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史试题

化学史试题

一、简述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主要贡献,这些贡献对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意义?(35分)

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1.提出了新的燃烧理论——氧化说

拉瓦锡通过科学严密的金属灰化实验,提出可燃物的燃烧与金属的灰化实际上不是一个失去燃素的过程, 而是一个与氧结合的过程。这样, 拉瓦锡就从根本上推翻了燃素说,代之以全新的燃烧理论——氧化说。

2.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拉瓦锡通过多次更精确的实验,弄清了空气是由一种起助燃作用的气体和另一种不助燃气体组成,并分别称之为“氧”和“氮”。

3. 确定了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元素

拉瓦锡在《化学概要》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元素的定义并在该书中列出了第一张元素一览表。他给元素下的定义是:通过实验分析到达的终极点,即在当前用任何手段不能分解的物质。

4. 建立科学的化学命名法

为了与新学说相适应, 拉瓦锡对旧的化学术语进行改革。他的《化学命名法》,系统建立了对每一种物质用组成它们的元素而定名的原则,奠定了现代化学命名法的基础。

5. 开创能量守恒的启蒙工作

拉瓦锡将质量不变定律条理化和系统化,以此作为化学定量分析的依据应用于化学研究。

以上贡献对化学科学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 推翻旧理论,引起近代化学革命

氧化说的建立,推翻并取代了世人仰奉百年之久的“燃素说”,从而使化学彻底割裂了与金丹术的联系,使化学发生了全面革命,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拉瓦锡推翻了四元素论,确立了科学的元素观,对元素的发现、利用、研究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近代化学创建后不久大量元素的发现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2. 建立定量化学,变革化学研究方法

严格的定量分析方法,是化学与物理、数学相互渗透的开端,为后世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建立提供了有力工具,对整个化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 形成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促使人们以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代替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使化学本身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并逐步走向精细,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得以空前发展和高度繁荣。

二、谈谈您对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历史过程的感想。(30分)

元素周期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化学史上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纵观其历史过程,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 一个划时代的科学理论的创立,往往需要许多科学工作者长期连续的努力。元素周期律

的发现、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前人大量实验研究工作所做的准备,离不开门捷列夫所做的大量艰苦的实验、资料积累和研究工作,也离不开后人实验研究的检验、发展和完善。

2. 科学发展有其社会历史性,同时又具有预见性。元素周期律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脱离不了化学本身的水平。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原子量、原子价的概念下萌芽,在各种物质结构的实验中修正和检验。它不仅能解释以往事实,还能预见未来,指导人们发现新元素。

3. 对科学真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元素周期律的发展是曲折的、螺旋式前进的。元素周期律的确立,经过实践检验,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直至今天还在不断延伸发展。从经验规律出发,人们对原子结构的研究,加深对元素周期律本质原因的认识,这表明真理是无穷尽的,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也是无穷尽的。

4. 科学研究需要突破和创新。单从门捷列夫对周期律的研究看,他在科学精神上的大胆和创新,在元素预见上的自信,对周期律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门捷列夫也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他反对物理学新发现,止步于周期律原因揭秘。因此,科学研究必须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克服思维上和心理上的保守性,需要一种超越自我的心态和勇气。

三、从居里夫人在简陋条件下在成吨的铀沥青矿中发现并得到了少量的钋和镭的故事,您觉得要成就一件事业或做好一项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和素质?(35分)

首先,热爱投入。

居里夫人对于科研的热爱是她科研过程中的最大动力。居里夫人认为,科学就是她的爱人。正是这种为科学投入和献身的精神,使她一辈子兢兢业业地学习、工作,使她视名利如粪土。而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完全沉醉于工作学习中,做事的动机往往处于功利,而非热爱。因此,我认为只有真正热爱一件事,才会忘我投入,不计得失。

其次,乐观顽强。

在极其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自信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居里夫人科研工作的强心剂。作为一名女性,居里夫人揽下了粗重的提炼工作,一干就是四个寒暑,这种乐观顽强的素质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尽管如今的学习工作条件无比之好,但困难、压力依然存在,这种品质仍然需要。即便面对失败,拥有这种品质能使我们不至于太脆弱。

再者,专注执着。

从8吨矿渣里仅含0.1克铀盐,亿分之一的含量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居里夫人就凭借着专注执着的精神成功提炼出来。这种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是做好每件事的基石。工作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旦急功近利就易轻言放弃。况且如今社会选择和诱惑太多,人们做事常常缺乏恒心。如果能静下心来,专注执着一件事,成功便水到渠成。

最后,讲究方法。

居里夫人提炼钋和镭并非盲目,正是基于在对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的发现之上。在提炼前,她对矿物的放射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胆而谨慎地提出假说,并在实验中创立新式化学分析方法。这都表明,成就一件事业或做好一项工作需要思考、计划并且讲究方法。因此,除了主观精神外,掌握方法和技巧的素质包括主动学习的素质也是非常必要的。

化学史论文(1)

化学史期末考核论文 题目: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课程名称:化学史 姓名: 学号: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学期:2012 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过渡与联系 指导教师 (化学系) 摘要:化学从研究对象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多少年来,人们人为地把它们分为界限分明的两门学科。直到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事实,世间万事万物均由有机无机共同组成。且有机物、无机物间可相互转换。近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的发展,使得这一界限真正已被突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结合出现了一门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正是两者之间的交叉学科。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结合在一起共同造福于人类。 关键字: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氰酸铵尿素金属有机化学 正文:化学这门学科,从研究对象来分,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二大类。过去,一般认为无机化学是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生命物质的化学。1828年德意志化学家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从而破除了有机物只能由生命力产生的迷信,明确了这两类物质都是由化学力结合而成【1】。 1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过渡 维勒在1828年给柏则里的信中写道:“我要告诉阁下,我不用人或狗的肾脏制成尿素。”在这之前,“生命力论”认为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生命力,只要依靠这种生命力才能产出有机化合物,即有机物最初只能在动植物体内产生。化学家在实验室只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新的有机物,而不能用无机物制作有机物。自然界的矿物等无机物千年万年亘古不变,是没有生命的。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维勒道的两位老师格曼琳和贝采乌斯都是“生命力论”的维护者和宣扬者。如今,维勒却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强烈的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生命力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填补了生命力论制造的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的沟鸿,在这条鸿沟中架起了桥梁。第一次从无机物制备了有机物,

化学史试卷2

《化学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选题(10×1分=10分) 1.“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这句话是下列哪位化学家说的?( D ) A.波义耳 B.徐寿 C.葛洪 D.傅鹰 2.下列不属于拉瓦锡对化学的贡献的是( C )。 A.推翻“燃素说”,对燃烧作出正确的解释,创立氧化学说 B.证明金刚石的成分是C的同素异形体 C.促成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氨工厂的投产 D.推动酸碱学说的发展 3.于 1803首先提出科学的“原子”概念的化学家是( A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康尼查罗 D.法拉弟 4. 李比希是( B )的创始人。 A.近代化学 B.近代化学教育 C.现代化学 D.现代化学教育 5.被英国《Nature》杂志称之为“一件迷人的艺术品”的教育著作是( B )。 A.《空间的化学》 B.《分子建筑术》 C.《化学研究》 D.《化学原理》 6.日本化学家福井谦一最大的贡献是( D )。 A.导电高分子的发现及开发 B.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C.用氢化反应催化剂分别实现了光学异构体的不对称合成 D.提出前线轨道理论 7.元素周期律的提出过程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C )。 ①拉瓦锡首次分类;②年迈尔“六元素表”;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④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八音律”;⑤法国化学家尚古多“螺旋图”;⑥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 A.①⑥⑤④②③ B.①④⑤②⑥③ C.①⑥⑤②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8. 阿伏加德罗是( C )学说的建立者。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电子 9.在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上起作用的是( A )。 A.《化学哲学教程提要》 B.《化学纲要》 C.《化学研究》 D.《空间的化学》 10.第一个提出( C )概念的是贝采尼乌斯。 A.反应速率 B.反应物 C.催化剂 D.物质守恒定律 二、多选题(10×2分=20分,选错或少选均不可得分) 1.下列关于法拉第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A.发现电磁效应和电解定律 B.提出酸的含氢学说 C.第一个发现苯,并研究其性质 D.发明安全矿灯 2.1832年完成苦杏仁油的研究,发现了安息香基,有力地支持了取代学说的化学家是( AD )。 A.维勒 B.柯尔贝 C. 贝采尼乌斯 D.维勒 3.苯环结构学说的意义有( ABCD )。 A.理论上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 B.应用上促进了煤焦油化学工业 C.炼焦工业和煤气工业的公害 D.指导了染料、药品、炸药等有机产品的进一步合成 4.( ACD )是人类认识原子微观结构的三个里程碑。 A.X射线的发现 B.显微镜的发现 C.电子的发现 D.放射性的发现 5.我国现代民族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是( BCD )。 A.徐寿 B.侯德榜 C.范旭东 D.吴蕴初 6.( ACD )是三大天然能源。 A.煤 B.太阳能 C.石油 D.天然气 7. 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是张青莲院士测定的( CD )的原子量被采用。 A.Ir B.Sb C.Ce D.Eu

化学史教学案例水的组成

化学史教学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是高一学生熟悉的两大基本定律,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这些定律无非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已。事实上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定律的发现导致了原子学说的问世,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确立,对于确定分子组成、进而确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没有阿伏加德罗定律就没有正确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没有周期律、没有近现代化学的发展。显然向学生揭示这些原理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极具教育价值。本案例以水为载体,把学生放在一个反思者的角度,在追寻元素、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的历史生成过程中体会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对化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1水的组成元素的确定 疑问与反思:通过哪些实验能够确定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学生:氢气与氧气燃烧的实验,以及电解水的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2种元素组成的。 历史回眸: 1784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 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电解水,在阴阳两级分别得到了氢气和氧气。 建立元素概念的艰难历程: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例如:我国有“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有“四元素说”(水土气火)。英国的物理学家一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最先认识到这种物质观是错误的。早在1661年波义耳就指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应该是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样一种实物。但是这种观点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100多年以后,1784年凯文迪许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1800年尼科尔森电解水实验的成功,人们才认识到水不是一种元素,逐步接受波义耳的元素观念。 历史的启示: 为什么在我们现在看来,再简单不过的一种常识性的知识,其发展历程却如此漫长而艰辛? 学生:启示1:要打破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很困难的。启示2: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2水分子的确定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化学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人们试图弄清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由此化学计算被引入化学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很多化学基本定律。这些定律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组成有着怎样的帮助呢? 2.1化学计算的启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 疑问与反思:分析下面的计算,猜想科学家会从中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科学家会从中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史答案(仅参考)

一、选择题(2*10) 附录一:重点注意复习的化学家:李时珍、阿伏伽德罗、波义尔、拉瓦锡、道尔顿、霍夫曼、诺贝尔、门捷列夫、能斯特、居里夫人、侯德榜、鲍林。这里的人名会考八题左右。 二、填空题(1*25)每空1分。 1、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从化学的萌芽至17世纪中期为古代化学时期;从17世纪中期—19世纪90年代中期为近代化学时期;从19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以来为现代化学时期。 2、侯氏制碱化的方程式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化学工业中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也直接或间接地作为其它工业原料的三酸是硝酸、盐酸、硫酸,两碱是烧碱、纯碱。 4、高分子化学与国计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天然高分子有绵花、蛋白质、天然橡胶。 5、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化学知识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 6、化学形成的重要标志波义耳化学观的确立。 7、青铜的成分是铜和锡,陶瓷的原料是黏土, 8、十大环境危机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海洋污染、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 9、绿色化学的含义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三、简答题共25分 1、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史? 在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诸多途径中,化学史教育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化学史在教学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以史为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趣闻轶事,引导学生追寻化学发展的历程,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有助于化学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2)、结合史料,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能结合史料介绍化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从发展的高度把握知识。 3)、以史为鉴,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精神和方法 一切化学知识既是思维的结晶也是科学家们在探索中采用了正确方法取得的成就。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在化学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之成为真正优秀的化学人才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习化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意义P96~102 (1)把各种元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之中,使化学的研究进入了系统化阶段,同时,对物理学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为光谱学、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上,特别是无机化学,一次重大的综合。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范文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1/ 9

2020 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1、 K 金的意义商店里出售的金首饰,上面都表有 K 数。 K 数是表示金的纯度的指标,K 数越高,表示含金量越高,价格也越高。 24K 表示含金量达 99.5%以上,这种金很软,强度也较差;18K 表示含金量为 75%左右,这种金比纯金的硬度和强度大;有些金笔笔尖是 14K 金(含金量 58.3%),硬度就更大些,也更耐磨。 2、砷的发现关于砷的发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 1250 年德国的马耐斯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 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我国古代炼丹家才是砷的最早发现者。 据史记记载,约在 317 年,我国的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 3、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做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它们可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并广泛用做防锈剂,也是建筑业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掺加剂。 在一些食品如腊肉、香肠等中,常加入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 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危害。 所以,国家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长时间加热沸腾或反复加热沸腾的水,由于水分的蒸发,使水中

的硝酸盐浓度增加,饮用后部分硝酸盐在人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 9

亚硝酸钠是亚硝酸盐的一种,它是无色或浅黄色的晶体,有咸味。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由于它的外观类似食盐,曾多次发生过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 如果误食亚硝酸钠或食用有过量亚硝酸钠的食物,会出现嘴唇、指甲、皮肤发紫,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另外,腐烂的蔬菜等中也含有亚硝酸盐,不能食用。 4、勒夏特列简介勒夏特列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法国科学家,他研究过水泥的煅烧和凝陶瓷和玻璃器皿的退火、腐蚀剂的制造以及燃料、玻璃和炸药的发展等问题。 他对乙炔气的研究,致使他发明了氧-乙炔焰,并用于焊接。 勒夏特列特别感兴趣的是科学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 他因于 1888 年发现了勒夏特列原理而闻名世界。 5、 PH 值及溶液 PH 值的实际意义化学上常用 PH 值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测定溶液的 PH 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 PH 值的溶液中才能进行。 对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或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其产物往往不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 PH 等于 7 或接近 7 的土壤里生长。

化学史期末论文

坚守科学救国信念的勇者——丁绪贤 20082401163李露 摘要:丁绪贤(1885~1978),字庶为,我国近代分析化学家、化学史家与化学教育家。作为坚守科学救国信念的清末留洋学者,丁绪贤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先进技术的引进,革新了我国半微量定性分析化学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前瞻性地认识到化学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于化学史的深刻研究,研究自然科学史是提倡科学、改进教学的有力措施,并在教学和研究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当时国内化学家的前列。作为中国第一本化学史类的著作,丁绪贤的《化学史通考》一书开创了我国化学史研究之先河。 关键词:丁绪贤化学史研究爱国热忱人格科学思维 丁绪贤的学术生涯 1885年10月11日,丁绪贤出生于安徽阜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丁绪贤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文史,曾乡试为秀才。由于当时国家贫弱,屡遭列强欺凌,世风遂倡科学救国。受维新思想影响,丁绪贤决意弃科举就实学,于1904年考入由江苏、安徽在南京合办的江南高等学校,并于1908年春考取安徽省公费留学的第一名而得以前往英国深造,就读于伦敦大学化学系。在攻读期间,丁绪贤师从著名化学家拉姆塞(William Ramsay,1852~1916),受到严格训练,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1912年拉姆塞退休后,他又在物理化学家唐南(F.G.Donnan,1870~1956)指导下撰写论文,于1914年获得荣誉科学学士(B.Sci.Honour)称号,并继续深造于伦敦大学研究部。1917年,丁绪贤归国后,以高等院校为主阵地,积极投身于科学与教育事业,曾辗转南北,历任北京大学、安徽大学、东吴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长期从事化学科研与教学工作,为当时国内多所院校的化学研究与化学教育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治学育人之余,作为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事业开拓者之一,丁绪贤曾担任东吴大学、安徽大学等校理学院院长,为国内有关高校化学系乃至理学院的创建与发展殚精竭虑。此外,他认为要发展科学,必须要有专门的科学组织,因此积极参与我国科学及化学的发展和传播事业,热心化学学术团体的工作。1932年8月4日,在中国化学会成立大会上,丁绪贤和陈裕光、

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

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了解炼丹术和炼金术,了解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对化学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史料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化学、关注化学、学好化学、热爱化学、报效祖国。教学方法提供史料→教师引导→讨论归纳→激发兴趣→培养学科素养教具准备投影仪、史料胶片、物质样品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那就是化学。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呢?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学科有趣 味吗?这门学科是怎么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就学习化学发 展史。板书:初三化学史入门教学引言:在学习化学发展史以前,首先请同学们听三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1994年的美国某地。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呜,呜,……”消防车问讯赶来。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的问。“不行,没有国防部的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的科学家们正在极端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第二个故事发生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的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他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他的实验室参观时,他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可是,当他把瓶口移近蜡烛的火焰时,忽然发出“啪”的一声巨响。朋友们吓了一跳,有的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和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一次,他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第三个故事发生在1890年。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的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那时侯,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我作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的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的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的一大难题。” 提问:同学们听完了这三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呢?板书:一、从三个故事看化学发言:对同学们的发言有针对性的点评。讲述:故事一从一个很小的侧面说明化学是何等的重要。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的历史。故事二说明研究化学一定

化学史论文(1)

化学史论文(1)

化学史期末考核论文 题目:中国化学史对世界化学史的影响课程名称:化学史 姓名: 学号: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实验学期:2012 至2013 学年第一学期

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过渡与联系 指导教师 (化学系) 摘要:化学从研究对象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多少年来,人们人为地把它们分为界限分明的两门学科。直到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事实,世间万事万物均由有机无机共同组成。且有机物、无机物间可相互转换。近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的发展,使得这一界限真正已被突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相结合出现了一门交叉学科。金属有机化学正是两者之间的交叉学科。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结合在一起共同造福于人类。 关键字: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氰酸铵尿素金属有机化学 正文:化学这门学科,从研究对象来分,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二大类。过去,

一般认为无机化学是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生命物质的化学。1828年德意志化学家维勒从无机物氰酸铵制得尿素,从而破除了有机物只能由生命力产生的迷信,明确了这两类物质都是由化学力结合而成【1】。 1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过渡 维勒在1828年给柏则里的信中写道:“我要告诉阁下,我不用人或狗的肾脏制成尿素。”在这之前,“生命力论”认为动植物体内存在着一种生命力,只要依靠这种生命力才能产出有机化合物,即有机物最初只能在动植物体内产生。化学家在实验室只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新的有机物,而不能用无机物制作有机物。自然界的矿物等无机物千年万年亘古不变,是没有生命的。他们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维勒道的两位老师格曼琳和贝采乌斯都是“生命力论”的维护者和宣扬者。如今,维勒却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尿素,强烈的冲击了形而上学的生命力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界的诞生提供了科学依据。他填补了生命力论制造的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的沟鸿,在这条鸿沟中架起了桥梁。第一次从无机物制备了有机物,沟通了这二大类化学【2】。 但是,多少年来这两门化学的界线仍然存在着。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有机化学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又称碳化合物的化学。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3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这些有机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学家能够求得一个化合物的实验式。当时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结合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有机化学用二元说来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二元说认为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部分和带负电荷的部分,二者靠静电力结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学家根据某些化学反应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由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基团和在反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范文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化学专业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 [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 一. 前言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着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着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 它能够说明科学之意义, 科学之功能和方法, 科学之逻辑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含义, 科学之深刻的人性,以及科学对于思想净化和文化整体化之重要意义。”可知化学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呈现方式 (一)应用现状 开展化学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承认。但是,化学史的教学功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必须以老师是否在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化学史的教育教学,以及得到的效果来看。而化学史教育教学开展状况可以通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程度得以反映。 图1 教师教学中引入化学史进行化学教学的频次 从表中可知,54%的教师从不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偶然使用化学史的教师仅占调查总数的43%,而经常使用化学史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师仅为3%。由此可见,当我国中学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状况,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整理得出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认识。表格设计是以教学论过程为主要依据,从中学“教”与“学”的实际出发,通过人员、物质、信息3个方面来全面寻求原因。 表1:化学教师对在课堂中引入化学史教学的认识调查表 完全同意同意中立反对 ⒈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知识范围广、知识面大12 (30 %) 6 (15 %) 2 (5 %) 20 (50 %) ⒉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点较少20 (50 %) 16 (40 %) 1 (2. 5 %) 3 (7. 5 %) ⒊化学史知识中考、高考考题容易24 (60 %) 15 (37. 5 %) 1 (2. 5 %) 0 (0 %) ⒋化学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30 (75 %) 10 (25 %) 0 (0 %) 0 (0 %) ⒌化学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21 (52 %) 16 (40 %) 2 (5 %) 1 (2. 5 %) ⒍对学生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学的知识12 (30 %) 10 (25 %) 2 (5 %) 16 (40 %) ⒎对教师来说,化学史知识是十分难教的内容15 (37. 5 %) 12 (30 %) 1 (2. 5 %) 12 (30 %)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表明,中学化学教师普遍认为重视和加强化学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由于受“中考指挥”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一部分教师认为中考、高考

化学史答案

1.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炼金术通常指的是将贱金属转变成贵金属;炼丹术通常指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丹药. 炼金术在中国称其为炼丹术.中国是炼丹术的起源地 化学实验是化学发展的生命线.古代的炼丹术所用药物和器具,都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1)药品:炼丹家约用了六十余种药物.有元素—Hg、S、C、Sn、Cu、Pb、Au、Ag 等;氧化物---HgO(三仙丹) 、铅丹(Pb3O4)等;氯化物---盐(NaCl) 、卤砂(NH4Cl) 、卤咸(MgCl2)等;硝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 (2)仪器:丹房里加热的设备有---“丹炉”、“丹灶”或“丹鼎”. 操作有:研磨、蒸馏、升华等. (3)方法:加热法、升华法、蒸馏法、沐浴法、密封法、溶液法等. (4)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金属置换反应. (5)控制原料种类和分量比例 2.什么是“燃素说”?由谁提出?如何客观评价“燃素说” 1669年,德国化学家贝歇尔(1635-1682)在《土质物理》一书中,对燃烧现象作了许多论述,提出了“燃素说”的初步思想,1703年,贝歇尔的学生,德国化学家施塔尔(1660—1734)把油土改名为“燃素”.总结了各种燃烧反应和观点,系统阐述了燃素学说. 燃素学说认为,所有的可燃物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燃素,一切与燃烧有关的化学变化,都可以归结为物体吸收燃素与释放燃素的过程.煅烧金属时,燃素逸出,金属变成锻灰.锻灰与富含燃素的木炭共燃时,从中吸取失去的燃素,金属又会重生. 化学是“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 燃素说虽然是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它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便漏洞百出.后期燃素论者对金属经煅烧而增重所给予的解释是,燃素具有负重量或正的轻量.到十八世纪末,人们发现了氧,揭示了燃烧的本质,燃素说也就让位于氧化说了. 3.阿伏伽德罗,拉瓦锡等均学习法学,却因兴趣而改行,终有大成,这些给我们什么启示,如何 看兴趣,学业,职业,和成就的关系?人生经常因为种种原因,面临学业,兴趣的困惑,你将如何理解? 有人说,兴趣是我们最大的老师。我认为,要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第一要素就是你喜欢它,所以职业要与自己的兴趣相符。(仅供参考,重在独立思考,具有个性,个性就是命运,就是成功!)4.苯环结构学说有何意义?简述其提出年代后煤焦油工业(染料,医药,炸药)的发展概况 意义:理论上促进了化学理论的发展——应用上促进了煤焦油化学工业——炼焦工业和煤气工业的公害——苯环结构学说的提出指导了染料、药品、炸药等有机产品的进一步合成合成染料工业:1856年英国有机化学家柏琴意外合成第一个人工染料苯胺紫——1857年合成染料工业开始建立——1858年A.W.霍夫曼碱性品红——1869年第一种天然染料茜素被合成——1882年拜耳合成靛蓝——1884年刚果红染料——19世纪后半叶“化学工业王冠” 医药化工: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1859年柯尔贝用苯酚`合成水杨酸——1889年F.霍夫曼用水杨酸和醋酸酐合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1911年“六零六”——1932年偶氮染料百浪多息具有抗菌作用——1935—1944年磺胺类药物 炸药的合成:1846年用棉花和硝酸作用制得硝酸纤维素(炸药、人造纤维),1865年英国化学家制得硝化棉(火药),奠定近代炸药的基础——1846年硝化甘油(炸药、治疗心机绞痛药物),1867年诺贝尔用多孔硅藻土吸收硝化甘油制成代拿特炸药,成为安全使用硝化甘油的第一人.——1863年TNT——苦味酸.从1904年开始把TNT作为军用猛炸药. 5.元素周期律的提出与发展中,许多杰出科学家做出了贡献,试列出他们的名字与贡献,元素周 期律的发现有何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提出过程:1789年拉瓦锡首次分类——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三元素组”——1862

[校本课程化学史作业]化学史试卷A卷

校本课程《化学史》练习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_____ (请将全部答案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古代化学时期,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实用为主,中心是四大文明古国的_________。 A.巴比伦与中国 B.中国与印度 C.中国与埃及 D.巴比伦与印度 2.在今天,我国有“陶都”之称的产地是_________。 A.宜兴 B.景德镇 C.唐山 D.佛山 3.提出原子学说是_________。 A.贝采里乌斯 B.道尔顿 C.阿伏伽德罗 D.康尼查罗 4.科学史上被称为“有学问中最富者,有钱人中最有学问者”的是_________。 A.卡文迪许 B.波义耳 C.阿伏伽德罗 D.戴维 5.贝采里乌斯用吹管分析法发现了元素_________。 A.Te B.Se C.Si D.Ce 6.瑞典化学家_________在1830年宣布发现了金属元素钒(V),实际上,维勒在1828年就发现了该元素。 A.李比希 B.贝采里乌斯 C.赛夫斯特莱姆 D.亚维森 7. _________院士所测定的铁(Fe)原子量的数值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所采用并沿用至今。 A.张青莲 B.梁树权 C.钱三强 D.黄鸣龙 8.1902年9月,居里夫妇从大量的沥青铀矿的炼渣中提炼出0.1克纯净的_________,并测得其原子量。 ) D.铀(U) A.镭(Ra) B.钋(Po) C.氯化镭(RaCl 2 9._________发表了青霉素的三维结构,促进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以及后来DNA结构的发现。

A.居里夫人 B.多萝西 C. 伊伦 D.多纳特 10.近代化学之父是( ) A .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波义耳突出的两项科学研究成果是_________。 A.石蕊试纸的发明 B.提出燃烧氧化说 C.黑墨水的发明 D.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2.以下元素哪些是张青莲测定了原子量且被定为国际标准的。 A.铱(Ir ) B.锑(Sb ) C.铈(Ce ) D.铕(Eu ) 3.以下属于维勒的成就的是_________。 A.分离出纯净的尿素 B.发现了安息香基(PhCO ) C.发现新元素镧 D.钾还原法发现和制备出纯铝 4.以下属于李比希的成就的是_________。 A .L .Lavois H .Davy M .Farady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说明:1.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时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H)=1 Ar(C)=12 Ar(O)=16 Ar(Na)=23 Ar(N)=14 Ar(P)=31 Ar(S)=32 Ar(K)=39 Ar(Fe)=56 Ar(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请将答案的序号按 对应的题号填写在表格中) 1.臭氧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臭氧(O3)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稀有气体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A.物质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数目 D.元素种类 3.下列仪器通常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锥形瓶 D.集气瓶 4.下列家庭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验证面粉组成用 B.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擦亮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 D.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废旧电池随便丢弃 B.碳酸氢铵化肥敞口放置 C.高层着火后乘电梯下楼 D.外出时关闭燃气阀门 6.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错误的是()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后塞紧橡皮塞 C.先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后加热 D.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B.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金刚石和与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2:1 B.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溶解 C.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D.一般情况下,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9.“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改变 B.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H3 C.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1:3 D.图示反应为分解反应 10.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汤姆生发现电子 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拉瓦锡发现氧气约占空气的1/5体积 D.波义耳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11.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黄铜矿 B.生铁 C.不锈钢 D.黄铜 12.下列情况中铁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A.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通气的土壤中 C.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 D.在潮湿的盐碱地里。 13.铁和铜是两种常见的金属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A.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B.都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C.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D.铁能置换出铜而铜不能置换出铁 14.向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入200g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后,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10% B.5% C.2.5% D.0.5% 15.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选修课化学史大题答案

波义耳的重大贡献与名著是什么? 重大贡献:给化学元素提出了科学的定义,“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恩格斯)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发明了减压蒸馏器,最早使用有刻度的仪器来测定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在大量的气体特性实验中总结出著名的气体定律-----现称为波义耳定律. 石蕊试纸即波义耳的发明 墨水的发明 发现硝酸银的性质:白色的硝酸银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为后来把硝酸银、氯化银、溴化银用于照相术上,做了先导性的工作. 磷的研究:波义耳指出:磷只在空气存在时才发光;磷在空气中燃烧形成白烟,这种白烟很快和水发生作用,形成的溶液呈酸性,这就是磷酸,把磷与强碱一起加热,会得到某种气体(磷化氢),这种气体与空气接触就燃烧起来,并形成缕缕白烟。 名著:《怀疑派化学家》 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炼丹术与炼金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炼丹术通常指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丹药. 主要目的是乞求长生不老之药,炼金术通常指的是将贱金属转变成贵金属,主要以乞求财富为目的,着眼于点石成金。 原因:炼金术注重于元素之间的转化以及了解物质的性质,为化学这门学科打下了基础。尽管炼金术有其荒谬的一面,但从炼金术中,人们发现了一些金属元素和化学反应,也完成了不少化学转变,积累了某些化学知识和一些实验方法与手段。所以说炼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 什么是“燃素说”?由谁提出?如何客观评价“燃素说”? 用以解释燃烧现象的学说就是"燃素说",它由贝歇尔、施塔尔提出。 "燃素说"几乎解答了当时生产实际和化学实验中所提出的全部理论问题。它取代了炼金术思想在化学中的统治地位。正是从这点看,它有仅是必需的,而且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然而,"燃素说"虽是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它毕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它便漏洞百出。 为什么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为什么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球形的质点,强调原子的重量,认为不同原子的体积不同,尤其是重量不同。而以往的原子论认为各种原子的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形状。此外,道尔顿还把元素概念同原子概念结合起来,从原子学说演绎出倍比定律,用实验证明这一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可见,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与以往的原子论有着本质区别,因而是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 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它为以后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促进了化学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化学全面、系统开展的新时期。化学中的新时代是随着原子论开始的。所以,近代化学之父不是拉瓦锡,而是道尔顿。 蔡伦、葛洪、李时珍的历史贡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古代化学没有发展成为化学? 历史贡献:蔡伦是古代良纸的监制者和推广者。 葛洪是晋代著名炼丹家。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其中《抱朴子内篇》是他的主要炼丹著作,.包含许多化学知识,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留下了较完整可靠的炼丹资料,对研究古代的炼丹术具有一定意义。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1、K金的意义 商店里出售的金首饰,上面都表有K数。K数是表示金的纯度的指标,K数越高,表示含金量越高,价格也越高。24K表示含金量达99.5%以上,这种金很软,强度也较差;18K表示含金量为75%左右,这种金比纯金的硬度和强度大;有些金笔笔尖是14K金(含金量58.3%),硬度就更大些,也更耐磨。 2、砷的发现 关于砷的发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耐斯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我国古代炼丹家才是砷的最早发现者。据史记记载,约在317年,我国的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 3、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 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做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它们可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并广泛用做防锈剂,也是建筑业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掺加剂。在一些食品如腊肉、香肠等中,常加入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危害。所以,国家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长时间加热沸腾或反复加热沸腾的水,由于水分的蒸发,使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饮用后部分硝酸盐在人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亚硝酸钠是亚硝酸盐的一种,它是无色或浅黄色的晶体,有咸味。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由于它的外观类似食盐,曾多次发生过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如果误食亚硝酸钠或食用有过量亚硝酸钠的食物,会出现嘴唇、指甲、皮肤发紫,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另外,腐烂的蔬菜等中也含有亚硝酸盐,不能食用。 4、勒夏特列简介 勒夏特列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法国科学家,他研究过水泥的煅烧和凝陶瓷和玻璃器皿的退火、腐蚀剂的制造以及燃料、玻璃和炸药的发展等问题。他对乙炔气的研究,致使他发明了氧-乙炔焰,并用于焊接。勒夏特列特别感兴趣的是科学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他因于1888年发现了勒夏特列原理而闻名世界。 5、PH值及溶液PH值的实际意义 化学上常用PH值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测定溶液的PH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对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或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其产物往往不同。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等于7或接近7的土壤里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测量土壤的酸碱性。有关部门也需要经常测定雨水的PH值。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酸雨,它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人体体液和代谢产物都有正常的PH值范围,测定人体体液和代谢产物的PH值,可以帮助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 学资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史教学资源 作者:肖梅(南京晓庄学院化学专业 09师范班) 指导老师:龙琪 [摘要] 本文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近年来教材中化学史的比重变化、教育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实施建议并举例剖析了如何开发教材中化学史料的教育功能,对化学教育中化学史资源的利用不当之处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 化学教材;化学史;教学资源 一. 前言在西方最早提倡科学史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在1851年的一次演讲中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史”。二战后,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着名教育家、化学家科南特(J.Conant)为代表,一批教育家进行了以案例教学法引入学校进行科学史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全世界的教育都陆续开始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也陆续获得了成功。 中国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化学教育,对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入门课程,教材很注重启蒙的作用。而且初中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尚属少儿期,还是一些直观的、趣味性的东西更能刺激其大脑兴奋.化学史教育,不单纯是讲一些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通过一些史实的介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史作为“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 化学史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学习情境, 为其营造生动有趣、基于生活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促进作用。正如美国着名科学史家萨顿所说“:科学史

2017常州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初三化学2017年1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r(H)=1 Ar(C)=12 ArN)=14 Ar(O)=16 Ar(Na)=23 Ar(P)=31 Ar(S)=32 Ar(K)=39 Ar(Fe)=56 Ar(Cu)=64 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臭氧是一种高效的消毒剂,臭氧(O3 )属于 A.单质B.氧化物C.化合物D.稀有气体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是 A.物质种类B.原子数目C.分子数目D.元素种类 3.下列仪器通常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B.蒸发皿C.锥形瓶D.集气瓶 4.下列家庭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验证面粉组成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用擦亮的铝箱在空气中加热D.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5.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随便丢弃B.碳酸氢铵化肥敞口放置 C.高层着火后乘电梯下楼D.外出时关闭燃气阀门 6.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的是 A.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B.先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后塞紧橡皮塞 C.先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后加热D.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B.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得到20mL液体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金刚石与石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 : 1 B.室温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搅拌,固体溶解 C.向蒸馏水中滴入2——3滴植物油,搅拌,植物油完全溶解 D.一般情况下,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9.“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改变B.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H3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l : 3 D.图1 所示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