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建设史作业

中外建设史作业

中外建设史作业
中外建设史作业

作业一

1、抄绘纣王城复原想象图,并详细说明其表达的西周营城制度特点。

西周城建制度

是突出以天子为中心,强调都城方正、对称,宫城居中。特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2、比较西周宫城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西周宫城营造制度特点是城市规整,规模较小,抑制手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二春秋战国时期四下关发展空前发达,使城市数量激增,规模扩大,人口盈实,工商业聚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作业二

1、抄绘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并详细说明其表达的规划布局特点

城市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道路采用传统的经纬涂制,分布颇为均衡,呈方格网形。东西向主干道通向西城门金明门和东城门迎春门。南北向主干道有三条,中间一条是全城中轴线。全城共开7个城门(南3、北2、东西各1)。邺城的南半部,为居民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个规整的坊里,其中宫城的南部,大都是先贵的宅第。内有3市,还有手工业作坊。城市空间结构与以往城市已有了很大不同,城市有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宫城由多宫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

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抄绘隋长安城复原想象图比详细说明其表达的规划布局特点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宫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呈规整的长方形,宫城南面是皇城,平面亦呈规整的长方形皇城的所有大门均与城内大街相通。长安城有4条通往全国重要城市的陆路交通干道。道路没有完全从经常的交通量出发,道路过宽。路面多为泥路。长安城中的坊,各有坊名。各坊的面积大小不等,1)坊里的划分完全由干道网决定;(2)为了便于统治管理,如坊里数目太多,不便于管理。

作业三

1、抄绘宋东京汴梁复原想象图并详细说明其表达的规划布局特点

开封城由宫城、里城、外

城三重城组成,宫城位于

内城中部,又称皇城,紫

禁城,即大内。城外有护

城河。因宫城居中,故四

面开有城门,宫城内仍按

“前朝后寝”之制布局。里

城又称内城,旧城。四面

共设10门,各城门都有瓮

城,城外也有护城河。开

封城里的商业街主要就分

布在里城内。开封的三套

城墙,三套护城河,坚固

的城墙及完善的作战设

施,反映出对京城防御的

重视,开封城内干道系统

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

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

其它一般道路和巷道也多

呈方格形,也有丁字交叉,

在里城外、罗城内还有几

条斜街。街道宽窄不一。

主要干线是四条御路,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建立了较完善的消防报警系统。

2、抄绘平江府城复原想象图并详细说明其表达的规划布局特点

3、抄绘元大都城复原想象图并详细说明其表达的规划布局特点

元大都城是先拟定了一个全城的总体规划,并在未进行地面建筑之前,先在地下埋设了全城的下水道,然后才在地面上根据分区布局的原则建设起来。1、大都城的形制为三套方城,分宫城、皇城、大城三部分。其中,宫城和皇城是其主体部分。大都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

2、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有如棋盘。由通向各城门的街道组成城市干道,但由于城中间有海子相隔,及南北城门不对称,有些干道不能相通,呈丁字相交。

3、大都城内(皇城以外)的居住区,被道路划分为50个坊,也只是地段,并无坊墙及坊门。

4、大都城是元代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

5、太庙和社稷坛两组建筑,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规划制度。

6、大都的引水工程规模巨大,排水工程做得很好。

作业四

1、综述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并阐明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发展特点:一、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明代的城市类型也比前代增多。大类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政治型城市、工商业型城市、对外贸易港口型城市、边防军事重镇。

二、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三、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四、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五、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六、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发展

七、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

明清时期,众多小型港口城市却有了兴起和发展,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一时期,东南沿海各地的商品货币经济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们又善于航海,许多海商便转到僻静的小港口从事“非法”的走私贸易;二是清朝设立四大海关时,在各海关管辖的范围内,其下又设有许多小口岸,使很多小港口在“合法”条件下得到发展,从而促成众多的地方小型港口城镇的兴起。

建设特点: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

2、随着城市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

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

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2、试述明代南京城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并阐明南京城内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

明代南京城建设的特点:1、地处江湖山丘交汇之地,地形复杂,在旧城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形制不甚规整,充分考虑到旧城的利用和对自然地形的顺应

2、明代南京城有大城(应天府城)、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四重组成。

3、宫城内按“前朝后寝”之制布局。宫城内主要宫殿都建在南北中轴线上

城东南为皇宫所在的政治区;中南部原江宁府城部分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和居民区,东北部为军队的营房和仓库,是军事区

4、街道由于受地形和历史影响,城内街道多呈不规则东西南北向,也有弧形和斜街的形式

5、人口迅速增长,一直是全国人口最多城市

意义:由于明代南京临近发达的江南地区以及政治地位的提高。因此南京不仅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另外南京也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

3、试述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明代建设特点:一、明北京有大城、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四重组成。

1.按中轴线对称的原则设计并有所发展,有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使城市布局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威,

2.天安门前为一封闭的T字广场,两侧为左文右武宫城内按“前朝后寝”形制布局。

二、严格按照左祖右社的形制

三、城内的街沿袭戏元大都的规划系统

四、居住区分为37个坊,只是用于地理管理,无坊墙

五、城市水系沿袭元大都,饮用水多为掘井

六、城市内有些地区形成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

清代建设特点:1、重点放在西北郊的几处离宫和园林修建上。

2、清初由于火灾及地震,宫殿多有损坏,在康熙时进行重修。

3、调整部分居住地段,将内城一般居民迁至外城,让内城驻守八旗兵并设营房,同时建了许多皇亲贵族的府第,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压迫和民族矛盾。

4、由于西北郊建了大片园林宫殿,皇帝多住园中,皇亲贵族为便于上朝,府第多建在西城,使政治生活转移至西城。

5、清代为维护蒙、藏民族团结,崇尚喇嘛教,因此清北京除原有的佛、道教寺院建筑外,又增建了雍和宫等喇嘛庙

4、清代为什么要选择在承德建避暑山庄?并阐明避暑山庄建设的特色。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首都东北方的门户,承德市通往边塞的政治要地,便于和其他少数名族的沟通交流,此外承德山水清秀,人杰地灵市休闲的好地方。其特色:避暑山庄规模宏大,院内建有宫殿、庭院、寺庙及管理等建筑物达120处。山庄内取自然山水的本色,吸取江南塞北的风光,形成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园内布局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宫殿区在山庄的南部,布局严谨有序。苑景区又分为东南部湖区、中部平原区和西北部山峦三个景区。山庄不仅是避暑胜地,也是当时中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作业五

1、试回答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有哪些规律性?

一、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

二、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形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

随王朝的兴亡而兴盛衰落。多数新王朝初建时期的城市不是在以往城市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而是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重新起步。发展~衰落~破坏~恢复~发展~衰落~破坏,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成为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特点。但其间还是有所向前发展的。从宋代城市坊、市制度的打破,消防报警系统的出现,到明清时期城市数量和类型的增多,城市与城乡相互联系的密切,关厢现象的普遍出现以及城市军事防御设施的坚固完善和园林建设的大量增多等,

三、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呈分离状态)

在中国的历史上政治中心总体是在北方。然而从隋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向江淮及江南一带转移,由此产生了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现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

四、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五、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的发展有两大类型,

(1)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图,从政治军事统治的要求出发而兴建的城市,一般多有整体规划的意图,布局方正规则。

(2)主要由于经济地位的原因而在原地不断发展扩建的城市,布局有一定的自发性。

这两类城市是同时并存同时发展变化的。

2、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哪些因素影响?并阐明封建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早期的耕作制度

二、传统的营建技法(1)通过单体建筑的布局规划和筑城材料及施工技术等对方形城郭和方格路网形成的主导影响。由于气候的原因,建筑讲求面南背北、背风向阳,院墙很自然地形成了外围高大而同样较为方正的封闭式城墙形制。(2)由于中国古代城墙多为夯土板筑,因此方形直线状的城垣营建方式在施工中较为方便。(3)以木结构建筑为主的建筑群体布局手法也深刻地影响城市的内部布局。并利于运用轴线对称的方式进行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三、特有的文化观念1)天圆地方说和天人感应的思想(2)五行、阴阳思想和易学说(3)相土、形胜与风水说

四、封建政治制度:表现在城市的规划布局中,城市内部的建筑尊位多被理解为城市的中心,其他建筑按礼制沿轴线各行其位,如“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文左武右”。

五、社会经济形态

3、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以分为哪几类?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

一、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三大类

规范型城市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平原地区,规范型系列传统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最为典型的一类——城郭方正,街衢井然,轴线清晰,礼制建筑居中等,代表城市:隋城长安城a、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宫城在北部为规整长方形,皇城在宫城南面,也是规整长方形,与宫城以横街相连,外郭城是长方形。b、交通干道呈方格网状c、城内坊的形也是规整矩形d、设有东西两市,市内设有肆e、城内有两条运河且园林众多次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规范型建设模式在不断适应不同地理环境、文化风俗、历史条件和城市某些特定功能的要求中,有所变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形成背景总体上的一致

性,其空间结构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异,但基本模式中追求方正的传统却一直贯彻其中,如景德镇:a、景德镇市一个手工业中心城市,有便利交通条件,城市呈不规则形,并且无城墙b、没有形成以官府,庙宇为中心而是沿谷地呈狭长带状c、主要街道,顺江势自然伸展d、原来加筑城墙,现成城区后,围绕它的城墙依旧不规则e、城市规模很大,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

非规范型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这一系列的城市,可根据其主导影响因素和空间结构特征的不同,主要分为工商经济主导影响型(樊城)、山水条件主导影响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主导影响型(拉萨)等。

4、和西方国家城市相比,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存在什么缺陷?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长期受到封建王权、礼教思想的束缚,城市更多的是被作为一种政治和军事职能的载体,城市规划建设中过于追求礼制风格和象征意义,往往导致城市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

主要表现在:

王宫是国都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王城居中”的营建模式造成城市其他功能分区的不合理。即使在地方城市中,主要的政治与礼教建筑物也是主导一个城市规划布局的中心,类似的现象具体而微;

道路网的布局及道路尺度基本是考虑哲理或象征意义的需要,而与交通的实际需求并不匹配;

在宋代以前中国城市中一直存在着居住坊里制度和对市场布局、经营的严格约束,这些都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同于西方城市,中国古代城市中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广场与公共场所,反映了民主思想的淡漠与封建集权的强大;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中,虽然很注重城市的山水布局、城市中的皇家与私家园林建设,但城市的公共绿化却一直是非常落后的。

作业六

1、和古代城市相比较,我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一、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二、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出现

三、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

四、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

五、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

六、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

七、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八、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2、我国近代城市在职能方面、功能结构方面、地域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工业、矿业、新式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使我国城市职能在近代也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比较单一的行政(军事)职能为主、经济为辅,变为行政、经济双重职能并重;同时也使我国城市类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工业型、矿业型、交通枢纽型及海港、河港等类型城市。城市新物质要素的出现和功能结构的改变,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国内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服务的需要。城市中充满了民族和阶级矛盾,消费性和寄生性并存。

4、我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并阐明城市空间结构为什么能由过去的

“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为什么大多数形成“多区拼贴”的结构特征?

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1、老城区及关厢区。老城区及关厢区是历史上形成发展的城市原有核心,但在近代资本主义输入影响下,一般也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在原有传统城市空间内部,出现了一些经销各类商品的新式商业街区和洋式店面。

2、商埠区和租界区。这是在殖民势力侵占下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建成区,常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或城关要道附近,其空间上多具有明显的商业中心、娱乐服务区、高级住宅区和港埠工业区等分异,一般建筑质量较高,市政设施齐全,布局上也自成一体。

3、自发形成的工业、居住混合区。混合区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和商埠区(租界区)的深刻影响与刺激下,由近代民族资本带动起来的,一般在老城区或商埠区(租界区)的周边,沿河流、铁路等地带自发扩展形成,区内工厂、商店和棚屋住宅等相互混杂,拥挤零乱。

4、有规划的新市区。新市区是地方政府当局有计划开辟的新的城市地域,多具有近代城市规划的色彩,路网设计较为规范,功能分区明确且自成一体,新的行政、商业、住宅和工业区配置有序,基本体现了近代城市发展在空间结构上的诸项要求。

转变原因:

我国传统封闭的城市空间结构自宋代坊、市制度的解体已开始向开放型的结构形态转变。近代由于工业、交通等新兴产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结构状态:大工业(区、片、点)的出现(多布置在城外),就使生产者和生产场所在空间上发生了分离,大大改变了过去那种生产、生活空间合一的状况;近代铁路、公路的出现,就使城市出现了新的多向延伸发展轴;同时,不少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内部交通系统为了适应机动化的要求,在原有方格网上增加了放射形道路,也使城市更具有向外放射发展的可能

城市在演进过程中受到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势力、新生的地方军阀割据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势力以及外来多国殖民势力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输入相应受到了较大的抵触和制衡,表现为较不彻底。因而在城市建设和空间结构上,便表现出几个分别由不同势力所引发和触动的城市地块,从而形成“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4、近代南京“首都计划”将城市用地分为几个功能区?

“首都计划”对南京城市用地进行了功能划分,共分为六大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1)以中央政治区为重点,(2)市行政区选择在大钟亭(包括傅厚岗)和五台山两处(3)工业区拟设在长江南北两岸,江南除下关外,另将下关以南由夹江至城墙一带划入;江北主要选在浦口车站的南部和北部,凡笨重工业、含有毒质或危险性质的工业以及不宜在下关和南京城内经营的工业,皆在浦口发展。4)教育区布置在旧城中心市行政区之南,(5)住宅区分布较散,除旧城区已有住宅原封不动地加以保留外,计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为统治阶级高等住宅区,位于山西路、颐和路一带;第二等为一般公务人员住宅区;第三等工人或最低级职员住宅区,规划中的道路系统设计采用当时美国很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在明故宫商业区内尤为明显。道路拟分为干道、次要道路、环城大道、林阴大道四种。

5、1946年完成的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那些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其规划结构如何?

该规划充分运用了一些新从欧美留学归来的建筑师带回来的“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布局结构为在现有市区外作一绿化及农田环形地带,在其外发展新区,新区按分散的卫星城的方式布置;居住区以4000人为小单位(即邻里单位),多个小单位组成中级单位,多个中级单位组成市镇单位,若干市镇单位组成市区单位,全市即由若干市区单位组成。同时扩大中心区的范围,以疏散原来中心地区过分拥挤的状况。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分为区域公路、环路、干路、辅助干路等。

作业七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有哪些?

1、城市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实现了持续增长,并进入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近20年来东部快于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3、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大城市

4、小城镇迅速崛起,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

5、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二、扼要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回答目前我国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有哪些特征?

(1)城市形制及职能结构变化:1、行政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强2、工矿业、加工业城市发展3、新型交通港口城市得到了很大发展4、边境口岸和经济特区城市的出现5、历史文化名城的确立和风景旅游城市的兴起

(2)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1、改革开放前:大中城市发展速度增长与小城市发展速度减弱

2、改革开放后:大城市发展速度减弱与中小城市快速发展

(3)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变化

1、城镇分布自东向西呈现出高度集中~一般集中~比较稀疏的基本形态

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变化1、城镇分布自东向西呈现出高度集中~一般集中~比较稀疏的基本形态3、资源指向分布明显4、多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和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地区正在形成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在哪些方面有了新发展?其总体特征有哪几方面?

一、城市规划事业法制化的发展

1、城市规划事业发展~停滞~复苏~大发展的历程

2、有城市规划编制条例——城市规划法

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发展

1、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总体演变

2、城镇体系规划地位的确立

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现

4、法定图则的探索

5、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的出现

总体特征:1、由技术型规划逐步走向综合型规划。2、由单个城市规划视角逐步走向区域规划视角。3、由终极蓝图逐步走向动态规划。4、由计划型刚性规划逐步走向市场型弹性规划。

5、由精英型规划逐步走向社会性规划。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方面有哪些新发展?当前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存在什么

问题?

城市建设方面的新发展:一、1\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a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有计划建设时期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c“三线”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时期

2、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分:a集中块状结构类型: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功能区组成单块集中紧凑用地,卫星城镇相对较不发育;

b连片放射状结构类型:外围各种功能区围绕中心区呈不均等连片集结,若干方向较为发育,若干方向较不发育,总体呈放射状;

c连片带状结构类型: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功能区连片向两侧拉长,卫星城镇和其他方向的外围功能区均不发育;d双城结构类型:城市中心区分置于两块独立地块,各自形成了特定的外围功能区;

e分散型城镇结构类型:集中的城市中心区为分散的若干核心城镇所替代,各类外围功能区也分置于各自的核心城镇和卫星城镇中;

f一城多镇结构类型:城市中心区和部分外围功能区形成中心城区,另一部分外围功能区配

置在相应的卫星城镇中;

g带卫星城的大城市结构类型: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功能区高度集中发育,并在城市周边地区逐渐形成较为发育的卫星城镇。

二、城市的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三、城市环境的建设

四、城市建设体制的改变

五、试论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我国城市今后发展有什么影响?

作业八

1、试述卡洪城的建设布局特征。

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城墙围着,又用厚厚的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贯穿这一区。城东被一条东西向大街分成南北两部分,北部为贵族区,南部则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的住所。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

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是什么?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的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斯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3、试述新巴比伦城的建设布局特征。

新巴比伦城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于防御需要筑有两重城墙,城东还加筑了一道外城。城市主轴为北偏西,沿主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城中小巷是曲折而狭窄的。筑有空中花园。

4、试述雅典卫城的建设布局特征。

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群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的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的各个建筑物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卫城的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的。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有平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等。雅典卫城体现了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

5、试述米利都城的建设布局特征。

充分体现了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8、试述罗马共和广场的空间布局特征。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广场(Forum)是由广场建筑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周围的房屋比较散乱。广场为市民欢聚的场所,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很像希腊化时

期的城市广场。广场建筑物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上不甚协调,其建筑群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步增长,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规模更大。这些建筑群组成了罗马的城市空间。

9、试述《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

10、1)城市选址:他指出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疾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

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便捷的公路和河道通向城市。(2)建筑物选址:他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3)街道的布置:他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对广场的设计,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用研究当地动物内脏实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试验等。(4)他继承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的模式。

10、综述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特征。

1、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

古罗马人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们更加重视强大而现实的人工实践,因此他们不像希腊人那样尊重自然、善于利用地形,而是倾向于强有力地改造着地形,并以此来显示力量的强大和财富的雄厚。在城市规划上,罗马人更强调以直接实用为目的,而并非是像古希腊人那样将建筑视为雕塑而彰显其纯粹审美的艺术追求。

2、凸显永恒的秩序思想

古罗马人将广场塑造成为城市中最整齐、最典雅而规模巨大的开敞空间,并通过娴熟地运用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等,建立起整体而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从而体现出了罗马城市规划中强烈的人工秩序思想。古罗马的城市在总体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和组合,井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念性的效果,象征罗马军事帝国的强大与永恒。

3、彰显繁荣与力量的大比例模数手法

古罗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则是采用一组数学的比例关系,强调的是使城市、建筑本身的各部分之间相互达到协调,而并不需要以人的尺度作为参照,也就是说人是独立于整个空

间型制体系之外的。为了使城市和建筑显现出一种具有征服力的崇高感与震撼感,罗马人在规划、建筑实践中通常热衷于选择大模数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作业九

1、综述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特征。

1、凸显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理念

在城市里,教堂常常占据着城市的最中心位置,并凭借着其庞大的体量和超出一切的高度,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

2、实行自然主义的非干预规划

除了以教堂为核心形成的公共区域以外,城市里并不存在着其他明确、纯粹的功能分区,手工业与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是就近混杂在城市居民密集的区域里。

3、力显丰富多变的景观与亲和宜人的特质

中世纪城市和建筑普遍具有宜人的尺度与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可人,广场的规模和尺度非常适合于所在的城市社区。

最有特色的空间介质是城市内蜿蜒曲折而有宽窄变化的街道,弯曲的街道消除了狭长而单调的街景,街道空间的收放变化也就自然形成了很多小而别致的空间节点(场所),给步行时代穿行于城市中的人们创造了无比丰富、动态多变而又富有趣味的视觉景观和心理体验。

4、追求有机平和背后的内在秩序

城市整体空间格局主要呈现出封闭的形式,把各自分散的建筑物有机地组织成绚丽多姿的建筑群体,一个建筑物的立面通常与左邻右舍都发生关系,作为一个孤立的建筑实体而与周围环境基本无关的情况是很少的。

城市内多狭窄和向上的空间,高耸的尖塔、角楼、山墙等都表达了超凡脱俗的视觉与精神效果。

2、拜占廷的建设活动与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建设特点。

拜占庭宗教建筑用若干个集合在一起的大小穹顶覆盖下的巨大室内空间。这种被多个穹顶覆盖的空间把建筑处理成交流融会、宽阔多变,把有限的空间塑造成像是无穷无尽的空间。。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市周围筑有水陆防御工事,城墙高耸,碉堡林立。防卫区仿古罗马七丘,筑于高丘之上。市中心区颇为壮观,由中央大道连贯六个广场,市中心区由王宫、圣索菲亚大教堂、奥古斯都广场及竞技场组成。

3、俄罗斯的建设活动与首都莫斯科的建设特点。

世袭城市:封建主义的发展促使许多小城市的建立。公候或贵族的庄园逐渐发展成不太大的城市——世袭城市。这里有较发达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城市规划结构多数是围绕着城市中心的克里姆林宫向外放射,形成放射环形规划系统。

4、伊斯兰城市的建设特点与巴格达的建设布局。

伊斯兰城市常简单划分为若干地区,其城市整体性较弱。在社会生活中,真正的单元是以某一清真寺为中心的邻里,即穆斯林区。穆斯林在建设环境中,倾注于对城市的淡漠和对神明、对永恒的无限向往。多建封闭式的城镇、封闭式的穆斯林区和封闭式的院落式住宅。城市内部分成两区即统治者的宫室或官邸和与在其周围的信徒区。道路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弯弯曲曲的盘街,时而转变走向。另一种是死胡同,只到某些住户门前就截断。

巴格达:城市平面为圆形,是太阳的象征,有四座城门。宫殿的建造,受波斯的影响,布局复杂、规模很大。清正寺院代表着当时建筑中的最优秀成就。城的主轴线与子午线成对角线的关系,仿早期城镇的传统方位。

5、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的建设布局与中国的唐长安城有何异同?

门前町:镰仓时期,庙会、市集比较发达。在神社寺院前的庙会发展为常设市场的市镇称为门前町。平城京:城市全仿隋唐的长安城。城市为方格形城市,正中有朱雀大街把城市分为左京和右京两半,各有一处市场,叫东市和西市,朱雀大街北端是大内里平城宫,它的周围有绿丘围绕的宫城,平城京无城墙,日本其它城市也无城墙。

作业十

1、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的布局特征。

费拉瑞特:著有《理想的城市》一书,

他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

理想的城市。

斯卡莫齐: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

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

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

南侧有运河横穿。

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2、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的布局特征。

轴线构图被广泛运用。重要建筑物往往属于教皇或权臣,放在城市广场,成为一个地区的中心。建筑物的体积构图受到了强调。多数教堂采用单一空间的集中式构图,具有更强的纪念碑性格。这种造型构图符合教廷建立中央集权帝国的梦想。

3、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空间布局特征。

罗马市政广场:广场平面呈对称梯形,它的三面有建筑物,而把前面敞开,广场入口的大台阶,以锐角向上面放大,使台阶产生了缩短的错觉。同样,广场上的两座不平行的、向后分开的建筑创造了比较深远的效果。为了把郑重的元老院强调出来,就把它的一层做成基座式的,上两层用巨柱式柱子,使元老院在两侧建筑物从平地起来的巨柱式柱子对比之下,显得比实际更高、更为雄伟。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广场平面呈曲尺形,在空间组合方面,它是由3个梯形广场组成的一个封闭形的复合式广场。大广场与靠近海湾的小广场之间用一个钟塔作为过渡,同时把圣马可广场稍稍延伸出一些,使游客从海湾观看时,视觉上起一个逐步展开的引导作用。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建筑物的水平线条形成美的对比。

作业十二

1、伦敦改建规划的特征。

采用了古典主义的形式,但根据功能将城市各主要目标联系起来。一条中央大街连接三个广场,对城市起控制的作用。一个圆形广场位于郊外,有8条放射的大道。另一个三角形广场,是两条岔道的交叉点,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是圣保罗教堂。再一个是椭圆形的市中心广场,有10条道路与之交汇,广场正中是皇家交易所,这种市中心、船埠及其交通的功能布局,反映了资本主义城市重视经济职能的新的特征。

2、巴黎改建的规划布局特征。

(1)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建:城市建设的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的手工业工人的聚居区。为减轻城市中心的交通负荷,规划开辟几条新干道与爱丽舍田园大道相接,特别着重的是为劳动人民居住区铺设街道和路面,增加供水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封闭一些市内墓地,把巴士底狱夷为平地,修建绿化广场,并在市内广泛进行绿化。

(2)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建: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巴黎市内,出租牟利的多层公寓逐渐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决定了城市多数地区的面貌。为表彰拿破仑帝国的光荣与权威,在巴黎西部改建了贵族区,在市中心区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群点缀广场与街道,使彼此呼应,以控制巴黎中心地区的帝都风貌。

(3)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内容:

①完成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②市中心的改建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③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④在市政建设上有一些重大成就,如建设了相当完善的大规模地下排水系统,改善了自来水供应等。

⑤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

3、阿姆斯特丹城市改建的特征。

17世纪城外已修建了防御性城墙。市内房屋密集,市区作马蹄状向河口两岸发展,旋又成扇形。这些房屋多沿运河分布,市内运河纵横交错,层层环绕城市,状似蛛网。

4、华盛顿的朗方规划的特征。

朗方规划是以国会与白宫为中心制定的。把国会放在华盛顿的最高处,是全城的核心和焦点,可以俯视全城。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并连接白宫和最高法院,成为三角形放射布局,构成全城布局结构中心。白宫与国会也在同一轴线上,从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周放射出许多放射状道路通往许多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公共建筑,并且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与方格形相协调的道路系统,形成许多美丽的街道景观。

5、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基本特征。

但他们的设想中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的实体,把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以及其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是为着解决广大劳动者的生活、工作问题,在城市规划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6、田园城市的规划布局特征。

城市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规模,有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城市平面为圆形,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可分市中心区、居住区、工业仓库地带以及铁路地带。建设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理想模式。

7、工业城市的规划布局特征。

戛涅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他把“工业城市”各功能要素都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城市交通是先进的,设有快速干道和供飞机发动的试验场地。住宅街坊配有相应的绿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并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

8、带形城市的规划布局特征。

城市应有一道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采取沿两条主要交通干道发展的模式,一条是为工业区服务的货运交通干道,一条是位于居住区和管理服务区之间的客运交通干道,此外还可能有两条平行的辅助道路,一条作为居住区的发展轴,一条作为工业区和管理服务区的发展轴。

作业十四

1、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因此不能任其自然地凝聚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有机疏散就是把传统大城市那种拥挤成一整块的形态在合适的区域范围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2、柯布西耶的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

他反对传统式的街道和广场,反对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追求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理性的城市格局,在大片绿地上组成摩天大楼来提高城市人口密度来降低建筑密度柯布西耶还特别强调了城市建立现代快速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性,在中心区规划了一个地下、地面乃至空中交会的交通枢纽.将市区与郊区用地铁和铁路线联系起来。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其规划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3、柯布西耶的“形式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5、印度首都昌迪加尔的规划特点及其不足。

特点:昌迪加尔采用“功能主义”+“象征主义”的形式,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道路的等级与功能也区分得非常清晰,各个区域与街道没有名称而全部用字母或数字命名,体现了高度理性化的城市特征,城市尺度大的超人。昌迪加尔是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中完全按照图纸付诸实施的第一个城市,当时这座城市以其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了广泛的称誉。

缺点:脱离印度国情,把外来的西方文化强加在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身上;城市建设的目的更主要的是为新首府树立“纪念碑”,中心规模宏大、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空间环境冷漠等等。

6、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特点及其不足。

特点:城市平面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机头昂向东方,寓示朝气蓬勃。机头有三权广场,建有政府各部大楼。机身是城市交通主轴,城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采用高密度、立体化的居住模式,城市主轴和两翼成十字交叉,象征巴西是天主教国家。城市交通设计是现代化的,为货运交通设置了专用线,为步行交通设置地下通道和步行街,主干道交叉点设置大型立体交叉。

缺点:(1)与昌迪加尔相似,是按规划师刻画的模子生搬硬套地创造的人工纪念碑。它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社会、传统较少考虑,是个机械的城市组合体,感觉空洞和缺乏渊源与生气。(2)中心区与昌迪加尔一样,在城市中显得过分高高在上,藐视一切和超越一切。(3)整个城市特别是居住部分,缺乏人情味,缺乏亲切宜人的气氛。

7、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佩里建议邻里单位应该按一个小学所服务的面积来组成,它的四周为主要交通道路,不使儿童穿越。邻里单位内设置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业服务设施,并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以及充分的绿地。建筑自由布置,各类住宅都必须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8、《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及评价。

1、《雅典宪章》中最为突出的内容就是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思想,认为城市中的诸多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基本类型。

2、《雅典宪章》虽然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然强调“城市计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

3、《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订规划方案。

4、《雅典宪章》在思想上认识到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强调以人为本

5、这个宪章强调了经济原则、功能原则对于城市规划的极度重要性,提出了大批量生产、机械化建造的方法。

6、《雅典宪章》也提出了保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雅典宪章》的基本评价

该宪章当时提出的功能分区思想是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意义的创见:面对当时大多数城市无计划、无秩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工业和居住混杂所导致的严重的卫生问题、交通问题和居住环境问题等,功能分区的方法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这些问题的作用;《雅典宪章》所提出的功能分区思想也是一场革命: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例如古典形式主义)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中追求平面构图与空间气氛效果的形式主义局限,但是《雅典宪章》并没有能够有效地解决现代城市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在于对理性主义思想的过分强调

9、莱特的广亩城市理论。

他反对大城市的集聚与专制,追求土地和资本的平民化,即人人享有资源,并通过新的技术(小汽车、电话)来使人们回归自然,回到广袤的土地中去,让道路系统遍布广阔的田野和乡村,人类的居住单元分散布置,可以促使每一个人都能在10~20公里范围内选择其生产、消费,自我实现和娱乐的方式。莱特将这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形态称为“广亩城市”,并认为其是“真正的文明城市”

作业十五

1、大伦敦规划的特点。

大伦敦规划由内向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和外圈。内圈建筑与人口密集,其主要改造特点是控制工业、改造旧街坊、降低人口密度、恢复功能的地区。近郊圈作为建设良好的居住区和健全地方自治团体的地区。圈内空地尽量绿化,以弥补内圈绿地之不足,并设置森林地带、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各种游憩、运动场地,并就近供应新鲜蔬菜和副产品。绿带圈内严格控制建设,构成一个制止城市向外蔓延的屏障。外圈主要用以疏散伦敦过剩人口与工业企业。

大伦敦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

2、华盛顿放射长廊规划的特点。

该规划是以现有城市为中心,向外建设6条主要的放射交通线,即长廊地带。在长廊地带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居住区或卫星镇,长廊之间的楔形地区留作绿地和农业用地。(1)更多地采用公共交通;(2)限制建设高速公路;(3)改建大部分地区;(4)限制市区人口增长;(5)市区的就业机构应集中在市中心。方案强调用快速交通解决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之间的联系,其思想接近于当时哥本哈根制订的总图。

3、1971年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的特点。

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规划结构从单中心演变成多中心,即划分成8个规划片;二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技术诸方面问题,相应地制订了地区和郊区的规划。

4、恩温的卫星城理论。

指出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5、卫星城与田园城市、卫星城与新城的区别与联系。

“卫星城”只是与“田园城市”形似而已,它并不像“田园城市”那样谋求通过一个适度规模、协调共生的城镇群体来取代特大城市的发展道路(事实上,按照“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就根本不会出现特大城市),而是主张以发展与“中心城”体量悬殊、承担局部功能的“卫星城”来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中外城市史与规划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发展史》 西?部分 绪论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学习意义。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研究?法。 ?了解如何进?中西?城市的发展?较? ?、古代世界的城市?明(两河流域、古埃及、古爱琴海) ?了解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了解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了解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古代西?国家的城市?明(古希腊+古罗马) ?了解古希腊的?化与历史发展 ?掌握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与?列都城的布局特征 ?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三、中世纪西?城市?明 ?了解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掌握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形态、中?、路?、景观等。 ?了解典型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性质、布局特征、城市中?、形态特征等。 四、?艺复兴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明 ?了解?艺复兴时期城市相?中世纪发?的主要变化 ?了解?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主要特征 ?掌握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内容、?的与影响 ?了解“古典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了解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基本特征 五、近代西??业化与城市发展 ?掌握近代城市的特点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与古代城市规划的区别(关注点、规划内容与?法、城市发展管理等)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的现实需求、思想基础、技术基础、?法与实践基础。 ?掌握?园城市的主要内容与规划实践影响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带形城市、?业城市、城市形态研究的背景、规划内容、规划实践及其影响)

?了解格迪斯的规划思想特征 ?掌握城市集中主义、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掌握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了解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的规划内容、规划思想与后效评价 ?掌握赖特?亩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掌握沙?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及其影响 六、现代西?城市 ?了解20世纪西?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掌握?伦敦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卫星城、新城的概念 ?掌握英国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英国、法国新城建设特征上的差异 ?了解德国战后重建的类型与内容 ?了解瑞典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哥本哈根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雅典宪章》、《马丘?丘》宪章的内容区别及其反映出的西?现代城市规划的转型与变化特征 ?掌握?较现代城市规划与后现代城市规划 ?掌握全球化、全球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掌握西??都市区规划的基本特征 ?掌握兰斯塔德的空间特征与规划经验 七、美国城市发展过程 ?了解美国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了解美国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与影响 ?掌握邻?单位、雷德朋的概念以及规划原则 ?了解美国郊区化的发展过程 ?掌握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简要过程与批判反思,及其与中国城市更新的对?。 ?掌握城市更新、城市复兴、?都市区、?城市带、巨型城市区的概念 ?掌握城市蔓延的特征、弊端以及规划应对 ?掌握郊区化、城市蔓延、增长管理、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新区域主义、TOD/ TND的概念 中国部分 1、掌握《周礼考?记》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曹魏邺城的布局特征及其对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3、了解古代南京城市规划布局的特征、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与动?机制;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专业代码040500

专业代码040500 山东省财政专项支持项目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制定

目录 指导思想.............................................................................................................................................. - 4 - 教学计划.............................................................................................................................................. - 4 - 课程标准............................................................................................................................................ - 23 - 土木工程识图课程标准..................................................... - 23 - 建筑材料及检测课程标准................................................... - 27 - 建筑CAD课程标准......................................................... - 31 -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 35 - 建筑法规课程标准......................................................... - 39 -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标准................................................. - 43 -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标准................................................. - 48 - 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 52 -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 54 - 建筑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 57 - 建筑结构课程标准......................................................... - 61 - 建筑构造课程标准......................................................... - 65 - 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标准............................................... - 69 - 建筑工程概预算及清单计价课程标准......................................... - 76 - 建筑工程预算电算化课程标准............................................... - 82 - 建筑管道工程与施工课程标准............................................... - 86 - 建筑电气工程与施工课程标准............................................... - 90 - 安装工程概预算及清单计价课程标准......................................... - 95 - 安装工程预算电算化课程标准.............................................. - 102 - 市政安装工程概预算及清单计价课程标准.................................... - 107 - 建筑装饰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 109 -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标准.................................................... - 112 -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标准.................................................... - 119 - 建筑装饰施工课程标准.................................................... - 123 - 装饰工程概预算及清单计价课程标准........................................ - 127 -

中外建筑史 论文

中外建筑史(论文) 在世界建筑艺术百花园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朵奇葩,它自成体系,独立发展,绵延数千年,直至20世纪初还保持着自己的造型特征和布局规则,并传播影响到东亚等邻近国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的早、中、晚五个历史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和陵墓,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新的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建立,经济趋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故而有能力修建起规模空前的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等,建筑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出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划最严密的都城——长安城。 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但同时也走向衰微。著名的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中国古代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规划思想在此得到了最完整、最精彩的体现,其建筑群体布局艺术可谓臻于化境。始于商周时代的中国园林,至明清时也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名园佳作不胜枚举。此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西藏的“布达拉宫”、日喀则的“札时伦布寺”,以及云南傣族的“缅寺”、贵州侗族的“风雨桥”等等,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以汉民族木构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自古以来就以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而称颂于世。这种建筑风格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和鲜明而一贯的特征: 它以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并创造了与这种结构方式相适应的各种平面形式和外观造型,常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抬梁式”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其主要特点是——沿房屋进深方向在右基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屋矮柱和短梁,构成“一品”木构架。在平行的两品木构架之间用横向联系的“枋”联络“柱”的上端,产在各层梁头和短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90度直角的檀,起联系构架和承载屋面重量的作用。这样由两组木构架形成的空间称为“间”。一座房屋通常由二三间乃至若干间沿面阔方向排列为长方型平面,同时也可以组成三角型、正方形、多角型、圆形、扇形、万字形等特殊平面的建筑。由于这种“抬梁式”建筑的木构架类似“框架”,建筑物上部分荷载沿梁架、立柱传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不承受荷载,这就赋予建筑以极大的灵活性。室内空间可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分隔空间,并随需要安装或拆卸。 由建筑单体的外部造型特征看,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由:台基、屋身、屋顶三大部分组面。台基——由砖石砌成,承托着整座房屋,一方面起保护木柱不受雨水和潮气侵蚀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与柱的侧脚、墙的收分相结合增架建筑物的稳定感,使其显得庄严雄伟。如故宫太和殿及天坛祈年殿的台基,前者显示了皇宫难以企及的尊贵;后者则表现了祈天建筑的高耸云霄、与天相通的气度。 架设于台基之上的屋身,一般采取明间略大,两侧面阔递减的方式,既满足功能要求,又使外观取得了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在较为重要的建筑物上,在其屋身和屋顶的交接部分设置有一种称为“斗拱”的构件,称为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斗拱”,实际上是用短木块,木枋所组成的一种悬挑结构,主要起支撑巨大的屋顶出檐和减小室内大梁跨度的作用。明清时期斗拱逐渐蜕化,成了柱网与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中外建筑史》论文格式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民的监督参与意识不断加强,原有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法治性、高效性、有限性、责任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它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自身完善的现实需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队伍建设者,在真正意义上确立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而推动我国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民的监督参与意识不断加强,原有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现政府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法治性、高效性、有限性、责任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它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自身完善的现实需求,也是人民的迫切愿望。 关键词:特征必要性必然性构建

Abstract As China enters WTO,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little by little,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enhances increasingly, the role that primary government act has not adapte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t present, china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and service government. The role that primary government act has not adapted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t present, china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and service government. As China enters WTO,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little by l ittle, t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enhances increasingly. So, at present, China must realize the transform of government, establish public and service government. T he consciousness of citizen’s supervision and participation enhances increasingly. As China enters WTO, economy develops rapidly,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mprove little by little. Keywords:character necessity inevitability establish

中外城建史复习要点

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城、厥城。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城与市: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特点:自发性建设 雅典卫城: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圣地建筑群:1.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2.以神为构图中心。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4.公众场所。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罗马营寨城: 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沿岸。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地,把它作为城堡的模式,逐渐演变成了营寨城。它的形式主要为: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中外建筑史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 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 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 A 穿斗 B 内柱升高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小木作 B 大木作 C 铺作 D 檐下作 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 B 宋以前 C 明清 D元 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 A 隆兴寺摩尼殿 B 晋祠圣母殿 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 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C A 斗口高 B 斗口宽 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 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 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 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 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 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 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 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 D 明清 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胡服骑射 D 丝绸之路 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 A 南怀仁 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 A 全面保护 B 重点保护 C 有限保护 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 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 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 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 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 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中外城市建设史1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规范

欢迎阅读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pace design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构成、建筑表现基础、建筑设计 Ⅰ、建筑设计 Ⅱ、中外建筑史、制图基通过对 因材施力。 2、知识目标 (1) 理解商品展示的含义和特征,学习专卖店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2) 通过对典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的功能分区、基本设施、人体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熟悉娱乐建设项目设计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细部做法。? (3) 通过对餐厅设计的概念、分类、细部空间的规划、家具、照明和色彩、以及餐厅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餐厅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

(4)通过对酒店设计装修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酒店各种基本设施,交通流线、空间规划方法; 熟悉酒店室内装修工艺、材料及细部做法,掌握酒店室内装修概念设计到方案设计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系统学习,进一步提高巩固学生的设计方案手绘表现能力和电脑效果图制作 能力,并让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方案,提高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理解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强他们的实战技能。? (2)培养学生对于实际案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需要学生系统掌握空间设计方法、空间设计程序、空间设计表达能力。并通过设计项目的实际训练,让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在项目运作筹划的层面来理解公共空间设计。本课程结合 1CAD 2 3 学。 4 5 6 通过本章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公共空间的基本涵义,充分认识到公共空间在人们生活中存在的意义,让学生能感受到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公共空间的基本概念 2.类型与组织方式 3.公共空间设计的内涵与特点 4.公共空间项目设计的流程 5.酒店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6.餐饮空间设计思维与方法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中外建筑史、0710025 总学时数:54(理论课学时数:50 复习与考试学时数:4)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设计 1 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2. 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2、职业技能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考证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space design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建筑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构成、建筑表现基础、建筑设计Ⅰ、建筑设计Ⅱ、中外建筑史、制图基础、建筑装饰CAD、Photo Shop与版式设计、建筑电脑效果图等课程。 后续课程有:毕业设计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建筑设计教研室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根据专卖店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区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突出创新精神,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程主要目标是教会同学们熟练地进行方案的流程设计,具备企事业单位人才岗位要求。 1、能力目标 (1) 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空间范畴的工程项目的 设计内容及程序。 (2) 通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室内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 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 (3) 通过公共空间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 作沟通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 理解商品展示的含义和特征,学习专卖店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 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中外建筑史论文

摘要: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关键词:建筑文化;岭南建筑;碉楼;骑楼;围龙屋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岭南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由于岭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原因。 自古以来的建筑文化都具有岭南人的开放、通融、以人为本的独特风格,已成为我国建筑中的一大流派。 一、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古时的碉楼一般配备枪械和铜钟等防卫装置。 岭南地区毗邻港澳台,海上交通便利,国际商业贸易来往密切,进出口商品频繁,自古经济就比较发达。所有这一切都给西方建筑文化的引进创造了条件,不少岭南地区的城市,如广州、厦门等地出现了西方建筑与岭南建筑相融合的产物,即“洋楼”“骑楼”等。这些楼一般是楼上住人,楼下商店,往往两排“骑楼”对面而建,形成街道,形成长达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的商业长廊,为业主提供经营和居住的优良条件,为顾客和行人营造了舒适的通道和购物环境。这样的建筑模式延申到现在,普及到乡镇,扩展到工业。我国现代的工业园区,专业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小区,一般都是类似这样的建筑群。它是西方建筑文化与我国建筑文化,是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是城市建筑文化与乡村建筑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中外建筑史考试卷目2

中国建筑史篇: 古代建筑发展部分: 1,为什么说汉代木架建筑渐趋成熟 2。为什么说唐代木构建筑发展已趋成熟?以什么为特征?试述之? 3。唐宋建筑风格之不同 4。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体系是一种成熟体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5。明代建筑特点 6。清代建筑特点 城市: 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取得较高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试对明清北京城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明清北京城基础上进行保护改造,利用的构想说明原因? 3。宋代都城陈是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试加以评述。于近日思考之,有何意义和借鉴之处? 4。中国近代城市特征事什么?他较中国封建城市有那些变化与发展? 5。隋唐长安及于汉长安城廓关系? 6。明南京城 住宅: 1。传统民居如:北京四合院,苏州旧住宅,河南窑洞,徽州明清住宅等今天仍在使用,虽不适应现代生活,但其设计手法仍有 可借鉴之处,请以其中一例,指出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可资减借鉴之处各3点。 2。请概述徽州民居特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3。试举例合院形式四种,并分析一下中国传统四合院优缺点及发展前景 4。干阑木构特点 宫殿: 1。宫殿在中国古代都城设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请通过对明清北京城和宫殿关系简述这种封建帝王城市设计的优缺点和意义?

2。布达拉宫是怎样创造出仙山琼阁意境的,你认为在哪些方面今天可以借鉴 3。北京故宫中路自天安门至乾清门的院落平面建图(注明建筑)并评析其群体空间手法及特点? 坛庙,陵墓,寺庙 1。画出天坛总平面并分析概况及其组成特点? 2。请绘出唐乾陵的平面图,并分析和概述其组成特点? 3。以南京中山陵为例分析中国近代建筑在吸收传统和创新方面进行的探索 4。明十三陵特点,并画出其最大陵墓平面图 5。中国古塔是怎样形成的?试从符号学角度论述其形成过程,对今天建筑创作的意义 6。画出应县木塔的平面示意图,并分析她的造型艺术特色和结构特点 7。试简述塔在中国佛寺钟的地点。作用。及其发展与变化? 8。佛光寺平立面。及其结构艺术特点,并说明它体现唐代建筑雄伟,舒朗风格的多种具体体现?(四点)9。建筑空间序列的引导 园林 1请分析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和设计特点,并以次概述说明那学院林设计手法在今天建筑创造中仍值得借鉴? 2。绘图并简要说明寄畅园的艺术成就 3。园中园在中国大中型古典园林中屡见不鲜,如:预和园中——————北海中—————— 4。是一个格式塔原理分析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是如何产生的? 5。画出北京北海平面简图,标志出它的主要景点名称,分析起造园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6。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试什么?其组织关系在私家园林中有和特点,今天建筑创作中可以运用吗?古代建筑特征与祥部演变 1。斗拱由宋至清发生了那些变化 2。试分析一下古建筑中鸱尾(吻)的结构构造和艺术特点 3。请绘出请是北方建筑屋角老角梁做法和南方建筑嫩戗发戗做法。你如何看待南北不同建筑风格问题 4。设檐柱径d按清官式建筑举架之法画出一座进深八架,斗拱出一跳(单昂)的大式建筑的屋面折线求法(标出有关数据) 近代中国建筑 1。试以近年获奖的中国新建筑为例,简述他们是如何创造性吸收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92年) 2。试分析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并阐明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作品的认识和理解(94年) 3。中国近代建筑思潮有哪些内容?并举例说明?(97年) 4。简要说明近代历史上中国建筑复兴的三种历史主义手法,并指出其代表作? 5。中国近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它较中国分建设会的建筑技术有那些发展与变化 思考题: 1。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近代城市规划建设有什么差异?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成因是什么? 2。中国古代有许多于自然结合的建筑,请举一例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到那些对今天的建筑创作的可借鉴之处 3。乡村居民的建成是沿着全然不同于城市建筑的建成方式的,倘若要你承担我国西南山区居民的更新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