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的学习提出了探究活动的具体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内容标准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与培养目标。同时,《标准》对科学探究的教学实施和评价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4.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反映化学学科内容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确定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内容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5.《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也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化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6.《标准》中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包括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背景资料,如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这些素材旨在帮助教师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在相关主题的教学中利用这些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所采用的词语有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低到高: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础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另外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和探究实验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

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

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化学课程要求学生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并对实验技能提出如下要求: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水平层次。活动中包含的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教师指导的程度可强可弱,活动的场所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源于实际生活。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如"进行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的一种依据。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调查、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原有科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还需要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

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灯管中的稀有气体

温室效应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鱼池缺氧现象与增氧方法

红墨水的纸上层析

胆矾晶体的形成

海水制盐

有机玻璃的溶解与粘接

服装干洗

(

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

制造潜艇、宇宙飞船的合金材料

我国重要的金属矿物及其分布

丰富多彩的金属矿物标本和图片

金属的切割与焊接

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

(

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洗发剂、护发剂的酸碱性

海盐、岩盐、湖盐和井盐

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摆脱了经验形态,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

本主题将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像、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本主题的教学应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有关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干冰的形成和升华

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布朗运动

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原子结构的发现

(三)认识化学元素

农作物生长必需的化学元素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药品、食品标签上有关成分的含量

国家饮用水标准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必须研究化学变化。

本主题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

本主题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

往新制成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

照相底片的感光

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的形成

中国古代的黑火药

用石灰石或贝壳烧制石灰

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

用碱液处理树叶制成

"叶脉书签"

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化学现象

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本主题主要内容包括与化学密切联系的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用大量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

沼气、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

海底深处的"可燃冰" 海水的综合利用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中国的化石能源中国的水资源危机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从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到高分子合成材料

塑料的回收、再生与降解

纳米材料

导电塑料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如淀粉、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和油脂等)有关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如食盐和工业用盐的误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

吸烟者的肺部病理照片、录像或图片

被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本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

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光化学烟雾

空气污染指数

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沁阳六中胡小霞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碱盐) 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并能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考试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一、试卷分析 教资统考主要考查的是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教材的熟悉程度,包括学科知识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部分。2016年上半年教资考试与往年所不同的是(1)选择题的编排顺序有所不同(前10道选择题全部是化学专业知识,后10道题目全是教学论题目)。(2)化学专业知识题量增加,难度与往年类似。 以下表格是以2016年上半年初中教资考试的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真题与考纲对比统计 考纲 真题模块比例题型分值比例合计学科知识运用 30% 单项选择题3020.00%28.67% 简答题138.67%教学设计 30% 单项选择题 6 4.00%32.00%简答题128.00%教学设计题 3020.00%教学实施 30% 单项选择题2114.00%27.33%案例分析题2013.33%教学评价10% 单项选择题3 2.00%12.00%诊断题1510.00%合计100% 单项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 150 100% 单项选择题40%非选择题60% (一)题型题量 题型题号题量分值总分 考试时间 单项选择题1~202060150 120 简答题21~22225诊断题23115案例分析题24120教学设计题25 1 30 (二)考点分布 1.化学专业知识考点分布 分析历次真题发现化学专业知识只出现在选择题中,分值在9~21分徘徊,几年占比尤其高,占了30分,以初高中知识为主,大学知识一般只考察1道题;以下是关于化学专业知识的考点分布及对比表,从表中可以充分证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根据图表对重点考查内容重点复习。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

初中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 略钢九年制学校尹传梅 题目是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酸碱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特点是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建构学习情景,引入化学知识,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设置许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启蒙性。 下面我准备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标准,教材的编写原则,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教材分析,建议内容等六个方面进行研说。 一.总体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酸碱盐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方面: 要求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了解酸碱盐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学会粗盐的提纯.碳酸钠的检验等.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动手实验锻炼实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从而进行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环保意识. 二..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这5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对酸碱盐的要求:通过学习知道常见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会用酸碱指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例如:会用酚酞咝试剂鉴别酸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教师资格笔试马上就要来,以下结合《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大纲要求,梳理如下的重点考查内容,期望对学员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化学教师资格证笔试分为初中、高中两个阶段,但都需要考查《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在《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的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考试目标中,做出了如下要求:“准确理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初中阶段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分析历年的笔试试卷发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真题,

都非常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课程准确内容的考查,主要通过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形式进行考查,因此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建议进行简要分析。 1.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在这一建议中,需要考生明确的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既要求学生能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又要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索、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认同化学等科学对人类发展的重大意义,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学习,发展自己。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设计对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需要做到: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且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及明调整,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2.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在这一建议中,需要考生明确的是,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而且在教学中,可采用的探究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为,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实验也是重要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完整版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 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考试卷 一、填空。(40分,每空2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 2、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认识和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通过、、三个方面来具体体现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4、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5、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进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 目标、目标和目标. 6、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的个学生实验。 7、探究活动包括、、等多种形式。 8、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9、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0、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11、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主题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和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二、判断。(20分,每小题2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3、在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呈现的顺序是固定的。() 4、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5、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6、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7、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8、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9、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 10、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学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程结构 D、课程实施建议 3、下列教材呈现方式不正确的是() A、活动性栏目 B、资料性栏目 C、示意性图片 D、实践经验 4、关于实验教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B、条件有限的学校,可不进行实验 C、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D、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中应该() A、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B、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本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 C、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D、整体规划教学目标 6、下列主题哪个是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 A、金属与金属矿物 B、身边的化学物质 C、微粒构成物质 D、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好资料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xx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1/ 2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更多精品文档 2/ 2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资料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 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 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 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比于《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版)而言,更准确、全面地阐述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总量与实验稿基本持平,但部分内容降低了难度或缩小了范围,具体内容的表述更清晰、准确,便于教师的理解和实施。实施建议表述更为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下面简述主要的修改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修改 对课程性质的表述突出了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和综合性三个基本方面。明确界定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即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将“(三)体现科学本质”修改为“(三)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将“(四)突出科学探究”修改为“(四)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具体表述上细化了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实质。 二、课程目标的的修改 在总目标上增加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在分目标上,将“科学探究”的6条目标整合为4条,分别对应认知目标(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过程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科学知识与技能”中增加了两条技能目标,即:5.具有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初步技能,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初步技能;6.具有应用科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周围世界的初步能力,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将“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4条目标整合为3条,第1条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态度,第2条是对科学的态度,第3条是学习科学、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态度。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的标题改为“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并由原来的4条目标调整为5条,即增加:5.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的教育目标。 三、内容标准的修改 1、调整、合并了部分内容,使之更科学、准确。例如,将“生命科学”的原主题2“生物的新陈代谢”修改为“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其中原专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初级中学)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 (初级中学) ◇本卷共分为5大题25小题,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总分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单选题] 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使溶液呈碱性).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又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B.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l03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包括N0、S02、C0、C02 参考答案:C 3 [单选题] 下列反应中氯元素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的是( )。

参考答案:A 4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5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常用作于电池电极材料的是( )。 A.石墨 B.金刚石 C.铂 D.大理石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解析:干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碳棒和锌桶,充电式的一般为镍、镉。故本题选A。 6 [单选题] 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KOH B.NaOH C.LiOH D.CsOH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解析: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碱性增强,所以碱性顺序:,故本题选D。 7 [单选题]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加入FeCl,溶液后,过滤 B.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D. D.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解析:铁离子与苯酚生成的络合物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A项错误:苯中混有苯酚,加入氢氧化钠后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但苯不溶于水,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项正确:加过量溴水,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和溴都能与苯互溶,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C项错误:苯和苯酚是混合液,加水不能将二者分离,并引入新的杂质,D项错误。故本题选B。 8 [单选题] 普拉西坦是一种改善记忆、抗健忘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其结构简式如图l所示。下列关于普拉西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它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C.它的二氯取代物有两种 D.分子中C、N、O均处于同一平面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解析:普拉西坦含有肽键,可以水解,A项正确;分子中不含有羧基,不具有酸性,B 项说法错误;被取代的两个氯原子可以在相同的碳原子上,也可以在不同的碳原子上,在相同的碳原子上有两种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碳原子上有六种不同的位置,则二氯取代物有8种,C项错误: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且氨为三角锥形结构,所以分子中C、N、0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D项错误。故本题选A。 9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铁是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 B.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C.铁矿石冶炼生铁、生铁冶炼成钢都是化学变化 D.生铁是纯铁,钢是含碳量在0.03%~2%的铁合金 参考答案:D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化学面试真题汇总

初中化学面试真题 一、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真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平均温度逐年升高……全球变暖与大气中哪种气体浓度的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大气中CO2来源与哪里,为什么会引起全球变暖,这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这节课共同学习《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环节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产生二氧化碳的行为、有哪些消耗二氧化碳的行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和消耗途径:人和动物的呼吸,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多媒体播放】实验:“模拟生物圈的实验”。 【学生回答】地球在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的同时也会向外辐射热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吸收地球向外辐射的部分热量,也会将部分吸收的热量辐射回地球,这样就不会造成地球表面的温度过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地球表面的温度恒定或者变化不大。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之后,这种效应会加强,因此会引起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提出问题】温室效应加剧,对我们生态环境的有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居住地会被淹没; 2.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3.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4.动物们失去栖息地。 【提出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2.使用清洁能源; 3.植树造林; 环节三:练习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途径以及消耗途径;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措施。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一、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1.生成途径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_原子___、__分子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组成____、结构、_性质____及其____应用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在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___化学与环境______、_ __化学与资源_____、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__平等____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___化学基础知识______、___技能_______、__ _方法和态度___,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___科学素养___,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__认知性_____学习目标、_技能性____学习目标和__体验性____学习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8.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 9.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 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10.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1.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__科学素养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___基本过程_____和__方法______,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____和___基本技能______。 15.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6.为了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 动。 17.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18.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19.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 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A)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这个二级主题的标准的是(B)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在下列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中,按水平从低到高排列的是(C) A.说明了解记住 B.体会感受增强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

§1-4 初中化学新课标解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讨课标内容,了解课标的思想体系、结构层次。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课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化学新课程标准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初步认识 2.化学新课程标准基本概念 3.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点 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对课程标准的定义是: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一、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初步认识 1.对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它是国家(有些国家是地方)制定的是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是尽可能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 , 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2.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思路

此次课改的基本思路特别强调抓住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根据这一基本宗旨,设计目标。确定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作为此次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全体理科的共同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了课程标准和实施建议,以科学素养为一条红线,使所有方面都要服务于它。 现代科学的观点认为: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二是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即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体,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产物。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有关公众科学素养的测量标准是测量公民对科学技术术语和概念、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的社会影响的了解程度。 3.怎样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表述方式 课程内容目标在《标准》中主要以二级主题下的目标或标准等字体呈现,一般来说,在具体阐述课程目标内容时,至少具备行为动词、表现程度两个要素。如了解(行为动词)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表现程度);“知道(行为动词)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表现程度)”。理解课程内容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分析、比较其中各个行为动词所蕴涵的含义。有关《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表述使用到的行为动词的具体区分见表1-4。 4.化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精神制定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与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比较,有以下的特点: ⑴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而详尽。课程标准阐述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对教师、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初中化学课程是十分有益的(见表1-5)。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2016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初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Na:23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序号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2013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一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六届“中国水周”。 联合国确定今年 “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Water Cooperation)。下列跟水有关 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的净化 B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 C .海水晒盐 D .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2. “低碳” 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3.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 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今年4-5月同学们将要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查,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 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B .“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人漏斗里 C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 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6.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_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一、课标包含内容 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和社会发展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二、化学课标理念与要求 课程性质:启蒙性、基础性 基本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基本要求: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特点: 基础性: 21世纪社会发展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标准要求的纯知识的内容总量减少,删除了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 现实性: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实践性: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性: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综合性: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四、新课程的精髓: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科学素养;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4、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方式;5、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6、打破教材中心、超越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7、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 五、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知识定向与多元定向;学生定向或师生交互作用定向;学术定向与实际问题定向;单一课时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课

(完整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推荐文档

简答题 1、新课程(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紧、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美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调练的现状,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新课程改革中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①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②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 2、化学学科发展特征:①化学家对物质的认识和研究,从宏观向微观深入。化学家们通过实验验证打开了原子 的大门,逐步提出了原子学说。②从定性向定量化深人。比如拉瓦锡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了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了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出现的倍比定律,都体现了化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③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向理论化发展。由上述几个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需要大量的实验事实,同时也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理论。 3、化学史教育价值在①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②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把化学 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④开启学生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⑤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化学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爱国情怀的素材,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4、先行组织者教学意义:①通过先行组织者策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 学生有意义的学习。②教师选用不同的适合本节课的“先行组织者”提高教学有效性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切实帮助学生学习。③在化学课堂上积极有效地创设、捕捉、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注意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使之达到融会贯通,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5、三重表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学习中,必须从宏观、微观和符号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认知。采用 三重表征认知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义微观与宏观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微观结构决定了宏观物质的性质。同时,符号作为中介,有效地增进了学习者对微观与宏观世界的理解。 6、概念形成五阶段:感知阶段,加工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联系整合阶段运用阶段。概念教学策略①加强教 学的直观形象性,促使学生以多种方式感受有关概念;②善于解剖概念,把握概念内涵外延;③要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④注意概念的系统化;⑤及时消除迷思概念的干扰⑥注意概念的及时巩固。 7、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8、单向讲授法与交互式教学方法特点及转变方法:(1)单向讲授法以化学教学内容的某主题为中心,教师有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