂缝中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四月开始活动,交尾产卵,至7 月间变为第一代成虫,八、九月间变为第二成虫,此时为害最严重,尤以九月份为甚。据广西省试验结果:谷蠹的卵期11?13d ;幼虫期28?71d (一般4龄,偶

尔也有5?6龄);前蛹期1?4d,蛹期3?7d,完成一代需43?93d,成虫寿命可长达一年。

每头雌虫一生平均可产卵200?500 粒,每天产卵数一般不超过10 粒。卵单产或集产于谷颖或粮粒裂缝中,产在粉屑中或粮粒外面的较少,有时也产在包装物或墙壁缝隙中。卵的孵化率高,一般能达100%。孵出的幼虫一般钻人粮粒内为害,直至羽化成为成虫始钻出,未注入粮拉内幼虫则在粮粒间或粉屑中生活,侵入粮粒表面,尤喜食害胚部。

谷蠹耐干耐热性均很强,即使粮食含水量在8?10%或温度在38?40 C时,也能发育繁

殖。但对低温的抵抗能力较差。

谷蠹是一种好温性害虫,常活动于粮堆中、下层,具趋温群聚性,往往由此而引起粮

堆局部发热,致使粮温升达37?38C时,成虫也不离开发热层,并以每世代约一个月时间,连续不断地繁殖。即使是在低温季节,整仓粮温低于发育始点温度,谷蠹仍可在群集部位继续繁殖为害。

谷蠹幼虫在蛀食为害的过程中,可在粮粒间产生大量白色粉末。这些粉末可减少粮堆的孔隙度,影响熏蒸剂的扩散,导致杀虫效果下降。

成虫飞翔力强。该虫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9 C,最适发育温度为32?34 C ;发育的

相对湿度范围为25?70%,最适的相对湿度为50?60%。在最适条件下发育l 代需要25d。成虫寿命120?240d。在最适条件下每4周的虫口增长率可达20倍。此虫有较强的耐热、耐干能力,能在小麦中发育的最低含水量为9%该虫抗寒力差,在0.6 C以下存活7d,在

0.6?2.2 C下存活不多于11d。幼虫有4龄。

经济意义:此虫是蛀食性重要储粮害虫之一,主要在我国南方诸省发生为害,尤以华南地区更为突出。它对储粮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玉米象。在大洋洲它的重要性大于王米象和谷象,因为它所咬下的谷物重号大大超过它所吃的重量;所以它对粮食为害后所损失重量为其体重的5?6 倍,而玉米象的损失重量约等于其体重。

谷蠹食性很复杂,不仅能为害禾谷类、粉类、豆类、淀粉、干果、豆饼、药材、各种植物种子,而且能为害竹广木材及其制品、皮革、图书等,其中以稻谷、小麦被害最烈,受害粮粒常被蛀成空壳,大量繁殖时往往引起储粮发热,使粮温高达38C以上。谷蠹蛀食木

材,并喜在木质内潜伏、化蛹及越冬,严重破坏仓房木质结构。

分布: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台湾、江

西等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生。

4.大谷盗Tenebroides /

英文名:cadelle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innae

鞘翅目(

黑色,有光泽。前口式,

末3节向一侧扩展呈锯齿状。前显凹入,两前角明显呈尖状

成颈状。鞘翅的长度为宽度的

Ostomatida :椭圆

角棍棒状,

长,前缘明

谊翅间形圆,表面具纵刻

行7条,行间宽阔。前足基节窝后方封闭,跗节

1

第一节很小,隐于胫节的端部凹陷内。

5-5-5 式

生活习性:在温带地区,一年发生1暫2代蠹在热带地

区,每年可发生3代。幼虫和成虫均可越冬。越冬时常潜伏于木板等各种缝隙面包装内。侧面

虫寿命和羽化的时间关系较大,若在春季羽化,寿命只有6?7个月;若在秋末羽化,寿命

可达1年以上。在15C下成虫可耐饥饿114d,幼虫可耐饥饿33d。雌虫将卵产在碎屑或附

近的缝隙内,每次可产卵20?30粒,可持续产卵2?14个月,每雌产卵量为430?1319粒。

幼虫有3?7龄,完成一个世代需65?400d。不同食物对幼虫的发育影响较大,如用玉米粉

或小麦饲喂的幼虫期为69d,用大麦粉饲喂的幼虫期为83d,而用上白粉、糙米或精米饲喂

时幼虫期可长达180d。

其最适发育和繁殖的温度和湿度为28?30C和70?80%RH在此条件下,卵期为7d , 幼虫期为48d,蛹期10d,完成1个世代约需65d。在21 C下,卵期为15?17d,幼虫期为250?300d,蛹期22?25d,完成1个世代约需285?352d。在温湿度和食物不适宜时,完成1个世代可长达3年。在15C时停止繁殖,12C时停止活动。

大谷盗也可以生活在室外的树皮下和蛀木性昆虫的隧道内,营捕食生活。

经济意义: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稻谷、玉米、面粉、薯干,也危害油料、豆类、药

材、干果等。危害小麦、大麦等原粮时常咬食粮粒的胚部, 1头幼虫可破坏小麦、大麦等种

子1万多粒,使种子不能发芽。幼虫喜好在木板内化蛹、潜伏和咬啮筛绢、麻袋及木板的习

性,因板或木分

均有分

5.

分此不但破坏粮粒的完整,也可严重破坏仓内的木

制品以及筛绢和麻袋等物品。

布:世界性分布。国内除西藏和宁夏外,各地布。

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

文名:An goumois grain m

类地位:鳞翅

jver* (图5)

(Gelechiidae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0?6.0mm,翅展8?16mm虫体淡黄色或黄褐色,即似麦粒色或稻粒色,且有光泽。头顶无丛毛。复眼圆形,黑色,触角细长多节呈丝状,较前翅为短。有喙,下唇须三节,向上弯曲,超过头顶,第2节披有粗圆鳞片,腹而粗糙;末节长于第2

节,细长而尖且弯曲。前翅竹叶状,翅端较尖,翅面灰黄色,通常在翅端部及翅中横线处各有一若干黑色鳞片形成的小黑点。后翅菜刀形,翅端较突出,前翘在近翅中室中部的位置向

内凹人,翅面银灰色,缘毛均较长,尤以后缘毛更长,其长度约为后翅宽度的2倍。

前翅Sc脉伸达前缘的终点仅达翅中室一半,R脉五根,M脉三根,F4+5与M共柄,Cu脉

二根,Cit出自翅中室端部1/5处,A脉基部成叉状。后翅Sc+R脉较长,且自前缘凹入部始,渐渐极为接近前脉,终于M与Rs共栖交点上方的前缘处,Rs在翅中室中段起向外延仲形成一个弯曲弧终于顶角。M脉三根,M与R 共柄,共柄的交点位于全翅长的端部2/7处,A脉

一根。

外生殖器的抱握器似桃形,顶端有一向外侧延伸较长而尖的弯钩突;爪形突呈二裂状;囊形突较抱握器为短。阳茎棒状,基部收缩较细。雌虫产卵器的交配节呈矩形;后棒较前棒

长一倍,交配囊为细长颈瓶收凸化的交配孔呈椭関的菱形囊内底部右—个分离询长椭関形交配刺。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的代数随温度、湿度、食料等坏境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温暖地区一年发生4~6代,寒冷地区一年发生2~3代。在江西,此虫从越冬幼虫到次年6月出现第一代成虫,大部分在田间产卵繁殖,7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7月底出现第3代戍出8

月底出现第4代成虫,9月下旬或10月上句出现第5代成虫,11月上旬或中旬出现第6代成虫。

麦蛾大部分以老熟幼虫在粮粒内越冬,到次年春暖化蛹。在距粮面30cm以内羽化的成

虫,则爬出粮而进行交尾,交尾后24小时开始产卵;在粮面深度一市尺以下羽化的成虫因

不能钻出粮面而死亡。在仓内产卵多产于粮堆表层,并多数产在稻谷的内外颖(稃)的间隙,

护颖与外颖的间隙;小麦的胚部、腹沟、顶部;玉米的胚部。在田间产卵时多数产在灌浆后近黄熟的稻、麦或玉米粒上。卵少数散产,多数集产,每块数粒至数十粒,每粮粒上能产卵一、二十粒。每雌虫产卵平均为86~94粒,多达389粒。孵化的幼虫一般从粮粒的胚部或损伤处侵人粮粒内蛀食,在粮面孵化的幼虫钻人粮堆侵人粮粒的深度,一般为

18 mm ~21mm 95%& 18mm以内。初孵化的幼虫耐饥能力为 3 d ~4d,若找不到食物则死亡。幼虫侵入粮粒

后边食边生长,至老熟化蛹前在蛀食成空洞的顶端与粮粒的皮层下咬成一个直径1mm~2mm 的羽化孔。这个孔仅留着一层薄薄的膜和外面隔开,孔的周围有的被咬穿,有的未咬穿,彼

此交错着,以备羽化后成虫顶破此薄膜从粮粒钻出。老熟幼虫将羽化孔凿好后,则结一白色

薄茧,在其中化蛹至羽化脱出。

麦蛾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1?35C,发育最低温度为10?12C。在温度30?33C,

相对湿度75%稻谷水分14.5?15%青况下,卵期为5?7d,平均为5.7d ;幼虫期15?21d , 平均16.2d 期期5d,完成一代发育的日数为25?33d。粮食含水量在9河下则不能生长。温度44C经6小时,各虫期均死亡。幼虫在低温一17 C中经25小时死亡。卵在10C以下即不能孵化。

经济意义:麦蛾是我国储粮的重要害虫,在我国长江以南为害严重。它以幼虫蛀人粮

粒,主要为害禾谷类籽粒,其中以小麦、稻谷、玉米受害最烈。被害粒的重量损失,小麦平均43.8%,玉米因籽粒大小不同,平均损失为13.1?24%且一般被害后的小麦、稻谷籽粒

几乎都丧失了发芽力。成虫善飞、对温度适应性较强,能在仓内和田间产卵繁殖,如小麦在

收获前被害率达0.26?2.06%。

分布:国内除新疆、西藏外,其余各省均有发现。

chi nen sis

足大部分红褐色。

雄虫触角栉齿状,雌虫锯齿状。前胸背板后缘中央有2个明显

的瘤突,每个瘤突上有Ma呷)个椭圆形白毛

斑,两个白毛斑多数情况下不融合。鞘翅表皮颜色及毛色在“明色型”和“暗色型”个体中

有很大区别:在“明色型”个体,鞘翅的基部及中部近外缘各有I个黑斑,其余皆为褐色;

在“暗色型”个体,鞘翅基部和端半部暗褐色至黑色,二者之间为褐色,常着生黄色毛,端

半部暗色区中间和其前端各有I条灰白色横毛带。臀板上主要着生灰白色毛。腹部第3?5

腹板两侧有浓密的白毛斑。后足腿节腹面内缘脊近端部的齿略呈棒状,两侧缘略平行,末端

钝圆。雄性外生殖器的阳茎细长;外阳茎瓣枪头状,基部缢缩;内阳茎的囊区有I对肾形骨

化板。

生活习性:在我国中部地区一年发生5?7代,在广东发生10?11代。以幼虫或成虫越冬,幼虫于次年春化蛹和羽化。成虫寿命短,在最适条件下一般不多于12d。雌虫喜欢将

卵产在光滑的种子表面,平均产卵约70粒。产出的卵带有大量的粘性物质,可牢固地粘附

在种皮上。幼虫孵化后直接穿透卵壳和种皮,垂直蛀入种子内,然后改成与种皮平行的方向

蛀食前进。幼虫共经历4龄。最适于幼虫发育的温度为32C、相对湿度为90%在不同条件

下,每完成一代一般需要20?67d,其中卵期4?15d,幼虫期13?34d,蛹期3?18d。最初几代一般都在仓内繁殖,当田间绿豆快要成熟时,成虫可从仓内飞往田间,将卵产于豆荚缝

隙内。在田间繁殖数代后,又随收获的豆子入仓继续繁殖。当温度在10C以下或高于37 C

时,发育不能进行。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绿豆、赤豆、豇豆、鹰嘴豆、兵豆等多种豆类,田间被害率有时高达43?69% 在中东,扁豆被害率高达70%

分布:国内绝大多数省区。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豆象科(Bruchidae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0 mm 一 5.5mm 。表皮黑色,仅触角基部

4 一 5节及前足与中足 胫节红褐色。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 1.5倍;侧齿着生于侧缘中央稍前处,齿尖指向后方;侧

缘在齿后凹入且外斜。鞘翅两侧缘近平行,长约为肩宽的

1.25倍,肩胛突出;每鞘翅基半 部有2 一 3个小白毛斑,端半部常有I 条白色斜毛带,两翅端半部的斜毛带构成 “八”字形。 臀板有明显的一对黑色斑。后足腿节腹面的端前齿大而尖。

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或地区豌豆象标本的触角、 足和毛被的颜色变异较大。 例如,来自中

亚的标本,臀板上的黑色斑不明显,雄虫触角全部黄色,雌虫触角基部5节和末节、前足和 中足胫节黄色;来自东亚和南亚的标本, 有的个体身体背面全部着生淡灰色毛, 无明显的暗 色毛斑和横带(可作为一个亚种 B. pisorum sb F.)。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I 代,以成虫在仓房缝隙、包装物内、豆粒内、树皮下和杂物内越冬。

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豌豆开花结荚时,成虫飞往田间取食花粉花蜜,交尾产卵。产 卵盛期约在5月中旬。卵散产于豆荚表面,每雌虫平均产卵 150粒。卵期5?18d ,平均8?

9d 。幼虫孵化后直接穿透荚壁蛀入豆粒。幼虫 4龄,幼虫期35?40d ,蛹期14?21d ,到7

月份成虫羽化后由籽粒钻出,但仍有部分成虫留在豆粒内越冬。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豌豆属的作物,对豌豆种子的侵染率可达

40%以上,为我国豌豆 种植业的一大害虫。此外,还为害以下各属的某些植物: 决明属(Cassi )、金雀儿属(Cytisus )、 山黧豆属(Lathyrus )、菜豆属(Phaseolus )、野豌豆属(Vicia )。

分布: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江苏、浙江、

安徽、广东、江西、湖南、福建、广西、云南。

8.蚕豆象 Bruchus rufimanus Boheman (图 8)

英文名:broad-bea n weevil

第I 节,第4节稍宽于第3节,第5节长大于宽,其余节稍横宽。前胸背板显著横宽,侧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0?4.5mm=表皮黑色,仅触角基部 4 一 5节及前足淡黄褐色。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豆象科(Bruchidae )

1成虫(仿 Bousquet ); 触角向后伸达前胸背板后缘,第 l 节长为第2节的2倍以上,第

3、第4节几乎等长,短于 图7豌豆象

位于侧缘中央,短而钝,水干外指向;侧缘在齿后的部分稍凹。鞘翅两侧缘近于行,长约为

肩宽的1.5倍,淡色毛形成明显的小毛斑, 在近小盾片处形成I 个大斑,在翅的端半部形成 不明显的弧形横带。臀板不横宽,上面的暗色斑不明显。 后足腿节腹面的端前齿钝, 近直角; 雄虫中足腿节远比前足腿节粗,中足胫节明显弯曲,具 3条纵脊。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I 代,以成虫在豆粒内、仓内角落、包装物缝隙以及在田间、 晒场、 作物遗株内及杂草或砖石下越冬,春季大量飞往豆田活动,交尾产卵。成虫需要补充营养, 取食蚕豆的花瓣和花粉。卵产于蚕豆嫩荚上,散产,每头雌虫产卵

35?40粒,最多可产96 粒。幼虫孵化后直接穿透荚壁蛀入豆粒内食害。 当蚕豆收获时,豆粒内的幼虫随豆入仓继续

为害。幼虫共4龄,蚕豆收获时幼虫多发育至 2龄。豆粒被蛀后,表面留有一个小黑点,即 I 龄幼虫的蛀入点。幼虫在豆粒内蛀成弧形虫道,接近老熟时又移动到种皮下,做一圆形蛹 室,并在豆粒上咬出I 个圆形的羽化孔盖,然后开始化蛹。成虫羽化后经过I ?2d 的静止期, 然后冲开羽化孔盖离开豆粒。卵期 7?12d ,平均9d ;幼虫期70?100d ;蛹期6?20d ,平均

14d 。

经济意义:为蚕豆种植业的大害虫。该虫主要为害蚕豆,在许多国家对蚕豆造成的损失

达20?30%解放前华东地区蚕豆种子最高被害率达 96% 一般为45%

除为害蚕豆外,蚕豆象还为害野豌豆属的多种栽培豆类以及以下属的个别种:山黧豆

属(Lathyrus )、兵豆属(Lens )、鹰嘴豆属(Cicer )、羽扇豆属(Lup in us )、豌豆属(Pisum ) 等。

分布: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苏、浙

英文名: coffee bea n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长角象虫科(Anthribidae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4.5mm 。卵圆形,背方隆起,暗褐色或灰黑色。触角

11节, 红褐色,向后伸越前胸基部;第 3?8节细长,末3节膨大呈片状,黑色,松散排列。鞘翅

行间交替嵌着特征性的褐色及黄色方形毛斑;不完全遮盖腹末,腹末外露部分呈三角形。

江、福建、安徽、江西、四川。

9.咖啡豆象 Araecerus fasciculatus (De Geer ) (图9) 图8 蚕豆象

生活习性:成虫活泼善飞。雄虫羽化后 3天达性成熟,雌虫羽化后 6天性成熟,成虫

羽化6天后开始交尾。产卵时,雌虫以产卵器在粮粒的胚乳部凿

I 个孔,然后产I 粒卵于其 中。每头雌虫产卵多至 130?140粒。在27C 及相对湿度 50?100%下卵期5?8d 。在27C 及

相对湿度60%勺条件下完成I 个生活周期需57d ;若相对湿度提高到100%则生活周期缩短为 29d 。幼虫脱皮3

次。该虫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22C,最适发育温度为28?32C ;最适相对湿 度为80%在相对湿度50?100%勺范围内咖啡豆象皆可发育。

经济意义:在仓内外皆可为害。在田间可为害可可、咖啡、肉豆蔻等,其中以可可受

害最重,咖啡次之。在仓内为害咖啡豆、玉米、薯干、干果及中药材等,以上物品常受害严 重。

分布:世内蒙古、辽宁、河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山东、江苏、 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青海。

10.印度谷螟(印度谷蛾) 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 )(图 10)

端,有的在端部分离并伸达前缘。 M 脉2根,

M 与C u1共柄的交点位于中横线外方, A 脉3根。

雄虫的抱握器长椭圆形,内侧近端部有一尖齿突。囊形突为抱握器长度|的咖啡豆象 1/2。爪形突不分 裂。阳茎粗壮长炮弹形。雌虫交配节近似矩形,前、后棒几等长,交配囊为不规则的袋形, 交配囊中有4个排列在一起的个骨化交配刺。

生活习性:每年发生4?6代。以幼虫在包装物及梁柱、天花板、缝隙或仓内隐蔽的角 落越冬,翌年春化蛹。成虫羽化后即行交尾和产卵,卵产于粮粒表面或包装物的缝隙中,单 产或集产,每头雌虫可产40?400粒卵,平均170粒,卵通常在交尾后 4天之内产完。成虫 寿命5?13d 。卵期2?17 d 。幼虫有5龄,幼虫期13?288 d 。老熟幼虫做茧,化蛹于其中。 蛹期4?33 d ,平均15 d 。在低于20C 或其他不利的条件下,某些幼虫可进入滞育,使生 活周期延长。在温度 18?33C 及相对湿度25?95%的范围内,印度谷螟可顺利地完成发育 和繁殖,最适条件为26?29C 和相对湿度70?75 %。1个月内虫口的最高增长速率为

30倍。

经济意义:为我国主要的储粮害虫之一,也是家庭最常发生的储藏物害虫之一。食性极长9?10m

片脊,下唇须向前

线与中横线之间为

生有紫黑色斑点。 R 3与R 4愈合,

* 斑螟科

ff

?,静止时连翅

员前有一锥状鳞

前、、后翅缘毛 F 明显,R 脉3根,

脉妮根,C u 脉2根,A 脉1根。后翅'R 与S c + R 1 自基部即愈合至翅

杂,可为害各种谷类及其制品、豆类、油料、种子、干果、药材及昆虫标本等。幼虫喜食粮食的胚部及表皮,并吐丝结网,严重损坏储粮的品质。

分布:全国各省区。

图10印度谷螟

1.成虫(仿Joan

Martin);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种三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三) 21.亚扁粉盗(图21) 英文名:depressed flour beetle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形态特征:体长2.5—3.0毫米,宽0.9—1.0毫米,红褐色,有光泽。头部中纵凹浅,多少明显;颊高于唇基,向后突出,从背方遮盖复眼端部区域;复眼多数情况下小,腹面观,复眼间距为其横径的2.7—4.1倍。前胸背板横宽,两侧略圆至两侧近平行,刻点小而颇密,近两侧的刻点稀,在两侧基半部通常有无刻点小区。鞘翅稍扁平,有刻点行,刻点小而密,行间有一列刻点,部分个体内侧的行间有两行不规则刻点。 生活习性:该种大量生活于树皮下。在仓库内,通常与玉米象等其他害虫生活在一起,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常发生于谷物及谷物制品中。此外,也发现于生姜、花生和椰子仁干等货物内。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内蒙古、河北、山东、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图21亚扁粉盗 22.姬粉盗Palorus ratzeburgi Wissmann(图22) 英文名:small-eyed flour beetle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宽0.9—1.0毫米,褐色至暗褐色,有中等强的光泽。头布中等密的刻点;颊不突出不隆起,与唇基几乎位于同一水平,稍高于触角着生处;复眼小,背面观,复眼长度不大于小盾片的宽度;眶上脊十分突出。前胸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位于近端部,有时两侧缘近平行;中区刻点小,刻点间距约为4—5个刻点直径,两侧刻点粗大,刻点间距为1—2个刻点直径。鞘翅有刻点行,行间扁平且有1行刻点。 生活习性:大量生活于树皮下。在粮仓内也普遍发生,取食谷物象虫形成的粮食碎屑,因此多与玉米象、米象生活在一起。 相对湿度在70%以下时,幼虫期随湿度增加而缩短。但当相对湿度70%以上时,大量霉菌滋生,对食物有影响。在25℃及30℃的温度下,幼虫能耐干燥的条件,在相对湿度20%时仍能正常发育,但在相对湿度10%的条件下不能发育。在30℃及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幼虫也不能完成发育,可能由于霉菌大量滋生之故。 经济意义:为第二食性害虫,取食储藏的谷物及面粉等。 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图22姬粉盗 23.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Linnaeus)(图23) 英文名:granary weevil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 2011-09-06 九宫阁阅 4229 转 103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 储粮害虫及其防治基础知识(一)概述 1、储粮害虫:危害储藏粮食及其产品的有害昆虫称为储粮害虫。严格说储粮害虫是在储粮环境中进行繁殖的一类昆虫,还包括螨类、鸟类、啮齿动物及其一些节肢动物。所以豌豆象不能算作储粮害虫。 把捕食、寄生这些害虫的天敌称之益虫或储粮害虫的天敌昆虫。 2、储粮害虫的分类地位: (1)储粮害虫隶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 (2)储粮螨类隶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亚纲。 3、储粮害虫的危害:直接损失是粮食质量损失,一般国家粮库粮食损失为0.2%,农户粮食损失为6%~9%。间接损失是使粮食营养、种用品质降低;危害仓库、厂房和包装物;污染粮食,影响健康等。 4、储粮昆虫的生物学:

1、储粮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

(1)甲虫类幼虫的外部形态:头部无复眼,胸部无翅,虫体呈“肉虫”状。常分为无足式(无足型)、弯弓式(蛴螬型)、爬虫式(丙式)。

(2)蛾类幼虫的外部形态:体型单一,多白色,多足型,称“毛虫式”幼虫。 3、螨类的形态:体躯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个体微小,体躯分节不明显,无翅,无复眼。以粉螨危害最严重。 (三)保粮方针和储粮害虫防治原则 1、保粮方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2、防治方法:机械防治、习性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3、防治原则:安全、经济、有效。“安全”是前提,“经济”是要求,“有效”是目的。 4、常用防治方法:(1)“三防”即设立防虫线、防虫帘、防潮门来提高防虫效果。(2)“三低”保粮即低药、低氧、低温。 (四)虫粮等级划分(单位:头/公斤)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1.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图1) 英文名:ric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在我国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一52d,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一40d。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幼虫在寄主蛀食为害,经历4龄。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一6.5d,幼虫期18.4 d一22d,蛹期8.3 d一14d,预蛹期3d,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一40d。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在21℃下需43d,在18℃下需96d。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米象发育的温度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 图1米象 1.成虫; 2.雄虫阳茎; 3.雌虫“Y”形骨片;2 3 1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得防治方法 一、储粮害虫防治得原则 在粮食储藏得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时加以注意。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害造成损失。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就是"预防为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不能等到害虫已经严重发生,粮食已经受到重大损失时再去除治。而应当就是对无虫粮注意采取防虫措施,防止害虫侵入粮食繁殖为害。对于发现有少量害虫得粮食,应根据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彻底除治害虫,使它不会大量繁殖为害,这样,也就起到了防得作用。 防治储粮害虫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治法,即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得习性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得化学防治法与利用生物进行防治得生物防治法。其中有些方法很适合防治农村储粮害虫使用。我们防治储粮害虫不应只依靠一种方法,而应根据时间、条件将各种适宜得方法恰当地配合起来使用,使我们能够用最少得人力、物力即可达到有效得防治得目得,在选用防治方法时,应应注意对人得安全性。也就就是说储粮害虫得防治应采用综合治理得措施,应采用安全、经济、有效得方法。 二、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就是利用一些物理得方法直接杀死储粮害虫,或恶化储粮害虫得生活环境,抑制储粮害虫得发生发展,或用机械方法将害虫与粮食分开,防止或减轻害虫为害得一种方法,以达到确保粮油安全得目得。 储粮害虫得生活环境中,有三个重要因素。一就是温度,二就是湿度,三就是空气。利用改变这三种因素,使它不适合储粮害虫得生活,或使害虫死亡,就可以达到杀死或抑制害虫危害储粮得目得。 物理防治得方法很多,如利用高低温杀虫,利用电离辐射杀虫,利用压盖密闭方法杀虫,利用改变空气成分即气调方法杀虫,利用真空或高压杀虫,利用光能、声音杀虫等。以上许多方法中,有些方法很适合在农村得条件下使用,例如粮食趁热入仓密闭杀虫,"套囤"防治豌豆象,"泥麦堆密封防治麦类害虫"与密封自然降氧杀虫等方法。在第三章"粮食入仓"一段中作为粮食入仓时得处理方法已详细叙述,这里只对未叙述得方法加以介绍。 (一)利用高低温杀虫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2

产品标识管理制度2 1.目的: 利用适当的标识,使得在各流程阶段能够正确地鉴别产品状况,并在反馈时能顺利地追溯到各阶段的作业记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流程阶段的产品。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生产制程中物料、半成品或成品的标识。 3.2 品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 4.定义: 5.作业内容: 5.1.1原材料/包装材料/外购/外加工品/客供品由仓库人员点收,放于待检区,并粘贴[物料标识卡],填写材料品名、数量、 入厂日期等内容。IQC检验时,材料标识于“检验中”一联,检验合格后签字确认,并填写保质期、批号等内容,通知仓库人员将 合格物料转移至指定区域,保留“合格”一联。检验不合格时, 用红色[异常品标签]标识后放入不合品区。 5.1.2 生胶,药粉备好后,由作业员统一放入塑料筐后再放入[胶料生产流程卡],品管检验员依《主材/助剂/促进剂称量作业看板》

确认称量结果,检验合格后在[胶料生产流程卡]签字.检验不合格由检验人员在[胶料生产流程卡]上贴红色[异常品标签],并放入异常区。5.1.3流变检验合格的胶料,由检验人员在[胶料生产流程卡]中盖“合格”章,并填写流变检测结果。对于流变检验不合格的,由检验人员在[胶料生产流程卡]上贴红色[异常品标签],并放入异常区。 5.1.4 硫化检验合格的产品,由硫化抽验员在[产品生产流程卡]的“硫化抽验状况判定“栏目中填写OK,并记录检验结果,填写完成后将[产品生产流程卡]放入相应产品筐的PE袋中。 5.1.5 硫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由抽验员用红色[异常品标签]标识,放入异常区。若属于尺寸、硬度不合格时,还需在[产品生产流程卡]“硫化抽验状况判定“栏目中填写NG。 5.1.6 修整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放于红色不良品篮。 5.1.7 抽验合格的产品,由抽验员在[产品生产流程卡]“修整抽验判定”栏目中填写OK,然后将[产品生产流程卡]放入产品筐PE袋中;抽验不合格时,填写[返工通知单]并通知修整人员及时返工,无法及时返工的,放置于不合格区。 5.1.8

储粮害虫防治复习过程

储粮害虫防治

储粮害虫防治 储粮害虫防治是做好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巩固、发展与提高四无质量,确保储粮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防治储粮害虫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坚持“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把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储粮安全。 综合防治方法,包括:清洁卫生防治,检疫防治,习性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 ㈠清洁卫生防治 1、清洁卫生防治的范围: 防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从粮食收获、脱粒、整晒到入库、储藏、调运、加工、销售等各个流转过程,以及运粮工具包装器材,生产设备,储粮场所等都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2、清洁卫生防治的方法: (1)清洁卫生: ①凡是存放粮食的仓、厂、店都要保持清洁。 ②器材室、装具修理间、饲料库、晒场等的卫生。 ③包装器材、用具、机械、运输工具等卫生。 ④粮油仓房坚持空一仓、清一仓。 (2)消毒工作: ①空仓消毒。

②加工厂消毒。 ③器材、用具消毒。 ④环境消毒。 (3)改造工作;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的同时,做好仓厂内外环境的改造工作。 (4)隔离工作:在做好前三项工作以后,要防止害虫再度感染。 ①要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做到四分开。 ②储粮场所周围喷布防虫线。 ③虫粮、虫杂及时处理。 ④包装器材用具专仓保管,不能储入粮食仓房内。仓内检查的必须用具,应专仓专用。 ⑤工作人员在检查粮情时,先查无虫粮再查有虫粮防止人为传播。 ㈡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高温或低温作用,破坏贮粮害虫生理机能,改变它的生活条件,使其死亡或抑制其生长发育与繁殖。 1、高温杀虫。 (1)日光曝晒法:曝晒不仅可杀虫,还可降低粮食水分。除大米、花生仁、豆类、粉类外,其余粮食均可曝晒。 (2)烘干杀虫法。 (3)蒸汽杀虫法。 (4)沸水烫杀法:多用于器具杀虫。粮食只有少数品种才能用此法,如染有豆象的蚕、碗豆。

储粮害虫防治

储粮害虫防治 储粮害虫防治是做好粮食储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巩固、发展与提高四无质量,确保储粮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防治储粮害虫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坚持“安全、经济、卫生、有效”的原则,把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全面地、系统地综合防治措施,才能确保储粮安全。 综合防治方法,包括:清洁卫生防治,检疫防治,习性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 ㈠清洁卫生防治 1、清洁卫生防治的范围: 防治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从粮食收获、脱粒、整晒到入库、储藏、调运、加工、销售等各个流转过程,以及运粮工具包装器材,生产设备,储粮场所等都必须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2、清洁卫生防治的方法: (1)清洁卫生: ①凡是存放粮食的仓、厂、店都要保持清洁。 ②器材室、装具修理间、饲料库、晒场等的卫生。 ③包装器材、用具、机械、运输工具等卫生。 ④粮油仓房坚持空一仓、清一仓。 (2)消毒工作: ①空仓消毒。 ②加工厂消毒。 ③器材、用具消毒。 ④环境消毒。

(3)改造工作;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的同时,做好仓厂内外环境的改造工作。 (4)隔离工作:在做好前三项工作以后,要防止害虫再度感染。 ①要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做到四分开。 ②储粮场所周围喷布防虫线。 ③虫粮、虫杂及时处理。 ④包装器材用具专仓保管,不能储入粮食仓房内。仓内检查的必须用具,应专仓专用。 ⑤工作人员在检查粮情时,先查无虫粮再查有虫粮防止人为传播。 ㈡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高温或低温作用,破坏贮粮害虫生理机能,改变它的生活条件,使其死亡或抑制其生长发育与繁殖。 1、高温杀虫。 (1)日光曝晒法:曝晒不仅可杀虫,还可降低粮食水分。除大米、花生仁、豆类、粉类外,其余粮食均可曝晒。 (2)烘干杀虫法。 (3)蒸汽杀虫法。 (4)沸水烫杀法:多用于器具杀虫。粮食只有少数品种才能用此法,如染有豆象的蚕、碗豆。 2、低温杀虫:储粮害虫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所以低温杀虫必须掌握三个原则:一是低温的强度要大;二是作用的时间要长;三是在未趆冬之前进行。 (1)仓外簿摊冷冻法。 (2)仓内通风冷冻。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四) 31.四点谷蛾 :Tinea tugurialis Meyrick(图31) 分类地位:鳞翅目 (Lepidolptera) 谷蛾科 (Tineidae) 形态特征:体长~,翅展长~,灰褐色。头顶有一簇直丛毛。复眼黑色、无单眼。下梭形,翅端稍尖,翅面淡灰褐色,在外横线中央,有一黑斑点,中横线有一上、下并列的黑斑点,内横线近后缘有一大黑斑点。 生活习性:成虫在温带地区常于3月底至4月初发现。成、幼虫均喜栖息在粮仓墙基、堆垛边角、加工厂副产品库、有地脚粮的提升机底座等处。成虫爬行迅速,老熟幼虫常吐丝缀粉屑群集结茧化蛹越冬。 经济意义:主要以幼虫危害面粉、米糠、地脚粮、淀粉、药材等,是米、粉加工厂常见的储粮害虫。 分布:国内除西藏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发生。 图31四点谷蛾

32.粉缟螟P yralis farinalis Linnaeus(图32) 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8毫米,翅展17毫米,雌体长11毫米,翅展25毫米。复眼黑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网状纹,具单眼。下唇须发达,伸向前方,喙发达约为下唇须长的4倍。前翅宽大呈三角形,近内横线和外横线处各有一白色波带状带纹,其中内横线的波状带纹中段略向外方凸出,内横线内方外横线为赤褐色,两横线之间为淡黄色,翅脉R3-5共柄,缺1A和3A。后翅淡黑色,也有不明显的白色波带状带纹,翅脉R S在中室外有一小段与S C+R1靠近,M2和M3共柄。 雄外生殖器抱握器呈片状末套形,外侧缘从端部至中段呈倾斜状。抱握器上着生短而稀疏的茸毛。囊形突较短,仅为抱握器长的1/6,爪形突不分裂,额形突出长,端部呈弯钩状,阳茎几乎与抱握器等长,其端部弯而尖。雌交配节横长方形,前棒较后棒长,交配囊长颈瓶形,囊内无交配刺,交配孔至阴道有一段骨化管道。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仓库上部木板、梁柱缝隙或地板、砖石、泥土下作强韧薄茧并潜伏其中越冬。越冬虫茧常聚集成团或连绵数尺不易剥落。越冬幼虫至翌春化蛹,成虫在6-10月相继羽化。成虫羽化后24-48小时即开始产卵。卵多产于粮粒或仓库包装品缝隙中,每雌平均产卵250粒。当温度在24-27℃、相对湿度89-100%时,每完成1代需41-45天。幼虫喜生活于高湿环境中以腐败食物为食,并吐丝辍粮粒作巢管居中为害。 经济意义:幼虫主要为害禾谷类、粉类、糠麸、花生仁、干果、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储粮害虫的防治技术 常见的贮粮害虫有米黑虫、黄粉虫、玉米象、豌豆象、蚕豆象、绿豆象、麦蛾、谷蠧、螨类等。主要防治方法: 一、农业措施 1、密闭防虫。用坛、缸、囤等贮粮的,可用塑料薄膜封口,扎紧并用稀泥密封。密封后, 可利用粮食旺盛的呼吸作用,逐渐将氧气耗尽,造成一种缺氧后低氧状态,抑制害虫的繁殖,从而达到安全贮粮。 2、压盖防虫。主要用于防止蛾类害虫,尤其是麦蛾。将粮食压盖好,使蛾类成虫无法交尾 产卵,不能繁殖出幼虫危害粮食。压盖时间在新收的粮食入仓后立即进行。将晒干的沙子装入麻袋或塑料袋,平整地铺放在粮面上,使压盖严、紧、密、实。也可在平整的粮面上铺一层牛皮纸,纸上均匀压盖10厘米—15厘米的草木灰。 3、花椒防虫。用一个小布袋,内装10—15克新花椒,放入贮粮的坛内,若是用缸、囤贮 粮,可多放几袋,用盖盖好,可有效地防止害虫感染。 4、曝晒杀虫。曝晒是以太阳辐射热作用于虫体,破坏虫体组织和生活机能,使害虫致死。 同时曝晒还具有防潮、防霉的作用。小麦、玉米、豌豆、蚕豆等粮食有害虫可用此法。 选择炎热晴天,将粮置于容易升温的晒场上摊晒。要薄摊勤翻,使粮温上升到48℃左右,并在这种温度下持续翻晒3—4小时,然后将粮食趁热聚堆,以保持堆内高温,即可将害虫晒死或闷死,待粮温下降到接近大气温度时,再除去杂质和死虫,然后入仓。 二、化学措施 用于杀灭贮粮害虫的药剂要经过严格选择,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爆炸和燃烧;二是能杀死多种害虫,没有残毒或残毒极微。目前农家使用的贮粮杀虫药剂主要是磷化铝。此药有粉剂和片剂两种。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汽产生磷化氢毒气,对害虫产生高效的毒杀作用。 1、粮面施药法要求粮堆高度在3米以下。具体做法是先测量粮堆体积及仓房空间部位容积, 计算出用药总量。根据每个投药点粉剂不超过200克,片剂不超过300克的要求,计算出投药点。投药点应均匀布置在粮面上。每个投药点要放置不能燃烧的瓦钵、瓷盆等装药器皿。施药完毕后,密闭门窗,熏蒸结束放气后,及时清除药剂残渣。 2、布袋埋藏法主要用于散装粮堆。按每点施药量将药剂装入小布袋内。每袋装片剂30—45 克;装粉剂20—25克。施药由里向外,用投药器把药包投入粮堆或深埋。每个药包拴一根细麻绳,一端留在粮面外,以便熏蒸放气后,按麻绳标志取出药包。 3、气流熏蒸法主要是根据粮堆内气流状态,确定合理的施药部位,以提高药效。该法是用 塑料薄膜密封粮堆,采用低药量熏蒸。当平均粮温高于仓温3℃以上时,应在粮仓或粮堆下层施药;当平均粮温低于仓温3℃以下时,应在粮面施药;新入仓粮食各部位粮温接近,应采用均匀埋藏法,并在仓门及四角增加施药点。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作者:————————————————————————————————日期:

常见的储粮害虫 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 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有些害虫如豌豆象一年只完成一代的称为"一年一代"。有些害虫一年可能发生两代或多代。粮食中生了害虫,我们往往会看到有成虫、有幼虫、也有蛹,仔细检查,也会发一有卵。这种各个虫态同时存在的情况,我们叫它"世代重叠"。一种害虫在一年中成长发育的情况我们叫它'年生活史"。 储粮害虫种类不同,一年发生的代数也不相同,如豌豆象,一年只发生一代。但为害多种豆类的绿豆象和为害多处禾谷类粮食的玉米象,它们一年可发生多代。储粮害虫一年中发生的代数与气温和粮温有直接关系。同一种害虫在南方炎热地区发生的代数比在北方寒冷地区发生的代数要多。我们利用控制粮熳的方法就可以控制储粮害虫的繁殖,使它们发生尽量少的代数,甚至于不能正常发育繁殖。 二、储粮害虫类型的区分 储粮中的害虫有两大类,一类是昆虫,一类是和蜘蛛同类的螨类。

粮食管理制度

粮食管理制度 粮食管理制度 粮食管理制度 为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储备粮帐实相符,质量良好,存储安全,不断降低储粮管理成本,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安全保粮领导小组,主任对粮食安全保管工作负总责,实行岗位责任制,一级抓一级,所有库存粮食安全的保管,按仓号逐一落实到每位责任仓保管员。 二、粮食储藏管理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本着“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的防治原

则,积极开展“一符四无”百分考核活动,达到“四无”粮仓98%以上。 三、入库的粮食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中等以上标准,并坚持做到“不同等级、不同品种、新粮与陈粮”分开储藏。 四、粮情检查制度 定期检查:保管员对负责管理的粮食实行危险粮天天检查,半安全粮三天检查一次,安全粮食七天检查一次,所有粮仓按规定配齐电子测温装置,并使用微机检测粮情,每周检测一次,发放到每一个保管员,将检查结果完整准确的填写《粮情检查记录簿》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全面检查:每月由单位分管领导组织仓储人员对库存粮食进行定期全面检查。 五、对库存的粮食,应根据不同季节和粮食品种储存方式,采用不同的保粮技术,对度夏的粮食采用“双低”或“三低”储存法,利用熏蒸设备对虫粮进行处理;冬季可利用机械通风设备进行降温处理,夏季可减少熏蒸次数,降低粮食的

污染,相对提高粮食质量,降低保管费用。 六、严格熏蒸杀虫审批制度,采取科学方法,提高杀虫效果,根据检查粮情的虫情、虫种、密度大小,准确计算用药量,建立熏蒸记录档案。 七、保管员要做好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有关帐卡、凭证填写要规范、完整。及时、准确、真实的填报库存报表。对出库的粮食,按照规定如实填报损溢报单,对不同仓号、不同货位的粮食损溢不能相互冲抵。 八、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及储粮害虫的防治工作,对仓内外卫生定期清理及检查,对环境、仓内外定期消毒,为安全储粮打好基础。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储粮害虫防治的原则 在粮食储藏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虫害问题都应随时加以注意。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害虫大量繁殖为害造成损失。因此在储粮害虫防治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预防为主",理由很简单,因为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不能等到害虫已经严重发生,粮食已经受到重大损失时再去除治。而应当是对无虫粮注意采取防虫措施,防止害虫侵入粮食繁殖为害。对于发现有少量害虫的粮食,应根据情况,尽早采取措施、彻底除治害虫,使它不会大量繁殖为害,这样,也就起到了防的作用。 防治储粮害虫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物理机械防治法,即利用害虫习性进行防治的习性防治法;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化学防治法和利用生物进行防治的生物防治法。其中有些方法很适合防治农村储粮害虫使用。我们防治储粮害虫不应只依靠一种方法,而应根据时间、条件将各种适宜的方法恰当地配合起来使用,使我们能够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即可达到有效的防治的目的,在选用防治方法时,应应注意对人的安全性。也就是说储粮害虫的防治应采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应采用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二、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物理机械防治是利用一些物理的方法直接杀死储粮害虫,或恶化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抑制储粮害虫的发生发展,或用机械方法将害虫与粮食分开,防止或减轻害虫为害的一种方法,以达到确保粮油安全的目的。 储粮害虫的生活环境中,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温度,二是湿度,三是空气。利用改变这三种因素,使它不适合储粮害虫的生活,或使害虫死亡,就可以达到杀死或抑制害虫危害储粮的目的。 物理防治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高低温杀虫,利用电离辐射杀虫,利用压盖密闭方法杀虫,利用改变空气成分即气调方法杀虫,利用真空或高压杀虫,利用光能、声音杀虫等。以上许多方法中,有些方法很适合在农村的条件下使用,例如粮食趁热入仓密闭杀虫,"套囤"防治豌豆象,"泥麦堆密封防治麦类害虫"和密封自然降氧

储粮害虫熏蒸剂和防护剂的研究概况

储粮害虫熏蒸剂和防护剂的研究概况 胡 刚1,徐汉虹2,胡 林2 (1.安徽大学化学系,安徽合肥 230039; 2.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642) 摘 要:综述了储粮害虫熏蒸剂和防护剂的应用现状,对化学合成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 剂、昆虫信息素、植物性杀虫剂等研究成果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储粮害虫;熏蒸剂;防护剂 中图分类号:Q965.9 O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62(2001)04-0094-08 0 引 言 在粮食的储藏过程中,因害虫大量繁殖常常导致粮食的严重污染和损失。目前最为有效和经济的防治虫害的手段是化学药剂熏蒸法和施用防护剂法。熏蒸可以迅速地大规模地歼灭害虫,防护剂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虫害的发生。 储粮害虫防治有其特殊性,它与农作物害虫防治相比,在防治战略、防治背景和防治方法的安全性评估上与之有较大区别。在防治战略上,农作物害虫防治可以采用害虫综合治理的控制战略,将虫害控制在经济限阀之下;而储粮害虫的防治战略是全部杀灭战略,要尽可能避免幸存的害虫将其抗性基因遗传给后代而导致害虫抗性增强。在防治背景上,有别于作物害虫处于自然环境中,储粮害虫完全置于人工环境之中,人为可控制的因素增加,相应的可选择的控制方案多样。在安全性评价中,农作物防治要求防治剂对非靶标植物、动物以及环境如土壤、水源污染等影响最少,农药的残留问题也因在自然界环境下农药的降解而不显得格外突出;相反,因粮食将变成食品进入人体,人们对熏蒸剂和防护剂的残留毒性的要求远比作物和林业用药高,能通过残留及卫生学评价的储粮害虫杀虫剂极为有限,新的储粮害虫熏蒸剂和防护剂的应用远滞后于作物杀虫剂开发速度。 目前储粮害虫熏蒸剂和防护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正确有效地利用好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熏蒸剂和防护剂,通过施用方法和剂型的改进,有效地杀灭害虫,避免害虫抗性的发展,尽可能地延长现有杀虫剂的使用寿命;其次是将现有杀虫剂包括化学合成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信息素、植物性杀虫剂等研究成果应用于储粮害虫的防治。本文拟就熏蒸剂及防护剂的研究及剂型改进概况作一介绍。 收稿日期:2001-05-16 基金项目:中华农业科教人才基金资助项目(98-03-B-06) 作者简介:胡刚(1968-),男,安徽宁国人,安徽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2001年12月 第25卷第4期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December 2001Vol.25No.4

仓储害虫大全附防治方法

本章重点容:象甲和豆象甲类(△:玉米象、米象、谷象;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谷蠧、谷斑皮蠧;谷盗类(△: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大谷盗);蛾类(△麦蛾、印度谷螟、一点谷螟、粉斑螟蛾、米黑虫);螨类(腐嗜络螨)。 上述各主要储粮害虫(害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为害、生活史和习性、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方法。 储粮害虫指在粮仓、加工及运销过程中为害贮藏粮食、油类、豆类等及其加工品的害虫(螨),亦称仓库(储)害虫。至今全世界已定名的储粮害虫(螨)约600多种。我国的储粮害虫有383种,其中昆虫纲242种,螨类141种,专门为害粮食的约有30多种,包括一些重要的国、外检疫对象。据统计,全世界储粮害虫造成的损失约为5-10%。它们不仅直接食害粮食造成数量上的损失,同时还混入大批排泄物和分泌物(虫皮、虫尸、虫粪等)、吐丝连缀粮粒等污染粮食,引起粮食发热和霉变造成粮食品质及营养价值的降低,甚至无法食用或有毒;降低种子发芽率;在国际贸易中降低收益及国家外贸声誉等。因此,大力防治储粮害虫,保证粮食不受虫害和安全储藏,是关系“米袋子”和国泰民安的大事,在目前国家粮库扩容、规模化、规化的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储粮害虫的发生为害(生态)及防治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种类多,分布广泛,为害场所多样。大多害虫、害螨为世界性害虫,其活动场所包括动、植物及产品仓库、加工厂、运输工具、携带者及载体,甚至如图书馆、博物馆、药店、食品店、厨房等。 2、食性广。一般皆多食性,蚕豆象、豌豆象等例外; 3、生态系基本封闭,环境稳定↓↓(1)食物充足,运动器官退化;(2)天敌种类及数量少;(3)小气候较稳定;(4)储粮干燥。 4、为害方式多样(蛀食、剥食、侵食、缀食),不易被发现,与粮食理化性状等关系密切↓↓防治困难; 5、传播方式主要以人为传播(如仓、厂日常清洁、消毒管理不善、调运检疫不力)为主,自然传播为次(包括主动传播—自行飞传;被动传播—由鼠类、昆虫、鸟类等携播); 6、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繁殖期长,且多无越冬现象(大多仓虫被认为来源于亚热带,一般不具有滞育习性,对低温缺乏抵抗力); 7、抗逆性及耐饥力强。如大谷盗能耐饥2年,皮蠹类能耐饥3-4年,谷斑皮蠹的休眠体能耐饥8年。 依据发生为害特点,储粮害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依取食粮粒的程度可分为 1、初期性害虫。凡在仓中发生最早、能为害整粒原粮的均属此类,如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储粮害虫—玉米象、谷蠹和麦蛾等; 2、后期性害虫。凡在仓多发生在初期性害虫之后、只能为害初期性害虫吃剩的碎粮、粉屑的害虫种类,如锯谷盗、长角扁谷盗、印度谷螟等; 3、中间性害虫。既能为害整粒原粮,又能为害碎粮、粉屑的害虫种类,如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等。 (二)依粮层为害位置可分为 1、自上层及外表至下层及部。是蛾类幼虫具有的特点,因其成虫体型大、柔软、善飞,一般具正趋光性,适于在上层及外表活动产卵。 2、自下层至上层。是甲虫类具有的特点,因其个小、体硬、善爬行,一般具负趋光性,粮食下层较黑暗且易于隐匿。 3、自外表至部。是螨类具有的特点,因其个小、体软,喜向外爬。 (二)依为害场所可分为 1、不能在仓繁殖,必须依赖仓外田间食物繁殖,但幼虫可随寄主带入仓完成发育,如豌豆象。 2、兼在田间和仓繁殖为害。如绿豆象、米象、麦蛾等。 3、仅能在仓繁殖为害。绝大多数储粮害虫如此。 第一章初期性害虫

部分储粮害虫高清图

锈赤扁谷盗 成虫特征 体长约2毫米,比长角扁谷盗稍大些。形态特征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有如下主要区别。触角较短,雌、雄两性的触角均为念珠状;前胸背板呈倒梯形,后缘明显地比前缘为短。 形状和长角扁谷盗对比 栖息场地和习性 栖息场地和习性与长角扁角盗相似。 生活周及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锈赤扁谷盗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5℃。在温度32℃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完成其生活周约需25天。 卵—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幼虫—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但腹部末端的臀叉的两臂向内弯曲。幼虫一般要脱皮四次才能老熟,幼虫化蛹前不结茧。 蛹—形态特征和发育情况与长角扁谷盗相似。 成虫—锈赤扁谷盗和长角扁谷盗同属于扁甲科,扁谷盗属,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 谷蠹 体长约3毫米,圆筒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略有光泽。头生在前胸下面,从背面不能看到,也即头被前胸背板所掩盖。前胸背板上方有许多小瘤突。鞘翅长,上有很深的刻点行。 谷蠹成虫背面 谷蠹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是发热的粮堆或仓库木板。第二年4月,越冬的成虫开始活动,一般在7月产生第一代成虫,8、9月产生第二代。此时谷蠹已大量繁殖,危害严重。

谷蠹是我国重要储粮害虫之一,危害各种储藏的粮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谷蠹所造成的储藏谷物的重量损失要比玉米象或谷象大得多。谷蠹幼虫是蛀食性的,在粮粒内部发育,被害的粮粒被蛀成空洞。谷蠹还有钻蛀木头的习性,喜欢在木板内潜伏、化蛹,对仓库木质结构有严重的破坏。 玉米象 身体长3.0到4.0毫米,圆筒形,赤褐色或黑色,无光泽。翅上有4个颜色较浅的黄色斑点。头部明显伸长成象鼻状。 成虫在谷粒外面生活,以粮粒为食。雌虫产卵时,先在粮粒一端用其“鼻”凿一小孔,然后在孔内产一粒卵。卵孵化为幼虫,即在粮粒内蛀蚀并逐渐蛀入内部。其卵、幼虫、蛹均在一粒粮食中发育,直至变为成虫爬出粮粒。成虫能飞,爬得很快,有假死性。到冬天,成虫爬到粮仓外面,在向阳处的石块、垃圾、树皮等底下越冬。来年春天,在仓外越冬的成虫爬回到仓库,继续危害储藏的粮食。玉米象是重要的第一食性储粮害虫,又叫蛀蚀性储粮害虫,危害稻谷、麦类、高粱、玉米以及油料、薯干、中药材、粮食制品等储藏物,是我国头号储粮害虫。赤拟谷盗 体长约3到5毫米,长椭圆形,颜色较深,褐黑色或锈赤色,稍有光泽。鞘翅上有纵行刻点。 赤拟谷盗成虫背面 成虫能飞,在气温高的环境里更善飞。一年发生4到5代,常以成虫越冬。成虫有假死性。 赤拟谷盗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储藏物害虫,危害稻谷、小麦、大麦、大米、小米、面粉、挂面、玉米、高粱、豆类、油料以及中药材、中成药、干果、酒曲等储藏物。以面粉受害最为严重。 锯谷盗 体长2.0-3.5毫米,扁平,棕褐色。胸部两侧各有 6个锯齿,所以又叫锯胸谷盗。锯谷盗是重要第二食性害虫(又叫次食性害虫),喜欢吃破损的谷粒以及谷物碎屑及粉末,往往在玉米象等危害发生后相继发生。可在稻谷,小麦,玉米,高粱,面粉以及仓库缝隙等处发现。 成虫爬得很快,并有向上爬的习性,很少飞翔。由于身体扁平,所以容易钻入仓库缝隙和打包不紧的包装内。成虫可活6个月到3年,锯谷盗对杀虫剂有抗药性,是不易“根除”的储粮害虫之一 咖啡豆象 体长3—4毫米,椭圆形,暗褐色。鞘翅上有成行细而密的刻点,表面密生黄褐色细毛,并形成有规则的圆形花斑。 成虫善飞,能跳,有假死性。咖啡豆象的适应能力较强,产卵较多。随着粮食贸易的增长和调运的频繁,此虫可进行远距离传播。 咖啡豆象不仅危害储藏的玉米、面粉、干果、甘薯片等储藏物品,而且严重加害中药材,是我国中药材的主要害虫。在咖啡产区,它是咖啡豆的主要害虫。据调查,有近50种中药材受到咖啡豆象的危害,其中以麦冬、党参、防风、山药等危害尤为严重,有些甚至把这些中药材蛀蚀一空,而丧失其药用价值。 绿豆象 体长约4毫米,椭圆形。体色不一,有“淡色型”和“暗色型”之分,但数目较多的是背面颜色大部分为褐色的“淡色型”绿豆象。复眼大,凸出。雄虫触角大而明显,为梳子状。

常见的储粮害虫

常见的储粮害虫 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 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虫的过程,都叫作"羽化"。化蛹到成虫出现的时间,我们叫它"蛹期"。不完全变态的储粮害虫,没有蛹期,它们从若虫最后一次蜕皮,直接变成成虫。成虫从"羽化"出来到死亡为止,称作"成虫期"。 储粮害虫从产出的卵变化到成虫,到再次产卵繁殖,叫作一个"世代"。有些害虫如豌豆象一年只完成一代的称为"一年一代"。有些害虫一年可能发生两代或多代。粮食中生了害虫,我们往往会看到有成虫、有幼虫、也有蛹,仔细检查,也会发一有卵。这种各个虫态同时存在的情况,我们叫它"世代重叠"。一种害虫在一年中成长发育的情况我们叫它'年生活史"。 储粮害虫种类不同,一年发生的代数也不相同,如豌豆象,一年只发生一代。但为害多种豆类的绿豆象和为害多处禾谷类粮食的玉米象,它们一年可发生多

粮食仓储管理制度

粮食仓储管理制度 第1篇:粮食仓储管理制度粮食仓储管理制度 (一)、粮食保管工作应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国家储备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等相关的文件操作规程。全面做好各项仓储管理工作,确保存粮安全。 (二)、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不断提高“四无”质量,积极使用储粮新技术,进行科学保粮。努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三)、严格执行粮情检查制度。坚持做到所有存粮七天一大查,三天一小查,不安全粮天天查,遇到暴风雨雪和讯期要及时检查。作到:粮情检查要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查有实效、查有记录。同时结合检查清卫、安全保卫、仓库牢固程度、防潮、防漏、隔热等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清洁卫生制度。坚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做到“仓内三净一平”,仓外“四不留”(杂草、垃圾、污水、散落粮)。做到天天清扫,七天一大扫,一月彻底扫。 (五)、害虫防治制度。严格按《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的规定检查和

防治害虫。虫粮处理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探索、研究新的防治方法,减少污染,降低费用。 (六)、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做好空仓、工具、装具、器材的消毒、隔离工作,保持防虫帘完整,及时喷洒防虫线,防止害虫交叉感染。 (七)、做好鼠雀防治工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布好防雀网、防鼠板等,定时投放毒饵、捕鼠工具,发现鼠雀及时捕捉、驱逐。(八)、安全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不得违章操作,确保安全。 (九)、做好各种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以仓为单位建立“粮情检查记录簿”、“储备粮油专卡”、“粮质检验记录簿”等。做好各项数据记录工作,保证数据准确、记录完整并及时存挡。粮食仓储管理制度 (一)、粮食保管工作应认真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国家储备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等相关的文件操作规程。全面做好各项仓储管理工作,确保存粮安全。 (二)、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四无粮仓”活动,不断提高“四无”

常见储粮害虫

常见储粮害虫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常见储粮害虫 2008年整理 一、储粮害虫的变态和世代 储粮害虫包括了昆虫和螨类两大类。储粮害虫的一生中要比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在变化的各个阶段,有的形态守全不相同,这种形态变化我们叫它变态。很多地区的农村中,对养蚕都十分熟悉。在蚕的一生中有四种虫态,首先由蚕子也就是蚕卵孵化出幼蚕,我们叫它幼虫,当幼蚕经过几次脱皮长大以后就会结茧变成蚕蛹,然后由蛹羽化出蚕蛾,这时我们叫它作成虫。这种在昆虫的一生中像蚕一样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虫态的变化,我们叫它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的幼虫和成虫的生活习性有可能完全不同。像蚕一样,蚕吃桑叶,而成虫蚕蛾什么也不吃。但有一些种类的储粮害虫,如甲虫类害虫等它们的幼虫和成虫都危害粮食。 另外一类储粮害虫,它们一生中只有卵、幼虫和成虫三个虫态,没有蛹期,我们叫综不完全变态。由于这种变态的幼虫和成虫在形状和食性方面,基本相同,我们管这种幼虫叫"若虫"。成虫和若虫的差别,主要是若虫滑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成熟。 由于储粮害虫有形态变化,就使得粮食中的储粮害虫看上去更五花八门,有不同种类的幼虫、蛹、甲虫、蛾子还有螨类。 储粮害虫在发育过程中,从成虫产下卵到孵化出小的幼虫所经过的时间叫作"卵期",幼虫从卵中破壳出来叫作"孵化"。刚从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第一龄"的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后变为"二龄"幼虫,以后每蜕一次皮,虫龄就增加一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期"。幼虫长大后,停止取食、不再生长时,叫作"末龄幼虫"或"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再经过蜕皮变成蛹时叫作"化蛹",幼虫从孵化到化蛹经过的时间叫"幼虫期"。成虫由蛹壳中脱壳出来,或是老熟的若虫又经过一次蜕皮变成成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种一

常见重要储粮害虫41种(一) 1.米象 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 )(图1) 英文名:ric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 形态特征:该种与玉米象极其近缘,外部形态十分相似。 成虫体长2.3~3.5mm 。圆筒状,红褐色至暗褐色,背面不发亮或略有光泽。触角8节,第2一7节约等长。前胸背板密布圆形刻点。每鞘翅近基部和近端部各有l 个红褐色斑,后翅发达。雄虫阳茎背面均匀隆起,雌虫的“Y"形骨片两侧臂末端钝圆,两侧臂间隔约等于两侧臂宽之和。 生活习性: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一年发生4一12代。在我国贵州省,一年4一5代,第一代和第四代的历期为42 d 一52d ,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历期为38 d 一40d 。成虫于4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雌虫每天产卵2一3粒,在适宜条件下雌虫一生产卵多达576粒。幼虫在寄主内蛀食为害,经历4龄。在25℃和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卵期4 d 一6.5d ,幼虫期18.4 d 一22d ,蛹期8.3 d 一14d ,预蛹期3d ,完成一个发育周期需34 d 一40d 。又据报道,在相对湿度70%的条件下,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在30℃下需26d ,在21℃下需43d ,在18℃下需96d 。成虫寿命约7一8个月,最多达2年之久。米象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7℃一34℃,最适温度为26℃一31℃;发育的湿度范围为相对湿度45%一100%,最适的相对湿为70%。 经济意义:严重为害各种谷物及种子、谷物加工品,还为害某些豆类、油料、干果和药材等。 分布:内蒙古、四川、福建、江西、贵州、湖南、云南、广东、广西。 2.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图2) 英文名:maize weevil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 )象甲科(Curculionidae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mm ,圆筒形,全体锈褐色至暗褐色,甚至黑色,背面稍有光泽。头部向前延伸呈象鼻状,称此为“喙”。雄虫的喙短粗,表面粗糙;雌虫的喙比较细长,表面光滑。触角膝状,无刻点,柄节长大,第3节与第4节长度之比约为5:3;端节呈长椭圆形,实际由第8、9两节好似愈合而成,故看起来象由8节组成似的。前胸背板端缘较后缘狭,与头部相连接的部分呈一窄领状,中央稍向后方凹入。在领状的后缘生有刻点,呈一横列,并生有,淡黄色叶状毛。整个前胸背板布着圆形刻点,中央仿沸有一隆起线似的,但有的个体不明显。鞘翅长形,后缘细而尖圆。两鞘翅刻点和隆起线不明显,约有13条纵刻点行。每鞘翅基部和端部各有一个橙黄色黄色的椭圆形斑纹。后翅发达,膜质透明。足三 图1米象 1.成虫; 2.雄虫阳茎; 3.雌虫“Y ”形骨片; 2 3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