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联米格23战斗机

苏联米格23战斗机

苏联米格23战斗机
苏联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3“鞭挞者”MiG-23(Flogger)

米高扬设计局

概况

米格-23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斗机,1964年开始设计,1967年5月26日原型机首飞,1970年开始装备前苏联空军,1973年开始大批生产。1985年左右停产,共生产约3000架。西方给绰号“鞭挞者”(Flogger)。除装备苏联空军外,还出口到保加利亚、捷克和斯洛伐克、阿尔及利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埃塞俄比亚、越南、古巴、前民主德国、利比亚等国。主要出口型为米格-23MC和MФ,出口单价360~660万美元(1980年币值),约为同期“幻影”III售价的1/2,F-16的1/3。该机在俄罗斯正被苏-27和米格-29所取代,其它国家还要继续使用下去。米格-23有以下主要型别:米格-23原型机,1967年5月26日首飞。

米格-23C首批生产型。1969年5月首飞。1969~1970年生产几十架交部队试用。之后大批生产的是其改进型。早期C型装P-27涡喷发动机和米格-21的PП-22雷达。后来改装P-29发动机和专为其研制的PП-23“蓝宝石”雷达及TП-23红外探测器。

米格-23УБ战斗教练型。双座串列。后座有可收缩的前视潜望镜。重量增加,机翼面积加大,增加前缘锯齿。装P-27Ф2M-300发动机,加力推力98.1千牛(10000公斤)。装P П-21雷达、P-3C空-空导弹和X-23空-地导弹。也用于出口。

米格-23M为提高机动性的改进型。加大机翼面积。改装具有下视能力的“蓝宝石”-23Д雷达。装P-23P中距雷达制导和P-23T中距红外制导及K-13近距红外制导空-空导弹,1972年6月首飞。

米格-23MC M型的出口型,装简化的航空电子设备,火控雷达为性能较低的“蓝宝石”-21。

米格-23MП为与美国的F-16对抗而提高机动性的改型。机身缩短,去掉一个油箱,前缘缝翼由四段改成三段,以减轻结构重量;换装P-35-3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7.48千牛(13000公斤),改装“蓝宝石”-23MЛ雷达、TП-23M红外探测器,ACM-17MЛ光学瞄准具。1974年首飞,1976~1981年批生产。

米格-23MФ1977年研制出的另一种出口型,装PП-23雷达瞄准具,可装6枚P-60P 近距空-空格斗导弹。

米格-23MЛA和米格-23П由MП型改装的截击战斗机,用于国土防空。1977年研制成功。

米格-23A舰载型,为70年代初开始建造的“山鹰”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排水量7.5~8.0万吨)而研制的舰载战斗机。后因“山鹰”于1977年停建,米格-23A的原型机改为舰载战斗机研制机,于1980年开始试验斜板滑跃起飞。其试验成果应用于后来的苏-27K和米格-29K舰载战斗机。

米格-23MЛД进一步提高机动性的改型,也是最后一个改型。翼根增加了第二个“锯齿”;机翼前缘可由计算机控制随飞行状态而偏转到最佳位置;火控雷达可同时探测和跟踪几个目标。80年代初研制成功。其他型别也可以改装成这种型别。

印度在1982年获得125架MФ型,另外还有米格-23УБ型。

据俄罗斯刊物报道,米格-23参加过下述战斗。

1982年6月6日至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在贝卡河空战中叙利亚击落以色列飞机23架,自己损失47架,其中大部分是米格-23。在6月10日的空战中双方交战的飞机达350架。以色列损失10架飞机,叙利亚损失22架,其中4架米格-23MФ,8架MC,10架米格-21БИC。1982年底苏联给叙利亚送去50架米格-23MЛ,在12月一次空战中,叙利亚的米格-23MЛ击落3架以色列的F-15和1架F-4,自己无损失。

1985年苏联给安哥拉送去50架米格-23MФ,由古巴驾驶员驾驶在南部与南非空军的幻影F.1C和幻影III展开空战。先是米格-23MФ被击落1架;之后米格-23MФ用P-60近距格斗导弹击落数架幻影F.1C和幻影III,夺得了制空权。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3MФ用于截击伊朗作为轰炸机和侦察机使用的F-14A。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3MФ被美国的F-15C击落6架;但米格-23M Ф也至少用P-23空-空导弹击落1架F-16。

设计特点

米格-23的改型很多,各型之间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机翼悬臂式上单翼,下反角4°。由固定翼和活动翼两部分组成。固定翼包括前部三角翼(翼套)和中央翼盒。前部三角翼前缘后掠角70°,为铝合金铆接结构。中央翼盒由厚钢板焊接而成,它是机翼的主传力部件。活动翼翼型较薄,后掠角只有3个:18°40′、47°40′和74°40′(机翼前缘)。活动翼前缘可下偏,分成4段,总长约占活动翼段展长的2/3。全翼展单缝襟翼分为3段,最外一段有独立的作动机构,当机翼处于最大后掠位置时使用。飞机无副翼,每侧机翼的上表面有一块扰流片,位于内段及中段后缘襟翼之间,它们用于横向操纵及着陆时减速。当活动翼处于最大后掠角位置时,扰流片收拢,由差动平尾来实现横向操纵。

机身圆截面半硬壳式机身,长约15.5米,采用大量厚壁板。二元四波系两侧进气口,有三级斜板,最后一级斜板上开有附面层吸除孔。进气道两侧各有两个辅助进气门,靠压差自动打开和关闭。在后机身主起落架舱后面的孔是压力排泄孔。4个液压作动的门式减速板装在后机身两侧,两侧水平尾翼的上、下方各有一个,后机身的机翼与尾翼之间有发动机维修口盖。背鳍很大,腹鳍分成两部分,当起落架放下时,下部分向右折回,避免触地。

尾翼全动式平尾,前缘后掠角57°,可以同步,也可差动动作,实现纵向和横向操纵。普通垂尾,前缘后掠角65°,有轴补偿方向舵。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装在机身,采用摇臂式减震支柱。机轮用无内胎轮胎。主轮为单轮,正常载荷时胎压为10.30×105帕(10.5公斤/厘米2),可操纵转向的前起落架为双轮,胎压11.28×105帕(11.5公斤/厘米2)。前起落架向后收入机身,主起落架

呈折叠状收入机身。前、主起落架均有刹车装置,主轮还有防冰装置。减速伞舱在垂尾的根部,减速伞面积21米2。当飞机离地面0.5~0.9米、速度220~280公里/小时时减速伞放出。当飞机滑行速度减至10~30公里/小时时,减速伞抛掉。如果因意外减速伞在300~320公里/小时速度下抛出时,减速伞拉杆的细颈将折断,以保证安全。

动力装置一台P-29-300双转子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81千牛(8265公斤),加力推力123千牛(12550公斤)。4个机身油箱,两个机翼油箱,最大机内载油量为5750升,机下可挂3个800升副油箱。进气道及喷口可调节,在起落架后的机身两侧有接头,可装助推火箭以缩短起飞距离。

座舱增压式单座座舱。固定平板型防弹风挡,两侧为双曲面风挡,前玻璃厚19毫米,能防鸟撞。舱盖向后折翻开启。座舱盖顶部有小型的电加热式后视镜。采用火箭弹射座椅,安全弹射最低高度为零高度,最小表速为130公里/小时,最大表速1200公里/小时,弹射最大过载20g。

系统有收放和助力两套独立的液压系统,压力约为206×105帕(210公斤/厘米2)。液压收放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活动腹鳍、前后缘襟翼、减速板、进气口调节、操纵前轮转弯机构、方向舵、平尾、扰流片和机翼变后掠机构等。液压助力系统则用于操纵平尾、扰流片及机翼变后掠机构。冷气系统有主冷气系统及应急冷气系统两套,主冷气系统用于开启舱盖、座舱密封、机轮刹车、抛减速伞。应急冷气系统则用于应急放起落架和主起落架机轮应急刹车。

机载设备装一台“高空云雀”J波段雷达,搜索距离85公里,跟踪距离54公里。雷达罩下有仪表着陆系统天线。机头上部座舱风挡之前有偏航传感器,右侧有攻角传感器。右侧翼下挂架前部圆筒形整流罩内和垂尾翼尖罩内可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另外还有装在机头下的激光测距仪、“警笛”3雷达告警系统、多普勒导航设备。

武器机身下装一门23毫米ГШ-23双管机炮,机身腹部有一挂架,两侧进气道下各有一个挂架,固定翼下两侧各有一个挂架,可携2枚中距空-空导弹P-23,4枚近距空-空导弹P-60,载弹量2000千克。

技术数据

外形尺寸

翼展(后掠角18°40′)14.0米

(后掠角74°40′)7.78米

机长(不计空速管)15.88米

(计空速管)16.71米

机高 4.82米

翼面积(大后掠角状态)34.16米2

(机翼展开)37.7米2

后掠角16°~72°

主轮距 2.66米

前主轮距 5.77米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148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8400千克

载油量(机内)4415千克

(带3个副油箱)6470千克

载弹量2000千克

翼载(作战) 3.85千牛/米2(393公斤/米2) (起飞) 4.48千牛/米2(457公斤/米2) 推重比(作战)0.93

(起飞)0.8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高空)M2.35

(低空)M1.14

实用升限18300米

最大爬升率(高度2000米)160米/秒

(海平面)230米/秒

加速性能(后掠角72°,高度5000米,M0.5→1.2,平均重量13400千克)61秒

最小盘旋半径(高度5000米,M0.9)2200米

着陆速度258公里/小时起飞滑跑距离(正常起飞重量)530米着陆滑跑距离(用刹车及减速伞)800米(用刹车,不用减速伞)1200米不带副油箱航程1900公里转场航程2900公里作战半径1160公里限制过载+8g

米格系列战斗机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

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装备苏军初期由于其极高的性能参数,一直为西方世界所关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测苏联的军用航空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25飞机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开了该飞机神秘的面纱。美日的技术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运到东京以北100

多公里的百里空军基地,经过彻底的检查,该机7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很高,但是技术性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F-1 5“鹰”和F-16“战隼”战斗机更是相距甚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工程师能用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战机,某些设计理念至今仍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间击落过各类战机,甚至有消息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米格25曾击落过美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米格-27 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战斗轰炸机。原称米格-23B,后改称米格-27。1969年完成设计,1970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生产,至80年代后期停产时共生产了1000多架,其中1973年改称米格-27以后的各型就有910多架。该机外观上与米格-23相似,但是机头取消了大型对空火控雷达,改为对地光电装置,机头变小并下倾,增大背脊面积,重要部位增加了装甲。由于对地攻击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米格-27换装了简化的进气口和喷口。这使得米格-27的超音速性能与米格-23相比有下降,但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米格-27采用一台图曼斯基R-29-3000发动机,推力11500千克。固定武器为一门23毫米机炮,外挂载重量4吨。正式命名的米格-27于1973年开始生产,固定式进气道,改进设备,可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攻击地面活动目标。改装1门30毫米机炮,机载电子设备作了改进,1973~1977年共生产560架。米格-27的主要改进型号有:米格-27K、米格-27M、米格-27D和米格-27MD。米格-27K是1975年研制的改进型,主要改装先进机载设备、机载火控系统和改挂先进武器。可使用电视制导和激光制导炸弹及X-25M反雷达导弹,以及混凝土穿甲弹。1977~1982年共生产200架。米格-27M 是在K型的简化版本,有一定改进,座舱内装了电视屏幕显示器。1978~1983年间生产150架。米格-27D是将早期型的机体加装上M型的机载设备,共改装了500架,可执行侦察任务。米格-27MD是M型的出口型,设备简化,1982年开始生产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代表机型和战斗机分代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第一代: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86、苏制米格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第二代: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4、F5,苏制米格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 第三代:可变后掠翼,米格—23和美制F—111单独划分一代称之为第三代。 第四代: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美制F15、F16、F14、F18,苏制米格29、苏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F15、F16、米格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四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4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4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4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第五代: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美制F22“猛禽”、F35“闪电” ,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第五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史称战斗机的“隐身革命”。 4S: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 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

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

XM解密国产战斗机的发展史 近日,由于局势紧,中国军机一直在南海和东海带弹巡航,进行战略值班。我国战斗机发展历史悠久,过程坎坎坷坷,从一无所有到如今领先世界的歼20和歼31,我们作为中国人是非常扬眉吐气的。今天小编就要扒一扒历史,透过xmind 思维导图为大家带来详细的国产战斗机发展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己制造并驾驶飞机的是如,1909年在旧金山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飞向。北洋时期,各军阀就装备了飞机,引进欧洲的双翼飞机,当时还算非常先进的。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也发展了自己的飞机,大量的美制飞机、制飞机、还有欧洲的飞机,抗战时期,这些飞机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武器。而反观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直到解放战争后期才缴获了少量的国民党的飞机,并参加了国成立典礼,是中国人民空军的基础。后来的抗美援朝,中国贷款向联购买了米格15战斗机,来迎战美军。

中国第一架自行生产的歼5飞机,是通过仿制联米格15而来,不过只生产短短几年就停产了,转而生产更先进的歼6。歼6是仿制米格17而来,生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参加过实战,击落多架国民党飞机,一共生产了5000多架,并出口很多个国家,后续衍生型号还能发射导弹。中国生产的歼7飞机也同样大获成功,虽然仿制米格17,但是战斗力却超越了米格21,在中关系处于冰河时期取得图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并经历了实战考验。 歼8战斗机被称为“空中美男子”,期初是通过加长加大米格21而来,并且生产出的第一架看上去就是一架放大版的米格21。后来觉得落后,将进气道改为两侧,几首修长,大概就是今天这个模样了。到2011年,除异大量老旧型号的歼8,但是仍有近300架在服役。其实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国提出很多不切实际的方案,虽然外国有同类产品,但是我国经历封锁,完全达不到技术,像歼9歼12等都最终纷纷下马。

米格-15 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 米格-15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 МиГ-15,英语:Mikoyan MiG-15,北约代号:Faggot,中文:柴捆),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15各型机总产量超过18000架,曾装备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中国、保加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等38个国家,是苏联制造数量最多的一型喷气式战斗机[1]。 米格-15战斗机,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首次大规模投入空战,显示了优异的飞行和作战性能。 1发展沿革 米格-15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该机1946年开始设计时,受到苏军缴获的纳粹德国Ta183(代号:乌鸦)型喷气式飞机的影响很深,但总体设计还是苏联设计师完成[2]。 苏联早在1920年代就开始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但进展远远落后于英德两国。 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苏联缴获了大量有关喷气发动机的研究资料。依据这些资料苏联卫国战争中最负盛名的雅科列夫设计局和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简称"米格设计局")同时展开喷气式飞机的研制,分别利用德国喷气发动机和苏制飞机的机体,研制出雅克-15和米格-9喷气式歼击机。1946年4月24日,两种飞机同时作了首次试飞,通过了鉴定,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苏联空军。这是苏联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因发动机性能差、推力不足,米格-9飞机时速只有800公里,无法截击高速轰炸机。 米格设计局随即按空军的要求开始研制更新型的喷气式歼击机,机型定为米格-15。此后不久,英国人的第一次"慷慨大方"导致了米格-15的诞生。苏联设法从英国进口了25台先进的"尼恩(Nene)"和"德文特"涡轮喷气发动机。1947年6月,米高扬设计局使用一台"德文特"发动机制成了第一架米格-15原型机。苏联的克利莫夫发动机中心很快仿制出推力更大的"

常用战机中英文对照

美军 英文型号中文格式备注1 备注2 F-15 Eagle F-15战斗机F-15后边可能跟字母什么F-15A/B指早期型F-15C/D指后期型F-15E指最新型可写成“F-15沉默鹰”F-15J为日本服役的F-15 F-15K为韩国服役的空军专用 F-16 Flacon F-16战斗机F-16后边可能跟字母什么F-16A/B指早期型F-16C/D指后期型F-16多个国家均有购买具体型号看文内国家再定空军专用F/A-18 Hornet F/A-18战斗机F指战斗机主要是用来打空中的飞机之类的,A指攻击机,主要用来打地面的坦克之类的。F-18后边可能跟字母什么F-18A/B 指早期型F-18C/D指后期型,后有E/A-18G电子战用海军用 F-22 Raptor F-22战斗机F-22是美国最先进的现役战斗机,目前只有F-22一个型号空军专用 F-35 Lighting2 F-35战斗机美国最新的五代战斗机,分为F-35A空军型F-35B海军型(可短距离起降)F-35C海军陆战队型 EA-6B Prowler EA-6B舰载攻击机航母专用的舰载机,已经很少了海军专用 A-10 Warthog A-10攻击机对地攻击机空军专用 C-130 Hercules C-130运输机美军最常用的战术运输机直接写C-130即可,或加上C-130后的字母如:C-130H之类的,广泛出口各国,多数国家均有使用按国别 C-17 Global Master C-17运输机美军最常用的战略运输机直接写C-17运输机或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 C-5 Galaxy C-5运输机目前美军服役的最大的战略运输机,比C-17还大,可写做C-5“银河”战略运输机 B-2 Sprite B-2隐形轰炸机美军最先进的隐形轰炸机直接写作B-2隐形轰炸机或B-2轰炸机即可空军专用 B-52 Stratofortress B-52战略轰炸机美军最长命的战略轰炸机,从50年代用到现在,常见的有B-52H轰炸机 AH-1 Cobra AH-1武装直升机A是指武装H是指直升机,1是指型号,看到美军AH就是武装直升机的意思,AH-1有很多改型,名字都不一样。 AH-64 Apache AH-64武装直升机同上,可写作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有很多版本,最新的为AH-64E CH-53 Stallion CH-53运输直升机 C是指运输,H是指直升机,54是型号,写作CH-53运输直升机,后边根据不同用途有MH-53 M指多用途 CH-60 Black Hawk CH-60运输直升机这个可以写作CH-60运输直升机或“黑鹰直升机”因为名气比较大,写黑鹰也可以也有多用途的MH-60,SH-60海军用 CH-64 Chinook CH-64运输直升机这个是纵列双旋翼运输直升机,可写作“支奴干运输直升机” 俄军 英文型号中文格式备注1 备注2 Su-25 Frogfoot苏-25攻击机功能参见A-10

美国空军鬼怪II米格杀手1965-1968 PK军事模型

美国空军鬼怪II米格杀手1965-1968 PK军事模型 美国空军鬼怪II米格杀手1965-1968 原作:Peter E Davies 翻译:双垂尾骑士 2013-02-26 last update 2016-12-05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part6 part7 part8 part9 part10 part11 part12 part13 part14 part15 part16 part17 part18 part19 part20 part21 part22 part23 本站的前言

本文是好友双垂尾骑士的翻译作品。经过授权首发到本站和大家分享。原 文是Osprey出版社发行的Combat Aircraft 系列的第45本——《USAF F-4 Phantom II MIG Killers 1965-1968》,作者为Peter E Davies。文中各种观点、数据等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仅供参考。转载本文请征得原作者同意。 本书封绘:"米格机飞行员有3种选择,"罗宾.奥兹准将解释道,"他可以跳伞,撞向山脊或者拉起来,让我的响尾蛇来一次干净利落的射击,他的选择是最后一个。" 1967年5月20日,8TFW联队长奥兹上校带领着"Tampa"编队为轰炸白马机场的F- 105攻击机群提供空战战斗空中巡逻保护。这个月的米格机非常主动,在攻击机群接近目标时共遭遇了16次攻击。接下来的这场空战史无前例地持续了14分 钟,在此期间,奥兹的僚机被击落("这是我损失的唯一一架僚机"他回忆道),而米格机在白马机场上的低空组成了一个"车轮(鲁夫贝里圈)"。经过了几次尝 试后,奥兹上校和他的后座史蒂夫.克罗克中尉绕到了一架米格-17身后,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一枚AIM-7将其击落。在攻击机群撤出后,奥兹上校看见一架飞机在下方的群山间徘徊。"我看见了地面上的影子,而且后面没

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设计局与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mig)二字,取自于前苏联两位著名飞机设计师——阿伊米高扬和米约格列维奇姓氏第一个字母。米高扬和格列维奇都曾在著名的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工作。1939年底,前苏联政府决定成立一个新的战斗机设计局,选中了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去完成这一重任,这就是今天的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 米格飞机在世界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是米格一系列飞机的简介,首先介绍一下米格飞机的创始人:米高扬。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 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

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 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 后来,由于设计思想的不同,使米高扬和波里卡尔波夫产生严重分歧,而分道扬鞭。1940年,米高扬和格列维奇组建了自己的设计机构--实验设计室。以后这个室发展成了庞大的米高扬设计局。从那时起,米高扬的“高空高速”的设计思想便成了当时该局的指导思想。米格飞机也从此开始孕育,并陆续诞生。 米格战机大全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MiG-25)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为“狐蝠”(Foxbat)。 目录 研发背景 1发展历程E-155R-1 1E-152M 1设计特点改进机型 1动力装置 1高温措施 1气动布局 实战表现 1性能参数武器装备 1尺寸数据 1重量数据 1性能数据 相关内容 展开 研发背景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五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原型机于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总产

量约1200架左右,其中60%是侦察型,30%是截击型,10%是双座教练型。除在前苏联空军中服役外,还向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拉克等国出口。该机在设计上强调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项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世界纪录,可在24000米高度上以M2.8的速度持续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达M3.0,是目前世界上闯过“热障”(M2.5)的仅有的两种飞机之一(另一种是美国的SR-71)。 发展历程 据米高扬设计局的型号副总设计师列.格.申格拉娅透露,米格-25的预研工作是在1958和1959年进行的。当时美国空军正开展M=3的战斗机F-108和轰炸机B-70的研制。 1960年,用米格-21改装的发动机试飞验证机E-150,对米格-25的动力装置R-15-300加力式涡喷发动机开始试飞。次年4月第二架验证机E-152上天。随后装生产型发动机R-15B-300的第3架验证机E-152M试飞。 1961年3月10日,米高扬签署研制米格-25原型机E-155的指令。1962年侦察机全尺寸样机审定委员会开审定会。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1出厂,1964年3月6日,苏联著名试飞员费多托夫首次驾机升空。同年9月9日第二架原型机(截击型)E-155P-1开始试飞。随后第三架原型机(侦察型)E-155R-3也参加试飞。三架原型机各装两台R-15B-300发动机,并在1965~1977年间,以E-266代号创造过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 E-155R-1 E-155R-1 1967年7月,在莫斯科土希诺机场举行的苏联航空节检阅中,4架米格-25预生产型首次作公开飞行表演。 1968年,米格-25的教练型开始试飞。为简化设计,教练员舱设在原驾驶舱之前,以便将设计修改局限于前机身,为此,取消了机头雷达和武器。 1969年和1970年R型和P型先后通过国家验收并投产。后来分别于1972年5月和12月交付部队使用。 E-152M

米格-31战斗机系列

米格-31战斗机系列.txt我这人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场我就报了。没什么事不要找我,有事更不用找我!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我那么喜欢你,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能让人人都喜欢我?米格-31战斗机简介 米格-31高空高速重型截击机,是苏联米格和莫斯科飞机联合生产企业(MAPO-Mig)在米格-25MP型飞机基础上,研制的双座双发全天候截击机。1975年原型机首飞,79年投产,82年形成战斗力。米格-31战斗机采用二元进气道两侧进气、悬臂式后掠上单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全金属机身,整机的50%采用合金钢,16%是钛合金,33%的轻质合金,其余为复合材料。该机用于取代苏联空军的米格-23和苏-15,主要用在辽阔的苏联领空上,特别是在缺乏地面预警雷达支援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独立截击敌飞行器,目标包括最初的高空高速轰炸机到最先进的低空亚音速巡航导弹。北约命名“捕狐犬”。 米格-31重量大、速度快、载弹多、截击能力强。尤其是功率强劲的相控阵雷达十分犀利。传说米格-31的前身米格-25的雷达在地面开机的话可以煮熟一千米外的兔子,可想米格-31雷达的功率之大。该机的研制背景是,1970年代起美军开始装备多种新型作战飞机及空地武器,包括SR-71超音速高空战略侦察机、B-1B超音速战略轰炸机、BGM-109“战斧”及AGM-86B 巡航导弹等。这些武器的能力与特点与以往的美军相应型号大为不同,特别是新型战略轰炸机及其携带的空地武器突出了超低空高速飞行性能,并具备先进的地形跟踪或地形回避能力,使得已装备的苏军防空截击机探测与攻击这些目标的难度大幅增大。苏联防空军希望米格-31在米格-25的基础上,能装备大功率相控阵雷达,增加下视/下射能力,增大航程,并改善飞行性能,以完成拦截上述目标的作战任务。米格-31沿用了米格-25优良的总体布局,改进和更新了进气道、发动机、起落架、雷达、机载设备、燃油系统和材料,对机翼形状、副翼、襟翼等也作了改进。双垂尾作了重新安置,尾喷管从垂尾后缘向后延伸。加强了机体结构强度,可承受较大的过载。但作为重型截击机,机动性无法与空优战斗机相比。 技术参数 最大射程120km 最小射程10~20km 最大速度M3.5 使用高度25000~28000m(最大) 最大过载4~6g 制导系统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 战斗部高爆炸药,重47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490kg 弹长 4.15mm 弹径380mm 翼展900mm 武器装备 该机气动外形与米格-25很相近,采用上单翼、双立尾、两侧进气布局。机长22.69米,翼展13.46米,机高6.15米,装有两台D-306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每台最大推力14600公斤,高空(18300米)最大飞行速度M数 2.83,低空飞行速度M数 1.63,作战半径1500公里,

战斗机划分标准

按照西方的战斗机分代划分方法 1:亚音速战斗机(喷气革命)——代表机型: xx制 F86、xx米格 15、中国歼5(前苏联米格15仿制型)等 第一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 喷气式、亚音速,从此战斗机螺旋桨时代进入喷气时代,史称战斗机的“喷气革命”。 2:强调超音速性能的战斗机(超音速革命)——代表机型: xx制 F4、F5,xx米格 21、米格25(2代机的巅峰作品),中国歼7(前苏联米格21的仿制型)等 第二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 战斗机速度首次超过音速,并且重视速度,认为速度越快战斗机越强(非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史称战斗机的“超音速革命”3:强调中近距离空战和空空格斗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能量机动革命)——代表机型: xx制 F15、F 16、F 14、F18,xx米格 29、苏

27、苏30(苏27的改进型)中国歼10等,其中 F15、F 16、米格 29、苏27被称为冷战末期统治天空的战斗机“四大天王”。 第三代战斗机的判断依据: 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的超音速多用途战斗机。关于能量机动原理,百度里很少有人回答准确什么是第3代战斗机,第三代战斗机就是用能量机动原理设计出来的战斗机。越南战争时期,美国空军发现,自己的F4速度比米格21快,但是屡屡被米格21击落,甚至在不利情况下难于脱身。 这是为什么?。一些老的空军退役的飞行员和科学家一起合作研究,发现了“能量机动原理”,具体含义比较复杂,在此不多讲,能量机动原理即,同时具有最大动能和最大势能的战斗机在空战中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很高,这些人在综合了自二战以来所有战斗机格斗案例后的惊人发现,合理的解释了战斗机快和高之间的取舍。他们提出了和但是理论相悖的能量机动原理,指出,以后设计战斗机,速度并不是第一要求,飞机所有性能复合能量机动原理越好,他们也被当时不理解他们行为的人称为“战斗机黑手党”。但是F15制造出来以后,一鸣惊人,F15是第一款符合能量机动原理的战斗机,其后的F16服役,F16是第一款根据能量机动原理精确计算后制造的战斗机,自此美国空军进入3代机时代,前苏联几乎花了十几年才搞明白了能量机动原理。后来出来了苏27和米格 29.。这里有一个争议,即F14,有人认为F14并不能符合能量机动原理设计,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算做第3代战机,因为当时正值“战斗机黑手党”和官员们争吵,另外,F14的可变后掠翼为能量机动原理提供了修正机会,所以仍然算第三代战斗机。史称战斗机的“能量机动革命” 4:强调隐身性能等4S标准的的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代表机型: 美制F22“猛禽”、F35“闪电”,俄罗斯在研的苏47(S37)“金雕”战斗机

俄罗斯米格战机全系列展示

俄罗斯米格战机全系列展示 米格-1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 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 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 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 米高度耗时4.6 分钟。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 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1939年12 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新设计局成立后,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格列维奇和罗莫丁成为了米高扬的副手。I-200 的设计也有了轻微的改动,将飞机结构也由全金属结构改为胶合板、木材、金属的混和结构,增加机身的长度,提高了纵向稳定性,增加机翼油箱等等,但是总体设计上保持了波里卡尔波夫的气动外形。 1940年4月5日,米格-1首飞。试飞证明米格-1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值得一提的是5月2日,米格-1在试飞中达到684.5公里/小时的速度,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同时,米格-1也面临着无数的问题,面对这些考验设计师们对米格-1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修改。仅仅在试飞初期,水散热器被修改了十八次之多,在忙碌了117个昼夜之后,问题基本解决。飞机通过了国家试验,正式投产。不久后设计师们又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工厂已经生产出了第一批米格-1。米格-1的机翼单位负荷高,机动性差;油箱容量小,航程有限;飞机重心偏后,滚转困难等。所以正式命名为米格-1的飞机只生产了100架。 Mig-1◇Mig-3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8.16(机长)×10.28(翼展)×2.59(机高)米◇8.25(机长)×10.28(翼展)×2.59(机高)米。 机翼面积:均为17.44㎡。 最大起飞重量:3077千克◇335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628公里/小时◇640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均为12000米。 航程:730公里◇1250公里。 发动机:一台AM-35活塞式发动机,1200马力。 武器系统:1挺12.7毫米机枪(后期的Mig-3有3挺12.7毫米机枪),备弹300发;2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2013-05-05 07:37:11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 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 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 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 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

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 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 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 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 -7/-9/-11,英国"闪电",美国 F-8、F-11、F-100、F-102、F-104、F-105等。第 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 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 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 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

米格9战斗机

米格9战斗机 简介 米格-9(Mig-9)是苏联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苏联编号RD-20,每台静推力800公斤)。MiG-9的气动布局类似老式活塞飞机,喷气发动机放在前机身下部,前三点起落架,机翼为平直中单翼,头部装三门机炮,炮管伸在机身外。1946年3月原型机出厂,4月24日首飞成功,成为苏联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作为喷气式战斗机,MiG-9并不成功,共生产了约1,000架,服役时间不长,当1952年MiG-15服役时就退役了。 早期的两款米格9双座型 相关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9.75(机长)×10(翼展)×2.59(机高)米。 机翼面积:18.3㎡。 空重:354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5501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910公里/小时(0.8马赫)。 实用升限:12800米。 航程:1100公里。 发动机:2台РД-20型喷气发动机(苏联仿造的BMW-003发动机),每台静推力800千克。 武器系统:1门37毫米航炮,备弹40发;2门23毫米航炮,每门备弹80发。 米格9的单座和双座型(10张)

发展历史和过程 苏联在是否直接仿制德国的Me262或He162喷气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论。这时苏军已经缴获了相当数量的德国飞机和发动机的整机和部件,可以拼装一定数量的飞机,缴获的技术资料和工装也足够开始仿制生产,但这样将扼杀苏联自己的设计。最后,在雅可夫列夫等人的坚持下,决定自己研制。除了面子问题,还有一个实际问题:德国设计的工艺要求太高,在德国备件耗尽后,苏联的工艺水平不足以自己大批制造,仿制也难以保证质量。由于苏联自己研制的喷气发动机在进度上赶不及,高层决定先用缴获的德国Jumo或BMW喷气发动机,然后设法从英国进口“尼恩”和“德温特”发动机,在40年代末或50年代初过渡到苏联自己的喷气发动机。高层同时决定,米高扬和苏霍伊用BMW003(苏联编号RD-20)集中于双发战斗机,雅可夫列夫和拉沃奇金用Jumo004(苏联编号RD-10)集中于单发战斗机。 技术难题 米高扬的初始方案和Me262如出一辙,这也是当时喷气战斗机的主流布局。但是这个布局的迎风面积大,阻力大,沉重的发动机远离机身轴线,横滚时的转动惯量大,机动性不好,单发失效后偏航力矩也大。风洞试验表明,在发动机推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喷气战斗机的速度潜力不大。 首先将喷气战斗机投入战场的德国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二战后期德国秘密武器盛行期间,以设计Fw190战斗机著称的KurtTank设计了Ta183喷气战斗机,采用机身发动机、机头进气的布局,在气动设计上解决了很多Me262的问题。除了机头进气,Ta183还采用了先进的后掠翼。关于米格和当时苏联其他第一代喷气战斗机采用机头进气是否受德国影响的问题,东西方一直存在争论。苏军缴获了Ta183的样机和大批技术资料,但KurtTank和他的手下都逃到美英军占领区,向西方盟国投降了。不管是异曲同工还是照抄不误,一般认为战后初期东西方很大一批喷气战斗机都受到Ta183的影响,包括多种米格战斗机、美国的F-84“雷电”、F-86“佩刀”、法国的“暴风”、“神秘”等,尽管这些飞机中的每一个的具体技术实现都和Ta183有很大的不同。 米格9在中国 中国空军的MiG-9的是朝鲜战争时期从苏联进口的,1951年5月/毛/泽/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徐问前率政府兵工代表团秘密访苏,洽谈购置武器问题。 苏联向中国无偿提供372架MiG-15战斗机(只收运输费),用以改装6个MiG-9歼击机师,即希望中国将原来苏联准备提供的MiG-9照旧买下。中方考虑到这些飞机还可以作为训练之用,再照顾到双方的友好关系,也就同时买回

米格21

米格-21“鱼窝”MiG-21(Fishbed) 米高扬设计局 概况 米格-21是前苏联50年代初期研制的一种单座单发轻型超音速战斗机。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6年6月24日前苏联航空节时参加莫斯科土希诺机场的飞行表演,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称它为“鱼窝”(Fishbed)。 米格-21是根据朝鲜战争中喷气战斗机空战经验研制的,要求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纵性好,火力强。米格-21的第一种型别就是一种火力较强,但航程和电子设备有限的昼间战斗机。后来经过了多次改进,重点都在加大飞机航程、增强武器威力和改进执行其它任务和全天候作战的能力。 米格-21是一种设计较好的战斗机,被大量使用,总生产量在5000架以上。在生产的高峰期,仅前苏联国内就有5条以上生产线。另外,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及印度还各有一条。米格-21在60年代曾是前苏军的主力机种,最多时装备了2500架以上。70年代以来,逐渐被米格-23等机种所取代。到80年代中,前苏军仍使用着780架左右,多数是后期的新改型,其中包括60架侦察型。米格-21还被前苏联大量销往国外,至少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

空军装备了这种飞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空军中的米格-21已退役。 在米格-21的研制初期制成了两种原型机,一为三角翼型,另一为60°后掠翼型,两者除机翼不同外,其它部分设计相似。后掠翼型编号为E-2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它为“面板”(Faceplate)。两种型别对比试飞后选中了三角翼型,并由此发展成一系列改型。 米格-21有十几种改型。 米格-21(E-5)原型机,1955年首次试飞,参加了1956年前苏联航空节的表演。至少制造了30架以上。动力装置为一台P-11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公斤),加力推力50.01千牛(5100公斤)。机身两侧下方各装一门30毫米HP-30机炮。弹射座椅为带离式。机内装燃油1550升。 米格-21Φ第一种批生产型,是一种短距白天型截击机,动力装置为P-11Φ-300涡喷发动机,加力推力增加到56.39千牛(5750公斤)。两侧翼下挂架可各带一枚K-13“环礁”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也可各带一个УБ-16-57火箭发射巢(内装16枚57毫米火箭弹)。为保证空-空导弹的使用,飞机增装了雷达测距器和其它电子设备。内部燃油增至1950升,为了减轻重量和提供内部空间,拆掉了左侧机炮,但保留了机炮整流罩。垂尾较原型略加大。空速管在机头下部,在地面停机时可向上折起,以保证安全。这种型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进行了仿制。米格-21Φ有一种基本与Φ型相似的改型,其垂尾加大,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机身下可挂ГП-9机炮舱,内装一门23毫米的ГШ-23双管机炮。 米格-21ПФ第二种批生产型,增强了全天候截击能力,1961年在莫斯科土希诺机场首次公开展出。飞机机头加粗,机头进气道直径从Φ型的690毫米增至910毫米。进气道中央锥体加大,内装РП-21雷达,换下了原来的测距器。空速管移至进气道上方。改用敞开式弹射座椅。飞机可带2~4枚空-空导弹,去掉了机炮和机炮整流罩,从而使前减速板设计简化。主起落架机轮加大,起落架舱盖也相应加大。机身背鳍加宽,以增装燃油。发动机为P-11Φ2-300,加力推力58.35千牛(5950公斤),内部装油2410升。后期生产的可带起飞助推火箭。 米格-21ПФ/СПС有的也称米格-21ПФС.1967年出现,与ПФ型相似,加大了垂尾面积,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采用吹气襟翼,襟翼面积加大,但放下时不后退,着陆速度降低了40公里/小时。 米格-21ФЛ米格-21ПФ系列的出口型,印度进行了仿制,与后期的ПФ型相似,但不带起飞助推火箭,垂尾加大,减速伞舱移至垂尾根部。装一台改进的P-11Ф2-300发动机,最大推力38.25千牛(3900公斤),加力推力60.51千牛(6170公斤)。机身下可挂ГП-9机炮舱,内装一门23毫米ГШ-23双管机炮。 米格-21ПФМПФ/СПС的改型,垂尾更大。采用PП21-M雷达,截获距离13公里。据说这种雷达在高度920米以下,受地面杂波影响不能正常工作。低空最大速度1100公里/小时。这种型别在捷克和斯洛伐克进行了仿制。 米格-21ПФМА多用途型,装图曼斯基设计局的P-11-300涡喷发动机,推力为38.28千牛(3903公斤),加力推力为60.84千牛(6204公斤)。背鳍加大,内装燃油箱。改进了雷达系统。翼下挂架增至4个,可挂雷达制导的“先进环礁”空-空导弹和K-13A“环礁”空-空导弹,也可挂各种对地攻击武器和外挂物。除携带标准的机身下副油箱外,还可携带两个机翼下副油箱。在机头左侧的小船形整流罩内装有飞行迎角传感器。采用零-零火箭弹射座椅。后期生产的此型飞机机身下内装一门ГШ-23双管机炮。 米格-21M印度仿制的ПФМА型,第一架于1973年2月14日交付印度空军。 米格-21P基本上与米格-21ПФМА相似,但去掉了机身下的内装机炮,改装3台侦察用照相机,设在一扇紧挨着前起落架支柱后侧并从机身下突起的舱门内,该舱门向右侧开启。埃及空军使用该型飞机。还有一种米格-21P是由米格-21ПФМА改装而成的战术侦察

俄罗斯军事-米格战斗机大全

米格系列飞机图册--永远的米格 米高扬公司(俄语:Микоян) 原称米高扬-各列维奇设计局(俄语: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 英语:Mikoyan Design Bureau 首任设计师:阿·伊·米高扬米·约·格列维奇 米格战斗机大全 米格-1 1938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 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 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 米高度耗时4.6 分钟。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 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 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1939年12 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新设计局成立后,拥有丰富设计经验的格列维奇和罗莫丁成为了米高扬的副手。I-200 的设计也有了轻微的改动,将飞机结构也由全

金属结构改为胶合板、木材、金属的混和结构,增加机身的长度,提高了纵向稳定性,增加机翼油箱等等,但是总体设计上保持了波里卡尔波 夫的气动外形。 米格-1 最显著的外观特征就是侧开的座舱盖 1940年4月5日,米格-1首飞。试飞证明米格-1是一款优秀的高速截击机,单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问题,最终正式命名为米格-1的 飞机只生产了100架。

美军飞机型号分类

美军飞机型号分类 A-攻击机如A-10犹猪、A-4天鹰 B-轰炸机如B-29超级空中堡垒、B-24解放者 C-运输机如C-5银河 C-130大力神 E-电子战和早期预警机如E-2鹰眼 F-战斗机如F-15鹰、F-16战隼 H-直升机如UH-60黑鹰运输直升机、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 K-加油机 P-巡逻机 Q-无人驾驶飞机 R-侦察机(电子战机)如F/R-18大黄蜂 S-反潜机 T-教练机 U-高空侦察机 V-短距和垂直起降机 X-试验型号飞机 另外,符合字母组成的飞机型号说明该机种具有多种用途,比如: F/A-18 是争夺制空权和对地攻击多种用途的,就是战斗攻击机 KC-130 是运输加油机 AH-64 是攻击型直升机 RAH-66 则是侦察型攻击直升机 以此类推。 略有不同的是: SR-71 不是反潜侦察机,而是战略侦察机 UH-60 是通用直升机 OH-58D 也是侦察型武装直升机(这个O我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美国军用飞机的编号可代表美军战机的机种、序列、型号等。从1962年开始,美国三军对军用飞机采取统一的编号方法,以区分各种战机。 美国军用飞机的编号一律使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机种代号使用英文字母,代号大部分是机种英文单词的头一个字母,也有的用两个字母来表示,如: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机种代号后为序列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按设计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序列代号后为飞机改型代号,使用英文字母。为防止与数字混淆,美军规定不使用“I”和“O”两个字母,常见有以下几种: A:攻击机(Attack); B:轰炸机(Bomber); C:运输机(Cargo/Transport); E:特种电子设备携带机(Special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F:战斗机(Fighter); H:直升机(Helicopter); K:加油机(Tanker);

相关文档