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招标文件(正稿)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招标文件(正稿)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招标文件(正稿)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招标文件(正稿)

委托编号:YZ13GZ180-301008001 招标文件

项目编号:0835-*******N2711

项目名称: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

委托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

采购代理机构:广东元正招标采购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5日

目录第一部分投标邀请函

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内容

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

第四部分合同书格式

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旧村)基础数据调查项目采购编号:0835-*******N2711

广州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

广州城中村的形成和发展 2.1 广州城中村的形成原因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二元城乡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及其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乡村向城市过度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遗留下的产物。 城中村的真正形成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而逐渐形成的。李俊夫认为,城中村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前纯粹的农村聚落阶段、80—90年代的城—村过渡阶段和90年代以后完全的城中村阶段。[9】从广州市城中村的形成与发展看,这个分析是符合广州市的实际的。 2.1.1 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体制是城中村形成的制度性原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当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实施“城市”与“乡村”分属不同的机构管理体制。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城市”与“乡村”分属不同的机构体系管理,城市在对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真空,城市规划管理范围及建设管理法规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宅基地、留用地等的管理无效,这是造成城中村形成的根本制度原因。 2.1.2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是城中村问题形成的主要外部推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进入了快车道,城市本身的扩展,尤其是大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城市的向外扩张,加速了乡村向城市的过渡。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以面状外延式沿交通干道迅速扩展,越来越多原属于郊区的农村居民点被圈入城市发展用地范围,城市开始突破原有界限向外征地扩张,一部分城郊农村的土地被以国家的名义征用,受土地产权限及拆迁补偿等因素的影响,原农村居民点拆迁开发成本较高,政府和建设用地单位为降低补偿成本,在征地建设过程中只征空地,不征村落。致使农村土地转变成建成区后,农村人口、农村居住聚落逐渐成为都市海洋中的“孤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城中村问题。 2.2 广州城中村的发展现状

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word版本

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收 集清单

A 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A.0.1 村域辖区范围线。规划面积。 A.0.2 镇(乡)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与对本规划相关的上位规划和专项规划。 A.0.3 历史沿革、自然条件及地理位置。(镇志/统计年鉴) A.0.4 本村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 A.0.5 提供村基本农田分布情况,村域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本村庄建设用地现状,用地性质分类(至小类)。 A.0.6 本村庄现状人口状况(近五至近十年资料)。 A.0.7 本村庄建筑物现状,包括建筑物性质、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建筑年代。 A.0.8 本村庄公共设施规模和分布。 A.0.9 本村庄市政基础设施现状情况(包含道路、给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电信、环卫等)。 A.0.10 本村庄历史文化(传说、文化遗迹)、建筑特色、古树名木等资料。 A.0.11 本地区建设工程等造价资料。 A.0.12 本村庄地形图,比例尺为:1:500~1:2000;村域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1:5000。 航拍卫星图。 A.0.13 需与当地甲方即时补充资料(地形图上) ⑴村域界限 ⑵重要水文资料

⑶现状和规划道路情况(名称) ⑷核定工矿、仓储、农副各产业及规模以上林地、果林位置及范围 ⑸核定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位置范围。 ⑹核定震后保留,新建、拟建建筑位置及规模。 ⑺重要县级以上文物和古树名木保护情况 A.0.14 其他需要提供的规划依据和要求a.是否有地方关于村镇规划的技术规定b.当地政府关于此次规划的相关会议记录(比如产业机构调整的纪要等)。 A.0.15 近期建设项目清单。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及解决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5603867.html, 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问题及解决策略 作者:朱爽 来源:《消费导刊》2016年第09期 摘要:按照省、市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总体部署,双桥区从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高度,高效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四纵五横”路网拆迁、外八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城郊村改造等工程的拆迁任务,有效保证了全市重大专项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避暑山庄外八庙周边形成的自然村落建筑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突出,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影响了风景名胜和城市整体面貌。为更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原古城风貌、恢复历史风韵,市政府启动了外八庙周围环境整治及城郊村改造,工程因拆迁而涉及的村民安置房建设是 项重大民生工程。治理范围涉及我区狮子沟镇的5个行政村、4个社区和普宁寺门前片区(五村六片四社区),拆迁6063户,15564人。项目拆迁房屋建筑总面积136.91万平方米。 就北区回迁房建设实际情况看,按照协议到2013年底拆迁村民应全部实现回迁,但到目前,还没有一处回迁房具备回迁条件,百姓反映极其强烈。回迁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存在的重点问题 1.资金问题。我区回迁房建设资金主要是采取代建企业垫资的方式进行建设的,由于我区肩负100余亿元的债务,致使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及时拨付企业的工程款,最终形成了政府对代建企业巨额拖欠而直接影响了回迁房的开工建设。 仅外八庙五村回迁房建设(不含商业用房)债务总量达39.5亿元:(1)企业垫资1 5亿元;(2)后续工程款还需14亿元;(3)基础设施还需9亿元;(4)群众过渡费还需1.5亿元。巨额的资金缺口没有来源。 2.涉军问题。殊像寺村草庐沟、窑塞沟军分区靶场、普宁寺东侧等地块回迁房建设涉及到的军产问题,虽然均有双方认可的方案,但由于手续办理、与军方协调繁琐,进展缓慢,相关回迁房建设工程没有进度。 3.土地指标问题。城中村改造回迁房用地及联动商业开发用地指标需求量较大,但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公开出让地块土地指标欠缺,土地供求矛盾突出。

广州市“城中村”全面改造工作流程

一、全面改造方案编制阶段 (一)现状摸查 区政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改造范围现状进行摸查,现状摸查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现状:人口规模(本村、非本村民户数及人数)、村民及集体收入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城中村改制状况等; 2、用地现状: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性质(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等); 3、权属状况:土地权属(合法、违法)、房屋权属(合法权属、违法建筑); 4、建筑物现状:总量、分类建筑面积等; 5、留用地指标落实情况; 6、文物、历史文化街区、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等; 7、现状历史资料:图片、影像等。 (二)确定改造规划范围和改造范围 由区政府根据现状摸查情况和改造需要初步确定改造规划范围和改造范围。改造规划范围原则上为旧村庄的行政区划范围。以此为基础,结合所在地块的特点和周边规划路

网结构,整合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旧厂房用地)、废弃矿山用地、国有土地等周边土地资源,合理确定改造范围,实行连片整体改造。连片整体改造涉及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下简称“三地”)等,在“三旧”改造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土地位置调换等方式,对原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使用。市“三旧”改造办公室依据区政府提出的初步改造规划范围和改造范围,最终确定改造规划范围和改造范围。 (三)编制改造方案 区政府依据“三旧”改造规划指引、市“三旧”改造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组织编制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现状摸查情况。 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现行城乡规划、房屋权属及用途等情况(需取得区国土房管分局书面证明)。 2、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补偿安置原则、基准面积、改造成本(拆除成本、临迁费用、货币补偿费用、复建成本、保留建筑整饰修缮费、不可预见费用等)、回迁时序等。 3、融资模式。

XX部门资料收集清单Word模板

部门资料收集清单 首先希望公司办公室提供公司现行所有成文的规章管理制度一份,以下各部门提供的文件所指的规章管理制度特指该部门内部的规章管理制度 公司办公室: 1.公司所有成文的现行的规章制度 2.部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3.部门职责、部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 总工办: 4.部门内现有成文规章管理制度 5.部门职责、部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 智控事业部: 6.事业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7.事业部职责、事业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8.智控产品研制立项后的系统工程管理、计划、调度、采购、售后服务、转包生产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仪表事业部: 9.事业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10.事业部职责、事业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11.仪表产品研制立项后的系统工程管理、计划、调度、采购、售后服务、转包生产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半导体事业部:

13.事业部职责、事业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14.半导体产品研制立项后的系统工程管理、计划、调度、采购、售后服务、转包生产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传动事业部: 15.事业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16.事业部职责、事业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17.传动产品研制立项后的系统工程管理、计划、调度、采购、售后服务、转包生产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人力资源部: 18.部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19.部门职责、部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20.公司关于招聘、考核、薪酬、培训等的文件和规定 21.定员定编定额标准及管理、审批程序 22.关于劳动关系、再就业服务方面的政策 财务金融部: 23.部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24.部门职责、部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25.财务管理制度 26.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 27.有关投资融资、内部审计、价格成本管理制度 管理规划部: 28.部门内现有相关规章管理制度 29.部门职责、部门内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文件、所有人员基本情况表30.年度工作计划综合编制管理办法 31.各单位年度工作业绩考核资料 32.有关业务发展战略和规划 33.各单位年度计划 34.投资的监督、管理制度 35.公司上市过程中提交的能够公开的各种资料文件 市场营销部: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村落已逐渐位于中心城区之中,形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即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的存在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毋庸置疑,破解这一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消除体制障碍是关键,改革产权制度是根本。 一、“城中村”存在问题的分析 “城中村”是城市急剧膨胀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所产生的结果,其无序化建设和发展给现代城市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因土地制度的城乡差异,造成“城中村”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低,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屡禁不止,接吻楼、握手楼、贴面楼比比皆是。二是村内道路等级很低且不成体系,道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救护车难以进入,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极低。三是村内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脏、乱、差”现象严重,与城市景观极不协调。四是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大部分随城市发展涌入城市的外来人员多愿意选择租金较低、又接近就业地或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居住。结果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城中村”人口结构复杂,村民、外来人员、居民混合,“黄、赌、毒”等社会问题突出,各项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社会综合治理压力很大。五是传统农村文化尚未与现代城市文明接轨,私房出租的巨大收益并未带来村民素

质的提高,富裕之后不思进取,不工作、不读书的现象在中青年村民中蔓延。等等这些使“城中村”改造成为必然。 二、“城中村”问题形成的原因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现象,追根溯源,其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城中村”的主要成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户口迁移、粮食供应、就业安排、福利保障等方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乡分割明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不断扩充城市的区域空间,将城郊农村纳入统一管理,由于村落特有的独立性和封闭性,这些村庄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体制,即形成了城市里的农村社区——“城中村”。管理政策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行政管理制度条块分割,原有的行政区划缺乏科学性,被征用后的村镇始终未被国家同步从制度上纳入城市社区管理的范畴,在城市中逐步形成一个特殊区域,无法与城市同步协调发展。 (二)土地产权模糊也是城中村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由规定可知,我国存在国有产权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两种形式,一般而言,城市中实施国有产权制度,农村和城郊中采用集体产权制度。由于城市的向外发展,必然向农村扩张,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变得稀缺,土地

关于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城中村建设调研报告 城中村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加快城市化进度,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中村"改造运动正在进行当中。 一、城中村的来 从狭义上说,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城中村”具有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产物。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位于城市建成区内,早已没有农民户口和农业用地,早已改成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城镇管理,撤消了乡、村行政建制,已经没有农民集体财产和宅基地产权的地区。 第二种:村内已没有耕地。原自然村除宅基地以外的土地已被征用,变为城市建设用地,村内已无农民集体财产。虽然一些村已将农村村委会改为城市型居民委员会,农民也已农转非,成为城镇人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宅基地和房屋产权还是农民产权。 第三种:“城中村”现有土地产权还属于农村集体所有,

村民以非农收入为主。土地已经全部或大部份被国家征用,虽然村中农民已全部转为城市户口,但农民宅基地还未被征为国有,其土地本质仍未发生变化,这部分“村”至今仍然还是“村建制”,实行村的管理方式。甚至还有不少农民集体财产和村办企业经济实体。 第四种:还有部分耕地 ,仍是乡政府、村委会建制。还有不少人是农民户口。农牧种植业仍占一定比重的村落。 二、目前“城中村”的现状 根据20XX年的调查,我市主城建成范围内共有村庄402个,涉及村民约万人、万户,村庄占地面积约28km,建筑面积2276万亩。在这个402个村庄中,约有50%为“城中村”,50%为“城边村”。 大量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城不城”“乡不乡”成为目前城市的尴尬。城中村对我市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城市形象和卫生、环境上,还有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建筑没有章法,“握手楼”、“接吻楼”普遍存在。市里有关方面的一份公开材料中这样表述:城中村存在市政设施不配套、社会治安混乱、建筑安全和火险隐患突出等问题,部分城中村已成为滋生犯罪活动的温床。有的城中村内黑作坊、黑工厂泛滥,制假造假等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问题突出,造成诸多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对城市现代化发展形成严重障碍。

广州市“城中村”全面改造工作流程

市“城中村”全面改造工作流程 一、全面改造方案编制阶段 (一)现状摸查 区政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改造围现状进行摸查,现状摸查包括以下容: 1、社会现状:人口规模(本村、非本村民户数及人数)、村民及集体收入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城中村改制状况等; 2、用地现状: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性质(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等); 3、权属状况:土地权属(合法、)、房屋权属(合法权属、建筑); 4、建筑物现状:总量、分类建筑面积等; 5、留用地指标落实情况; 6、文物、历史文化街区、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等; 7、现状历史资料:图片、影像等。 (二)确定改造规划围和改造围 由区政府根据现状摸查情况和改造需要初步确定改造规划围和改造围。改造规划围原则上为旧村庄的行政区划围。以此为基础,结合所在地块的特点和周边规划路网结构,整合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特别是集体建设用地旧厂房用地)、废弃矿山用地、国有土地等周边土地资源,合理确定改造围,

实行连片整体改造。连片整体改造涉及的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以下简称“三地”)等,在“三旧”改造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土地位置调换等方式,对原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调整使用。市“三旧”改造办公室依据区政府提出的初步改造规划围和改造围,最终确定改造规划围和改造围。(三)编制改造方案 区政府依据“三旧”改造规划指引、市“三旧”改造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组织编制改造方案,改造方案包括以下容: 1、现状摸查情况。 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现行城乡规划、房屋权属及用途等情况(需取得区国土房管分局书面证明)。 2、拆迁安置补偿方案。 补偿安置原则、基准面积、改造成本(拆除成本、临迁费用、货币补偿费用、复建成本、保留建筑整饰修缮费、不可预见费用等)、回迁时序等。 3、融资模式。 公开出让(明确是否捆绑安置房建设)、自主改造、整村搬迁等; 4、资金平衡、筹措、运作方案。 5、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应达到修建性纤细规划深度;同事明确改造规划

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实施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一、市级部门文字资料部分: 2、市域农业区划及产业规划 3、市域各项专业规划说明书(交通、旅游、环保、电力、电信、燃气、广播等) 4、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5、市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6、市志 7、市总体规划(已收到) 8、市近期建设规划 9、市域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文件 10、农村电网改造规划说明书 精彩文档

二、镇乡收集文字资料清单 1、本镇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2、本镇乡近5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本镇乡近5年统计信息年报表 4、本镇乡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 5、上版本镇乡规划资料 6、本镇乡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农村电网改造规划说明书 7、镇(乡)志 8、本镇乡上年度农村统计报表 9、本镇乡上年度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安排报告 10、本镇乡一、二、三、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文字材料 11、其它介绍本镇自然、地理、水文、历史、文化、经济和发展的相关文字资料。精彩文档

三、主要要收集的图纸 1、本市地图或航拍图 2、镇乡域1:10000地形图 3、镇乡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1:10000)jpg电子文件(国土部门) 4、集镇区1:500—1:2000地形图 5、上一轮规划的图纸及电子文件 6、已有的乡村居民点或农房建设、新农村规划设计图纸电子文件 四、与镇乡政府和业务部门交流的主要问题 1、镇(乡)域总人口 2、近 3、5年场镇人口增减情况 3、各行政村总人口、各村居民点个数和规模、 4、全镇(乡)和各村外出打工人员数 5、包括劳务经济在内,本镇(乡)前5位的产业(产品)情况 精彩文档

投资项目尽职调查模板

XXXXXXX 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调查报告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地区: 项目金额:_ 调查时间: 上报时间:年 月曰 调查员(A ): 调查员(B ): 万元(人民币) 年_月_日——_月_日

第一部分企业概况 1.2企业股权结构情况: 1. 3股权变更及历史发展沿革 主要事件(企业成立、结构变更、股本变化.管理层变动、业务转型.集团公司架构等)

第二部分核心管理成员简介 2.1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技术型□管理型) 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日期籍贯(出生地)学历/专业 片份证号码证件地址 联系电话常住地址 从事本行业时间征信记录(若有不良征信记录,需在此说明原因) 年份工作岗位主要业绩 工 作 经 历 2.2主要负责人(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技术型□管理型) 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日期籍贯(出生地)学历/专业 身份证号码证件地址 联系电话常住地址 从事本行业时间征信记录(若有不良征信记录,需在此说明原因) 年份工作岗位主要业绩 工 作 经 历 2.3其他重要企业高管(□技术型□管理型)职务 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日期籍贯(出生地)学历/专业 片份证号码证件地址 联系电话常住地址 从事本行业时间征信记录(若有不良征信记录,需在此说明原因) 年份工作岗位主要业绩 工 作 经 历 2. 4企业主要管理人员 j姓名所属部门职务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学历任职时间

2. 5企业主要技术人员 2.6企业管理结构图 第三部分关联公司概况(若涉及需描述)3.1关联公司基本情况:

3.2关联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3.3关联公司经营状况 3.4其它须说明事项 第四部分企业经营状况4.1商业模式的描述

昆明市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昆 明 市 城 中 村 问 题 形 成 的 探 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昆明市城中村现状特征及原因分析 1.1昆明市城中村形成回顾 1.1.1昆明市城市化发展历程 回顾昆明市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城市发展恢复期:即 1950—1966 年的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和建设起步时期,依托老城的商业文化设施,新区和市郊工业片区开始发展,区域城市化开始起步。城市建成区逐年向外扩展,周围的近郊村庄与城市连接,城中村开始萌芽。 ②城市发展停滞期:即 1966—1976 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城市发展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③城市发展重振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直到 1992 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城市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规模从 1978 年的建成区面积约 28km2和 110 万人增加到 1992 年约 70km2和 180 万人。距离城市较近的村庄慢慢被城市包围,许多城中村逐步形成。 ④城市发展高速期:1992 年至今,昆明由西部改革开放的末梢走向对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的转轨使得第三产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 250km2,人口约 270 万,特别是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城中村问题日益突出。 1.1.2昆明市城中村发展阶段 昆明市城中村的发展演变是同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同步的,昆明城市发展的高潮期,也是城中村快速形成的阶段。因此,昆明城中村的发展有着明显的阶段性,但其最终所形成的土地开发方面的特点是共同的。 一、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 村庄的发展独立于城市的发展进 程,发展速度较缓慢。 80 年代以 前,东庄、大树营等村庄还在城市 建成区的边缘,当时的城市向外扩 展的用地需求有限,城市的发展对 散布在其周围的农村尚未构成较 大的影响。各村的村民以务农为主, 尚无能力建多层住宅,六七十年代 新建和翻建的村民住宅基本上也 都是一、二层的土基房,以村民自 用为主,从建筑外观上看有明显的 特点。 二、进入 80 年代以后,城市化加快,市区内的城中村开始真正萌发。 80 年代以后,昆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大量需求使得城市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对城市周围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成为解决用地需求的主要途径。在这一阶段的土地征用过程中,一些农村集体失去了用于进行农业生产的耕地,一部分农民转为非农人口,农民的生产方式也由务农转向做工和经商,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也有显著增加。此一时期,农民的建房积极性很高,在宅基地上自建的住宅层数多为 4——5 层。靠近城市旧城区的村庄逐渐被包容到城市建成区当中,这一部分村落的村民开始在建房自用的基础上,对外出售或出租住房。与此同时,由于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

城中村改造基本流程(规划——土地收储——拆迁——建设) 一、规划:(申请-立项-审批) 1、申请: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申请 2、立项: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初步审查,符合条件的,由市规划局出具规划设计预条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发改委下达项目立项批复。 3、审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会同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规委会审定。 二、土地收储: 1、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 2、涉及集体土地的,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各区政府办理土地征收申报手续。 3、城中村改造范围外的零星土地,因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需要,应当就近纳入城中村改造范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 三、拆迁:

1、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 对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房屋、人口等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制订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实行三榜公示,由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审计局、国土局、房地产局、规划局、公安局、监察局等部门予以复核确认。2、集体债务审计: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土地依附的集体债务情况由区审计局审计、市审计局复核,经市政府批准后列入土地开发成本。 3、前期开发费用: 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土地熟化工作由各区政府组织实施,前期开发费用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建委、审计局等部门核定后支付。较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费用由市土委会一次性审定,计入土地出让金总额,由开发建设单位支付,各区政府按期组织完成房屋拆迁。 4、编制改造用地供应方案: 城中村改造土地供应方案由市国土局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编制,报市土委会批准。拆迁安置房和公共设施用地按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用地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应。 5、进行城中村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推进“城中村”(旧村)整治改造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推进“城中村”(旧村)整治改造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城中村”整治改造,在《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中村”改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穗办[2002]17号)和《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农转居”和“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问题的意见》(穗办[2008]10号)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目标任务。力争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在册的138条“城中村”的整治改造任务,其中52条全面改造的“城中村”(见附件)力争用3年至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决定重大政策措施,审批整治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审核整治改造专项资金收支计划,审批“城中村”改造方案,研究决定其他相关重大事项。 市“三旧”改造办公室建立实行定期联席例会制度,负责全市“城中村”整治改造的指导、协调、督办工作,负责制订“城中村”整治改造政策,审核“城中村”改造方案,负责集中、统筹办理“城中村”整治改造涉及的市级审核和审批事项,负责定期通报和考核各区“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承担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区整治改造领导和工作机构。 “城中村”整治改造以区为主,区政府负责统筹组织本区“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编制本区整治改造规划和实施计划,统筹本区整治改造专项资金收支管理,拟订“城中村”改造方案,统筹协调区各部门办理“城中村”整治改造审核和审批事项,督促检查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区各部门的工作,负责建立“城中村”整治改造基础数据库和动态监控信息系统,承担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整治改造模式 (三)全面改造模式。对位于城市重点功能区、对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产业结构有较大影响的52条“城中村”,应按照城乡规划的要求,以整体拆除重建为主实施全面改造。 (四)综合整治模式。对位于城市重点功能区外,但环境较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城中村”,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清拆违章、抽疏建筑,打通交通道路和消防通道,实现“三线”下地、“雨污分流”,加强环境整治和立面整饰,使环境、卫生、消防、房屋安全、市政设施等方面基本达到要求。 三、“城中村”全面改造政策 (五)改造的总体要求。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按照“改制先行,改造跟进”的原则,将农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土地转为国有,纳入城市管理和保障体系。 全面改造的“城中村”纳入市级整治改造目标责任管理。各区政府应当会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及相关部门,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快编制完成本区全面改造项目专项规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和实施计划。“城中村”全面改造专项规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和实施计划应当充分听取改造范围内村民的意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80%以上成员同意后,由区政府报请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其中涉及完善征收土地手续的,需在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村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清单 1、村庄发展的历史沿革、民族构成、工农业特征和自然条件概况性介绍。 2、行政村围的土地的家庭承包发展概况(户均或人均面积、近年来的调整情况、承包地的到期年份)及家庭承包划分图(可示意性)。 3、行政村围的工业的发展概况(工厂名称、资源能源消耗、工人数量、年产值、雇工来源情况、工厂占地面积及位置、污染处理情况)及分布示意图。 4、行政村的村庄建设的简要介绍,个自然村的户籍户数和人口数,以及常年半年以上在家居住的人口数,常年半年以上外出打工人数,在外读大学人数(把户口迁走的、没迁户口的)。对上述情况近5年来的变化提供数据。 5、行政村村庄各项公共设施和公用工程设施详细列表(名称、用地和建筑面积)及简介。 6、需要进行建设和整治的村庄公共设施的位置、名称、建筑面积、层数、实际使用情况。 7、需要进行建设和整治的村庄的基础设施现状(包括道路、给排水、燃气、电力、电讯、环卫等)。 8、行政村围的具有一定特色值得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古树名木的位置即具体资料。

***村庄规划调查问卷 调查日期:2015年月日调查地点:村 庄 个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口男口女 2.您的年龄: 口18以下口18~30 口30~40 口40~50 口50以上 3.您的学历: 口无口小学口初中口高中口大专及以上 4.您的职业(可多选): 口务农口养殖/牧业口务工口个体经商口公务员口学生口自由职业 家庭基本情况: 5.您的家庭户籍所在地是: 口本村口本镇外村口乡镇外县口外省市 6.您家户口本上有个人,其中常年居住在本村的有个人 7.您家的住宅面积大约为: 口50平米以下口50~80平米口80~120平米口120~150平米口150平米以上 8.您家的人均年收入约为: 口3000元以下口3000~5000元口5000~8000元口

(完整版)镇总体规划资料收集清单

镇总体规划收资清 下列的内容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如有不足,请指正! 相关表格见附表。1、历版总体规划以及其它相关规划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纸)2、当地行政区划图(能够显示该城镇在上级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界线明显)3、地方志 ⑴ 气象资料(风玫瑰图)当地主导 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冰冻深度及 灾害性天气等一些相关记载 ⑵ 水文资料镇域内的河流、湖泊等名称、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洪水淹没界线,现有防 洪设施(是否有山洪发生) ⑶ 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镇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建设区的扩展等资料。 ⑷ 地质资料工程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域的地质构造情况地震地质:小城镇所在地区断裂带 的分布及地震活动情况 4、201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5、最近5 年统计年鉴6、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7、城镇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各产业的具体概况,特色产业详细说明) (1)包括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整体的产业结构、三产的比例、工农业总产值及各自的比重等,就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与未来发展状况 (2)一、二、三产业的状况 (3)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企业入驻情况,企业类型、产值状况;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4)当地工业发展情况8、主要资源及利用价值 ⑴ 自然资源主要涉及到城镇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 被、城镇废弃物的处置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⑵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种类、储量、品位、开采条件、分布及目前开发利用情况以 及矿产资源分布图。 ⑶ 旅游资源:主要景点的等级及介绍 9、给排水现有自来水、污水、雨水处理设施数量、位置、管道长度、管径。 10、清洁能源(燃气、沼气等)现状用气气源种类、位置、供气量、气化率;输配气管网分布、管径;燃气其它设施位置、规模。 11、环保镇域及镇区内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等级及污染范围

城中村问题的制度成因及治理思路

“城中村”问题的制度成因及治理思路——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 王华春/唐任伍/陆劲 2012-10-14 21:57:19 来源:《宁夏社会科学》(银川)2005年06期第77~80页 【作者简介】王华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系兼职教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唐任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北京100875); 陆劲,浙江工商大学财务处会计师。(浙江杭州310012) 【内容提要】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集体土地产权的“虚位”及城乡二元管理混乱等是“城中村”形成的制度根源。“城中村”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随着房地产业的繁荣及城市的不断扩张,相应地段的级差地租日益增大,各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土地资产收益,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现象。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战略抉择的提出为“城中村”的治理和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治理思路/优化配置 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4年的41.8%,1978~1998年城市化年均增长速度为0.77,1999~2004年年均增长速度提高到1.40。在城市规划方面表现为人口增长与面积的扩张,由于城市扩张速度快,大量地区

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社区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形成城乡并存的二元结构,成为“城中村”。“城中村”是指被现代化城市建筑所包围的破旧城区,它被形象地称为“城市包围农村的运动”。“城中村”已成为掣肘城市可持续发展、集约使用城市有限土地资源的矛盾焦点。“城中村”成为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中村”的制度成因 1. 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形成“城中村”的根本原因。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目前没有实质性改变。在类似的二元管理体制存在条件下,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偏重于城市,相对忽视原来城郊接合部即已形成的“城中村”地区。二元管理体制也使得两者在教育投入上出现向城市倾斜而对城郊接合地区投入相对较少,从而形成就业技能上的差别。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户口、就业、福利等方面严格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城中村”村民尽管已生活在城市,但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即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没有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2. 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在实际上已经城市化的地区或者即将城市化的地区,由于土地性质存在差别而采取不同的土地管理形式,因而集体土地实际上从事国有土地的一些功能。根据《土地管理法》,城市土地产权归国家所有,而农村土地产权归农村集体所有,国家可以征用农用地,但不能征用宅基地,已被城市包围的“城中村”的住宅用地和部分村集体房产用地至今仍归村集体所有。村民仍被固化在集体土地上,身份还是农民。 土地归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但真正的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够明

加强“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加强“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城中村”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大量产生,“城中村”的治安问题由来已久,形势日趋严峻,成因错综复杂。要彻底改变目前的治安乱象,就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针对“城中村”治安形势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建立“打、防、控”为一体的立体交叉的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积极构筑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城中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治安防控体系 一、引言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已步入加速阶段,“城中村”成为了乡村城市化过渡阶段的特定现象。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城中村”目前的治安失控状态,要根本改变“城中村”的治安现状,必须对“城中村”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但要对所有的“城中村”实施全面改造是不现实的,因此,现阶段不能坐等“城中村”的全面改造,应积极探讨现有框架体系下“城中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二、“城中村”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一)“城中村”的概念探析 “城中村”,顾名思义,“城市里的村庄”,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凸显出的独特现象。学界由于研究的角度、层面及侧重点不同,对其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对诸多观点进行综合考虑,笔者做出如下理解: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使村庄被包围在城市建成区内而演变形成的具有村社性质的新型城市社区。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坐落于城市之中或位于城市周边的、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都基本上已经非农村化或正在城市化,但又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二)“城中村”的类型划分 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学者对“城中村”分类问题所持观点各异。有的研究者将其分为:城市型、城乡交错型和乡村型;有的将其分为:老旧城区型、城乡结合部型和遗忘型;还有的将其分为:彻底改造型、“锦上添花型”和完善型。通过比对上述专家的观点意见,笔者认为按照“城中村”的地理位置、存在形态、发展程度等标准综合来看,“城中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广州为例):一类是已经完全没有耕地的城市建成区,比如广州的冼村、三元里、石牌这样人口密度、楼房密度都相当大的“城中村”;第二类是相对边缘,已初步发育为城市建成区的“城

广州城中村租房攻略-毕业生落户上社实战

我是一名屌丝毕业生,没钱、刚工作、没地方住、要租房子、要租廉价房子。 我大致分析了一下天河几个城中村,主要有棠下,上社,石牌,员村离公司近一点。城中村人群上社和石牌主要是刚进社会不久的屌丝,和我一样的上班族,年轻人为主。棠下和员村则是各类人口比较多,也就是说相对杂一点。上社整体环境和人口密度都较石牌好点,我最怕那种人多挤的了。 先来看一下上社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直接打开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5603867.html,/1719926即可拖动看周边环境,可以放大进去) 上社整体环境如图,红色圈内的是上社的大概范围,有一条主要交通干道为商贩集中向两边延伸。出了牌坊过马路就是天河公园,天河公园目前免费可以在里面搞下运动啊,散下步还

是不错的。基本来说只要你不是过了荷光路那边,最远15分钟普通步行速度即可到天河公园正门,另外在附近的荷光路有个羽毛球馆,前后分别有技师学院和邮电学院,周末混进去打球不是问题。 对上社和周边大概情况了解之后,有意向的童鞋就应该快点下手了,特别是今年毕业的同学,因为邮电学院、技师学院甚至更远一点的暨大、师大选择留在天河工作的大部分会选择上社,因为他们的毗邻上社,所有他们在具有天然的看房优势,早早就下手了。迟下手的同学,到时候只有人家挑剩有涨价的了。 租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获取最近比较新的放租信息: 1.租房网站:比如都市圈租房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15603867.html,)、58同城、赶集网、百姓网这些是找租 房信息比较多的。 2.线下租房信息:直接进上社牌坊走200米左右到南国医院旁边有牌子,上面帖子许多房 东的出租信息,你可以去收集一些过滤一下,打电话询一下。 学会如何寻找房源信息,也要在看房或者是和房东打交道的过程中注意一下,主要要注意的有一下几点: 1.房东:租房经常要打交道的就是这人了,如果房东很不通情理要求过多, 那住着以后会麻烦多多; 2.环境:周围的卫生啊,噪音啊,这些肯定是要考虑的,还有就是安全问 题,最好选择靠近住干道的,避免到时候晚上的时候走那种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很危险的; 3.签合同应该注意:违约条款一定要看清楚,有时候你违约了押金就不退给你了, 还有就是付款方式,付三押一还是其他的,房子里的设备什么的都记下来,要不后来坏了什么的要你赔,房东的房产证可以看看,以防万一。 租房的基本就是这么点了,同学们在租房的时候只要多加留意和小心,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

浅谈城中村形成原因及改造

浅谈城中村形成原因及改造 来源:资源网作者:韩斌李笠发布时间:2008.07.01 “城中村”指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伴随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是乡村一一城市转型不完全的、具有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地域实体,这种现象是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在城市化进程中衍生的产物。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也在日益扩展,城中村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在许多大中城市中都普遍存在着城中村的现象。城中村的存在和发展同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城中村问题也因此成为了各地城市政府急需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社会课题。 1 城中村的问题 城中村的弊病表现在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环境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问题。 1.1 人口密度过高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城市住房制度的限制,外来人口只能将租赁房屋作为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城中村的房屋租赁价格远远低于城市商品房,更诱使外来人口向城中村高度集中。 1.2 建筑密度过大,布局混乱,影响了城市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层次性和完整性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村民随意搭建增建房屋,城中村建筑楼挤房密,高低参差不齐,空间布局混乱。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O%以上,甚至达到9O%,“握手楼”、“贴面楼”、“一线天’ 现象十分常见。乱搭、乱建,严重破坏了原本村庄空间结构的自然和谐,机理混乱,空间结构与城市严重冲突,整个发展建设呈现无序状态,影响了城市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层次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总体规划完成以后进入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地块的城市设计时尤为明显。另外,这些地区土地使用性质混乱,建筑物布局随意、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空间规划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1.3 市政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环境质量差 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绿地)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市政及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大部分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不能满足消防、急救、环卫等车辆通行。房屋高度无序,水、电管线混乱,煤气管道不通,在消防、抗震、抗台风等方面存在隐患。此外城中村建筑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建筑质量不高。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中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不足,加之村民的生活方式并未根本改变,使得生活性和生产性污水就近排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